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年干部成长中的三个不等式
青年干部成长中的三个不等式
章景海
青年干部的成长要靠组织培养,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青年干部加强自我培养,必须主动解开成长中的三个不等式,让自己尽快崭露头角、脱颖而出。
一、有理想不等于会思想,要防止自我设计理想化。
青年干部对未来充满理想,尤其是初出茅庐之时,往往踌躇满志,对人生目标有着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年干部志存高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壮志凌云并不等于心想事成。目前,尽管广大青年干部胸中都有五颜六色的理想,但普遍对理想如何着陆缺乏必要的思考。有的涉职之初便想要兼济天下,稳定之后却只求独善其身;有的凭个人的兴趣设计理想,以亲人的期望确定目标;有的工作顺利之时什么都敢想,遇到困难挫折时什么都不想„„可见,青年干部需要有理想,但更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来托起理想。
一是要理性设计目标。青年干部要理性地进行人生规划,目标设计过高就会高不可攀,过低则形同虚设。在奋斗目标“立项”之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选准发展方向,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而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要遵循青年干部的成长规律和生长结构设计目标,做到个人兴趣服从事业需要,专业特长服从岗位需要,按照组织的培养意向顺风扬帆,避免先入为主地划定路线,按图索骥地寻找目标。
二是要主动适应环境。理想离开适宜生长的条件,不是“水土不服”就是营养不良。青年干部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必须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直面现实,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了解和熟悉外界情况,积极适应身边的工作和社会环境,找准自身定位,让理想
与现实对接起来。要主动加强人际沟通,灵活协调工作关系,努力减少外部环境与目标追求的摩擦阻力,不能因为目标攀高就自视清高,不甘平凡而自命不凡,用理想王国孤立自己、封闭世界。
三是要把握发展先机。机遇始终青睐有准备的头脑。青年干部要善于学习,见微知著,见贤思齐,让自己的能力素质高人一筹,以能力领先赢得机遇垂青。要善于思考,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在工作中思考,让自己的思想层次处于时代前沿,用思想成就理想,而不能等组织提供机遇,靠机遇激活理想。要善于选择,在向着理想目标前进时,既不被路边风景所吸引,也不为一时坎坷而怨尤,在淡泊中明志、顺境中守志、逆境中励志,做到胸中有目标,心中有方向,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在有备而为中赢得成就理想的主动权。
二、有激情不等于动真情,要防止工作表现情绪化。
青年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都不想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激情。泰戈尔曾经说过,激情是鼓满船帆的风,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青年干部对工作充满激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许多青年干部履新之时身上都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状态慢慢就分出了差别。有的凭心情支配激情,做事三分钟的热度,工作跟着感觉走,心情成为工作的晴雨表;有的靠激励焕发激情,遇到出名挂号的事情就往前冲,碰到棘手的问题就往后退,名利成为工作的温度计;有的看人情决定激情,接受任务看来头,开展工作讲交情,人情成为工作的分水岭。事实证明,青年干部只有对工作投入真情,工作激情才能持久和保温。
一是在感恩中萃取真情。陈云同志说过,个人进步一靠组织、二靠群众。青年干部无论身处哪个岗位,自身的进步都离不开组织培养、领导关心和群众支持。青年干部要善于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多想领导干部在能力经验上的无私传递,从思想
进步、能力提升的切身感受中感知组织培育的温情,进而把对组织的感恩之情内化为热爱本职岗位的深厚感情,转化为汲取工作激情的力量源泉。
二是在相融中催生真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青年干部满怀深情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能凝心聚力,形成感情磁场,营造激情洋溢的工作氛围。要坚持做事先做人,等距离交往,以真诚赢得信任和支持。要心胸宽广,善解人意,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以真心换取真情。要敢于亮思想,摆观点,打开窗户说亮话,以知心求共鸣,缔结深厚的工作友情,用合作共事的情谊发酵工作激情。
三是在理解中焕发真情。青年干部只有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朝夕相处,才能日久生情,真正懂得群众的喜怒哀乐,珍惜群众的感情。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切实摸清工作底数。要善于和群众交朋友,主动接近群众,广泛开展谈话活动,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的困难而动心,为群众的诉求而动容,为群众的忧虑而动情,对比职责要求,自觉把对工作的激情作为对群众感情的直接检验,动情投入去工作。
三、有潜力不等于生能力,要防止进取意识格式化
青年干部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可塑性强,是领导和群众眼中的“潜力股”。常言道,潜力就像挖井,“掘井九仞,必得其水”。有潜力才会有提高和发展。青年干部人人都有潜力,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青年干部都能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有的自我感觉良好,以已之长量人之短,不比能力比学历,一叶障目,孤芳自赏,越比越懈怠;有的贪图安逸,以生活舒适为追求,不比贡献比享受,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越比越低调;有的心浮气躁,以职务变化为牵引,不比实绩比进步,盲目攀比,急功近利,越比越泄气,进而入乡随俗,碌碌无为。由此可见,潜力不会自动生成能力。青年干部只有“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加压力,才能充分释放潜力,不断增长能力。
一是要努力放大优势。金子埋在地下是不会发光的。煤炭只有燃烧自己,才能放射热量。青年干部的潜在优势只有不断地被放大,才能真正转化成能力优势。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敢于推销自己,主动展示自己,利用一切机会抛头露面,拓展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让组织和同事熟悉自己。要有“未成报国惭书剑”的自励,不怕领导放手安排的事情多,就怕领导什么都不放心自己做,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接受各种困难的考验和磨砺,用行动证明自己,真正把青年干部思想敏锐、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潜质彰显出来。
二是要坚持向下扎根。“猛将发于卒伍,冢宰起于州郡”。能力从基层培养,人才从一线选拔,是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青年干部只有坚持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和开花。要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准备,把基层作为一所大学校,作为参加工作的始发站,坚持眼睛向下看,人往基层走,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矛盾复杂的地方去,潜心静气接受基层工作锻炼。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韧性,珍惜每一个岗位平台,重视每一天工作锻炼,坚持不懈地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绳锯木断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
