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法幼儿园现状
“黑园”隐患重重
未经审批的非法民办幼儿园,即“黑园”多存在于城中村,许多非法幼儿园园舍租用村中民房,有的仅是利用旧建筑物改建而成。办园规模小、设施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幼儿食堂无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无健康证,食堂没有应有的厨具设备、消毒器具;没有大型玩具,室内可供幼儿玩耍的学具、玩具屈指可数。
这些未经审批的非法幼儿园普遍没有雄厚的办园资金,更缺少后续资金再投入。园务管理不到位,园长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比较混乱,不熟悉相应的法律法规,幼儿园各项制度不健全,职责不能明确到人。
但一些低保、下岗人员、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入托的需求,这类人员主要从经济上考虑会选择这样收费较低,离居住地较近的民办幼儿园送幼儿入托,而忽略了幼儿园的办园资质和安全问题。
民办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一是促进了教育多元化,为全县的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二是方便了外出打工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上学,为公办学校缓解了部分压力。三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四是盘活了社会零散、闲置的教育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篇:非法幼儿园撤销整改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保障广大儿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撤销无证开办的非法幼儿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扶持和整治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敦促无证办学的幼儿园通过整改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彻底撤销不具备办学资格和通过整改无法取得合法办学资格的幼儿园,确保在6月30日前对全区19所(初步调查结果)未经区教育和民政部门审批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非法幼儿园完成整改或撤销。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区非法幼儿园撤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区撤销非法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名单如下:
组长: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区政府副区长
成员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教委、区综治办、区民政、区食药监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支队、宣传部、信访办、区府督查室和相关街镇。专项整治工作由区教委牵头,成立专门办公室在区教委,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三、职责分工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指导相关部门开展具体的工作,协调指挥联合执法队伍开展集中整治,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委:制作《整治非法幼儿园的通告》、《告非法幼儿园家长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文书;与各街镇、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幼儿家长思想动员和稳定工作,会同街镇将被撤销幼儿园的幼儿分流到有办学资格的幼儿园就读;指导非法办园者通过整改,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停止办园行为的案件,依法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各相关街镇:做好辖区内非法办园的摸底调查工作,为领导小组提供真实、准确的一手资料;组织非法办园的举办者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做好辖区内非法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及幼儿家长的思想工作;做好本辖区非法幼儿园撤销后的预收经费清退工作;与教委一起共同做好幼儿分流工作;对非法办园者靠自身努力难以再就业的,给予一定的再就业支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本辖区非法幼儿园撤销过程中的其他工作。
综治办:协调区级各部门做好撤销非法幼儿园工作期间的稳定工作及其他相关牵头协调工作。
法制办: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对撤销非法办园工作给予法律咨询和法制服务。
民政局:依法对幼儿园注册登记情况进行调查,依法对撤销、登记结果向社会公布。
公安分局:做好非法幼儿园违法事实调查取证工作,提供其非法招生、收费、开展集中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谋取非法收益的事实依据;做好非法民办幼儿园整治撤销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安监局:负责安全生产执法,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非法民办幼儿园提出处理意见。
食药监局:检查非法民办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卫生及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核发厨房卫生许可证及健康证;对不符合卫生条件以及人员健康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或处理意见。
发改委:依法执行物价部门规定,对价格和收费进行规范管理、监督检查,取消无证收费行为,作出处罚决定。
消防支队:对非法民办幼儿园园舍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并出具相关证明;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幼儿园下发整改通知书或提出处理意见。
宣传部:负责将《整治非法幼儿园的通告》在报、电视台、网刊发,组织非法办园整治工作的相关报道。
区府督查室:对撤销工作开展督查督办,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街道将给予通报批评,督促撤销工作的完成和落实。
区信访办:负责非法办园举办者和幼儿家长的来信来访,做好政策法规解释和疏导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
5月1日至5月31日,各街镇组织对辖区范围内未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全面调查清理,摸清情况,汇总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宣传动员
6月1日至6月13日,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行分工部署,由各街镇与区政府签订撤销非法园责任书,区教委拟订印制相关法律文书和宣传资料,各相关街镇负责依法填报分发,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媒体公示非法办园名单。
(三)依法取证
(四)实施强制撤销
(五)检查验收
6月30日前,领导小组对撤销非法办园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由区教委总结上报区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非法办园行为扰乱了全区正常办学秩序,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关心爱护幼儿和对其家长负责的高度,认真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投入本次撤销非法幼儿园工作。各相关街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抽调得力人员,配合任务完成。
(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撤销非法民办幼儿园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大,举办者和幼儿家长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指导,及时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做到既严格执法,又依法行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攻坚克难,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圆满完成。
(三)实事求是,堵疏结合。民办幼儿园是对公办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的有益补充,要针对我区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区别对待。对通过整改基本符合要求的民办幼儿园,可按规定给予注册登记,允许临时办学;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撤销。相关街镇要及时妥善处理非法办园撤销后幼儿的分流工作,对再就业困难的非法办园者给予一定的再就业支持。
(四)奖惩结合,适当激励。区政府将对街镇每彻底成功撤销1所非法幼儿园给予1万元的工作经费和奖励。对撤销非法园工作不力的部门和街道将给予通报批评,并由区府督查室督查督办。同时将把撤销非法办园纳入对街镇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中。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浅议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极其完善
浅议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状极其
完善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渊源
