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改革30年成就
新疆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回顾和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人事厅公务员管理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工作重点转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也给干部人事事业的改革、发展尤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带来了机遇。
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80年代中期,提出建立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推进企业领导人、专业技术人员从“国家干部”中分离出来,将所有干部划分为机关、事业、企业三大类。干部分类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1987年到1999年,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强调“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经过八年多上上下下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正式颁布实行,公务员制度在全国全面推行。与此同时,在党群系统以及人大、政协机关等分别实行或参照实行《党的机关工作人员条例》或《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是对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全面改革,是依法管理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开端,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是2000年至今,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党中央于2000年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根据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并在试点基础上,2005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正式颁布了公务员法,并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工作的重要法律,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总章程,填补了历史空白,在干部人事工作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开始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轨道。
二、新疆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
回顾30年走过的历程,深深感到新疆公务员队伍建设,随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同步发生深刻变化以及取得了巨大成绩。经过长期的改革发展,自治区已初步建成了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公务员队伍。目前,自治区公务员人数15万多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公务员总数的%,人才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公务员制度初步建立。公务员法颁布后,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依法接轨、稳慎处理、平稳过渡的原则,按照“整体启动、先七类机关、再参照管理单位”的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公务员法,入轨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圆满完成15万公务员的登记工作,4750个原依照(参照)管理单位纳入参照管理范围,今年完成1669个新申报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批。我区的登记、参照工作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受到了原人事部的肯定。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研究拟定《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和《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培训考核登记制度和动态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录用制度不断完善。在公务员招考上,“凡进必考”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方式方法上也日趋科学,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确认,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力度,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和少数民族报考者给予政策倾斜,在报考职位上今年改革为允许同时选报符合条件的两个职位,更加科学合理。
三、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经验、体会
总结30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自治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和体会,集中起来主要有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是在认真总结基础上,勇于进行创新。对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制度予以改革,对原有制度中一些合理的正确的东西,例如党管干部原则、干部管理中的群众路线、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等等,不能否定,必须继承、发扬。同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加以改进完善;对那些适应计划经济需要、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如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单一的管理模式等,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干部人事工作才能不断前进,持续发展。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往往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本身的健全完善,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做到总体目标设置与分步实施相结合、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把改革的力度控制在国家负担、社会舆论和群众心理承受的范围内,以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坚持公平竞争、民主法治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干部人事制度中的具体体现,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和各项制度、各个环节。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增强制度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平等发展机会,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一是法律制度要确认和体现群众具有平等参与干部人事工作的权利;二是实行干部任职条件公开,招考公开,考试成绩公开,录用任用公开;三是国家通过法律保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和人民群众在竞争中的合法权利。
民主是干部人事工作中群众路线的发展,法治是实现干部人事工作依法管理的根本保证,它们共同构成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核心,是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把民主、法治贯穿整个改革的始终和各个环节,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实现民主、法治,一方面干部人事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依法管理,违法必究,包括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福利、退休等等,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办事。以《公务员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使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开始走上了民主、法治的轨道。
(四)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中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正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而不是摆脱、削弱或淡化党的领导。在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了一套具体制度、程序和方法。实践经验证明,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一是要加强党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改革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单一的管理模式,根据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各自特点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善于总结改革经验,制定干部路线、政策,并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依法实行管理。三是推荐并管理重要干部、人才。四是具体管理模式即是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等有关部门各司其各、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干部人才工作新格局。做到这四点,就是坚持和实现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公务员管理处2008年8月
