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时间:2019-05-12 17:3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作文:追寻幸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第一篇: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高一作文:追寻幸福

题记: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有一种感受,你没有在意,它却与你如影随形,这就是幸福。夕阳逝去,带来美丽的星夜;枯叶飘落,迎来晶莹的飞雪。在青春的路口我在等待,我在思考,我在追寻,追寻那多年来萦绕我又逃避着我的目光的感受——幸福。

我们有着似水年华,有了它,便有了一分洒脱和风流;有了它,便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我们自知和幸福,可又中是抓不住它,我们沮丧,我们将他淡忘。在这里,我将踏上一叶雨舟。在这里,到时空中追寻它——幸福。

千山落叶,纵目远眺,碧天寥廓,镇江如练。在这仙境般人的地方,我似乎看到了幸福的足迹。孩子们在路地山嬉戏,晚风拂过,远处升起炊烟,是这幅画更完美。幸福,原来你也在这里,我上了岸,享受这自然的默契。然而,这并不是幸福的所在,战火很快将如画的村庄点燃,马蹄声淹没了歌声,硝烟使天空变得冷漠。幸福,又走掉了,这里的祥和进在倾刻间化为乌有。

独立在雨舟上,繁星在空中闪烁。在这里,我困惑:难道人们从没把幸福留住过?难道幸福是飞来飞去的蝶?风吹过,带来大漠的驼铃声,玄奘杂历经艰难后,取得佛经的一刹那,幸福不正在他身边欢呼吗?雨落下,带来易水的凄凉,荆柯的笑声中,生命已升华,在孤注一掷之际,多少百姓在燕国等待他们的幸福?夜色凉如水,雨舟划入一个我从没度过的空间。我看到了过去,多少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咀嚼着最后一缕阳光?多少迷人的夜晚,我梦中闪烁着无数颗星?

我终于找到了幸福。幸福是鸟儿飞过柳梢时向母亲的回眸;幸福是禾苗久旱后逢甘露的欣喜的颤动;幸福是比较,更是比较后的满足;幸福是汗滴,更是鸶去汗滴后的惬意。有了幸福,大漠中也有江上明月,有了幸福,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山间清风。

晨雾中,我带着一舟神秘的光归来。这里有字典里没有的葱芜,在天空中没有的阴晴,有风霜中没有的心痛。我追寻到了幸福,幸福也追寻到了它的归宿。

2004级12班郑璐

简评:这篇散文立意新颖,想象丰富,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清晰活泼的语言,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魅力四溢。

文中宁静、温馨的景物描写,体现了自然的博大,一种浩然之气充盈其间,寄托了作者对幸福的向往,对自由的感悟。

结尾以独特的风格勾勒出一幅神秘的画卷,闪现出智慧的灵光,点明了主旨。指导教师于凤文

第二篇:追寻幸福

追寻幸福

推开夜的天窗/对流星说愿望/给我一双翅膀/能够接近太阳……一直在盲目追寻着幸福的我,此时感觉幸福真的离我很遥远,短暂的幸福仿佛近在眼前,又仿佛远在天边,每当我捉住幸福的尾巴的时候,它总是迫不及待地逃走……

从未亲眼目睹过幸福的我,一直坚信我会有拥有幸福的一天。幸福,它无时无刻在与我玩捉迷藏,当我觉得我已经捉住它的时候,它又不留痕迹地逃走,沮丧的我无法保留着幸福,我渴望它的到来,却总是有心无力。幸福,你到底在哪里?

经受无数次失败的我,早已对幸福的定义失去了信心,似乎幸福的光芒不再围绕着我而旋转,我终日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我再也无法体会生活的美丽,微笑从此不再在我的嘴角驻留,反而,眼泪却一直陪伴着我。

生命仿佛暗淡无光,没想到一向享受着成功的雨露的我,竟然也会有如此失败的一天。挫折宛如一座深不见底的深渊,我想站起来,却有心无力。我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失败的辛酸蒙蔽了我的双眼,我再也回不到那段风光的日子了。

彩虹仿佛离开了天空,阳光仿佛不再出现在太阳后,留给我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我再也无力承受。或许有一天,成功的降落伞会飞过悲伤地带,不过,我会等到这一天的来临吗?成功那绚丽的光芒还会照射在我的身上吗?

