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教大班幼儿学习民族舞蹈—专题总结
学习民族舞蹈,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示范成品舞,幼儿模仿学习。它忽略了幼儿是学习中的主体,难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喝创造性,我的做法是:
一、丰富幼儿认知经验、欣赏民族舞蹈,激发幼儿学习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民族舞蹈中,教师首先结合认
知内容向幼儿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帮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知道蒙古、维吾尔、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次要常带幼儿观看少儿、成人的民族舞蹈录象,了解民族舞蹈的动作特点,丰富幼儿舞蹈语汇。维吾尔族舞蹈常用动头、转手腕、摇铃表达自己喜悦心情;汉族舞蹈常用转手巾花、扇表现欢庆丰收的心情。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教师要及时鼓励、支持,并常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跳上一段供幼儿欣赏,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幼儿按规律组合工作,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1、采用生动形式,形象化语言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
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根据舞步要领和动作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幅度大、讲解语言要形象化。将舞蹈表现的内容情境化,并用形象化语言讲解动作要领。如:在《亚拉素》舞蹈中,音乐结构、性质上用欣赏草原美丽风光、高兴跳舞来表现舞蹈内容,双手由胸前打开,表示欣赏草原美丽风光;单手上举打开比做看看天气的情况。这些形象化语言既突出了基本舞步动作的难点,又便于幼儿记忆舞蹈动作。
2、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引导幼儿按规律组合动作。
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它离不开乐曲或歌曲。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分析音乐在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再引导幼儿按一定方向或改变动作幅度、快慢或移动身体位置来组合动作。蒙古舞蹈《小骑兵》,基本舞步从原地到位置移动,原地滚动步表示立马,向前行进走表示骑马行走。再每节民族舞蹈教学中,以改变一个方面为重点,从而有效了帮助幼儿掌握组合动作的规律。
3、提供条件,鼓励引导,发展幼儿创造力。
再舞蹈教学中,始终考虑到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创造的空间。基本动作舞步,以模仿学习为主,再掌握基本舞步、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一定情节来创编动作,是他们的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从而使幼儿学舞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篇:怎样教大班幼儿学习民族舞蹈—专题总结
怎样教大班幼儿学习民族舞蹈—专题总结
学习民族舞蹈,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示范成品舞,幼儿模仿学习。它忽略了幼儿是学习中的主体,难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喝创造性,我的做法是:
一、丰富幼儿认知经验、欣赏民族舞蹈,激发幼儿学习愿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民族舞蹈中,教师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幼儿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帮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知道蒙古、维吾尔、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次要常带幼儿观看少儿、成人的民族舞蹈录象,了解民族舞蹈的动作特点,丰富幼儿舞蹈语汇。维吾尔族舞蹈常用动头、转手腕、摇铃表达自己喜悦心情;汉族舞蹈常用转手巾花、扇表现欢庆丰收的心情。幼儿在观看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练习,教师要及时鼓励、支持,并常常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机会跳上一段供幼儿欣赏,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引导幼儿按规律组合工作,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1、采用生动形式,形象化语言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
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根据舞步要领和动作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幅度大、讲解语言要形象化。将舞蹈表现的内容情境化,并用形象化语言讲解动作要领。如:在《亚拉素》舞蹈中,音乐结构、性质上用欣赏草原美丽风光、高兴跳舞来表现舞蹈内容,双手由胸前打开,表示欣赏草原美丽风光;单手上举打开比做看看天气的情况。这些形象化语言既突出了基本舞步动作的难点,又便于幼儿记忆舞蹈动作。
2、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引导幼儿按规律组合动作。
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它离不开乐曲或歌曲。教学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感受、分析音乐在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再引导幼儿按一定方向或改变动作幅度、快慢或移动身体位置来组合动作。蒙古舞蹈《小骑兵》,基本舞步从原地到位置移动,原地滚动步表示立马,向前行进走表示骑马行走。再每节民族舞蹈教学中,以改变一个方面为重点,从而有效了帮助幼儿掌握组合动作的规律。
3、提供条件,鼓励引导,发展幼儿创造力。
再舞蹈教学中,始终考虑到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创造的空间。基本动作舞步,以模仿学习为主,再掌握基本舞步、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按一定情节来创编动作,是他们的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从而使幼儿学舞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第三篇:幼儿大班舞蹈教学总结
幼儿大班舞蹈教学总结
幼儿舞蹈以其流畅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体态动作,反映幼儿的童趣、童心,是幼儿喜闻乐见爱学的一种艺术活动。它对于丰富幼儿审美经验,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与能力;开发艺术潜能;发展幼儿理解、联想、想像、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动作与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灵活性等有重要意义。幼儿常常为了表示高兴而手舞足蹈,对于大多数孩子,跳舞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促进个性丰富发展的文化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们在大班舞蹈班活动过程中不过多强调舞蹈技能,而是让孩子意识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学会自如地舞蹈,树立为自己跳舞的意识。现就本学期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作一下总结:
一、本学期我们们着重进行了舞蹈的基本训练,包括: 了解身体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型、脚位和手型、手位
(一)基本脚型
(二)基本脚位
(三)基本手型
(四)基本手位
(五)附芭蕾舞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
二、训练中重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舞蹈。
