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7:3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教育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第一篇: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2011-06-21 16:00:48|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拜读了刘次林先生写的《幸福教育论》一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这本书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刘先生的书中提到,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教育不应是一种悲观的职业,教师不应过愁眉哭脸的阴郁生活,应该是热情

洋溢、乐观豁达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觉得幸福感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没有了感觉,教师职业幸福感怎么会不下降?于是,可怕的职业倦怠产生了,工作热情丧失至使教师的幸福感彻底泯灭。所以,现实是我们的精神始终旋转于生活的繁杂与喧闹之中,始终忙碌于生活的琐碎小事,那就只能为生活的劳作而疲于奔命,离教育的幸福也越来越远了。

可当我们感受到一双双无知的双眼,因你的引导而闪出智慧的火花时,当我们认真工作时,当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时,当我们细心地关心学生时,当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从学生的眼里看到了感激,看到了尊敬,看到了爱戴,我们从领导那里得到了好评,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肯定,从学生家长那里得到了认可,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我们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也许偶尔的倦怠让我们迷茫,但当这些莘莘学子又回到母校来看望我们时,我们何尝不感到幸福呢!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应该是一种幸福。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作是一个旅途,而我们遇到的就是不同的风景,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它,就能牢牢地抓住教育的幸福。

当一名教师把教育学生认为是一种幸福体验的时候,就会更大地迸发出工作热情,也就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大的创造性,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们的老师会用心探索出一条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道路,他们的进步也就更容易,他们的成功也就更可期待了!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教育能否给他们幸福就成了他们整个生活是否幸福的主要标准,如果他们享受到了学习带给他们的幸福,相信他们也能享受到以后生活中的幸福!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先感受正确教

育学生带给他们的幸福,因为只有自己感觉幸福的人才有可能带给别人幸福!

第二篇:《幸福教育论》读后感

《幸福教育论》首先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认为幸福是人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辩证统一,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幸福教育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幸福教育论》读后感一

暑假期间,仔细阅读内尔·诺丁斯著、龙宝新译的《幸福与教育》一书,深受启发,感慨良多。其中一句话“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内涵丰富,值得回味。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幸福,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也就会感到幸福。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因此,教育事业需要幸福的教师!

怎样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我认为,首先要有“苦中作乐”的观念。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决定着幸福的心态。教师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承担的教学任务重,承受的教学压力、家长压力、社会压力大。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沉重压力和超负荷付出,同时,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虽不是处于社会的上流,但是衣食无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平常可以倾听音乐,欣赏作品,交流想法,这是精神世界中的补充和装点。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是自由的、独一无二的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不管压力轻重,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不让幸福远离自己。

其次,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和宽容之心。幸福是一种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走进我们的学生中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懂得了这些,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再次,还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们敬重与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会被孩子们眼中饱含的渴望和纯真所鼓舞;被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感到身心愉悦;被节日里的卡片、小礼物所深深感动……此刻的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是如此可爱,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其实不管是平常心、宽容心,还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那么你就能够拥抱幸福!我想,这是幸福的开始,我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延续着这份幸福。

《幸福教育论》读后感二

《幸福教育论》是刘次林先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很有理论高度,对于我来说是生涩难懂的。我是硬着头皮读的。虽然书中有许多地方我弄不明白,但是我仍感到受益匪浅。在书中,刘次林博士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

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是很有必要读一读《幸福教育论》。因为这本书对于我们干好教育事业是很有裨益的。

一、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人人都追求幸福,热爱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不是有首歌唱道“有钱的当老大”嘛;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这个在高墙内的人深有感触;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不信,你看那街头徘徊的一个个孤独的身影,他们忧郁的眼睛充满了恐惧;有的人则留恋官场里纸醉金迷的威风,为此低头哈腰也乐此不疲;再有那五星红旗下手捧鲜花的体育健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品味成功的喜悦。刘博士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他指出幸福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三者的辩证统一;是人性诸要素的平衡和优势的统一;是人性诸要素质和量的统一。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从事的职业也有别于其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去争权夺利、纸醉金迷,注定要平淡一生,但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幸福相伴。当学生肃立向你敬礼,真诚的说:“老师好!”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对着毕业照,一个一个的回忆学生曾经的点点滴滴时,你不感到幸福吗?当教过的学生在假期里来看望你时,你不感到幸福吗?

