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7:3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篇: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您的成就取得在哪所大学所学到的最多?”时,是这样回答的:“既不是哪所中学也不是哪所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老师教会我饭前便后要洗手、用了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不是我的东西不能拿,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这使我终身受益。”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它将会培养孩子各种好的习惯,同时,这些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孩子刚刚入园时是最适宜培养各种习惯的,这时养成的各种习惯最为稳固,不易改变。同时,习惯的形成也会出现波动,需要反复训练才会趋于稳定。对于只有2、3岁的托班幼儿来讲,他们已经习惯了大人的包办代替,动手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因此,培养托班幼儿的习惯先要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面对弱小的托班幼儿,该如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呢?通过带托班幼儿的经验,我有了自己一点小小的体会。

一、取得家长的信任,增强家长配合老师开展各种工作的信心

万事开头难,幼儿园工作也是如此。托班幼儿为新入园幼儿,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班中的老师都不了解,总是持观望态度。这时就需要老师运用各种方式赢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产生支持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信心。例如,在刚开学时,我利用第一次家长会的机会,使家长们初步认识了班中的老师,并生动的介绍了一些刚开学时容易遇到的问题及具体解决办法。接下来,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考虑到家长们焦虑的心情,我利用班中的电视为家长们播放孩子第一天幼儿园生活的照片,使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对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感到放心。当孩子们“十一”放假后返园时,我针对他们情绪已经较为稳

定的特点,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音乐活动展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但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认可,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认识到了孩子能力的可塑性,发现孩子已经不再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了,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独自做一些事情了,对孩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观念,做到家园共育。

1、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要想提高家长的育儿理念,首先要了解的理念处于什么阶段,于是,我们向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家长们对培养孩子自理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他们认为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家长们的困惑多为家庭教育不一致,老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动手机会较少,使这项活动难以开展。而家长们想培养孩子的能力,但是又没有方法,不知从何做起。发现了家长们关于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困惑,为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保证,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2、针对问题,寻找方法。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提高家长理念的工作重点转为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家庭沟通的技巧以及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上面。我们先是召开了爷爷奶奶家长会,邀请全班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参加。在这次家长会上,我们为爷爷奶奶们播放了孩子在园表现时的录像,老人们看到孩子在园时和在家时的表现的差异是如此之大,议论纷纷,对于孩子们自己吃饭,餐后整理,收拾整理玩具和书籍均感到十分惊讶。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紧接着我们又向老人们介绍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于孩子以后上学、进入社会等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增强了他们配合老师开展这项工作的信

心。

3、通过家教学习,提高家长的育儿理念。

针对家长在知道孩子时缺乏方法这一问题,我们通过组织家教学习,发放宣传材料,利用家长园地介绍小窍门等方法逐步提高家长的理念,使他们掌握更多地指导幼儿的方法。例如,托班幼儿入园没多久就要面临每天几次穿脱衣服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孩子尽快掌握这一能力,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儿歌这一适合托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鼓励家长在指导孩子时边指导边说儿歌。如,折外衣时可以说“关大门,关大门,弯弯臂,弯弯臂,点点头,弯弯腰”这样一来,不断增加了活动的情趣性,还方便孩子掌握。避免了以往那种家长生硬指导,孩子被动接受情况的发生。另外,家长们认为孩子刚开始学时兴趣浓厚,但是很快就不感兴趣了。于是,我们又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习惯形成的规律,如第一天很重要,要激发兴趣,第三天要给予鼓励,第五天要适当地奖励,到了第二十一天时就容易形成习惯了。

三、在一日生活中处处渗透教育

要想使刚入园的托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就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盥洗、入厕、喝水、午睡、进餐等这些生活难题。例如,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在家时很少喝白开水,导致在幼儿园时不爱喝水,饮水量少,容易上火。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利用植物角中的植物让幼儿观察连续几天不浇水后植物的状态,从而使幼儿认识到无论是自己还是植物都不能离开水。在组织幼儿喝水时有的幼儿就会说:“老师,不喝水该蔫吧了,是吧?”说完自己就会咕咚咕咚喝一大杯白开水。还有,幼儿每天都会洗手好几次,但是经常会有幼儿擦香皂时忘记关水龙头,于是,我们在幼儿洗手时就会和幼儿一起说儿歌:“打开水,冲冲手,关上水,擦香皂,手心手背搓一搓,打开水,冲

