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时间:2019-05-12 17:1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第一篇: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新闻通稿】

交通信息早知道我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你今天堵车了吗”

“要么被堵在路上,要么正准备前往被堵的路上”

“上班迟到、约会迟到、签约迟到,很多好机会因此错过”.....随着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骤增,“全民大堵车”也逐渐成为了市民的热门话题。厦门岛内中心城区开始面临日渐常态化的交通压力,也给交警部门的管理带来挑战与考验。

而现在,随着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的正式投入使用,市民朋友们不必为无法了解交通路况而闹心了!通过微信、微博、路况电台、电话咨询、互联网、诱导屏等多种途径就能轻松了解实时路况,以避开拥堵路段,有意识地选择改道分流,主动参与缓解拥堵。另外,交警部门亦可以通过平台更好地了解、预测及处理交通流量情况。必要时,还能通过平台直接对交通情况进行远程干预、控制和处理。那么这些数据信息从哪里来,怎么来,又是怎么实时传达给大家的呢,接下来本报记者将为大家揭开这个管控平台的神秘面纱。

 基于RFID的多元化信息采集融合——平台成了“千里眼”

路况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感知是实现智能交通的基础条件。过去,对于如何精准、高效的采集路面交通流信息一直是困扰厦门交警的难题之一。现在就不用发愁了,通过管控平台独创的“手自一体”多元化信息采集机制,就能为实时路况监控、辅助决策和信息服务提供及时有力的数据依据。

据介绍,该平台巧妙的利用了厦门得天独厚的“路桥卡”(即RFID电子标签)贴卡优势(贴卡率高达90%以上),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主,融合视频识别、线圈感应、浮动车辆FCD等多种方式,自动采集检测车流量、速度、占有率等多项交通数据,就像是给平台安装了“千里眼”,无论在哪条道路,都能自动检测到实时的数据,为交通路况监测、交通信号实时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历史数据查询,还能对短时和中长期道路通行状态进行预测预报。这种以射频采集为主的多源数据融合方式在全国尚属首创,奠定了智能交通全新应用的基石。

此外,除了自动检测,交警还通过视频监控巡检,发动广大市民朋友通过微信、电话、路况电台、联动单位通报等多种方式上报路况到管控平台进行数据整合,最后经人工审核后再通过该平台传递给市民,为市民出行提供迅速、实用、权威的出行引导。

 信号灯自动调整时长——“神经中枢”更灵敏

在整个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中,信号控制系统相当于整个平台的“神经中枢”,实时掌握着整个交通路口的“脉动”。过去由于路口信号与中心联网状况不佳,信号控制基本上依赖路口信号机本地自适应调整,因此无法达成全市路网均衡控制的目标。而现在通过平台的全方位数据整合,信号系统已经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即根据路网车流大小自动调整路口红绿灯变化时长。根据平台所采集的车辆排队、延误、饱和度、拥挤度等交通流数据,自动调整配时方案,以适应不同的路况,而这些都是通过平台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让市民真正感受到路上绿灯越来越多,红灯越来越少,全厦门“动”起来。

当然,如果发生突发情况,交警部门也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为“特权”车辆调节信号灯控制,如救火的消防车,急送病人、待产孕妇的车辆等,实现通行道路的一路“绿灯”。

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岛内中心城区(围绕筼筜湖)已有54个路口实现了信号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湖滨东路、市府大道(北段)两条道路实现了“绿波带”,预计今年实现信号系统自适用的路口将达到150个,有15条主干道将出现“绿波带”的信号控制效果。

 实时监控道路交通——交通细节尽在“掌控”

“通过管控平台,只要轻点鼠标,全市主要干道当前的运行情况就能尽收眼底。”记者在城区道路监控电子略图上看到,道路的拥堵状态以红、黄、绿三种颜色显示,绿色表示畅通、黄色表示缓行、红色表示拥堵。当遇到红色交通拥堵状况时,平台会自动发出声音报警提醒和弹出框,交警可直接关联查看该路段的实时视频,经视频确认后便形成一条交通拥堵警情,自动实时通过微信、微博、电台等多种渠道传达给市民,提示出行者注意拥堵道路状况,及时避开拥堵,选择道路分流。同时,交警可以直接对警情进行远程视频处理和信号干预,远程处理不了时,也能及时指派距离事故位置最近的民警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有效提升缓堵保畅工作的效率。

交警支队科技处民警刘建设还介绍说:“新的管控平台是我市智能交通系的核心平台,集成了我市所有在建和已建的交通科技设备,不仅只是对道路通行状态的监控,还实现了对外场设备、警力和警情的监控,当外场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通知维护人员前往维修。任何交通细节都逃不出它的‘掌心’”。

 多维度的预测预报——辅助决策的“好帮手”

如今,“一步一挪”的交通现状已是常事,那么是否可以提前预知路况,出行前选择合适的线路,一路畅通呢?有添加XMITCC(智能交通管控中心官方微博)的市民会发现,这个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啦。

从去年起,交警支队结合厦门海岛型的地理位置,首创了基于事件的预测预报模型。根据历史交通数据,平台便自动推演出大量的多维度决策分析报表。如24小时道路速度趋势、24小时道路流量趋势、24小时路段拥堵次数趋势、24小时进出岛流量对比分析等与上一周同一天(或同一节假日)的对比分析,实时拥堵道路排名、30天拥堵道路排名等,通过对交通流量的深度分析以及模拟仿真,为道路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组织和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随着平台历史数据的不断丰富,平台将为出行者提供短期(5、15、30分钟)与中长期路况预报”,市民出行前可通过交警网站查询路况预报再决定出行线路。”民警***向记者介绍说。

第二篇:综合管廊-管控平台

目 录

管控平台的功能要求.................................................3 管控平台的内容.....................................................4

一、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4

1.系统组成......................................................4 2.环境监控......................................................4 3.设备监控......................................................4

二、安全防范系统....................................................4

1.系统简介......................................................4 2.系统组成......................................................5

三、视频监控系统...................................................5

1.监控组网方法..................................................5 2.监控项目......................................................5

(1)各专业管线监控.........................................5(2)管廊环境监控...........................................6(3)人员安全管理...........................................6(4)视频监控...............................................6

四、门禁系统........................................................7

五、防入侵系统......................................................7

六、可视化巡检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7

七、通信系统........................................................8

1.系统简介......................................................8 2.系统组成......................................................8 3.系统功能......................................................8

八、预警与报警系统..................................................9

1.系统简介......................................................9 2.系统组成......................................................9