三是要及时调平心态。潜力决定能力发展空间,心态决定潜力发挥余地。青年干部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的胸怀,正确看待名利和得失,横不攀竖不比,自觉做到不被进退去留所羁绊,不为灯红酒绿所迷惑,不因花前月下而蹉跎,不让年华付水流。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坚持把领导批评、同志提醒当爱护,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委屈、耐得住性子,努力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早日将自己锻炼成才。
第二篇:青年干部如何成长成材
青年干部如何成长成材(杨攀)
通过培训知道了组织部对我们村官的重视,这几天的培训也很有针对性,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干部如何成才成长作了讨论,现在我就这点提点浅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党历来重视青年干部的成长, 对青年干部寄予深切期望。青年干部要把学习作为增长才干的最佳途径,把实干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好办法,把清廉作为展示自我的最美形象,发奋图强,健康成长。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青年干部成才的前提
青年干部要成才,就需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青年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自觉做到在大局下考虑问题,谋划工作。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立场和原则,掌好权、用好权,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二、要勤奋学习是青年干部成才的基础
一是学习要勤。当前,知识“折旧率”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唯有加强学习,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达到新要求、完成新任务。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熟悉中央的决策部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政治理论修养。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掌握党建党务工作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提高业务工作水平。要认真学习其它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拓宽思维空间,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思考要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要结合。领导干部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多思、勤思、善思、深思,悉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吸其精髓,使知识内化为能力、修养,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总结要勤。学习与总结要结合。学习更多的是模仿和复制。通过科学的总结,积累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利于反映实实在在的情况,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概括实实在在的经验,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探索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经验。四是使用要勤。学用要结合,学是基础,用是目的。只干不学,腹中空空,容易滑向经验主义;只学不用,纸上谈兵,即使皓首穷经亦徒劳无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能力。
三、敢创新是青年干部成才的推动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些新思想、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从何而来?只有通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来。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中青年干部,一定要有那么一股蓬勃朝气,那么一股冲劲、闯劲。其次,要克服自满思想。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第三,要克服畏难情绪。中青年干部要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建功立业,就必须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切不可步入思维的误区。在创新工作的同时,要多讲奉献,对个人的名和利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多联系实际,调查研究,做到“不唯上,不唯亲”,做紧密联系实际的创新。
四、组织培养是青年干部成才的摇篮
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一方面靠个人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组织培养创造条件。青年干部通过积极参加组织安排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比如象这次的党校听课,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理论修养;通过岗位轮换、交流,多岗位锻炼等,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近几年来,局党组通过岗位交流、岗位竞聘,培养了一批象吴斌、刘爱兵这样的年富力强、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中层干部。
第三篇:浅谈青年干部成长
浅谈青年干部成长
文章点击数:2364次
□文/赵军
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同样,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也是如此。那么,青年干部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更快地成长进步,从哲学思维看,应注意五个方面问题。
一是德才与环境。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工作环境是干部成长进步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德才素质是干部成长进步的根据,工作环境是干部成长进步的条件,它通过德才素质起作用,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也应该运用好这一规律。首先要积极地培植内因,也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工作要取得成绩,自身要得到提拔重用,就必须在内因上下功夫,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扎实工作,创造政绩;刻苦实践、增长才干;加强修养,塑造形象。其次要主动地适应外因,也就是要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既然外因是我们不能随意改变的,那我们就去积极主动地适应它,经常分析外因对我们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哪些要求,从而做到顺势而变,与时俱进。
二是态度与方法。工作态度是一个干部成长进步的主观因素,而工作方法则是客观的。在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过程中,只有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时候,才会成长进步的更快,也就是说一个青年干部只有同时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他才会较快地成长进步,否则,偏重任何一方,都将会影响到他的成长进步。如果只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没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说,虽然工作积极努力上进,但方法不当,那只会是事半功倍;如果只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虽然工作方法比较好,但却没有工作热情,工作不积极努力,那也将是一事无成,上述这两种状况,对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都是不利的。