一冲,一、二、三,甩一甩。”这样一来,幼儿对于洗手的步骤和方法就会更快地掌握了,同时也减少了浪费水的现象。

四、充分发挥环境的互动作用。

在幼儿园中,环境也可以说话。我们就利用环境的这一作用来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形成各项生活自理习惯。例如,我们观察到孩子们户外活动回来后总是将外衣随手一丢就离开了。于是,我们将这些乱放的外衣照下来,还制作了一个哭娃娃的图片,告诉幼儿这些衣服太乱了,小朋友不高兴了。而在旁边则贴上了正确折叠外衣的步骤图和一个笑娃娃的图片,告诉幼儿只有衣服折整齐小朋友才会高兴。有了这个情景,孩子们户外活动回来后主动折叠外衣的兴趣提高了。还有,在学期末的时候,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于是,我们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个花束,但是里面却没有花,然后告诉幼儿会做什么事情了就会得到一朵什么形状的小花贴在花束里。例如,能够自己吃饭了,就会得到一朵碗型的象征吃饭的小花,如果能够自己穿鞋了,就会得到一朵小鞋形状的花,最后,看看谁得到的花最多,那么他就是进步小明星了。有了这个墙饰,孩子们做事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愿意学习了。

五、注重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一学期下来,家长们都有了自己的一点感触,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于是,我们组织了自制家教图书和家教征文这项活动。将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反映幼儿自理能力内容的图书投放在语言区,供孩子们阅读,使孩子在了解同伴会做什么事情的基础上产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还将家长们写的反映自己在指导孩子自理能力形成的心得体会集结成册,提供在家长园地,供家长们阅读,分享其他家长的经验,做到资源共享。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要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不能单靠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都不能离开家长的支持,只有家园配合一致,才能实施因人施教,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实现对每个幼儿良好的个性化教育。

第二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 田彩霞)

第三篇: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张掖市幼儿园 成俊花

3岁的乐乐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她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她,自己一口饭也不吃。刚开始时我以为她不舒服,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乐乐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乐乐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经常撒饭,奶奶嫌她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她自己吃饭了,一直喂她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儿童心理学也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家长应该多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作为老师,面对这种现状,我清醒地认识到: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在一日活动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 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二、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三、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 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

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三)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四、坚持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这样反而会阻碍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有步骤的培养幼儿的自 理能力,多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幼儿的自理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放开我们关爱的双手,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第四篇: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谢乐芳

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

做那个。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为此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激发幼儿尝试自理的兴趣。

故事、儿歌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念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例如:我给幼儿讲了《下巴上的洞洞》的故事以后,幼儿都纷纷表示:不要做有洞洞的孩子。在进餐时,都能把自己 的饭菜很快地吃完,饭粒都不撒出来,活动室里干干净净的。我们就是这样,通过类似的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用自己的小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从而激发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2、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编了个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3、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尝试的机会,相信他们的能力。

(1)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更多的锻炼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活动中我发现我们小班幼儿会自己扣纽扣没有几个人。为了让幼儿学会扣纽扣,我们就设计一个《救救小鱼》的区角。

利用彩色的花布做成各种造型的鱼,在鱼的身上钉上纽扣。然后设计情节,让幼儿来练习扣纽扣。例如:一条迷路的小鱼,被大岩石刮伤了,很痛很痛的,小朋友快快来救救小鱼,把它身上的鳞片找回来。幼儿就把半圆形的花布扣在小鱼的身上,当作鱼鳞。还设计了《喂宝宝》的区角,在一次性杯子上贴一个个张大嘴巴的小动物,如小猫、小狗、青蛙、小牛、小兔等。然后设计有趣的情节:小动物到班级里来做客,我们来招待小动物,请他们吃饭。让每个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着喂他们吃饭。通过一次次的锻炼,午餐时,再没有孩子把饭粒撒出来了。

(2)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分配一些小任务。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摆摆椅子;上课帮老师发发作业纸,水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和老师一起摞椅子,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作业纸。”“老师让我来发勺子。”……

(3)组织自理能力的比赛,激发锻炼的积极性。

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掌握好自理能力,并且检验幼儿掌握自理能力的情况,我们组织了多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赛。例如:“吃饭比赛”,比一比哪个幼儿吃得又快又干净。吃得又快又干净的幼儿可以得一颗红五星,吃饭有进步的幼儿也可得一颗红五星。每次午餐

