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 2004-2-2阅读:1448次来源:花乡沭阳
------------------
○ 韩劲松 葛恒军 乔学鹏 王之刚
浙江省改革开放前在全国仅属中等发达地区,但近年来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均纯收入一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大省、强省。浙江的最大优势是市场先发优势,以集中交易为特征的专业市场,是浙江市场取向改革的一大特色。浙江兴办专业市场的经验就是“办一座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解读其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2003年11月10日-15日,县政府办、建设局、工商局选派6位同志组成了联合考察组,分别对位于浙江北部、中部、南部的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市的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其间,考察组亲睹了上述各地专业市场的繁荣景象,体验了其“市场型”经济的浓烈氛围,并走访了当地的政府官员、个体老板及市场购货商,对上述各地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得到一些有益启示,对我县的市场建设有了初浅思考。
一、基本情况
湖州、义乌、萧山、温州四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拥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建设的市场类型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这些地区都对市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各类专业市场在这里纷纷建立、发展壮大,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专业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宏大。湖州市的织里童装市场座落在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织里,是一个典型的产销型市场,于1988年建立,短短十余年,从沿街设摊历经7次扩建,现市场总投资已达8000余万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营业房1340个。2002年市场总成交额达到27.9亿元,辐射面遍及全国117个大中城市,是浙江省十五家重点市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除童装市场外,该市的织里棉胚布市场、南浔建材市场、湖州丝绸城等专业市场的规模也很大,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始建于1982年,当时仅投资9000元沿街设了700个水泥摊位,如今已拥有营业面积43万平方米,设营业商位2.3万个,精品门店2000间,分16个交易区,经营28类10万多种商品,市场经营人员5万多人,日均客流量15万人次,日向外发货2000多吨,商品辐射全国,并远销到中亚、东南亚、欧州、中东、南美、非州等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全国及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家3000多家,代理名牌优质商品10000多种,1000多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了直销点,名牌优质商品销售额占市场销售的1/5以上。全国各地的上千家知名商场及流通企业与中国小商品城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每年直接在市场采购商品数十亿元。中国小商品城通过直接出口、转口、边贸的外销额已超过50亿元,外商直接在中国小商品城设立的商务办事处达60多家。钱江南岸萧山区的萧山商业城始建于1992年10月,市场发展迅速,现今拥有副食品、五金、百货、建材、服装、旧货、粮油、汽车、家电等九大类市场。市场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3200多家(摊)店,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120多亿元,开业以来累计销售额已达千亿元,是浙江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二十强市场之一,是全国五十强市场之一。萧山商业城集聚与商品辐射功能强劲,特别是商业城
中的龙头市场浙江华东副食品市场,拥有900多家商铺,500多家全国、省市级中外名牌食品总代理,商品辐射华东五省一市,是华东地区规模与成交额最大的副食品市场。此外萧山还依托12万亩花木基地于2000年6月建成了闻名全国的萧山花木市场,目前市场占地6.6万平方米,拥有营业用房380间,养护大棚280个,展示棚250个,年交易额逾亿元。温州的专业化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集散型市场;另一类是依托特定产业基地建起的产销连接型专业市场,这类市场的比例很大,约占专业化市场的2/3强。作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市场重要衍生地之一,温州早在1984年已形成了柳市低压电器市场、桥头纽扣市场、金乡标牌市场、城关工业品市场、树贤编织袋市场、宜山再生腈纶市场和北白象建材市场等十个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到1998年温州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有57个,其中7个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超10亿元,其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市场有瑞安商城、温州商贸城、温州牛皮批发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妙果寺服装市场、柳市低压电器市场、金乡铝塑标识工艺市场、水头皮革市场等九个。1998年以后,随着温州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品牌的兴起,产品的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本土型专业化市场在此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逐渐开始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温州人在海内外设立的40多万个连锁销售网点、170多个专业分销市场以及为数众多的温州城、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店。
二是专业市场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浙江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老百姓经济”,许多地区都有传统的手工业或工业,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些手工作坊或加工厂,湖州、义乌、萧山、温州便是如此,在专业化的产销型市场建立前,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外出推销,销售成本高,销量小,市场信息闭塞,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产销型市场建立并发展起来后,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对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湖州织里童装市场建立后,织里日产的10多万件童装50%在这里向外批发销售,销售环节简便,营销成本降低,童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织里经济的支撑产业。目前,全镇各类童装生产企业达6100多家,中高速缝纫机6.5万台,有7万多人专门从事童装生产、加工和销售,2002年,全镇童装产量达到1.8亿件(套),产值42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与童装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以及印花、绣花、砂洗、联托运、缝纫机销售与维修等行业也得到极大带动,目前全镇共有绣花户1121户、印花户520户,缝纫机销售、修理45户,从事面料、辅料经营户872户,托运站37个。集散型专业市场对产业的带动则主要体现为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温州永嘉县桥头镇原来只是一个偏僻冷清的山岙小镇,八十年代初期,这里形成了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市场鼎盛的时候,一年这里要销售50亿粒纽扣,相当于全国每人要从这里买走5粒纽扣,交易额曾达26个亿。伴随着市场的兴旺,这里建起了四个工业园区,兴办了560家纽扣厂,由不生产一粒纽扣的山沟沟变为全国著名的纽扣生产基地,2002年纽扣业年产值近8亿元。
二、经验启示
纵观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上述四地市场的兴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政府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开明决策;得益于当地相关产业与专业市场的互相促进、互动发展;得益于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得益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先繁荣、后规范”的科学管理。
(一)因势利导,兴办市场。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的市场形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有“市”(贸易),在“市”的基础上,政府因势利导建“场”(有形市场)。产销型的专业市场往往是在相关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产品贸易已很频繁,对有形市场的要求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政府立足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如湖州的织里童装市场,萧山的花木市场,温州的柳市低压电器市场、金乡铝塑标识工艺市场。集散型的专业市场的形成往往建立在当地群众的传统交易习惯基础上,如义乌在历史上就有“鸡毛换糖”的习俗,在小商品市场建立前,当地“敲糖帮”的商人群体已很庞大,并在义乌的稠城镇街道和廿三里镇自发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小百货市场,当地政府于1982年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果断决定积极、有序地开放小商品市场,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建立,并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国际性小商品商贸城。温州年成交额达20多亿的桥头纽扣市场,也是从当地居民的纽扣摊、纽扣棚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兴起的。
(二)发展产业,推动市场。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市场迅速发展的另一重要经验就是将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为市场的壮大创造良好条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进程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竞相模仿温州、义乌模式,建立了一大批集散型批发市场,导致义乌小商品市场国内货源和目标市场相对分散,其销售网络中心和综合批发中心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义乌加强了产业建设,提出在义西南和义东北各开发建设100平方公里的产业带,即“金乌展翅,一体两翼”的经济格局规划。目前,这两大产业带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许多类别的优势特色产业:服装业方面,有中国衬衫基地大陈镇,日产衬衫50万件;针织业方面,有浪莎、梦娜、芬莉等优势企业;饰品方面,有全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新光饰品公司;毛纺业方面有“真爱”等毛纺企业,成为全国两大毛纺品生产基地之一。产业的发展使义乌小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增,从而形成供给集聚优势;同时,这种供给集聚又带来了新的需求集聚,因而外地的小商品产业也要利用义乌小商品销售平台和渠道网络,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周转出去,从而使供给集聚优势进一步放大,这种连锁式、爆炸式的供给与需求优势扩张,使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出现了非连续性的换代升级。