第三篇:追寻幸福的足迹

追寻幸福的足迹

幸福,那是有一千个人便可能有一千种定义的词。而每个时代也有那个时代的幸福尺度,能活在当下,必须承认这是个好的时代。最起码没有像《1942》年代中的生离死别或颠沛流离,但不要以为它离我们渐行渐远便可以无动于衷。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战乱、饥荒、天灾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真正的和平、安定、繁荣时代并不多见,相比之下,动荡与失衡更是常态和主线,而稳定与平衡则显得尤为可贵。

但对于人们来说,动荡时代的幸福往往更为简单朴素,能够温饱团聚便是奢望了;而当下奢靡成风,幸福早已湮没在人们无尽的欲求里,但拥有的再多也无法填满愈发膨胀的欲望,洪流之中还有多少清醒在飘摇。

从少不更事到略经世事,心中的幸福也逐渐清晰了;或许幸福是什么对我来说不太重要了,没有不幸就是大幸了。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一是选择正确的;二是理解所选择的。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或关乎人,或关乎物,或关乎事,所以我们无法追求个人纯粹的幸福,但却可以成为别人幸福的一部分,这就是我所要强调的。在实现你至亲至爱的人想要的幸福时,你也成就自己的幸福。在我看来万物皆有定数,惟一能做的就是做你该做的。选择正确的道路是幸福的前提,正如前不久习主席所说的:道路决定命运。国家层面的战略抉择影响决定了未来的国运,同样,个人的人生选择也决定了其今后的人生走向。正确的选择就是要求,正确地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个位置所应承担的职责义务,然后在抉择的范围做出符合角色的决定,这就是正确的选择,或者说是该有的选择。当然我也不是推崇宿命论,第二点可以平衡上一点,即理解你的选择。当你已经认清你所处的形势时,必不意味着你一定要选择你所应该选择的,同样你可选择其它,前提是你理解你所做选择的意义,并且愿意为之承担将来发生一切的后果,那么选择本身也就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已经清楚自身的方向了。

幸福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逻辑: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理解你的选择。寻着这样的足迹,我相信幸福就在正前方。

第四篇:追寻幸福听课笔记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学视角 观看笔记

第一集:一开始老师放了一个倒霉熊的动画,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第一:有目标的话,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也会是幸福的。第二:幸福的最终实现必须要看奋斗的目标是否值得,如果一开始追寻的目标、意义就是不正确的,那么即使去追寻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也得不到幸福。之后我也悟出了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知识,这是有形的翅膀;也需要心灵的塑造,这是无形的翅膀。只有有形的翅膀和无形的翅膀都完善了,人才能真正达到幸福的境界并且不停地往高处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表明人的需求是从低到高的。成熟的人并不是说知识比其他人一定要丰富,而是他心灵上的起点高。

第二集:老师从自我介绍开始,表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她自身虽然“心虚”,但是她是用勤奋弥补了她的缺点,而且她的心态特别好,所以她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以她自身的情况告诉我们,幸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态。的确,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行为,就比如说同样是失恋,有的人会觉得是解脱了,分手快乐,但有的人会觉得好痛苦,无法自拔。

第三集:生活质量、人际关系影响幸福,我们愿意和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在一起。我们自己要有幸福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有给予别人幸福的能力。领导人能带给组员的幸福与领导人本身的素质有关,尤其是道德,领导是否公正,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国家也是一样,公正对于幸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幸福的三种视角是伦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本课程是从伦理学角度来研究幸福。我们需要一种思考的能力,不要只根据前人的经验来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

