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4 06:4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第一篇: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学校:元谋县江边小学

姓名:杞建聪

邮政编码:651312

联系电话:***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小学阶段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关键词】:阅读

兴趣

方法

培养

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小学阶段就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得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因此,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以故事为诱导,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能从讲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妈妈的葡萄》的故事,当我讲到狐狸妈妈摘了葡萄却在返回途中遭到了猎狗的追捕,在快要到达小狐狸藏身的洞穴时,狐狸妈妈发出了“呜呜”的警告声,提醒小狐狸赶快逃身而狐狸妈妈却因体力不支„„

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被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母爱感动之际,教师嘎然收声,告诉学生,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 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亲近母语》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要更仔细地阅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拿起了手中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创建阅读基地,营造轻松阅读的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三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性阅读。二是建立年级“阅览室”。这个阅览室以年级来组建,是实施课外阅读中“计划性”阅读的主要场所,阅览室里摆放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和“必读书目”中本年级应读的图书。这里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计划的场所。里面的图书不是固定不变的,年级的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及时更新。如学习《恐龙》一课时,教师就从阅读中心挑选一批关于恐龙的介绍和故事,组织学生课前课后阅读;学习鲁迅、老舍作品的时候,就让学生“读点鲁迅”“读点老舍”。三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可以发动师生捐书,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借书。三级阅读基地的建立,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所谓轻松的阅读氛围,就是说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体验阅读乐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方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此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的课外阅读,困难在于:我该读些什么?有了阅读材料以后,我又该怎样去阅读?这就关系到我们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能的问题。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虽说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抓文体选读课外读物。《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背影》、《小桔灯》、《春》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它的散文或散文诗。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了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散文的特点,积累优美凝练的散文语言,增强文化底蕴的目的。

抓作者阅读系列作品。《船长》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维克多•雨果。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这一条线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资料:介绍作者生平的文章,了解作者成长历程;阅读作者的作品,如《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查阅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查到资料后,先自己认真阅读,然后互相交换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更是达到了课内外相得益彰的效果。

抓课文内容阅读相关文章。根据课文内容到课外查找读物或弥补课文的空白,或解释课文疑难,或延伸课文内容等,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金字塔是怎样造出来的?金字塔为什么能屹立于沙漠中5000年?关于金字塔还有多少谜没解开?„„学生查阅资料后就会了解许多有关金字塔的知识,知识面扩大了许多。

(二)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要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效率。

迁移法。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流连忘返”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细细体味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学生们理解了人们流连其中不忍离去的原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片美文,学生们运用迁移法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很快就体会到了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2)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3)写读书笔记。一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总之,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指导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文章例话〉序》

【3】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第二篇:农村幼儿园发展与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幼儿园发展与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万安乡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乡镇及其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与师资队伍现状,为制定农村幼发展政策和教师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乡镇幼儿园教师。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共发出16份,收回16份,回收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10年12月15日—12月20日

五、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头戏,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幼儿教育,不断探索农村幼儿教育的改革新路,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紧迫性。经过多年努力,万安乡幼儿教育获得了一定发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万安乡位于城区东郊,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辖区内有中学1所,小学6所,中心园1所,辐射幼儿班5个;全乡幼儿教师16人,在园幼儿466人,教学班11个。

二、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1、幼儿园网点布局科学合理

农村幼儿教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由于采取镇、村、中心小学附设等多种形式举办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幼儿教育网络体系相对科学合理。

2、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学前教育认识和需要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的入园率也逐年提高。据目前统计,全乡3—5岁幼儿674人,在园人数466人,入园率达到85.74%。