证据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与源起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
何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整体而言,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司法人员以违反法定程序,以非法的方式获得的证据,不具有证据能力,要被法院予以排除。狭义的非法秩序排除规则,则是指非法获取的物证之排除,相对的非法获取的言辞证据,则以自白规则相调节。非法证据排除作为一项刑事诉讼法中重要的规则,其本身的普适价值已经是不容置疑的真理,在此不多阐述。本人在此持广义的立场对其在我国的确立进行讨论。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源起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根据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规定,“人们保护自己的人身、房屋、文件及财产不受任何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受侵犯;除非是由于某种正当理由,并且要求有宣誓或誓言的支持并明确描述要搜查的地点和扣押的人和物,否则均不得签发搜查证。”这一规定被普遍认为是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渊源,当然,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无论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也被视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项基础渊源。在1914年的维克斯诉合众国一案的判决中,美国最高法院依据宪法第四修正案,就已经提出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1939年的那多恩诉合众国案中,最高法院推翻了初审法院的有罪判决,提出了相当具有特色的“毒树之果”规则,明确指出执法人员使用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证据本身将受到污染,尽管证据可能具有真实性,可是却会对建立在程序正义之上的司法体系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犹如“毒树之果”,即使味道可口,可是出于对于剧毒之畏惧,不可食用。在本案正式提出“毒树之果”规则之后,一系列的判决强化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如在1961年的马普诉俄亥俄州一案中,法庭指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宪法第四修正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该案,非法证据排除得以正式适用于各州的刑事诉讼之中。不过这些判决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排除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直到 1965年的米兰达案中,通过最高法院的判决,才正式形成非法自白排除规则,也就是闻名于世的米兰达规则,彻底排除了非法获取的言辞证据,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补全。
从历史来看,美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根源还是在于美国历史中对于正当程序本身价值的尊崇,即对于程序正义的尊崇。英美有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美国的主体是英国移民,他们在给新大陆带来了不同的物质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英国的文化,特别是法律文化。在英国,早在1215年由失地王约翰所签署的大宪章第39条就已经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被视为正当程序的起源。此后,英国在形成与欧洲大陆截然不同的判例法体系的过程中,正当程序作为个人权利的保障以及对于政府无限权力的基本限制,不断的得到强化,并且被赋予了正义的价值观念。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在殖民地的征税和打击走私的行为。征税行为没有获得殖民地人民代表的同意(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并不能进入英国议会),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殖民地人民没有经过正当程序就被剥夺了其本身所固有的权益。英国官员以打击走私为名,经常性的闯入民宅,乱搜烂捕,更是极大破坏了刑事正当程序,侵犯了普通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益。正因如此,美国注重程序正义,美国人普遍认为经过正当程序的结果往往也是正当的,对于正当程序的任何破坏都是对于正义的践踏。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正好体现了对于程序的蔑视,从而违背了正义的客观要求,必将导致正义的缺失。更进一步而言,对正当程序的尊崇体现了对于法律规则的遵守,法律规则作为社会的底线,如果任其被突破,那么社会必将失去其维系的基础。从美国刑事诉讼构造本身而言,陪审制度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的最直接原因。在美国的刑事诉讼构造中,检察官代表人民对犯罪行为向法院提起公诉,大陪审团对于检察官的证据进行审查。小陪审团对于被告是否构
成犯罪进行裁决,法官则超然于各方,拥有控制法庭秩序以及量刑的权利。陪审团在刑事诉讼中责任极其重大,陪审员认识案件只能通过证据,但是陪审员却都只是普通的百姓,并不精通于法律,为了避免他们被不真实的或者是无关的证据所影响,美国法律系统付出巨大的努力构建了复杂的证据规则,比如关联性规则、传闻证据排除规则等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就应运而生。正是如此,相对而言,在并不实行陪审制度的德国以及陪审制度式微的英国,因为其刑诉构造上的差异,法官作为经过专业训练精通法律的专业人员,通过“自由心证”对案件事实与法律进行裁量,也就不需要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于美国,但是现在已经被全世界主要的国家所采纳。例如,《日本宪法》第38条规定:“以强制、拷问、胁迫所取得的自白,或经过不适当的长期扣留或拘禁后的自白,都不得作为证据。”《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36条规定:“对被指控人决定和确认自己意志的自由,不允许用虐待、疲劳战术、伤害身体、服用药物、折磨、欺诈或者催眠等方法予以侵犯。禁止以刑事诉讼法不准许的措施相威胁,禁止以法律没有规定的利益相许诺。对违反这些禁令所获得的陈述,即使被指控人同意也不允许使用。”《俄罗斯联邦宪法》第50条第2款规定,“从事司法活动的过程中,不许利用通过违法联邦法律而获得的证据。”此外,联合国大会1975年通过的《保护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宣言》第12条也规定:“如经证实是因为受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而作的供词,不得在任何诉讼中援引为指控有关的人或任何其他人的证据。”
二、非法证据排除在我国的现状反思
(一)非法证据排除在我国的现状考察
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法律规范上并没有形成一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虽然本条规定了禁止使用非法方式收集证据,但是并没
说明非法取得证据的效力问题,也没有进一步说明是否排除非法取得的证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中国两个最高司法部门发布了非法言辞证据排除的规定,可是在这两项规定中并没有具体阐述排除的程序,到底是谁有权排除?办案法院、检察院?还是上级法院、检察院?在什么阶段排除?审查起诉阶段?庭审阶段?没有程序,这些规定就只能落于空文,流于形式,不能够具体适用,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什么是制度?不仅仅是有实体保障的规定,而且有程序维护的规定才是制度。而且,这些司法解释关注的只是非法获得的言辞证据。在我国,因为刑讯逼供一方面导致冤假错案,另一方面严重腐蚀了司法公信力,所以学界与实务界对于遏制,甚至是彻底清除刑讯逼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上述的非法言辞证据排除规定,其实质只是刑讯逼供的一项策略罢了,不仅仅忽视了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留下了巨大的立法漏洞,而且还湮灭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身所具有的程序正义上的法律价值。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相对于刑事诉讼法与前两个司法解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不仅仅是其对于非法证据的外延进行了确认,更重要的是它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程序进行了规定。具体而言,包括如何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程序、法庭如何初步审查、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特别规定了羁押机构的举证责任,也就是举证责任倒置)等等,使得该解释具有具体适用的可能,具有了可操作性。但是,该解释也有相当程度上的不足,上诉的详细规定只是针对非法获取的言辞证据,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只是做出了原则上的规定。在我国,虽然口供作为证据之王,倍受侦查人员亲睐,以至于在破案压力之下不惜无
视法律的规定,对羁押人员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已经陷入沉寂的云南杜培武案、湖北佘祥林,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赵作海案都是最好的例证。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二)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现状反思