二、有助于教师懂得珍惜幸福,创造幸福

幸福在于体会,品味,每个人的幸福满足不同,每个人看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自然,若要满足每个人的幸福似乎太困难。有话说:知足常乐,我想对于幸福我们也该如此。首先教师要自己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工作虽然有点累,但同时也快乐着,幸福着,只有我们教师持有一颗幸福的心,我们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交给他们幸福的感觉,才能教会学生抓住幸福。在珍惜现有的幸福的同时,我想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创造幸福,如开展情感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幸福,只有我们不断创造幸福,才能够永远享受幸福!

《幸福教育论》是一本层次很高,很深奥的教育理论书籍。要真正读懂读透,确实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经常不断的翻阅,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融会贯通,去不断探索,相信总有一天能真正领悟其精髓,我们的教育也会展开一个新天地,到达一个新的高峰,我们和我们的学生也才能真正与幸福同行。

《幸福教育论》读后感三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觉得不同的幸福感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没有了感觉,教师职业幸福感怎么会不下降?于是,可怕的职业倦怠产生了,工作热情丧失至使教师的幸福感彻底泯灭。所以,现实是我们的精神始终旋转于生活的繁杂与喧闹之中,始终忙碌于生活的蝇头小利,那就只能为生活的劳作而疲于奔命,离教育的幸福也越来越远了。可当我们感受到一双双无知的双眼,因你的引导而闪出智慧的火花时,我们幸福!

我们在塑造学生,当我们彼此信任、彼此承诺、彼此给予,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孩子需要我们的爱,他们幼小天真的心灵只知道坚持与克服困难,却从不抱怨,这样懂事与坚强的孩子让我们看到眼里,怎能不感受到幸福?当我们认真工作时,当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时,当我们细心地关心学生时,当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从学生的眼里看到了感激,看到了尊敬,看到了爱戴,我们从领导那里得到了好评,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肯定,从学生家长那里得到了认可,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我们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也许偶尔的倦怠让我们迷茫,当他们走出去时,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应该是一种幸福。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的过程当做是一个旅途,而我们遇到的就是不同的风景,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它,就能牢牢地抓住教育的幸福。

在一般人眼里,小学生无忧无虑,没什么压力,真的很幸福。从调查来看,现实并非我们所预想的那样。33%的被调查者“经常有压力感”,53%的被调查者“有时有压力感”。也就是说,80%以上的在校小学生程度不同地背负着“成长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何方?38%的被调查者认为,成长压力主要“源自学习竞争”;49%的被调查者认为,成长压力主要“源自父母的高期望值”。归根结底,学生的这些压力也是因为身边的成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所导致的,父母和教师为了孩子能在今后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不断地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多学习知识,不仅如此,还要学好。为了孩子能学好,有的家长每天不辞辛劳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双休日迫使他们去学习所谓的兴趣班,连玩耍和娱乐的时间也付之东流。为了孩子能学好,有的教师每天或节假日给他们布置大堆大堆的作业,惟恐学生把学习给荒废了。试问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儿童时光变得如此灰暗,你回会感到幸福吗?

第三篇:《幸福教育论》读后感高中

《幸福教育论》是由刘次林博士博士所著。是刘次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他毕业的那年曾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在理论界和中小学都有一定的影响,表明了人们对该论文基本思想的认同和兴趣。《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幸福教育论》所提出的幸福教育理论运用主客体内在统一的辩证思维,从智育、体育、德育和教师工作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理念上的深刻革命。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说,伦理学对它讨论得多些,教育学则研究得不够。刘次林选择“幸福”这一论题,并将它与教育联系起来,除了他对思想与现实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和热情之外,与他本人一向较为独立、内向而又执著的个性不无关系。他把受健全的教育看作人的权利,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教人以健全合理的幸福观,并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他的基本构思与价值追求的旨趣使论文关注到当代国际教育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人的生活

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有两层含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要以人类的生活为目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来,要以个人的生活为目的。

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思想,一切文化都应该服务于、服从于人自身。远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便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苏格拉底通过呼吁“认识你自己”将哲学研究的主题从自然回到了人自身,这也蕴含着“以人的生活为目的”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则大大发展了“人是目的”的思想,他们把目的王国从哲学理念转回到现实的可能性生活之中。

因此,在“教育要以人的生活为目的”这一命题中必然地包含了对每个人个性的充分尊重。对个人的尊重就是要“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黑格尔在这点上与康德是一致的。尊重从来就是相互的。实际上,一个人若不能把自己当作目的,他就不是真正的人;