九、火灾报警系统....................................................9

十、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10

十一、联动功能.....................................................10 1.消防联动:...................................................10 2.联动排烟/气系统:............................................10 3.联动电源:...................................................10 4.联动广播系统:...............................................11 5.联动电话系统:...............................................11

十二、地理信息系统.................................................11 1.系统简介.....................................................11 2.系统功能.....................................................11

十三、统一管理信息平台.............................................11 1.系统简介.....................................................11 2.系统集成.....................................................12 3.系统特点.....................................................12(1)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及实时数据库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12(2)综合管廊统一的权限管理模块。..........................13(3)灵活的配置模块。......................................13(4)监控数据的采集、归类、长期存储。......................13(5)综合数据监测..........................................13(6)系统可通过GIS管理综合管廊数据信息,..................13 管控平台组织架构..................................................14 管控平台的设计依据................................................15 管控平台的工作流程................................................16 管控平台的设备选型................................................18

管控平台的功能要求

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其实是监控和报警系统一个融合的系统,整个系统具有着高度的管理性,与此同时,各个子系统之间技术体系各不相同,她们采用的建设标准同样也是不一样的,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环境以及设备的监控,同时,也要满足相关需求,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对图像进行全程监控,同时也需要满足报警和门禁等配套集成的联动,消除各类信息孤岛问题。

针对综合管廊监控内部的一些管理特性,要以整个软件为平台核心进行建设,整个综合管廊监控体系必须要具备高科技运行的软件,通过对整个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建设,将三维地理信息和环境信息以及安全防范信息同视频图像进行融合,同时要融入多种其他的信息,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保证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调出资源数据库,并能够结合历史数据库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满足大数据的空间积累,全面进行融合。

与此同时,综合管廊监控平台应该覆盖所有的综合管廊信息领域,通过分布式方式对所有数据进行实时管理,能够有效地实现系统空间的需求,同时也能够高效集成和扩容,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平台产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通过分布式实时数据,搭载系统架构等各类信息服务,以及消息总线和服务总线,提供全面的信息交换设置,与此同时,能全面实现系统安全高效的平稳运行,保证各类信息系统的融合,实现从综合管廊监控体系底层到上层的全面调配,满足现场控制到生产调度以及信息化的综合管理。

管控平台的内容

一、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全域内环境和设备的参数和状态实施全程监控,将实时监控信息通过多功能基站准确、及时地传输到监控中心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便于值班人员及时发现现场环境和设备问题,排除故障以及对警情的及时处理,保证管廊正常运行。

1.系统组成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多功能基站和智能LED显示器等设备组成。

2.环境监控

根据规范要求,沿管廊纵长每隔200米应设置人员逃生安全孔、投料口、通风口、防火门和人员进出口各一个。

通过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出入口和通风口处安装气体(O2、CH4、H2S)、温度、湿度、烟雾、水位、水浸等监测传感器,可实现与风机、水泵的自动化控制与对接,检测信号就近送附属设备监控系统现场控制单元,并通过以太网送到监控中心计算机。在监控中心控制室显示屏上,以数字形式显示每个防火分区的氧气百分比含量和温度/湿度。

3.设备监控

对布置在每个防火分区内的排水泵、照明、风机、风道阀门、红外入侵报警装置、环境温度/湿度/氧检测仪表等仪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监测集水井内液位上限报警信号,通过相应的多功能基站向统一信息管理平台传送,多功能基站同时并接受监控中心的命令,实现远程控制风机的开停及相应防火分区内照明设备总开关的分合。

二、安全防范系统

1.系统简介

安全防范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全域内人员的全程监控,将实时视频信息和电子巡查信息通过多功能基站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便于值班人员及时发现现场问题,排除故障以及对警情的及时处理,保证管廊正常运行。

2.系统组成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含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入侵系统和可视化巡检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四部分。

三、视频监控系统

1.监控组网方法

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复杂异构方式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解决产品兼容与多个系统的相互集成,以及平台网络接入和资源开发方式等问题。

视频监控系统结构由前段部分、信号传输部分、中央控制显示部分、数字图像检索回放部分以及数据存储、IP承载网。前段系统采用点位设计;信号传输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分传输方式和传输管道两部分;中央控制显示部分的设计采用数字化监控中心管理系统;数字图像检索回放部分以加大容量模块化矩阵切换设备作为核心设备,以数模结合方式,实现对快球的远程控制、权限管理,并采用外置储存方式进行集中式数据存储。

系统通过系统前端监控点网络摄像机采集图像信息,系统主机处理后在相连的监视器上反映监控场景。综合管廊每200米为一段防火分区,每段防火分区设置1台多功能基站,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3台网络摄像机(区段出入口):检测卸料口1台、防火门的两边各1台,监测任何进入防火分区内的人员情况。所有的视频监控画面都可以通过智能安全管控平台控制、显示,实现全范围监控,并且可在监视器上切换显示各防火分区的监控画面。

同时,系统采用EPON技术组建汇聚网络,在网络汇聚机房部署OLT,铺设光纤到监控前端,在光纤线路上部署分光器,灵活接入各前端控制点。前端视频编码器通过ONU接入光纤,实现“树形分叉”式的前端接入,可有效节约光纤资源,减少建设成本,后期扩容也更为方便。

2.监控项目

(1)各专业管线监控 ①电力电缆状态监测:高压电缆护层接地环流、电缆运行电流监测,高压电缆接头温度监测,超限或异常状况自动告警。历史曲线、柱状图展示、电缆健康状态分析,保证电缆安全运行。

②给水管网漏水、流量监测。③燃气管网漏气监测。(2)管廊环境监控

①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管廊内一氧化碳、硫化氢、甲烷及空气含氧量的远程监测,并通过现场的LED屏实时显示相应区域的气体含量,超标时实现与风机的联动控制。

②管廊内温湿度实时监控

③积水深度监测。管廊内积水井水位监测,水泵联动控制。

④超标报警。管廊环境参数超标自动报警,在监控平台的图形展示界面上闪烁显示,并可以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人员。

⑤管廊内供电设施监控。(3)人员安全管理

①远程井盖开启。管廊出入口安装电控井盖/电控锁,监控中心、电话语音、短信开启井盖/电控锁。

②非法入侵报警。管廊井盖/出入口非法开启告警,监控中心对井盖/出入口的异常状况发出视听告警,集中监控平台的图形界面上闪烁显示,并通过语音、短信方式自动通知值班人员。

③人员定位。对出入地下管廊的人员进行授权管理,只有经授权的人员在授权时间内可进入综合管廊,并采用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进入管廊内的人员进行位置定位及人员轨迹跟踪,实时掌握管廊内人员的实际位置,既方便运维单位对进入人员的管理,又有效的保障进入人员的人身安全。