也就是说,仅仅是口供仍然不能定罪,定罪的重任还是得落在实物证据之上。在上述的这一类案件中,刑讯逼供获取的口供往往是侦查人员获得实物证据的钥匙,这实际上就是上文所述的美国的“毒树之果”,采纳这些实物证据,甚至依靠这些实物证据定罪的后果就是给侦查人员一种错觉,只要通过口供获得实物证据就够了,口供排除也无妨,从而在根本上使得非法获取的言辞证据的排除陷入了虚置的地位,其本身遏制刑讯逼供的效力受到了巨大的削弱。此外,通过非法搜查、非法窃听、非法扣押、非法拍照等方式获取实物证据,也严重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和财产权,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实物证据无法得到排除,在某种程度是对于这些非法取证方式的鼓励,是对于公民隐私权和财产权的蔑视。当司法人员为了高尚的目的,使用非法的手段,牺牲公民合法利益的同时,其本身的高尚目的,已经大打折扣,甚至是淡然无存,对于司法正义本身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如果说犯罪是污染水流的话,那么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而非法获取的证据则是不公正审判的基石。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我相信经过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法律规范上完全可以得到完善,现在在法律规范上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非法获取的言辞证据的排除规则,补全非法获取的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的空白,但是,仅此就够了吗?立法真正是万能的吗?在我国,非法证据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根本上还是在于对实体正义的无限推崇所导致的对于程序正义的蔑视以及对于根深蒂固的有罪推定思想。在中国古代,从包拯包青天,到海瑞海青天,这些青天大老爷之所以受到交口称赞,是因为他们为民做主,惩戒了坏人,还是因为他们通过法定的程序为民做主,惩戒了坏人?答案不言而喻。在那个时候,官员本身所代表的权力就是法律,程序作为
限制权力的工具,在人们的脑海里没有也不可能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在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无数人在冤假错案之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自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们抛妻弃子,一级一级的上访,可是在他们心里,不公正是审判结果的不公正还是审判程序的不公正?他们要求的是改变结果,还是在保证一切合法程序下的重新审判?这不仅仅是司法这一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国人重实利(实体),轻程序,在任何需要秩序的地方都可以表现出来。排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插队?就是因为插队可以节省时间,有好处!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不是程序之利,而是实体之利。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正是如此,为了破案这个“大利”,为了惩戒犯罪这个“大利”,完全可以忽视非法获取证据这一“小节”,完全可以忽视个人权益被侵害这一“小节”!至于有罪推定,在司法人员之中是普通存在的,“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嫌疑人、被告人进门三分罪”,当然,有些人是有意识的,有些人是潜意识的。这与我国的司法体制密切相关。在我国,虽然被告人在刑事诉讼法中被提高了地位,成为了案件的当事人,但是因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作为一个整体受到当地政法委的直接领导,被告人在实质上仍然是被追究的对象。在法律上,公检法互相限制,在法律之下,在政法委的协调后,它们就成为了一个流水线,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这就直接造成了有罪推定思想的泛滥。既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有罪的,那么对于罪人也不必客气。对程序正义的蔑视与有罪推定思想相结合,直接构成了心理上对于非法证据的支持。为了打破这一思维定式,一方面必须得在国人心中牢固树立程序正义的思想,要让国人看到程序本身的价值,这不仅仅是一个司法改革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改造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必须进行司法改革,使司法机构真正独立,脱离政法委的领导,或者是剥夺政法委具体的控制权,仅仅保留其监督权,从而在实质上真正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离被追究的地位,让无罪推定的思想深入人心。
三、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
一项完善的法律制度首先必须有全面完整的立法支撑,其次需要一个合理的司法环境,从而进行科学的实践运用,实现其设立的初衷。结合其他国家先进立法例,笔者认为,完善我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
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往往包含着对人权的极大破坏,与文明司法严重相悖,对于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几乎成了世界各国的惯例。两大法系国家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均以非任意性作为排除的标准,这也是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我国已于1988年加入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应严格遵守公约的要求,对非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予以严格排除,并参照其他国家,确定以非任意性作为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标准。在立法设计时可与《刑事诉讼法》第43条相衔接,规定使用暴力、威胁、引诱、欺骗、违法扣留、超期羁押、精神折磨、侮辱人格等直接作用于涉讼公民人身、自由、精神之上的方法获得的非任意性言词证据禁止使用。并且规定非任意性言词证据绝对无法律效力,不以涉讼公民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或同意作为证据而认定其具有法律效力。
(二)原则上应承认非法实物证据的效力,但要把握一些例外
对于非法获得的物证的排除,各国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别。美国对非法实物证据持最为坚决的否定态度,这些非法证据的取得主要发生在逮捕、搜查和扣押的过程中。美国联邦宪法第四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及财产不受任何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据可能成立的理由,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详细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颁发搜查和扣押状”。但为了防止犯罪与刑罚失去平衡,1984年联邦最高法院规定了“最终或必然发现”的例外以及“善意”的例外,缩小了排除非法取得的物证范围。而同属英美法系的英国主张衡平原则,对非法搜查、扣押的实物证据只要与待证事实有关,原则上不予排除。只有在排除非法证据具有更大价值时,才由法官自由裁量予以排除。
(三)“毒树之果”的排除
“砍树食果”在我国行不通。如果“毒树之果”不排除,则整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毫无意义。以非法行为获得的证据不能采用,但通过非法证据获得的物证和书证是可以采用,这势必会诱使办案人员把非法获得的证据作为寻找物证和书证的桥梁。以刑讯逼供为例,刑讯逼供“供”出的不仅是言词口供方面的意义,主要还是逼嫌疑人“供”出犯罪的赃物、工具、同案人等。警察再根据这些线索收集证据。如果只排除其口供本身,而不排除“供”出的其他证据,那么刑讯逼供这种违法行为还是避免不了。
(四)完善对权利受侵害者的保障机制
首先,应从法律上确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自我保护的权利。这包括:
第一,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沉默权问题本身是一个受各方面影响而较为复杂的问题,其理论基础是充分尊重公民向外沟通内心世界的自由选择权,以及不应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证其罪。虽然国外对沉默权的规定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它符合“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举证原理,限制了政府权力,有助于减少非法取证行为。所以有必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自证其有罪的权利,仅从协助司法机关查清案件事实的角度考虑,回答有关身份基本情况的问题,以从根本上消除非法取证的根源。
第二,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质疑非法取得证据的法律效力的诉讼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有权向法院提出非法取得的证据的无效申请;另一方面,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法院作出的确认某项非法取得的证据法律效力的裁决提出程序性上诉的权利。
(五)建立和完善对非法取证的官员惩戒制度
虽然我国刑法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已经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然而,实践中还有大量违法甚至严重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的非法取证行为,对实施这些行为的司法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应规定相应的惩罚制度,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其中,行政责任由司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内部规定并执行;民事责任可通过国家赔偿或民事诉讼予以确定。
(六)处理的具体程序