二、教育以幸福为目的当我们说明了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后,教育以幸福为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三)教育的幸福目的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教育的幸福目的也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统一的价值标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相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使个人在自身完善中获得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义务把握好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书中特别指出:教育的幸福目的应该是其他教育目的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系统。教育有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意动上的近期目标,也有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长期目标;教育有为了升学、就业、较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也有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生活情趣的丰富等非功利性的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有把它置身于“人的幸福教育中”,它才是有意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的追求生活得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这就要给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予学生尊重和指导,给学生交往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在多元系统中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现行的教育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我们才能使孩子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人以及能承受风险和挫折并能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进行敏锐的选择和大胆尝试的人。

第四篇:教育论读后感

《教育论》读有感

从小我就想过我长大以后要干什么,以前的我曾幻想过当自然科学家,有的是宇航员,还有的是政府官员,到后来比较现实了,就想着自己要能是个白领也好啊,可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甚至还有抗拒情绪。可是当我的志愿电子表上显示着我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要做一名教师时,我傻眼了。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么多渴望知识的眼神,这么对纯洁可爱的美丽心灵,我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才能让他们能更好的茁壮成长,我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可爱的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远的扬帆起航。

在看有关教育类的书籍时,斯宾塞的《教育论》给我很深的感触。与我自在读者上所看到的一篇文章颇有相似之处。题目是《看美国老师是如何讲灰姑娘的故事》。当时我就在想,一篇童话故事你能讲成什么样子的呢,到底如何讲才能更吸引学生,看完以后,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智慧。斯宾塞在《教育论》中也提到过了,科学的教育在智慧上的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让他们知道周遭的事物、事件和后果是怎样相互依存的,才有可能产生正确的判断。

我觉得死板的教法和泛泛的说教是引不了学生的兴趣的,从思考中,旁敲侧击更能让孩子接受知识,因为知识是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去索取的,这样比老师灌水管用的多。每一段故事情节,都是由问题引入的,由孩子回答,然后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而结论让人恍然大悟的,让人有原来如此的感觉,有一定启发性的。

在文章中,有一段故事情节,是辛黛瑞拉在参加完舞会后,在午夜十二点的时候终于赶回去了。也许我们看完后就没什么感想了,但是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辛黛瑞拉赶不上马车,没在规定的时间赶回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候你才会想到结果会是一切变回原样,接下来老师给出的结论是: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个结论让你欣然接受并时刻告诉自己注意守时。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其实继母和姐姐自私并不坏,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继母,你也会选择不告诉辛黛瑞拉舞会的事情,所以老师得出的结论是: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在这样的教育的孩子会拥有博爱的情怀,懂得换位思考,在他人的立场上去关心和理解他人,这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有很大影响的。当老师在问学生这个问题时: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我的答案会是简单的不能,却不会在深入思考了,但是这位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棒的人生态度——爱自己。在以前传统的教学当中,我相信老师会告诉学生,你们要互相帮助,舍己为人。可是不会有老师告诉你要懂得爱你自己。因为不太符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历来的传统美德,也许会有人说你怎么可以只想到你自己呢,可是爱自己,这个道理很简单也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条,试想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就是辛黛瑞拉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所以,对于孩子们而言,要爱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就像老师告诉孩子们的就算以后没人爱你们,没人支持你们,记住一点要更爱自己。也许对于我们而言,故事讲到这就算讲完了,但是,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是传统教育的我们绝不会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崇尚书本崇尚权威,但是这故事确实有个不合理的地方,十二点了所有的东西的都变回了原样,水晶鞋没变回去,也许你会说童话嘛,结局会是圆满的。但是问自己你有没有考虑过或者发现这个问题呢?所以打破权威和创新思维是我们这一代孩子中很缺乏的东西。对于灰姑娘这篇童话故事我看了不止一遍,但是每一次的读只是加深了我对情节的记忆,而从来没有想过这篇童话故事中蕴含着这么深刻的内涵。教师还有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当然科学教育在道德上的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现在来说说我遇见的那些老师。有一位老师是我五年级的班主任,她严肃古板,课堂很认真负责,还有她最爱偏心学生。那时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关心的时候,那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每个班很多学生,老师不可能关心到每一个孩子。当时的我很幼稚,认为学习好就能博得老师喜欢了,于是那时用功学习,在期末考试