④应急电话。在管廊内建设通信系统,设置固定电话,实现管廊内与监控中心之间的应急通信。

⑤公共广播。在管廊内设置公共广播,紧急情况下,通知管廊内人员安全疏散。

(4)视频监控 ①出入口监控。在管廊井盖/出入口安装摄像机,实现与井盖/出入口监控系统的联动,摄像机在井盖/出入口开启时自动启动LED灯并传送视频信号。

②重要设备监控。在管廊内主要设备处安装摄像机,实时监视现场设备的状况。

③视频侦测。视频监控系统除了具备数字化摄像监控系统自身的视频采集、存储、报警、联动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图像分析处理能力,对于进入禁区的非法闯入行为自动报警。

四、门禁系统

智能门禁系统由读卡器、控制器、电锁和智能LED显示器组成。在管廊出入口设置智能门禁控制系统,门禁处设置智能LED显示器。当巡查人员在闸门外出示经过授权的感应卡,经读卡器识别确认身份后,控制器驱动打开电锁放行,并记录进门时间;当使用者离开所控房间时,在门内触按放行开关,控制器驱动打开电锁放行,并记录出门时间。

智能LED显示器实时显示管廊内环境信息,为巡检、维修人员出、入管廊情况提供安全确认数据记录,能够有效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系统采用全IP通信设计,配备先进的工业级处理系统,具有系统自动修复、自我健康管理和线路质量容错设计等特点,让出入管理更安全和更稳定。

五、防入侵系统

在投料口及机械通风口安装红外防入侵探头,一旦有非法入侵,数据经过系统自动识别、判断后通过多功能基站传送给报警控制装置,监控中心模拟显示屏上会显示出入侵的区段及进出人数,并及时记录入侵的时间、地点,同时通过报警设备发出报警信号。

因为红外防入侵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照明没有任何特殊要求,甚至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基站也能正常工作。

六、可视化巡检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可视化巡检系统由多功能能基站(WI-FI)、便携式巡检仪和无线定位标等设备组成。

可视化巡检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巡检系统,它将视频监控技术与电子巡检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现场巡检工作有效进行,又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网络,使移动监控成为可能。

便携式巡检仪实时传输沿路巡检画面、巡检员对设备的检查画面、设备的运行画面到控制中心,图像清晰、位置信息精准、视频数据可备份、存储,由此实现现场巡检与移动视频监控的有效管理。

可视化巡检系统可以对重点部位巡检情况进行全程录像,并定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监控无死角。安全值班长、各级领导可以随时监察现场巡检人员的工作情况,以便及时、直接地掌握各部门、人员、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同时又有效提高了巡检人员的责任心。

七、通信系统

1.系统简介

通信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管理、巡检和施工人员的通信联络,管廊配备各区间工作人员之间、现场工作人员与监控中心之间保持信息通畅,确保前端巡检人员信息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命令及时下达。

2.系统组成

通信系统主要由广播对讲基站、WIFI无线手机和语音调度服务器等设备组成。

3.系统功能

博深智能广播系统是一套基于物联网的纯数字化音频对讲、广播系统。在物理结构上与标准IP网络完全融合,不仅真正实现基于TCP/IP网络的数字化音频的对讲、广播、直播、点播,并借助TCP/IP网络的优势,突破了传统模拟广播系统的内容局限、空间局限和功能局限等。

智能对讲、广播系统不仅能够完全取代固定式电话和传统的模拟音频广播系统功能,更有传统模拟广播所没有的自主交互式功能:(1)用户可以在总控室内用IP话机或WIFI话机拨打广播基站的分机号码对单个广播基站进行通话;也可以通过调度系统来对一组广播终端进行广播呼叫。

(2)在广播基站上支持一键对讲功能,可以设置呼叫组或分机号码,当出现紧急事件时候,用户可以按下相应的功能键,呼叫事件相关人员。

(3)广播基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IP话机,数字键盘是选配的,用户如果接有数字键盘可以通过数字键盘来拨打对方的分机号码进行通话。

(4)广播基站支持后备电源供电,在没有IP PBX 的情况下,支持脱网通信,支持进行广播呼叫。

(5)支持WIFI AP功能,提供WIFI无线信号的接入。

八、预警与报警系统

1.系统简介

预警与报警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程监测,系统将预警和报警信息通过多功能基站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灾情预警、报警、处理及疏散,同时通过广播系统,向综合管廊内的工作人员广播,使他们及时撤离现场,保证人身安全等功能。

2.系统组成

预警与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两部分组成。

九、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分布式测温光纤、多功能监测基站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

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智能烟感探测器、分布式测温光纤、手动报警按钮、火灾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和声光报警器等设备。烟感探测器设置间距为10m,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可插拔光纤连接。

光纤测温主机连接多条线性测温光缆,测温光缆主要监测管廊内电力电缆的温度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运行,对于管廊内110kv的电力电缆,每根配置一条测温光缆监测其温度的变化;对于10kv的电力电缆,每层桥架上敷设如正弦波般走向的测温光缆。该系统温度监测精度为1℃,可任意设置多级温度报警值,光纤测温主机可提供一组继电器输出报警信号。

在监控中心设置火灾报警屏,通过总线回路巡检、接收、显示每个报警点的工作情况。当火灾发生时,启动整个管廊内声光讯响器。

十、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分布式测温光纤、多功能监测基站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

为使系统有效工作,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智能天然气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和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天然气探测器设置间距为10m;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可插拔光纤连接,可实现无线采集数据信息,并对设备进行无线远程控制。

监控中心可按需设定天然气报警浓度的上限值(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0%),天然气探测器接入多功能监测基站,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上限值时,由多功能监测基站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且紧急切断浓度设定的上限值要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并通过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解决燃气泄漏或危险气体累积带来的爆炸隐患,确保燃气管廊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十一、联动功能

1.消防联动:

探测器发出检测信号,报警装置联动视频系统,跳出该防区的视频画面,确认报警。

2.联动排烟/气系统:

每段防火分区设置有排风及排烟/气系统,正常时用于排风。当确认探测到火灾/可燃气体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传输指令实现远程启动风机排烟/气。

3.联动电源: 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进行指令传输以切断非消防电源。

4.联动广播系统:

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启动广播切换模块进行灾情信息广播,特别针对灾情确认区、相邻分区进行广播疏散。

5.联动电话系统:

监控中心可启动专用模块与任一广播基站通话;现场任一广播基站或电话通过监控中心确认后实现与调度主机通话录音。

十二、地理信息系统

1.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人员、设备和巡检车辆的位置坐标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将信息通过多功能基站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通风线路、避灾路线、监测设备、巡检人机坐标等信息的GIS浏览。

2.系统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基于“一张图”模式展示地下管廊和内部各专业管线基础数据管理、图档管理、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护、维修与改造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信息,能为监控与报警系统提供简洁、美观、统一、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视觉冲击力;指令简单、准确、无异议,能直观展现“五系统、一平台/中心”信息。

同时,系统具有丰富的地图展示效果,同时支持二维、三维地图的在线展示、流畅切换,支持旋转、缩放、平移等基本操作,且具有统一坐标系,为监控人员与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确保信息统一可视,同时在应急救援时提供有效的安全分析链。

十三、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1.系统简介 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是实现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交互,将信息通过多功能基站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以GIS模式实现位置坐标的可视化追踪。

2.系统集成

由于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依靠多个不同功能的系统,为了有效消除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我们从门户集成、应用集成、通信集成、数据集成、安全集成和管理集成六个方面构建一个全局SOA架构和多系统集成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1)门户集成。实现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所有系统在统一门户上的集成化统一管理。

(2)应用集成。基于网络架构、以电子地图为导航的综合集成管控平台,实现集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并对集成信息进行综合应用。

(3)通信集成。集成平台通过建立起一套统一的信息体系,利用先进的XML语言,在各个前端采集设备与平台之间按照统一的标准接口,通过消息服务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信息交换。

(4)数据集成。通过对多系统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关联和统计,并可以输出不同的报表。

(5)安全集成。建立统一的权限管理体系,以密码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环境中实现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及单点登录、统一授权管理、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统一门户管理功能等,为各系统提供完善的安全支撑。

(6)管理集成。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对五大系统的管理,包括对设备和软件的注册、配置、维护和更新。

3.系统特点

(1)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及实时数据库对各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保存。以采集整理后的各生产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数据信息为基础,建立不同层面面向现场的运营指挥调度平台,实时监测管廊运营现场状况,实现通风、人机、工作面等多种安全运营分析模型。

同时,整合各类数据,为各级各类管理、技术、监控人员、单位提供分析、决策的支持。主要包括综合监测、运营调度、安全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2)综合管廊统一的权限管理模块。

开发统一的权限管理模块,包含角色划分、权限分配等功能,将综合管廊各系统权限无缝的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的权限分配。通过综合调度分析平台,不同的人员就有不同的配置和权限,根据他们的权限进入系统后功能界面也不一样。

(3)灵活的配置模块。

包含个性化设置、软件扩展功能配置、功能模块配置等多种灵活配置,实现无需修改程序就能灵活的配置需要的功能,增加的功能模块会在左边的菜单栏体现出来。

(4)监控数据的采集、归类、长期存储。

对于运营中涉及到的环境、指标、故障、时间等对于监管、运营有价值的数据,都将作长期的存储。

同时,应实现以下功能:实时预警及报警功能、基础手工数据的录入、系统间的联动功能、系统数据在线监视无缝集成、视频的无缝集成等。

(5)综合数据监测

系统能够将巡检工作面、管廊供电、通风、供排水、设备等工作情况与监控信息在大屏幕上显示,实现集中监控,同时,上级单位指挥调度中心可以调阅管廊监控的相应信息。

该模块要求将各系统单位的监测系统(环境监控、人员定位、语音通信、工业电视等)进行综合集成,同时实现各监控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在此基础上,提供各类联动报警、联动提示、综合监测等。

(6)系统可通过GIS管理综合管廊数据信息,可实现通风线路、避灾路线、监测设备、巡检人机坐标等GIS浏览。

管控平台组织架构

地下管廊综合监控系统的系统框由监控中心、管委会监控室、现场检测及控制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它联系、协调、控制和管理各子系统的工作。管委会监控室设置LCD大屏幕,用于监控综合管廊内的实时情况。现场检测及控制部分主要由接入层交换机、网络摄像头、现场区域控制器ACU等组成。其中ACU负责采集管廊内的检测信号,并对根据信号对管廊内设备进行控制。综合管廊监控系统主要由上位监控软件平台、监控主干网、各子系统等组成。组网具体如下图所示:

管控平台的设计依据

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89-98《城市综合管线规划规范》 GB 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验收规范》

管控平台的工作流程

管控平台的设备选型

一、管廊属于地下空间,湿气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管廊内,空气流通也会带来湿气。特别是在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的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本身就能够达到90%以上,即便不断开启换气扇,管廊内仍然湿气很重,甚至会形成凝露。

湿度过大会有腐蚀危害。在相对湿度大于40%之后,钢铁便缓慢开始腐蚀。当达到60%之后,钢铁会进入一个迅速腐蚀的状态。据统计,全球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工业制造不良品与潮湿的危害有关。对于电子工业,潮湿的危害已经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集成电路、电容器、焊锡、PCB、晶体等均会受到潮湿的危害。

湿度过大时,霉菌也会破坏物质的物理和机械指标。霉菌的发生霉菌种类异常繁多,它们包括真菌门中的子囊菌纲、藻状菌纲、不完全菌纲等,其中,对工业材料有侵袭作用的有四万余种。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霉菌即可生长,大于RH65%时,生长加快,湿度达RH80-95%时,是霉菌的高发环境,长期如此,对于工业设备的腐蚀不可小觑。

当前大多数监控系统使用的主要设备,如ACU箱内的PLC、网络交换机等,主要适用在干燥的环境下,而且几乎没有防凝露的产品,防护等级是达不到管廊要求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规定:综合管廊内监控与报警设备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如果要达到国标要求的IP65,便要将设备安置在防护箱内。但防护箱也存在一定问题,防护箱会影响设备散热,同时IP65的防护箱很难完全隔绝气态水进入,长此以往,很难保证防护箱内设备的稳定了。因此,电气设备本身的防护能力,更决定了今后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在设备选型的时候,不能太倚重防护箱,更应当注重设备本身的防护能力,最好设备本身(主要指ACU设备,包含PLC、交换机等)可以做到IP65甚至更高等级。

二、高压电缆是综合管廊最重要的入廊管线之一,随之而来的是强烈的电磁干扰。国家电网标准Q/GDW 540.1-2010《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规范》,4.8规定了电磁兼容性能试验要求。过强的电磁干扰会造成设备故障,设备对电磁干扰的承受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管廊内应考虑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选用通过高等级EMC兼容性测试认证的产品。