第一,设立证据的庭前审查制度。我国没有专门的庭前审证制度,所有证据包括非法证据,一律进入庭审,由审理案件的法官一并裁断。这使得非法证据,特别是立法规定应当排除但具有客观性、关联性的非法证据,对法官心证产生重大影响。即使这些证据最后被认定为应予排除的非法证据,其实质的影响却难以从法官的头脑中消失,可能仍会对法官认定案情产生潜在的影响。对于那些如果
排除非法证据会形成“疑案”的案件,这种潜在的影响,可能会使法官觉得“疑案不疑”,并据此对案件作出判断。所以,笔者建议,设立证据庭前审查制度,由法官助理或书记员主持,对证据进行审查,将法律规定应予排除的非法证据预先排除,以免非法证据内容影响法官。
第二,证明责任。由公诉人证明收集证据是否合法。如果被告人和辩护人提出有非法证据嫌疑的事实,而控方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否定这事实的,则认定其收集的证据为非法证据,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四、结论
总之,在我国要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法律规范上,在制度上的完善是极其必要的,“有法可依”是一切司法的前提,现有的粗糙的规定不能完全覆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外延,必须得到补正。可此外,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还是必须通过司法改革甚至是社会改革,打破国人长期以来的“重实体,轻程序”“有罪推定”的思维定势,在全司法人员甚至是全社会成员心中树立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非法收集的证据必须排除的概念。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在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对于人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崔敏.刑事证据理论综合评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2]闫 海:《非法证据的衍生证据规则探讨——美国毒树之果理论述评》。
[3]《我国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障碍透视与建议》,作者:陈卫东、刘昂。
[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作者:杨宇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园目前是市级示范幼儿园,教职工35人,其中在编教师共16人,正副园长2人,保安一名,其他8人专任教师年龄全部为40岁以上,且全部是从小学或中学转岗过来的老师,另外聘请专任教师14人,编制不足,导致除小班外其他班级不能达到两教一保的要求。我园2021年春季共10个班级,幼儿426人,期中小班157人,中班128人,大班141人,目前只有10个教室能用,教室有限,每班幼儿基本都达到40人及以上,直接造成教师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大。
二、主要问题
1、聘请教师太多,教师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保育和教育水平低;导致幼儿园教育效果不是很好。
2、聘请教师工资低,社会保障缺失,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聘请教师的工资在1500至2000左右,普遍不高,一般的情况下大部分聘请教师是因为孩子要上幼儿园,方便照顾孩子,才来幼儿园应聘做教师,孩子一旦毕业,不少聘请教师都会随着孩子离开,重新选择工作。
3、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不高,压力大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聘请教师工资待遇本身就不高,但是幼儿园工作比较杂,在幼儿园要学习很多知识,包括教学能力、组织活动、家园联系等,使一些教师应接不暇,还有一些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不尊重、不认同,在职教师只能忍着,而聘请教师随时都可能离开。
三、发展设想建议与思考
1、拓宽师资来源、提升教师学历、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园鼓励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提高自身能力修养,园内认真开展培训、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2、建议上级部门每年招聘一批专业幼儿教师充实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引领农村幼儿教师成长。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
3、利用暑假时间对幼儿园保育楼进行改造,扩建教室,一方面可以减轻大班额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招生,招收更多的幼儿,让更多的幼儿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第五篇: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
“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问题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园亲子活动现状、问题与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活动是根据教育对象的成长特点和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儿童和他们父母或看护者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指导性、互动性的活动。幼儿园亲子活动是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教师与家长两方面教育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教师用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家长,家长也以所获得的有针对性的育儿经验影响教师,双方积极互动、合作,最大限度地达成一致,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为幼儿创造最佳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更主动、可持续的发展。当前,“幼儿园亲子活动”家教指导形式、收效已被广大教育者和家长认可,一些有条件的幼儿园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的实践探讨,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形式、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活动的主体不明确、单向互动、互动频率低、教育价值的片面性等问题。于是,2006年10月,我园向福建省直幼教研究会申报了《亲子活动现状、问题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经评审2006年12月被批准为福建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委员会“十一五”研究课题,课题编号是2006004。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现状分析和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园的纽带桥梁作用,整合多方资源,寻找适宜途径,选取合适内容,选择有效方法,提高幼儿园、家庭亲子活动质量、推动家园沟通合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时间:2006年12月——2010年4月
(二)研究对象:省直广厦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家长(父母)
(三)研究目标:
1、了解本园幼儿家庭亲子间开展亲子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针对本园特点,充分挖掘社区、家长资源,探索适合我园幼儿家庭亲子活动的内容;
3、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并将“亲子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开展,让家长进一步获得科学育儿的方法,更好地提高亲子质量,培养良好亲情,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幼儿家庭亲子间开展亲子活动的现状调查。
2、了解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存在问题。
3、探索行之有效的亲子活动指导策略。
(五)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结合原有经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分析调整,不断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原计划从2006年12月——2009年6月,研究过程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2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形成课题研究组织管理网络,明确分工;对参加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确定子课题名称及负责人。
2、调查研究阶段(2007年3月—2007年7月):通过收集有关情报资料、教师和家长讨论,听取领导和专家意见,提出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含义、具体表现及存在问题,拟定调查问卷,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现状及本园幼儿家庭亲子间开展亲子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本园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适合我园开展的亲子活动的突破口。