三是努力与机遇。努力和机遇是干部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努力是获得机遇的前提,青年干部要想获得更多的机遇,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取得更多成绩,积累更多经验,否则,就无机遇可言;机遇是努力工作的结果,青年干部如果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工作,那么机遇总是会出现的,反之,即使机遇来了,也难以把握。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它却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也就是说,只有努力工作,才会创造出更多成长进步的机遇,也只有努力工作,才会很好地把握住每一次机遇,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
四是状态与心态。状态是指一个干部的工作状况,心态则是指一个干部要求进步的心愿。对青年干部来讲,状态比心态更主要,它是决定干部成长进步的关键之所在。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青年干部要求进步的想法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心态失衡。如果一个青年干部的心态过于积极,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时机是否成熟,都想方设法甚至是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提职升官,那么,这种失衡的心态,就会影响到工作状态的发挥,这样,不但不会促进其成长进步,反而会成为其成长进步的绊脚石。
五是做官与做事。做官与做事是统一的。对于青年干部来说,要想健康地成长进步,就必须把做官与做事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牢固树立先做事后做官,做了官做更大事的健康思想,摒弃为了做官才去做事的不良倾向,做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凭借贡献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因为,只有为了做事而做官的干部,才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不图虚名,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反过来,如果一个干部是为了做官才去做事,就会不可避免的在工作上出现官僚主义和形势主义等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彷徨,最终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大打折扣,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
第四篇:论青年干部成长
论青年干部成长
我从200年参加工作,200年开始走上领导秘书岗位,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青年干部成长离不开组织培养、同事协作和群众支持,尤其是自身的努力与提升。青年干部要着重在“身、学、行、为”四方面下功夫。
1、重在修身,贵于立德。古有三立之说,即立言、立行、立德,其中尤重“德”。要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的理念,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要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重在修身,贵于立德。
2、重在修学,贵于形思。要牢牢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消化,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努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出思路解决问题,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重在修行,贵于见微。言行在于德后,青年干部要注重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考验,经受磨练,注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有拿得起小事方成大事的气魄。
4、重在修为,贵于知著。除了注重教育、引导和培养外,青年干部成长最重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努力提升自我,重在修为,贵于知著。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青年干部肩负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在许多岗位上都是中坚力量,可以说,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如何,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面对新时期和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变化时刻都在考验着青年干部,青年干部的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
1、增强大局意识,做明白人。对一个地区而言,要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长期营造并不断优化有利于青年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干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制度保证。比如市委出台了优化青年干部和女干部培养使用相关文件,从制度保障上为年轻干部成长优化了环境,营造了良性发展的氛围。作为优秀年轻干部,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强烈的事业心、大局意识和实干精神,遇到事情要做明白人,要敢担当、会担当、能担当,做到荣誉面前不争功、利益面前不计较、困难面前不躲闪、责任面前不推卸。
2、增强服务意识,做贴心人。党政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服务基层,基层的需要就是机关的任务,基层的困难就是机关的责任。青年干部要树立全面的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要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
3、增强团队意识,做知心人。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这也说明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青年干部要站在识大体、顾大局,用高尚的人格增进团结,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真正做到心能想到一起,工作能干到一起,话能说到一起。树立团队共进退,同荣辱的团队精神,争做团队每个成员的知心人。
4、增强责任意识,做发奋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是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心的重要保证。作为青年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作为年轻的领导干部,要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解决好权力观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加强学习和党性锻炼,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篇:青年干部成长心得体会
打好人生底色 飞扬青春年华
青年干部是**建设进程中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成长关乎**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与发展,当我看到一张张富有朝气的脸,看到大家年轻的笑容,让我不禁想到了青春,想到了活力,想到了希望,想到了明天。当然,也想到了我年轻的时候,想到了那队旗下高举的手,想到了那红色年代里涌动的身影,想到了当年带着激情、带着理想,交织着无知与困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幕幕的情景。此时此刻,在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慨„„
