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作业讲评2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作业讲评2
我想说两句:
本科幼儿教育专业的学员们,大家好,考试形式为开卷,对于教材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主观题目都在课本教材中有答案,因此这里就不再一一具体给出答案,对于课程希望大家能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究!预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真正能多一些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命题画美术活动
命题画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为幼儿规定画面主题内容,幼儿根据主题进行绘画的一种活动形式。命题画是幼儿在小班涂鸦期的基础上学习有目的作画、培养独创意识的重要绘画形式,也是以后画好意愿画、想象画等创造性绘画活动的必要前提。命题画活动在帮助幼儿学习造型、设色、构图等形式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就当前幼儿园中班命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中班绘画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来自幼儿的三种障碍表现与形成原因:一是不敢画。可能原因是不自信和畏难心理,当没有可参考的范图或作品时,缺乏表象不知如何下笔;不知怎样“找镜头”等。二是画不好。可能原因是:题目意识差导致随兴涂画;自制力差导致半途放弃或只画不涂色;不会控制画面,画个不停等原因导致画面缺乏美感等。三是不爱画。可能原因是技能上有“眼高手低”的障碍,自己觉得不满意;对主题不感兴趣或不熟悉,找不到“感觉”等。
(二)来自教师的四点困惑:第一、从中班开始,命题画经常作为其他领域或综合活动的一种延伸或辅助活动,客观上就具有随机存在性,怎样有系统地界定目标与选题才适合幼儿的学习和表现?第二、是中班幼儿在绘画发展上大约处于象征期与图式期阶段,自主绘画能力尚差,教师要提供怎样的支持性指导?第三、是在集体教学中如何既有利于帮助幼儿的发展和提高,又能在画面表现中体现命题画追求的灵活自主性特点?第四、是在作品表现内容与审美要求之间如何权衡指导?
二、有效的解决策略
以上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在命题画教学中,教师应怎样“适宜而有效地教?”才能让幼儿“乐意而可能地学?”以下是老师们可以做的:
(一)采用渐进式教程模式。
所谓渐进式教程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学习情况与教育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 1
渐进的原则,有机使用有一定节奏规律的教学进度,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系统学习的教学方式。
整个中班命题画的目标以能根据命题画出正面的物体为主,下学期中后期可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适当增加一些侧面物体或简单的情节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以此目标为导向,根据拟定的教程模式,结合幼儿园、班级的具体工作安排与幼儿表现,从容应对,灵活选题,通过有一定节奏规律的教程,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心理上的期待与定势,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享受命题画的乐趣和体验绘画成就。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的教程模式。
第一阶段——阶梯式教程
目标在侧重于绘画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主要从绘画方法的掌握着手,设计为四个逐步递进的学习内容。
1、形状阶段:由简到繁画单一物体。如画圆形物体(九个太阳、花儿朵朵等)、几何图形组合(房子、车、动物等)、正面动物、人物(各种动物人物的简笔头像、全身像等)。
2、线条阶段:用各种变化的线条结合几何图形装饰图案或画主题,基本包括条纹、格纹、螺纹、弹簧线、锯齿线、波浪线、等,如画姐姐的长发(卷发)、漂亮的围巾(盘子、伞、裙子)等。
3、构图阶段:在小班基础上,适合中班上学期的主要有如下四种构图方式:散点构图(如大花园、热带鱼)、中心构图(如各种单一的动物、静物画)、上下位构图(如美丽的天空、花儿朵朵向太阳)、并列构图(两个以上形象的简单主题画,如马路上的车、我的好朋友)。
4、色彩阶段:整个中班阶段,主要学习对比色、同种色和渐变色在作品中的运用,感受色彩变化的审美效果,如花越开越大(渐变色运用)、树上的苹果(对比色的搭配)等。
第二阶段——螺旋式教程
即“一题多画”,采用此法的前提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对同一题目保持多次作画的兴趣。这一模式可以从不同侧面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同时,幼儿的表现技法也能得于日趋进步。它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和自我反思、创新意识,实现幼儿对命题的再认识和表现技能得到螺旋式循环提升的目标。
1、一题画数次:以画——评——画——评的模式,让幼儿有机会在前次经验的基础
上重新思考并再次作画,自己进行比较赏析。
2、一题多画法:分别用油画棒画、线描画、刮画、彩笔画、点彩画等不同方式反复画同一命题,在不同方式变换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比较效果。
第三阶段——系列式教程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表现能力,再以系列式教程强调对命题的兴趣和探究,最大可能实现各领域知识、情感的渗透和想象的拓展,这一阶段可寻找幼儿最喜爱、关心的人物为主要角色进行命题,并通过启发引导,尽可能丰富画面相关内容,形成一定的主题张力。
1、类别系列:将同一类别的物体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阶段内命题作画,目的在于让幼儿主动寻找绘画形象的变异性和独创性,如各种各样的花和树,不一样的车,各民族小朋友,奥运福娃等。
2、主题系列:集合式主题:以集合的方式界定主题间的联系,旨在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生活中细节、捕捉绘画小“镜头”的过程中,要求幼儿主动、有意地与目标达成联系,即要学习“不离题”地作画。如提出大命题“我的家”,再引出各个小命题“我家的厨房”、“我家的阳台”“我们在吃饭”、“妈妈洗衣服”,“家里来客人了”等等、也可鼓励幼儿画关于自己的日记画,重点突出人物手部动作、表情、相关的道具、环境背景等。
