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内容的思考
阅读区个别化学习操作材料投放内容的思考
松江区人乐幼儿园 张爱勤
一、研究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纲要》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
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因而,在中班进行“阅读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的研究,能培养好幼儿阅读的习惯,扩大阅读的面,是符合纲要精神的。
2、孩子的发展需求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后,应尽早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
着他们踏上第一部台阶,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必须早在幼儿期就进行训练,让幼儿尽快适应语言、文字、图象等构成的第二信号系统环境,提高阅读能力,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幼儿入小学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师生共同成长理论
本专题研究的最终得益者是幼儿,但教师在专题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幼儿早期阅读特点和规律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自身有广泛阅读兴趣,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具有较强的活动设计能力以及随机调控能力等。在师生互动中达到最家的阅读效果,实现“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
二、存在问题:
1、幼儿阅读追求视觉感。孩子往往对图书中颜色鲜艳和较大的形象最感兴趣,会忽略一些细节的内容。
2、幼儿阅读缺乏有序性。幼儿的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我班来了几位新生,由于他们没有阅读图书的经验,会忽的一下翻到前面,有忽的一下翻到后面,有时中间还跳过几页。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图书中的故事情节是按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进行的。
3、幼儿阅读缺乏概括性。每次阅读好图书,我会提一些问题,如“小动物在干什么?”“它们在说些什么?孩子们会一一回答,但要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1
情?”,孩子们则无法概括,还是在说故事中的一句或几句话,概括故事对幼儿来说
比较难。
4、幼儿阅读具有依赖性。我班的孩子,每天午睡时就要我给他们讲故事。对于孩子
来说,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阅读图书”,幼儿接触到的主要以口语为主,比起用
眼阅读图书更为直接。
三、研究方法(组织与指导的策略):
(一)、丰富和创设阅读区的环境
1、创设看书规则和温馨提示:
规则的养成是幼儿入区前提,特别是幼儿刚开始入区活动更为关键,而且规则
是在区域进行中进行合理的调整修改。
(1)阅读区的规则是每次只拿一本书,一页一页翻着看,认真看书不讲话,学
讲故事我最棒,看好马上送回家。
(2)温馨提示是整理好图书,请安静看书,爱护图书,不要在太亮(太阳)的地方看书,不要在太暗的地方看书。
(3)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按页码顺序看书,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
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
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还有就是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
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2、创设图书制作屋:
书的结构:让幼儿了解书的基本结构为自制图书和阅读打好基础,鱼的基本结
构是封面、书名、目录、页码、图片、文字、封底。
3、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为幼儿的阅读内容:
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秋
天到了,带幼儿到园外欣赏秋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
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
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4、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
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印发一些家长
材料“指导幼儿阅读”,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园之窗”登载
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
(二)提供种类繁多的各类图书
选择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是,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我本班幼儿的需
要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且具有一定积累价值的幼儿喜爱的文学作品。
1、阅读类图书投放:
(1)一本大书:自制两本大的图书一本是小水滴旅行记,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图
书,其中的小水滴可以移来移去。一本是与主题《我们的身体》有关的图书,就是
可爱的小脚丫,书内有隐藏的文字和图片,幼儿可以寻找文字和图片对应着阅读,因为非常有趣所以幼儿也非常喜欢。
(2)家里最喜欢的一本书:幼儿把家里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到幼儿园的阅读
区,不仅丰富了阅读区的读物,而且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互相阅读实践证实,幼
儿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相互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
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爱好。
(3)幼儿园图书:幼儿园提供的图书基本分行为习惯类、品德养成类、科常类、益智类、故事类等。
(4)小主人图书:班级幼儿开展的小主人活动家长都要做一本图书,有照片有
文字,把它放在阅读区让幼儿了解小主人开展的情况和开展的过程,可以发动更多的人员参加这样的活动。
(5)班级活动图书:我们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开展很多活动,有基地活动、家长
参教活动,班级自己的小活动等,这类图书的提供让幼儿更形象的知道自己班级开展的活动,更喜欢参与活动。
2、益智类图书投放:
(1)方位图书:自制一个有背景的图示画,上面有大树、房子、草地、天空,还有
各种小动物在不同的方位,让幼儿在另一个记录卡上找出小动物的方位,让他们认识上
下前后左右里外。
(2)认字图书:一共有三种人物、动物、(3)量词图书:一块有量词的记录卡,许多相应量词的图片,幼儿根据量词在记录
卡上插上相应的图片。
3、讲说类图书投放:
(1)电视图书:一个用楷体版做的小电视机,屏幕是空的,几张背景画,可以插入
小电视机中,根据主题提供一些故事、儿歌中的图片,图片上有回形针可以用磁铁
吸住,幼儿可以在电视背景画上边演示边讲故事和儿歌。
(2)纸偶表演:
制作可爱的纸偶吸引孩子。孩子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因此,我会制作一些
小纸偶、头饰等教具,进行角色表演,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促使幼儿对阅读产生
极大的兴趣。
4、家园共育图书自制投放:
图书有好吃的食物、过年了,工具有广告册、刊物、剪刀、双面胶、画笔。让
幼儿尝试和家长一起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
从废弃的图书、刊物、报刊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
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5、其他种类的图书:海底世界、看书规则、春夏秋冬、丰收的秋天等。
四、成效与问题:
(一)、成效:
1、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收集资料,制定《阅读区个别化学习操作材料有效投放地
研究》专题计划。仔细分析了我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如一些阅读习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并能正确选择早期阅读的材料与内容。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充足材料,丰富阅读环境和材料。
3、幼儿初步养成了阅读习惯,如看书的坐姿、不再太暗的地方看书、认真看书不打
搅别人等。
