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大全
培育市场 带动产业 搞活经济 富裕群众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2004年3月30日到4月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培育发展的类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03年实现GDP47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亿元。2003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1985年5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5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1996年至2003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1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亿,其中本地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60万,流动人口近20万,2003年实现GDP488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商城创建于1982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 拥有34个行业、32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摊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导形成,造势扩大规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较短,一般兴起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松散市场到成规模的集约化特色市场的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具有“先有场后有市”的特点,市场建设的风险大,但是从市场发展过程看,从市场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只要有产业支撑,善于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能够迅速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有强烈的行政推动成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把市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五金科技之都,铸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3.8万,2003年实现GDP113.6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2003年五金城实现交易额150亿元。永康市五金城建于1992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市场67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6家入驻市场,销售超亿元的达34家。永康五金城1992年到1996年为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了出现了有场无市状况,为此,政府加大推动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费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倾斜外,对于在市场内正常营业的商户政府给予补贴,尽力保持商城人气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场无市造成的影响;
同时为各乡镇分配市场摊位指标,并列入年度政绩考评,确保市场有足够满的摊位;
与此同时,一边抓招商入场,一边强化对市场的宣传,仅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投入就达1000万元以上,现在已发展为3000家店铺,外地经销商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并定于每年9月28日召开五金博览会,以此扩大五金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广大商户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通过对上述市场的学习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员对建设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江浙地区以市场建设活跃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扶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一开始都是为满足当地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城乡工业品供应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把传统经商习俗与本地小商品生产紧紧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解决了新建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窗口和贸易洽谈的场所。二是在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仅靠商业零售和批发的流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现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在活跃当地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市场,一方面为本地企业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信息,形成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格局,并带动了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加工业的发展,义乌市仅每年的购物旅游收入就数十亿元以上,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四是在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解决群众就业提供巨大的容量,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下岗之说。据介绍,义乌市、常熟市招商城等商品市场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这些市场中还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员,义乌市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中,外国人达到5000人以上,超过南京市,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奠定基础。五是在指导生产、形成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更加注重信息化工作,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及时向本地企业提供市场供求动态,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步伐,考察中了解到尽管这些市场容量很大,但本地产品仅占30%-40%左右,其余均为外地产品,义乌提出外地产品本地化目标今后要达到70%以上,对提高区域经济规模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培育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市场,来自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重点市场的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走统筹规划,政府搭台的发展路子。培育市场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这是政府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政府引导型市场、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都离不开合理规划。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才能在强化管理中,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走准确市场定位、办特色市场的发展路子。市场建设必须依托当地优势,特别是产业优势,以此来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常熟市招商城依托当地轻工业产品优势,建立了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市场,全市400家服装企业全部进入市场,占市场1/3;
义乌小商品城,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市场,走了出一条市场连加工,加工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永康五金城充分利用当地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全市有五金企业1万家,品种达上万种以上,其中汽摩配件、防盗门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些为五金城建设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三是走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的发展路子。当我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江浙地区市场繁荣的魅力时,也感受这些大型市场在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常熟市、义乌市和永康市的市场主管部门,具有政府宏观管理而又是企业化运作的部门,充分认识到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对进入市场的业主进行诚信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和贸易规则培训,同时大胆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国内外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市场的声誉,增强市场的凝聚力。四是走批发市场多种交易模式的发展路子。走出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模。这些市场每年都举办大型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升华,一些市场通过在外地办分市场,扩大了规模,义乌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3个分市场;