尽管我们生长、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起步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是今天我们一起投身和奋斗在这个共同的、伟大的历史时代,我们都应该感受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沉甸甸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奇迹般的变化,取决于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智慧和努力,取决于工作和奋斗在共和国土地上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在这支庞大的人才队伍中,非常关键的是我们的各级党政干部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党政部门集聚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各级党政干部和党政人才,这是历史的结论,这也印证了毛泽东同志那句著名的论断:“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了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让这支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历史的重任,30多年来,我们党在干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也因此才有了我们的选调生制度、大学生村干部制度、“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制度这样一个改革的结果。从83年开始近30年的选调生制度、从2007年开始近6年的大学生村干部制度、从2003年开始近10年的“西部计划”制度,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党政人才(包括今天在座的诸位),这都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青年同志们选择了从政这个方向,选择了为民服务这个志向,你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就势必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大家都有义务用自己的实践和工作来支持这个改革,来证明这个改革的成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重要的仅仅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人生几十年,能在关键岗位上为人民工作,机会难得、时间有限。青年干部的成长进步,各方面都非常关切,可以说是群众有期望、组织有要求、父母有希望。我们将来的路如何走,人生的历史怎么写,能否对得起各方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能否对得起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干事创业的舞台,能否对得起自己赶上的中华民族复兴时代,很值得大家深刻地思考。当大家走上从政这条道路,毅然地选择了当国家干部并正在扬帆远航的时候,如何打好人生底色,让自己的人生有一番作为,无愧时代,无愧人生,无愧生养的父母和伟大的国家,就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作为过来人,作为长者,作为直接管理和服务大家的组织部长,我想与**最年轻的党政人才一起,共同探讨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讲一讲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第一点感受:“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年轻干部应把志向当作前进动力,坚守一路忠诚
【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乘坐专列自济南至青岛,全线视察胶济铁路。车至高密,当地同盟会代表、高密县农会会长、高密县高等小学校长侯芝庭恳请孙中山作些指示,孙中山颇有感触地讲了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随后,孙中山先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不断地对“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这句话的意义进行补充和完善。1916年8月17日《在杭州督军署宴会上的演说》中,他指出:“凡职业无论大小,官阶无论高卑,若不能立志,虽做皇帝,做总统,亦无事可做;若能立志,则虽做一小官,做一工人,亦足以成大事。”接着,他于1920年7月26日在《〈新疆游记〉序》说:“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岭南大学怀士堂发表《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对“大事”下了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哪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在演讲的最后,孙中山更是着重做了强调:“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我把背景给大家做一个介绍,试图用孙中山说这句话的过程来帮助大家理解“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内涵。立志做大官,还是立志做大事,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个人的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连在一起,用高尚的思想情操增强自己的事业心,用远大的志向引领自己的上进心,用伟大的事业激发自己的责任心,把事业心、上进心和责任心融为一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
一要追求远大理想。最近央视一套晚间新闻后连续播放了7集专题片《玄奘之路》,详细介绍了唐代高僧玄奘19年西行取经、19年翻译佛教经典的壮举,其间虽历尽磨难而矢志不渝,终达目的,为传播佛学、恢复古印度历史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能成为千古第一人,靠的就是心中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对佛教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作为年轻党政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从远的讲,是共产主义;从现实讲,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想固化升华就成了信仰。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在座的同志们可能有些到过井冈山,有些将来也会去井冈山,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仰,没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井冈山的革命就不会走向成功。古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就是要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理想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才可能变成现实。作为一名党政人才,要追求理想的实现,为党和人民干事,而不能追逐个人名利。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名利,追到了不会满足,追不到会失望痛苦。而追求理想则是个始终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个升华人生的过程。就像马克思说的:“我们的事业不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追求名利的过程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为名利而累,为名利而躁动,为名利而患得患失,一点都不快乐。大家进入了党政人才这个队伍,就意味着“干部”这个光环套在了大家的头上,如果我们把这个光环视为一个名利型的光环,那么这个光环就会变成压在大家头上的一块巨大的石头,甚至让人坠入深渊;如果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体现人生价值和做事的平台,你就会戴着这个光环发光发热,造福社会和百姓。所以,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时刻想着为党和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计较个人权力的大小、权利的多少。