第一篇:关于全省市政施工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省市政施工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2009年9月,根据省建设厅的指示,山东省市政工程协会,向全省各有关市政施工企业发出了关于开展全省市政施工行业教育培训调研工作的通知。3个月来,各施工企业根据调研提纲反馈了各企业有关教育培训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介绍了企业自身组织培训的相关情况,对员工整体素质做了基本的评估,并对今后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根据各企业反馈的这些信息,我们也组织了几个企业针对调研提纲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这些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省市政施工企业及其教育培训工作的概况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我省市政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数量为6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万之众的大行业。企业中一级企业为15家,二级企业为160余家,其余为三级企业。企业在职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40%--60%,中高级职称及各种注册执业资格人员在一些企业中已达到了30%。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把国家巨额投资物化为质量安全可靠、性能适当超前、使用舒适方便的城市基础设施。企业中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锻炼成长形成的中高级工程师、具有各种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但是对应目前急剧膨胀的建设规模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来说,在整体素质上还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市政行业建设成为学习型行业,仍是我们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市政建设面临的机遇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逐年增加,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同时要求在城市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据相关统计数据,城市人口每增加1人,就要相应投入15万元来建设城市配套工程,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山东省每年约有100万人进入城市居住,这将带来约计150亿元的城市建设投入。今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额达40000亿元。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0年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山东省目前城镇化率为40%,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省市政工程建设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三、近几年来,我省市政行业教育培训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1、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在全行业前后培训了项目经理8000余人,随着国家建造师制度的推进,这些项目经理绝大多数已经顺利取得一级、二级或临时建造师资格。在各企业生产管理岗位上担任着重要角色。
2、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等七个关键岗位资格培训工作是市政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在全省市政施工行业,每年有约计300个各种经培训的岗位人员充实到市政企业关键管理岗位上来。这些管理人员对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个企业都已经建立起从项目经理到七大员的完整配套的人才结构和管理体系。
3、随着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推进,全省600多家企业,安全生产三类管理人员已经达1.5万人。形成了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
4、根据市政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施工中的实际需要,适时地组织了很多专题讲座和培训。例如:为推进市政企业改制,组织了各企业负责人企业改制专题讲座;针对全国多起道路桥梁质量事故,组织了道路桥梁质量及安全管理讲座;还有工程造价、招投标知识方面的培训等等。
四、当前我省市政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各企业反馈的信息,我们也发现了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需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希望对企业各职能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培训专业内容划分更详细更具体。
2、希望省市政协会建立教育培训信息平台,定期发布培训需求和信息,创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
3、降低培训班费用,提高培训教师素质,增加实际管理案例及现场学习内容。
4、加强对企业经理人在把握企业发展战略,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培训。
5、希望各项培训能形成制度化、经常化、专业化,大力发展网上教学,数字教学,方便企业组织学习。
五、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和设想
1、在企业决策层方面:根据企业的要求,按照周理事长提出的“要向中央党校培训市长一样,搞好我们的三级企业经理人的培训”。从理清发展思路、拓展经营理念入手,积极做好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主要开发管理者在企业发展理念、经营思路方面的灵感,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教训,培训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在企业管理层方面:首先,继续做好七大员取证上岗培训工作,继续教育教材已拿出初稿。下一步就是要把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越做越好。第二,要对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例如:办公室进行文秘、礼仪接待、公共关系、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培训;财务部进行税务策划、会计电算化培训;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等培训。第三,对于企业安全许可证三类人员的取证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要继续抓好做好,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实例,提高管理层人员的实际运用能力。第四,增加对企业“三总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的专业培训。第五,随着市政行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量逐年增加,企业对于统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国家对统计工作也十分重视,但统计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虚假成分很多。济南市建委城建处就强烈反映市政行业统计数据搜集困难,统计数据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要求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市政行业数据统计工作。下一步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统计员岗位设置,做好统计员培训、发证上岗工作。