第四集:老师放了《三国演义》的片段,从刘备因叹气被张飞鄙视,关羽分肉给大家来说明要为社稷、为大众着想才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幸福。而且,三人结义,有了适合自己的团队,为着共同的目标好好奋斗,这也是幸福的体现。

第五集:老师提到了在应聘的过程中,公正无私是十分重要的。公正无私的人才能称得上的是优秀的人,而不是优秀的工具。公正无私是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只有公正无私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被重用的人,一个带队者。同时,我们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心灵洁净的人,这样我们表达出来的就是善,能给大家带来幸福。

第六集:幸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幸福主要是从心灵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幸福主要是指快乐。幸福是一种需要,需要得到的满足不同,决定我们是否快乐、幸福。从追求快乐的角度,一切都是可能的,包括同性恋。

第七集:人生有自尊的需求,是每个人潜在都有的东西。虚荣是人生对尊严的追求的一种变种。《大学》中有说:“君子必慎其独也。”我们要把道德作为目标,判断是否道德的方法是,如果一种行为或态度普遍化是能给社会带来益处的,那么这种行为或态度就是道德的。人们的追求越来越从生存层面转化为欲望的膨胀,也就是越来越世俗了。虚荣的人最终会感到空虚,因为他所在乎的虚荣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他本身的才能或代表他这个人的状态。

第八集:幸福是金钱、权利、才能的统一体,不能说一个人很有钱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肯定一个人更多地是因为他的才能,因为他的全面发展。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尊严的是才华与道德,尤其是道德。人们都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否定,所以不幸福也来源于别人的否定,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

第九集:环境对人的幸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如果在一个优秀的环境下,人的幸福感会强;如果身处劣势,人的幸福感会弱,但是只要有才能,有道德,方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环境的力量,人的才华在一个环境中得不到认同的话,是十分不幸福的。人是人,人不是工具,如果人在环境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的话,他是会觉得和这个环境有冲突,他会痛苦。

第十集:开始探究伦理与幸福的关系,首先老师介绍了一下马克思,然后老师放了泰坦尼克号的视频,提出ROSE是否幸福这样的问题;还放了个小朋友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子是很幸福的。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排序的问题,用了歌手齐秦和陈楚生做例子,齐秦先出道,陈楚生后出道,但是在目前陈楚生比齐秦要火,论证了排序的重要,幸福也在于人的排序。

第十一集:老师引用了梁启超误被医生摘肾的事,但是梁启超并没有怪医生,而且梁启超还是在维护医生,他是为了社会着想,如果他不为医生辩护,会影响到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个伟大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不被自身利益所牵绊,心细天下,这才是以天下的幸福为幸福的表现。幸福也在于人生的选择,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第十二集至第十七集:从这一集开始,老师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幸福观。一个民族如果习惯了优秀,这个民族就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适合我国现状的社会形态,我们走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对中国的儒道佛墨法的复兴,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其实在中国的儒、道文化中有体现,比如天下大同啊之类的思想。我对马克思的这一段话非常有感触,马克思说: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学者、哲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马克思的这样一种志向让我感动,这也是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也是幸福的,燕妮为了马克思牺牲了许多,但是她十分支持马克思的事业,十分理解她的丈夫。老师还提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马克思的讽刺能力特别强,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也对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马克思自学的特点是:摘、感、评。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老子的《道德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马克思的辩证法比较容易被中国接受。马克思的创新能力强,恩格斯的阐发能力强,他们是各有所长的一对好拍档。任何一个组织,不管是政党还是经济组织之类,都要有追求,必须要有共同的思想指导,否则这个组织就会完蛋。

