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有关法规问题
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有关法规问题
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有哪些法规依据?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第12号令发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3号令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69号令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2002年10月11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0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批准。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做出的安全管理规定,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对校园周边和校内安全管理、对安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规定,重在加强管理预防发生安全事故。
而一旦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则要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对学校、学生和其他有关主体的责任进行认定与事故处理,重在事故的及时妥善处理。
何谓“幼儿园事故”:幼儿园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园组织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幼儿园事故分哪几种类型?
1、设施设备伤害;
2、保育教育伤害;
3、儿童自身伤害。
引发幼儿园事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幼儿园制度问题;
2、幼儿园设备问题;
3、幼儿园保教管理问题;
4、幼儿自身问题。
幼儿园事故的产生,往往有哪些特征?
1、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大都各有各的理由,但很少有故意伤害的意图;
2、事故发生常常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关,而且受害者本人也往往有一些过错;
3、幼儿园事后一般都姿态比较高,希望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
幼儿园是在园幼儿的监护人吗?我国目前采用三种设定监护人的方式:
1、法定监护: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监护人可以有三类:
首先,是近亲属。“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民法通则》第16条)。
其次,是近亲属以外的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
最后,是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以及民政部门。可见,幼儿园不是在园幼儿的法定监护人;
2、指定监护;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可见,幼儿园同样不是在园幼儿的指定监护人;
3、委托监护: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4月2日《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2条规定:“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责任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可见,幼儿园是否是在园幼儿的委托监护人,一看是否有过委托,二看有无过错。
幼儿园对在园幼儿负有什么责任?
一般认为,幼儿园应当承担保育、教育和管理责任。其中保育和教育是主要的,管理是为了保育和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实施的,是为前者服务的。当然,在保教活动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当保护好幼儿的人身安全,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法律对公民的行为能力是怎么规定的?
《处理办法》第6条指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幼儿园在保教活动中应当保护好幼儿的人身安全,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这是由幼儿园和幼儿(家庭)之间的保教关系以及幼儿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特点决定的。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
幼儿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权利能力,但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需要加以特殊保护。
处理幼儿园安全事故可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132条,处理幼儿园安全事故可遵循以下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在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民事责任。它是我国民法确定民法责任的一般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与造成损害有关的人也应承担民事责任。
3、公平原则是指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又会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在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法院即可根据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承担”的原则判定,由双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
在哪些情况下,幼儿园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幼儿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处理办法》第9条规定了12种情况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由学校(幼儿园)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哪些情况下,因意外因素造成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不负法律责任?
《处理办法》第12条规定6种意外因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
1、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2、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3、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4、学生自杀、自伤的;
5、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6、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在哪些情况下,在幼儿园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了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不承担事故责任?
《处理办法》第13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幼儿园不适用)
2、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幼儿园不适用)
3、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4、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处理办法》第15条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保持冷静;第二,及时救助;第三,科学施救。第四,面对无理取闹的家长要依法、有理。第五,要恰如其分地追究事故责任。
幼儿园事故重在预防:
1、增强安全意识:幼儿园的举办者、园长乃至每个教职工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首要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门卫制度;食宿卫生制度;教师值勤制度;安全防护制度。„„
3、加强安全教育;
对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定期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让教师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技能和预见危险的能力。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防范能力与自救能力。
4、落实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严把大门关。
对幼儿园房舍、场地和玩具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定期对幼儿检查身体,做好晨检和日常观察工作。
禁止幼儿在室内楼道楼梯处奔跑、打斗、攀爬、跳跃等危险行为。
加强对幼儿园水、电、火、热源等的管理。
幼儿滑滑梯、攀岩、荡秋千等活动,必须做好安全保护工作。组织分散活动,教
师应将每位幼儿都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内。
管理好孩子的就餐、洗浴、睡觉,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发生。
接送车的安全管理。
好药品、闲杂物品及地下室、杂物室。
5、建议家长为孩子投保: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人身伤亡,保险公司依据投保人与保险公司所签合同的险种、险别条款,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篇:事故调查处理的政策与法规
事故调查处理的政策与法规
一、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政策和法规标准..................1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6
三、事故的处理.....................................10
四、事故责任.......................................11
五、《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草案)》.....................21
一、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政策和法规标准
(一)法律法规
1.综合法规:《安全生产法》(2002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3号,以下简称《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刑法》等。