孩子们都积极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然后高兴地把空碗拿给老师看,从而会得到老师的“红星”奖励。我们还组织了“穿衣服比赛”、“穿鞋比赛”、“扣纽扣比赛”……正是这些比赛,既激发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又展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

三.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应时刻保持与幼儿园联系,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当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一些生活技能,形成的好习惯,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面谈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一些科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的也不应埋怨和代替,而是多鼓励引导。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的态度,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

综上所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类劳动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讲座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

和家长玩一个互动的小游戏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主要在于怎样去培养,今天大家能抽出时间参加幼儿园的这个讲座活动,说明我们都是很关心孩子教育的。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我们中班的孩子再过不到一个月就要升入大班了,在这个关键时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结合我十几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 什么是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玩具、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刷牙等,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位在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博士生,她每年都能拿到最高奖学金。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般能想到的肯定是“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可她却否认了,她说自己有一个秘诀:导师经常会让学生帮忙复印资料,其他同学复印完资料,就一份一份摞在一起交给老师,而她每次复印完,都会把资料装订好,并在每份资料上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这样,导师在看资料时就一目了然,不必去查找和核对原文了。这就是她能拿最高奖学金的秘诀。

我想,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可能有些诧异:复印资料是一件生活琐事,怎么就能依据这一点来评判学生呢?难道这会比学习成绩优异更重要?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智力、特长的培养看的很重,而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则不大重视。大家通常觉得孩子会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这些“生活琐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无足轻重。这种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只看到了表面,而忽

略了本质,忽略了这些习惯背后的价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3—6岁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就眼前来看,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需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如果不会自己洗手、吃饭、穿脱衣服、擦屁股等,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无形中也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导致孩子自信心差。就长远来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孩子在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会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这种自信、独立、不依赖他人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使孩子长大后容易适应社会和周围环境。

给大家介绍几个关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案例: 案例一

广州中山高中二年级学生欧雯,从10岁至高二已经获得全国和广州发明15项,有几项已获国家专利,她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只是根据她肯动手的特点,及早让她生活自理,帮助操持家务事,还有意识地把生活费交给她让她买菜做饭,安排家人的生活,正因为如此促使她发明了净水器,生活引发了发明,发明又激发了求知欲,欧文说是家庭造就了她。当记者采访欧雯的父母时,欧雯的父母说他们最注重的就是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欧雯上幼儿园中班时,每次吃完饭就会很主动的帮妈妈收拾饭桌,早上起床也不用人管,她会自己把衣服穿好,把小被子叠好,然后自己去刷牙洗脸,晚上睡觉时,会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叠整齐放在床头。上大班时,每个周末都要把家里齐齐的擦一遍,还要帮妈妈干许多的家务活,例如洗碗、拖地等。正因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理能力了,所以欧雯各方面都是很优秀的。

案例二 魏永康的故事

2005年8月16日,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先后播出了一个“神童”的故事。湖南省华容县有个魏永康,他4岁上小学,8岁上重点中学,13岁考上重点大学,被誉为“东方神童”;17岁时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但是20岁时因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科学家,她经常教育儿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不需要学做任何家务,因为你以后成了科学家,所有的家务都有保姆替你做!”因此,魏永康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切生活起居全由母亲包揽。高考的时候,母亲甚至让儿子看书,她在一边喂儿子吃饭。上大学了,魏永康连系鞋带、扣扣子、挤牙膏都不会。读研究生时,母亲不能陪读,他什么都不会。天冷不知道添衣服,不会交往,因为没有人提醒,他经常错过上课时间,有时虽然想起来了,却连鞋子也找不到,只得赤着脚进教室,更不要说洗衣服、收拾房间了。他多次错过考试,被记为0分。2002年5月,他因错过了计算机语文考试,被取消了硕、博连读资格;2003年4月,他又错过了提交硕士毕业论文的时间,被中科院做了肄业处理,劝退回家。此时,魏永康“神童”的光环褪尽,昔日的神童成了落魄之人!

案例三

我一个朋友的故事,孩子已经上初二了,给她买一次药,就激动的不得了,到西安上高中不适应。

听了这些案例,不知道我们家长有何感想?会有怎样的启示?

