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铸魂,提升平遥旅游产业中的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铸魂,提升平遥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产业是展示平遥城市风采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而文化则是平遥旅游业发展的灵魂,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之魂就是平遥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平遥古老的历史遗存和底蕴深厚的文化沉积,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等一块块文化品牌释放出巨大潜能为平遥旅游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用文化为平遥旅游业铸魂是提升平遥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这次《一把酸枣》在平遥扎根就是要为平遥的旅游再次注入一支兴奋剂。
一、文化在平遥旅游业中的定位
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只有把旅游业深深的刻上文化烙印,旅游业才会做大做强才会有生命力。“东方古城,魅力平遥”这是对平遥古城的科学定位。平遥的魅力在哪里?它的魅力就在于它即是世界文化的遗产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正是有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使古老的平遥城魅力四射,闻名于天下。今天《一把酸枣》在平遥的演出可以说是品牌带来得文化效应。用多元的文化打造平遥旅游是平遥发展的前进方向。以日升昌为代表的票号文化、以县衙为代表的吏治文化、以文庙为代表的儒学文化和科举文化、以清虚观为代表的道教文化等,这些具有典型代表的平遥文化正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化已逐步形
成完整的平遥文化体系,也正是这些极具魅力的平遥文化给有形的平遥古城附于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平遥古城的灵魂。平遥人将把这些文化元素不断放大,使它释放出平遥文化资源潜藏的巨大能量,不断铸就平遥的辉煌。无论平遥旅游怎样发展都一定是以文化打品牌,以文化吸引世界游客的眼球,所以说平遥的文化铸就了平遥古城的辉煌,是平遥文化支撑起了今天的平遥古城,是平遥文化震憾了平遥的文化旅游产业。所以,只有不断挖掘文化,发掘底蕴,才能使旅游更加人性化,更和谐,更具生命力。
总之,旅游业作为平遥一种新兴产业,其核心的竞争是旅游业背后的文化积淀。而平遥作为拥有国家级文物最多的世界遗产县级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所以,只要我们科学定位,准确把握文化定位,一定会把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平遥旅游业推向辉煌。
二、独特的文化与平遥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旅游业最具有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就是文化。如果以文章作比喻,旅游就是文,是一种表现形式。文化则是意,是这篇文章所蕴涵的主题。文无意不立,意无文不远,独特的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而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对平遥古城的评价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更有利的说明了平遥古城的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很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平遥古城的旅游业之所以飞速发展,主要是依托于它背后的民俗文化、票号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共同形成的文化整体。许多人一提起平遥就联想到了古城墙、古街道、古建筑就联想到了明
清一条街和民俗客宅。这是因为这些都是构成平遥魅力文化的丰富元素。比如:周长12华里的古城墙上有三千个垛口、七十二堞楼,这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在建筑文化中的鲜明体现。所以,就我县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整合、激活文化资源,积极寻求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我们将城墙与文庙、县衙相结合,利用建筑文化生动地展示出整个科举和儒家文化的全部内容。这些儒家文化、科举文化使平遥旅游业文化品牌带有了浓厚的历史积淀,大量的吸引中外的历史研究者和考古学者。他们的关注的为的为平遥带来了丰富的财富。
在平遥多元的文化中,票号文化可以说是平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以日升昌为代表的晋商文化以汇通天下的气势雄踞中国500余年,其中的创新精神、先进理念给现代企业家们带来的无数感悟所创造的经济财富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大量的利用了票号文化的品牌效应来丰富平遥的魅力。目的就是从有型的建筑看无形的文化,从厚重的文化中寻找可观的经济效益。
独特的文化是平遥旅游的真正灵魂,完善旅游文化是提升平遥旅游质量的根本手段。我们制定的平遥旅游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晋商文化旅游中心城市。也同样要求我们必须开发多层次的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举办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就是我们在运用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中对旅游产业注入的新鲜血液。近几年来,围绕旅游发展起来的还有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漆艺文化等。这些文化都是带动平遥旅游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因素;是平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吃”文化使
得游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留住游客的同时也留住了财富。“住”文化促进了平遥古城风貌完善的同时,带动了明清风格宾馆的开发建设。漆艺文化中以“推光漆”为例,成为了平遥旅游的又一亮点。它既是文化亮点也是经济亮点。仅推光漆器一项全县年销售收入就达2000余元。工艺档次反射下的艺术文化提升了平遥文化的品位。
三、独特的文化决定了平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平遥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文化资源优势,而且蕴藏着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继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工艺也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突显了我县文化旅资源的巨大潜力。
(一)我们政府部门将密切注意地方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衔接。不断的开发地方文化,有序的发展旅游业。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对文化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还应该认识到,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发展,作用更大、效果更好的应该是旅游产业。“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在大家心中也应成为共识。同样,旅游业发展也应该提高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认真考虑不断的提升文化品位,不断的开创文化新品牌,让游客游览景点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从而流连忘返。
(二)政府还将注重保护好地方文化不受侵蚀。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异地的文化和风俗就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当地文化,对当地的文化造成冲击,日积月累,地方文化
就会被淡化、同化,甚至被扭曲。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规划,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重视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地方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注意用科学的知识和手段去保护和开发地方文化,力争做到既保护原有文化的特色,又给现代旅游和地方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拓宽平遥旅游空间,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政府要加大引导各产业实现夜间旅游新突破。为了使平遥古城在夜间更有魅力,政府将打造真正的“不夜城”。除了对古城墙、各大旅游景点、主要街道进行亮化外,还要对各个旅游产业进行引导。从延长服务时间、开发夜间旅游新文化两大方面着手打造。同时更深层次的挖掘景点。尤其是要挖掘保护农村景点。使平遥旅游呈现“城乡比翼齐飞”态势。将发展旅游产业延伸到新农村建设中。做到文化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丰富群众生活。