在综合管廊监控领域,目前一般的做法是拿普通工业应用场景的电气产品组合起来,或者其他应用场景的产品简单移植过来,能基本满足国标的规定,但要保持长期在管廊内部稳定运行,则要打一个问号了。以后期运维的角度考虑,以管廊实地应用环境出发,应当尤为注重以上两方面,选择合适的产品,来作为综合管廊运维的得力工具。

第三篇:政府投融资平台管控模式解析

政府投融资平台管控模式解析

【摘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推动城市化进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发展过快、平台数量过多、业务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国家对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平台的治理整顿。在此背景下,投融资平台无不寻求整合发展,集团化趋势不可阻挡。因此,内部管理水平与集团化管理水平成为各投融资平台迫切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一、前言

我国经营城市的理念最早要追溯到周代时期,具体可以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匠人营国”思想找到对城市规划的解读。1991 年,上海率先成立城投之后,重庆、广东等省市也相继成立投融资平台。城投类企业具有政府和市场双重背景的特性,多元化融资、投资与经营的业务模式使其在地方财政、城市经营等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投类企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大量客观需求,同时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政府投资为驱动载体的主动信贷创造,中国城投行业一片繁荣。

然而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革旧换新顺应而生,才是各行各业达到基业常青的不二法门。对于极具特性的投融资平台来说,行业性危机日益凸显,变革管理方法,追求可持续繁荣,迫在眉睫。

二、投融资平台集团化管控趋势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加大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城投公司寻求整合发展,在新形势下出现两种集团化趋势:战略控股趋势和金融控股趋势(见表 1)。

表 表 1 :战略控股与金融控股对比

战略控股

金融控股

表现方式

通过全面的股权投资和资产经营管理,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和分工协作,共同实现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战略意图。

地方政府整合地方性金融资源的融资潜力,通过地方性金融资源集聚方式构建“金融控股”平台。

表现特点

在目标定位、功能发挥、发展方向上呈现领域综合化、分工协作化、市场化经营的趋势。

金融集聚效应

在这种集团化趋势下,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驾驭这些资产规模庞大、经营方式复杂的投融资平台。尤其随着企业产业门类的愈加复杂、管理层级的逐步增多,管理上出现了盲区。集团总部与其下属企业权力的分管部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团化聚集等关键要素,无形中催生着投融资平台向集团化管控趋势发展。

三、集团化管控模式评估与选择

1.管控模式分类

集团管控模式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主流观点分为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即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操作管控型。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表 2 :管控模式对比分析表

管控模式

管控维度

集权分权度

核心部门

财务管控

财务

高度分权

董事会、经理层、财务审计委员会、财务部门

战略管控

战略

集分权结合董事会、经理层、战略委员会、战略规划部门

操作管控

综合高度集权

各职能部门

三种管控模式的区别在于对不同管控维度的侧重与综合。职能维度包括战略、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业务维度包括制造、营销、研发、供应链等。对于投融资平台来说,选择某种管控模式,即是以选择某种管控维度的权重组合,构成一个系统,来对集团的发展进行管理与控制。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主要受行业特点、组织规模、发展战略、企业家领导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投融资平台应深入分析和评估自身在这几个因素上的现状与特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管控模式。

2.管控模式评估

在对投融资平台管控模式评估中,现代集团依据五维评估法(图 1),从战略、结构和流程、功能定位、集分权形式、能力五个层面进行分析。

(1)战略

战略维度主要是指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战略。管控体系的建立以完成集团特定的战略目标为目的,为实现集团的业务战略目标服务。所以,集团公司管控体系的指导方向是集团的经营理念;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立的基准是集团的业务战略。

(2)结构和流程

结构和流程是保障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持体系。结构主要指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结构和决策方式,它是实现管控模式的载体;流程主要是指报告、控制、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计划、预算和资源配置流程,是一组将输人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

用的、与企业工作相关的活动,是实现管控的行动保证。

(3)功能定位

这里说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指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公司中的作用与地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在集团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决定了集团公司高层对组织的掌控能力。

(4)集分权形式

集分权形式主要是指集权与分权程度和对部门的授权程度与内容。它也是评估集团管控模式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集权和分权直接决定了对集团的管控程度。

(5)能力

能力维度主要包括人员结构、技能和管理能力、部门能力、考核与激励和信息沟通方式几个方面。这一层面可以有效促进管控模式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

通过以上五个层面的评估,投融资平台选取集团管控模式的依据得以量化、标准化,为更科学、更先进、更具现代化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与集团管理水平做了良好的铺垫。

3.管控模式选择

“归核化”是母子公司集团对子公司进行管控的主要思路之一,目前受到广泛采用。它强调集团公司对其核心业务的有效管控,而对非核心业务采取相对松散的管控模式。(如图 2所示)。

核心层公司作为集团的“造血”组织,通过提升盈利能力,从而提升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紧密层子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输血”机制,通过资本运作和股权收益,增强集团公司抗财务风险的能力,通过合并报表,改善集团公司财务指标;松散层子公司通过改善财务结构,提高集团公司的融资能力。具体管理侧重点如表 3 所示。

三、投融资平台管控模式实施要点

作为集团管控的方法论提炼,管控模式确定之后,需要依赖于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的实施要点:

1.追本溯源--政企分离

实现政企分离,构建市场化组织无疑是从本质上断除潜在问题。投融资平台政企双重背景的特性景制约了平台的良性发展,对集团化发展起了根本的阻碍作用。因此,要确保管控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实现政企分离,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运作,这样才能发挥管控的最大效应。

2.顶层巩固--领导重视

领导的高度重视无疑是从顶层理念上巩固了管控的机制。集团总部管控实施方案下达之后,各部门、各单位需要更广泛、更具力度的推广学习,深刻领会集团公司推进企业管控的意义和基本思路,制定好本系统、本单位贯彻集团公司管控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3.持续加压--基层督导

加强对基层单位构建管控体系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作为对集团管控的持续关注,有利于企业自组织系统的构建。集团公司各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负起责任,在健全和完善自身管控体系的同时,帮助基层单位构建高起点、高标准的、适应集团公司发展要求及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管控体系。

4.活水不竭--管理创新

集团管控体系构建是一个从上到下、逐步完善的过程。由于投融资平台的资产属性和业务范围有很大的不同与交叉,因此,各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建立一套以本系统管控体系为责任主体,以基层单位有效落实管控职能的有效的管控模式,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集团公司各项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5.吏治推行--制度保障

礼法向来离不开吏治的护持。严肃管控纪律,强化企业制度的执行力是集团管控质量的有效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集团公司管控要求,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教育,采取有效的约束性措施,杜绝有章不循的现象,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执行力,使集团的企业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使企业管控真正成为支撑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步入新的纪元,市场化浪潮不可逆转。投融资平台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贡献者,科学、可持续推行集团化管控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

