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探索
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探索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点工程,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这是党中央对新形势下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摆在各级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近年来英山县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英山县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紧紧围绕“两个领先”和“三县”建设目标,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创新举措,采取“赛场”选、“战场”炼、“农场”磨、“考场”察、“市场”验等办法,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班子的结构。一是“赛场”选。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发现、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渠道,让年轻干部在“赛场”上展风采,在竞争中比才干。2005年公开选拔了7名副局级领导干部,2007年公开招考17名乡局级领导干部。在县直机关和乡镇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二是“战场”炼。除每年在县委党校举办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外,注重把年轻干部安排到全县经济建设主战场去锻炼,让他们在发展一线、项目一线、企业一线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选派54名年轻干部到54个非公企业任联络员,帮助企业抓党建、促发展、解难题。三是“农场”磨。有计划地把年轻干部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基层一线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强本领。先后选派了30名年轻机关干部到30个贫困村任支部副书记,选派20多名县直机关选调生到乡镇下派锻炼一年,让他们进农家、吃农饭、做农事,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成长成才。四是“市场”验。注重把年轻干部推向社会,压担子、交任务,特别是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年轻干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考验。各单位注重安排年轻干部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让他们在经济发展中“挑大梁”、“演主角”。选派新提拔的40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到县信访局担任信访督查员,接受信访锻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感情。五是“考场”察。“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也是一种“考场”,我们通过对年轻干部在这些“考场”的表现,全面考察其德才。一看信仰、信念是否正确、坚定;二看是否讲党性,顾大局;三看是否掌权为民,严于律己;四看是否讲纪律、守规矩;五看政绩,把工作实绩细化为各项经济指标,看其在全县的位次、同行业中的名次,与过去同期进行比较是否有新的发展,且看其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当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干部中存在不健康的用人心态与党的事业要求培养大批合格接班人的需要不相适应。一是不放心。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有的用完人的标准来衡量年轻干部,用老干部的素质来比照年轻干部,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只看成绩不看问题,只看眼前不看长远;有的感觉年轻干部不稳重,认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愿意把重要岗位和重要工作交给年轻干部。二是嫉妒心。有的认为提拔干部就是要坚持“论资排辈”,而年轻干部资历浅、阅历少,工龄比老同志短,贡献比老同志少,不甘心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有的认为提拔干部就是要讲“台阶”,而年轻干部缺乏多岗锻炼,因而对年轻干部死扣“台阶”。三是自私心。有的担心提拔年轻干部会带来整个干部队伍的不稳定,特别是担心对那些工龄长、贡献大的老同志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而放弃或延缓年轻干部的提拔。有的打着提拔年轻干部、优化班子结构的旗号,搞任人唯亲,使提拔年轻干部成为某些人搞近亲繁殖、拉帮结派的借口。
(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和数量与要求建设充满活力、形成梯次结构的各级领导班子不相适应。从英山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来看:一是正、副科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35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1人,占全县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0.01%,36-45岁的正科级干部90人,占全县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10.06%;35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57人,占全县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6.37%,36-45岁的副科级干部292人,占全县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32.66%。二是副科级女干部和党外干部总量更少。正科级女干部9人,占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1%,副科级女干部54人,占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6.1%;正科级非党干部1人,占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0.1%,副科级非党干部6人,占正副科级干部总人数的0.7%。三是股级以下年轻干部贮量不足。35岁以下的股级干部155人,占全县机关干部总人数的10.93%,36-45岁的股级干部332人,占全县机关干部总人数的23.41%。
(三)部分年轻干部的知识、素质与新时期承担重要岗位和重要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不相适应。从英山县干部知识结构来看,具备研究生学历的24人,占总人数的2%;大学学历的400人,占总人数的34%;大专学历的576人,占总人数的49%;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71人,占总人数的15%。即高学历的偏少,具有职前学历的更少;专业结构不合理,大众化专业的多,急需专业的少。特别是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年轻干部素质不适应,急需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应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迫切要求年轻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实现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的目标任务,迫切要求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迫切要求提高年轻干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年轻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五是应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考验,迫切要求年轻干部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培养选拔机制的不完善与新时期大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只有中长期目标,没有近期阶段性或年度目标。二是干部队伍“出入口”不畅。由于职数、身份、资历的限制,导致干部队伍的“入口”过窄,一些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上的优秀年轻同志无法吸纳进来;公务员补充渠道单一,除省级统一招录外,仅靠选调生分配,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建设。三是选拔任用上责任机制不完善。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一把手负主要责任的这样一种责任机制。四是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的渠道窄、形式单一,针对性和实用性都不强。
三、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几点思考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必然有什么样的选人用人结果。一是观念导向要“新”。邓小平曾说:“在选人上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取消论资排辈和自己选自己的接班人的封建残余思想,敢于让年轻人在其位,谋其政,在实际岗位上锻炼成长。”具体来讲,要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开放、发展的选人用人观念,坚持看资历而不唯资历,讲台阶而不死扣台阶,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大胆提拔优秀年轻干部。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看主流、看本质、看潜力的观念,对本质好、主流好的干部,看准了就用,敢于提拔,做到严有界,宽有度,用其长,避其短,使年轻干部最大限度地发展其特长。破除“年轻干部难挑大梁”的观念,树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消除对年轻干部不放心的顾虑,大胆地把