第二篇: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 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根本,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创新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本文系统阐述了文化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并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发展模式,以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借鉴和参考,为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61-01
经济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这对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而言是考验,也是契机,如何抓住时机推动企业文化创新并带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文化创新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积累性学识,这种学识集中表现在组织对不同生产技能、资源的协调、结合上。企业创新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打破旧东西,创造新技术、新管理,如今,创新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事情,已经全面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一项无形的企业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它是其他企业最难以模仿的,因而一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企业文化,将会形成一种持续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要持续不断的推动企业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发展的要求,因而,文化创新既是企业文化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将创新融入企业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企业创造力、竞争力的要求。因而,文化创新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
(二)企业文化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文化、知识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企业要不断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升员工素质,建设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能。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因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潜在性。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土壤,一个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必然会促进企业创新的不断提升,进而推动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极大提高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断优化这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因而,企业文化创新自身形成一种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竞争力。
二、基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创新模式
(一)做好企业文化的诊断为文化创新找出方向。企业文化诊断是企业文化创新的第一步,是指企业应客观、准确的对企业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作用进行评估,进而找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文化因素,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找准方向。对此,要梳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系统,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将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既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又要继承和发扬原来的好传统、好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来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将创新理念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为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建立做准备。
(二)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指导设立企业文化创新目标。企业文化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中,企业文化创新则是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完善的动力,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设立应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指导,通过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内外经营条件下,调整和实施企业文化。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指导来制定企业文化创新目标,就要求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创新的预期目标时,更多的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来描述,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近期目标,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企业文化创新目标的设立,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既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而言,企业在制定总体目标时应更注重目标的弹性,而在制定阶段性目标时应更注重目标的刚性。企业文化创新目标要进一步细化,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定文化等方面细化企业文化目标,并制定详细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计划,作为各部门文化建设的执行的准则。
(三)采取措施保障企业文化创新建设的有效实施
1、明确责任,加强落实。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应引起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在企业相关领导的领导下,由行政主管负责,公司宣传部门组织实施,各级部门共同建设,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强化认识,全员参与。企业要组织广大员工学习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企业文化创新建设新局面。
3、加大投入,做好监督。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根据情况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文化创新领导部门要做好预算,科学运营,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力、物力投入方案,由公司批准后投入实施。要做好文化创新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自查自评、年终考评等形式,实现“以评促建”。
(四)将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要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将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沟通,让企业员工更好的了解和应用文化创新的成果,将其贯彻落实到员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为了促进文化创新成果的传播和沟通,企业一是要选择恰当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沟通渠道,以互动方式来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传播和利用,不仅让员工认识企业文化,还要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员工(全体员工)才是将企业文化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者。
作者单位:张邦栋 江苏省烟草公司徐州公司
魏贤运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志彬.论新型企业文化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J].江西烟草.2005,2:10-12.