3、幼儿教育保教质量逐步提高

我辖区内幼儿园认真贯彻执行《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安排幼儿园工作,科学安排幼儿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和休息、饮食、睡眠等的顺序和时间,保证幼儿有规律、愉快地生活和活动,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保育教育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多元化办学(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万安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乡政府积极探索幼儿教育办园模式改革的新路,将辖区内幼儿园进行改制,租赁给私人经营管理,采用集体、个人合作办园模式,打破了幼儿园教育由政府包揽的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幼儿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主管部门工作疏漏。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农村幼儿园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不够细化和经常化,导致幼儿园在管理和教学上缺乏统一的要求,办园行为不规范,乡镇特别是村一级无证幼儿园仍然存在。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幼儿园走向市场,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一方面激发了幼教工作者的斗志,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改进管理与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为争取生源不得不满足家长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要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走进幼儿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一些幼儿园在课程的安排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都是参照小学的做法,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被严重弱化;在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时,与小学生如出一辙,造成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欲望、创造的才能被扼杀在摇篮里,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表面上简单的将小学课程下移,更不是单纯模仿小学班级的教学形式问题,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忽视其它方面的教育如能力培养、个性养成、兴趣激发、品德陶冶等。

(2)教学方法为“传授型”,重视学习的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指向明确,那就是孩子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至于幼儿是“痛苦地学”还是“愉快地学”?是“期待着学习过程的发生”还是“讨厌学习”?老师并不是很关心,孩子们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与学习的热情,变得有些麻木,有点机械。

(3)采用横向比较方式,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4)在集体生活中过分强调纪律常规,致使儿童失去创造的热情,甚而泯灭活泼的天性。实践证明,这种把幼儿班当成是小学预备班来施教的错误做法,使幼儿未能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适当的教育,天真活泼的稚气、竞争向上的意识和求知的愿望逐渐熄灭,阻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3、办园(班)经费不足,条件简陋。农村幼儿园教学、生活和游乐设施陈旧,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现有幼儿园(班)还未能为幼儿创设必要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备件,既对幼儿身心的发展、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形成严重的障碍,也阻碍了幼儿基本动作的训练、智力的开发和品行的塑造,甚至,由于设施的配臵不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疾病、室场设施的配臵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4、幼儿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农村的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家长中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相当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有偏差,未能积极配合幼儿班开展教育活动。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农活忙,事情多,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和沟通,对小孩在幼儿园的情况全然不知或知之较少,不予关心。为数众多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不懂得早期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内容,不懂得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片面强调对孩子施行识字、数数教育,家庭中常用的教育方法是“打骂”、“批评”、“惩罚”、“哄骗”。这些都使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无法衔接。

四、对策建议

为了使幼儿能生动活泼地成长,加快万安乡幼教事业发展,必须深化幼儿教育改革,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幼儿教育尽早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1、合理布局,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门(单位)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提出,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的格局。要按照我市教育规划布局,结合我镇幼儿教育实际情况,创办具有万安乡特色的幼儿教育格局,逐年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完善规范学前教育工作,规范中心幼儿园建设,争取学前入园率达到97%以上。市教育局要全面开展无证幼儿园大排查、大摸底活动。对符合幼儿园布局规划、具备良好办园条件、具有较高师资水平的无证幼儿园,进行办园资格评估审批,评估合格的,按要求颁发相关证件;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要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联合执法专班,坚决查禁停办。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在教师证审批、职称评定、评先表模等方面,对幼儿园教师与公办中小学教师一视同仁,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乡中心幼儿园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更新教育观念,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适当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幼儿在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应有的游戏权利,浪费了教育时机,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才能,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原则,降低了幼儿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要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还童年予孩子,还童年予游戏。严格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教育的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要改变重认识、技能,轻情意、态度和个性培养的短视行为;广泛开展游戏、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3、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快捷有效的师资培训,培训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师作为新世纪幼儿教育的实施者,要能使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创新精神和对幼儿教育工作始终深沉的热爱,大胆改变幼教模式,拓宽教育途径,积极尝试,努力探索。就万安乡幼儿教师的现状来看,其素质显然与这些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加强有效的培训。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幼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

(1)以在职培训为主,提高在岗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课程,精选培训教材,定期进行短期培训,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

(2)建立以县级示范性幼儿园为龙头的二级培训,让县级示范性幼儿园的教师培训乡中心幼儿园教师。采取城乡挂钩协作的方式,由县级各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协作幼儿园(班)定期进行业务指导,结合农村的实际对教师进行全面的“传、帮、带”培训。

(3)加强乡中心幼儿园的辐射功能发挥,使其成为幼儿教师的三级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培训村级教师的基地,也成为村级教师在保教幼儿中疑难问题的咨询点。(4)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工资待遇应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使幼儿教师把提高自身素质变成一种自觉的经常性行为。

