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偶然读到迟学为先生的一篇文章,《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也让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幸福。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每日的情绪总是被工作牵绊着。学校里,某个调皮的孩子今天课堂特有进步,可以让你一天轻松快乐;班级事物处理的井井有条,一晚上,都能安眠。生活的幸福指数完全和教育工作息息相关。教育幸福了,生活也更趋于美满。迟学为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们从心灵出发,开始审视自己,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季羡林老先生对幸福的概括,幸福有三要素:一是要有希望,二是要有事做,三是要有幸福的心。老先生讲,人有希望的活着才幸福,没有希望与目标就会痛苦。季老讲的第二点是有事做,能做成事,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开车、做医生,熟练驾驭才幸福,我们做教师的更是如此,倘若教育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害怕走进教室,你就不会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什么时候有了足够的教育经验,甚至是上升为教育的艺术,能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教学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赞扬,什么时候就有幸福感了,所以说有事做,能做好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而好的心态是幸福的保证。
幸福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什么才是快乐、幸福的心态呢?幸福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台湾有个非常着名的口足画家叫谢坤山,为什么是口足画家呢?谢坤山十六岁时因工作失误触高压电,导致双手及右腿截肢,后来又瞎了一只眼,他没有过多的抱怨人生,却以无比的毅力,跨越了人生的逆境,成为了着名的口足画家,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我叫谢坤山》,他说他幸福的秘决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少很多烦恼,看自己有的,别看自己没有的,如果谢坤山天天早晨起来,一看别人有两腿,我怎么就一个呢,别人有两只手我怎么一只也没有呢,他早就委曲死了,还哪儿来的贤惠的媳妇和可爱的女儿。
幸福就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柏拉图灵丹》,一本将哲学经典的智慧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书。细心解读里面的三句话:“请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请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请给我耐心去接受不可改变的”。我们不幸福的根本在于没能分清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可以改变的,学习愿望是可以激发的;脾气禀性、固有品质是很难有质的改变的。看到人才你幸福,看到人灾你生气,气死你也不会在短期有大的变化。只能慢慢的去改良怎样培育幸福的心态?
我们身边有学生,手上有事做,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平和的融入教育,幸福的感觉自然也会一点点漫上心头。用幸福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教出来的孩子肯定也是富有幸福感的孩子,也一定有幸福的未来。
第二篇:以幸福的心_做幸福的教育
以幸福的心 做幸福的教育
我所任教的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了学校总学生数的四分之三,其中包括中途陆续从天才转入我校的一百多名学生。这些孩子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部分孩子已处于自我放弃状态。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们尽心尽力,整天被淹没在作业和练习中,但每次默写和测试后,成绩总是让人失望。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如何保留幸福的心,坚持做幸福的教育呢?
在本次的网络培训学习中迟学为校长的讲座《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让我获益匪浅。其中,迟校长提到了季羡林老先生对幸福的概括,幸福有三要素:一是要有希望,二是要有事做,三是要有幸福的心。感触颇深。
第一要素提醒我希望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方面,我们不能仅凭一次成绩论英雄。对后进生要进行纵向的跟踪评价,关注孩子在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默写,每一次小练习中的点滴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学习英语逇快乐,看到学习英语的希望。
第二要素提醒我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我今年任教的是五年级,有些后转进的孩子没有学过英语,他们课上听不懂,难熬!课后作业不会做,难过!自然也就放弃了英语。面对特殊的班级,特殊的孩子,我们必须适度降低教学难度,英语课上可以适度依靠母语的帮助,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我们的课堂,第三要素提醒我幸福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在育才交流两年回来,感触颇深:同等的付出,两校孩子的成绩却有着天壤之别。面对质量监测,我们着急,焦虑,毫无幸福感可言。迟校长认为幸福就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原来我们不幸福的根本在于没能分清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可以改变的,学习愿望是可以激发的;脾气禀性、固有品质是很难有质的改变的。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慢教育,给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给特殊的孩子,以好的心态走进课堂,走近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愿自己可以一直在幸福的文化氛围中,永保幸福的心,去做幸福的教育!