3、在企业操作层方面:国家住房与建设部和人力资源及劳动保
障部早就规定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认真做好建设行业具体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由于这些年来,许多市政施工企业向管理型公司方向发展,操作层多为劳务分包形式。这种情况导致市政企业劳务层不确定,流动性大。市政企业在职的具体操作人员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很少,而劳务企业自身也缺乏对工人,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导致操作层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对市政行业的十大主体工种(筑路工、污水处理工、污水化验监测工、污泥处理工、下水道工、下水道养护工、泵站操作工、沥青工、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操作工、道路养护工)和十大特殊工种(电工、焊工、架子工、摊铺机操作工、压路机操作工、挖掘机操作工、装载机操作工、测量工、爆破工、起重机驾驶员)进行培训。加强对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的检查,把持证情况作为质量检查和安全检查的内容。并建议在企业资质申请、资质审查及招投标工作中做出持证人员具体数量要求。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劳动技术水平,建立起从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逐级提升培训机制。
总之,市政建设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动技术工人的能力,就必须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开展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保驾护航,努力使市政建设行业成为知识性的行业。
第二篇:教育行业调研报告
教育行业调研报告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学习和工作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个人知识技能水平,各类专业的教育辅导机构应运而生。教辅机构和教育公司的兴起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个不断迭代的朝阳产业,教育行业也在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一、学校教育现状
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环境下,学生的在校上课时间有了明显缩减,比如2013年北京市推出了“史上最严减负八条”,明确要求小学生在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每天下午3点半,学校准时放学。此外,部分省市还对学生的课外作业量做了限制,比如杭州市拱墅区和上城区的教育局在今年开学前夕明确规定,两区小学生和初中生做作业超过晚上10点,就可以选择不做。从学校层面来说,减负政策确实减轻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然而,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教育的刚需——中高考依旧没有改变,在各种减负政策下,原本占据优势教育资源的公立中学只能提供宽松的托底教育,这样宽松的教育政策就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减了负,能力弱的孩子却“吃不饱”。由于学校无法为想要上好学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因而很多志愿上一流大学的中学生都转向了私立中学,随之也造成许多公立中学的优质师资也不断流失。此外,由于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很多家庭非常清楚仅凭学校所学的知识,孩子难以在众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规规矩矩实施“减负”的学生,根本进不了好的初高中学习。
“减负”减掉的应该是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而不是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和对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量的课外时间里参加适当的辅导,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心理期望。
二、教育行业消费支出现状
从历年国家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来看,中小学教育一直是国家投入的重点。在2010年至2015年,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规模连续扩大,从 2010 年的 1.0 万亿元上涨至 2015年的2.1万亿元,涨幅达111.4%,年复合增长率16.2%。从教育事业费的流向看,2010年至2015年国家累计在普通小学、初中、高中、高等学校分别投入 3.7、2.4、1.1、2.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学教育累计投入 7.2 万亿元,占总投入的 76.7%。
此外,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目前现有两亿多的中小学生,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一亿人次,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的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2015年,教育市场体量已经达到1.64万亿元。到2020年我国教育市场的规模有望接近3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给教育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教育作为居民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2014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保持在6.3%左右,这也为教育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宏观背景。从 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开支从820元提高至1008元,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英国、德国的人均教育开支分别为5.2、4.9和3.6万美元,在亚洲的日本、韩国也分别达到3.7和2.6万美元,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教育消费领域来看,教育支出主要集中在幼儿早教、K12课外辅导、出国留学与职业培训等方面。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幼儿早教成为越来越多父母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近四成的父母有意向为孩子报名早教班,上课频率大都为每周一次,其中近一半的家长认为最高能承受的学费在每学期2000元以下。根据2015年搜狐教育调查显示,家长给孩子们报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大多在两个以上,其中报两个辅导班的比例占到26.54%,报三个辅导班的比例为20.85%,三个以上的为18.72%;从辅导班类型来看,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学习班占到了39.07%,数学、英语等主课辅导则占到了36.32%。