水平,强化应对内外部复杂变化环境的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抗力。突破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从而真正实现投融资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广州亚运会水上交通管控宣传册

1. 关于实施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水上交通管控的公告(中华人民供各国广东海事局公告(第1号))

为了保障第16届亚洲运动会和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以下简称亚运会)顺利进行,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实现“平安亚运”的总体咪表,打造水上平安赛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现将亚运会期间在相关水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有关要求公告如下:

1.1 管控时间

自2010年10月12日起至12月20日止。

1.2 管控水域及要求

1.2.1 一级交通管制区

I区: 广州市东河道华南大桥以西(23°06′37″N, 113°20′46″E)、南河道鹤洞大桥以北(23°04′56″N, 113°14′54″E)、花地河涌口(23°06′28″N, 113°13′40″E)与旧广州南站码头以南(23°06′42″N, 113°13′42″E)之间水域。

管控要求:

(1)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省港口出发,预计途经或驶抵本区域的船舶,在上一港海事机构办理出港签证时应提交“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信息报告表”(附表1)和“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船员信息登记表”(附表2)。

(2)2010年11月10日0800时至12月20日0800时,禁止各类危险品运输船舶、未安装AIS系统的船舶进入,情况特殊的船舶经海事部门核准后方可航行,其他船舶应安全有序通过,不得停泊、作业。

(3)2010年11月11日0800时至11月13日0800时,对该水域实施全封航,禁止与亚运赛事和活动无关船舶进入。

Ⅱ区: 广州市增江河雁塔桥下游1000米(23°16′29″N, 113°49′14″E)至鹤州上游(23°15′22″N, 113°49′39″E)之间水域。

管控要求:

2010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对该水域实施全封航,禁止与亚运赛事无关船舶进入。

Ⅲ区: 广州市流溪河竹料大桥(23°22′09″N, 113°20′31″E)至人和高增桥(23°20′23″N, 113°17′57″E)之间水域。

管控要求:

2010年11月13日至26日,对该水域实施全封航,禁止与亚运赛事无关船舶进入。

Ⅳ区: 汕尾事故遮浪角南水域,即以下六点连线区域

(1)22°44′12″N, 115°32′00″E

(2)22°42′34″N, 115°37′12″E

(3)22°36′18″N, 115°38′12″E

(4)22°34′48″N, 115°30′00″E

(5)22°37′30″N, 115°28′27″E

管控要求:

2010年11月13日至23日,对该水域实施全封航,禁止与亚运赛事无关船舶进入。

1.2.2 二级交通管制区

广州市广州港76#灯浮至鹤洞大桥(含铁桩水道、新造水道、海心沙水道、沥窖水道、南河道)之间水域,黄埔造船厂与广州渔轮厂连线至汾水头(含新洲水道、官山水道、小洲水道)之间水域,浮莲岗水道海鸥大桥至八塘尾过江电缆之间水域。

管控要求:

(1)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省港口出发,预计驶抵本区域的船舶,在上一港海事机构办理出港签证时提交“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信息报告表”。

(2)2010年11月10日0800时至12月20日0800时,禁止载运剧毒、爆炸、放射性物品的船舶进入。

(3)2010年11月12日0800时至11月13日0800时,对该水域实施封航,禁止与亚运赛事无关船舶航行、作业,经海事部门核准的船舶可系岸停泊。

1.2.3 三级交通管制区

(1)广州港除上述一级和二级管制区以外的其他水域。

管控要求:

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对计划航经一级,二级交通管制区的船舶进行抽查。

(2)佛山和东莞管控区域为亚运比赛场周边水域。

管控要求:

比赛时管控为主,佛山和东莞海事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定管制区域和管控方案,经核准后发布实施。

1.3 船舶管控措施

1.3.1 亚运会期间船舶动态报告

(1)进入广州港船舶计划动态报告

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进出广州港的船舶应提前24小时(从上一港到广州港水域不足24小时的,应在离开上一港前)讲计划动态报告广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2)进入佛山、汕尾和东莞赛区附近水域的船舶,由佛山、汕尾和东莞海事局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拟

定报告制度,经核准后发布实施。

(3)亚运会专用船舶航行计划应提前24小时书面向当地海事局指挥中心报告,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航

行。

(4)遭遇突发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所有船舶应听从海事部门指挥。

1.3.2 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管理

途经货驶抵以及交通管制区、驶抵二级交通管制区的船舶(亚运专用船除外)需按规定接受亚运船舶

专项安全检查。具体检查方案另行颁布。

1.3.3 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管理

广州亚运专用船和广州港港作船由广州海事局根据备案要求实施管理。具体船舶备案实施方案另行颁

布。

1.3.4 航运公司对其所属和代管船舶的管理

相关航运公司应按要求督促所属和代管船舶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船舶、船员遵守广州亚运会期间管控要求得自觉性。

(2)加大安全管理投入,保证船舶适航能力,提高船员安全航行技能,防止船舶带病航行,消除

不安全因素。

(3)加强对船舶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ISM,NSM等强制性管理规定的要求,几时掌握船舶安全

状况和航行的作业动态。

(4)航运公司应结合亚运船舶管控和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新制定或修订公司内部船舶管理规

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1.4 对于违反本公告规定的行为,海事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1.5 相关海事机构可跟根据本公告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发布相应的临时性管控措施。

特此公告

广东海事局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九日

2.亚运会船舶签证/查验管理

2.1实施时间: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

2.2适用对象:所有国内航行船舶

2.3具体要求

2.3.1船舶签证

2.3.1.1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开出途经或驶抵一级交通管制区、驶抵二级管制区水域的中国籍船舶在始发港签证时须额外提交以下材料:(1)经“2010亚运会船舶专项安全检查”的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2)《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信息报告表》;(3)若途经或驶抵一级交通管制区的,还应提交《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船员信息报告表》。

2.3.1.2经广州海事局核准的亚运会期间在一级管制区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和参与亚运水上管控和应急反应为亚运服务的船舶(以下简称“亚运专用船”,海事、公安、军用船舶除外)签证时需提交有效的《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

2.3.1.3亚运会期间在广州港水域(一级、二级和三级管制区)航行、停泊、作业的港作船(海事、公安、军用船舶除外)签证时需提交有效的《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

2.3.2航行港澳船舶签证、查验管理

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开出的航行港澳船舶,若从港澳港口返回后途经或驶抵一级交通管制区或驶抵二级交通管制区水域的,在始发港签证、查验时须额外提交一小材料:(1)经“2010亚运会船舶专项安全检查”的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2)《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信息报告表》