(三)创新体制,搞活市场。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往往是由政府投资兴办、政府运作的,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亦是如此。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上述地区都迅速对市场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实施“管办分离”,使市场企业化、民营化,激发了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的活力,使市场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的新路。1993年,义乌市政府对小商品市场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城集团”。改制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骤然提速,1994年篁园小商品市场二期工程建成,实现了由“简易室内市场”向“标准室内市场”的转变,1995年,设施更齐全、配套更完善的宾王市场建成,1998年以后,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最快、绩效最好的时期:商城集团成功实现了股票上市;开发小商品二级国际市场,引进了大型跨国采购集团;开发了中华商阜、中国小商品网等十余家专业性小商品网站,特别是投资创办了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站,发展了电子商务;还圆满完成了“国际商贸城”建设任务,这一切都得益于产权制度改革所激发的巨大能量。
(四)科学管理,繁荣市场。湖州、义乌及温州四地的市场之所以能迅速的繁荣兴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将上级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立足繁荣抓管理,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众致富为出发点,走“先繁荣、后规范”的发展道路。温州的市场早期管理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放活”,即“看得准的大力支持,看不准的先试着来”。这种“放活”固然暂时会放出一些问题,但更放出长久的繁荣发展。对于放出的问题,温州政府部门也没有放任不管,更没有生硬地否定、打击、取缔,而是立足当地发展需要,走出了一条“打击、堵截,疏导、扶持”并重的规范发展道路,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水平,维护了地方市场的形象,确保了地方市场在国内市场体系中的竞争优势。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发展初期,为迅速提高市场人气,当地管理部门采取了较为松散的管理方式,对经营户入场经商不设置任何门槛,只要经商户愿意,就可以入场经营,市场摊位可以自由流转,且允许行业交杂经营,这种管理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当时广大经营户的创业积极性,对市场迅速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几点思考
沭阳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在市场建设方面具备了一些优势。一是区位较为优越。我县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容易在短期内实现大面积的市场辐射。二是交通便利发达。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和324、326、245省道穿境而过,沭阳港是全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300万吨以上。三是产业初显规模。县内的木材加工业、苗木种植业和印刷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印刷业已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印刷品市场。当然,我县在市场建设方面也有一些劣势。一是总体上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持。工业基础薄弱,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产品类型较少。二是群众的市场意识弱。广大群众普遍缺乏经商的传统和能力。三是面对较强的竞争对手。周边的临沂、常州等地的批发市场起步早、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交易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立足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我县的市场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市场取向上,依托主导产业,积极因势利导,大力培育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是以深购远销、批零兼营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是辐射力较强,以一定区域内某主导产业作依托的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拉动作用。专业市场的繁荣对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浙江许多地区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专业市场建设必须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为依赖,否则,专业市场只能是空中楼阁。沭阳的木材加工业、花木产销业、图书印刷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成气候,是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在较大区域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目前这几项产业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人员外出推销,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品销售无定处,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制约。因势利导,积极建设花木、印刷品、木制品及原料等有形销售专业市场,迎合购销双方的市场需求,不仅能有效促进市场繁荣,而且能大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在贸易模式上,主攻产地贸易,巩固销地贸易,逐步发展集散贸易。市场从类型上分,有产地贸易市场,重点依托本地产业,产品主要地产外销,如湖州织里童装市场,我县的花木市场等;有销地贸易市场,重点依托本地市场,产品主要地产地销、外产地销,如我县的蓝天市场,东关小商品市场等;有集散贸易市场,产销在很大程度上两头在外,是较大区域商品集散地,如山东的临沂市场、浙江的义乌市场等。经济学上认为,判断一个交易场所经济影响力的大小,主要看商品流量、流向中的“产品外销”特别是“外产外销”所占的比重。以义乌为例,其市场80%的商品来自外地,80%的商品销往外地,80%的经营者是外地人,其产品基本上是“买全国,卖全国”。但分析义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销地贸易、产地贸易、集散贸易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借鉴外地经验,立足沭阳实际,我县的市场建设必须走出地产地销、外产地销,受制于本地市场容量的发展阶段和传统模式,适时实行购销中心的战略转移,重点发展产地贸易市场,巩固提高销地贸易市场,逐步建设集散贸易市场。
(三)在建设渠道上,发挥区位优势,大搞外引内培,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现代市场建设尤其要立足基础条件,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市场布局在充分考虑现有产业群和贸易带的前提下,尽可能向交通干线靠近,向城市集镇靠拢,实现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在市场建设渠道上,应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投资建设,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从湖州、义乌、萧山、温州四地的经验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理顺产权关系,让市场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我县的市场建设要坚持内外并举,鼓励县内外资金兴办市场,对投资额较大、符合我县市场发展方向的,应享受与工业招商一样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在发展花木、印刷业、木制品及原料专业市场过程,政府在土地使用、资金融通、市场管理、税费收取等方面给予充分优惠的前
提下,可大力引进外地资金兴办、可积极鼓励本地大户兴办,也可政府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建设。
(四)在市场管理上,放宽发展政策,着眼引导扶持,创造低成本经营环境。总结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成功市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在建设和发展市场过程中,应尽可能从政策上放宽,特别是对于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商品流通较为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要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市场管理方面,要着重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应将上级政策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将“繁荣市场、富民强县”作为管理市场的出发点,充分放活,激发广大经营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在市场生命力较弱的发展初期,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政策来管理,市场将很难有生存的空间,这就是许多地方“一管就死、放又怕乱、终不敢放、至今是死”现象的成因。具体管理过程中,应借鉴温州、义乌等地“先繁荣,后规范”的成功经验,先适当放活,“放水养鱼”,待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规范管理,使市场能较快地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张克
创优创新创业 求实务实落实 努力实现沭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谈政府诚信
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
准确定位 大胆创新 全面开创沭阳地税稽查工作新局面
多措并举抓创建 奏响马厂“平安曲”
第二篇:义乌到萧山大巴_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改革开放前在全国仅属中等发达地区,但近年来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均纯收入一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成为最具实力的经济大省、强省。浙江的最大优势是市场先发优势,以集中交易为特征的专业市场,是浙江市场取向改革的一大特色。浙江兴办专业市场的经验就是“办一座市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解读其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2003年11月**日-**日,县政府办、建设局、工商局选派*位同志组成了联合考察组,分别对位于浙江北部、中部、南部的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市的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其间,考察组亲睹了上述各地专业市场的繁荣景象,体验了其“市场型”经济的浓烈氛围,并走访了当地的政府官员、个体老板及市场购货商,对上述各地市场建设与发展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得到一些有益启示,对我县的市场建设有了初浅思考。
一、基本情况