2003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62.2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4.4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58%,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五是走以股份制形式办市场的发展路子。从所考察的市场建设情况看,虽然市场培育形式不同,但当市场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必须走多元筹资的建设路子,只有这样市场建设才会有持久的活力。常熟招商城市场主体由市场管委会承担,下设开发公司由政府控股,一名副市长任董事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主体市场的建设由开发公司进行招商,通过拍卖土地和转让摊位获取政府收益。义乌商城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了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三、准确定位,积极培育,实现我区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建设市场的问题,应当说是在目前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抓住市场建设机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初步想法
紧紧抓住市场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适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选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的方式,完善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体系,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引入外地产品本地化为基础,建立以工业品市场为龙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经营中低产品为定位,逐步形成由产地市场向商品集散地市场的递度推进,努力建成面向三北、辐射全国的特色市场,实现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的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营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五个原则
江浙地区的做法对我们加快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认为在我区市场建设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建设原则。建设市场必须走市场化路子,政府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定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市场建设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收益;
二是滚动开发原则。应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结合我区实际确定建设市场的类型,但是市场建设初期不应过大,应从规模适度向大规模建设递度推进,永康五金城一期500亩建成后,才进行二期500亩建设,义乌小商品城同样经历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持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又能逐步提升市场的商气和人气。三是产业关联的原则。市场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义乌不仅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还要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我区在市场建设中,应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并在高层次上推进产业提升。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办市场的竞争如同企业竞争,从国家市场研究部门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专业市场建设上,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饱和,争夺现实和潜在消费客户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我区看虽然有52个市场(其中16个集市),实际交易额为6亿多,但是有特色的不多,特别是面对塘沽洋货市场、陶瓷市场、天津大胡同市场和东丽区在建的市场等周边规模较大的市场,没有比较优势,面对临省市场差距更大,所以要增加吸引力,必须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市场迅速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五是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江浙地区市场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与城市建设同步,把市场建设与城市功能统筹安排,系统考虑。义乌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大市场又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保障。所以我区在市场建设时,应立足城市长远发展,谋划市场的布局,努力使市场成为消费的载体,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我区市场建设的两个方案
方案一:逐步培育,适时规范建市场。一是成立市场建设领导组织。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领导,抽调对市场建设有见的的内行参加,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负责对市场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或推动实施。二是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初步想法是把我区具有优势的化工、自行车、汽车配件、针织、铝合金和食品等行业进行整合,同时,把包括大企业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进行归行划市,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产品范围,把周边地区的产品以及滨海新区的产品纳入进来。近期可围绕海鲜街建设,利用古林海鲜街的在津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海产品市场做起来,组织专人对天津王顶堤、津南葛沽镇和塘沽北塘等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专题市场调研,掌握水产品市场的进货源头,从海产品源头做起,建立海产品专业市场,地点选择上古林村东侧地区,然后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三是划出特定区域建立工业品市场。按照建设专业市场的规划要求,加快对胜利街、迎宾街和永明路进行改造,按照市场分类,明确市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四是把市场建设任务指标化。对全区经济部门和各街道进行指标量化,在特定建设区域,明确各单位的建设任务,特别是把全区适于进入市场的企业全部放进市场,在土地出让和各项收费方面,提供最大的优惠,以行政推进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在城区设立市场窗口,展示其产品,营造大市场氛围,促进大流通的格局的尽快形成。
方案二:筑巢引凤,嫁接引进建市场。走出传统的自然形成市场的模式,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市场建设,建设的重点放在引入先进地区的大交易商、大生产商,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新建、扩建来扩大市场规模。一是大力引进江浙等先进地区成熟的专业化市场。按照我区市场定位和经营品种的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建立专业交易区,专业性市场重点培育代表市场特色的品种,形成市场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场群体。大力引进先进地区有影响力的交易商,特别是一级批发商,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与经纪人队伍。二是大力引进外地特色行业,促进市场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根据我区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市场商品结构,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发挥我区在土地、能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行业和骨干产品引入我区,增强本区市场特色,努力实现批发市场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结合,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三是瞄准引入市场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恳谈会。要广泛与市场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接触,近期与义乌市商博会小商品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所商定,组织我区相关部门到义乌市进行招商洽谈,或邀请对方组织民营企业家来我区进行投资考察。现在仅义乌市民间资本高达1500亿元,北上投资的趋向较为明显,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面,或争取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我区市场建设。四是抓紧制定市场建设扶持政策。重点放在土地出让、财政扶持、户籍管理、能源供应等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同时制定职能部门服务市场建设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市场建设中各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率,以最大的诚意、最便捷的服务,实现政府与市场投资者双羸。
赴江浙地区考察市场建设调研组