第三篇:以幸福的心 做幸福的教育
以幸福的心 做幸福的教育
----校长 迟学为
我们渴求成熟
我们并不成熟
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
做幸福的教育是我个人的教育追求。
为什么我把幸福作为我工作基点呢?因为,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学生的情感;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让校园里的老师们笑起来,这个民族的未来就不会有多少笑脸。“我将关注我的老师的脸上是否有笑脸。”李希贵从局长重回校长的岗位,为什么先关注到老师有多少笑脸呢?我想他与我到学校后的感觉是一样的,感到高度的教育竞争,使广大教师的越来越缺乏职业幸福感。
教育的这样的现状让我想起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那句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为了学生的幸福,也要为了老师的幸福。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建和谐校园,很难想像在如此高职业倦怠下,自身的情绪都很低落、很焦虑,怎么可能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学生的情感与生命呢?我们教育人都知道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而教师自我都得不到真爱,又怎么会付出真爱呢?因此才会有教育的冲突、矛盾,进而产生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攻击与责难。
基于此种思考,我提出了“幸福教育、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关注所有学生的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每一名教师的精神需求,关注教育过程的和谐与幸福。只有教育者有了幸福的心,才能办好幸福的教育!
要办幸福教育,我先得回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
我最喜欢的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幸福的概括,幸福有三要素:一是要有希望,二是要有事做,三是要有幸福的心。老先生讲,人有希望的活着才幸福,没有希望与目标就会痛苦。去年我给一个普通班做职业兴趣测试和生涯目标确定的时候,就发现部分学生哪个类型都没举手,表情木然,表交上来,我把名单拿给班主任,班主任一看这是班级最叛逆,与老师冲突最多的几名学生,为什么这样,他没有目标,你让他做什么他都认为是难为他。有几个甚至是入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于是我就分别找他们,告诉他们今天你站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你将走向哪里?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如何,天生我才必有用,结果好一点的学生确立了各自的大学目标,有两个学艺术了,一个学生转到职业学校了,现在各自发展的主动性都很好。也理解和尊重了学校的教育。季老讲的第二点是有事能,能做成事,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如开车、做医生,熟练驾驭才幸福,我们做教师的更是如此,我告诉年轻老师你们现在痛苦的根源在哪儿,教育经验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害怕走进教室,你就不会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什么时候有了足够的教育经验,甚至是上升为教育的艺术,能信心满满的走进教室,教学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赞扬,什么时候就有幸福感了,所以说有事做,能做好是一个人幸福的根本,而好的心态是幸福的保证。
我们打造幸福校园也是紧紧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的:
一、让每一个人都充满梦想与希望:
让学生有希望: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到了八中都能建立明确的目标,首先我们开展人生励志课。我给学生做了《带着责任、感恩与激情上路,做个有梦想的八中人》和《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报告;请了全国中学生人生规划第一人吴志兰、请了新东方创始人愈敏洪、请了新东方励志教育专家王强、请了吉林大学及新东方职业规划团队,做了多场人生规划的报告。其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发了校本生涯规划的教材,建立了独立的生涯规划室,《我心目中的大学》展室,通过规划课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适 合做什么职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高中目标及阶段性目标。目标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多层次的,大以成其大、小以成其小,学生有了自主的人生目标,老师、家长就成为他们成材的促进者、帮助者,不再是他们的管理者。经过生涯规划最大的变化是对学校教育的理解越来越多,冲突越来越少,在讲课时我就告诉他们,你们有了人生的目标,校长、老师和家长就是你们成长路上的促进者,有成绩我们为你们喝彩,有问题我们及时提醒,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不可怕,也不可恨,只是对师长的提醒要充满理解和感恩。
让教师们看到希望:我们引领上百名老师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让他们通过自我的分析,学校内环境的分析,根据自身与学校的需求,确立自我的人生目标,找出目标实现的途径,专家组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自我分析:富有旺盛的精力,为人热情、直率,但情绪容易外露,容易激动,感情用事。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以自己的意志去克服,但如果短期内不能解决困难,则会情绪低落。我必须克服这个毛病,否则成不了大器。环境分析:人性化管理及和谐的人文环境是我安心现状努力工作的根本原因,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比如有时让你忙的手足无措,同一时间必须作几件事,造成“死机”状态。有时候做事又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朝令夕改,同志们忙的象陀螺一样,说心理话直到现在我还没完全适应过来。我寄希望于把我们学校三年规划搞好,各项目标、措施明确好,学校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校历有条不紊的运行了,同时把我们的生涯规划制定好,每个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去运行了)。我与几十位老师谈人生、谈规划、谈目标,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教师知道他们的方向在哪儿,知道如何去实现他们的人生的价值,青年教师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我校也成为了全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示范校。
要让学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并能激励所有的员工为之去努力,我们认真的制定了每一个发展规划,提出学校发展的总目标,提出了部门管理目标体系。为了不把目标矮化成指标,我们提出了“目标管理”模式,通过“三多三少”体现目标管理的全人理念。
二、努力提升学校的效能: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绝不能仅限于教学这一个维度,还要研究德育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服务的有效性等各方面的绩效水平,加到 一起就是学校的整体效能,只有学校的效能提升了,教职员工才有做成事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
从以下十个维度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提升学校的总体效能:教学领导力、清晰的目标与高期望、有秩序的氛围与认同、共同体的感受、员工发展、学习的习惯与策略、家长的认同与参与、服务的意识与满意度、发展的潜能、有效的反思。
三、倡导幸福文化,培育快乐的心态:幸福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什么才是快乐、幸福的心态呢?