中取得了好成绩,按理说应该得三好学生的,但是,老师私自把名额给了一个另一个学生,原因是她的成绩也很好,最重要的是老师跟她妈关系好。在现在看来,对于那些没有多大意义的证书根本没必要去计较,但是当时的我对于证书的渴望不仅仅是我成绩进步的证明,更重要的是,这个事实让我明白了就算我学习好了,也不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关心。这也让当时的我认为自己就是讨人嫌,没有用处的。长大后在回想起这件事,特别是当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时,我就常告诉自己,爱护孩子的心灵比上好一堂课还重要,我不愿意孩子就在我的手上留下阴影。

还有一位老师,是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他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平易近人的性格博得我们的尊敬和喜爱。课堂老师的知识是丰富的,话语是幽默的,课堂下的老师会经常关注我们的动态,发现什么异常的时候,都会找我们谈心。虽然很多的老师都有过这种教育态度,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空谈,有时候有的老师比我们还忙。老师不仅仅去关心我们,与我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更重要的是他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影响。课堂上他让我们自由发挥,给予引导,鼓励我们说自己的奇思妙想,尊重我们的多元发展,在很多事情上,该软即软,要硬则硬。我们学校有上晚自习的习惯,上课时间为7点30分,但老师要求我们7点就必须上玩自习,他常告诉我们,笨鸟先飞,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别小看这短短的半小时,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学了多少小时了。老师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一直沿用至今。老师的为人师表也给我们影响很大。在为人处事上待人谦和,没见过老师发过脾气,做事有条不紊,个人生活中,讲究干净整洁,给刚离家要自己打理生活的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教育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老师是世界上最贵重的名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老师的生活习惯,老师的为人处世,都会给学生留下不大不小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风格,老师的一言一行,也许会被学生模仿,还有老师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也许会被学生视为箴言,所以老师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做的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身为老师的你会不知不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对老师最高的要求和评价了。

07级汉语言文学五班

40702243 王丽瀛

第五篇:幸福论——《MY WAY 》读后感

幸福论——《MY WAY 》读后感

幸福,远不如烟火般绚丽。有时候平淡的来不及察觉,就已经悄然离去。——题记

小时候总会幻想,自己变成了一位公主,有穿不尽的漂亮衣服,数不清的玩具,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当然这只是纯粹的幻想,事实上发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或者说这只是幻想中的幸福。还有最扫兴的事在梦中的幸福,每当我们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梦中时,总会有一些没有的理由从幻想中回到现实。每个人对于幸福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而有的是为了幸福而执着追随,有的则是为了幸福而漫长等待,有的,却是成了幸福的牺牲品。人生,原是一段没有尽头的路,而幸福,使它有了尽头,任性的幸福,在人生的路上放下了一座座高山,撒下了一粒粒绊脚石,它的任性,成了我们的勇气,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若是人生承担不了这么沉重的的幸福,就不要轻易说出“幸福”这么沉重的字句。把遗憾带上三万尺的高空,然后随风消逝,瞬间已是遥远的距离。只剩下天空,在轻风中低吟。承担不起的幸福,又怎能叫做幸福呢?

《MY WAY》送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若幸福,只是光影,那么我们要用一生精力去寻找这份光影;若幸福,距离我们有亿光年远,那么我们,要用一生追随。

深圳外国语学校初一:王心怡

下载幸福教育论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教育论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幸福是什么

    论 :幸福的公式 在2012的流行词汇中,幸福绝对是其中的一个,但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了他的幸福观,罗素、黑格尔、柏拉图、约翰•格雷等一......

    论幸福

    论幸福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 ——题记 无意中在爸爸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名为《幸福的方法》的书,被封面上“最受......

    幸福论

    崔健曾经喊过:“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了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郑钧曾经唱过:“幸福总是可望又不可及”。 夹着尾巴过了几十年,好像没怎么幸福......

    理解教育论读后感

    读后感最近,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江玲教授的《理解教育论》,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育是一种态度,老师怎么对待学生,怎么对待知识,都表现出了教师的教育观。我......

    大教育论读后感14

    《大教育论》读后感 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这是我从教以来常常看见老师们的学校生活。为何会如此呢?学校教育难道就是这种状态?我寻思着要去探寻学校教育存在的真正意义。学校......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 上庄小学—林彬双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

    《教育小论》读后感

    周国平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本知识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周国平教育小论读后感。”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 三幼天府幼儿园黄淑兰关于幸福与教育的关系,相信对于包括我及大多数人在内,都很少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即使在读幼师后,我对此的认识也是肤浅的。直到最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