※ 中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

1、能正确掌握洗手、漱口、洗脸的步骤。

2、进餐时基本做到三净(碗、桌、地),饭后会帮助大人收拾饭桌。

3、能正确穿脱衣裤、系鞋带、叠小毯子。

4、大小便能够自理,会自己使用便纸。

5、会使用筷子进餐。

6、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在家自觉做到早晚刷牙,能自己挤牙膏。

7、玩具玩好后,能自觉整理并归类放到固定的地方。

8、知道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能自觉将垃圾放到垃圾箱内。

9、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事的欲望和能力,学习擦桌、椅、浇水、饲养小动物等。

10、知道父母的手机号码及家庭住址。

※日本学前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播放日本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图片。

回头看一下我们中国,比起来我们已经输的一塌糊涂了,我们的孩子四五岁了还不会穿衣服、叠被子,甚至是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做好。不是我们的孩子笨,而是我们没有给他提供动手的机会。

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因为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咱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当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孩子的鞋子或裤子穿反了,家长会怎样想,肯定会埋怨老师粗心,有的还会当着孩子的面骂老师:“你们老师也不知道是干啥吃的,鞋穿反了也不知道给换过来。”有的会骂孩子:“你怎么这么笨,鞋穿反了也不知道换过来,也不嫌难受。”可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外就大不一样了,家长接孩子时,如果发现孩子鞋穿反了,会特别开心,她们不会埋怨老师,她们认为孩子的鞋穿反了,肯定是孩子自己穿的,这说明老师没有帮忙,是孩子自己动手的,反而还会感激老师。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长大后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3—6岁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但现在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长过度溺爱包办。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豆豆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样样表现都很优异的小朋友。她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整理物品„„还常常帮助一些能力弱的同伴,是教师眼中的佼佼者。一天早上来园,豆豆的鞋子穿反了,经老师提醒后,她一边说“都怪奶奶给我穿反了。”一边熟练的将鞋子换了过来。

经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穿鞋的技能,可她为什么还要家长继续“帮忙”呢?这应该归因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以及他们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不信任。现在大多数孩子入学前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退休后的老人对第三代更加的宠爱,他们认为,孩子小,不忍心让孩子干这干那,如果累坏了怎么办?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照料孩子,因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正因为在这种溺爱包办思想的支配下,当孩子们主动要求自己动手时,家长产生了众多的“害怕”和“不信任”思想:孩子自己动手穿衣怕穿不整齐,怕慢了生病;孩子自己吃饭怕吃不饱,怕掉得到处都是,怕吃的慢饭凉了;孩子自己走怕累着,怕磕着碰着;孩子自己洗脸怕弄得到处是水,怕洗不干净,孩子自己擦屁股怕擦不干净,孩子自己睡觉怕睡不着,怕蹬被子,怕危险„„因此家长把孩子动手的愿望和机会全都剥夺了,使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所措。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妈妈我来洗吧,爸爸我来拿,我自己来„„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许多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碍了孩子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家长指导培养的策略不正确

案例:有两位幼儿他们都很想自己动手穿袜子,疼爱他们的妈妈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当面对幼儿满头大汗的歪歪斜斜的穿进去一只时,A妈妈气冲冲地冲幼儿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算了算了,让我重新给你穿。”这位幼儿由这之后再不愿意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B妈妈去欣喜地赞赏自己的孩子:“哟!今天你自己穿进去一只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

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方向再调整一下就更好了。”这位幼儿受到鼓励,不仅把袜子穿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家长也想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其初衷是好的,但到头来,仍然没有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这时正需要的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提高,使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 我园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做法

放图片(孩子穿衣服、叠毛巾、叠被子、擦凳子等)※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给家长的九条建议: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在场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从幼儿园学到的。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的大。

有一个公式是“5+2=0”,意思是周末两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孩子在幼儿园5天的学习所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前期不要留下什么遗憾,首先要从我们家长做起。