幸福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
台湾有个非常著名的口足画家叫谢坤山,为什么是口足画家呢?谢坤山十六岁时因工作失误触高压电,导致双手及右腿截肢,后来又瞎了一只眼,他没有过多的抱怨人生,却以无比的毅力,跨越了人生的逆境,成为了著名的口足画家,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她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我叫谢坤山》,他说他幸福的秘决就是“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自己没有的”。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会少很多烦恼,看自己有的,别看自己没有的,我到九中参加教学活动,面对三百分左右的学生还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抱怨。如果谢坤山天天早晨起来,一看别人有两腿,我怎么就一个呢,别人有两只手我怎么一只也没有呢,他早就委曲死了,还哪儿来的贤惠的媳妇和可爱的女儿。
幸福就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
《柏拉图灵丹》,一本将哲学经典的智慧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书。细心解读里面的三句话:“请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请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请给我耐心去接受不可改变的”。我们不幸福的根本在于没能分清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能改变的。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是可以改变的,学习愿望是可以激发的;脾气禀性、固有品质是很难有质的改变的。看到人才你幸福,看到人灾你生气,气死你也不会在短 期有大的变化。只能慢慢的去改良。前年我刚从后楼搬到前楼,经常能听到一女老师跟一男同学在走廊时发生冲突,问原因是男孩子的头发总是乱蓬蓬,让剪就剪一点,再让剪就急眼,老师也急眼,后来家长来,我把她叫到我办公室,家长说孩子哪点都好就护头发,从小学到初中都这样,现在因为这件事跟老师打了无数仗,严重逆反,成绩下降,我就找这个老师交流,不再纠缠这件事,结果现在到高三了学习、行为都很好。怎样培育幸福的心态?
一是提出幸福教育“十法则”:
1、幸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每个人成功,让每个人都觉得有价值。真的爱每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差生需要一种情怀,让家长做生涯规划的志愿者,生涯规划第二节课做父辈的职业理想和现实的访谈,学生懂得了父母。让家长观摩军训,家长认同许多事就好办。
2、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没有的。请给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给我耐心接受不可改变的。
3、文化在制度管理不到的地方起作用。全国最大的教育集团翔宇教育集团的卢志文校长讲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我们三年前就取消了对班主任的打分,取消了对班级及学生的打分,缺乏认同的管理是被动的,是容易产生教育逆反的,死的教育永远产生不了向上的激情。走廊打闹、打架、骂人没见增加,但师生对立情绪明显降低,贴吧这样一个自由发言的地方都没人骂政教的。
4、莫求完美,难得糊涂。在开学初“全人教育”主题论坛会上,年轻班主任因为腿勤、眼勤,看到的问题就多,然后嘴也非常勤,看到学生有问题马上就一顿说,学生能改变的毛病说了,学生改不了也数落,结果说的与学生情感距离越来越大,说的学生逆反情绪越来越重。因此告诫那些沉迷于把泥人做成玻璃美人的班主任,我们糊涂一下吧,泥人有泥人美丽。因此能大度从容的接受也是一种包容与幸福的心态。缺了这种心态老师就会跟你斤斤计较,老师、学生、家长就会矛盾迭起。
5、上下同欲者胜。
6、激励别人比训导别人更有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是受到赞美和关注”,赞美能建立自信,提升内驱力。
7、一切靠实力说话。名校的学生谈老师看不起他,俞敏洪的一分钟的演讲,大连万达的老总王健林的访谈,必须有沙子变珍珠才能受到重视。
8、今天你站在哪里并不重要,明天你将走向哪里更重要。
9、学会主张、学会对话、学会妥协、学会分享。
10、存上心、居中位、享小福。
二是文化的推介:
书友会:倡导批注式阅读
主题论坛:每一位老师全员参与
建教师专业成长博客:
建校长博客:到学校三年来写博文一百多篇(xuewei.cc8z.com)
提出幸福教育语录:
沟通方式:学会主张、学会对话、学会妥协、学会分享
幸福心态:珍惜你拥有的,少看你没有的;要宽容,不要牢骚
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文化在制度管理不到的地方起作用 三是搭建文化的载体:
开展 “最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开展 “校园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十件大事”评选活动。
开展“感动八中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办好教师康乐协会:全校有摄影协会、书友会、羽毛球、乒乓球、太极、瑜伽、健美操、轮滑、登山、慢跑、游泳、排球、篮球等十四个协会,协会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天中午体育馆、教工活动室人满为患,艺术节、体育节、教师节联欢,协会的精彩表现,让全校学生惊讶,让参与其中的老师有自豪感,学生直夸老师太有才了!为了当初的发展,只要参与就配衣服,就提供场所,就给时间。
建立教师健康档案:每年一次全面的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作好重点病例的跟踪工作,作好常见病预防宣传讲座。提高全校教师的健康水平。
多为教师做实事:落实好“八个多一点,八个少一点”为老师减负
暖心工程:生日、老师节、圣诞节给孩子发礼物
四是让文化成为一种习惯:
老师问“同学好”了吗?