第二篇:改革公务员
改革公务员考核体制 转变公务员考核理念
在当前推行“阳光工资”的形势下,更需要我们抓好公务员考核,规范奖惩制度,达到制“庸、懒、散”效果。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的思想品德、才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的公正合理评价,是管理机关发现、选拔优秀公务员和合理使用公务员的重要途径,并可以防止人才选拔上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等弊端;另一方面,考核也是公务员自我认知的一条途径。通过考核,公务员可以更清醒地认识自我,便于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从而优化整个公务员队伍。
按照传统的考核理念,公务员绩效考核主要是从公务员个人角度出发,为了检查公务员的工作,很少考虑考核对组织,甚至对整个行政系统、整个社会的影响。我们应当准确定位目标,设定合理、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而提升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行政部门工作绩效,使公务员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惩有导向,要使公务员充分认识到,只有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考核中脱颖而出。通过拉关系、讲人情通过考核,都是不正当的做法。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由于不重视公务员考核,导致考核沦为形式,存在着考核内容缺乏全面性、考核指标欠缺针对性、考核过程有失客观公正性、考核结果缺乏实效性等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一、是“重评轻考”现象。在现实中,有个别单位仍存在“重评轻考”,甚至“以评代考”现象,考核中只注重了群众的评议,而忽视了对实绩的考核。还有的认为实绩考核难把握、较麻烦且分高分低得罪人,既然体现“民主”,索性交由职工“划票”解决。虽是少数,其产生的消极作用却不容忽视,失去了“硬杠杠”,考核结果势必软化、弱化。
二、是“千人一面”现象。“千人一面”现象是在考核工作中,因为平时对被考核人缺乏全面、系统、动态的了解,使得最后的考核评鉴“言之缺物”或者“似曾相识”。此问题看似细小,实际暴露出来的是平时考核弱化、考核体系意识缺乏的弊病,它将最终导致考核的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削弱。
三、是“重定性轻定量”现象。“重定性轻定量”现象,是在考核中过于看重对个人的评价,不重视德、能、勤、绩、廉的数字化分析,以至于很容易将人引入“凭印象”、“凭关系”、“凭短期效应”的误区。究其根源,一是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平衡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二是考核要素的量化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没有形成周密、有力的指标体系,使定量难以把握,结合难以操作。
四、是克服“闭门考核”现象。现时的考核,多数是单位内部运作,属于“封闭式”的考核,“群众参与”也仅限于单位内部同事而已,难以完全避免片面性、主观性和人情因素的制约。公务员既然是“公仆”,那么“公仆”当得称职不称职,理应交由外部服务对象去评判,服务对象最有发言权。
由此产生,表面一团和气,背后不服气,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形成不良的机关风气,产生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直接表现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得过且过现象,进而导致个别同志养成“脸难看”、“门难进”等官僚作风,影响整个政府形象。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改变现状,应从建立科学制度管理体系入手,建成以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支撑的绩效管理体系,以落实制度促进效能建设,从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和事入手,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主要看工作实绩,再结合民主评议。防止“以评代考”,坚持“考评结合”,并且还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实绩考核与民主评议在总考核分数中所占权重。做好考核与平时考核。把握好考核与平时考核的关系十分重要。平时考核没有固定现成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时间规定,各公务员单位可根据实际,采取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或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如实记录被考核人情况;可建立《考核登记本》等样式,对公务员考核内容涉及到的情况予以收集、登记,为考核奠定基础。在这两类考核中,平时考核为考核积累第一手资料,考核则是平时考核的提炼、概括和总结,离开了平时考核,考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做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处理好这层关系,需要组织者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动态分析,统筹各个要素,将职能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量化,使“软标准”变成“硬指标”,定量有内容,定性有依据,才能有效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做好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适时适当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拓展考核的外延,能够增强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与全面性,能够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其中涉及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思维定势的转变、社会介入的范围程度、评价指标如何设置等等,都需要统筹考虑,深入研究,科学把握。
四、要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消除部门之间的待遇差别,坚决克服利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在津补贴发放方面,建议先按比例预留部分津补贴,待干部的年终考核结束后,再视考核等级发放余留部分,对特别优秀的,还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完善干部交流机制,突出城乡之间、“冷、热”部门之间和专业技术干部的交流,将一些在乡镇基层和“冷”部门中长期兢兢业业工作,表现特别优秀的干部交流到相对较“热”部门,对专业技术干部要有针对性地交流到对口单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提高优秀干部的政治待遇。推行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机制,不仅让优秀干部在职务上优先,还要让优秀干部在职级上优先,使优秀干部成为到处抢手的“香饽饽”,也使庸懒散者“闻香而进”,奋发作为。
第三篇:**烟草改革三十年成就回顾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0的历程。在这短暂的30年中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这30年里,沧桑巨变、光彩辉煌,圆了中华民族“富民强国”的百年梦想,让文明古国得以重新崛起,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为我国经济组成部分的烟草行业更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下面我就简以河南省**市城区烟草的巨变来以小见大地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巨变。
一是机构的简化,理念的及时更新,整体实力的显著增强。做为城区烟草管理、生产及经营的**市城区烟草专卖局是2005在**市源汇区烟草专卖局和郾城区烟草专卖局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辖区面积为1020平方公里,社会人口共129.4万,人口密度为1269人/km2,共有商户3500多个。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城区烟草专卖局组建以来,及时更新理念,使城区烟草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财政增效、农民增收为己任,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不断提高服务烟农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维护消费者利益为中心,积极组织有效货源,加快现代卷烟流通网络建设;以巩固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狠抓烟草市场整顿为使命,规范烟草专卖执法,强力推进卷烟打假和市场监管;以创建精神文明、严格企业管理为保证,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强化行业自身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先进单位”、“依法治区先进单位”等。
