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7:0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

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

法律面前,无所谓强者弱者(人民时评)

赵 强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05 版)

因为是“弱势群体”,就要求给予超越法律界定的救济,质问“法律为何如此冷漠”;因为是“强势群体”,就要求加以超越法律规定的惩处,动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二者同样都走到了法制的反面近日,“东平女生被性侵”案不断发酵。从一开始警方宣布“根据目前证据材料”,不能证明“构成强奸罪”,到日前“发现了新的线索,获取了新的证据”,以“涉嫌强奸罪”,对有关人员依法刑事拘留,再加上该女生母亲喝农药自杀未遂,一时间舆论为之哗然。

其中,“未成年”少女、开“宝马”的地痞、“警察称市里打过招呼难办”等字眼,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触动着公众的神经。当事双方的“强势”与“弱势”,和若干起同类事件一样,再次引发标签化思维和法治思维的碰撞。

毋庸讳言,当官的、有钱的人做了违法的事,利用手中权、囊中财,为自己“解套”一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发生。人们痛恨“强势群体”,同情“弱势群体”,根源也在于此。由此产生“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刻板偏见,强化了一些人的“仇官”“仇富”心理。但是,离开事实依据和法律界定,简单用“强势”与“弱势”的标签来论是非、定轻重,只会动摇法律刚性,损害法制权威。

因为是“弱势群体”,就要求给予超越法律界定的救济,质问“法律为何如此冷漠”;因为是“强势群体”,就要求加以超越法律规定的惩处,动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二者同样都走到了法制的反面。反之,如果同样都有违法行为,那么,无原则地同情“弱势群体”,呼吁“法外开恩”,同无底线地纵容“强势群体”,搞“刑不上大夫”那一套,都会对法制造成致命的伤害。

法制的归法制,其它的归其它。法律的天平上,只应有合法与非法的权衡;法制的框架内,只应有守法与违法的区分。所谓的“强势”与“弱势”,都不能成为干扰评判“罪与非罪”的因素。这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题中之义。“弱势群体”同“强势群体”相比,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孱弱,法律的制定就是为其编织起权利维护的坚固屏障。但是这种保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弱势群体”在生活上可能遭遇的困境,应该动用社会救助等其它救济手段,给予人道主义的关爱,但不能指望突破法律界限,予以额外补偿。任何超越法制的“庇护”,都只能是过犹不及。

“东平女生被性侵”案还在进一步调查中,我们希望不论是舆论还是警方,都能坚守法制的底线,不偏不倚,不枉不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恶扬善,也是对法制起码的尊重和真正的维护。

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评论员观察)

——如何让年轻干部走得又稳又远(上)

范正伟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05 版)

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

1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

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7月14日中央召开座谈会,研究新形势下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古人讲,“后生可畏,来者难诬”。从上个世纪80年代“知识导向”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任用青年才俊,到今天“实践导向”的“宰相必起于州部”,严格培养年轻干部,我们党历来对年轻人寄予厚望。如果说当年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今天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同样离不开年轻人的拼劲儿和闯劲儿,离不开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

年轻干部成长,既要靠个人努力,更要靠组织培养。如何培养,大有学问。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正所谓“严是爱、宽是害”,培养年轻干部,不等于哄着、护着、捧着,坚持严字当头、从严管理,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道屏障。实践表明,“镀金式”“温棚式”的培养,造就不出堪当大任的好干部;年轻干部不经过艰苦磨练,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

“早熟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要走的路很长,面临的诱惑很多,严格要求是最好的爱护。缺乏严格的监管约束,“年轻得志”就容易成为“得意忘形”。2013年,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干部贪污贿赂案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达291人,其中25岁以下新进人员就有27人。试想,对他们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如果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摔跟头了。避免好人主义,不搞一团和气,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让年轻干部有所敬畏、有所戒惧,避免成长“黄金期”变成干部“危险期”,这才是真正对年轻干部负责、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

我们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为了出大官,而是为了干大事。不经历非常之事,难以成非常之才,避免好人主义,就要从严培养。现在,一些地方对要培养的干部“苗子”百般呵护,为他们设好台阶、铺好路子,而恰恰忽略了基层岗位和艰苦环境磨练这个重要环节。有的年轻干部粗看起来经历很丰富,但仔细一看,每一个台阶的时间都很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且都不是吃劲的岗位,没压上担子,自然也就收不到效果。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今天的年轻干部,尤其需要补上基层和实践这一课。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既然是选拔好干部,就要放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用、考察、培养,不能放在最富裕、最舒适的地方露头露脸,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只有经历过基层一线的摔打磨砺,才能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只有到重要台阶和关键岗位上去挑重担,才能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只有多“墩墩苗”,沉下去、融进去,年轻干部才能显示出其厚重,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走得更稳更远。