湖州、义乌、萧山、温州四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拥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建设的市场类型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这些地区都对市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各类专业市场在这里纷纷建立、发展壮大,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专业市场发展迅猛,规模宏大。湖州市的织里童装市场座落在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织里,是一个典型的产销型市场,于****年建立,短短十余年,从沿街设摊历经*次扩建,现市场总投资已达****余万元,占地面积**万平方米,营业房****个。2002年市场总成交额达到**.*亿元,辐射面遍及全国***个大中城市,是浙江省十五家重点市场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童装市场。除童装市场外,该市的织里棉胚布市场、南浔建材市场、湖州丝绸城等专业市场的规模也很大,在全国有着较大影响。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始建于****年,当时仅投资****元沿街设了***个水泥摊位,如今已拥有营业面积**万平方米,设营业商位*.*万个,精品门店****间,分**个交易区,经营**类**万多种商品,市场经营人员*万多人,日均客流量**万人次,日向外发货****多吨,商品辐射全国,并远销到中亚、东南亚、欧州、中东、南美、非州等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已拥有全国及地区“总代理”、“总经销”商家****多家,代理名牌优质商品*****多种,****多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了直销点,名牌优质商品销售额占市场销售的*/*以上。全国各地的上千家知名商场及流通企业与中国小商品城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每年直接在市场采购商品数十亿元。中国小商品城通过直接出口、转口、边贸的外销额已超过**亿元,外商直接在中国小商品城设立的商务办事处达**多家。钱江南岸萧山区的萧山商业城始建于****年10月,市场发展迅速,现今拥有副食品、五金、百货、建材、服装、旧货、粮油、汽车、家电等九大类市场。市场总建筑面积**多万平方米,****多家(摊)店,2002年市场成交额达***多亿元,开业以来累计销售额已达千亿元,是浙江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二十强市场之一,是全国五十强市场之一。萧山商业城集聚与商品辐射功能强劲,特别是商业城中的龙头市场浙江华东副食品市场,拥有***多家商铺,***多家全国、省市级中外名牌食品总代理,商品辐射华东五省一市,是华东地区规模与成交额最大的副食品市场。此外萧山还依托**万亩花木基地于2000年6月建成了闻名全国的萧山花木市场,目前市场占地*.*万平方米,拥有营业用房***间,养护大棚***个,展示棚***个,年交易额逾亿元。温州的专业化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集散型市场;
另一类是依托特定产业基地建起的产销连接型专业市场,这类市场的比例很大,约占专业化市场的*/*强。作为浙江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市场重要衍生地之一,温州早在****年已形成了柳市低压电器市场、桥头纽扣市场、金乡标牌市场、城关工业品市场、树贤编织袋市场、宜山再生腈纶市场和北白象建材市场等十个闻名全国的大型专业市场;
到1998年温州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有**个,其中*个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超**亿元,其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市场有瑞安商城、温州商贸城、温州牛皮批发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妙果寺服装市场、柳市低压电器市场、金乡铝塑标识工艺市场、水头皮革市场等九个。1998年以后,随着温州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品牌的兴起,产品的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本土型专业化市场在此也完成了其历史使命,逐渐开始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温州人在海内外设立的**多万个连锁销售网点、***多个专业分销市场以及为数众多的温州城、温州村、温州街、温州店。
二是专业市场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浙江经济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老百姓经济”,许多地区都有传统的手工业或工业,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些手工作坊或加工厂,湖州、义乌、萧山、温州便是如此,在专业化的产销型市场建立前,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外出推销,销售成本高,销量小,市场信息闭塞,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瓶颈”,产销型市场建立并发展起来后,上述问题迎刃而解,对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湖州织里童装市场建立后,织里日产的**多万件童装**%在这里向外批发销售,销售环节简便,营销成本降低,童装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织里经济的支撑产业。目前,全镇各类童装生产企业达****多家,中高速缝纫机*.*万台,有*万多人专门从事童装生产、加工和销售,2002年,全镇童装产量达到*.*亿件(套),产值**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与童装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以及印花、绣花、砂洗、联托运、缝纫机销售与维修等行业也得到极大带动,目前全镇共有绣花户****户、印花户***户,缝纫机销售、修理**户,从事面料、辅料经营户***户,托运站**个。集散型专业市场对产业的带动则主要体现为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温州永嘉县桥头镇原来只是一个偏僻冷清的山岙小镇,八十年代初期,这里形成了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市场鼎盛的时候,一年这里要销售**亿粒纽扣,相当于全国每人要从这里买走*粒纽扣,交易额曾达**个亿。伴随着市场的兴旺,这里建起了四个工业园区,兴办了***家纽扣厂,由不生产一粒纽扣的山沟沟变为全国著名的纽扣生产基地,2002年纽扣业年产值近*亿元。
二、经验启示
纵观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上述四地市场的兴旺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政府立足实际,因势利导,开明决策;
得益于当地相关产业与专业市场的互相促进、互动发展;
得益于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得益于当地有关职能部门“先繁荣、后规范”的科学管理。
(一)因势利导,兴办市场。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的市场形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有“市”(贸易),在“市”的基础上,政府因势利导建“场”(有形市场)。产销型的专业市场往往是在相关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产品贸易已很频繁,对有形市场的要求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政府立足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如湖州的织里童装市场,萧山的花木市场,温州的柳市低压电器市场、金乡铝塑标识工艺市场。集散型的专业市场的形成往往建立在当地群众的传统交易习惯基础上,如义乌在历史上就有“鸡毛换糖”的习俗,在小商品市场建立前,当地“敲糖帮”的商人群体已很庞大,并在义乌的稠城镇街道和廿三里镇自发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小百货市场,当地政府于****年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果断决定积极、有序地开放小商品市场,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建立,并逐渐发展为今天的国际性小商品商贸城。温州年成交额达**多亿的桥头纽扣市场,也是从当地居民的纽扣摊、纽扣棚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渐兴起的。
(二)发展产业,推动市场。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四地市场迅速发展的另一重要经验就是将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为市场的壮大创造良好条件。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进程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世纪**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竞相模仿温州、义乌模式,建立了一大批集散型批发市场,导致义乌小商品市场国内货源和目标市场相对分散,其销售网络中心和综合批发中心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义乌加强了产业建设,提出在义西南和义东北各开发建设***平方公里的产业带,即“金乌展翅,一体两翼”的经济格局规划。目前,这两大产业带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许多类别的优势特色产业:服装业方面,有中国衬衫基地大陈镇,日产衬衫**万件;
针织业方面,有浪莎、梦娜、芬莉等优势企业;
饰品方面,有全国饰品行业的“大姐大”新光饰品公司;
毛纺业方面有“真爱”等毛纺企业,成为全国两大毛纺品生产基地之一。产业的发展使义乌小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增,从而形成供给集聚优势;
同时,这种供给集聚又带来了新的需求集聚,因而外地的小商品产业也要利用义乌小商品销售平台和渠道网络,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周转出去,从而使供给集聚优势进一步放大,这种连锁式、爆炸式的供给与需求优势扩张,使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出现了非连续性的换代升级。
(三)创新体制,搞活市场。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往往是由政府投资兴办、政府运作的,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亦是如此。但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上述地区都迅速对市场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实施“管办分离”,使市场企业化、民营化,激发了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的活力,使市场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市场不断成长壮大的新路。****年,义乌市政府对小商品市场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城集团”。改制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骤然提速,****年篁园小商品市场二期工程建成,实现了由“简易室内市场”向“标准室内市场”的转变,****年,设施更齐全、配套更完善的宾王市场建成,1998年以后,更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最快、绩效最好的时期:商城集团成功实现了股票上市;
开发小商品二级国际市场,引进了大型跨国采购集团;
开发了中华商阜、中国小商品网等十余家专业性小商品网站,特别是投资创办了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站,发展了电子商务;
还圆满完成了“国际商贸城”建设任务,这一切都得益于产权制度改革所激发的巨大能量。
(四)科学管理,繁荣市场。湖州、义乌及温州四地的市场之所以能迅速的繁荣兴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将上级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立足繁荣抓管理,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众致富为出发点,走“先繁荣、后规范”的发展道路。温州的市场早期管理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放活”,即“看得准的大力支持,看不准的先试着来”。这种“放活”固然暂时会放出一些问题,但更放出长久的繁荣发展。对于放出的问题,温州政府部门也没有放任不管,更没有生硬地否定、打击、取缔,而是立足当地发展需要,走出了一条“打击、堵截,疏导、扶持”并重的规范发展道路,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经营水平,维护了地方市场的形象,确保了地方市场在国内市场体系中的竞争优势。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在发展初期,为迅速提高市场人气,当地管理部门采取了较为松散的管理方式,对经营户入场经商不设置任何门槛,只要经商户愿意,就可以入场经营,市场摊位可以自由流转,且允许行业交杂经营,这种管理模式,较好地保护了当时广大经营户的创业积极性,对市场迅速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几点思考