同时注意及时更新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各任领导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很早就尝试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各部门及时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电话访销和网上销售及网络配货;在基层建立了标准化烟站和标准化专卖所,并安装先进的计算机,实现网络化办公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是烟叶管理体制及生产技术巨大进步。近几十年来,辖区烟叶先后尝试了烟叶生产合作社、烟叶农场、烟农协会、户籍化管理、片区化生产管理,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及gap等多种烟叶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在结合当地烟区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探索行业内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改变了千家万户种植烟叶的小农生产方式,走上了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道路,从而实现对烟叶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在烟叶种植技术更是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尝试和改进许多先进种植技术。1.全面实施平衡施肥。一是取土化验,提供施肥依据;二是共同讨论生产方案,明确施肥方案;三是在专家的指导下适时调整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以水调肥,叶面喷施等措施保证田间长势。
2.大力推广商品化大棚育苗。大棚烟苗的苗壮、根系发达,抗病性强,大棚集约化商品育苗是烟叶生产的发展方向。为大力发展大棚育苗,为烟叶高质高量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严格推行成熟采收技术。为落实以成熟度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措施,一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对成熟度与成熟采收的认识;二是强制停炕,在下部叶采收后,由技术员整体把握开炕时间;三是对上部叶长势较旺且分层落黄不明显的烟叶,喷雾磷酸二氢钾进行生理调节,提高成熟采收水平;四是对集中片区由技术员确定成熟采收时间并安排烘烤。
在烟叶收购方面全面推行和落实合同制和预检制。每当在组织烟叶种植时就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严格遵守和落实,并依法承担各自责任;同时全面落实预检制,提高入户预检效果:收购现场设立预检员岗位,由预检员进行现场预检,达到预检等级纯度要求的开具预检单。
三是营销和配送手段的巨大变化。营销部门由原来的坐着等待商户登门定购变为主动地通过电话订购、网上订购和主动到商户家询问销售情况并办理定购事宜,在商户定款到账之后就连夜打码第二天通过配送中心及时送货到家。
四是专卖管理体制的巨大进步。全体专卖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法实施条例》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做到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实现检查权和处罚权的分离。严格按照“流程化、痕迹化、精细化”的要求,不断加强对“两烟”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监管;有力地提升了城区烟草生产经营的规范水平。
回首过去,在中国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城区烟草各位职工不断的开拓进取下,这30年来,城区烟草的各项建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经营及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展望未来,我们依旧踌躇满志,信
心百倍,精神抖擞,我们坚信在中央各项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城区烟草各位职工继续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下,城区烟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四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衣 食 住 行 用 娱乐
“三大件”的变迁:20世纪50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20世纪70年代——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20世纪80年代——冰箱、彩电、录像机;20世纪90年代——手提电话、空调、音响;新世纪——楼房、电脑、私家车。
从以上对比的图片看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下面,我将从6个方面谈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起点。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却再上新台阶,过去五年年均经济增速超过7%,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五年来,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7%,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韧性增强。
三、从环境问题大国到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垃圾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灾、水土流失、旱灾和水灾、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提出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付中国的新遏制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在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
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美丽中国的绚丽画卷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 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前,不管办什么事,都是人说了算,可现在不同了,是法律说了算。
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深化司法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做了全局性部署,其中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此外,近五年来,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多种手段,重拳打击多种违法案件,守护了百姓的安宁,维护了社会的治安。
对于政府和执法机关,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明确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厘清权力边界。
五、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 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1、“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 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2、G20峰会
20国集团,又称G20,它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作为G20峰会峰会的成员国,积极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杭州在2016年承办了G20峰会。
3、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增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4、亚投行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建立亚投行,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目前成员总数增至87个,成员从亚洲拓展至全球。截止2019年底,共贷出42亿美元,投资项目从贫民窟到地铁均有覆盖。
5、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河北省保定市内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观看《雄安新区》介绍片
6、海南自由贸易港
2018年,国家把海南确定为自由贸易港,这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2017年,海南省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提前三年实现2020年目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六、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6年的29.3%和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
第五篇:论成就话改革国有企业跟党走
论成就话改革 国有企业跟党走
----回顾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的发展历程
论文摘要:在不知不觉中,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2年的历程,这32年来,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国有经济从封闭走向市场,从僵化走向开放,走过了一段坎坷曲折、激昂壮阔的历程。其间有艰苦的探索,更有丰收的喜悦。历史实践充分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如今,国有经济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初步建立,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已大大增强。32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实践证明,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党的方针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国有企业跟党走,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需要。