4、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必要条件。但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现象,很多幼儿园没钱购臵大型玩具和象样的游乐设施。为农村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是要追求高标准的设备条件,而是要挖掘和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使用好每一寸空间、每一种材料都体现出教师的别具匠心,做到农村化、地方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农村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然而,一些幼儿班却盲目照搬城市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未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办班形式及施教条件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农村幼儿园要让幼儿走到户外广阔的天地,学会观察大自然,因地制宜开展游戏活动,自己动手制造玩具,寓教育于各项充满“农”味的活动之中。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些方法能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教学途径。

5、创新家长教育形式,构建家庭和幼儿园联手发展幼儿教育的良好局面

农村的实际情况表明,农村的幼儿处于不利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农村家庭的卫生习惯差,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他们甚至认为孩子入幼儿园(班)后,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用教,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教育=智育=读写算。有些家长想教孩子,又苦于没有好方法。改变这些错误观念,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这个重担首先落在了幼教工作者的肩上。幼儿教师应利用家长学校、入户指导、开放日活动、家长联系卡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指导,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早期幼儿教育的正确内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高家长素质,让他们知道早期教育的要求是让孩子了解基本的、浅显易懂的日常生活知识,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会计算多少以内加减法、会写多少汉字的神童,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孩子团结、友爱、诚实、有礼貌、守纪律的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才是正确的幼儿教育。并使家长了解幼儿班的情况,随时了解教育内容和自己要配合教师完成的任务,逐步增强教育孩子的意识,提高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亲子交流的质量。

第三篇: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这使得互联网在农村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发展农村 互联网意义巨大而深远。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在中国乡村的发展现状,作用及影响力,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的大众传媒新路径!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

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储量

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

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

产、生活中,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一,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 1.农村网民规模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网络普及率36%。农村网民已经达到1.31亿人,占全国网民的27%。① 2.农村网络基础

农 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 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据调查,农村非网民中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 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拥有电脑率较低,网吧和学校成为农村居民接触和使用互联 网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地区网吧缺乏监督管理,环境较差、电脑硬件更新周期较长,配置较低;学校的上网硬件设施数量少、配置也只能满足最基础的电脑使用.② 3.农村互联网应用情况 农 村网民具有年龄偏年轻化、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偏低等特征,以及在信息需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与城市也具有相当差异。农村受众对媒介内 容有着独特的选择性 在农村受众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方面, 他们最需要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依次 为实用技术、农业政策、动植物品种、招聘信息、市场信息 和 气象信息。

二.互联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③ 1.价值观的改变

互联网将现代社会进取、发展、流动等现代观念传入农村社会, 对传统观念造成冲击的同时也 开阔了农民的思维和视野。

有 学者认为农民的生产观、道德观发生了转变: 中国社 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养成了农民小农本位的传统生产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人的商品经济意 识, 市场竞争意识日益增加。农民在城乡互动过程中已经对这些现代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 强化了这一 认识。农民在传媒的激励下为了 获得发展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现代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娱乐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入农村社会, 填补了农村因 文化娱乐设施缺乏而导致的农民精神世界的空虚。上网浏览新闻、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逐渐成为一种文明和时尚。互联网不仅本身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改 变了农民以往的休闲方式, 而且其大量反映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宣传内容也对农民产生重要的影响, 引导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转变。3.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络购物正在成为部分农村乡镇居民购物消费新方式。4.社交方式的改变

在 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影响下, 农村居民逐步接受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行为规范, 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农村社会交往方式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并 呈现出范围扩大、数量增多、开放性加强等特点,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也逐步扩展。互联网上的各种即时聊天工具,邮箱,交友网站等,为农村居民社会交往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5.参与政治民主方式的改变

由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渠道相对匮乏,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因 此,广大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影响社会的能力较低,从而使农村地区的民主进程也比城市缓慢。而具有 Web2.0 特征的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为农民参 与社会事务管理、发表 意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这些应用的功能和服务日趋便捷化,其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三. 互联网对农村科技发展的影响④ 1.传播国家对农政策

互联网通过生动形象的解读,能够迅速及时的传播国家科技政策、对农政策等公共政策,使农民更好地把握这些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方 向提供政策指引和思想保障。