第三篇: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 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魂
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 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文利
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职务:办公室总经理
电话:0951-6920118,***
品牌形象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企业信誉、经营实力、服务价值观、社会公信力等诸多内容,同时,也是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和客户沟通的纽带。而企业文化则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以及挑战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把品牌形象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凝聚企业精神魂”的最终目标,已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夏分行品牌文化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背后都有其异彩纷呈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企业文化通过产品、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努力将文化效应转化为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企业文化赋予了品牌鲜活的生命力和非我莫属的无形张力,以及挑战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知名品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优秀的品牌形象是在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企业文化是根,品牌文化是果,真正使企业长盛不衰的秘密是隐含在品牌力和销售力后面的文化力。
一、品牌价值日益凸显,“如何塑造品牌”成首要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产品和服务日趋雷同的金融市场上,金融业的竞争慢慢趋向一种信誉的竞争。谁的信誉好,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企业品牌形象俨然成为了各家银行之间展开竞争的新“卖点”。一个好的品牌商品往往使人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产生好感,最终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其他产品产生认同,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成立较晚,在金融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较低,通过品牌形象建设提高邮储银行的信誉度、美誉度和认知度,已成为这家年轻商业银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效的途径。
企业品牌形象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品牌名称、品牌价值、品牌形成、品牌内涵等方面。在当今形势下,企业若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丰富企业品牌形象的内涵,延伸企业品牌形象的领域,增加企业品牌形象的价值。然而,“如何塑造品牌形象?”的问题已成为邮储银行转型发展中亟待攻克的难题。众所周知,蒙牛的品牌形象建设在国内企业中是最成功的一列,在蒙牛企业文化三大管理思想中就说道,“品牌的98%是文化,而品牌本身做为文化属性的概念,认识品牌就是认识企业文化,品牌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作为企业长期指导方针,它是品牌经营的全部过程,它对内增强企业人自身的凝聚力,对外增进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根本上转化为企业品牌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的紧密关系,企业文化建设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支撑体系。尤其对邮储银行来说,重塑企业文化是推进其转型发展、打造鲜明品牌形象亟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文化移植弊病暴露,品牌与文化需同步建设。金融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范畴,具有独特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其作为金融企业为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人们对邮储银行的品牌认知还不够清晰,还停留在“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老化认识上,而邮储银行现在的品牌诉求是要告诉受众“我们是一家全功能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要实现这一诉求,首先要具备深入人心且旗臶鲜明的企业文化。
就目前的邮储银行而言,为了彰显其对文化的倾注,不惜重金大作宣传,偏颇地认为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就是对文化建设的重视。这种以偏概全的文化建设不值一取。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并非一定要华丽的外表、恢弘的气势,而是一种需要全体员工认同并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核心价值观。关键取决于其是否能激起员工对企业的共鸣,唤起全员的认同和觉醒,并能自觉指导员工行动,其内在的凝聚作用不能忽视。而广告宣传仅仅是品牌形象建设的必修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不是很大。
究其根本,是因为邮储银行在认识其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上存在误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自然是可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资本实现盈利,但如果把实现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价值观来推崇或定义就本末倒臵了。在邮储银行的发展规划中,用指标、利润增长等远景规划来激励员工,确实是属于企业文化的部分,但不能以偏概全。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的企业精神是“勤奋、踏实、创新”,其具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全体员工共同奋进的深刻内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邮储银行宁夏分行的员工对实现利润目标的考核奖励机制推崇备至,但对其企业精神的理解却远远不够。
观斑而知豹,邮储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同时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邮储银行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其本身具有的营业网点最多、网点覆盖范围最广等诸多优势,也因为自身缺乏清晰的品牌形象和独特鲜明的品牌识别系统,而导致它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早早就被淹没在滚滚的信息浪潮中。
所以,邮储银行在大力推进品牌形象建设的同时,必须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创新出符合自身发展个性的、独特的文化建设渠道。两者之间必须协调同步进行,才能统一全体员工的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和竞争观念,将思想意识提升到行为实践上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服务于全行的加快转型、提速发展。
三、重塑企业文化,大力推进邮储银行转型发展。国企资产重组、产权改革、转换运行机制可以一时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则无法维持企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日趋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中,邮储银行不仅要在体制机制上与国际接轨,更要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亲和力。因此,重塑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邮储银行完善全功能商业银行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和行为基础。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管理者有意识地去培养、去建设。经营者群体要把实施“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并率先追求,逐步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企业文化的良性工作机制。