1、尽早开始,省时省力效果好。

一是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也比较听话。二是孩子越小大脑发育越快,劳动手脑并用,对开发智力效果越好。三是孩子从小就有劳动的欲望,顺势引导更省劲。比如孩子在一岁时就夺筷子夺勺要自己吃饭,两岁时,大人干什么都要参乎,热情很高,三岁时你洗衣服他手就伸进水盆给你“帮忙”,你这个不要动,那个不能摸,生活上你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都不用他自己动手,孩子慢慢就变懒了,一旦养成懒惰的习惯后想再改变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尽早开始,从吃饭穿衣入手,保护孩子的劳动欲望和积极性,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2、多给鼓励,培养劳动兴趣。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原动力。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好的表现,正面引导,有利于劳动兴趣的培养。比如,当孩子干完一件事后,只要孩子认真做了,你就应给予肯定和赞许,你可以对孩子说:“谢谢你,帮了妈妈的忙”;“你干得不错”;“妈妈能吃上你洗的水果,真高兴”,使孩子产生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这样,孩子就会从父母的评价中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更加热爱劳动。

有个叫点点的女孩,一岁多就开始学着剥葱,妈妈用她剥的葱做完菜后告诉点点,这就是用你剥的葱做的菜,爸爸说:“我说今天的菜怎么这么香,原来是我们点点剥的葱。”你看点点那美滋滋的自豪样。就这样,时间长了,妈妈干活时,特别做饭时,点点总爱“帮忙”。妈妈专门给她做了一套小围裙、小护袖。包饺子时,她也和大人一样,系上围裙,戴上护袖,一会儿擀饺子皮,一会儿包饺子,忙个不停。尽管弄得满身都是面,包的饺子也不成样子,但毕竟是个积极的参与者,不仅给家人带来了欢笑,而且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积极性越来越高。她上学后学习特别主动,与从小劳动习惯的培养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家长做家务时,肯定经常会听到孩子在旁边说:“妈妈,让我来帮你吧?”。这时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是在添麻烦而不愿让孩子动手,这种拒绝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独立动手的意识。其实这正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时期,应当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适时塑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重视孩子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并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

这里家长要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也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切记不要做家务就给钱,单纯的物质刺激,或事前许愿,不利于优良品质的培

养。其次,不论劳动质量怎样,即使损坏了东西,也不要责怪孩子。要先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和态度,然后耐心地指出不足,帮他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把错误变成学习的机会。

科学家科勒的故事:

科勒是个在医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有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他会拥有超过一般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与众不同?

科勒回答说,他一直认为,这都与他童年时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回,他想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一失手,奶瓶掉在了地上,牛奶流了一地,简直像一片牛奶的海洋!他的母亲发现了,并没有吼叫要教训他或惩罚他,而是说:“哇,好小子,你制造的这场麻烦还真棒!我好像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在我们动手清理它以前,你想不想在奶水坑中玩几分钟,比如,放上一只小纸船?”

他果真兴致勃勃地玩了一会儿。最后,母亲对他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麻烦时,最好还是你自己把它清理干净。所以,我想你一定愿意这样做,是吗?我们考虑一下,是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清理它呢?你更喜欢哪一种?”他选中了海绵,于是这对母子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清理完毕,母亲提出建议:“刚才,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我们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现在让我们到院子去,给瓶子灌满水,看看你是否能拿得动它。”这一下,小科勒学到了,只要他用双手抓住瓶子接近瓶嘴的凹陷处,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再掉在地上。这堂课真是太棒了!’

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回顾说:“那一刻,我知道我不需要害怕错误,此外,我还学到很重要的一点,即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一样。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连我们成人也同样会犯错误的。重要的是我们成人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到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该认真思考:我们家的科学家是不是(会不会)毁在了我们错误的教育方法上?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跟科勒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又多了很多科学家吗?

再者,家长切忌两种做法:一是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样会使

孩子对劳动产生反感;二是不能因对孩子的劳动看不上眼而随意批评,甚至把孩子推到一边自己干,这样势必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