第十八集至第十九集:老师开始讨论社会体系与幸福。选对了路,就没有痛苦的根源了,就是享受幸福了而不是追寻幸福,追寻幸福就是逃离痛苦的过程。燕妮对马克思的支持来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抱负,她并没有觉得马克思连累了她,一直支持他丈夫的事业,十分令我感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存在一个良好的社会体系的话,人的意识就会感觉到幸福。外界产生的痛苦源是围绕在你的周围的,我们要得到幸福,解决办法就是把外界那些痛苦源、刺激源给消灭掉,要么我们就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强大,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十集至第二十一集:老师讲幸福与欲望的关系:幸福是欲望的满足。每个人的社会存在不一样,所以每个人产生的具体的欲望也不一样。幸福的分类有:神性的幸福和人性的幸福,神性的幸福是神圣性的幸福,是无痛苦的、纯粹的幸福。人性的幸福是一种痛苦的幸福,人有了欲望,才有了满足,满足了才有幸福,但是欲望本身是痛苦的表现,欲望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是痛苦。我们能承受多大的痛苦,以后就会有多大的幸福。我们存在一种因为痛苦而达到幸福的过程当中,有的欲望我们要消灭,有的欲望我们要留着并为之奋斗。安慰人的时候,在人痛苦的时候,要去给人家找还有哪条路可以走,给人希望。欲望要避免“眼高手低”,合适的欲望能够让我们奋斗,不合适的欲望很有可能让我们走入绝望。感性幸福由感官驱动,感官欲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帮助感官判断这个欲望是否可以满足。理性幸福是来自于心灵,这个心灵的需求和我们的社会存在有关系。

第二十二集至第二十四集:这3集,老师讲的是理性的幸福。我们身处于社会中,总是带着别人的期望值存在,家人、朋友、社会都对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期望,在这样的期望值下生存,一方面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感受到压力,这样的压力会让我们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核心价值,当我们做我们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但是当我们被这个社会压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的时候,心灵是得不到解放的。理性的幸福在于协调好这2者之间的关系。理性的幸福是公正,老师用了清华同学做例子,清华的同学进来都不是走后门,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来的。当我们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候,我们没有幸福感。老师还说,机会是足够的,如果我们能力不够,才有可能被挤下去,特别优秀的人从来不用担心自己“被”不公正。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没有成功的痛苦是最痛苦的,而坚持下去了,最后成功了,这个过程的痛苦就会变成幸福的来源。痛苦和幸福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老师还强调理性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心灵的反思,我们能悟到幸福的真谛。

第二十五集至第三十二集:老师从《伊里亚特》和《荷马史诗》开始讲,说明神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类有一个秩序,将狂躁的人变得顺从。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建立秩序的时候,首先来借助的就是自然界的秩序。也就是自然规律,我们的任何秩序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改造自然。社会进步是根据人类征服自然的进程来判断的。秩序不是人生来就懂的,而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约定的,旨在维护社会的良好发展与促进社会的进步。哲学家所研究的一切都是为了来研究建立社会的秩序,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许多关于社会秩序的思考。在历史的转换时期,容易出现很多愤青,愤青们想着如何颠覆现有的社会秩序。思潮性的哲学家往往是从思想层面给予社会指导。总的来说,社会秩序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即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传播社会秩序的工具是伦理学,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不同时代不用社会有不同的伦理要求,我们处于一个被认可的伦理道德中时,我们是幸福的。在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有的秩序时,即现有的秩序时正确的、符合生产力的现状的时候,我们只有去让自己适应这种伦理秩序。老师说,哲学需要放在历史中去,我认为是的,不同时代的哲学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外国的社会秩序大多是一元论,侧重于法治。中国则是德治为重,我认为也和中国历来的传统有关吧。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将哲学由研究自然的重点转移到研究人来,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我们的优秀要被别人感觉到,我们必须要具备把自己的优秀展示出来的能力,不然我们的优秀就会被埋没。这点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十三集至第三十五集:解读幸福。公正是赢得人心的基本条件,一个好的组织者要公正,要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系统和适当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形成一种公正的观念。除了沟通外,我们要有公平的分配物质利益、民愤、风头的能力,分配的无序会影响整个的组织运行状态。好的组织者能够做到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放弃个人利益。老师拿了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到汶川地震现场这件事来说,体现了总理对于集体利益的重视,也让我十分敬佩。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中学习,书本中的是对实践中的升华,是前人告诉我们的经验。二方面是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学习的理论都是放在我们个人的个性中来实现的,所以个人对于理论的运用也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成才。老师还提到了心态问题,如果做什么事情都以100分的态度去做,这样内心反而会很紧张,这样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正确的方法是以80分的心态做100分的事。现在的处境并不代表我们的未来就一定是这样,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达到更高更好的境界,用一辈子去拼搏。

