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5篇

时间:2019-05-12 17: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

第一篇: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

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

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用了五个段落的篇幅,从坚持五河四海任人唯贤、及时发现合理使用优秀干部、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敢为事业用人才提供人才发展广阔空间四个方面,对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要求,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集中表现为“四个问题”。

拓宽视野选人用人的问题。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总书记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人用人,历来是党关注的重大问题。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要从最广大人民中选拔优秀,让这些优秀人才成为引领党和人民伟大事业迈向光明未来的组织领导和智力保障。然而在现实中,人员编制管理复杂,逆向流动难,大批优秀人才因为身份问题被排斥在外;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问题上“领导意向”严重,干部“上位”不是群众说了算,而是领导说了算。如何真正落实“拓宽视野选人用人”,值得思考。

善于观人善于用人的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善于识人用人,尤其重要。对于“千里马”的特征,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

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伯乐的重任,就是不仅要善于在关键时候、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这些“千里马”型的干部,更要善于根据干部特点、岗位需求合理有效地使用干部。然而在现实中,“一叶障目”现象时有发生,只看临时考察不重平时观察,只看实绩不重德行;一些优秀干部因为人岗不适,特长长期不能得以发挥,被迫沦为“平庸”。如何真正做到“善于观人善于用人”,值得总结。

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问题。青年一代,是国之希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党的伟大事业,是几代青年志士前仆后继勇于牺牲凝聚力量的结果,也必将由无数的青年志士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要打造帮助青年干部提升能力、磨砺意志的平台,要引导和教育青年干部沉下身子到基层、一心一意为群众,要大胆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青年干部。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青年人贪图安逸,不愿到艰苦环境经受锻炼、成长才干;某些地方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挫伤了青年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真正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值得深思。

打造人才汇聚人才的问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总

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总书记强调的人才资源观,与当今世界风行的新公共管理人才观不谋而合,只有没有用好的人,没有不能用的人,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职务晋升永远只能是一个“金字塔”,而培养人才则可以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平面圆”,如何真正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激情和活力,使之成为有用之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理解误区,造成普遍层面上的“人力资源开发”代替了更高层次的“人才资源开发”;对“人才”这一概念不尊重、不认同的氛围,造成了优秀年轻人才沦为平庸甚至大量流失现象。如何真正能够“打造人才汇聚人才”,值得探索。

认真学习了总书记讲话,感慨万千。自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多次强调重视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具有忧患意识的党才是真正成熟的政党,我们一定要时刻警醒、坚定信心,通过薪火传承的不懈努力,把党的事业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

第二篇: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三件大事

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三件大事

杨岳飞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党的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伟大的党正是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而殚精竭虑、努力奋斗着。

第一,党带领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始,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等。这就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而当时的中国,在黑暗的北京政府统治之下,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了迫切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争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在共产党人叶挺领导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新四军独立团为先锋,拉开了北伐的序幕。在战争中,北伐军取得了节节胜利,叶挺独立团更是战功卓著,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对自己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野蛮屠杀所吓倒。他们领导人民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积极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使其得到巩固和发展;及时纠正“左”倾错误思想,维护了革命成果;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两万五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为建立和发展工农革命政权而斗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蓄意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在民族存亡的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号召建立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民必须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为此,在统一战线方面,坚持发展进步势 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基本政策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在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在国统区和敌占区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并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顽固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他们疯狂地抢夺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发动新的大规模的内战,以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根据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决定放手发动群众,坚决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条战线,并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历经28年的卓绝斗争,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第二,党带领人民采取包括统一全国财经、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系列措施后,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积极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这就使得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十分紧迫。为此,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采取了统一全国财经、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及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在统一全国财经发面,为了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控而加剧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主要是采取组织了两大“战役”,即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使得国营经济初步掌握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在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之后,党中央从全局考虑出发,作出了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而且为我国赢得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和平环境;在土地改革方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即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村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的时候,党中央在1953年底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提出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得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实现了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和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为此,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包括制定和实行五年计划、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等系列的探索。其中有获得巨大的成功,也有惨痛的教训。但是,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