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是大胆创新。以“学习型企业”创建为重点,创新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型企业创建与重塑企业文化的关系,结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以思维创新与制度创新,形成先进文化重塑的氛围。二是可行管用。针对现代化生产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知识化的特点,进行全员企业文化整合,把经营成本观念、安全管理观念、工作质量观念、服务效益观念、市场竞争观念等转化为干部职工的共同理念;把领导意志、管理意志转化为广大职工群众的共识,把科学管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使先进文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体现;促使先进管理文化成为改革发展的动力。三是传承务实。重塑企业文化不能忘记“路径依赖”的原理,令行禁止的纪律不能松,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勤劳奉献的宗旨不能变,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下,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员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负有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培育企业员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重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社会政治性。企业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两者都是实现企业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手段。二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加强企业管理的关系。重塑企业文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加强企业管理的过程。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三是正确处理重塑企业文化与开展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关系。重塑企业文化既有理念文化的培育等任务,又有员工的精神意志、行为作风等内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载体,职工业余文化活动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形式,应该常抓不懈。
客观地看,真正使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形象有机融合,既是实施企业品牌形象战略的步骤,也是大力弘扬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一方面企业品牌凝聚了企业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又通过企业品牌来彰显自身价值,成为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其一,企业文化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外延表现;其二,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是品牌标识的内涵显现,它是企业品牌识别系统的核心和动力;其三,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品牌标识应该与时俱进,共同创新。品牌标识创新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创新,而企业文化理念的深化则要以品牌标识的更新换代为依托,从而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标识创新紧密结合。完全可以相信,一个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企业品牌,无时无刻不在向公众传递着先进的企业文化。
第四篇:企业应以文化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以文化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文化不断崛起,企业管理正在进行一场由经济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的革命性变化。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已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成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优秀文化,已成为有素质、有远见的企业家们的战略选择和最高追求。
一、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增强经济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沙因说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500强企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许多世界级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海尔、联想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就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能给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内在动力,能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坚强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战术动作,而是一个战略选择。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地位。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企业管理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具有关键作用。而企业文化发起于企业管理用之于企业管理,属于管理范畴,是形成管理方法的重要理念。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能够从整体上优化企业管理,塑造企业精神,实现企业目标。一个企业要长久繁荣、不断发展,必须以高起点、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为依托,把以制度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方式转变到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方式上来。在面对全球化展开竞争、全球化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企业的改革需要文化来促进,企业经营需要文化来推动,市场战略需要文化来开发,企业形象需要文化来塑造,企业竞争力需要文化来提升。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凝聚职工思想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于员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的、强大的动力。只有培育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变革,加快企业摒弃经验管理、完善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升级。