2.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

随 着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农村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中国农业信息 网,中国农业推广网等专业网站上丰富的信息,可以让人们直观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供求信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 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3.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基础是人才。但是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较低,知识匮乏、思维禁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互联网等媒介向农村传播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带给农民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影响,更反应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项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民摈弃传统生产方式下的旧技术、接受新时期 下的新技术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 提供了一条新路径。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0年来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机的启动试点,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取得重大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升级,带动了基层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为农民提供了网上浏览,网上下单,商品配送,货款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像江苏的沙 集镇,浙江的义乌市等农民在网上开网店,把特色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但提高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产业规模,拓宽了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市场行情,提 高了农村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到产销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四. 农村互联网发展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以互联网建设为主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改善农经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经管 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部分农村 地区网络使用基础建设薄弱,网络基础知识匮乏等,限制了农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和使用,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差距仍较大,并且城乡“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的 趋势。为了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缩短中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切实有效地将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引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对 中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1.要认真搞好建设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顶层设计,实行分层建设、分步实施,注重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要重视并提高对农经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各级农经部门也要积极推动和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上网条件⑤

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前提条件,包括农村地区的网络接入条件、上网设备、上网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包括: 2.1.完善农村宽带接入,降低宽带资费,提高服务能力。2.2.扩大加点下乡范围,改善农民上网设备。2.3.加强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2.4.完善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络的建设。

3.搞好农村信息开发应用,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服务。

加强农村互联网信息内容建设,结合农村居民和网民的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信息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信息致富的资源不足问题。

3.1.建立专业的农业网站,打造农民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站内容可以涉及农业技术;市场供求;最新技术视频讲解;农民信息交流;国家相关政策等等。3.2.建立手机互动交流。政府或者个人可以及时准确的把国家政策,供求信息,动态新闻等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农民手中。

4.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升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技能 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水平低于城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也较低。因此,在基础设施和信息内容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农村互联网应用教育,提高农民接触和使用网络的技能,这是推动互联网在农村普及的关键。5.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套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匮乏,及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网络银行等环节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5.1.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农村多元产销渠道。

5.2.完 善农村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网络支付、网络银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传播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这使 得互联网在农村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发展农村互联网意义巨大而深远。本文主要阐述互联网在中国乡村的发展现状,作用及影响力,以期探索出一条符合乡村发展的 大众传媒新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 发展现状 影响力 发展建议

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

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等网络应用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具有信息储量

大、信息全面、查询方便、信息更新及时等优势。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无

疑是广大农村地区方便快捷的信息渠道。将互联网的信息获取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

产、生活中,是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二,农村互联网发展现状 1.农村网民规模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普及率稳步上升。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网络普及率36%。农村网民已经达到1.31亿人,占全国网民的27%。① 2.农村网络基础

农 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虽然在“村村能上网”、“乡乡有网站”、“家电下乡”等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扶持下,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 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还很匮乏,网络使用的增长条件和空间不足。据调查,农村非网民中19.7%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 等上网设备,3.5%的人是由于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家庭拥有电脑率较低,网吧和学校成为农村居民接触和使用互联 网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地区网吧缺乏监督管理,环境较差、电脑硬件更新周期较长,配置较低;学校的上网硬件设施数量少、配置也只能满足最基础的电脑使用.② 3.农村互联网应用情况

农 村网民具有年龄偏年轻化、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偏低等特征,以及在信息需求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互联网的应用上与城市也具有相当差异。农村受众对媒介内 容有着独特的选择性 在农村受众 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方面, 他们最需要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依次 为实用技术、农业政策、动植物品种、招聘信息、市场信息 和 气象信息。

二.互联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影响③ 1.价值观的改变

互联网将现代社会进取、发展、流动等现代观念传入农村社会, 对传统观念造成冲击的同时也 开阔了农民的思维和视野。

有 学者认为农民的生产观、道德观发生了转变: 中国社 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养成了农民小农本位的传统生产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人的商品经济意 识, 市场竞争意识日益增加。农民在城乡互动过程中已经对这些现代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互联网的传播, 强化了这一 认识。农民在传媒的激励下为了 获得发展而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现代观念并体现到实际行动中。2.娱乐方式的改变