2.专业法规:《矿山安全法》(1992年)、《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1年国务院令第296号)、《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第563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599号)、《消防法》(2008年)、《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等。
3.纪律规定:《公务员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2001年国务院令第302号)、《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5号)、《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2006年监察部、安监总局令第11号)、《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2009年安监总局令第24号)等。
(二)国家标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T15499-1995)
(三)政策规定 2004年国务院2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2010年国务院23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11年国务院40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 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1.2004年国发2号文件
(1)明确事故查处的“四不放过” 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不仅要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3)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依法向受到事故伤害的员工或家属支付赔偿金。
进一步提高赔偿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自觉保障安全投入,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
2.2010年国发23号文件
(1)加大政府负责人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或者主要领导的责任。
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
(2)加大企业负责人事故责任追究力度
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实行行业禁入
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
(4)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5)对事故企业的投融资限制
对于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由省级以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6)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
事故查处,实行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
② 重大事故查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②较大事故查处,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
国务院安委会出台《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2010年9月安委„2010‟6号): 国务院安委会督办,安委会办公室承办。
国务院安委会对省级人民政府下发挂牌督办通知书。事故调查报告形成初稿后,省级安委会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书面报告,经审核同意后,由省级人民政府作出批复决定。
国务院安委办出台《非法违法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查处跟踪督办暂行办法》:
(2011年4月,安委办„2011‟12号)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跟踪督办,省级人民政府安委会重点挂牌督办。
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向省级人民政府安委会下达跟踪督办通知书。
事故调查报告形成初稿后,由省级安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并报告国务院安委办备案。由地市人民政府批复结案。
跟踪督办的事故范围:
(一)无证、证照不全或者未取得有关安全生产的其他许可,以及超出行政许可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建设导致的较大事故;
(二)依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应当关闭而未按照标准关闭继续生产经营,或者关闭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导致的较大事故;
(三)证照过期、停产整顿、整合技改未经验收擅自组织生产,或者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导致的较大事故;
(四)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或者抗拒安全执法导致的较大事故;
(五)需要跟踪督办的其他非法违法较大事故。
(7)提高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
从2011年1月1日起,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依法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
201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2013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49.13万元。
3.2011年国发40号文件
明确 “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强调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
强化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国务院同志反复强调的“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事故等级大小分级负责。同时,兼顾煤矿、民航、铁路、交通等行业的特殊性及其现行做法。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概念
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
这里讲的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法》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二)《条例》的适用范围
1.《条例》的适用(第2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条例》的衔接适用(第45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例如:农机、特种设备等。
3.《条例》的依照适用(第44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4.《条例》的参照适用(第44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
5.《条例》的排除适用(第2条):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
(三)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第73条: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条例》第4条: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的原则
国发2号文提出。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3.“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初期作为工作要求提出。国发40号文进一步明确。已纳入《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
(四)事故的类型
按行业划分:火灾、交通、矿山、化学危险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设施工、特种设备、其他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302号令)
按致损因素划分: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车辆伤害、火灾、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五)事故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 1、30人以上死亡
2、或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 1、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 1、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 1、3人以下死亡;
2、或10人以下重伤;
3、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六)事故调查主体和事故调查组 1.负责事故调查的主体 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或其授权的部门。重大事故:省级人民政府。较大事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
其中: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调查。
2.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1)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2)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3)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七)事故调查和分析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确定事故性质; 分析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确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根据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三、事故的处理
第一步:事故调查的批复: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第二步:处罚责任者:
有关部门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步:单位整改,部门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步:公布处理情况:
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四、事故责任
(一)安全生产三个层面的责任(企业、部门、政府)
1.企业主体责任:是指企业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确保安全生产,以及事故报告、救援和善后赔偿的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安全生产考核,包括有关分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班组)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在内的全体人员,都有安全生产职责,都是“一岗双责”。