关键词:国企 改革 发展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32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2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创新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2年。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体制的不断变革,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改革脱困的3年攻坚,加上资产管理体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国有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国有资产总量大幅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尤其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武钢的辉煌,正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32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国家真真切切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历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国企改革、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相伴随。而国企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找到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32年的发展变化,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并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充分的证明了,国有企业跟党走,才能不断的加速发展,创造辉煌的成就。
那么,我们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跟党走?我们来回忆一下 :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由出资人推动的新阶段。4年来,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紧紧围绕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以组建机构、健全规章、落实责任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以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为抓手,强化出资人监管;以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为突破口,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以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核定主业和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线,推进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经过努力,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保值增值责任得到落实。
体制的变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有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06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分别比2003年增加12家和7家。有13家中央企业进入2006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7家。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制造业企业,连续3年进入世界500强,排名从2004年的第372位提升到第296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分别从2002的第70位、第69位和第230位提升到第23位、第39位和第202位。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3家建筑企业第一次进入500强。福布斯公布的全球2000大上市企业,是根据股票市值、销售额、利润和资产计算的,2006年中央企业有3家进入前100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名列第41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排名第71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排名第89位,是香港市场排名最高的上市企业。
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努力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确保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保障了电力供应。电信企业实施‚村村通‛工程,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工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军品科研和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筑、建材、商贸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在承担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稳定市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抓住改革、调整、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一)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国有企业把深化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臵,围绕企业发展,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批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二)调整结构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国有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积极开展调整重组,缩短管理链条,改制分离辅业,企业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三)技术进步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围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国有企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科研设计企业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任务,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各行业技术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在我国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工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标志性重大工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加强管理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有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强化投资活动全过程管理,积极开展节能降耗。针对企业管理幅度大、集团控制力弱的情况,中央企业普遍采取积极措施,增强集团控制力,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乱投资、乱担保、乱贷款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企业管理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企业积极努力的结果,也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结果。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从机构设臵上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造成重审批、轻回报,这是国有企业搞不好的重要症结。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履行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并且明确政府其他部门、机构不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的成立,第一次在机构设臵上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在政府层面上做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这几年,我们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好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企业对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也充分认可,国资委出台的一系列改革、调整和监管措施得到了企业的拥护。