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入农村社会, 填补了农村因 文化娱乐设施缺乏而导致的农民精神世界的空虚。上网浏览新闻、玩网络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等逐渐成为一种文明和时尚。互联网不仅本身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改 变了农民以往的休闲方式, 而且其大量反映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宣传内容也对农民产生重要的影响, 引导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现代转变。3.消费方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络购物正在成为部分农村乡镇居民购物消费新方式。4.社交方式的改变 在 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影响下, 农村居民逐步接受了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和行为规范, 改变了原有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农村社会交往方式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并 呈现出范围扩大、数量增多、开放性加强等特点,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也逐步扩展。互联网上的各种即时聊天工具,邮箱,交友网站等,为农村居民社会交往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5.参与政治民主方式的改变

由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信息获取和发布的渠道相对匮乏,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因

此,广大农民在社会中的话语权较弱,影响社会的能力较低,从而使农村地区的民主进程也比城市缓慢。而具有 Web2.0 特征的论坛、博客等网络应用为农民参 与社会事务管理、发表 意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这些应用的功能和服务日趋便捷化,其在农村地区的使用 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三. 互联网对农村科技发展的影响④ 1.传播国家对农政策

互联网通过生动形象的解读,能够迅速及时的传播国家科技政策、对农政策等公共政策,使农民更好地把握这些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方 向提供政策指引和思想保障。

2.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

随 着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农村工业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中国农业信息 网,中国农业推广网等专业网站上丰富的信息,可以让人们直观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供求信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 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3.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基础是人才。但是农民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较低,知识匮乏、思维禁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互联网等媒介向农村传播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带给农民的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影响,更反应在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项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民摈弃传统生产方式下的旧技术、接受新时期 下的新技术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促进农民向职业化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 提供了一条新路径。4.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0年来三网融合和云计算机的启动试点,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取得重大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升级,带动了基层互联网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为农民提供了网上浏览,网上下单,商品配送,货款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像江苏的沙 集镇,浙江的义乌市等农民在网上开网店,把特色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不但提高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产业规模,拓宽了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市场行情,提 高了农村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到产销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四. 农村互联网发展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以互联网建设为主的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是改善农经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经管 理,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但是,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部分农村 地区网络使用基础建设薄弱,网络基础知识匮乏等,限制了农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和使用,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发展差距仍较大,并且城乡“数字鸿沟”有进一步扩大的 趋势。为了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缩短中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切实有效地将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引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

第四篇: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我国农村现状和发展浅谈

摘要: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使农村不断向前发展。虽然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前途是光明的,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农村现状农民和农村问题惠农政策发展

一、引言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跟随芳草社二团到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下乡活动。开始,我对滁州的印象是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而来的,“环滁皆山也”,脑海中就是茫茫的一片山,雾气缭绕,我怀着十分好奇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滁州半塔这片热土。当我们坐着车在一座一座的山上环绕时,我们远眺这里的景色,小山上雾气腾腾,村落在山间若隐若现。偶尔可见羊儿在路边吃草,水牛在小河中享受着他们的自由自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犬吠声在村落间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说老实话,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是由衷地喜欢。

在这几天对农村的参观过程中,我是真正看到了农村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在镇上,许多人家都住上了崭新的楼房,而且柏油路是通到了基本上村里的每条主干道上,农民们都很朴实热情。新农村建设的土地置换政策给这个小村子带来了切实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把住房统一集中到一起,把以前的住地变成耕地,从而使得农民的平均耕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篮球架、桌球台等公共设施也都迅速建设起来。我切身感受到农村在渐渐变得富裕,农民的生活渐渐幸福起来。

同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农村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比如说,留守老人的问题,许多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面打工,甚至过年都难得回来一次,老人孤独地守在家里,辛勤地耕耘好几亩地。更加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子女根本不关心老人的生活,老人在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有许多小青年很早就放弃上学而选择出外打工,而且这在当地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由其对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来说,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他们退学打工的年龄更加的早,可以说这对当地的长期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已被我党领导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道路所证实,可以说,这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在工业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大中城市日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这一科学论断,集中地反映了一个伟大真理:广大的农村是我国稳定的基础,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无农不稳,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稳定。