3.亚运会船舶专项安全检查

3.1实施时间: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

3.2适用对象:途经或驶抵一级交通管制区,驶抵二级交通管制区的船舶。

3.3受理机构: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地区当地海事机关

3.4具体要求:

3.4.1从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港口出发未接受专项检查的船舶须主动向始发港所在地海事机关申请专项安全检查;从其他港口使出未接受专项检查的船舶须主动向广州海事局申请专项安全检查。

3.4.2通过专项检查的船舶,在其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右上角注明“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专项安全检查”字样,有效期至2010年12月20日止。

3.4.3已经通过世博会船舶专项安全检查的船舶,一个月内不再进行亚运会船舶专项检查。

3.4.4亚运会期间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主要航行设备发生故障未在规定时间内修复或造成紧迫局面、人员发生变动的需重新申请专项安全检查。

3.4.5专项安全检查所发现的所有缺陷须在开航前纠正并复查及格。对于国际航行船舶的安全检查(对外国籍船舶开张PSC检查),缺陷纠正要求按照现行工作模式进行。

4.亚运会船舶备案管理

4.1受理时间:2010年10月1日至12月20日(节假日除外)

4.2实施时间:2010年10月12日至12月20日。

4.3适用对象:“亚运专用船”和仅在广州港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所有港作船。

4.4受理机构:广州海事局。

4.5具体要求:

4.5.1船舶申请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申请书》(见附表3);(2)船舶国籍证书、最低安全配员证书(复印件,须查验原件);(3)有效的船舶检验证书(复印件,须查验原件);(4)船员名单及船员适任证书(复印件,须查验原件);(5)亚运会期间船舶安全及防污染承诺书;(6)经“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前安全检查”的船舶安全检查通知书(复印件,须查验原件);(7)备案机关要求得其他材料。

4.5.2船舶备案前安全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1)船舶证书及有关文书。主要检查证书和有关文书是否齐全,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内容与实际是否相符,是否有涂改。伪造现象。(2)船员证书和值班。主要检查船舶是否按照船舶最低配员证书配备合格的船员,人证是否相符。(3)救生、消防、通信、航行、防污染及舵机等设备。主要检查船舶是否按规定要求配备了相应的救生、消防、通信、航行、防污染、应急操舵设备以及相关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是否配备了广州港相关海图;AIS、GMDSS等设备预置信息是否正确。(4)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情况。(入适用)

(5)船员实际操作能力。核查船员操作救生、消防、通信、航行、防污染设备以及应急操舵装置的能力。(6)相关人员熟悉2010广州亚运会期间其他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7)海事主管机关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4.5.3经检查符合备案条件的船舶,颁发《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见附表4),其中:绿色《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适用于“亚运专用船”,蓝色《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适用于港作船舶。

4.5.4备案期内若船舶发生以下情形,将收回《2010广州亚运会船舶备案证明书》,注销备案:(1)发生一般及以上责任事故;(2)船舶证书失效或船员证书失效;(3)船舶被滞留;(4)主要航行设备发生变动的;(5)船舶用途发生变化的;(6)海事主管机关认为备案失效的其他情形。

4.5.5 2010年亚运会期间未申请和办理备案的亚运专用船和港作船取消办理定期签证资格。

4.5.6 备案期间开展的专项安全检查不受备案证明书有效期的限制。

第五篇: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的应用研究

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的应用研究

时间:2012年05月29日09:51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评论0条

摘要: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利用GIS技术,并结合GPS监控平台、视频监控平台以及移动终端监控平台实现在公安网内将警力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调配,实现一键布控、智能指挥调度和巡防管理等功能,为公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信息化手段和指挥决策作用。关键词:GIS,智能指挥调度

1.概述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带来的强大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警务工作在人口管理、犯罪分析以及犯罪预测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信息系统因其独特的空间分析功能、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以及能够快速直观的反应各种行为的特点,其应用于公安行业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

在“金盾工程”的背景下开展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了多元数据融合、空间分析以及图形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它能使情报、推理、分析与其他可用数据融为一体,提供依托于电子地图的清晰而精确的现场态势图像[3],是适应公安信息化发展、满足日常指挥调度需要、提升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一项事关公安科技强警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找准定位、科学规划,理清边界、明确功能,确保建设工作符合统一标准,达到指挥调度实战应用要求,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实现整体效益。2.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 2.1.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及更新

公安五要素“人、事、物、组织、地”中80%都与“地”相关,所以对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来说数据极其重要,尤其需要1:1000及1:2000以上的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以及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的支持来提供详实的城市空间信息,这些高精度数据的获取途径以及获取手段是一个难题。2.2.重要警用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更新

诸如派出所辖区、警务责任区、巡控区域、巡逻路线、治安乱点、重点单位、重点场所、ATM机、通信网络资源、摄像头和消防栓等警用公共设施分布等一些基础性空间业务信息,是基础电子地图所不能提供的。因此,需要开发相应的数据采集维护平台,由各业务单位按业务需求组织基层民警进行必要的数据采集和更新维护,同时需要建立数据采集更新规范和相应的考评机制,来确保数据采集与更新工作高效长期的执行。

2.3.如何有效地解决大量的业务信息在地图上的“上图”问题 在多年的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公安业务单位已经建立了大量的MIS系统,各系统所积累的业务数据量非常庞大。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将这些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空间管理,并实现空间信息与非空间信息的融合和关联查询,是开展警用地理信息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2.4.如何与公安实际结合,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

由于公安机关基层民警对地理信息技术本身认识深度的不够,同时也因为缺少理论的指导,目前国内警用地理信息的应用范围仍比较窄,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对警务实战的支持效果不是很明显。2.5.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相关建设标准

警用地理信息应用作为公安信息化应用的一个全新领域,相关的标准制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对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部、省、市三级系统之间数据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建设工作目标

一是构建统一指挥平台。全面整合道路监控、社会面监控、车载移动监控图像和获取的车辆号牌信息,以及110接处警、案事件、情报信息、预案流程、力量装备、通信联络等各类信息资源和应急指挥手段,按照精确化、扁平化、流程化、可视化的要求,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建设,搭建面向全市公安机关一体化应用的智能指挥调度实战应用平台。

二是调整固化业务流程。针对各类突发事件、重大案件、灾害事故和群众求助的分类处置要求,建立一整套联动协作的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和流程规范,实现指挥调度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融合。