我们观察到,幼儿在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电视电影里的舞蹈动作的时候,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并模仿动作,这说明喜欢唱歌跳舞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幼儿这一积极因素,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舞蹈。有时,我们会以丰富的表情和不同的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某种情绪,如幼儿舞蹈《吹泡泡》中的“咦,泡泡不见了!”这句歌词,我们逼真表现出对泡泡不见了所产生的好奇、疑惑和惊讶的复杂心情,而幼儿在我们的引导带动下进行模仿,也表露出栩栩如生的动作与表情。在教学新舞蹈时,我们将舞蹈内容编成儿歌或故事,并以这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讲解,加深了幼儿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幼儿的接受能力,激发了幼儿学习新动作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不是被动地学习舞蹈,而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喜爱舞蹈这一课程。
三、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有效的训练步骤。
教授新舞蹈时,我们能注意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制定有效的练习步骤。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随后是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在动作练习中,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难度较大的单一动作还
分解成局部动作(上肢或下肢动作)。如教授舞蹈《娃娃爱唱歌》时,我们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准确把握节奏,然后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先教下肢脚的勾绷动作,后教上肢手的提压腕动作,再结合起来学习,并在这两个基础上加以表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注意训练的科学性——运动量和动作幅度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特点,对幼儿不进行某一局部动作过多的重复练习,以免损伤幼儿稚嫩的身体。
尼尔在解释舞蹈本质时,这样提出:“舞蹈并不是一种姿态、韵律的优雅,属于美的欣赏或创作而已,最重要它是一种轻易的发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可在肢体和律动间得到平衡”,如何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让孩子门真正快乐的舞着,还需要我们们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去领会去创新。
第四篇:浅谈幼儿舞蹈教1
浅谈幼儿舞蹈教1.txt“我羡慕内些老人 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本文由yangchangycyc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浅谈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 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些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 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 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
一、兴趣是前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参加 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充分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使幼儿集中注意,在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积极的影响,兴趣是人们 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在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幼儿,兴趣可以吸引儿童去参加各种活动,思考各种问题,从而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有兴趣的活 动总是给幼儿带来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绪体验。
1、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流 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幼儿身上,赢得他们的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这才是 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演唱、优美的舞姿、饱 满的热情,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 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演唱、舞蹈中表现出来。这正如文学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 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极文以入情。”缀文如此,歌咏又何尝不是“情动而辞 发”“极文以入情”呢?因此,只有当教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充分揭露,出来,音乐对幼儿才有意义。只有当教师把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 态—“情在弦上”时,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2、认真考虑音乐活动的形式及教学方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诱发学习的愿望。美育使一种情感教育,这种教育在形式上使自由的,生动活泼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对幼 儿不能限制过多,管的过死。我们的教育任务不仅要都给幼儿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 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是个发掘者,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掘每个幼儿潜在的创造能力 并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要使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改革一切不适应的教育思想、教
学方法及教学法内容。以往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教师所给的适应与 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 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 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是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 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现在的教学应做到“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幼儿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素质,发掘潜 力,培养个性,这种教学着眼于幼儿未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感到起步很慢,但这时幼儿所获 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引导 幼儿通过想象,创造用动作将力度的起伏、情感表现出来。也许有的动作不一定使成人满意,但这样的教学强调对幼儿“学”的研究。它不单纯追求“成品”掌握的效果,是重在追求教 学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反映。因为教学过程是体现幼儿知、情、意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幼 儿掌握知识技能和认知、活动过程。抓住学习过程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每个幼儿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及创造能力。有利于幼儿知识、智能和个性的培养。
二、通过舞蹈训练,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非常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 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形走路导 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X 形”腿形,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轻微驼背等不 良形态;有的孩子体质虚弱,经常生病等。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 得到矫正和改善。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 他们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通过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感和品格 情感是人们行动的动力,情感的效能具有巨大的力量,艺术教育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感 染为特长,通过启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使幼儿在感受艺术性象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我们强调教师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良好示范。强调感受过程,以声表情,尽力做到 声情并茂,注意突出形象,设置情景,起到气氛渲染,陶冶情感的作用,努力争取情景交融 的效果。