三、现阶段农村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劳动力总量较大,特别是农村待转移劳动力数量众多、转移情况复杂。从1990年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以及从业劳动人数一直在增加,到2004年底,农村劳动力总数达49695.3万人,比2003年同比增长2.1%。与此相对应的是,农业生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据专家测算,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 1.7亿,占现有农业劳动力的31%,即我国目前还有约69%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从劳动力质量上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2001年在我国4.82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7.8%,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0%,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5%。此外,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

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状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东、中、西部的空间差

异性;转移渠道单

一、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务工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体力型、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环境条件差、安全保障系数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如农民进城务工至少需要“六证”:暂住证、就业证、务工证、健康证、消防证、婚育证等,合计每人每年要缴费600-1000元。

究其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素质低下及对城市外来劳动力行业限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要求,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坚持“适度转移、机构优化、合理布局、效益互补”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拓展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空间,以循序渐进方式逐步缓解农村就业的压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飞跃。

具体说来,有如下的解决对策: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进一步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及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农民本地就业机会。

2、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形势严峻

我国由于人口较多,教育底子薄弱,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加紧建设的重点。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原因,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也落后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调查表明,少数民族儿童教育、女童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难点。另外,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师资队伍较为薄弱。代课教师尚占一定比例,教师负担较重,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升学,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人为的留级、变相的体罚、分数至上、升学第一的思想十分普遍,使得学生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从而导致留级率高,辍学率高、普及义务教育步伐缓慢。另外,为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有所改观,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城市、农村教师交流及支援,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将城市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克服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对于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农村教师,应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农村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及教学环境。我国的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就导致教育经费十分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低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而这有限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没有投入到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之中。

(3)、加强农村女童教育,提高农村未来科技人才数量。在我国农村地区,女孩失学问题还十分严重。以广西隆林县的某些乡镇为例,04年女孩不入学率和辍学率达55%。分析根本原因,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女孩读书没用,反正将来是嫁人”。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少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女孩子加入到了打工妹的行列。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实施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这中间要通过国家资金投入的加大、教师进修机会、教育资源支援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步伐。同时还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上去了,农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加大投入。

3、现阶段我国农村还存在的问题有:留守老人较多,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耕地、农田闲置,无人耕种;医疗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等。

四、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建设意义。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2、国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企业用工增加较多,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紧缺,给春耕生产特别是春季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带来较大困难。另外,从支撑农业的条件看,一些“三农”学者认为,6年来全国粮食面积恢复增加了1.44亿亩,继续扩大面积的空间有限,基础脆弱、科技薄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由于这些原因,国家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从2003年至今是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的创新时期。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改革农业税制。

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农业补贴,而且额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化初期,由于工业落后,比如一个农民可以生产100单位的粮食,他可以用10单位来换一辆自行车。那

么他还有90单位的粮食,所以农民相对比较富裕。工业生产率由于是指数化的增长,30年前,生产一辆自行车的人工,现在可以生产5辆摩托车,但是农业生产可不会亩产万斤的,一亩地的粮食产量没多大增长,而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增长,那么农民需要用90单位的粮食,才能换回一辆摩托车,也就是说农民需要90单位的粮食,才能过30年前相对地位的生活水平。所以,越发展,农民就会越贫穷,这就叫《悲惨性增长》。所以,没有内需,摩托车也卖不出去,农民也不愿意再种田了,就需要粮食进口,没有消费,工业也不能发展,摩托车也不生产了,你想会是什么后果?就是经济崩溃,饿殍遍野,国家垮台。

3、新农保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新农保”的概念,并明确规定了基本原则和筹资结构。直到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建立新农保制度意义深远:第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决策。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新农保制度的条件,以使亿万老年农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让广大农民群众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第二,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保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迫切任务。第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和推动农村减贫的客观要求。200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1.67亿,占人口总数比重达12.5%,农村约占三分之二,而且农村老年贫困化的现象日益突出。4000多万农村低保人口中,老年人占28.8%。建立新农保制度,是解决农村老年贫困化和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策。第四,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解除农民养老等后顾之忧,是扩大农村需求的前提。