《安全生产法》第4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法》第5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主体责任的主要内容:
(1)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2)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3)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4)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按规定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积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
(5)依法设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7)保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资金,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书,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8)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依法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9)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10)统一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11)依法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12)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预防和职业病防治工作;(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主要负责人职责(安法第17条):(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
(3)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4)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其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2.部门监管责任(1)安监部门的职责
一是综合监督管理职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考核并通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监督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
二是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008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三定规定”:
加强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职责。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2)行业部门的职责
一是具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权限,对特定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是对特定行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管理、指导的职责,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 “三定规定”中的“两指一参”:指导工业、通信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指导重点行业排查治理隐患,参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
详见:《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3.政府属地管理职责 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一是统一领导,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第8条)
二是组织协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第8条)
三是开展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第11条)
四是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第53条)
五是奖励举报投诉有功人员,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或者举报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第66条)
六是应急救援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第68条)
七是事故抢险和调查处理的职责,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并依法组织事故调查,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第70条)
(二)安全生产的三种法律责任
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1.刑事责任
(1)刑法关于事故犯罪的总体情况
刑法关于事故犯罪的规定,集中在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共11个条文,12个罪名。
重大飞行事故罪(第131条)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第132条)交通肇事罪(第133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4条第1款)▲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第134条第2款)▲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5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5条之一)危险物品肇事罪(第136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7条)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第138条)消防责任事故罪(第139条)
▲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第139条之一)
注:带“▲”的是《刑法修正案
(六)》所涉及的罪名(2)关于犯罪构成和立案标准的规定 《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5号)
《高检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一)》(公通字„2008‟36号)
《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法发„2011‟20号)
《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总局 关于依法加强对涉嫌犯罪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刑事责任追究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116号)
(3)事故犯罪的基本构成
犯罪主体。自然人,具体包括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
过失犯罪。过失,是指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存在过失。如果故意,就不再是事故犯罪。
立案标准。死亡1人,或重伤3人,或直接损失50万,矿山是100万。
(4)所涉及的其他犯罪(主要8个)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罪(第125条第1款)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第146条)非法经营罪(第225条)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第229条第1款、第2款)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第229条第3款)滥用职权罪(第397条)玩忽职守罪(第397条)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402条)(5)有关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司法解释
为进一步加大刑事惩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借鉴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总局组织研究起草了《关于办理涉及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草案)》,提请最高法院按照有关司法程序审核办理。
2.行政责任(1)行政处罚
《安全生产法》的“单罚制”,即:只对事故责任人员设定了事故处罚。
《安全生产法》第80条、第81条
《条例》的“双罚制”,即:对事故责任人员、事故发生单位均设定了事故处罚。
《条例》第5条、第36条、第37条、第38条。(2)纪律处分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安监总局,2006年)
《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纪委,2007年)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中办、国办,2009年)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安监总局24号令,2009年)
3.民事责任
《安全生产法》第48条、《职业病防治法》第59条、《劳动合同法》第88条;
《工伤保险条例》,《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
劳动关系:工伤保险待遇替代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赔偿。雇佣关系:由雇主承担。事故由第三人造成的,雇主赔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非法用工:一次性赔偿(30年标准),即:造成从业人员死亡的,按照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并按照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连带赔偿: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安全生产“尽职免责”
2009年,总局24号令建立了执法计划制度,提出了尽职免责的概念,规定: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201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意见》,提出:对于负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岗位职责、履职依据、履职时间等,综合考察工作职责、监管条件、履职能力、履职情况等,合理确定罪责。
2012年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提出:对已经按照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依法免予追究执法责任。