四、通过实验使我们体会到美和美德是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一般教育往往带有强制性和约束性,而审美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则是以具体的形象感染为 特长,着重于通过启发情感去形成信念,在认识和行为之间架起“桥梁”。没有这个过渡,认识就难以落实到行为上。所以音乐教育常常收到比说教的理论性教育更佳的效果,给人以 长久的深入心灵的启示。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着眼于幼儿在舞蹈中得到愉 快,享受音乐的美、动作的美,目的是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幼儿增长才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到发展。实验结 果显示,还有个别幼儿仍然对学习幼儿舞蹈没有兴趣。这说明,要使每一位幼儿喜爱舞蹈并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欲速而不达,不能期望一下子取利进展,但只 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相信能使幼儿真正喜爱上属于自己的舞蹈。谭
敏
大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五彩脸谱》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 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 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 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 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评析: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选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 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了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 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了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 以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见长,很容易地吸引住了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 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在老师引导下让幼儿绘画的笔触 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思维的特点。除此以外,脸谱中 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从脸谱的选色中逐步让幼 儿感受主色与配色的映衬效果,为幼儿在今后作画中有选择地安排色彩表现主题情感作了一 个铺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活动设计《五彩脸谱》是一个较综合性的、较成功的活动,它将美术目标中 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 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脸谱对称的 特点,所以装饰绘画中出现了脸谱不对称的现象。
2、由于幼儿对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
地 表现脸谱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
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 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 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 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谭 敏
幼儿音乐节奏感是怎样养成的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 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 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 能力。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 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 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 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 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 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 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 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 “节奏” 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 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 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 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如在训练 x x x x | x x xx x | 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 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 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x x x x | xx x x x ||;x x x x | x xx x x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 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让幼儿比较分析那些儿歌和歌曲节奏与他们学过的那些节奏 型相同。这样,不仅训练了幼儿打击节奏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他们听辩节奏。
三、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 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 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 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 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 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 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 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
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 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 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 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 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 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 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 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谭 敏
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 幼儿园教师教育反思:由折纸活动引发的思考