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申请出国读研仍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大军,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约有42.16%的人选择出国读研,学生出国就读本科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达到38.56%,在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的方式中,近八成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承担的费用在5万元以内,其中花费1万到5万元的占大多数,达到40.16%。在各职业培训类别中,选择学历认证类的人数最多,比例超过四分之一,从课程费用来看,超过六成的用户对每学期课程价格的可接受区间为500元至1000元,说明一方面用户大都愿意付费参加职业教育,另一方面用户在为职业教育投入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三、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在线教育兴起。互联网教育是指把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种手段方式,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深入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技术特点,相较于传统模式,互联网教育具有信息传递优势、信息质量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信息交流优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开辟了新的思路和空间。教育+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竞相进军教育培训行业,将“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普及开来,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此外,传统的教育集团如新东方、好未来、巨人教育等公司也主动转型,积极布局线上教育业务,与此同时,各种在线教育新锐公司也是层出不穷,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在线教育用户边界不断扩大。
高科技助力更好的教育产品。教育产品作为教育的载体,对教育内容的引导起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儿童教育产品方面。儿童对科技产品的兴趣要远大于传统的书本,在过去,点读机和学习机曾经是上一代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下最前沿的技术已经与教育结合产生更好的教育产品,比如AR技术能将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以更生动、直观、全面的方式呈现,用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儿童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和产业生态。
更多的资本投资。据统计,去年一年已经有包括IDG、真格、经纬等知名VC/PE在内的近200家投资机构布局教育行业,总共完成超过460笔融资;同时,融资金额不断被刷新。2017年5月31日,猿辅导融资1.2亿美元;8月14日,作业帮融资1.5亿美元;8月23日,VIPKID融资2亿美元;今年4月,一起作业宣布完成E轮融资2.5亿美元。在各方资本的加持下,教育企业开始完善各自的产业布局,与此同时,资本也会开始扎堆,愿意把钱放到前景利好的大项目中。
四、好未来教育集团发展历史
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中国、走向国际的教育科技企业。企业秉持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的使命,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享有理想的教育。成立十余年来,好未来不断汇聚优质的社会化教育资源,基于数据化技术,针对个性化学习以及更广泛领域进行研发创新,关注体制内外教育体系共同成长,促进教育行业的创新、合作、进步,更积极投身教育公平与教育公益事业。
2003年,好未来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张邦鑫在北大读研期间兼职做家教,因学生进步较大,家长口口相传形成班课,于是创办了学而思。同年与同学合伙创办了奥数网,同时在线下开设数学小班授课,学而思第一个教学班开班;
2004年,学而思中考网、作文网正式上线运营;
2006年,学而思教育总部由知春路的知音商务写字楼旧址迁入北三环中鼎大厦,同年高考网正式上线运营;
2007年,学而思走出海淀,在东城区设立张自忠路服务中心,同年正式进入家教市场,“智康1对1”成立;
2008年,学而思在天津成立首家分校,上海分校、武汉分校分别建立,为汶川灾区人民捐款200万元;
2009年,学而思广州分校成立,在四川建立两所希望小学正式动工; 2010年,学而思网校正式上线运行,E度教育网统一各站站群正式上线,ICS智能教学系统上线,同年学而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深圳分校成立;
2011年,学而思旗下幼教品牌摩比思维馆正式上线,ICS2.0全面上线,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分校成立,小班形式的课程正式命名为学而思培优;
2012年,学而思培优郑州、重庆等五大分校成立,全国分校扩展到15个;发布全新教育理念: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开展青、藏、黔、新四地大规模支教活动,成立社会责任部,专门从事公益事业;
2013年,1月1日学而思教育总部迁入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丹棱SOHO,8月19日学而思教育正式更名为好未来,10月8日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成立,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
2014年,学而思培优长沙、石家庄、济南、青岛四大分校成立,全国分校扩展到19个;好未来推出教育CEO训练营——未来之星;好未来推出海边直播;E度教育网更名为家长帮,并推出“家长帮”APP;
2016年,学而思培优洛阳、南昌、福州、合肥、宁波、无锡六大分校成立,全国分校扩展到25个;5月4日好未来发布在线教育新产品“乐外教”,打造青少年外教第一品牌;6月3日好未来发布高考帮和考研帮;9月21日好未来全资收购励步英语;
2017年,1月13日好未来与滴滴合作,推教育共享计划;6月16日好未来增持顺顺留学股份,顺顺留学加入好未来大家庭;好未来入围BRANDZ中国品牌百强,并成为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教育品牌。
十余年来,好未来全面布局教育产业,构建幼小及素质教育、K12及综合能力、国际及终身教育、内容及增值服务和公立教学产品及服务五大事业群,旗下共有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爱智康、摩比思维、励步英语、顺顺留学、家长帮等15个业务品牌。业务与投资双轮驱动,目前已披露的投资项目包括宝宝树、Minerva大学、果壳网、Knewton、多贝网、鲨鱼公园、嘿哈科技、奇迹曼特、轻轻家教、小伴龙、学科网、作业盒子等。2014年启动未来之星项目,打造互联网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平台,提供孵化、培训、投资三位一体的服务。今天的好未来,集团员工27000余人。在全国36个城市,共有400万学员走进好未来的线下课堂,另有3500多万学员通过线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2015-2017年,好未来连续三年入选“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
报告人:王巍 2018年04月07日