第三十六集:漫谈幸福。大气,是幸福的表现之一。心有天下、民族、国家,看事情就不会那么偏激,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大气。老师提到了“代写现象”,的确这样是不道德的。我们的幸福是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就好像别人犯了错误我们不应该去嘲笑他们一样。在判断一件事是否道德的时候,标准为是否这件事推广之后对社会造成好的影响,如果造成的是好的影响,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

第三十七集至第四十二集:柏拉图的幸福观。伟大的艺术家一般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常常不能在当时被外人理解,可以说他们走在时代的某个边缘,看到了许多人看不到的东西,艺术家的良知指引他们不断创作。柏拉图是一个体系相当完整的人。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思想上觉醒了,他开始教学,希望培养出的学生从政,他认为统治者必须要有道德、有知识。柏拉图40岁时在雅典建立了柏拉图学院,是西方第一所大学,办学目标是通过原创性研究来追求科学知识。柏拉图并不认为他发现了完美的知识或真理,他肯定找寻真理的方式是对话。柏拉图认为只有永恒存在的理念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现象世界只能产生意见。柏拉图式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 强调在爱情中的责任、义务,并且强调去肉欲的爱情,是纯粹的精神恋爱,在爱情中没有谁对谁错。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强调人生来背负着枷锁,但是他们可以不断地看清整个世界,认清真理。灵魂控制理性,理性控制意志,意志控制欲望能达到一种心灵和谐的状态。

第四十三集至第四十六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既足一种好的生活状态, 又是一种现实的活动, 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亚里士多德同时认为幸福是德才兼备,不仅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是一种好的、合乎德性的生活状态。亚里士多德强调成功对于幸福的重要性。但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以外在的好处作为追求的目的。他强调财富、名誉等外在好处并不是幸福的原因,明确表达了一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准则。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幸福的人是那种为了朋友和国家尽其所能,在必要时甚至献出生命的人。

第四十七集至第五十一集: 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幸福观。这2个人我几乎平时完全没有了解过。奥古斯丁是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幸福观是和基督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来源于上帝,他坚持抛弃感官上的东西以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从而达到幸福的境界。他认为心灵上不不安宁来源于道德的不确定性,奥古斯丁认为善是绝对的,当人的内心缺少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所以恶是相对的。奥古斯丁幸福伦理的核心:不仅要能够爱自己,还要爱他人。要心里开始做到不狂妄,不骄傲。对于奥古斯丁来说,信基督,就能够得幸福,因为在迷茫的时候,基督能够带来一种确定性。阿奎那是著名的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他的哲学对基督教神学有极大的影响。他为了证明上帝是真的,曾提出一个知名的“五个证明的方法”,用五个例子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在中世纪,哲学研究上帝,伦理学和道德学研究的是幸福。阿奎那认为我们人生的目的有自然目的和超自然目的,自然目的和感官有关,是激情和欲望的载体。我们人都在追求快乐幸福,当你拥有许多选择的时候,人是会有排序的,阿奎那认为,选择上帝是最高的善,如果你的选择是大家都认同的,而且能让你内心得到安宁,这个善就选对了,能给你带来幸福的感觉。