(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活的灵魂,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文化在企业的重要体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既包含着企业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的终极追求,也是企业得以全面、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第一软实力。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以独具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内涵为支援,而这个企业文化必须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在精神实质上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的企业既要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者,也要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代表者。只有建设了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反映企业职工的利益和要求,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企业。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企业文化作为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实现了意识形态到管理实践的软着陆,更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为各层次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单向灌输的僵化模式,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在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竞争十分激烈的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信念重树、信心重振、信任重构和信用重建,从而使职工在心态上、精神上、思想上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服务改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构建和谐的优秀的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
二、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健全机制,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管理
(一)实施战略管理,制定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明确的目标作指引,否则就会陷入盲目、混乱的局面。企业要做强做大,要想打造“百年老店”,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管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超前谋划,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总体目标,科学制定规划,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历史、现状、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和自己的发展战略等已知情况来进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努力构建优秀企业文化,以文化力促生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既要有总体性的,也要有阶段性的,这样在实施时就会稳步推进,层层深入,目标明确。
(二)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一是要按照企业的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对于生产型企业,要着重指导其突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建设以企业产品、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为主要内容,以员工为客体的企业“生产型”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和推动作用。生产型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的认同,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从而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于服务型企业,要着重指导其突出以优质服务为中心,建设以服务内容、营销方式、道德风尚、行为礼仪为主要内容,以顾客为客体的企业“服务型”文化。通过抓“服务型”文化建设,充分体现服务型企业优质、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特点,令顾客在“反客为主”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最优质的服务,获得最充分的满意度。二是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类指导。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好、企业文化基本稳定成型的企业,要着重指导其本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过一段时间,建立起以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追求等为主要内容,以渗透到企业员工心灵中的精神动力为核心的深层企业文化,努
力打造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较好、企业文化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企业,要着重指导其改进健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抓好企业文化的提炼、升华,通过一段时间,建立起以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中间层企业文化,努力构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企业文化。对于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一般的企业,要力促其提高认识,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氛围,积极引入企业识别系统,强化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广,通过一段时间,建立起以企业形象、产品形象、企业家形象与员工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表层企业文化。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我国的企业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培育出了海尔、联想等一大批文化理念先进的国际知名企业。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无专门机构、无专人管理、无资金投入、无制度建设”的“四无”现象,企业文化建设概念模糊,相关工作往往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致使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形成“多龙管水”的混乱格局。企业文化具有较宽泛的内涵和外延,总的来说就是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的内在体现,涵盖企业生产发展、经营管理、品牌形象、营销服务、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工作环境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内容。因而,企业的品牌推广、宣传、营销、公关、党委行政办、工会、团委等多个部门均可在某个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挂上钩。因此,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切实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着力整合内外部资源,设置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专门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大力推动企业建设一流文化,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完善考核,健全机制。根据工程学原理,一项系统工程从设计、预算、推进、完成的全过程,总共有十余个环节,而其中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考核评估环节。而企业识别系统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也是绩效评估环节。因此,打造企业文化建设工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统筹规划、层层推进,又要加强考核,查漏补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改进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要努力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企业要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形成党委全面负责、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目标之中,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与生产经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奖惩,形成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篇:宁海放大文化旅游效应 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宁海放大文化旅游效应 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来源:宁波市宁海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发布时间:2011-03-02