当前正在研究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草案)》中明确:已经按照所在单位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对事故的发生不负责任。
五、《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草案)》
按照总局领导同志的要求,政法司会同有关司局起草了初稿,经征求各方面意见,总局局长业务办公会议研究审议,形成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主要内容有:
(一)关于适用范围和事故定义 1.适用范围
适用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和处理。
考虑到煤矿和海上石油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有共性的问题,明确这两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参照《规定》执行。
2.对《条例》中生产经营活动的界定
生产经营活动: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为实现某种生产、建设或者经营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包括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活动。
(二)关于事故等级的确定方法
1、按照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者中的最高级别确定事故等级。
2、事故抢险救援时间超过30日的,应当重新核定事故等级。
3、明确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7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三)规范事故调查程序
1、对于中央企业的事故,可以报请本级政府提级调查;对于异地事故调查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政府提级调查。
2、事故调查组组长由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担任,成员需要调整的,由批准成立事故调查组的机关批复或者确认同意。
3、制定事故调查方案,经事故调查组组长批准后实施。
4、明确了事故原因分析、责任分析以及责任单位、责任人员的划分。
5、规定了事故调查报告的集体讨论程序和事故调查组组长对于分歧意见的决定权。(第16条)
6、完善督办程序,明确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核、备案后,再报政府批复。(第17条)
7、对于经过调查认为不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书面确认。
(四)严格事故调查处理期限
1、特别重大事故按照《条例》有关规定执行,最长为120日。
2、规定重大事故调查期限一般为60日,较大、一般事故为30日;明确可以延期的具体情形,延长的期限最长为30日。
3、明确了不计入调查期限的时间,并要求在报送事故调查报告时作出说明。
(五)强化事故调查报告的落实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提出落实事故防范措施、责任追究的牵头单位。
2、除依法保密的内容之外,事故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全文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
3、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自接到事故调查报告及其批复的3个月内,将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情况等书面报送安全监管部门。
第三篇:事故处理与防范措施
事故处理与防范措施
一、事故处理:
1、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至造成事故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单位、单位负责人和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说谎、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从重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下列人员应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劳动合同规定严肃处理:
1)、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2)、对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3)、因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4)、因忽视劳动条件,消减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5)、因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6)、发生事故后,不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整改措施,造成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责任者。7)、一般事故由直属企业批准处理,报股份公司备案,重大事故由股份公司批准处理,特大事故按政府决定处理。
二、事故的防范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消除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使操作程序更为安全合理。主要原则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劳动强度,消除人身伤害危险和改善工业卫生条件,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是生产设计部门的任务,现场工人也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小改革,达到为安全生产服务的目的。
2、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报警装置、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等种类。
3、坚持穿戴劳保,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绝缘手套、胶鞋、防护眼镜、防静电服等。劳动防护用品是操作者用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防护自身安全的用具,切不可麻痹大意,随意不穿戴。
4、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的“三标”管理,这是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确保质量要求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无论生产的组织者、指挥着、操作者,都应认真贯彻执行。
5、实施SHE体系管理,搞好生产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认真落实风险消减措施。
6、工作场所的布置与整洁,包括设备的安置,工具的摆放,原材料的堆放,以及场地的清洁等,都要做到合理布局,这样做可以使工作有条有理,操作有顺序,避免慌乱,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
7、加强设备检查与维修,及早发现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排除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
第四篇: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一、事故性质的认定
(一)、熟悉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自然事故、责任事故
(二)、掌握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和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
二、事故责任的划分
(—)、了解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法、国家和部门发布的有关内容
(二)、熟悉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19、20、21、22条,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三)、掌握事故处理意见的形成方法及格式 “四不放过”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一般原因、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
三、事故教训熟悉典型案例的事故教训和事故的总结
四、整改与措施
(一)、熟悉安全生产事故整改的主要技术、管理、教育培训措施
(二)、掌握事故整改意见的提出、整改措施分析与制定、整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第4科目《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为主观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试卷给出一段事故经过,必须写出:事故原因、事
故责任、处理意见、事故教训、措施、整改建议下,组成事故调查组,一般事故应在事故现场所在部门的负责人会同安全生产小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即找不出原因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罚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的要求,严肃地调查处理事故。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编辑整理:中国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网 文章日期:2006-12-25 9:52:54 打印
第一节 事故性质的认定
一、熟悉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自然事故、责任事故
二、掌握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分析方法和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
第二节 事故责任的划分
一、了解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安全生产法、国家和部门发布的有关内容
二、熟悉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19、20、21、22条 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
三、掌握事故处理意见的形成方法及格式 “四不放过”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一般原因 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
第三节 事故教训
熟悉典型案例的事故教训和事故的总结
第四节 整改与措施
一、熟悉安全生产事故整改的主要技术、管理、教育培训措施 安全电压——42V、36V、24V、12V、6V
二、掌握事故整改意见的提出、整改措施分析与制定、整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4科目《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为主观题,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试卷给出一段事故经过,必须写出:事故原因、事故责任、处理意见、事故教训、措施、整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