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破除平衡照顾的观念,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观念,引入竞争机制,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二是工作导向要“强”。在工作推进上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选拔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看到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站在从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来考虑、来谋划。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培养大批合格接班人,是我们执政党的一项战略任务。邓小平曾说:“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要把选好接班人作为我们党执政的一项重要使命来完成。三是标准导向要“明”。旗帜鲜明的用人标准,是选拔年轻干部的“风向标”。要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除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要求选人用人外,还要把握好四个要点,即品行好、协调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年轻干部思想活跃、学历较高,不足的是缺乏严格党性锻炼,容易在信仰和政治上产生动摇。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时,一定要坚持以德为先,选拔那些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行、道德品行和生活品行的干部。基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矛盾比较突出,做群众工作难度大,要有把握全局和处理基层复杂局面的协调能力和素质要求。年轻干部的学历高,以及年龄上的优势,决定了年轻干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看年轻干部不光要看现在的能力,更要看长远的发展,以及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只有为群众真心实意办好事、办实事,群众才能拥护你。这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
第二,完善干部选拔机制,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完善的制度是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根本之策。一是要完善公开选拔制度。现在各地都在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的甚至把范围扩大到全国,这在选拔年轻干部、激活干部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开选拔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如公开选拔的时间、数量、资格条件、拟考录的职位设置等等,都没有明确规定,现实中也不好操作。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公开选拔上进一步规范,形成制度。公开选拔要定期举行。每年在调整班子时可以提前预留一些岗位,既有利于把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班子,改善班子结构,也有利于让广大干部在思想上有准备、有盼头。选拔对象和范围要更广一些,既可以是一个单位的副职,也可以是正职;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可以面向本地区以外进行公开选拔。资格条件既要严格,又要区别对待。要按照《条例》规定的标准,对报考人员严格把关,同时,为了鼓励基层干部,可以把条件适当放宽,因为在同等资格条件下基层符合报考条件的干部相对难一些,这样有利于激励那些长期在基层默默无闻、扎实苦干的年轻干部。二是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在机关单位要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坚持“三个只要”,即只要中层干部职位出现空缺就应实行竞争上岗,只要符合职位要求就可以参加上岗竞争,只要是竞争上了就要坚决给予职位。三是完善“双推”优秀年轻干部制度。要结合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察、届中考察和届末考察,坚持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发现和培养年轻干部。“双推”的范围要广,不能局限于本单位、本地区;“双推”的形式要活,把座谈推荐与投票推荐相结合,领导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四是疏通出口,为优秀年轻干部“上”创造条件。领导职数有限,要让尽可能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上”,就要使一部分领导干部“下”。要按照规定,严格落实免职、辞职、降职等制度,并切实执行领导干部任期制。
第三,完善干部培养机制,提高年轻干部素质能力。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要着眼于长远需要,对年轻干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培训。一是加强常规培训。要针对年轻干部理论功底不深、对党的知识缺乏了解等实际,组织年轻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方
面理论知识。要抓好知识培训,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与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规则、新技能的培训,帮助干部及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履职能力。二是突出急需培训。要针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及时组织干部开展一些专题性培训。要组织开展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培训。组织年轻干部学习金融、科技、现代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紧缺知识,提高应对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培训。通过定岗压担、多岗轮换、下派任职、上挂学习、外派锻炼、应急磨砺、跟班帮带等多种方式,使年轻干部在多岗位进行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年轻干部成长。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长期在领导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交流到基层锻炼;把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交流到上级机关锻炼培养;把长期在业务部门工作的干部交流到综合部门锻炼;把优秀青年干部交流到经济增长点或带有风险性的环境中锻炼;把预提拔为主职的干部放在辅助性领导岗位轮岗培养,等等。四是抓好重点培训。实践证明,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道德防线脆弱的年轻干部很可能应声倒下,极个别的甚至不攻自破。因此,对年轻干部加强党性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加强拒腐防变的教育。要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用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年轻干部,用典型案例警示年轻干部,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对诱惑的自控能力、对警示的醒悟能力,防微杜渐,拒腐防变。此外,要抓好年轻干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爱岗敬业的教育、道德情操的教育。