2010年宁海加快文化旅游开发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前童古镇相继建成了入口区游客中心及停车广场、鼓亭馆等主体项目,启动了老街延伸、南出口拆建和鹿山公园建设等工程,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十里红妆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完成投资5200万元,部分工程结顶;许家山石头古村完成一期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设,形成初级旅游产品;徐霞客古道确定保护维修方案。二是全力申请“5·19”为中国旅游日,打响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中国社科院、中旅研究院、徐霞客研究会等权威机构和葛剑雄、刘德谦等知名学者也很认同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作为“中国旅游日”。三是积极创建文化旅游品牌。2010年5月,宁海被命名为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宁海古戏台现有125座登记在册,是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个“戏台”名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家山石头古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凭借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厚以及对旅游文化的高度重视,宁海县被命名为“中国首批旅游文化示范地”。挖掘宁海特色文化资源,举办休闲登山周、美食游宁海等活动以及农事节庆,打响特色文化品牌。下一步工作,宁海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放大文化旅游效应,全力提升旅游文化竞争力。
一、加快开发,提升六大文化旅游产品。
一是以西门为首发地的徐霞客开篇古道文化。徐霞客古道是宁海与徐霞客相关的旅游资源中最具可塑性和集聚效应的旅游资源,2011年计划开始全面修复徐霞客古道,修复后将形成古道风光游览线,以及西门旅游综合服务区、梁皇山驿街文化体验区、松门岭驿道风光游览区、筋竹岭山地探险区“四区”的“一线、四区”古道总体结构,形成徐霞客古道乡村风情旅游带。
二是以前童古镇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化。继续加大前童古镇旅游区的保护和开发,建成鹿山公园和入口区广场。推进沿白溪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进一步完善提升许家山石头村,挖掘古村落的特色文化内涵,做好深甽清潭村、峡山渔村、龙宫村等特色古村落的旅游规划。三是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民办博物馆文化。近年来,宁海县博物馆发展迅速,先后建成6座各具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无论是建博物馆还是深度开发,把“十里红妆”打造成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集保护、展示、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亮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展示和宣传宁海独特的人文资源,更好地传承“十里红妆”民间风俗。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有自汉代以来的历代佛像艺术品、杂项、宁海三雕作品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金彩漆等艺术品共4400余件,要打造成制作工艺展示、精品展览、观众参与实践的综合性博物馆,积极谋划大佳何“博物馆之乡”。
四是以崇兴庙戏台为代表的古戏台文化。继续投入资金加强对该县古戏台的保护和修缮,对县古戏台保护实行动态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建立文保档案,进一步做好古戏台及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开发工作。五是以慈云佛学院、广德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做好慈云佛学院、广德寺文化园规划方案,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六是以柔石故居、潘天寿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挖掘现有景区及古村古民居、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加强名人故居的“软件”建设,加强对方孝孺故里坊、方孝孺生平事迹文化墙等的策划。
二、加强整合,促进四大资源融合一是将历史遗存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对于前童古镇,邀请民俗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多方位的研究,整合古民居、水系、建筑、鹿山、豆腐、元宵等一系列特有的传统元素。在徐霞客古道开发中,做足“西门”文章,在特定日子邀请专业演员来再现祭游、开游场景。
对于许家山石头村及古戏台等文化旅游资源,继续举办“石头文化节”活动在国保“古戏台”上演绎国保“耍牙”,使“国保”文化得到更好阐释,推出古戏台文化之旅等。
二是把现代生活方式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做深、做透宁海湾的海洋文化,因地制宜开发海鲜、垂钓、游艇冲浪、海洋采风等项目,满足游客体验现代时尚生活的需求。打响宁海县“登山之乡、温泉之都”品牌,温泉从洗浴疗养发展到以健康养生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塑造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温泉文化;全面修建西部森林步道和徐霞客古道,通过徒步休闲旅游培育健身、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倡徐霞客旅游文化精神。
三是把本土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立足该县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独特的文化底蕴,挖掘该县本土乡村文化,根据特色创品牌,继续办好前童元宵文化节、长街蛏子节、胡陈桃花节、许家山石头文化节、越溪跳鱼节等节庆活动,大力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同时完善乡村旅游要素建设,依托特色村庄发展农家乐,建设产业特色村和村落文化特色村。
四是把文化体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路线。宁海县森林、温泉、海洋、人文各具特色,加之建成了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在对外促销上,包装几条融合不同类型的线路,形成东部山乡观光、森林温泉养生度假、徐霞客古道乡村风情、三门湾农渔体验、环宁海湾休闲运动、西部森林生态健身等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六条旅游带,促进文化与生态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研究,提升三大产业功能
一是着力打造,发展旅游演艺文化。考虑编排一场展示宁海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表演,如宁海平调等,在城区或景区面向游客演出。在实现动态文化演出和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中,促进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
二是寻找突破,创新文化旅游商品。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比如围绕“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开发徐霞客伞、鞋等徐霞客相关旅游产品,展现宁海的旅游风光、民俗特色。举办旅游商品设计比赛,组织参加全国旅游商品博览会,推进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推广。
三是强化品牌,做深旅游餐饮文化。一是挖掘特色餐饮和民俗文化,许家山“农嫁十二碗”、前童豆腐宴等已有一定知名度,相关乡镇可借鉴其经验,开发独具特色“一镇一品”,包装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积极打造农家乐特色餐馆片区,做大做强“宁海生态宴”、“宁海八鲜”系列“美食宁海”品牌;二是强化品牌营销,通过举办登山休闲周、食游宁海等活动宣传推广宁海的登山、健身、美食、生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