第二篇: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培育市场 带动产业 搞活经济 富裕群众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2004年3月30日到4月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培育发展的类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03年实现GDp47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亿元。2003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1985年5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5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1996年至2003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1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亿,其中本地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60万,流动人口近20万,2003年实现GDp488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商城创建于1982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 拥有34个行业、32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摊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导形成,造势扩大规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较短,一般兴起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松散市场到成规模的集约化特色市场的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具有“先有场后有市”的特点,市场建设的风险大,但是从市场发展过程看,从市场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只要有产业支撑,善于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能够迅速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有强烈的行政推动成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把市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五金科技之都,铸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3.8万,2003年实现GDp113.6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2003年五金城实现交易额150亿元。永康市五金城建于1992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市场67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6家入驻市场,销售超亿元的达34家。永康五金城1992年到1996年为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了出现了有场无市状况,为此,政府加大推动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费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倾斜外,对于在市场内正常营业的商户政府给予补贴,尽力保持商城人气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场无市造成的影响;同时为各乡镇分配市场摊位指标,并列入政绩考评,确保市场有足够满的摊位;与此同时,一边抓招商入场,一边强化对市场的宣传,仅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投入就达1000万元以上,现在已发展为3000家店铺,外地经销商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并定于每年9月28日召开五金博览会,以此扩大五金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广大商户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通过对上述市场的学习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员对建设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江浙地区以市场建设活跃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扶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一开始都是为满足当地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城乡工业品供应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把传统经商习俗与本地小商品生产紧紧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解决了新建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窗口和贸易洽谈的场所。二是在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仅靠商业零售和批发的流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现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在活跃当地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市场,一方面为本地企业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信息,形成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格局,并带动了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加工业的发展,义乌市仅每年的购物旅游收入就数十亿元以上,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四是在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解决群众就业提供巨大的容量,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下岗之说。据介绍,义乌市、常熟市招商城等商品市场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这些市场中还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员,义乌市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中,外国人达到5000人以上,超过南京市,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奠定基础。五是在指导生产、形成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更加注重信息化工作,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及时向本地企业提供市场供求动态,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步伐,考察中了解到尽管这些市场容量很大,但本地产品仅占30%-40%左右,其余均为外地产品,义乌提出外地产品本地化目标今后要达到70%以上,对提高区域经济规模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培育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市场,来自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重点市场的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走统筹规划,政府搭台的发展路子。培育市场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这是政府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政府引导型市场、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都离不开合理规划。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才能在强化管理中,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走准确市场定位、办特色市场的发展路子。市场建设必须依托当地优势,特别是产业优势,以此来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常熟市招商城依托当地轻工业产品优势,建立了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市场,全市400家服装企业全部进入市场,占市场1/3;义乌小商品城,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市场,走了出一条市场连加工,加工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永康五金城充分利用当地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全市有五金企业1万家,品种达上万种以上,其中汽摩配件、防盗门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些为五金城建设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三是走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的发展路子。当我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江浙地区市场繁荣的魅力时,也感受这些大型市场在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常熟市、义乌市和永康市的市场主管部门,具有政府宏观管理而又是企业化运作的部门,充分认识到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对进入市场的业主进行诚信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和贸易规则培训,同时大胆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国内外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市场的声誉,增强市场的凝聚力。四是走批发市场多种交易模式的发展路子。走出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模。这些市场每年都举办大型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升华,一些市场通过在外地办分市场,扩大了规模,义乌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3个分市场;2003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62.2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4.4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58%,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五是走以股份制形式办市场的发展路子。从所考察的市场建设情况看,虽然市场培育形式不同,但当市场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必须走多元筹资的建设路子,只有这样市场建设才会有持久的活力。常熟招商城市场主体由市场管委会承担,下设开发公司由政府控股,一名副市长任董事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主体市场的建设由开发公司进行招商,通过拍卖土地和转让摊位获取政府收益。义乌商城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了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三、准确定位,积极培育,实现我区市场发展的新突破