第五十二集至第五十五集:康德的幸福观。资本主义国家是用金钱形成权力,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生的意义就出问题了。康德肯定欲望,提倡解放欲望。功利主义原则:人完全用自我的苦乐来衡量善恶。康德他基于传统的基础上,比较合理的暂时解决了基本主义社会的问题。康德认为我们人一生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认为,有道德的人,有理性的人才配享受幸福。我们要有一种实践理性,即道德判断。康德认为,因为幸福去做道德的时候,就会导致心灵的不纯净,所以他要将幸福和道德剥离开来。他反对一般的个人幸福。康德认为,对象能够产生一种普遍性的愉悦就是美。康德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在伦理学上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个绝对性的原则。

第五十六集:康德与萨特。康德认为:人都具有思想的机能,不可避免地按照大脑的自然结构来思考事物,就像一个戴着墨镜的人看到的事物都是那个颜色一样。的确,我们眼中对世界的反应只决定于我们主体本身对世界的感官体验。人都是有欲望的,当欲望大于道德的力量的时候,人们有时无法自觉遵循道德,正因为人们无法自觉遵循道德,所以需要上帝作为一种外在的约束来保证他们的遵循,这就是在当时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他都必须存在的意义。萨特是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杀死上帝”的“杀手”,同时也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

第五十七集至第六十一集:存在主义与萨特。西方社会出现的问题:1.资本主义的金钱权力化,资本和劳动者的关系是资本总是少于劳动者,所以工人总是在底线上竞争,所以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2.人的单向度问题。每个工人常常是重复的做一个工作,单向度的人为机器人的诞生产生了条件,但是当自动化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大量工人会失业,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来越少。3.人的价值以金钱衡量,许多人的人生变得无意义无价值,个人找不到生存的意义。4.基督教的死亡,导致了许多人的迷茫。存在主义特征:咖啡馆时尚文化的形式;很流行,但不短命;以小说、戏剧等方式存在;目前还没有变弱的趋势;哲学的外化形式。正如视频中说的那样,萨特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在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但是萨特并不把这些问题指向于资本主义制度,这些是他即使是抨击这个社会也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受到欢迎的原因。萨特提倡自由,所以他没有结婚,但是和波伏瓦成为了终身伴侣。萨特认为技术是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原因,他认为,技术的出现本来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它很快获得了自己的力量,强迫人的生活符合机器的节奏,从而使人从名词转化为代词。萨特对西方社会弊病的分析指向了战争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他的小说《恶心》中,人物是通过直觉体验到存在的偶然性和荒谬性的病态情感。伟大的哲学家需要做到3件事:1.学到一种哲学思想。2.找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核心问题。3.解决问题。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因为没有上帝,本质没有预设,所以人能通过一系列的选择创造自己,比石头更有尊严。萨特把社会问题变成个人问题,强调人在痛苦中创造自我来摆脱痛苦。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生没有挡箭牌。萨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盛满的主要原因:萨特以易懂的方式揭露社会弊端;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中批判,接受马克思主义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把人的出路归结于个人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

第五篇: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定稿]

追寻教师职业的幸福

—读《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有感 栖霞市庄园中心小学

李炳友

幸福是什么?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但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心愿,并且为了实现心中的幸福而不懈的奋斗。对于教师来说,幸福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感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也曾问过别人,但最终还是一片迷茫。读了《追溯生命轨迹》之后,我认为,教师职业的幸福就是做生命的歌者。在追求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向真、求善、求美的人性和谐均衡的发展。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是由山东省教育学院教授齐健先生所著。作者用雅俗共赏的语言,浅显易懂的道理,生动感人的真实案例,通过剖析山东省10位中青年教师各具特色的成长个案,一方面向大家展现了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故事,从中分析、归纳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初步梳理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促进教师有效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对策,为广大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置身于《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的华美书卷中, 沉醉于字里行间的缕缕墨香,仿佛身临其境,和10位中青年教师一道并肩追寻着教师职业的幸福,一起品尝着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共同分享着教师职业的快乐和幸福。