第三,党带领人民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1978年12月,党胜利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带集体,为历史转折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确立并完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社会民生建设方面,我们采取多种举措,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我们建设了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我们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正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在对外关系上,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此外,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盛会,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90年伟大历程,90载峥嵘岁月。从中国共产党90年“三件大事”中可以看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唯有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强民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七一”讲话体会:“一切为了人民”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文1.4万多字,其中“人民”一词用了136次,平均每104个字里 就有一个,可见“人民”在党心中的分量。讲话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对全党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历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人民”,始终坚持着一个宗旨——“为人民服务”,始终恪守着一个崇高原则——“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本色,使我们党始终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90年来,我们党的一切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实践。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热情性空前高涨,创造活力激情迸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淮海战役,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使我党成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难怪陈毅元帅动情的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等特大自然灾难面前,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生死相依、忘我战斗,以无坚不摧的无疆大爱,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了中华民族胜利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使我们最终能战胜灾害、夺取胜利。胡锦涛总书记讲到:“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一件大事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的根本力量集中推进和胜利完成的。人民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发挥着“英雄”的作用。这里总书记特别用了三个“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也充分说明了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因如此,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新时代和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胡锦涛总书记讲到:“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4 更为紧迫。”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有着90年历史的老党、大党,要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最根本的是要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继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无论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怎么变化,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不会变,群众立场不会变,群众路线不会变。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党的主张,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去逐步消除“四种危险”,全力经受住“四种考验”,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回顾过去,我们党依靠人民夺取了政权,长期执政,干成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让世界瞩目。今天,对于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既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又要展望未来、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继续依靠人民,始终扎根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结束时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号角已经吹响,目标鼓舞人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党必须扎根沃土,承接地气,打牢人民这个根基,畅通人民这个血脉,源源不断地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们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阐述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第二条就是,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讲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时,用了8个“最”字,把人民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群众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目标任务第三条也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充分体现了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这些发人深省的论述,既揭示了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也提供着开启全新未来的钥匙。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我们的真心换取老百姓的笑容。要求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 5 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当好群众的“领路人、主心骨”。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真心为民服务的决策机制、工作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使工作方法科学有效,使出台的工作措施“立竿见影”、取得实效、惠及百姓。我们要紧紧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物价上涨、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要高度重视并继续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依法保障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七一”讲话总结历史经验 指明未来方向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 6 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强调“四种危险”振聋发聩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于7月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7月1日人民网)

观看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现场直播,笔者注意到,总书记在讲话中在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三大成就”、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之后,紧接着就在分析党面临着的形势和挑战时讲到了“四种危险”。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在笔者看来,总书记在总结90年来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后,紧接着就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尤其强调指出“四种危险”,是振聋发聩的!这不仅表现出我们党在90年辉煌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前更加清醒,而且也说明,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的党更加重视自身建设,把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摆在了首要的和更加突出的位置。

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仔细分析这“四种危险”,可以说每一种危险都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正因为此,总书记在讲话中围绕着这“四种危险”,谆谆地告诫我们: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四种危险”?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 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接下来,总书记分别又从“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等几个方面,对我们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详尽阐述。

在“七一讲话”中,针对“脱离群众的危险”,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同时,总书记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针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进一步告诫全党: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同时,针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总书记还特别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听着总书记字字千钧、语重心长的话语,笔者深深感到,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都应该从总书记强调的“四种危险”中有所触动,受到启发,得到警示,更加重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提高,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四种危险”打败。用总书记的话说,“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第三篇: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三件大事

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三件大事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党的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伟大的党正是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在为完成和推进这三件大事而殚精竭虑、努力奋斗着。

第一,党带领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始,就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等。这就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

而当时的中国,在黑暗的北京政府统治之下,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了迫切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争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在共产党人叶挺领导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新四军独立团为先锋,拉开了北伐的序幕。在战争中,北伐军取得了节节胜利,叶挺独立团更是战功卓著,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然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打击和排斥中国共产党,先后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在一片腥风血雨中,对自己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的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野蛮屠杀所吓倒。他们领导人民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积极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使其得到巩固和发展;及时纠正“左”倾错误思想,维护了革命成果;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两万五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为建立和发展工农革命政权而斗争。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历经28年的卓绝斗争,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第二,党带领人民采取包括统一全国财经、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系列措施后,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积极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面临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这就使得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十分紧迫。为此,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采取了统一全国财经、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及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在统一全国财经发面,为了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控而加剧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主要是采取组织了两大“战役”,即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使得国营经济初步掌握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在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之后,党中央从全局考虑出发,作出了出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土地改革方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即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村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党带领人民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1978年12月,党胜利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带集体,为历史转折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确立并完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90年伟大历程,90载峥嵘岁月。从中国共产党90年“三件大事”中可以看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唯有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强民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第四篇: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解读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及解读 一、三件大事