第三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县处级干部每年人均理论教育107学时、专业化能力培训60学时、脱产培训118学时、网络培训67学时;科级及以下干部每年人均脱产培训93学时、网络培训88学时;村(社区)基层干部每年人均脱产培训50学时、网络培训96学时。全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党性教育课程占总课时的74.4%,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课程比例达30.2%,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但着眼“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教育培训供需脱节。
部分单位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在选派参训人员上过多顾虑影响工作,习惯于选派老同志或是未承担核心业务的干部参加培训,真正需要培训充电的干部因为工学矛盾,错过了培训机会,导致“训非其人”。二是教育培训保障不足。
当前教育培训的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支出,由于经费有限,大多培训只能选在市内举行,方式多为课堂讲授,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成效。在师资队伍上,作为培训主阵地的党校,高层次水平师资较为匮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单一,一些培训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发展和变化的干部培训工作需要。三是教育培训形式不活。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一般采用“满堂灌”式方法上课,授课方式缺乏创新,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在培训内容上,缺乏对“问题”的研究,能力提升方面培训较少,培训的连贯性和阶梯性不强,难以做到分类别、分层次培训。四是教育培训管理不严。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全省《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干部参加培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够有力、全面量化考评培训效果的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二、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培训“体系化”。各级党委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举措,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议程,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和考核考评制度,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分层分级分类制定干部教育培训短、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建立教育培训工作监督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责任、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有效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制定新提任领导干部上岗培训制度、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干部培训制度,做到“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提高干部接受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强化阵地建设,实现培训“多元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干部教育经费按计划自动增长机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从而推动干部教育工作健康良性发展。发挥好市、县党校主阵地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学骨干到省级以上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访学进修、跟班学习,帮助提升办学能力。建立和完善师资资源信息库,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来源,加强与上级党校及大专院校等单位联系,构建高层次、跨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定期到党校授课,实现师资资源共享。省级党校要加大对地方的扶持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平台建设,以重大项目、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爱国主义教育等为主题,创建一批教育专题突出、硬件水平
过硬、培训成效显著的现场教学基地,增强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要创新培训形式,实现培训“精准化”。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实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依据形势调整内容,在抓好系统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干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现代化管理、经贸、法律、金融和高科技等各类知识的培训,切实把理论培训与党性锻炼、本地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干部适应现代化建设能力,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综合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让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认识。积极支持配合市县党校狠抓教学形式、手段、方法和载体改革创新,促使形成外聘专家教授、有关领导和党校骨干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体系,同时建立“授课内容效果测评制度”,确保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质量。在坚持抓好当地教育培训的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让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四要注重培训实效,实现培训“规范化”。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对班次内容、办班经费、培训机构等进行严格审核,对不适宜举办的班次督促整改,防止培训资金撒“胡椒面”“跑冒滴漏”等现象。注重干部培训的动态管理,加大随堂提问、随时测评、研讨交流频次,强化班级管理和纪律要求,突出全程培养,强化干部培训的过程管理。坚持对培训学员的跟踪考核,建立干部培训回访调查、抽样评估、信息反馈等制度,从中发现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注重搞好成果评价,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善于发现人才,对爱学习、会学习、会运用的干部重点培训、重点使用。
第四篇:关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及对教培工作人员的座谈,总结了教育培训方面的问题
各单位能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而执行更弱长学人员 证件管理混乱
1、制订培训计划随意性大,不能科学安排培训计划
作为教育培训的负责单位,教培科每年都会多次征询各单位的培训需求以制订长、短期的培训计划,但是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不调查、不预算、不核实”的现象,忽视培训需求分析,认为计划不过是填报几个数字,而随意填写,致使培训计划总是与实际产生的培训需求不符。