建立普惠与激励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使8亿农民有了养老保障,是我国继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实施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社会和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德政。

五、结束语

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次调研中,农民群众各有各的观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感受到祖国的进步,自己的日子正过得越来越好。我爱我的祖国,爱她的一草一木,爱她的一山一水,爱她勤劳的人民。祖国有进步,我们欢欣鼓舞;社会有问题,咱们勇敢面对,认真解决。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栋梁,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起着顶梁柱的作用。我们将会以这次三下乡的收获作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周总理说过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我们将会以这种自信的力量面对挑战,绝不退缩,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我坚信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农村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也必将越来越富强,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 赵馨蕾,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M].西南教育出版社,2000,6.

[2]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6 [3] 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民出版社,2009.5

第五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关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洛阳理工学院专业:初等教育班级:Z111554小组成员:姓名:任小顺学号:Z11155422

姓名:李彦彦学号:Z11155405

姓名:梁洋洋学号:Z11155412

姓名:刘甜甜学号:Z11155428

实践时间:2013年1月25日至2013年1月31日 共7天

调查对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一中,朱口镇郑油小学,马厂镇二中,五中,中心小学。

根据对以上几所学校老师学生以及走访学生家长的结果做出以下几点汇报。

一、教师素质及教学水平

根据对朱口镇小学、朱口镇一中、马厂小学、马厂二中老师的调查得知:郑小教师共9人,学生180人,马厂小学教师共11人,学生200人,朱口镇一中教师共70人,学生3200人。其中郑小,马厂小学的全部教师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下,还有部分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朱口一中的教师大专以上水平的占30%,中师水平的占70%。郑小以及马小教师的平均年龄在40岁,农村小学优秀年青教师严重匮乏,并且逐渐向发达城市流失。

目前这些农村教师仍在实行应试化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不太注意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朱口一中虽开设有体、音、美课程,但他们相关的硬件设施落后,操场小,学生多,体育器材匮乏,学生的课外活动不够丰富,音乐和美术也只是有这业余爱好的教师代教,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学校仍是以应试化课程为主。

农村小学每学期有一次联校竞赛,在这期间部分教师加强对个别学生的知识训练,以此来取得好成绩,但放松了大部分没有参加竞赛的学生的学习,这种做法也给优秀生造成优越自傲心理,而成绩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以至于到了初中成绩跟不上,辍学率升高。根据对各学校教师的调查得知,朱口一中的教师教学质量在周边学校中是最好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师的进修机会,资助教师外出培训,奖励优秀教师 2)学校同时也对各科教师施压,每个年级每学期会有多次竞赛,成绩结果会对学生,代班教师进行公布并作出表扬或批评,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升学率 3)学校招聘教师的门槛提高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各学校领导都很重视教师的素养,禁止打骂侮辱学生。据调查的这几所学校大部分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但仍有少数教师对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进行体罚,但农村有“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部分家长也支持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

二、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及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地处农村的朱口一中,郑小和马小等很多乡村学校的校舍都焕然一新,但没有多媒体,电脑等先进教学设备,学生的知识学习仅限于教材,很少了解课外的很多知识。国家下发的教育资源经费等很难落到实处,并且城乡教职工的工资差距,很多优秀教师逐渐向城市流动,学校的管理相对欠缺。例如,在农村小学阶段,因为规定教师不准对学生进行体罚,因此学生违反纪律也只是口头说教批评,至于学生是否诚心改正则是另一回事,学生屡次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也有频繁发生。在农村,现在已经是马路村村通,学生在家吃饭住宿,在放学的路上打架,车祸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校外安全管理力度还不够大,对学生的家访工作也很欠缺。根据对学生家长的走访得知,农村小学教师极少对学生家访,也不曾开家长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只是学习,智力发展,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不能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以及清醒地认识一些方面的发展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初中阶段,学校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具备的设备根据调查,马厂和朱口这几所中小学均不具备远程教学的多媒体等先进设备,应试教育和教材教学仍是这些学校的主流教育,这些学校没有体育室,只有露天的操场,遇到雨雪天气学生不能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只能在教师上自习。对于一些先进实验器材更是匮乏,导致一些实验课程的学习只靠老师讲解,学生凭空的想象,大大削弱的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摆设的设备部分中学配置有电脑,实验器材等,但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网络学习课程,即使开设有实验课,也知识教师把实验器材演示给学生用,实验课上只有老师在做实验,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而不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更有甚者,学校把一些贵重实验器材放在实验室,只让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先进设备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