连续性主题:通过连续的、综合的主题活动,选择相关的命题让幼儿作画,既要发挥命题画与其他领域学习的渗透与互动作用,又要建立与相关系列作品的联系(中班主要是时间上的联系),为将来学习建立更细致的情节、角色联系作铺垫。主要选题来自熟悉的文学艺术作品、身边的连续发生的事件或阶段性主题活动。如欣赏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后,将故事分切成有顺序的小主题:“猪妈妈和三只小猪”、“小花猪的草房”、“小白猪的小木房”“小黑猪的小砖房” “大灰狼来了”“战胜大灰狼”等,完成后指导帮助幼儿将作品装订成册,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二)体现渐进式的活动设计与指导
1、题目名称的渐进式表述——从描述式命题到点题式命题
中班前期所画的主题相对单一,缺乏生动性和情节性,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式语言命题能让幼儿产生角色意识,自然融入到绘画情景当中,更好地唤起幼儿的绘画激情,也有利于启发幼儿明确主题、想象添画,如 “五颜六色的水果”(画水果)、“我的房子叠叠高”(画楼房)、“火车长长送货来”(画火车)等。
逐步地,随着画面内容丰富及要求的提高,可以由描述画面的名字渐变为强调要求的点题式命题,即将所要求的内容、意境体现在命题中,如“妈妈做饭忙”(强调手的动作与相关用具)、“过生日真热闹”(突出生日蛋糕与背景氛围)等。
2、绘画技法的渐进式指导——从概括式表征到局部细节的描绘
中班上学期,许多幼儿在绘画时出现“以不变应万变”的概括式象征图形,如:固执地将所有他想画的物体或人物都画成相同的形状、只以圆形的组合画出最简单的物体而无细节描绘、所有动物一律都是直面站立等。这些都是象征期的明显特征。
教师应借助多种语言,及时帮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从象征期到图式期的能力发展过程。教师的引导着力于让幼儿在作画时产生对局部细节的描绘意愿,理解局部变化与整体的关系。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展示那些努力表现局部特征而能大胆画出生动“透明画”的幼儿,而不必强调要画得好看。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支持引导进行描绘,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变化感:
(1)语言描绘:通常情况下,幼儿“说的比画的好”,因此画前先让幼儿畅所欲言, 回忆想象引导他们对细节的描述。如画妈妈时主要引导幼儿说说妈妈的发型、饰物,画花草时重点引导他们说说叶子的不同形状。
(2)动作描绘:引导幼儿用手势比划形状、模拟姿态动作等身体语言进一步强调和理解所画物体的动态特征。如“爸爸看报”时,请幼儿轮流表演和观察爸爸看报纸的动作,引导他们注意“爸爸”相叠翘起的二郎腿等。
(3)图例提供,抛砖引玉:通过以上的理解和想象过程,根据幼儿能力水平,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两幅以上的同主题参考图例(以幼儿作品为佳),主要是为那些自主绘画能力存在障碍的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依据,以支持幼儿克服畏难心理,完成从实物——想象——资料启发——平面图像的表象“成形”过程。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创意,画出自己的画。
3、主题表现的渐进式引领——从目标的牵引到联想的扩散
命题画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围绕既定的命题进行想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中班的开始阶段,教学的重点是目标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多种方法提醒幼儿围绕主题作画,做到不离题、有主题。幼儿有了一定的主题目标意识后,再根据幼儿在“说”和“演”的过程中有出现但没画出来的意图,引导幼儿通过形象细节的增添指点、背景道具的变化、情节内容的延伸等不同层面的点拨启发,使幼儿对作品主题表现从被动的聚合式联想,逐
步发展到有一定创意的迁移式联想,简单来说就是思维方向的“收”和“放”的转变。如开始阶段画“树”时,重点引导幼儿在画面上以各种“树”为主要和突出的内容,能做到不离题就予以肯定;到中班后阶段时再画“大树和他的朋友”时,则要强调画面上要拓展和体现“主角”——树与其他“配角”——小鸟、鸟窝、果实、太阳等之间的多方联系。
4、作品意蕴的渐进式解读——从意图的展现到美感的赏析
教师的评析有时会给幼儿产生“标准答案”的感觉,对幼儿的绘画的自主性发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以“解读”的方式为宜。解读画面意蕴主要从看、听、想三个维度,顺着逐步递进的导向展开,让幼儿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初步理解画面内容、表现形式与绘画意图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1)看——看画面:引导从感受画面印象到注意画面形象。中班初期的幼儿在看别的的作品时,一般只能笼统地说“好看或不好看”的印象,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形象、色彩、构图、内容几方面来关注和解读作品,这是从整体到细节的解读。
(2)听——听画者说:引导从听画面内容到意图与情节的介绍。教师要为作画幼儿提供“说画”的机会,听一听小画者自己对画面的介绍并引导出表现意图,以弥补中班幼儿在作画时技能上的局限。也让“听画”的人进一步领悟作品内容与意寓所在,即由面到里的解读。
(3)想——想画外音:引导从形式上的感受到对美感的追求。在对作品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想一想:“这一幅画什么地方画得好?他是怎么画的?要是改变一下(变小、变色、变位置等)会怎样?还可以怎样画看起来会更高兴(明亮、神秘等)?怎么画会更好看?”等等关于形式感和美感的问题,通过自己对画面的想象,以及作品之间的比较思考,发展幼儿审美想象的同时,引导欣赏和学习作品的形式美,暗示画面意义与美感相提并重,逐步培养中班幼儿对画面美感的追求意识。
第二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作业讲评4
《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作业讲评4
我想说两句:
本科幼儿教育专业的学员们,大家好,考试形式为开卷,对于教材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主观题目都在课本教材中有答案,因此这里就不再一一具体给出答案,对于课程希望大家能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探究!预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并且真正能多一些视角去看这个世界。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校内设备也日趋完善,有录音机、钢琴和丰厚的音乐磁带,而且是班班配备齐全。然而,当我们漫步在校园中,偶然听到了孩子们那毫无动感和美感的歌唱声,看见了孩子们那面无表情的单调又机械的律动神态和对于每天播放的音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场景,再猜想一下此时此景教师的教育反思,到底我们学校里的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影响有多少呢?在《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孩子们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我猛然觉得不断总结和提炼教育者有效的教育行为与策略,提高音乐对孩子们的影响教育,已迫在眉睫。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而“美妙动听”的乐声与“烦躁刺耳”的噪声之间并无太大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若问孩子“你喜欢什么样声音?”孩子们真实的回答一定是“不确定。”就让我们也用同样的问题,自我思考一下,你将也会发现:对声音的感受是如此的奇妙,声音对人情绪的影响都显得格外直接,然而,这也是种无法用贴切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的。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本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对音乐欣赏教育的探讨,我在幼儿园大班,对40名孩子,做了一些尝试性教学研究,感觉孩子们在整个“听”活动下,进步是十分明显的:
1保持自然和安静是孩子们“静听”的环境准备
保持宽松自然的情绪,拥有独立安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听”环境。我在每次的听活动前,首先要关注的是每个孩子情绪状态,大致了解孩子们的情绪后,先请孩子们稍稍休息(引导语:“闭上眼睛,什么也不去想,休息一会”),让孩子们保持基本情绪稳定,保持心平气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有着比较宽松的心境,有着静心而不烦躁的心理准备;再是,请孩子们一同整理活动空间,将室内空间尽量腾空,所有课桌椅移到走廊,并关上门窗,防止外来干扰,且提供人手一块小座垫,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个人活动空间,此时教师的引导语用:“请小
朋友找个宽敞的地方,用自己觉得坐的舒服的姿势,坐好。”其间,关注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2适宜的声响资料是孩子们“爱听”的必备条件
根据孩子视觉发展的年龄特点,在起初的“听”活动中,提供画面生动的视频动画,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挑选了一些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段和一些音乐启蒙电脑课件作为孩子们最初音乐欣赏的材料,如《黑猫警长》、《哪吒》等动画故事中的一些带有强烈情节变化的片段和《wawayaya-走进音乐世界》等,让孩子们多次反复地欣赏,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变化与音乐背景结合着看,并学着迁移性听和辨,初步感受到音乐背景和声响效果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和造势的作用,并以自身对其声响的倾听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尝试地感受着此时此刻故事中角色形象心情变化,师的引导语:“看,故事中的……,他怎么了?听,这时候的声响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在孩子们看见角色和情节的变化时,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注意到音乐背景声音的变化,将孩子们无意的注意逐步转向对声音的有意关注,并初步了解和体会到故事情节的变化与声响效果间的一定联系。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就采取不依赖图象的效果,单一的听赏音乐录音的声音题材。从一些孩子们熟悉的标题音乐作品开始听,《祝你生日快乐.mp3》、《找朋友.mp3》、《睡吧小宝贝.mp3》等到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小狗圆舞曲(肖邦).mp3》、《玩具兵进行曲(耶赛尔).mp3》、《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夫).mp3》等等,教师的引导语:“认真听一听,这音乐是怎么样的,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孩子们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中,都需要好的音乐素材,它们激发了孩子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3欣赏性的指导方法是孩子们“乐听”的关键
教师在孩子们听的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孩子们的听的表现和听的效果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参与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真正地感受的音乐中的内容。声音的多变性,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所表达内容具有的不确定性,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不应该将其单一地“解剖”。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同时还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活动的“欣赏者”,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而并不要擅自走进孩子,更不能以我们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3.1闭眼听。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引导孩子们能轻松自然的听,闭上眼睛,不受干扰,专心倾听,是“听”的基本方法。