沭阳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在市场建设方面具备了一些优势。一是区位较为优越。我县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中心,处在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运河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容易在短期内实现大面积的市场辐射。二是交通便利发达。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穿境而过,沭阳港是全省**大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万吨以上。三是产业初显规模。县内的木材加工业、苗木种植业和印刷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印刷业已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印刷品市场。当然,我县在市场建设方面也有一些劣势。一是总体上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持。工业基础薄弱,有一定产业规模的产品类型较少。二是群众的市场意识弱。广大群众普遍缺乏经商的传统和能力。三是面对较强的竞争对手。周边的临沂、常州等地的批发市场起步早、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较高,交易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立足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湖州、义乌、萧山及温州等地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我县的市场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市场取向上,依托主导产业,积极因势利导,大力培育专业市场。专业市场是以深购远销、批零兼营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是辐射力较强,以一定区域内某主导产业作依托的市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拉动作用。专业市场的繁荣对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浙江许多地区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专业市场建设必须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为依赖,否则,专业市场只能是空中楼阁。沭阳的木材加工业、花木产销业、图书印刷业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成气候,是主导产业和优势行业,在较大区域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目前这几项产业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人员外出推销,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品销售无定处,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定制约。因势利导,积极建设花木、印刷品、木制品及原料等有形销售专业市场,迎合购销双方的市场需求,不仅能有效促进市场繁荣,而且能大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在贸易模式上,主攻产地贸易,巩固销地贸易,逐步发展集散贸易。市场从类型上分,有产地贸易市场,重点依托本地产业,产品主要地产外销,如湖州织里童装市场,我县的花木市场等;
有销地贸易市场,重点依托本地市场,产品主要地产地销、外产地销,如我县的蓝天市场,东关小商品市场等;
有集散贸易市场,产销在很大程度上两头在外,是较大区域商品集散地,如山东的临沂市场、浙江的义乌市场等。经济学上认为,判断一个交易场所经济影响力的大小,主要看商品流量、流向中的“产品外销”特别是“外产外销”所占的比重。以义乌为例,其市场**%的商品来自外地,**%的商品销往外地,**%的经营者是外地人,其产品基本上是“买全国,卖全国”。但分析义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销地贸易、产地贸易、集散贸易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借鉴外地经验,立足沭阳实际,我县的市场建设必须走出地产地销、外产地销,受制于本地市场容量的发展阶段和传统模式,适时实行购销中心的战略转移,重点发展产地贸易市场,巩固提高销地贸易市场,逐步建设集散贸易市场。
(三)在建设渠道上,发挥区位优势,大搞外引内培,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现代市场建设尤其要立足基础条件,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市场布局在充分考虑现有产业群和贸易带的前提下,尽可能向交通干线靠近,向城市集镇靠拢,实现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在市场建设渠道上,应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投资建设,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从湖州、义乌、萧山、温州四地的经验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理顺产权关系,让市场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我县的市场建设要坚持内外并举,鼓励县内外资金兴办市场,对投资额较大、符合我县市场发展方向的,应享受与工业招商一样的优惠政策和待遇。在发展花木、印刷业、木制品及原料专业市场过程,政府在土地使用、资金融通、市场管理、税费收取等方面给予充分优惠的前提下,可大力引进外地资金兴办、可积极鼓励本地大户兴办,也可政府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建设。
(四)在市场管理上,放宽发展政策,着眼引导扶持,创造低成本经营环境。总结义乌小商品市场等成功市场的经验,归结为一条:就是一个开明的政府加上一批聪明能干的商人。在建设和发展市场过程中,应尽可能从政策上放宽,特别是对于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商品流通较为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要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在市场管理方面,要着重处理好繁荣市场与规范市场的关系,应将上级政策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将“繁荣市场、富民强县”作为管理市场的出发点,充分放活,激发广大经营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在市场生命力较弱的发展初期,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政策来管理,市场将很难有生存的空间,这就是许多地方“一管就死、放又怕乱、终不敢放、至今是死”现象的成因。具体管理过程中,应借鉴温州、义乌等地“先繁荣,后规范”的成功经验,先适当放活,“放水养鱼”,待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规范管理,使市场能较快地发展
第三篇: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确定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5月25日至30日,由区财贸局牵头,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淄博晚报》社、《张店通讯》的有关同志,先后赴临沂市兰山区、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鹿城区,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迫,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区基本情况
临沂市兰山区。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沂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现辖4个街道、7个镇,466个村居。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0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批发市场成交额达380.3亿元。
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5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67万,外来暂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约20万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496家。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8余万人。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元。
温州市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区总面积294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总户数19.56万户,户籍人口63.9万,外来人口约75万。
二、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之行,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服务业尤其市场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公用设施良好,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注重思想更新。这三市区的发展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还有超前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当地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无穷活力。比如在经商意识方面,我们是“占有铺子吃房租”,而他们则是“利用铺子做买卖”。义乌市2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四个允许”兴市场、“兴商建县”促繁荣、“以商促工”强支撑到“工商联动”夺市场,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铸辉煌无不显示出义乌人创新发展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兰山区积极创新思路,在市场整合方面提出新建市场与对口拆迁市场利润分成的办法,既扶持做大新建市场,又维护了拆迁市场的既得利益。
(二)注重政策引导。这三市区在发展服务业尤其在发展市场方面,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义乌市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义乌市场六易其址,九次搬迁,同时在规划内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义乌市还致力打造“学习型市场”,免费开办了商务英语、外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班,有1.5万人先后参加了免费培训活动。兰山区对发展市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四个一样”:个体经营者与国有、集体经营者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支持,一样关心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放手、放胆、放宽、放活,“五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员不限、经营模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国家明文禁止的除外)、经营方式不限等政策措施。
(三)注重环境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在这三市区都已形成共识。无论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还是公共服务,他们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温州、义乌,城市整洁、绿意盎然,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走进城区满眼皆为绿,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夜间,在义乌城市广场上露天电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城市公交车一般运营到晚上10点左右等,这些都为繁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州市繁华商业步行街——五马街店铺林立,整齐划一,街中盆景别致新颖,遮阳伞、休息坐椅等一应俱全,时有管理人员穿梭街中,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
(四)注重品牌宣传。品牌意识强是温州、义乌等三市区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我们所参观的几个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来宾介绍企业的发展面貌及产品。如义乌浪莎袜业集团专门建有500余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浪莎袜业的发展历程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区还十分注重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和宣传。