3、行动研究阶段(2007年8月——2009年1月):这一阶段是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的实践研讨阶段,我们针对研究内容,围绕“如何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做好各种记录、分析与评价,撰写活动反思、研究随笔、研究经验总结等,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4、总结整理阶段(2009 年2月——2009年6月):这一阶段,我们整理全部研究资料,在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待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后因结题工作推后我们在2009年7月—2010年4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讨、总结。
三、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
我们采用书面问卷及访谈等方法,从办园性质、园所规模等因素考虑,选择了本园、红博幼儿园、老干局幼儿园、温泉幼儿园四所幼儿园作为调查、访谈对象,以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园2.5—6岁的幼儿家长进行了“亲子活动基本情况、家长观念认识与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04份,获得有效问卷304份。并将获得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进而分析了解幼儿父母对亲子活动的认识和行为等现状,从中我们发现:
1、有99.9%家长认为“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有100%的家长认为“父母常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可以给孩子心理和感情上的抚慰”。
2、在“您每天利用什么时间与孩子开展亲子活动?”这个调查问题中,“每天接送路上”占24%,“每日晚餐前后”占44%,睡觉之前占58%。
3、在“您经常与孩子开展哪些亲子活动?”这一调查问题中,“与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运动”占71%,“与孩子聊天”占53%,“郊游”占30%;对于““您经常与孩子玩些什么亲子游戏?”,“阅读等语言游戏”占59%,“棋类、拼图等益智游戏”占53%,“户外体育游戏”占37%,“角色、建构等创造性游戏”占20%。
4、对幼儿的“任务意识”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两项社会性行为培养的家长的教育行为统计中,“每天都有”的分别占13% 和22%,“经常但不是每天”的分别占43%和50%。
5、在“您认为通过哪些活动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这个调查问题中,认为“带孩子外出郊游”占53%,认为“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占50%,认为“邻里或亲戚之间的串门”占47%。
6、在“谁最经常陪孩子?”这项调查问题中,母亲占51%,父亲占11%。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1、家长们对亲子间沟通的重要性基本上表示赞同,对亲子沟通的意义大多表示认可,大部分持同意观点,并会懂得并做到尽量抽出时间,哪怕是晚餐前后和睡觉前的时间来陪孩子,说明家长的观念在更新、在转变。
2、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开展的亲子活动、亲子游戏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的。能与孩子聊天、一起玩耍、游戏、运动、郊游、教孩子学习等,和孩子开展棋类、拼图等益智游戏、阅读等语言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等占了比较高的比例。
3、大多数家长会科学地有选择性地通过某项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社交,对幼儿园组织的提高社交能力的亲子活动认可度占到50%,在待选的几个选项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
以上都是我们在调查中看到的可喜的地方,说明被调查的家长中,大多数对亲子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都是比较认可的。但在实际的开展亲子活动的情况上看,却是不太乐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问题
1、缺乏对教育价值的足够认识 从调查中看出,虽然家长对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比较认可,但大部分家长还是“有空才参加”,甚至直接是“没时间参加”,普遍存在着认识与行动不统一现象。很多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都以工作忙没空参加为由而缺席,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来替代,这就违背了“亲子活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家长的工作忙是有一定影响因素,也反映出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2、父亲的参与率低
在调查中发现:父亲的文化程度高于母亲,但在众多家庭中,承担家庭教养的责任、具有的教育威信等方面却不如母亲。亲子活动中大多是母亲参加,而很少看到父亲的影子。我们通过与部分父亲的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
(1)社会竞争的激烈,特别是越来越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而父亲大部分又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他们大多忙于工作,根本无暇考虑和孩子一起游戏和谈话。
(2)受中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 的影响,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加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专职母亲越来越多,使得父亲们更有理由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推给母亲。
(3)更重要的也反映出,大部分父亲对亲子活动的意义、价值还认识不到位,对于和孩子一同游戏、开展活动等,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育技能缺乏
亲子活动的主体应是双主体的,即家长和幼儿共同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亲子间的沟通,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但在与家长的访谈和亲子活动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亲子活动主体缺失现象,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家长教育技能的缺乏,使得家长对亲子活动的互动意义变成了单纯的亲子互动及亲子间家长对子女的单向互动,如亲子制作活动中家长的包办代替;亲子郊游中选择的内容不适宜孩子;亲子游戏无法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等。由于家长要么无所适从、要么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等因素,亲子活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难于实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亲子互动的观察,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互动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从而提高亲子互动的有效性。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指导策略
围绕我们调查、访谈和分析的结果,我们认真分解课题,找准研究方向,本着充分借鉴亲子教育指导研究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园实际和家长需求、坚持实践性与可行性相结合,阶段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深化和拓展亲子活动指导策略。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教育价值的认识
家长观念的转变、更新是先决条件,只有让他们对“亲子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他们才愿意多花时间参与到亲子活动中来,才能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与支持者。因此,我们通过学习资料的发放、家园小报、家园联系栏的宣传、网站的互动、开展免费咨询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最新的有关亲子活动的信息,向他们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让家长们在自学、辨析、撰写心得体会中,明确亲子活动的意义、价值,提升对亲子活动的认识,从而愿意“走近”亲子活动。
2、建立合理制度,保障家长参与的有效性
合理的制度建设能够使权利和义务得到统一,使家长的参与逐步由自愿型走向制度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确保家长对亲子活动的参与。因此,本园针对家长先后制定了《家长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规定》、《家长必做的十件事》等相关制度,制度中针对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做了特别的规定。我们还创建了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在内的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通过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充分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加强对“优秀家长学校成员”、“热心家长”、“文明家长”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同时,对获得表彰的家长给予利益激励,如可以获得幼儿园赠送的相关的育儿手册,可以作为“热心家长”定期来园观看孩子活动,应邀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大型活动等。同时,针对教师在家长工作中的管理也出台了《家长工作制度》等相应制度,并将其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中。