我理解,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做大事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为群众办好事,日积月累,就是做大事。孔繁森、焦裕禄、刘明义、杨善洲这些楷模都是看重身边的许多小事而变得伟大起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没有若干小事的堆积,就谈不上大事的成功。所有的干部都有成才的愿望,都想拥有不平凡的一生,这很正常。怎样理解人才?从一定程度上讲,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至的就是人才,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现在决定未来。我们近年参加工作的选调生、公务员,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在部门,每一天都可能会面对既琐碎繁杂又实实在在的具体事务,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情,都需要有“三用心”的态度,用心去想,用心去谋,用心去做,只有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实、做好,一步一步地努力向前推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体现自身价值。
二要坚定人生志向。人生的志向很重要。没有志向人生就没有方向,事业就没有奔头,就容易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志在山尖,不会呆在山腰;志在彼岸,不会停在河间。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要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如果从成长的角度和成才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自己选择的事业和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追求和兴趣,有投入、有冲动、有创造欲望,善于把个人价值取向汇入到事业上、工作中,他的智力发展方向和创造力指向与自己从事的职业工作要求一致的时候,那么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调动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潜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这时候,干部的成长就是一个加速度,发展就会呈现一个“全速”情景。大家都知道,不喜欢做的事,一般做不好;喜欢做的事,一般要做得好一些。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人生的一些道理,这样的人生走过来足迹才会深厚,思想才会成熟,对人生的领悟才会深刻。所以说,很多时候立志很重要,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支撑人的一生,让人一直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就像立志成为科学家,立志成为军事家,立志成为文学家一样,按照我们的志向和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对我们成生长为一个优秀的党政干部和党政人才同等的重要。我们立志做大事,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我们确实要有目标,立下志以后,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奋斗,这样才会有动力,这样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是加速度。作为一名党政干部,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份职业,就要扎扎实实地沉下心来,忌浮躁,懂淡定,耐得住寂寞,不急于求成,对成败得失在意而不刻意,在基层岗位上努力展现才华,建功立业。
三要学会从我做起。【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他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自己的环境,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我觉得这个墓志铭写的很有意思,也是意味深长。作为一个英国主教,应该说是教养、修养和声望都是很好、很高的人,可能一生感悟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他把这段话的感悟作为他的墓志铭留下了,足以见得他感悟之深刻。那么在这段话中,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我个人体会,它只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它指明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那就是一句话“改变自己”。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的,“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其实,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主人,每个人对自己世界做出的选择和决定,它肯定会影响到他所有其他世界的存在。每个人只有把自己改造好了,把自己完善好了,把自己的事做好了,才能影响他人,影响环境。我觉得这是一个真理。因此,我要说的是立志是从大处着眼,但是干活从手中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切从基础做起,这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大家面对的具体工作也许单
一、枯燥,机械式运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有的同志可能还不完全适应。但是,我提醒大家注意:这恰恰是你们需要站牢的土地,是你们必须首先适应的环境,是你们出发的基础。要记住:知识不等于能力,成熟需要时间,阅历就是财富。此时此刻,也许我们有很多、很大的抱负和理想,也许我们要想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立足现在,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具体的工作干好。
第二点感受:“宁可千日无机会,不可一日无准备”,年轻干部应把学习当作自觉需要,始终笃学勤思
【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好运气缘何降临七次》,讲的是美国经济萧条时期,一位有孝心的小男孩想给父母减轻负担而去找工作。结果找到一家商铺要招一个小店员,但一个名额一共有七个小男孩去报考。店主说,“我只能要你们其中的一个,条件是公平的。”店主立了一根细钢管,在距钢管2米的地方划一条线,要求男孩们站在线外,用小玻璃球投掷钢管,每人10次机会,谁掷准的次数多谁就胜。结果天黑前,谁也没有掷准一次,店主决定明天继续比赛。第二天,只来了3个小男孩。店主说,“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成功地淘汰了4个竞争对手,比赛将在你们3个人中间进行,祝你们好运。”前两个小男孩很快又掷完了,其中一个还掷准了一次。轮到这位有孝心的小男孩,他不慌不忙,将玻璃球一颗一颗地投掷出去。一共掷准了7次。店主和另两个男孩十分惊诧,店主问到,这种几乎完全靠运气的游戏你为什么能掷准七次?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是的,这比赛完全靠运气的,但为了赢得这运气,昨天我一晚上没睡觉,一直在练习投掷。” 这就是答案。什么是运气,运气永远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在这里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大家明白,“人生必须放弃运气和等待”。在渴望更好发展和进步时,不要有那种靠运气和“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等待心理。“运气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要是在等,它一定不来。”党政干部成功不外乎有三个因素: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三靠机遇。个人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积累,多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当好机会降临的时候大家才可能伸手抓得住。