三、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主要特点。三市区近几年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类型市场和商业网点迅速崛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概括三市区市场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经济培育市场,市场反哺经济。近几年,三市区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建设发展市场、搞活商贸流通作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的重头戏,强力推动。到目前,兰山区已发展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3处,义乌市也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0多个专业市场、30多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这些市场和专业街为兰山区、义乌市带来了大量的物流、人流、信息流。二是理念新,层次高。兰山区以建设“中国物流名区”为目标,以推进批发市场与现代物流整合为重点,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兰山区的流通、服务、创新功能。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整合市场资源。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义乌市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专业市场,立足成为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流通中心、展示中心,打造全球最大超市。总投资1.89亿元启动“数字市场”建设工程,宽带、电话直接接进国际商贸城商位,电子商务、连锁配送、信用交易等贸易方式已成为义乌市场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义乌市拥有的门户网站达550余个。三是规模大,集聚强。兰山区建设的中国现代商贸城,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投资130多亿元。其中,已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占地6400亩,计划投资32亿元。华药物流城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0亿元,一期工程主要有轻纺交易区、家电厨卫交易区、汽摩配交易区、文体日化小商品交易区和客货运中心。义乌市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共有商位7000余个,是我国最大的工艺、玩具专业市场。二期概算总投资50亿元,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四是专业化,特色化。兰山区严格按照“科学论证,统一规划,一场一品”的原则,进行市场建设,突出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杂我专,以专制胜,保持了规模大、品种全、市场专的优势,促进了市场快速发展和繁荣。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义乌市场始终体现了以集散型为主,市场商品小、全、廉的鲜明特色。同时,义乌市场具有很强的商品研发能力,已拥有省级小商品研究开发中心2家,市级研究开发中心15家,并与数十所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小商品开发合作联系,商品研发范围涉及五金、文化用品等九个行业。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兰山区在市场建设中,坚持了“五先五后”原则: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兰山区计划三年内投资130亿元,整合改造58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整体搬迁20个,原地改造24个,新建4个,逐步取消10个。今年重点抓好化工、板材、建材市场的搬迁新建,成衣、水果、水暖等市场的改建及文化用品市场的新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的内涵和档次。义乌市也是经过了因势利导、逐步培育,进而提高的市场发展过程。20多年来,这些专业市场越办越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年成交额从1983年的1444万元到2004年的324.9亿元,拥有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二是引商兴工,工贸联动。市场已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场所,已向生产领域和终端销售领域扩张延伸。义乌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规划建设产业加工区,加快发展义乌工业产业带,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轻、小、专为特色的区块经济结构和颇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家。兰山区也积极依托批发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兴建市场配套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组织在本地加工生产,提高批发市场地产品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义乌市场就不失时机地“走出去”,纷纷在省外、国外创办市场、经营市场。近年来,义乌市向各地输出约6万多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他们把资本、经验、经营网络带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散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义乌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无形市场,把义乌的产品推向海内外,把海内外的信息汇集到义乌,形成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外贸公司常年在义乌市场组织货源,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外商采购商品的重要基地,常驻外商达5000多人。正是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使义乌市场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尊重市场,配套服务。主要是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自主发展。义乌市建立完善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主办者角色,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服务员,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在义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等工作。兰山区通过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经营业户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在市场内建设了6处客运站,设立了100家金融经营网点,6所学校,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四、启示与建议
赴义乌等地参观考察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我区服务业发展问题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更高层次上审视服务业发展。这次参观考察,总的感到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几年一个台阶,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市场。临沂市兰山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推进市场全面升级。特别是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他们在市场发展上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取得了大成效,目前重点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华药物流园、香江商贸城三个大项目目标定位、建设规模、进展速度都让人赞叹。学习他们的经验,今后我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一是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无论是从产业演进规律还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来看,服务业发展都已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我区服务业不但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而且要瞄准先进、高点定位、奋起直追,实施赶超战略。如果满足于小步慢跑,再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既要有五年目标,也要有、季度、月度工作任务。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要加强调度督查,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力度,敢干、会干、干好。二是要乘势而上,营造服务业发展新热潮。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许多村居、企业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决心都很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后两个月,围绕服务业发展集中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把各级高涨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要组织政府部门、村居、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外出学习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分层次换脑筋。要重点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商圈构建、休闲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商业街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政府部门、企业、村居找准自己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今后各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把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推介。
(二)要以人为本聚集商气。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我区应大气力研究商气培植问题。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尊重市场。义乌、临沂两地市场的高水平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两地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得益于“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独特文化基因。我区在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安居乐业、求稳怕乱、小成即满的观念比较浓厚。尽管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后,报纸、电视台以及横幅标语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老板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各类政策文件要鼓励经商、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逐渐培植自己的商业文化。对群众独创性的经济行为,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不简单下结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要善待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是我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必须给予他们市民的同等待遇。一句话,要对他们敬若上宾。在这方面,义乌市有独到的经验: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发生矛盾纠纷,义乌市执法部门不管事情原由,首先要处罚本地人,然后再处理具体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外地客人,相对当地市民,他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效应。我区应该学习这种做法,首先在区直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中倡导这种理念,有意识通过这种“不公平”执法,形成尊重外地客商、善待外地客商的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建立起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第三,部门执法要宽严适度。许多外地客商反映,我区经济方面的很多政策已经非常优惠,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也毫不逊色。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严过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今后执法部门应掌握这样一个尺度:只要不突破政策界限,具体事务的办理应以有利于投资者为准绳。区里应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投资商投诉较多的部门,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在工作考核时酌情给予减分。