3、发挥父亲作用,均衡家庭各成员的教育角色
在与母亲的交往中,婴幼儿得到的最多的是抚育、照料和言语教导、行为示范、鼓励等。但实际上,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父亲和父爱的缺失会给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父亲绝对不是母亲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的一种补充,父亲的作用和角色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勇敢、坚强等积极的个性特征,通过与孩子的游戏、交流和教导等对孩子的积极个性品质发展起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孩子从父亲那里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发现;父亲较多地参与育儿活动,能提高孩子的认识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因此,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父亲就有必要扮演好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参与到孩子的童年中,和孩子一起游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为了激发男性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热情,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手段逐步让父亲改变态度,认识到养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事业,父母双方在这个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都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认真考虑家长的需求,设计适合父亲参与的活动内容,让父亲从“走近”亲子活动到“走进”亲子活动。
(1)组织节日活动
我们以“三八节”为契机,精心组织了“为妈妈制作礼物”的亲子活动,爸爸们也获益匪浅。首先我们向家长发出了 “父子DIY——献给妈妈的节日礼物”亲子活动倡议,让父亲了通过亲子共同制作,不仅能够增强父子间的情感交流,表达孩子对妈妈的爱,而且还能提高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活动目的。其次,我们给每位爸爸发出了参与活动的邀请函,号召每一位爸爸都参与这项活动。3月8日那天,爸爸们都来了,他们的热情参与让我们喜出望外,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更是令人称赞。他们选择了丰富的制作材料,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制作,体现了爸爸们构思巧妙、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极大地诱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孩子们在和爸爸一起制作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更是给了孩子们一次全新的体验。
父亲节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利用这一节日开展了“我的爸爸”系列教育活动,比如访问活动“能干的爸爸”,让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与特长,树立了爸爸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形象,拉近了孩子与父亲间的距离;比如以绘画活动“好大的爸爸”,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描述心目中爸爸的高大形象,并把绘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爸爸,说一句对爸爸最想说的话,从而激发了孩子以爸爸为荣、爱爸爸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爸爸们和孩子们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爸爸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更高大了,孩子们对爸爸的爱也强烈地呈现出来。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在自然的活动进程中,父亲们参与了幼儿园的教育,孩子们也通过亲子间的互动,体味到了来自父亲宽厚的爱。
(2)发挥父亲特长
父亲的兴趣爱好,可以和自己的孩子分享。如我们的“亲子对弈”——父子(女)围棋活动,“下棋”是很多男性的兴趣,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棋,有利于爸爸们能更多地与孩子们进行亲子互动,同时也是爸爸们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可谓亲子对弈,棋乐融融;在“亲子劳动”中,我们也从父亲的特长、孩子的需求出发,引导父亲和孩子开展“亲子植树”的活动。这些活动中,让父亲们的兴趣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拥有了成就感,使得他们愿意走进“亲子活动”中来。
(3)把握父亲的特点组织体能游戏
父亲象征着力量,当父亲陪孩子一起玩耍时,特别是进行大动作的游戏时,孩子都表现得很兴奋。于是,我们发挥父亲这一优势,开展了许多具有父亲特色的户外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游“五溪峡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体验。在爸爸的带领下,孩子们尝试了各种惊险、刺激的游戏,爸爸们的勇敢形象无形中感染着孩子们,爸爸成了他们的骄傲,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
亲子活动给父亲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家长们在个性中寻找孩子们的共性,相互借鉴育儿之道,也给父亲和孩子之间创造了一个特殊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爸爸,学习怎样和自己的爸爸去交流,建立起一种亲密的父子关系,同时也让爸爸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更多地去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搭建了“父子桥”。“是孩子让我们变得丰富,也是孩子让我们变得更有责任”——这是一位父亲在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4、调整幼儿园亲子活动时间
家长无法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都是上班族,无法经常请假参加活动,在问卷调查中也普遍反映,希望幼儿园在双休日开展亲子活动。因此,将一些亲子活动的时间做了调整,调整至双休日、节庆日和一些开放日,如周末和节庆日的亲子郊游、结合开放日家长来园的时机开展亲子活动,从一定程度提高了父亲来园参加活动的参与率。
5、科学引导,提高家长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
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亲子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也充分明确了亲子活动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技巧,往往效果是适得其反的,而违背了“亲子活动”的初衷,自然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教师用其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影响和引导家长,从而提高家长对开展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教师对亲子教育活动的指导是立体的,指导包括理论的、形式的、活动过程的具体的指导。
(1)观摩学习式
邀请家长参加现场观摩亲子活动,让家长直观地学习与孩子互动、沟通的技巧,提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如在亲子区域活动《美丽的挂饰》中,教师指导运用废旧的CD光盘、废旧彩色纸袋、挂历、纸盘、细绳等材料制作“祝福花”。活动前教师向来观摩的家长发放观察记录反馈表,问题有:“此次活动内容孩子感兴趣吗?是否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是如何分工的?”“孩子做的事适合他(她)的年龄特点吗?”“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是如何处理的?”„„通过问题的提示,引导家长对于亲子互动的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活动后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家长了解选择的活动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应体现孩子的主体性,避免了包办代替。好多家长在观摩活动后感概:“以前在和孩子活动中,为了追求效果,经常就包办了,我发现天天的妈妈很放手,虽然孩子花瓣剪得不怎么流畅,花芯的装饰不是很有艺术,但是却散发出无限的童真和童趣„„真的太棒了,妈妈都没想到孩子能用这样巧妙的方法来制作!看来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多给孩子机会!”„„家长们亲眼目睹了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感知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并通过亲身的尝试与讨论,明白孩子是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结累经验而成长起来的,从而逐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2)随机点拨式