3.2开放性指导。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少用暗示性,不用选择性)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3.3联系生活地听。我们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师的引导语“想一想,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或节奏)?”
3.4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在了解孩子们的表达时,应允许孩子们有的用动作表情、体态来演绎自己的感觉,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有的可以用哼唱表达,还有的也可用绘画表现等等,只要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哪怕只是表达其中的一点点,都加以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听”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所表达的就是“一个不受干扰地浓缩了主观和客观经验的地方”——马拉古奇说。
总之,我们力求每次的“听”都在孩子们自然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反复“听”活动的开展和开放性的指导教学,关注每次“听”的过程,更多的去欣赏孩子们自我展现的、富有个性的“听”,强调每次的活动孩子们都能“乐于其中”,哼唱、模仿、舞蹈、甚至是沉默,只要是快乐的,只要他们体会到的,是真实的感受,那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和安排多样倾听体验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体验参与和创造音乐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也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的各种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主动注意,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多样倾听体验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也锻炼了集体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实践体验浸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相信在倾听教学中,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大胆革新、勇于探索教学的体验方式,突出聆听音乐这一主体,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能有效地达到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作业讲评2
政治学原理#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制度:是指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形式确立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制度。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反映国家阶级属性的国体,广义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由之决定的政体以及国家结构。
2、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治机关。
3、政治协调: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或调解,使之趋于平衡和谐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
4、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
5、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某种权威职务的政治过程。
二、简答题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受它的监督,对它负责;第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与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选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起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各级人民政府能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地、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
2、政治选举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政治选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成立选举主持机关、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投票、计票当选。
3、政治管理有哪些方式?
答:政治管理的具体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和政治监督。
4、政治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1)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2)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保障政治稳定;(3)确定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5、政治参与的方式有哪些?