(三)要选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义乌市和兰山区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围绕自身优势做文章。在具体工作中,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集中力量突破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否则,可能会收效甚微。从我区实际出发,建议今后应重点培植三大亮点。一是传统商贸业。这是我区多年来的优势产业,这块阵地不能丢,关键是研究做优做强的办法。在传统商贸业的发展上,今后我们应改变过去围绕单个项目着力的做法,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聚集效应、打造商业品牌”上,就是要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商业集中度。今后应重点围绕共青团路、中心路、美食街、柳泉路围合区域进行改造培育,这个片区是我区传统上的商业中心,是我区大型商场最多、人流最集中、配套最齐全、商气最浓最繁华的区域。对这一区域要专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进行改造提升,尽快形成我区的中央商业区。近期建议尽快启动美食街改造项目,提升配套水平和商业形象,使其成为具有区域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街。以上简而言之,传统商贸业的工作重点是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的工作重点是美食街。二是现代物流业。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以及传统的货物集散中心地位决定了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周边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已经自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配货交易市场,我区应抢抓机遇,把现代物流尽快发展起来。今后工作重点要放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上,像抓淄博科技工业园一样抓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要下大气力进行宣传招商,争取引进几个像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一样的大项目,带动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三是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夜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所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理应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关键要使高、中、低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都能各得其所,使大老板有大老板的消费场所,民工也有民工的夜生活。建议区有关部门搞好规划论证,抓好夜经济示范街或示范区建设。近期可协调市公交公司,延长通往商业繁华区公交车运行时间,同时文化部门要抓紧制定繁荣市民夜间生活的方案,比如在中心广场等人流聚集区搭建文化平台等措施,尽快付诸实施。
(四)要加大政府对市场发展的调控力度。发展服务业既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调控管理力度,使其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市场发展规划。要结合城市开发改造,深入挖掘优势和潜在资源,加快制定全区服务业、商业网点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专业市场建设的原则、布局、行业和数量,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特别是对中国陶瓷科技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市场,要搞好项目片区的市场资源整合和规划控制,扶持其快速发展。二是加强行政调控。在市场审批上要实行“项目审批制”,聘请市场建设方面的专家,对市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原则,严格控制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对私建、滥建的专业市场,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要加强专业市场的制度化建设,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区情和市场发展现状,制定“专业市场管理办法”,把专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建立高效运转的市场组织,成立市场商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完善的统计渠道,加强各专业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专业市场经营者投资更广泛的领域。区内市场商会与临沂、义乌等地的市场商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联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要通过组织市场主办者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和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形式,提高市场主办者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宣传,树立品牌。要坚持单体宣传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扩大专业市场的轰动效应,加强对开业和已开业市场的宣传,树立市场品牌,增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采取政府统一运作的方式,通过广告、组织各类大型公益事业等形式,组织行业相近的专业市场进行整体宣传,营造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四篇: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关于赴兰山义乌温州等地参观考察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确定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5月25日至30日,由区财贸局牵头,联合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淄博晚报》社、《张店通讯》的有关同志,先后赴临沂市兰山区、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鹿城区,重点围绕市场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紧迫,情况了解不够全面,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市区基本情况
浙江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撤县建5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辖8个镇、5个街道,户籍人口67万,外来暂住人口60万,流动人口约20万人,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496家。目前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4.1万个,直接从业人员18余万人。2004年,市场成交额达324.9亿元。
二、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之行,所到之处都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解放、观念超前,服务业尤其市场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公用设施良好,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注重思想更新。这三市区的发展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还有超前的消费理念,这些都为当地发展服务业带来了无穷活力。比如在经商意识方面,我们是“占有铺子吃房租”,而他们则是“利用铺子做买卖”。义乌市20多年走过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四个允许”兴市场、“兴商建县”促繁荣、“以商促工”强支撑到“工商联动”夺市场,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铸辉煌无不显示出义乌人创新发展思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兰山区积极创新思路,在市场整合方面提出新建市场与对口拆迁市场利润分成的办法,既扶持做大新建市场,又维护了拆迁市场的既得利益。
(二)注重政策引导。这三市区在发展服务业尤其在发展市场方面,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义乌市善于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市场布局调整。在政府规划的引导下,义乌市场六易其址,九次搬迁,同时在规划内兴建各类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义乌市还致力打造“学习型市场”,免费开办了商务英语、外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等培训班,有1.5万人先后参加了免费培训活动。兰山区对发展市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四个一样”:个体经营者与国有、集体经营者一样重视,一样服务支持,一样关心保护,政治上一视同仁,“四放”:放手、放胆、放宽、放活,“五不限”:发展速度不限、从业人员不限、经营模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国家明文禁止的除外)、经营方式不限等政策措施。
(三)注重环境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在这三市区都已形成共识。无论是道路建设、城市绿化还是公共服务,他们都做得不错,尤其是温州、义乌,城市整洁、绿意盎然,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走进城区满眼皆为绿,给人以舒畅的感觉。夜间,在义乌城市广场上露天电影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城市公交车一般运营到晚上10点左右等,这些都为繁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温州市繁华商业步行街——五马街店铺林立,整齐划一,街中盆景别致新颖,遮阳伞、休息坐椅等一应俱全,时有管理人员穿梭街中,为市民提供周到服务。
(四)注重品牌宣传。品牌意识强是温州、义乌等三市区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我们所参观的几个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来宾介绍企业的发展面貌及产品。如义乌浪莎袜业集团专门建有500余平方米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浪莎袜业的发展历程及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效果很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市区还十分注重城市整体品牌的塑造和宣传。