胡锦涛说,事实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胡锦涛指出,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和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二、三大成就

胡锦涛说,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解读】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确实是一个全新的阐述。过去我们讲得比较多的是道路、体系,今天我们的制度也基本成型了,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包括相关的体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当然远不完善,需要在进一步坚持的基础上完善。

三、基本结论

胡锦涛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四个坚持”)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四、当今形势

胡锦涛指出,从严治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繁重、更紧迫

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摆在全党面前

胡锦涛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解读】

谢春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非常到位,对形势的估量非常清醒。他看到了我们今天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各种问题当中,最要害的是脱离群众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意味着什么?

五、选拔干部

胡锦涛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任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解读】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这次讲话一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新意之处在于把人才问题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这些年来,我们党越来越注重加强人才建设。尤其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这时候就对我们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党群关系

胡锦涛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拜人民为师 把人民当亲人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

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解读】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问题,一方面是继承了我们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有现实的针对性,在这方面我们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七、反腐倡廉

胡锦涛指出,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

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八、党的制度建设

胡锦涛指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

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现象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总之,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

九、体制机制改革

胡锦涛指出,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

破除妨碍科学发展体制弊端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十、经济建设

胡锦涛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根本要求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关键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的根本原因。今后,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十一、民主政治

胡锦涛指出,要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胡锦涛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的当家做主。

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

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十二、文化发展

胡锦涛指出,要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胡锦涛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十三、社会建设

胡锦涛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胡锦涛指出,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

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四、发展稳定

胡锦涛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主动正视社会变革带来的矛盾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解读】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但是稳定是硬任务,这是第一次提出。过去我们曾有过不稳定的时候,国家遭殃、百姓遭殃。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有了稳定的局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稳定是第一位的,没有稳定什么都无从谈起。

十五、台湾问题

胡锦涛指出,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

两岸共同遏制“台独”分裂

胡锦涛指出,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坚强后盾。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以推动国防和军队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抓紧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推进

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全面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我们要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香港、澳门同内地的交流合作,团结一切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全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创未来。

十六、关心青年

胡锦涛指出,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依靠青年

全党关爱青年 支持青年创业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

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十七、成就总结

胡锦涛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胡锦涛指出,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党员,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五篇: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未来前进道路

解读胡锦涛七一讲话中提到的未来前进道路

吕永君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201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不仅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宝贵经验,而且立足新的世情、国情和党请,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展望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这次讲话,是在我们党成立90周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关键点上,是我国既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这一特殊时期的一次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用了四个“坚定不移”明确了我们未来的前进道路,为我们今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彰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邓小平也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经济建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保证我们党、我们国家永葆生机,才能为国家发展繁荣、人民幸福安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因如此,我党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代表先进力的发展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仍然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们仍要继续坚持这一中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推进经济建设,科学发展是的本质要求。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利益关系格局的不断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经济建设承受了来自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因此,如何更好的推进经济建设,如何更好的发展,成为我们党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准确把握住发展规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为我国面临的各种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又好又快的推进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在政治上就是不断带领人民建设人民民主的过程。对于民主方式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全盘学习西方,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模式,一种是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走自己的路。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又带领人民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了合理的人才流动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不断进步的正确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完全适应的地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有不完善、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按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使政治建设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从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是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文化;是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批判继承传统而又充满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具有典型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而贯穿当代世界文明的基本精神的现代新型文化。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先进文化科学性的另一个标志,是它有一套合理的、先进的、科学的价值体系。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就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导性和影响力。

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逐渐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重要的一环,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一个特定、明确的领域,也成为我们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基地。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推进社会建设,要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处理好这些子系统的关系,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在推进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统筹各个子系统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盲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牺牲一个子系统的利益为代价去争取另一个子系统的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要以和谐社会作为根本目标和建设标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社会建设所应追求的根本目标,也应成为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根本标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要按照这六大特征的基本要求,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事业,努力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的发展道路,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用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下载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对干部人才队伍的忧患意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