部分单位至今尚未明确专人负责培训工作,不能全面掌握本单位的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和特殊工种持证人员及证件信息,导致各层管理人员也不全面掌握持证信息,导致在现场工作中不能合理、科学的分配工作,更有甚者,某些单位个别职工竟也不知自己持有什么证。以原运转工区为例,12年便多次因指派不持有相关证件的2、不重视培训工作流程
3、对待教育培训的态度不端正
从基层管理人员到普通职工,对各种培训普遍抱有“出去玩、休息”的态度,对于外培,报到之后便各项事由告假,或者干脆玩失踪,即便是公司内部组织的各项培训班,同样存在这样的思想,不遵守课堂纪律,一个普遍的感受就是管理难。
二、对基层单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重视
各单位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深刻理解教育培训工作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以及职工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从上到下改变教育培训工作的工作作风,2、专人负责,科学安排
建议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教培工作和证件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本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将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事宜列入班子会议议程,经常沟通,及时根据工区的生产实际需求制定和调整长短期的培训计划。注意向各层现场管理人员提供职工持证情况,确保科学安排工作,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3、完善奖惩,考核评价
第五篇: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县妇女也逐步进入决策管理领域,与男性平等享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的权利提高,这是贯彻男女平生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县妇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大力重视下,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改善。为构建和谐**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
约,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方面都有困难,但我们坚信随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县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一、我县妇女基本情况
**县共有12个乡镇,4个社区,总人口 13.85 万,其中妇女6.9万,占49.82 %,农村妇女47238人,占妇女总数的69%,文盲、半文盲占62%,高中文化以上程度 12360人,仅占26.16 %。我县农村妇女大多在家务农,特别是较偏远,贫困的农村,更是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占据着文化的主导地位,致使农村妇女文盲比例远远高于男子,而且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二、当前我县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1、结合政府相关以及自身组织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
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承德的农业主导产业,致力于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化经营能力,引导她们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外向型农业。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村妇女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大显身手
要想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就必须不断的给她们充电,县妇联积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如在2004年就举办了“贫困村妇女主任科技培训”、“凤滩库区**县移民开发局2004年科技培训”两期培训,2005 创办了家政服务公司,并设立了再就业培训基地,与劳动就业部门联合举办了家政、缝纫等培训班4期,培训方式多样化,从传统书面讲授到今年的多媒体远程教育,培训内容为了满足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的多技能培训,并开设了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共培训 237 期,2万多名农村妇女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 整合力量,分类培训,充分挖掘农村妇女培训新路
各级妇联紧紧抓住培训这一核心环节,强化培训基础服务工作。以被征地妇女为重点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基本掌握了农村妇女劳动力尤其是被征地妇女的个体素质及培训择业意向等。其次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为把组织管理网络延伸至村,在村里设立了妇女培训联络员。把培训服务送到农村妇女家门口。挖掘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实施,逐步建立五种培训模式。与学校联运的技能型培训,与企业联运的定单式培训,与有关部门联动的综合型培训,与服务实体联动的实用型培训,与基地联动的实地型培训。
3、积极推荐,为农村妇女劳动力就业搭建平台
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为加快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县妇联把就业推荐与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借助各职业院校加强女性就业技能培训,与长沙颐而康职业学校、长沙职校、湘西州职校达成协议,为其免费培训并负责安排就业,使农村女劳动力走出家门、走向市场、走向富裕。
三、我县在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大,影响工作展开。虽然我们对农村妇女培训都制定了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一,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对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培训宣传等具体问题不予以解决,挫伤了基层部门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性。
2、各职能部门资源共享整合不够,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从目前的农村教育与培训情况看,技能教育与培训相对较多,其他培训较少。从培训组织看,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从培训形式看,短期培训多,简单工种培训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订单式培训相对少,技术含量高的培训相对少。从培训操作看,缺乏成熟的办法,大部分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造成具体培训实施与考核发证、日常管理办法的制定存在时间误差与脱节,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从就业服务看,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还不完善,离城乡一体化统筹培训就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整体效果。
3、农村妇女对培训就业态度不一,转移就业率低。随着城市化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