三、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二)主要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市场。兰山区在市场建设中,坚持了“五先五后”原则: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兰山区计划三年内投资130亿元,整合改造58个专业批发市场,其中整体搬迁20个,原地改造24个,新建4个,逐步取消10个。今年重点抓好化工、板材、建材市场的搬迁新建,成衣、水果、水暖等市场的改建及文化用品市场的新建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市场的内涵和档次。义乌市也是经过了因势利导、逐步培育,进而提高的市场发展过程。20多年来,这些专业市场越办越大,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年成交额从1983年的1444万元到2004年的324.9亿元,拥有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高效益”的竞争优势。二是引商兴工,工贸联动。市场已不单纯是商品的集散和交易场所,已向生产领域和终端销售领域扩张延伸。义乌市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规划建设产业加工区,加快发展义乌工业产业带,一大批中小企业围绕市场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了轻、小、专为特色的区块经济结构和颇具特色的企业集群,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联动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与企业互动发展机制。截止目前,义乌市共有工业企业1.6万家。兰山区也积极依托批发市场资源优势,大力兴建市场配套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围绕批发市场经营产品组织在本地加工生产,提高批发市场地产品率,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义乌市场就不失时机地“走出去”,纷纷在省外、国外创办市场、经营市场。近年来,义乌市向各地输出约6万多作为市场主体的商人,他们把资本、经验、经营网络带到各地,进一步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散布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义乌大军,形成了庞大的无形市场,把义乌的产品推向海内外,把海内外的信息汇集到义乌,形成了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现在,全国各地有上百家外贸公司常年在义乌市场组织货源,一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外商采购商品的重要基地,常驻外商达5000多人。正是大力开拓两个市场,使义乌市场的发展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尊重市场,配套服务。主要是政府摆正自身位置,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市场的自主发展。义乌市建立完善了市场主体自身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部门退出市场主办者角色,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服务员,各市场由专门的业主进行市场的建设培育、经营开发和物业管理。在义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做好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市场管理政策、确定市场发展方向等工作。兰山区通过工商、质检、公安等执法部门,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为经营业户创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在市场内建设了6处客运站,设立了100家金融经营网点,6所学校,为经营者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四、启示与建议
赴义乌等地参观考察的过程,是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结合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对我区服务业发展问题作了认真思考,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在更高层次上审视服务业发展。这次参观考察,总的感到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几年一个台阶,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五代市场。临沂市兰山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推进市场全面升级。特别是全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以后,他们在市场发展上采取了许多大举措、取得了大成效,目前重点建设的澳龙国际物流城、华药物流园、香江商贸城三个大项目目标定位、建设规模、进展速度都让人赞叹。学习他们的经验,今后我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形成共识、采取行动。一是要努力推动服务业实现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当前,无论是从产业演进规律还是从各地政府工作来看,服务业发展都已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我区服务业不但要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而且要瞄准先进、高点定位、奋起直追,实施赶超战略。如果满足于小步慢跑,再过三五年时间,我们就会发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细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既要有五年目标,也要有、季度、月度工作任务。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要加强调度督查,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加快推进力度,敢干、会干、干好。二是要乘势而上,营造服务业发展新热潮。全区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许多村居、企业对这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发展热情高涨,信心决心都很大。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后两个月,围绕服务业发展集中开展学先进、促发展活动,把各级高涨的热情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要组织政府部门、村居、企业三个层面开展外出学习活动,采取“拿来主义”,分层次换脑筋。要重点开展专题学习,围绕商圈构建、休闲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商业街建设等开展专题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使政府部门、企业、村居找准自己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工作目标。今后各部门、单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把服务业项目作为重点进行推介。
(二)要以人为本聚集商气。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好,企业才能立住脚、扎根深、成长快。今后,我区应大气力研究商气培植问题。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尊重市场。义乌、临沂两地市场的高水平发展根本上得益于两地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得益于“义利并举、工商皆本”的独特文化基因。我区在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安居乐业、求稳怕乱、小成即满的观念比较浓厚。尽管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后,报纸、电视台以及横幅标语要把宣传创业典型、宣传大老板作为恒久不变的主题,各类政策文件要鼓励经商、鼓励创业、鼓励致富,逐渐培植自己的商业文化。对群众独创性的经济行为,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不简单下结论和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要善待外地客商。外地客商也是我区财富的创造者和纳税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必须给予他们市民的同等待遇。一句话,要对他们敬若上宾。在这方面,义乌市有独到的经验:如果一个外地客人和本地市民发生矛盾纠纷,义乌市执法部门不管事情原由,首先要处罚本地人,然后再处理具体事情。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外地客人,相对当地市民,他们是“弱势群体”。这种办法具有很强的导向效应。我区应该学习这种做法,首先在区直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中倡导这种理念,有意识通过这种“不公平”执法,形成尊重外地客商、善待外地客商的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建立起包容、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第三,部门执法要宽严适度。许多外地客商反映,我区经济方面的很多政策已经非常优惠,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也毫不逊色。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过严过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今后执法部门应掌握这样一个尺度:只要不突破政策界限,具体事务的办理应以有利于投资者为准绳。区里应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对投资商投诉较多的部门,要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同时在工作考核时酌情给予减分。
(三)要选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义乌市和兰山区服务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围绕自身优势做文章。在具体工作中,我区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集中力量突破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否则,可能会收效甚微。从我区实际出发,建议今后应重点培植三大亮点。一是传统商贸业。这是我区多年来的优势产业,这块阵地不能丢,关键是研究做优做强的办法。在传统商贸业的发展上,今后我们应改变过去围绕单个项目着力的做法,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聚集效应、打造商业品牌”上,就是要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商业集中度。今后应重点围绕共青团路、中心路、美食街、柳泉路围合区域进行改造培育,这个片区是我区传统上的商业中心,是我区大型商场最多、人流最集中、配套最齐全、商气最浓最繁华的区域。对这一区域要专门编制规划、制定政策进行改造提升,尽快形成我区的中央商业区。近期建议尽快启动美食街改造项目,提升配套水平和商业形象,使其成为具有区域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街。以上简而言之,传统商贸业的工作重点是中央商业区,中央商业区的工作重点是美食街。二是现代物流业。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以及传统的货物集散中心地位决定了我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周边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商贸物流园区范围内已经自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配货交易市场,我区应抢抓机遇,把现代物流尽快发展起来。今后工作重点要放在商贸物流园区建设上,像抓淄博科技工业园一样抓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要下大气力进行宣传招商,争取引进几个像临沂澳龙国际物流城一样的大项目,带动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三是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夜经济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所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中心城区,我区理应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夜经济和休闲经济,关键要使高、中、低各个层次的消费群体都能各得其所,使大老板有大老板的消费场所,民工也有民工的夜生活。建议区有关部门搞好规划论证,抓好夜经济示范街或示范区建设。近期可协调市公交公司,延长通往商业繁华区公交车运行时间,同时文化部门要抓紧制定繁荣市民夜间生活的方案,比如在中心广场等人流聚集区搭建文化平台等措施,尽快付诸实施。