镜头一 师:(教师出示已折好的大象)今天我们来折大象,你们喜欢吗? 幼:喜欢。师:请小朋友每人取一张正方形的纸跟老师学折大象(每个孩子都按老师的要求拿了相 同的纸)。师:跟老师一起将正方形对折,你们折好了吗? 幼:折好了(教师巡视一下幼儿折纸情况,又继续)。师:再把正方形的边向中线对折,折好了吗„„ 镜头二 A. 幼儿很快跟着老师折好了大象,开始东张西望,无所事事。老师走过来对 A 幼儿说: 你真棒!折得真不错!之后就去指导其他幼儿。B.幼儿跟着老师折到大象鼻子时,试了几次也未成功,便请求老师:我不会折大象鼻 子。老师走近他说:你再试试。幼儿无可奈何又去试了几次,结果仍未成功,索性请另一幼 儿帮折。C.幼儿拿着原封不动的纸大声说:老师,我不会折,你帮我折。老师边讲边帮他折了 一只大象。从以上两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目标似乎得到了落实,也似乎让幼儿学到了 不少的知识和本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越来越依赖于教师而懒得自 己思索,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教师只是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训练,而 轻视幼儿的主体意识、学习兴趣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 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是否越来越热爱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否在获得知识技能 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和相互尊重。折纸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那怎样才能让幼儿 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并得到有效的发展呢? 首先,“授之以渔” 通过镜头一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折纸活动中,通常采取教师示范、幼儿跟着学的教学模 式,更多地重视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纲要》中指出,能力本身 就是一种终身受益的品质,最根本的能力则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折纸活动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认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小班幼儿的思维 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而且随意性很强,教师可让孩子自由折,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中班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但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可尝试让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折 纸;大班幼儿处于抽象思维萌芽阶段,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可渐 渐引导幼儿从看步骤示意图过渡到图示示意图。通过这些活动,教给孩子一些折纸必须的本领,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 助儿童把智力技能与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 折纸能力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其次,“分层指导” 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折纸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 求教师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如案例中,A 幼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师应从不断创新的高度予以 启迪,促使其再创新。如启发幼儿:你试试,能变成其他的物体吗?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 的幼儿还能把大象变成了天鹅、小鸟等。此时,教师对于幼儿的创造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鼓 励并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折纸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中大班幼儿可以尝试制作 “我的折纸步骤示意图或图示示意图”。这样,有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让幼儿获得 极大的成功感。当幼儿停滞不前,原地踏步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如案例中 B、C 幼儿,可再次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图示的异同和特征,逐渐完成作品。再次,“交流提高” 在折纸活动中应注重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孩子可以从同伴那里得 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会发现和重新认识同伴的许多长处和价值;通过交流可以对原有的 经验进行综合、丰富和充实,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构建新观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 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四、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 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 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 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 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 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之,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 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 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谭
敏
第五篇:怎样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编导语: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舞蹈是一种身体随着音乐旋侓有节奏的优美运动。舞蹈教育应着眼于幼儿在舞蹈音乐游戏中,得到愉快,享受音乐的、动作的美、目的是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纯朴之中。这种特殊的学习能不断使幼儿增长才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保持学习舞蹈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首先、我经常在幼儿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动作。如:进行一次劳动后,我把他们学会洗手帕、扫地、浇花、拾落叶、喂鸡等动作编成一个小小的舞蹈。这样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欣赏后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动作学起来自然优美。又如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创编成舞蹈,这些舞蹈内容来源于生活,并把故事穿插其中。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其次、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常教幼儿欣赏舞蹈。如在教学维族舞蹈前,为了丰富幼儿一些有关维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幼儿欣赏舞蹈《维族风情》。舞蹈中优美姿势,丰富的表情,使幼儿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维族舞蹈中的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幼儿维族舞时,他们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第三、在教学方面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幼儿的形体美、欣赏美的认识。从而提高幼儿对美的理解、感受。提高幼儿由内到外的自信美。自信的幼儿,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和激情。
舞蹈艺术对幼儿的训练不仅仅是表演才能的培养,重要的是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活动方式、心理素质的印象和熏陶。可见,幼儿园舞蹈艺朮的教育活动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和人格塑造极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