3、明确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孩子3岁以后,就可以明确分配给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任务,并告诉他,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建设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记得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小孩小杰,他妈妈就特别会教育孩子,他和我聊起过他的做法,她是这样做的,饭后的家务活分配给每个人,4岁的小杰任务是收碗筷、倒垃圾。每次吃完饭,她都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出门就主动把垃圾袋提着,有时垃圾太多,看他提不动,大人要帮他提,他就说:“这是我的任务。”连拉带拖也要把垃圾袋拖到垃圾箱处。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小杰上学后不但学习好,还特别爱劳动、会劳动,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4、明确要求,培养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孩子社会化的必备素质。在布置劳动任务时,对所要完成任务的范围、时间、质量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使孩子从小有个秩序概念和规则意识。比如,在孩子的房间里,衣服、玩具、文具和书都有合理的位置,你可以要求孩子用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可能经常有小朋友到你家玩,常常会把玩具和书弄得到处都是,小朋友走后,让孩子一件一件收拾起来,即是他收拾得不太到位,你可以帮她一把,但让孩子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下面讲个例子:5岁的洋洋把十几辆小汽车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妈妈一定要他收到盒子里,洋洋不同意。最后洋洋哭着找奶奶,奶奶说:“好宝宝不哭,奶奶来收。”说完就开始收拾玩具。妈妈看见急了说:“不行,要他自己收拾玩具。”两位家长处在僵局中,这时爸爸走过来说:“奶奶辛苦了,这次就爸爸帮你吧,我们来分工你收几辆小汽车,剩下的我帮你,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玩具全收拾好。”爸爸让洋洋自己收拾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爸爸收拾的放在另一个盒子里。第二天就让洋洋玩自己收拾的玩具,样样很快就能自己收拾了。爸爸又拿出几辆汽车说:“洋洋真棒会自己收拾玩具了,这些汽车奖励你,记得要将他们收拾好哦!”洋洋高兴地接过汽车,将他们放在盒子里。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了什么问题?

1)洋洋没有与自己年龄相应的自理能力 — 5岁了不会自己收拾玩具,家长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2)奶奶没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

3)爸爸妈妈有培养洋洋自理能力的意识,但妈妈没有掌握相应的策略,而爸爸掌握了。

5、先易后难,增强孩子的信心。

孩子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开始就让孩子做难以胜任的事,孩子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像样而丧失信心,影响孩子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甚至会厌恶劳动。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人生就做两件事:爱做的事和该做的事。先让孩子做她感兴趣的、简单易成功的事情,让她不断体验成功的感觉,找到“我能行”的感觉,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再引导他去做该做的事,复杂的事。

6、榜样示范,让孩子正确模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耳濡目染,父母的生活习惯和举止行为无疑对孩子的行为、能力、意识产生重大影响。在家中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孩子交往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这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作为父母一要注意平时为孩子作出勤劳的榜样。二要在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时特别注意正确示范,耐心详细地介绍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教孩子穿衣服、整理物品时,首先要将各个动作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要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然后示范,再让孩子练习。

7、经历艰辛,使孩子珍惜劳动成果。

在劳动中,让孩子经历一定的艰辛,同时引导孩子明白财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有个六岁的小女孩很任性,要吃烤红薯,爸爸就给她买了一个,结果没吃完,顺手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怎么就这么浪费呢?”女儿把嘴一撇:“不就是两块钱吗?”爸爸气得巴掌都举了起来又放了下去,心想这个问题不是一巴掌能解决的。这个爸爸的老家在山区,春天到了栽红薯的时候,他带着女儿回了老家,让女儿亲身经历了栽红薯的全过程――拣苗、铰黑跟、挑水、挖坑、栽苗、埋土。从此,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说话办事也乖巧了许多,有时候亲身经历远

比空洞的说教管用的多。

8、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在参加家务劳动中,有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大人不要急于帮助他解决,首先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而困难是锻炼人的好机会,不断解决困难会使人变得聪明、勇敢、坚强,然后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让孩子亲自经历克服各种困难,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9、教会技能,提高劳动效率。

家长在安排孩子劳动时,同时要教给他相应的劳动技能。比如,父母让孩子做某件事前,要告诉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合理的劳动程序,可以使孩子顺利完成任务,提高劳动效率,从小就学会统筹安排事情,这是一项重要的生活和劳动的技能。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看表,建立时间概念,养成又快又好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益的。

同时,在教孩子劳动时,千万不要忘记安全教育。在使用电器、煤气、化学药品、刀具等用品时,一定要向孩子讲明正确的使用方法、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总之,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这个过程需要家园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再施以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辅以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他们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天,请我们的家长都试着用一只手吧!

下载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心得 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张延红 我研究的是市级备案课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内容摘要 当今幼儿自理能力缺乏,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小班孩子是幼儿园中自理能力最差的,也是最难培养的,自己今年是担任小班的班主任,关于这个自理能力我也做过一番研究,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

    学前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

    学前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 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孩子进入小学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