亲子活动中,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了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帮助父母提供解决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如在亲子走大鞋的活动中,乐乐和妈妈老是走不快,妈妈很着急开始责怪乐乐,而乐乐明显失去了信心,这时老师及时介入,“乐乐,想想看为什么走不好?”“纸箱太大了,不合我的脚!”“那有什么办法呢?”“我想用报纸把前面多余的部分塞起来!”“那你和妈妈去试试看吧!”乐乐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他忙着改造自己的鞋子去了。进而教师对乐乐妈妈说:“你瞧,孩子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我们家长应把问题提出来,调动孩子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孩子做游戏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在于过程中孩子的习得。”
(3)以点带面式 合理地挖掘家长们的资源,对于教育效能的发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作好“桥梁”的角色,整合家长教育资源,以点带面,带动家长积极参与,提高家长的教育技能。
①家庭互助小组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不仅能有效协助教师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家园的全面互动,同时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家长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在有园家委会的基础上,各班还成立班级家委会,鼓励其他家长主动与他们结对子,形成家庭互助小组,通过电话联系、串门或结伴外出郊游等形式增进联系、加强沟通。家长之间成为好朋友,孩子之间也成为好朋友,就在这种“好朋友”的氛围中顺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如“到小朋友家去做客”家庭聚餐、“动物园”亲子郊游、“自来水厂”亲子参观学习活动、“将军山”亲子登山活动、亲子野外生存训练„„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提供了家长间交流沟通、借鉴经验的好机会,促进了家庭之间的融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亲子活动的质量。
②家长助教
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特长,邀请他们来园当助教。当交警的爸爸,为小朋友做了“交通安全,从小做起”的安全知识讲座;当牙医的爸爸为孩子做口腔保健知识传授;从事园艺工作的家长,来给孩子介绍各种观赏性植物的特点,教孩子学插花;会书法的家长,给孩子上书法课„„当然,在他们来园为幼儿授课前,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请他们来园观摩教师的活动组织,指导执教家长写好活动方案,并预教;和家长交流组织幼儿活动的教育策略。家长助教活动,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扩充了各行业领域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助教家长们从中体会到老师辛苦的同时,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为我们课程增添了活力。他们将感受到、学到的经验迁移到家庭中的亲子活动中,提高了亲子互动的技能技巧。
(4)分享交流式
活动后的交流反馈是亲子活动的源泉,家长在交流反馈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①尊求家长的意见反馈。当亲子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尊求家长的意见反馈,总结活动中的成与败,然后张贴在家园联系栏,让家长感受到他们也是参与活动的主人,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参与亲子活动的意义。同时还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②注重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有的家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能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善于引导孩子制作精巧的手工作品。有的家长富于耐心,善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经验交流会”,有头脑风暴型、情感交流型、亲身体验型、分享经验型、集体反思型等,给家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其他家庭的共同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
5、探讨多种亲子活动类型,推进亲子互动
家长亲子互动的教育技能技巧的不断提升,必须通过多种的亲子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于是,我们围绕幼儿园日常工作,结合节庆日、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园内外各种资源,开展了亲子郊游、亲子制作、展览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劳动、亲子阅读、亲子晨间区域活动、亲子游戏、亲子义卖和募捐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拓宽了家长选择亲子活动内容的思路,增进亲子间互为平等、融洽的亲情关系的建立,有效推进了亲子间的互动。
(1)亲子制作
我们围绕“废旧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开展亲子制作活动。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了分类,开发了瓶子系列、纸盒系列、瓶盖系列、宣传册系列、包装袋、报纸等系列,采用亲子区域活动、亲子互动课、家教沙龙等方式的指导,让家长发现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学习利用废旧物制作幼儿喜欢的教玩具的方法,掌握亲子活动中与孩子互动的技巧。
如,在中秋节开展“共享绿色中秋”月饼盒变废为宝亲子制作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把许多精美、实用的月饼盒做成的教玩具,共同度过了难忘而有意义的节日,体验了分享、合作、团结祥和的欢乐团圆节。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利用矿泉水瓶和卫生纸芯,做成了“摇摇乐”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等数学操作玩具;利用宣传册,做成了一本本精美的图书;利用瓶盖的大小、颜色、高矮、图案、打开方式„„等和孩子一起玩瓶盖“分类、数数、排序”„„家长感受到:平时唾手可得的废旧物品,竟蕴含着如此多的教育价值;原来开展亲子活动并不难,只要有心,身边的所有东西,都是可利用的资源。
又如,我们开展的“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中,通过绘制亲子活动海报,幼儿和家长选定主题、制作材料、商量图书的文字表述、画面绘制、页码安排,乃至封面、封底的设计等,明确活动意义、目标、内容及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在活动中,引导家长遵循“以孩子发展为中心”的原则,进行多项有效的互动合作,这不仅体现着亲子智慧的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幼儿潜能,培养个性,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亲子阅读
怎样让孩子轻松愉快的接受阅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的系列活动。通过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家长孩子共同阅读一个好的故事、进行生动的表演、开办亲子剧场等一系列活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想像力、表演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大大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的美好时刻,将给孩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美好的回忆,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3)亲子郊游
让家长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和家人、朋友或约上几个家庭,一同到大自然去郊游,“让生活走向自然,让教育走进生活”,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增进情感、促进沟通。这一活动形式大多通过家长自发组织的方式来开展,通过发挥班级家委会的作用,带动家长参加,而教师则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对于家委会组织开展亲子郊游的提议,教师首先提供精神支持,以自己高涨的热情支持家委会的提议,表示愿意参与和被邀请,这样能充分鼓励和保护家长的积极性,同时对活动进程给予必要的关注。对于郊游的具体活动内容,家委会或家长们可能会提出很多建议,此时教师就要适时介入,指导家委会从众多的方案中筛选出适宜的亲子郊游活动,教师运用幼教专业优势,指导家委会根据阶段教学需要或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从中选择当前阶段最适宜的亲子活动内容。内容确定后,教师指导家委会成员制定详尽具体的活动方案,除了常规的活动时间、地点、过程、收费等基本情况,还要特别提醒做好包括活动的倡议书书、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中家长对幼儿的指导要点及人员分工等。方案每位家长人手一份,以保证家长对活动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家长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使活动开展的更有成效。在这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家委会制定幼儿行为观察表,指导家长如何利用亲子郊游的契机观察幼儿,这样,家长们不但会关注自己孩子的表现,还会观察其他孩子,并理性的与自己的孩子比较,观察其他家长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法,通过思考分析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方法,这种方式对于家长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大有促进作用。