3)其他硬件问题这些农村中学都建在村庄附近,“村村通”道路在农村实施后,马路上的车辆较多,学生上下学在校门口及路上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多,车辆多,车祸多,学生的安全应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得以解决,例如在放学时校门口应有学校保安或交警来协助疏通人流,确保学生和行人车辆的安全。

4)学校管理模式方面的发展现状

1.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初升高的升学率还是很看重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落在各科教师的身上。学校对学生每学期进行多次成绩考核,根据学生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来分发教师的奖金。根据调查,目前农村中学招聘教师对其学历和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并且对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奖励,增多教师进修机会,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有了很大的加强。

2.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据了解目前农村中学在校仍是三点一线式的状态,即到点就去教室、食堂、宿舍,农村中学已施行寄宿制,每天有早晚自习,上下午课,一天在教室学习大约11小时,不到早操和体育课,学生几乎没有锻炼时间。对于校风校纪的整顿,各学校不尽相同,但有共同的特点“严”,因为学校实行寄宿制,在校期间学校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如果学生违反学校纪律被学校抓住一般作通报批评或留校察看处理,情况再严重者开除学籍,虽然有这下纪律约束,但仍有部分学生夜出去网吧,吸烟酗酒者也很多,部分学校的校规很严格,例如朱口一中,对于夜不归宿,打架吸烟的一经发现立即开除,该学校每学期因此被开除的学生有很多,这种现象也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家长再送孩子去学校学习,学校不再收留,外出打工年龄小,因此农村有多了一批这种游手好闲,到处乱窜的小混混。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根据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教师不得擅自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这些教师虽然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学生,但却不能耐心教育部分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义务教育权导致《九年义务教育法》没有在农村得到有效实施。被开除,没学上,也是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法》对孩子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作用,农村家长的法律知识少,导致有法不能依,孩子没学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例如: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没有太大关心,只是一味的让孩子有钱花,把孩子留给孩子照顾,这更导致了孩子有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的倾向。

三、根据目前调查结果的一些看法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城乡优秀教师

差距大,农村优秀青年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合理调配农村学校的教师,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见于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就需要学校开设体、音、美、网络学习、心理健康等课程,这就需要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教师来授课,因此农村学校也需要很多具有这方面专业的优秀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下发很多资金对农村学校进行资助,目前学校的校舍基本上都以旧换新,但在教学质量和管理上却与城市差距很大,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我了解的说一下,1)农村的传统问题,认为孩子能识字就行了,很多孩子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辍学在家,甚至做童工。近些年来在农村兴起的打工潮,很多农村打工者认为读太多书没用,最后还是打工,孩子又禁不起外面世界的诱惑,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引发一些恶习,最后开始辍学,打工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农民不懂法。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了适龄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得随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一些学生在校违反校纪应该由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耐心教育,而不是乱开除学生。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受教育权是不容侵犯的,目前农村普遍存在有法不能依,不会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利。3)问题解决。通过媒体传播,下乡讲座宣传等方式教育,法律等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向高等教育方向发展,普及法律知识,敢于和违反法律的事情作斗争,让农村人知法懂法。

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相应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察,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尽量与城市同步,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共享一片蓝天。

下载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接受教育可塑期最强和最重要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幼儿......

    关于农村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幼儿园现状调查报告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接受教育可塑期最强和最重要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幼儿教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幼儿教......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合集五篇)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以浏阳市永安镇的幼儿园为个案 摘要: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学龄前的教育,幼儿园的发展对孩子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幼儿园的......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党的十六大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 闫玉敏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质量直接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影响着孩子的终身幸福。目前,学前教育......

    农村农贸市场发展现状5篇

    关于农村农贸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 姓名:张坤 学号:201004110329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班级:2010级03班 摘要: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稳步快速推进,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市场经......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状况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复杂系统构成教育主体——受教育者的系统环境,并行同......

    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

    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2007年底以来,我县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