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建设市场的问题,应当说是在目前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抓住市场建设机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初步想法
紧紧抓住市场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适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选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的方式,完善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体系,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引入外地产品本地化为基础,建立以工业品市场为龙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经营中低产品为定位,逐步形成由产地市场向商品集散地市场的递度推进,努力建成面向三北、辐射全国的特色市场,实现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的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营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五个原则
江浙地区的做法对我们加快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认为在我区市场建设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建设原则。建设市场必须走市场化路子,政府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定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市场建设效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收益;二是滚动开发原则。应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结合我区实际确定建设市场的类型,但是市场建设初期不应过大,应从规模适度向大规模建设递度推进,永康五金城一期500亩建成后,才进行二期500亩建设,义乌小商品城同样经历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持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又能逐步提升市场的商气和人气。三是产业关联的原则。市场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义乌不仅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还要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我区在市场建设中,应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并在高层次上推进产业提升。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办市场的竞争如同企业竞争,从国家市场研究部门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专业市场建设上,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饱和,争夺现实和潜在消费客户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我区看虽然有52个市场(其中16个集市),实际交易额为6亿多,但是有特色的不多,特别是面对塘沽洋货市场、陶瓷市场、天津大胡同市场和东丽区在建的市场等周边规模较大的市场,没有比较优势,面对临省市场差距更大,所以要增加吸引力,必须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市场迅速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五是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江浙地区市场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与城市建设同步,把市场建设与城市功能统筹安排,系统考虑。义乌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大市场又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保障。所以我区在市场建设时,应立足城市长远发展,谋划市场的布局,努力使市场成为消费的载体,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我区市场建设的两个方案
方案一:逐步培育,适时规范建市场。一是成立市场建设领导组织。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领导,抽调对市场建设有见的的内行参加,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负责对市场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或推动实施。二是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初步想法是把我区具有优势的化工、自行车、汽车配件、针织、铝合金和食品等行业进行整合,同时,把包括大企业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进行归行划市,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产品范围,把周边地区的产品以及滨海新区的产品纳入进来。近期可围绕海鲜街建设,利用古林海鲜街的在津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海产品市场做起来,组织专人对天津王顶堤、津南葛沽镇和塘沽北塘等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专题市场调研,掌握水产品市场的进货源头,从海产品源头做起,建立海产品专业市场,地点选择上古林村东侧地区,然后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三是划出特定区域建立工业品市场。按照建设专业市场的规划要求,加快对胜利街、迎宾街和永明路进行改造,按照市场分类,明确市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四是把市场建设任务指标化。对全区经济部门和各街道进行指标量化,在特定建设区域,明确各单位的建设任务,特别是把全区适于进入市场的企业全部放进市场,在土地出让和各项收费方面,提供最大的优惠,以行政推进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在城区设立市场窗口,展示其产品,营造大市场氛围,促进大流通的格局的尽快形成。
方案二:筑巢引凤,嫁接引进建市场。走出传统的自然形成市场的模式,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市场建设,建设的重点放在引入先进地区的大交易商、大生产商,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新建、扩建来扩大市场规模。一是大力引进江浙等先进地区成熟的专业化市场。按照我区市场定位和经营品种的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建立专业交易区,专业性市场重点培育代表市场特色的品种,形成市场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场群体。大力引进先进地区有影响力的交易商,特别是一级批发商,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与经纪人队伍。二是大力引进外地特色行业,促进市场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根据我区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市场商品结构,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发挥我区在土地、能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行业和骨干产品引入我区,增强本区市场特色,努力实现批发市场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结合,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三是瞄准引入市场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恳谈会。要广泛与市场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接触,近期与义乌市商博会小商品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所商定,组织我区相关部门到义乌市进行招商洽谈,或邀请对方组织民营企业家来我区进行投资考察。现在仅义乌市民间资本高达1500亿元,北上投资的趋向较为明显,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面,或争取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我区市场建设。四是抓紧制定市场建设扶持政策。重点放在土地出让、财政扶持、户籍管理、能源供应等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同时制定职能部门服务市场建设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市场建设中各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率,以最大的诚意、最便捷的服务,实现政府与市场投资者双羸。
赴江浙地区考察市场建设调研组