第四,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有效的监督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发现不好苗头,要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二是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职位的职责、要求和每个年轻干部所负的责任,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通过对年轻干部在任期内的跟踪监督,要在做好年度考核、届中考核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地对年轻干部开展实绩考核,并作为其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要拓宽监督途径,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反馈。把反馈与年轻干部的激励和诫勉结合起来,及时对年轻干部进行教育帮助,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把促进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篇:探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探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推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当前必须着力解决好以-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着力突破四个误区,进一步增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误区之一,认识上的片面化。一是用孤立的眼光看待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对年龄条件比较注重,对思想政治素质条件相对来说重视不够;二是用片面的观点看待年轻干部,在选拔上顾虑重重,怕担风险。三是用局部的、眼前的需要来对待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误区之二,观念上的功利化。一是选人用人上的利益原则倾向。选人用人上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的深层动因或多或少地掺杂着部门和个人利益。二是受市场经济利益原则的影响,有的年轻干部把“从政”仅仅当作是谋利的一种手段,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缺乏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出现“理想追求虚化、政治信念淡化、生活行为享乐化”的倾向。
误区之三,心理上的极端化。有的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同发挥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对立起来,导致心态失衡,产生极端化的报怨和抵触情绪。也有部分年轻干部把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教育割裂开来,不能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自负倾向比较突出。
误区之四,价值上的扭曲化。一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滋长了年轻干部的投机心理;少数年轻干部热衷于串门子,找**,拉关系,跑官要官;二是工作中的虚报浮夸之风诱发了年轻干部的漂浮作风;三是人际交往中的庸俗风气助长了年轻干部的享乐思想。由于年轻干部有文凭、年龄、政策优势,一些思想不纯的人对他们“捧着”、“护着”,影响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二、切实解决四个矛盾,不断提高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水平
(一)切实解决好集中选拔与素质优化的矛盾。目前年轻干部选拔工作有一定的突击性,加之没有真正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集中选拔的弊端益见突出。要解决集中选拔与素质优化之间的矛盾,应改变选任办法,变集中选拔为经常性、常规性选拔。
(二)切实解决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培养选拔模式单一性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培养目标与培训内容不同步,很难做到备用、备录相结合。因此,既局限了选人用人视野,埋没了人才,又造成了被选上来的年轻干部在素质或能力上难以适应领导班子结构多层次的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应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使进入班子的年轻干部用其所长,人尽其才。
(三)切实解决好班子调整的周期性与选拔工作常规性的矛盾。领导班子调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班子任期内,不能过分拘泥于班子的稳定,要结合班子的日常调整,注意选拔安排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给优秀年轻干部压担子,搭舞台。同时,还可以采取设助理或见习岗位的办法,把平常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放到一定的领导岗位上去锻炼,早压担子,等班子换届时,这些年轻干部就可以从容地走马上任,不致于造成大的断层。
(四)切实解决好对年轻干部素质要求的高标准与跟踪培养工作低水平的矛盾。目前,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对选拔上来的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明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
这就要求在对年轻干部大胆使用的同时,要制定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使用后继续培养教育的周密计划,不能一提了之。
三、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全力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步伐
(一)正确处理班子职数限制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优先考虑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需求扩充与职数供给量之间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年轻干部的选拔质量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改善。要使这个矛盾得到缓解,就要努力形成和保持各级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使干部进退有序。
(二)正确处理任职台阶要求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大胆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中,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台阶”要求选拔年轻干部,可选择的对象十分有限,不利于形成领导班子的梯次年龄结构。去年,中央制定了《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对新一轮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优秀年轻干部能被选拔上来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正确处理干部入口规定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保证高素质人才进入干部队伍。近年来,一些低文化素质的人利用种种关系挤进干部队伍,严重制约了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坚持党政机关进人“凡进必考”的原则,同时,对报考对象要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保证新进党政机关干部的高素质,改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正确处理干部出口不畅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关系,尽可能为优秀年轻干部腾位子。目前,普遍存在的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部“出口”不畅的现象,制约了年轻干部进领导班子。为此,要严格实行干部任期制。同时,要实行干部辞职、辞退制度,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落实领导班子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规定要求为关键,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保证一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切实加强研究探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三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富祉。当前改进和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
落实培养选拔责任。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关键在党委。要书记抓,抓书记。要切实提高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认识,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可行措施,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方案。比如以县级为例,可建立“百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和“百名优秀青年科级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各级党委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列为各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考核严格、奖惩分明。
打好培养选拔基础。针对年轻干部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调查中,对群众有感情、作风上过得硬、一线锻炼三项占到了81.5%。因此,在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上要更加注重德才标准,更加注重从严管理,更加注重基层锻炼,更加注重群众公认。采用“上挂、下派、外转、内轮”的办法,增加经历,丰富阅历,提升能力。把最优秀、最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派往艰苦条件、困难环境、关键岗位锻炼。关心关爱年轻干部,开展谈心交心和心理疏导活动,建立定期走访和结对联系制度。