给孩子们真心的感动了吗?
校长要关注教师的精神成长
别总想擦掉白玉上的那块斑点
请点燃心中自我的那盏灯
当心冷暴力对学生的伤害
校园需要爱更需要爱的艺术
人生就象一段旅程,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希望我们能珍惜我们同事在一起的这段旅程,以幸福的心做幸福的教育,不论将来我们走向哪里,都会带给我们一段幸福的人生。
第四篇:《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
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
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而幻听在非洲部落或印第安部落又不一样,因为幻听被解读为通灵,所以幻听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幻听的人被大家奉为智者,受到爱戴和崇敬,所以人们会有意去发展幻听的能力。由于幻听的指向是预告灾难、天气、节气、播种、出猎等,当人出现幻听的时候不仅不苦恼,反而欣喜若狂,这样的幻听自然也不会干扰到他正常的生活。这说明,观念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你这是烦恼,在他那也许就是快乐呢。
人总会以自己的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心里都是阳光明媚的,抑郁的人则认为天总是深灰色的;简单的人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简单,复杂的人则把所有的事想得很复杂。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错,却不知道这都是思想差异惹的祸。
我和家人的一次冲突就是思想差异造成的。那天,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敲我家的门。说是进行人口普查的,我想都没想,就热情的把他带到屋里。他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连公公、婆婆的工作单位都给他说得清清楚楚的。调查完后他就走了。等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给他一说,被狠狠地批了一通。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用李子勋老师的观念来考虑问题,老公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陌生人,只说他是搞人口普查的,什么也不问,什么也没想,就让他进屋,还把家里的情况给别人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呀!如果那时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和家人是不会发生那次冲突的。现在的我遇到事情很会辩证的思考问题了。
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细细体味,颇有一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心境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无论用何种眼光看世界,都是为了我们获得更快乐,更飘逸洒脱。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快乐的人,人生本来就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痛苦上岂不是很不划算?兴许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下,还可以找寻出更多的解决之道呢。
第五篇:《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三幼天府幼儿园黄淑兰
关于幸福与教育的关系,相信对于包括我及大多数人在内,都很少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即使在读幼师后,我对此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直到最近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再加上对多年以来实践教育的反思,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本书对于我们幼教工作者尤其意义重大,因为人的整个一生,他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必然与其幼儿时期的成长环境(耳濡目染)和父母家人等身边人以及老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这是很显然的道理——幼儿们恰如一张白纸,接触啥颜色就有可能被染成啥颜色,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一些本来正常的孩子由于意外或特殊的原因而与社会上一些“坏孩子”混在一起而变得不好得到证实。可以肯定的是,幼儿的言行和思维是必须得到正确的引导教育的。
读了《幸福与教育》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它应该成为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必读本。它对幼教工作者的作用正如其内容简介所述:“它对 ‘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幸福与教育》首先追问了什么是幸福。其次,又讨论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幸福。作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培养对于不幸福的容忍能力以及一种减轻他人痛苦的意愿。在对当代这个几乎只看重以经济指标衡量幸福和快乐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幸福与教育》谈到了持家、为人父母、珍爱住所、培养品格、人际关系的发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参与民主生活方式等对于幸福的意义。最后,《幸福与教育》还对如何将学校和教室变成幸福的场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