第三篇: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2004年3月30日到4月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培育发展的类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03年实现GDp47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亿元。2003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1985年5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5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1996年至2003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1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亿,其中本地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60万,流动人口近20万,2003年实现GDp488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商城创建于1982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 拥有34个行业、32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摊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导形成,造势扩大规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较短,一般兴起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松散市场到成规模的集约化特色市场的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具有“先有场后有市”的特点,市场建设的风险大,但是从市场发展过程看,从市场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只要有产业支撑,善于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能够迅速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有强烈的行政推动成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把市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五金科技之都,铸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3.8万,2003年实现GDp113.6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2003年五金城实现交易额150亿元。永康市五金城建于1992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市场67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6家入驻市场,销售超亿元的达34家。永康五金城1992年到1996年为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了出现了有场无市状况,为此,政府加大推动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费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倾斜外,对于在市场内正常营业的商户政府给予补贴,尽力保持商城人气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场无市造成的影响;同时为各乡镇分配市场摊位指标,并列入政绩考评,确保市场有足够满的摊位;与此同时,一边抓招商入场,一边强化对市场的宣传,仅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投入就达1000万元以上,现在已发展为3000家店铺,外地经销商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并定于每年9月28日召开五金博览会,以此扩大五金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广大商户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通过对上述市场的学习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员对建设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江浙地区以市场建设活跃经济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四篇: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赴**、**等地考察学习报告
2019年3月12日至13日,由区冬枣产业化推进工作小组副组长**、**带队,组织各乡镇分管冬枣产业负责人和工作小组成员一行17人,赴**市**区**镇、**市**县**镇考察学习。这次学习考察行程紧凑,短短2
天的时间,听取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经验介绍,实地参观了**区**镇水肥一体示范园、碧坊庭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十里采摘长廊”;**县**镇**农业创意休闲园等几处基地。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大家都感受到当地强劲的发展势头,普遍感到这些地区特色产业种植、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速度快、势头猛,许多工作走在了我们前头。
一、**镇
**区**镇位于山东省第四座高山“鲁山”北麓、淄河上游,是**市特级水源保护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56.5%,猕猴桃基地海拔约300米,土质为弱酸性沙壤土,年光照时间2588小时,昼夜温差大,气候四季分明,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猕猴桃种植的最佳区域。
**镇立足自然生态优势,按照“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致富一个乡镇”的思路,充分利用“土地流转补贴、生态特色产业直补、生态防护林奖补”等补助政策,大力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着力发展猕猴桃特色产业,全力开创富民强镇新局面。截至目前,**猕猴桃沿淄河两岸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12000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达到盛果期后亩产效益2万元,将实现产值超2亿元。
1、土地流转,打破发展瓶颈。2007年,**镇猕猴桃种植不到400亩,但这个数字还不到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每户的面积很小,单户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土地成为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最大瓶颈。
**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论证,最终在镇人代会上确定建设整建制有机农业镇,并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对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分散土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承包并转包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土地流转。2008年,全镇对沿仲临路各村土地每平方1.5元(1000元/亩)的价格集体租赁,然后对土地集中统一划分,按照每3亩、5亩、10亩一个号对外出租,同时对于承租方由于种植猕猴桃前期投入较大、见效慢等问题,前三年的土地租赁费由镇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承担;对连片10亩以内的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1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30元,并对种植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土地流转、技术支持、种植奖励,一系列措施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连片种植打下基础。
2、以质取胜,加强科技研发。**猕猴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所具有的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经过30年的不断改良,**镇结合当地独特小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种“**碧玉”,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得“**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
近年来,**镇十分重视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将新型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应用到猕猴桃的种植管理过程中。例如,首创一杆两蔓少枝多芽、园内生草等新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镇南南村的水肥一体示范园区,占地面积10亩,全部采用世界一流的以色列管件和技术,依托专业技术公司设计安装,节水增肥效果明显。
3、内涵发展,提升品牌价值。**猕猴桃发展注重农业品牌化建设,紧紧围绕“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保安全”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将**猕猴桃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品牌。
镇党委、政府连续举办的四届猕猴桃旅游采摘节,进一步扩大了**猕猴桃的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猕猴桃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到北京、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地进行宣传和品牌推介,不断扩大**猕猴桃的知名度。**猕猴桃凭借其口感纯正、酸甜适度、细嫩多汁、芳香浓郁的独特品质,正吸引着全国各地旅客来此采摘做客。
4、长远规划,提升产业带基础设施。**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推动猕猴桃产业纵深发展目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实施猕猴桃采摘区环路修建、猕猴桃产业带基础设施提升、猕猴桃文化休闲广场建设等大项目。
通过运作PPP项目,珍珠村至南坡段全长16公里、宽2米的采摘步行路工程顺利实施,采摘园区两侧已建成大中型停车场3处,采摘园看护房及四周围栏统一建设标准,提升猕猴桃特色旅游产业镇整体形象。
二、**镇
**创意农业休闲园位于**县**镇**山,总投资10亿元,由10多家投资商成立新公司——吉利旅游开发公司投资建设,是一个集林果生产研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生态旅游养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
园区依山傍水,生态优美,气势宏大,占地面积10000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归集荒山和耕地。目前,一期工程园区完成投资7.5
亿元,建成休闲采摘园3个,种植大樱桃、甜柿、核桃等果品,养殖鹦鹉、孔雀、天鹅等多种名贵观赏动物,建有接待中心、果树研究中心、民俗展览馆、特色民宿等设施。二期工程主要建设综合接待中心、沂蒙民俗展览馆和老年公寓等。园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山与水、林与石、人与自然互相映衬、完美融和。