4、结合幼儿语言学科的特点和幼儿心理特征开展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提问的方式,提问是否具有开放性,与孩子的互动形式等。
(二)、问题:
1、环境没有充分的利用,每次投入一个新的材料或一个新的环境要让幼儿进行熟悉
和会玩。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他们持续地、愉
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
3、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必须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及需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把握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
放在幼儿的位子上,去想一想,孩子会怎么想,想什么,怎么问,问什么。
4、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加强。2011年12月30日
第二篇: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
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投放的几点策略
登瀛幼儿园 王颖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投放的活动材料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活动效果,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使之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投放。
实践中不难发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急于求成,投放的材料或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或难度太大,幼儿玩不起来;二是教师的思路不够开阔,投放的材料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三是教师投放的材料脱离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活动中缺乏相关的认知和操作经验,无法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由此,为了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更有效,我结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材料投放注重层次性
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材料时,要根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将材料“细化”,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首先,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手能力、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很大差异,在材料投放上也要体现差别。如同样在建构区,教师为小班幼儿投放了很多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有正(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便于幼儿搭建一些简单的造型;而在中大班,教师则投放了废旧塑料瓶、玻璃罐等不同规格和材质的材料,以及大量的雪花片,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搭建各种不同的造型。又如同样在生活区,小班幼儿可以玩喂食、卷袜子、图形宝宝找家等游戏,中班幼儿可以用筷子、镊子、吸铁石等练习夹弹珠,大班幼儿可以钉纽扣、榨果汁等,这样的材料投放形式都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设计的。
其次,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幼儿在认知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没有梯度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能望而却步,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能因缺乏挑战而丧失兴趣,因此,必须在同一活动中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如在生活区,教师在投放“十元买菜”的材料时,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将可选购的商品图片(10以内)直接呈现在题卡中,提供几个答案让幼儿选择;第二层次——幼儿挑选商品图片(10以内),并根据商品的价格列式,拼成10元;第三层次——幼儿根据任务单上的具体要求(如选择蔬菜和豆制品),拼出价值为10元的商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材料投放注重多功能性
材料投放初期,幼儿都会对材料充满兴趣,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往往会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多功能性,通过挖掘材料的不同玩法,引导幼儿玩出新的花样,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在建构区,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造房子的各种积木,并结合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提供了皮尺、绳子、笔、记录本等辅助材料。起初,幼儿仅仅用积木尝试搭建各种造型的房子,一段时间后,单调地搭建房子使很多幼儿逐渐丧失兴趣。教师便启发幼儿借助辅助材料开发新的玩法,如利用皮尺和绳子比较房子的高矮,并记录下来:在每块积木上画上不同颜色的点子,并根据提示卡上的内容造房子等。有了新的挑战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操作兴趣增强。
材料投放注重生活化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投放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研究幼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并使幼儿将已有生活经验迁移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由此,生活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成为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如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幼儿常吃的各种蔬菜,鼓励幼儿利用蔬菜的横切面进行印画。面对熟悉又新鲜的美工材料,幼儿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一开始幼儿要么把颜料调得太稀,印出的图案颜色较淡且不匀称:要么调得太浓,印出的图案一片模糊,看不出蔬菜横切面的细节。在反复尝试中,幼儿最终印出了色彩艳丽、画面美观的图案。整个活动幼儿都非常专注地沉浸在蔬菜印画的快乐中。
又如在中班的生活区,教师提供了香瓜子、南瓜子、西瓜子等口味、硬度不同的瓜子和剥瓜子的工具。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在感官上有了体验,同时,还通过工具或小手探索瓜子的各种剥法,尝试剥出完整的瓜子壳。幼儿剥下来的瓜子壳还能当做美工区的材料,如有的幼儿用瓜子壳装饰自己设计的名片,将瓜子壳拼成有趣的图案等,这不仅挖掘了瓜子壳的价值,还在参与制作中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可见,生活化的材料能够赋予幼儿更多的游戏空间,让幼儿充分“玩”起来,在与材料的积极互动中积累生活经验。
材料投放注重探究性
个别化学习活动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因此,教师投放的材料要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支持幼儿开展探究性较强的活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动手操作。如在“制作小飞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不同材质的纸和夹子、橡皮泥、瓶盖、橡皮筋、回形针等辅助材料。幼儿完成了最低层次的操作后(根据步骤图折纸飞机),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尝试难度稍大点的操作(考虑如何让飞机飞得更远)。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怎样才能折出飞得又高又远的飞机,幼儿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反复试验中,幼儿发现用不同材质的纸折飞机,以及在飞机头上增加不同的重量,都会导致飞机飞得远近不同。最重要的是,不同能力的幼儿在逐步探索中都能成功地完成这一活动,在看似松散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理解纸飞机飞行的原理。