答:就目前来说,常见的政治参与方式主要有一下几方面:(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
(3)政治结社;(4)政治接触;(5)政治集会、请愿与政治言论;(6)政治冷漠。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是什么。
答: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自己的特色。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所以,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务员制度始终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二是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事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依法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三是依照法定程序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政府组成人员,并管理和监督好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强调文官管理必须独立于党派之外,“不受任何党派干预”,“与党派政治脱钩”,是独立的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而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则是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联系实际:略。
2、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答:(1)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从以前的政治冷漠转而唤起政治参与的热情,要求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的愿望日益迫切。这种参与热情的高涨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第一、经济发展促进人民政治积极性的上升。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新的利益主体,新的利益主体需要通过政治参与的渠道来表达其利益需求;同时,不同的利益主体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存在利益矛盾和冲突,他们也需要通过政治参与来协调其矛盾和冲突。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2)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这首先表现在公民开始有敏锐的政治负责任意识。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一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政府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反过来,人民也有权利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令其对自己负责。政府如果没有做好的事,人民有权利追究它的责任。其次表现在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从崇尚人治开始转变到崇尚法治,逐步树立法治高于一切的观念。再次是人们的个人权利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也明显增强。
(3)公民政治参与知识和政治技能明显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包括:一是对政治体系的知识,即对政府各组成部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二是对政治过程的知识,这包括政治过
程中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以及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程序和方法;三是对政治参与的具体渠道和方法的知识;四是对政治参与的背景知识,即对某项具体参与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政治参与知识与参与技能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政治参与知识越来越重要,政治参与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4)公民政治参与工具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行政监督提供了全新的参与模式,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日渐成为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结合实际:略。
第四篇:作业讲评2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行政管理专业
公务员制度讲座平时作业讲评2(供参考)
第4章至第5章
答题技巧:
一、不同题型的回答策略:
1、填空题需要将内容完整、准确地填写,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填空题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具体的内容。
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所以要将所有正确答案都找出来。
3、名词解释要将概念解释清楚,切忌偷工减料。
4、简答题是考查大纲中重要原理、重要理论的要点,在回答这种类型题时,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回答出重要原理、重要理论要点即可,不需要展开论述。
5、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从命题的设问上,往往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立意,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设问,明确解题的方向和联系实际,回答时必须联系个人及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答题。
二、注意事项:
1、看懂问题,知道在问什么。
2、关注问题中的关键词。
3、对于基础的知识、概念要尽可能地记忆。
4、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10 分)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录用政府官员的国家,起始于我国隋朝的。P68
2.现代意义上的文官制度产生于19世纪的。P68
3.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首先应当限于。P69
4.是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需遵循的标准。P70