其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过去是‚九龙治水‛,国有企业有很多部门在管,但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必然是重审批、轻责任。企业领导人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国有企业缺少硬约束,干多干少一个样。国资委成立后,始终把责任放在突出位臵,通过建立业绩考核体系落实责任,并逐步规范薪酬,把奖惩和业绩挂钩,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出资人到位以后,重回报,重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才能得到很好落实,企业从领导到职工都很努力,积极性得到了发挥,这是近几年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国有资产监管得到了切实加强。过去国有企业分布在许多政府部门,政出多门。而这些部门既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又履行出资人职能,两种职能混淆,既当‚婆婆‛又当‚老板‛,结果是重审批、轻监管,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一度成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其基本职责就是监管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这几年,我们在加强企业财务监督、产权管理和转让、投融资决策、高风险业务控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推动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遏制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国家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完善了监事会、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密切配合的监督体系,有效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管。
4年多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企业能不能搞好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国有企业一定能搞好。我们国有企业对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和不断完善,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跟着党走。
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是国企兖矿东华三十七处下属的一个从事钢结构加工、制作的单位,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处党政关心和领导下,紧紧围绕项目基础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求实,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性进展。编制了指导全面工作的《项目管理制度汇编》,结合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等活动,组织研究和编制了《设备达标管理资料》、《标准化车间建设管理资料》,积极开展‚四大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大力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努力开拓外部市场,施工年产值达5000万。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兖矿集团、兖矿集团东华三十七处也在这变革之中不断的发展。大家看到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今天的发展,谁能想到它曾经是一个濒临破产,年年亏损,失去领导的信任,失去群众希望的国企单位。在面临那样的情况下,何去何从,处党政领导班子响应党的领导,国家政策,转变了思想观念,及时调整了组织结构,带给单位一点希望。于是,2005年5月国有企业改制,单位从组,由原来的三十七处机厂改名为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实行竞聘上岗,确立了新的领导人,在机遇面前我们永不言弃,想想这几年来蹒跚前进的过程,面对过无数次的第一次,无数的新考验。为了不被社会淘汰,为了企业发展的美好明天,团队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努力工作的激情,在2005年10月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首次迎来了加工制作安装为一体的工作任务‚阳城煤矿输煤栈桥‛吊装。这是他们第一次进行安装,牵动着处领导的心,有关领导带着吊装专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在这次吊装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而且打破了输煤栈桥吊装历史上的新纪录,一天完成吊装6跨的成绩,仅3天时间完成整个输煤栈桥系统的吊装。给处领导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给广大职工群众增加了信心,鼓舞了士气。特别是2009-2010年施工的兖矿机电工业园和兖矿物流钢结构厂房制做和安装工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被集团公司领导称赞为兖矿建设史上施工工期最快、质量最好的工程,不仅提升了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施工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届中国山东省矿山机电暨煤化工高端产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基础。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处党政的支持和帮助下,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的足迹遍布了全国各地,施工项目一步一步从兖矿大焦化、兖矿国宏到遥远的陕西、新疆、银川、贵州等地,施工产值从2005年施工产值200万发展到今天的5000万,职工人均收入增长了50%,他们的品牌也越来越响,在先后承揽的济矿集团阳城煤矿选煤厂输煤系统、兖矿国际焦化、兖矿榆林化工厂气化装臵、输煤系统、兖矿赵楼煤矿选煤厂输煤系统、主厂房、宁夏穆斯林小商品城屋面螺栓球网架等多个钢结构工程中,他们参与建设的济矿集团阳城煤矿选煤厂工程荣获国家银质奖,兖矿榆林化工厂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兖矿赵楼煤矿选煤厂主厂房工程荣获山东省泰山杯的最高荣誉称号。他们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一路走来,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狠抓实干,团结一致,打造出了一支钢铁的队伍,在刻苦钻研钻钢结构的加工技术的同时,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敢于面对一次次新的挑战。
目前,他们又承建了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开阳50万吨合成氨工程项目中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工程。该项目属于贵州省重点建设工程,在这个项目中钢结构工程部主要承建的是粉煤框架钢结构制作安装,该工程为钢框架结构,工程重约3000余吨,主体结构由10根900×900mm箱型立柱和大型H型钢组成,楼面分为17层,地上部分高112m,地下部分3.8m。从整个工程概况来看,该项目是我单位乃至我们处承建的一项重大工程,它标志着兖矿东华三十七处钢结构工程部从单一的轻钢结构制作安装,具备转向重钢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能力。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说没有共产党也没有现代国有企业发展的今天,党的领导、国家优惠政策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也是国建筑钢结构安装行业的发展的需要,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开拓进取、发展,打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就要跟着党走,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勇敢的去面对一次次新的挑战。
让我们来回顾下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这90年的发展,它不仅使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奴役和民族压迫,完成了民族独立伟大使命,更为重要的是她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强国富民的伟大复兴,历史实践充分的证明了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我们的党的带领下,我们国有企业才有今天的发展,所以说国有企业跟党走,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1年3月全国‚两会‛的召开,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也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充分的关注了民生,以人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七大让我们充满了信心,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现代化国有企业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历史时期,更显现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信念和决心,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参照文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