又如在科学常识区,教师投放了不同材质的小球、木板和不同高度的积木,让幼儿自由探索小球滚落的快慢。幼儿用木板和积木搭建出大小不同的坡度,边操作边思考,通过一次次尝试和对比,最终发现小球滚落的速度与木板的坡度、小球的材质均有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间,帮助幼儿理解了简单的物理现象,提升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总之,材料是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充分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当然,活动区的游戏材料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投放材料后,要注意观察材料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能力水平和游戏情节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避免“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索、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014年3月
第三篇:个别化学习思考专题小结
个别化学习的思考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经过一学期对于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学习,让我对这个除了集体学习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有了些自己的体会。
一、给个别化学习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
如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创设的“打扮宝宝”活动中,让幼儿把收集到宝宝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放置在区域中,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为宝宝穿着打扮,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操作材料,增加一定的情境性,为幼儿准备了收纳箱,以收纳箱的隔离来帮助幼儿整理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做爸爸妈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样在提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
如在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我们购置了一个真实的小兔子,并发动家长带来了小兔子爱吃的食物,请幼儿自己喂食小兔子,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对个别化学习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
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他们最信任、最信赖的人,所以在当其遇到困难、困惑时,就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向老师进行求助。这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推进游戏的进程,教师就要介入游戏。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幼儿,在抛接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不是干预性的,千万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
【案例】崔崔和昊昊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他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两个人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崔崔开始烦躁起来,他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这时,他就对我说:“张老师,你帮我找。”我就对他说:“崔崔,老师不能帮你找,你自己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他一听,先是皱起了眉头,我坐在他身边对他说:“崔崔,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完成的怎样。”我见他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他说:“崔崔,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一树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拼完。”说完,他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拼图。不一会儿,昊昊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崔崔那些合在一起,他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他们听了我的鼓励,开心地继续拼着自己的拼图。
“个别化学习”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幼儿能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因而它能给幼儿带来更多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在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适时、适当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对他们自己的问题兴趣在深度和复杂性方面深入钻研,引导他们观察再观察,思考再思考,呈现再呈现,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崔崔小朋友个性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对于这样的幼儿,作为老师应留意他们活动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适宜的、及时的的反映,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遇到或出现问题,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一出现问题就帮他们解决,这只能助长他的依赖性。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三、看个别化学习进行适时介入 幼儿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都会注入每个区域新的活动内容,因而每次活动都回出现一些问题而使其受到阻碍,这就形成了一个“结”,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案例】洋洋和杨沛霖在看图书,洋洋拿起一本动物书看了起来,当他们看到各种动物时,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最会爬树了了。”“我喜欢小鸭子,小鸭子会游水,本领真大。”洋洋和杨沛霖愉快的谈论了起来,洋洋又说:“我奶奶说小猫会自己走路,你上幼儿园也要自己走。”杨沛霖说:“我妈妈小兔子会跳,你也要学会跳跳跳。”站在一边的乐乐说:“小鸡会捉虫,本领也很大。”洋洋就说:“我们来找找看,这本书里还有没有其他动物。”于是他们就找了起来。
近阶段我班正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花花衣,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因此动物就成了孩子们的话题,他们都自己从家里带来了动物书籍,为此,我就在图书角中设立了小小资料库,让幼儿阅读,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幼儿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的兴趣,作为老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了解幼儿的知识点和兴趣点,同时要保护幼儿积极的想法,相信他们,然后帮助他们解决有困惑的问题。
总之,“个别化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正在成为一种幼儿进行特定学习的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第四篇: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专题计划小结
专题小结: 大班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
大四班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最大限度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从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同一材料其操作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那么在我们材料投放时,应该怎样体现层次性呢?