一是学习在于更新。在座各位能过关斩将、脱颖而出,进入到党政干部这支队伍,应该说大家平时的理论功底相对比较扎实,学识相对比较广阔的。但是当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很多过去学的知识暂时用不上,甚至是完全用不上,一时会出现“学习无用”的困惑。在座各位都工作了短则两个月,多则三四年,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这种困惑我也曾经历过。毕业的时候,课本和资料都很多,尽管搬了四次家仍舍不得丢,我把它保留了十多年,结果有一天去翻专业杂志,惊奇的发现我好多东西看不懂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在学校期间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素养素质的培养,一种思维和方法的训练,一种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一做好某项工作的知识技能,更何况我们大部分同志承担的任务不会都是“专业对口”。因此,要适应新的工作,必须要勤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结构,提升档次。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它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有资料表明,21世纪有四种人最容易被淘汰:一是知识老化的人,二是技能单一的人,三是单打独斗的人,四是不愿学习的人。这四种人除第三种人以外,都涉及到了学习。只有学习才会有思想,有思想才会有思路,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因此,面对新的岗位、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面对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想胜任工作,不出现“知识恐慌”症,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家往往一开始很重视学习,到后来就逐步忽视了。前段时间,《中国图书商报》和《瞭望东方周刊》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5省市进行了“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所有接受调查的党政干部在回答“什么影响阅读”的问题时,都将应酬多作为首选因素。从政久了,应酬多了;应酬多了,学习就少了。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论述表明,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组成。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属于本我和自我的东西,必须靠超我有意识地加以克制。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注意克服这种不好的习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真正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作为砥砺人格、丰富人生的重要需求,挤出时间多学习、减少应酬多读书、持之以恒多钻研。
二是学习在于积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习不断地积累,而积累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积累中要注意三点:一要扩展知识的广度。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需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大家要克服“博而不专”或“深而不广”的倾向,既要学精本职的,又要大胆涉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知识;既要通读,也要精读;既要博览,也要深研,增强学习的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二要延伸知识的深度。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只重视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陷于迷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学习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被动地接受、简单地浏览,没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知识也难以吸收和消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参加工作了,会面临很多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必须带着问题去学。三要积累知识的厚度。“厚积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政干部更多的是需要复合型人才(通才),要求有较丰富的综合知识,专家学者需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基层干部却往往要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都需要丰富的知识并且将其转化才成为能力能做到。
三是学习在于留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拥有最鲜活、最丰富的知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中体悟、学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要善于从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善于从书本中品味“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的意境,体会“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的志趣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快乐,从书本学习中寻找人生智慧的源泉和动力。刚参加工作的同志,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还要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因为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工作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所以,向他们学习是最简便、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学习上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我们有的年轻干部很想学习,但是很不注意平时的细节,不愿意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尽管有很多好的东西在身边,却学不到。我有过切身的体会,在几个地方,我都讲过这个事情:我在学校工作了十年,写过很多材料包括文章,有些还发表了。后来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第一件事情是写当时县委的换届工作总结。我想写个总结对我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就接手去写,结果送到部长那里去,先后重写了三次,我才感受在学校工作和在县级部门工作的差距,不同要求上的差距。后来一是自己多练多悟,二是向领导和同事认真学。这样磨练了大半年时间,就逐步适应了自己承担的工作,后来写的东西基本上就没有改动了。我个人经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哪怕是领导给你改一篇文章、指点一件小事,你都可以从中领悟和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四是学习在于实践。【小说家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知识就像我酒柜里的酒,虽然不是很多,也不是很名贵,但我知道它在哪里,需要用它时就能拿出来。而不像有的人,虽然酒柜很大,酒很多,但杂乱无章,需要用时不知拿什么。”】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能力。福尔摩斯虽然没有很深奥的知识和高深的学问,但他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善于动脑子,善于推理和联想,因而破获了许多别人破获不了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