5.公务员录用的方法,必须充分贯彻和体现原则。P70
6.包含任职、免职两个方面的内容。P92
7.制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任免方式,也是我国任免公务员的主要方式。P93
8.一般说来,制能较好地反映公民的意愿,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并且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P93
9.在我国,对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权限,主要依据我国政治制度的组织原则和来划分,具体体现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P94
10.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是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中组成人员的任免机关。P95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对担任()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P69
A、副主任科员B、主任科员
C、调研员D、巡视员
2.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P72
A、6个月B、9个月
C、一年D、一年半
3.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有()。P71
A、不具有城镇户口的B、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C、曾受过刑事处罚的D、曾被开除公职的4.公务员录用主要采取的方法是()。P70
A、公开考试B、组织推荐
C、严格考察D、操作演练
5.我国新录用公务员在试用期间的考核结果是()。P79
A、只定等次,不写评语
B、只写评语,不定等次
C、不写评语,也不定等次
D、既写评语,又定等次
6.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中的正、副行政首长,任职实行()。P95
A、选任制B、委任制
C、考任制D、聘任制
7.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机关是()。P95
A、国务院B、上级人民政府
C、同级人民政府人事工作部门
D、本级人大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
8.国家公务员免职的程序包括()。P97
A、提出免职建议B、审核
C、审批D、反馈意见
E、免职通知
9.选任制公务员职务的任免,通常采用()等形式,在社会上或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P98
A、公报B、签订合同
C、公告D、印发通知
10.委任制的产生方式是()。P94
A、选举B、录用
C、调入D、公开招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务员录用制度P68
2.公务员考核P74
3.选任制P93
4.职务晋升制度P107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公务员考核结果分为哪些等次?P752、公务员培训的原则是什么?P833、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有何区别?P114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职务聘任的重要作用。P99
第五篇:护理伦理学作业2讲评
形成性考核二(4~7章)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审慎:(教材P46)
审慎与保密是护理伦理基本范畴之一。审慎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具备的处事慎重、严谨、周密、准确、无误的护理道德作风。
2.知情同意:(教材P51,知情同意是患者的道德权利之一,患者的道德权利还有平等医疗的权利、疾病的认知权利、保守名誉和隐私的权利、获得休息和免除一定社会责任的权利)
知情同意是指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决定取舍,它实际上包含了知情、理解、同意或否决三个方面。
3.双重效应:(教材P34不伤害原则)
是指某一个医护行为的有害效应并不是直接的、有意的,而是间接的、可预见的、非主观的效应。4.患者的道德权利 :(教材P50)
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应有的权力和必须保障的利益。
5.指导–合作型:(教材P53护患技术关系模式之一,其他两种模式还有主动-被动模式和共同参与模式)
指导-合作型是指护患双方在护理活动中都是主动的,护士充当指导者,患者接受护士的指导,与之密切合作,可以对治疗护理效果提供信息,提出意见和要求,护患关系是融洽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包括权利与义务、情感与良心、____ ____和____________。(审慎与保密 荣誉与幸福)
教材P44 2.功利主义理论强调混合各种标准以获得_____________。(公共效用最大化)
教材P40护理伦理学的具体原则之一公正原则相关内容
3.护患关系的特点:、和。(利益的一致性;关系的平等性;关系的人文性)教材P52 4.护患关系的内容可以归纳为 和 两个方面。(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
教材P52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模式
5.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要点和特征是“ ”。(帮助病人自护)
教材P53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模式
6.社区卫生护理的特点是:、、经济性、全程性。(群众性 预防性)
教材P63社区卫生护理的特点
7.从事家庭病床护理的护士深入病人家中服务,是一项重要的行为原则。(自律慎独)
教材P65家庭病床的护理伦理规范
8. 社会重大灾害急救的护理道德规范是:(1)恪守职责,发扬人道主义精神;(2)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3)。(勇担风险,富有献身精神)
教材P68 9. 由于大量重复劳动使护理人员产生麻痹或倦怠情绪,护理人员需做到 的伦理要求。(提高认识,默默奉献)
教材P72基础护理伦理要求
10.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拈轻怕重、不挑拣班次,是基础护理伦理要求中 的具体体现。(严守纪律,坚守岗位)
教材P72基础护理伦理要求
11.当护士发现医嘱内容不全时向医生提出质疑,是基础护理伦理要求中 的具体体现。(团结协作,互相监督)
教材P72基础护理伦理要求
12.当患者由于缺乏卫生知识对病史陈述不清时,当患者因涉及隐私而隐瞒病史、掩饰病情时,护理人员应当遵循 的——伦理要求开展工作,使患者理解、配合。(态度诚恳,和蔼可亲)
教材P74 妇产科护理伦理要求
13.对胎儿的监测要细致认真,记录清楚;在观察待产妇产程时记录要详细、客观、及时、准确;接生时要尽量保持会阴完整;这是妇产科护理伦理中的 具体体现。(作风严谨,精益求精)
教材P75儿科护理伦理要求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属于道德基本范畴的是(C)。