一、幼儿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1、成品和半成品材料的提供
成品与半成品材料的数量比例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就拿小班幼儿来说,成品的数量要比较多,半成品相对较少; 而年龄渐大的幼儿,成品的数量要逐渐减少,但成品种类可逐步增多,半成品数量加大。比如在主题《我是中国人》制作“青花瓷”中,提供给幼儿青花瓷“毛坯瓶”,多种半成品青花瓷,同时也给幼儿添加瓶子、宣纸、乳胶等让幼儿自己尝试制作“毛坯瓶”。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想法的改变,做适当的调整。当成品的材料比较多的时候,幼儿的行为多集中在交往行为上;当半成品的材料多一些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动手操作上。
2、材料数量提供的不同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比如在提供拼图材料时,可以提供数量不同的拼板供幼儿选择操作,因此材料的数量要适宜。
3、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区的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如果在区域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那么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区域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剪纸材料,让幼儿练习剪两方连续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两方连续原理剪出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范例图片、步骤图提供的层次性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在同一个活动中所提供的范例图片、步骤图等要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提供不同的展示材料。比如在“幼儿园门前一条路”的区域中,老师就提供了立体可移动的折叠步骤图,幼儿可以将每个步骤的造型取下参考如何折叠、平面的步骤图,幼儿可根据折叠标记图按照序号进行操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需要,让缺乏自信的幼儿体验到了成功,让已成功的幼儿不断看到新的方向。
三、记录表式提供的层次性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同时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大班幼儿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美食街》的区域“今日菜单”中,幼儿在“今日菜单”中可以根据已知的总菜价设计菜单进行配菜,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半成品菜单记录表配菜,还可以根据任务单荤素搭配的要求记录配菜。根据不同能力的幼儿随机调换,灵活运用。
四、材料难易程度呈现方式的层次性
为了能让幼儿清楚了解活动材料的难易层次,根据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教师还可在活动前出示层次提示牌,告诉幼儿材料的操作方法难易程度不同来选择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自我选择的能力,在循序渐进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比如:最容易的贴一颗星星,难一点的贴两颗星星,再难的贴三颗星星,依次类推贴上提示。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问题,以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在操作中发现目前在个别化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事需要在以后的操作实践中改进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不够,依赖老师过多,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便喜欢问老师,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缺乏
2、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要求不明确,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致使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对材料的选择有些茫然,有的内容过于简单让幼儿缺乏兴趣,而有的内容太难又让幼儿望而却步,经常在游戏中无所事事。
2013.01
第五篇:中班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专题计划小结
专题小结: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
中四班
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本学期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
1、探索中班个别化学习中材料投放的策略。
2、收集成功的个别化学习案例。经过了一学期不断在操作中的改进,现对本学期的专题做个小结:
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
适宜的材料是幼儿认识的桥梁,教育目标可以折射在投放的材料中,渗透于老师所创设的环境中,当孩子进行活动时,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就可以获得某方面能力的发展。比如,刚开学时,为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究的兴趣,我们在区域中投入了镜子、笔等材料,孩子在照镜子时观察了自己脸部轮廓的特点,观察好之后将其画下来,和墙上其他朋友的头像黏贴在一起,并且十分有兴致地和一旁的伙伴交流讨论着,通过活动,让孩子更对自己以及同伴的身体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让材料有效地体现教育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材料
游戏源于生活,游戏的材料也应该贴近生活,让幼儿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区的材料投放的丰富程度关系着幼儿的活动质量和兴趣,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游戏中,他们最先关注的就是那些颜色鲜艳,外观漂亮的玩具。鲜艳饱和的色彩能抓住孩子的目光。结合我们班整体的环境布置的颜色,我们的区角也以淡绿色调为主。同时,幼儿的注意力又具有不稳定性,过多或者过复杂的材料投放,虽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容易专一的活动。因此,在材料投放时,也要考虑材料与活动、幼儿需求的关系,根据幼儿的需求投放,一物多用,让材料真正和幼儿互动起来。比如,在”汽车隧道”区域中,孩子们对于开汽车,制作汽车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将汽车隧道的顶部制作成了宽阔的马路,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幼儿作品的展示区,一方面也可以让幼儿在制作完汽车之后,将其作为游戏的场所。
3、根据幼儿的差异提供层次性的材料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这样既能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了解不同幼儿的层次水平,又能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及时的增加和改变材料投放,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如“夹珠子”的区域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珠子的种类分成三种:①造型大而粗糙较易夹住的彩色软塑积木 ②造型中等粗糙的木头圆粒积木 ③多面型的圆形亚克力珠珠,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活动,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