几年来,在我们的倡议、指导下,各班家委会和热心家长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郊游活动,有锻炼体能的野外生存训练、“五溪峡谷”亲子游,有结合课程的动物园郊游、森林公园之旅——寻找秋天,有结合节日的亲子郊游——植树、端午节长乐游,有社会实践活动的“麦当劳亲子社会实践”、鼓山亲子游——环保小卫士„„这些亲子郊游活动从老师的介入指导到家长自发、自主地组织,从原来的无目的、无序的组织,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们感受到了这些活动与以往单纯外出活动的不同之处,体会到对孩子的教育既不是高深莫测的也不是呆板生硬的说教,它就存在于孩子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每一次的郊游活动不仅让亲子关系、师幼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更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使家园沟通更加顺畅,深受家长们欢迎。现在,亲子郊游这一形式已成为我们很多班级的传统,是家长和孩子们周末和节假日中最期待的事情。
(4)亲子献爱心
每年的5月是我园的爱心月,我们结合节庆日及社会重大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献爱心活动。如2009年,我们引导幼儿关注汶川的灾后建设,“六一”前,通过我省教育电视台与四川省彭州市机关幼儿园开展了手拉手 “爱心义卖,助力重建”亲子活动。活动前,我们向家长和幼儿发出倡议:“你的家里有多余的玩具吗?您愿意通过义卖为灾区的孩子筹措爱心款吗?„„”在传统募捐的基础上,增加了义卖的环节,拿来卖的物品是孩子们自己的玩具、物品,而且买卖双方都由亲子共同参与的,是让幼儿进行真正市场交易的体验,“义卖”活动蕴含了对幼儿爱心、同情心、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金钱概念的形成等方面的教育。这一形式上的创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家长看到了活动的价值,大大激发了家长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活动倡议发出后,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积极响应,家长与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收集整理家中物品、制定价格、布置摊位等。活动当天,我们随处可见“爱心天使”的行动,“买一件商品,献一份爱心”、“爱心不打折”„„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加义卖和捐款活动中,两次爱心义卖和捐款所得款项近三万多元分别捐给了汶川受灾群众和彭州机关幼儿园。在这过程中家长还培养了幼儿从小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及物品再利用的意识。
(5)亲子劳动
倡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亲子劳动中,如我们的亲子值日、亲子种植等活动,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的劳动气氛中,孩子们学习了简单、基本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从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也转变了家长溺爱、包办代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技能。
(6)亲子游戏
活泼有趣的亲子游戏,使家长能带着一颗童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幼儿与同伴、家长与家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使幼儿和家长感受游戏的愉悦,体验亲子情感,促进亲子沟通。如“两人三足”“齐抬花轿”““罐中装豆”等亲子游戏,多年来成为幼儿园大型家园活动的保留内容。
四、研究的成效
(一)丰富了亲子活动的资源库
我们通过活动逐步建立“亲子活动资源库”,充分体现幼儿园亲子活动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为保教人员如何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提供有利保证。资源库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有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方面的理论书籍、有优秀活动案例,如何通过亲子活动指导幼儿与家长参与健康、科学、艺术、社会、语言、游戏等领域活动;如何通过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等方面的资料,不断丰富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内容。
(二)提高了教师对亲子活动的指导水平
课题研究为教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在课题的过程研究中,教师们查阅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获得了大量的有关亲子活动组织的最新信息,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亲子活动、亲子郊游、亲子制作、亲子社会性活动等一系列亲子活动指导的新方法,提高了教师亲子活动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总结的能力。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亲子活动方案和论文,有《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指导策略》、《在亲子制作活动中推进家园互动》、《家园协作有效推进亲子阅读》等9篇论文和经验总结在CN刊物上发表和在各级各类研讨会上获奖,为进一步开展亲子活动的研究和向更大范围的辐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三)提升了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
家长和孩子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家长的重视、坚持及良好的“亲子活动”氛围的形成,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长从中感悟到很多亲子教育的真谛,从而转变了家长的育儿观。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能耳闻目睹孩子生活、游戏和学习等真实表现的机会,家长通过获得孩子成长的感性知识经验,加深了对孩子能力发展的认识,改善了家长的教育行为和教养方式,从而更有地效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教育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家长通过观察老师的指导获取教育的经验、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领悟教育的方法。家长间的相互交流,使持不同教养态度的家长通过交流借鉴,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养素质。
(四)有效带动家庭亲子活动的开展
亲子活动带来的是多方的互动和受益,教师对亲子教育的指导为家庭的亲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教师也从家长那里学习到了许多教育经验,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家长在集体的亲子活动中得到了有益的经验,有效地带动家庭亲子活动的开展,使家庭中的亲子活动丰富地开展起来,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也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
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亲子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分享与父母一起玩耍的乐趣,幼儿和父母在快乐的亲子活动中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父母和孩子融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活动中,幼儿充分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努力来发现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以更为生动、活泼、主动的精神状态去获取各种知识和经验。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事物和接触事物,他们的方式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而且,孩子会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这样,幼儿的情感、认知、语言、运动、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六)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的亲子活动、家长育儿指导等内容,多次受到《福建幼儿教育》、《海峡儿童》、《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福建新闻频道”、“福建综合频道”、“中新社福建分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当然,幼儿园亲子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新认识和新收获,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研究。如怎样针对不同的家庭差异,不断探索、优化亲子活动指导策略;如何加大引领力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如何有效提升不同能力水平教师研究水平和能力;如何引导家长将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获得的有益经验进行迁移;针对不同园所的性质、家长特点,如何选择适宜各园的亲子活动组织方式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园还将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引领家长更好地走近亲子教育,倡导亲子互动,增强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