园区秉承创意农业理念,应用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园区科技含量。采用了微喷微滴灌技术,建成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运用智能农业技术,实现终端集中控制,达到了精准化农业生产。休闲采摘区应用了壁蜂授粉、果园生草、物理杀虫灯等现代生物技术,安装了600盏太阳能杀虫灯,使用了诱捕器和黄板等田间植保器械。安装田间气象自动监测、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实现全天侯气象数字监控,降低自然危害,提供综合高效的田间气象服务。园区在建沂蒙果树研究院,楼顶安装2千平米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设立了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试验园。该园区是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考察**创意农业休闲园时指出:园区利用荒山造土地、不与粮食争农田、大搞休闲农业促增收的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园区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衔接,达到了“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五化标准,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被确定为农业部工作联系点、全省、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AAAA旅游景区、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点和全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点。
第五篇:赴江苏滨州等地考察学习城市建设的报告
赴江苏滨州等地考察学习城市建设的报告
赴江苏、滨州等地考察学习城市建设的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城建经验,创新我县的城建思路和措施,提高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日前,县领导带领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卫生局的负责同志,按照“带着问题找差距,带着题目定措施”的指导思想,赴我省东营、滨州、聊城三市和江苏省有关地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东营、滨州、聊城、淮安、江宁区、镇江、无锡、常熟、张家港、苏州、昆山、周庄镇、江阴、华西村等14个城市和村镇,行程达3500公里,先后与滨州市建委、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及区建设局、常熟市委及市建设局、昆山市委及市建设局的有关领导进行座谈,本站原创听取了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情况的介绍,实地察看了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工程、房地产开发、住宅小区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并于7月24日在江阴市召开了考察学习讨论会。
考察所到城市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城市在新世纪初所展示的现代化的都市气派、强大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网络、亮丽的住宅小区、发达的服务设施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考察中,对他们崭新的建设成就、超前的发展眼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受启发和教益,进一步看到了我们在观念、机制、工作上的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更加坚定了高水平、大手笔建设现代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这些城市在城市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
一是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对城市地位、作用的认识深刻。所到城市把城市建设看作生产力,认为加大以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投资回报,而且能够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长,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常熟市把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参与国内外竞争的桥头堡,下大力气把城市做强、做大、做优、做美,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财政收入4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2.4亿美元。
二是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城市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强化对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如滨州市、聊城市东昌府区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城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落实,做到组织到位、政策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二是高视野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如江宁区按照“立足江宁看江宁,站在南京看江宁,展望全国看江宁”的方针,提出了把江宁建成高科技花园城市、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的宏伟目标,使城市建设进入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三是善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如昆山市抓住机遇,实现了城市建设的“三步走”,已成为既具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又洋溢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工商城市。
三是规划先行,认真实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一是明确城市定位。如常熟市明确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城市、繁荣的工业城市、开放型的港口城市和现代化的中等城市“五城”同创的城市定位。二是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在规划上舍得投入。如滨州市在新文化行政中心起步区详细规划编制中,先后委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多次论证评审。三是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实行“阳光规划”、“民主规划”。如江宁区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规划方案评审,在建设现场公布规划方案,接受市民监督。
四是建造精品,突出特色,大力提升城市形象。所到城市特别是江苏省江宁、常熟、昆山、江阴等市区给人印象较深的有:一是加快了全方位、立体化、高标准的交通体系建设,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道路建设标准高,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甚至几条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三是以城市绿化为重点,加强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化档次高,城内有公园和绿
地精品工程。四是新区开发起点高,每个城市都在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新城区,努力提升城市规模和品位。五是房地产开发规模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新颖、居住环境优雅、物业管理有序。六是城市有特色、有亮点,极具吸引力。如聊城市东昌府区做足做活“水”文章,全力创建“江北水城”。这些城市功能齐全、形象鲜明、特色突出、社会繁荣,已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五是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城市管理规范有序。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如聊城市东昌府区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市、区)两级政府、(市、区、街)三级管理、(市、区、街、居)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治城”的新格局。二是明确各级责权,管理重心下移。如昆山市在城市管理中,由市委分管书记牵头组织,实行执法部门和城区单位包干管理,详细明确了各级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事权。三是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考察中了解到,江苏省多数城市实现了“建管分离”,成立了专门的综合执法大队或执法局,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工商行政、交通管理、市政管理实施一体化管理,做到建设、管理平起平坐,各司其职。六是多元投入,多元经营,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近几年来,江苏省有关城市不断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创了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路子。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如常熟市政府去年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今年将投入100亿元。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筹措城建资金中的主导作用。如常熟市把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资产来经营,通过市场引导、政策带动、项目招商,激活民资、启动内资、吸引外资,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城市建设,变过去的“有多少钱办多少项目”为现在的“有多少项目谋划多少钱”,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三是搞好城市土地经营。所到江苏省的几个城市,政府对土地的供应已由单纯的生地批租向熟地出让转让发展,通过土地升值筹集城建资金。
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厚积薄发的良好局面。城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