(四)要加大政府对市场发展的调控力度。发展服务业既要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同时政府要加大调控管理力度,使其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市场发展规划。要结合城市开发改造,深入挖掘优势和潜在资源,加快制定全区服务业、商业网点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建设专项规划,明确专业市场建设的原则、布局、行业和数量,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向科学化管理迈进。特别是对中国陶瓷科技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大型市场,要搞好项目片区的市场资源整合和规划控制,扶持其快速发展。二是加强行政调控。在市场审批上要实行“项目审批制”,聘请市场建设方面的专家,对市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坚持高起点、规模化的原则,严格控制专业市场和商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对私建、滥建的专业市场,协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三是加强市场规范化管理。要加强专业市场的制度化建设,依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区情和市场发展现状,制定“专业市场管理办法”,把专业市场的规划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建立高效运转的市场组织,成立市场商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完善的统计渠道,加强各专业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专业市场经营者投资更广泛的领域。区内市场商会与临沂、义乌等地的市场商会之间也要加强沟通交流联合,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发展水平。要通过组织市场主办者参加相关知识培训和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形式,提高市场主办者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水平。四是强化宣传,树立品牌。要坚持单体宣传与整体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扩大专业市场的轰动效应,加强对开业和已开业市场的宣传,树立市场品牌,增强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采取政府统一运作的方式,通过广告、组织各类大型公益事业等形式,组织行业相近的专业市场进行整体宣传,营造专业市场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义乌调研报告
义乌调研报告
此次义乌之行考察了当地三个比较大的货物集散地:义乌小商品市场,江东货运市场,义乌港,文章对三个市场的大体情况一一做介绍。此外,参与了第二届中国城市物流大会,针对求合作的两个公司进行概括描述。
一.义乌小商品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
而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发展看,其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60%以上。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已然成为世界小商品的生产基地。
小商品市场一区主要为玩具、家居、饰品工艺品、宗教用品、酒店用品等,二区主要为箱包、办公用品、五金配件、小型电器、运动器材等;三区主要有眼镜、办公文具、户外用品、美容美发、辅料配件等;四区主要有针织品、帽子袜类、日用百货、服饰、皮带配件、相框画类等;五区主要有各类进口商品如食品保健品、服装百货、饰品工艺品、床上用品、汽车用品、窗帘布类、及非洲产品展销中心。
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同时辐射212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义乌通过小商品连接世界,从最初的小地区物品买卖转变为线上交易,其电子商务板块交易额115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
二.江东货运市场
江东货运市场是目前浙江省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运量最大的货运市场,年货运量达100万吨以上。
义乌江东货运市场占地150亩,位于义乌市篁园路。总投资7千余万元,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工程分二期建设,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安排到达货物的卸货、储存和转运,开通义乌至全国各大城市货物运输线路。义乌江东货运市场内设宾馆、停车场、汽车修理等配套设施,配备先进的电脑收费系统。市场内设四个功能区,实行货物进、出分离,现有托运处140余家、卸货点40多家,货运网络覆盖地域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江东货运市场在义乌市最大的物流市场,货运运输能力年运量1000万吨以。上贯穿全境的浙赣复线已经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义乌到杭州行程直达时间可缩短至不到1小时。
江东货运市场有着便捷的交通运输路线,公路交通网布很大,杭金衢高速、金甬高速穿境而过,03省道、20省道、37省道更是把义乌与周围地区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正在兴建的义乌至兰溪公路、义乌至武义公路、东阳至义乌至浦江公路、义乌至浦江二线公路,都将为义乌的物流提供方便。
三.义乌港
义乌作为浙江省唯
一、我国首批陆港城市,已成为国际级陆港城市。义乌港项目总占地面积1050亩,总建筑面积94万m2,设计年货运量为114.4万标箱,概算总投资约30亿元。整个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394亩,建筑面积43万m2,概算投资14.41亿元。包括二幢配套商务大楼和立体式仓储区。工程2009年5月正式开工,2011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二期项目占地656亩,估算投资约16亿元。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
义乌港按口岸功能设计,具有方便的海关、检验检疫监管、通关功能,大面积的仓储和现代化的办公条件,能够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场站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市小商品出口提供便捷的服务。仓库的建筑形式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立体式(三层),集卡车可直接上楼,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首期工程位于义乌市城中北路与银海路交叉口,毗邻国际商贸城,占地394亩,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投资14.5亿元,包括一座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三层立体式仓库和两幢配套服务楼,可同时满足494辆集卡车的装箱作业,设计年集装箱出口量50万标箱。本着“有利于义乌市物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国际物流成本”的原则开展招商工作,共引进外贸出口经营公司217家,其中包括中远、中海、美国总统轮船、日本邮船和法国达飞等国际知名船公司10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31家。
关于合作公司,暂且介绍一下两家合作意向较明确公司概况:安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
安寻电子科技主要是做电子数据存管与证明业务,简单来说就是保全诸如电话录音,电子邮件,电子订单、合同、协议。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后台与公证机构无缝连接,可以方便的出具公证书。我们和全国的公证处、法院都有合作。
电子数据数据在司法实践中很难作为法庭证据使用。原因:电子数据很容易被篡改、篡改后无痕迹、电子数据不易在法庭呈现、不易卷宗归档。
第一时间备份数据,最高级别的加密、加盖国家标准时间戳、加上公安部完整性鉴别。然后把数据存储到云端。
客户可以通过数据管理平台
管理保全的数据。需要出公证的,申请数据提取码
交给公证机构,就可以出具公证书,解决了不能作为法庭证据的问题。
截止到2015年3月,已跟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0多地区公证处认可安存的取证方式并签约合作、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100多地区法院用于日常办公。
曾与达达合作,但是由于产品原因无法继续服务,现该公司产品属于测试阶段。
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义乌市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义乌市内国际物流园区、国内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快递物流园区以及国际航空港等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管理为主,是一家5A物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现有员工720人。下属企业5家: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义乌市大陈联托运市场有限公司、义乌市义乌港物流有限公司、浙江电子口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义乌港和国际物流中心是浙江省“大通关”重点建设项目。义乌港是具海关、国检等口岸功能的内陆无水港,集聚了外贸企业、国际物流企业260余家。提供集装箱堆场、仓储和公用型保税等功能和订舱、报关、报检、仓储、提箱、拼箱、海陆联运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2013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83.17万标箱,施封量49.9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86%和3.2%。
目前公司拥有:义乌港、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货运市场、大陈联托运市场等大型运输场站。
江东货运场、江北下朱货运场、大陈联托运市场聚集了300多家从事国内物流业务的企业。物流网络方便、快捷、安全、价廉,覆盖全国,是浙江省四大物流主枢纽之一。
随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试点改革工作的推进及市委市政府对公司的新定位,公司将积极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国际电子商务城、铁路物流、航空物流等大型物流场站。
保税物流中心(B型)用地197亩,仓库建筑面积10万m2以上。规划建设海关业务用房、卡口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恒温恒湿仓库、展示大厅和海关监管仓库等。项目拥有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出口退税、进口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和咨询、商品展示等功能,计划今年7月封关运行。
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用地143亩,估算投资3亿元。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是一个以海关监管为核心,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上下游服务企业的开放性平台。园区内集行政监管、物流集散、电子商务、信息交流、金融服务、生活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将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和贸易成本,计划今年8月开业。
国际电子商务城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31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99.89亩,概算投资12.8亿元,已于2013年开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城按照“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服务功能健全”的总体思路,打造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培育和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促进产业整合、集成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计划2015年启用。
该公司希望通过我方的互联网物流信息交互平台,为供货方于收货方提供第一时间透明清晰的货物运输信息,其中包括同城配送需求与干线运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