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功能。依托平台快速实施跨区域“关城门”堵控,实现对巡防堵控警力的实时可视化指挥调度,提高应急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实现实时动态布防。开展自主选防、紧急设防、自动查防,对社会面巡防堵控网络精确化摆布调整,实时监控治安动态变化,实现对社会治安风险的自动化评估预警。

五是开展动态跟踪管理。动态跟踪指挥处置和辖区警力在岗在位执勤情况,实现对各级指挥部门和民警的绩效化监督管理。4.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介绍 4.1.总体框架设计

图1平台体系架构

4.1.1.数据层

数据层是系统最基础最底层,是服务和应用的基础。数据层将系统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和应用的不同,分为“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数据库”和“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三大数据库。这三库是系统所需要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高程数据、栅格数据等)和非空间数据的容器,通过空间数据引擎或数据库服务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等。4.1.2.PGIS平台

PGIS平台软件由“工具集+服务集+业务模版集+警用地理信息门户”组成。PGIS平台是各警种开展业务GIS应用的公共基础平台。确保各警种在“一张图”上使用统一的标准开展建设,是各警种开展业务GIS应用的应用支撑平台,提供了大量辅助的服务集和应用模板,基于PGIS平台建设功能模块能够简化开发工作、降低GIS应用开发难度、快速实现业务GIS应用功能目标。PGIS平台还是公安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平台。业务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关联匹配,可在PGIS平台上进行空间管理、分析和展示,为扁平化指挥、辅助决策、情报信息综合分析提供可视化分析和展示手段,全面提升全国信息共享和信息应用水平。4.2.应用系统介绍 4.2.1.警力报备

通过对现有警力的情况进行报备,实现警力在线精准化。一线实战单位通过平台,对次日卡点和巡段的警力进行报备,将承担处警、巡逻、守卡勤务的车号、电台号和带队民警手机号码输入平台,使处警、巡防勤务责任到人。4.2.2.一键智能布控

一键智能布控在技术实现上,采用了基于地理信息的临界区触发机制,通过一键式触发,以选取的任意坐标点为中心,以用户选定的距离为半径,画出一个圆形电子围栏,在此围栏内,显示已设定的信息数据,包含摄像头、社会车辆、处警车和手持GPS位置等,可以支持视频图像的在线和历史播放,同时通过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实现社会车辆数据的实时和历史显示(主要是出租车、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等)。通过地图显示的数据,特别是在视频图像中获取的照片等信息,帮助接警指挥员对疑人疑车查找外观特征、判断逃跑路线、追踪运动轨迹。“一键式”设防可以直观的实现关城门功能,通过激活全市的主要卡点,结合已指派的警力资源,利用边界触发机制,实现警力资源到岗的标识灯变化,直观展现关城门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主城区和各县区本地“四道防线”的布防,构建起全市一体化、多层次的堵控网络。

图2一键智能布控的实现

4.2.3.巡防智能管理

巡防智能管理主要包括各巡逻区域的维护、巡逻小组的建立。巡防管理是治安防控的重点,因此巡防管理模块的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巡逻区域、堵控点维护功能,可以建立起城市的巡防布控网,再利用巡逻小组功能将警力部署到对应的巡逻区域和堵控点上,就建立了城市的巡防布控体系,当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来临时,各巡防民警按照巡防布控网,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围追堵截,将案事件快速进行控制。4.2.4.自动查勤

持有GPS终端的民警在巡区巡段巡逻或治安卡点值守,其地理坐标就会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只要安装或携带GPS终端的车辆和人员到达该区域,通过GPS平台传输GPS终端发回的定位数据,在GPS业务数据库中,形成一条临界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到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的数据库中,触发相应的函数,通过电子地图上标识灯的颜色变化,可以直观观察警力资源的到岗情况。

4.2.5.四色预警依托平台整合的各类警用信息资源,指挥中心和基层实战单位可以实时开展情报研判工作,提高了巡防工作的针对性、精确性和实效性。一是看风险评估等级,实现主动设防。通过平台的刑事发案风险评估预警模块,可以直观看到一段时间内的县分局刑事发案风险等级及风险因素,各县分局可以进行全局主动设防。二是看案件散点分布情况,实现精准设防。平台自动生成的案件坐标信息,形成案件散点分布图,各警种各单位对此进行分析研判,并视情况选择巡防区域、调整布防重点、确定巡防等级,实现动态化巡逻防范。

图3四色预警

4.2.6.视频管理

平台中开发的视频监控、轨迹回放、车辆布控等功能,为“两抢”、肇事逃逸等街头路面即发性案件的查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提高了指挥调度现场抓获的能力。一是通过涉车案件布控,实现智能化查控。二是通过监控和轨迹分析,快速锁定嫌疑人。

4.2.7.移动单兵警务

手持GPS终端与警务通系统的接口开发,需要能够进行数据的双向传输,并需打通“大平台”的接口,实现数据的向上维护。

GPS手持终端采用警务通与GPS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与PGIS平台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既能实现警务通的基本功能,又能实现GPS终端应用(报案信息、上传坐标、定位、到岗情况等)。利用GPS手持终端,巡警人员能迅速的上传案发地的地理坐标,查询相关卡口信息、人员到岗信息,实现了“一机在手,尽现神通”的功能,实现了警务工作的快速响应和便捷性。4.2.8.智能预案调度

预案智能管理能对警卫预案和应急预案进行管理。警卫预案是对将来确定发生并已知时间和地点的事件进行预先方案的制定,如重要领导人的安保路线制定,以便事件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应急预案是重大事件发生时,立即对此突发事件制定预案。

预案智能管理围绕静态的预案添加各种动画来模拟预案要素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在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上可实现三维预案的制作;采用预案态势演播工具播放预案,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防灾救灾等各警种的实战演练,可生成针对性很强的相应预案供决策指挥参考。

在执行指挥调度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GIS信息系统实时获取事发地点附近的警力分布情况,点击后可直接完成警力的呼叫与调度过程,从而达到快速调度的目标。

4.2.9.智能防控调度

智能防控调度是基于110接处警系统语音调度台实现的业务功能,此功能实现了350M无线、有线、GSM/CDMA、3G等的语音通话,提高了扁平化指挥的快速反应。此功能是基于第三方语音调度控件基础集成实现的,通过点击在线的车辆或者堵控点、卡点等根据报备的350M手持台号、带队民警手机号码,能够进行有/无线呼叫,实现语音通讯的扁平化。

5.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的特色

图4平台特色

6.结束语

基于GIS城市智能防控指挥调度综合平台将先进的GIS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指挥管理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了公安信息化,加快了指挥调度工作中信息收集与共享速度,提升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打造了实用、高效的指挥调度平台。

下载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市智能交通管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