疏通“下”的渠道。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问责制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调整;对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制定实施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逐步做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打破公务员单纯依靠晋职来解决待遇的传统,改变在乡镇不设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非领导职数的做法,推行晋职和晋级“双轨制”,让年老的干部乐意“让位”,给年轻干部空出位置、压上担子。既解决年轻干部成长“受堵”的问题,又增加了基层干部晋升的层级,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创新“上”的机制。探索建立优秀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制度,综合运用公开选拔、基层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打破干部任职年限、地域、职级、身份等常规资格要求,开辟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加大中央部门、省市直机关单位从基层选调和考录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年轻干部配备刚性机制,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换届和平时人事调整,要具体明确年轻干部配备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突出“进一出一,进出平衡”的原则开展基层和上级干部的交流,尽量减少“空降干部”,避免挫伤基层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年轻干部经常性考察机制,在干部、换届等重大考察活中,单独增加年轻干部的考察和推荐工作,加大无人事任免情况下年轻干部的考察力度。
第四篇: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具体指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队伍的关键。
新形势下,我国干部培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干部培养选拔方式不公开,暗箱操作;选拔标准不透明,任人唯亲等。造成了选拔出来的干部无基层工作经验,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了解民生,不能体察民众疾苦,作风官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不利于维系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会危机到我们辛辛苦苦创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关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高度重视,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完善我们的干部培养和选拔机制。
首先,要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形成老中青相互搭配的人才梯次,让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干部队
伍中年轻人才缺乏,青黄不接。干部队伍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公开选拔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分类施教、梯次递进,重点在“育”上下功夫。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人才为重点,把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纳入到党政干部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将年轻干部的上岗成才纳入到各级党委的考核体系。构建“提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公平机会,实现年轻干部培养的新突破。
其次,要明确选人用人标准,提高干部选拔的透明度。我们选拔的干部好不好,群众是否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标准设定的对不对。正因如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对表现突出、扎实肯干、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要坚决提拔,对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从而在广大干部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要公开干部的提拔过程,对新提拔的人员要主动公示,从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继而引领干部选拔机制朝着科学发展,人民满意的方向前进。
最后,要开拓视野,拓宽渠道,多管齐下选干部。现在我们选拔干部的来源,主要还是机关系统内部晋升或者是刚毕业大学毕业生。这样选拔的人才往往缺乏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历练,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积极试点从基层,从工人和农民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机关工作。让选拔出来的人民能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践证明,有过一定基层经历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从他们中选调的干部进入党政机关,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时候,能够更了解实情,更符合实际。
总之,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新世纪,世界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建设面临的问题世所罕见,我们更要改革干部的选人用人标准,完善机制,选出一批高素质的的干部队伍,带领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成就。
第五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简报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简报
今年以来,我市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全市干部队伍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活力,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实践励才,淬炼过硬本领。
突出政治历练。按照“政治课堂训练、政治体检检测、政治生活淬炼、红色基地教育”思路,坚持不懈抓好政治素质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年轻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行专业能力培养。坚持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利用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经济发展、公文写作、演讲口才等“四大”专题培训,全方位提升年轻干部素质能力。锤炼过硬本领。对有发展潜力、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放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督查信访等吃劲岗位磨砺成长。推进市直机关和乡镇优秀年轻干部之间双向交流挂职,让年轻干部多接一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促进其尽快成长成才。二、坚持教育帮带,助推快速成长。
实行导师帮带制度,针对年轻干部基层经验不足、处理问题能力欠缺等问题,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做到既当好领导,又当好“老师”。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日常考核与实践锻炼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与帮带导师、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服务对象进行个别谈话,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引导年轻干部在实干、实绩中竞争。坚持热情关心真情爱护,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出以公心、敢想敢干的年轻干部,旗帜鲜明地给予鼓励支持,营造鼓励干事、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坚持宽严相济,促进健康发展。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导向,严格把好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当关、政治能力关、政治自律关,确保选的苗子对党忠诚、政治过硬。进行常态述职。坚持定期向所在单位述职,年底向市委述职,并邀请相关负责同志和服务对象参与,由参会人员对年轻干部的述职进行民主测评,将评议结果作为年轻干部考核、评优树模的重要依据。实行能上能下制度。树立崇尚实干、任人唯贤的鲜明导向,通过日常考察、重点考核、跟踪回访、综合评价,对年轻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对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敢闯敢干敢担当,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政治不坚定、廉洁不干净、实绩不突出,且屡教不改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引导年轻干部奋发向上、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