A 忠厚与宽容 B 用心与执着 C 权利与义务 D 胆识与气度 教材P44护理伦理学基本范畴
2.下列道德规范对护士的行为可以起到评价和激励作用的是(D)。
A 良心 B 权利 C 审慎 D 荣誉 教材P47护理伦理学基本范畴 3.道德的基本问题应当是(A)。
A 利益问题 B.人际关系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法律问题(理解)从道德概念理解
4.以护士应该或不应该以及如何做才是道德的为具体形式的护理伦理学理论被称为(B)
A 美德论 B 义务论 C 功利论 D 效果论 教材P23义务论
5.公益思想属于(D)。
A 道义论的范畴 B 义务论的范畴 C 公正论的范畴 D 效果论的范畴 教材P26效果论
6.下列不属于信息告知的形式(D)。
A 书面告知 B 口头告知 C 公示告知 D 短信告知 7.在护患的相互交流中,护士尽量不使用(C)语言。
A 礼貌性 B 解释性 C 专业性 D 安慰性 8.当代医护关系应是(D)。
A 主从关系 B 交流-主从关系 C 并列关系 D 并列-互补关系 教材P57医护关系的重要性
9.护患关系的本质属性是一种(B)。
A 主从性 B平等性 C 指导性 D 服务性 教材P52护患关系的特点
10.护患双方的非技术关系都是(C)。
A 指导关系 B 主从关系 C 双向关系 D 单向关系 教材P53非技术关系及其内容
11.家庭病床的护理伦理规范是(B)。
A.提高专业水平B.自律慎独,保守秘密 C 勇担风险,献身精神 D预防为主,社会责任 教材P64家庭病床的护理伦理规范 12.健康教育的护理道德规范是(D)。
A信誉至上,上门服务 B自律慎独,保守秘密 C恪守规程,心理指导 D面向农村和深入基层 教材P66健康教育伦理规范
13.社区卫生护理的道德规范是(A)。
A 礼貌待人,文明服务(面向居民,一视同仁)B恪守职责,人道精神 C 职业责任,科学态度 D勇担风险,献身精神 教材P63社区卫生护理伦理规范
14.社会重大灾害急救的护理道德规范是(B)。
A 自律慎独,保守秘密 B 勇担风险,富有献身精神 C 预防为主,社会责任 D 信誉至上,上门服务 教材68社会重大灾害急救护理伦理规范
15.普及宣传健康知识,采用标准预防措施,做好终末处理是传染 科护理伦理要求中(D)的具体内容。
A 普及宣传,营造环境 B 保护安全,严格管理 C 换位思考,理解患者 D 预防为主,对全社会负责 教材P77传染科护理伦理要求
16.定期巡视病房,检查危险物品,了解患者心理等,是精神科护理伦理中(D)的具体体现。
A 用“心”交流,治病育人 B 普及宣传,营造环境 C 保护安全,严格管理 D 保证安全,环境温馨 教材78精神科护理伦理
17.为防止长期患病、疗效不明显的危重老年患者发生意外,应为工作重点的是(D)。
A 关心、帮助老年患者 B 保护安全,严格管理 C 敏锐观察,细心谨慎 D 注重心理护理 教材P81老年科护理伦理要求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Pp23~29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每一种理论含义和意义)答题要点:((1)-(2)每点2分,(3)4分,共8分)(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美德论、义务论与功利论。
(2)义务论就是确定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把医护人员的行为限定在合理范围内的理论。
(3)护理美德与护理道德行为紧密相连。它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修养,锻炼而逐渐形成病人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的伦理观。它的运用充分发挥医学的整体效应,更好地指导医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2.健康教育伦理规范中加强人文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教材P66健康教育的伦理规范
答题要点:((1)-(2)每点3分,(3)2分,共8分)健康教育伦理规范中加强人文修养包括:
(1)树立新的健康观,要把人的健康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因素联系起来,即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解决群众的健康问题。
(2)要扩大知识面,加强人文科学如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人类行为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新理论和新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坚决同迷信、巫医、一切不科学现象做斗争。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患者李某,男,46岁,生殖器外伤,泌尿外科手术后由于生殖器局部感染和缺血导致部分组织坏死结痂,医生使用抗生素和多次伤口换药后虽然感染得到控制,但是局部情况并没有好转,已经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二次手术对坏死组织进行切除,患者面临着很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打击。病房护士长与医生协商请造口伤口护士进行会诊,医生由于对造口伤口护士的工作不很了解,对会诊并没有寄予希望。当造口伤口护士仔细查看了患者伤口并认真分析情况后,决定使用药物清创的办法去除黑痂,推迟二次手术的安排,并取得了医生的支持。造口伤口护士主动、负责任地多次为患者换药,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和精心护理,当看到坏死结痂逐渐去除、新鲜的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伤口逐渐愈合的时候,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打击,医生对造口伤口护士的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同以造口伤口护士的行为,阐述专科护士的伦理要求。
教材P83专科护士的出现及其伦理要求 案例分析答题要点: 专科护士的伦理要求:
1.热爱护理,乐于奉献。造口伤口护士树立了热爱护理,乐于奉献的观念,在已经决定为患者实施第二次手术,病房护士长与医生协商请造口伤口护士进行会诊,对坏死组织进行清创去除黑痂,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和精心护理,当看到坏死结痂逐渐去除、新鲜的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伤口逐渐愈合的时候,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的打击,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医生的赞许,显示了自身的价值。
2.乐于传授,扎根临床。专科护士应具备本专业较强的临床观察、评估和处理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和专科操作技能。当造口伤口护士仔细查看了患者伤口认真分析情况后,决定使用药物清创的办法去除黑痂,推迟二次手术的安排,才取得医生的支持。
3.勤于钻研,促进学科发展。此案例中,造口伤口护士做到了勤于钻研、积极开展护理科研,使专科护士的知识技能得以不断更新、拓宽和提高,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