一、在创造中愉悦成长,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

徐治兴,一位普通的乡村中学教师,地理专业毕业的他却被安排教语文,然而面对着教学路上的困难,他没有被吓倒,也没有一味的埋头傻干,而是抓住一个个教育契机,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典范:“与学生共进午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重其道”;“说话绕点弯子”指导学生写作 技巧,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的规律,运用规律把握材料的内涵,使学生写作时“变清晰为模糊”;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他开始了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探索;采用“目标指导与量分”的办法,解决了作文评阅依据模糊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实行“双组互补激励策略”,实现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长效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治兴老师五年磨一剑,最终创立了颇具特色的“快速高效”教学模式。正是这一个个创造性的劳动,让徐老师收获了许多,给他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更大的信心,使他在教育之路上越走越宽阔。徐治兴老师在创造中追求着教师职业的幸福,正如他自己所说:“用一种良心来对待工作,拿一份真爱换取学生的爱戴,自身的知识缺陷才能得以弥补,自己的教学设想才能得以实现。”是的,他正是凭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才无怨无悔进行着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在改革探索中创造着快乐,愉悦着身心,追寻着教师职业的幸福。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不知不觉间已走过20多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满怀豪情已被岁月消磨殆尽,正如书中所言: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那些可爱的学生变得令人生厌了,自己常常感到无所事事,却又焦躁不安„„,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自己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劳动创造。固守着经验,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单调的劳动,犹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缺少了教学创造的激情,固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遗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经验之谈、不爱学习是导致我们缺乏创造的障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也已产生的志向。——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教师是一种职业,他不同于技术工人,搬运工人,他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它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教学,而教学的魅力在于不断地创造。越是优秀的教师,其教育艺术的创造就越出色。

创造会让你的教学工作焕发勃勃生机,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灿烂辉煌。创造,犹如平静的水面上激起的层层涟漪,创造性的劳动,会让你收获更多的教师职业的幸福。

二、在关键事件中学会反思,感悟教师职业的幸福

美国教育学者帕尔默说过:“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关键事件对教师的成长具有不同的影响。譬如:在日常教学中遇到挫折和冲突,往往会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关键性事件能促使教师不断的主动审视和把握自己发展的机遇,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出瑰丽的创新火花,最终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王波,大学毕业后,憧憬着美好的文学梦想,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当初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中,对于教师、教育的含义模模糊糊,只把教师当做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他亲耳聆听了魏书生的课和报告,一下子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最优秀的行列的感觉是一样的!这成了王波老师成长路上的第一个关键事件。这件事彻底颠覆了王波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他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做法,自己的想法,开始对自己的教师的本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自此,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关键事件”,每一次,都会令他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每一次,都会激励他进步成长。

回想我们的教学生活,又何尝没有经历过“关键事件”呢?每年的外出培训学习,聆听名师的讲课,专家的讲座,每年参加优质课的评选,教学课堂上发生的突然事件„„可是,在此过程中,又有谁会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对自己有影响的事件写下来?每当学校要求上交材料的时候,有的老师总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没有时间写,没有感受,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应付了事。其实,如果每次把学习心得写下来,久而久之,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我经常把一些对自己有影响的“关键事件”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我先后在《烟台教育》《山东教育报》上发表了《意外地完美》《别让鼓励的语言成为课堂的点缀》《给予的力量》等多篇文章,闲暇之余读一读,反思自我,激励前进,荡涤心灵,升华思想。

可见,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人生路上,正是那些触动心灵,感动自己的关键事件,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困惑、反思,才使我们渐渐拨开迷雾,明确方向,为眼前、为将来汲取着更多的力量。

学习才会进步,反思才会成长。在关键事件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感悟教

三、在责任中倾注关爱,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先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纵观古今中外,虽然教育学者对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识:“教育是爱的艺术。不懂的爱就不懂的教育。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必定怀有一颗宽厚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心。爱与责任严慈相济,相依相随,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

朱国红老师用自己的爱帮助小颖走出自闭,成长成一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女;也正是她的这份爱,帮助调皮暴躁的帅帅改正自己的缺点,成长成一个聪明自信的好孩子。学生的变化,使她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教育尊严来源于学生的态度,是学生给予的。教师的生命只有回归到学生生命发展过程中,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尊严,个性的张扬,思想的放飞、灵魂的碰撞的时候,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得到提升,由此,他总结出这样一个等式:足够的爱心与耐心+科学有效的方法=没有差生。这就是 “没有责任就当不好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好学生的的情感基础,是赢得学生尊重与信赖的前提。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爱学生,你才能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才会把你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才会虚心接受你的教诲,诚恳接纳你的建议。师生间因为有了爱的情感基础,彼此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师爱架起了师生间交往和沟通的桥梁,为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只有赢得学生信赖和尊重的老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责任是教师职业的要求,是教育成功的保障。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还要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只有这样,才会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才会坚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而践行和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们教师不能只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更要注重他们内心的情感需要。当今社会,许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环境里,生活在这样家庭和氛围里的孩子,一旦缺失了亲情和关爱,学习上就会缺乏进取的动力,性格上就会变得固执怪僻,情感上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心理、性格的发展、完善和成熟有着不可估量的伤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上的温暖,生活上的关怀,用真情的温暖滋润他们饥渴的情感需求,慰藉他们日渐荒芜的精神家园。

牵手责任,与爱同行。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最高尚的品德,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比拟的。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你享受了教师职业的最大幸福。

《教师成长:追溯生命轨迹》这本书读完了,但引发我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书中所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追溯人生轨迹的时候,更要追溯人生奋斗的精彩过程。只要曾经奋斗过,也就获得了永远的灿烂。正如泰戈尔所说:“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只要奋斗过,就不会给人生留下些许遗憾。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以“欢乐何在?身边学生手中书”的宽广胸怀,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乐观、好学的心态,追求教师专业发展,关注学生成长,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从敬业到精业,从精业到乐业,追求辉煌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赋予生命更绚烂的意义。也只有在此过程中,我们才会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职业的丰富内涵,才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生命的歌者,才会彻底追寻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下载高一作文:追寻幸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作文:追寻幸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在奉献中追寻幸福 ——记高月秀先进事迹材料 高月秀,女,1966年生,198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莒县桑园镇大土门完小(现更名为:奕龙侨心小学)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近30年来,她......

    曾经的幸福如何追寻!!!5则范文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浪漫爱情故事 有的人以幸福结尾 有的人却是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幸福烟消云散 曾经的浪漫已是过眼云烟 什么是真爱 难道世上真的没有真爱吗 再牢靠的......

    追寻教师职业意义 体验教师职业幸福

    【摘 要】从叙事、反思、变革三个方面三管齐下,是让教师能从“教师”这个抽象的名词中获得职业的认同感的三个途径。表达、反省、变革,看似简单的三个词语,但是都是教师进行深......

    高一作文:幸福-苦难 = +∞[最终定稿]

    高一作文:幸福-苦难 = +∞ 高一作文:幸福-苦难=+∞ 每一个人出生时,人生不过是一张白纸,随着岁月的脚步,有的人用智慧的画笔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流芳千古;有的人只杂乱无章地勾上......

    追寻幸福的教师人生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幸福的教师人生》。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我对教师充满着热情与憧憬。想象着当孩子王的那份潇洒,想......

    追寻幸福网络视频课笔记

    第一节: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求层次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依次提升。只有5%的人才能真正享有幸福,绝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停留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视角笔记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视角44——57集笔记 44集 董仲舒的幸福观(一)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个人简介:董仲舒。西汉儒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 今文经学大师 西汉群儒之首 被称为博士 享年......

    班主任培训总结:追寻班主任的幸福

    班主任培训总结:追寻班主任的幸福 11月10日我们有幸在随县宾馆参加了班主任培训,聆听了多位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觉得收获满满。 于青老师的报告主题是“有滋有味做老班”.她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