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要求不严造就不出好人才。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核心是从严选拔干部。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人官瘾太重、升迁欲太强,就难以保持谋事的平和心态和

干事的持久激情。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如果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醉心于“晋升路线图”,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如果只善于风险评估,分分钟都算计投入产出,干事风险绝对不沾边,责任问题绝对不沾身,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严字当头”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是一种作风的陶冶、党性的锤炼,就是要明确“升官发财应两道”的为政之道,树立“干部就是要干事”的职业追求。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离不开优秀年轻干部的新鲜血液。补充新鲜血液的前提,是严格“验血”,合格后方能使用。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我们就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用阅读点亮乡土文明(中国道路中国梦)

王海方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05 版)

农村的问题,不只是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文化匮乏是更大的制约。我的最大梦想,就是想把村民多引导到阅读上来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梦想的种子。读书时,曾梦想着做一个惩恶扬善、帮扶弱小的警察,为社会正义贡献一份力量。虽然最后走进了基层干部队伍,但那个贡献力量的梦想一直没有变。

刚到基层时,想着要好好干,干到一定职位,更好造福一方。然而,农村百姓是最讲实际的一个群体,在基层仅凭一腔热血、远大目标是不行的。现在的我,更想踏踏实实为群众干些实事。几乎每天,我都会带着一杯水、一本书和一支笔,走到村里,下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思想状态,记录基层变化,为农村发展鼓与呼。

我的基层工作梦想,或许不像当初那么高昂、那么宏伟,但却与民众离得更近、让群众更易感受到。譬如,我会把改善群众的精神状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还会把自己下乡入村走访认识几户群众、帮助化解村里几起矛盾纠纷作为工作目标。我认为,农村的问题,不只是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文化匮乏是更大的制约。

农村百姓其实很喜欢文化活动,也盼着拥有更有品位、更有内涵的生活方式。这些年,当地党委政府以广场舞为切入点,把一些群众文化活动推广普及至农村,受到了热情欢迎和真心喜爱。在很多地方都令人发愁的秸秆处置问题上,通过给大伙儿讲道理、提供出路,群众也很配合,不再乱堆乱烧。我常感慨,基层治理和村民素质的关系,未必只能是互相制约,也可以互相促进。在农村可以培育更有素质的公民,塑造更有品位的生活。

如今,我在基层工作的最大梦想,就是想把村民多引导到阅读上来。今年以来,我结合农家书屋普及计划,试图打开农村的阅读生活。

曾经有干部对我说:“在农村,让群众去读书,还不如让他们锄几亩地”。看到书柜内一页未曾翻过的崭新书籍,我就深感痛惜,书在农村竟然只能沉睡,被遗忘。每当这时,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一

定要带领民众参与阅读。

在我的倡导下,乡党委要求每个行政村周五下午对群众开放农家书屋。前期几乎没人进去,一度被群众当作一个新奇现象甚至笑话来谈论。后来,我们动员村组干部带头去学,现在,已有不少民众自发走入阅览室。这,就是进步。

我梦想着有一天,农村群众劳作歇息之余,都能拿起书,让文明进入乡村的角落;每个人都能身心安静平和,衣衫清爽整洁;人与人之间和睦温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农村不再是落后、没有文化的代名词,而是更好地呵护着乡村文明。这需要很长时间,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农村会有质的变化。(作者为河南省舞阳县保和乡党委干部)

遏制文化“镀金”先管公款(纵横)

小 文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05 版)

日前,文化部发出《关于坚决制止国内艺术团组赴国外“镀金”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决阻止各类演出团体出国“镀金”活动。据介绍,类似的通知以前也曾发过,但“基本无效”。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管住“政府的手”。到目前为止,多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中国团体靠赠票拉观众,演出成本“打水漂”,但演出场次越来越多。一些在国内都卖不出门票的剧团以及学生合唱团、老年合唱团,频频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或其他欧美知名演出场所,能支付这项庞大开支的,公款的比例到底有多大?

显然,到国外“拉风”,是一些官员眼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形象工程。也正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才有那么多专业、非专业的“旅游团”自掏场租、赠票拉客,到国外音乐殿堂“求演出”“求激动”“求名声”。问题是,这些形象工程,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一些驻外工作人员表示,赠票、拉观众已成为他们的负担,在一些老外眼里,中国人的演出几乎就是笑话。

“形象工程思维”在教育、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渗透弥漫已非一朝一夕,因此形成的诸如高校高负债、文化园区泛滥、劣质文化产品积压、学术成果低水平重复甚至学术不端行为频现等现象,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也冲击着公众的道德神经,让整个社会的操守底线不断后移。可以肯定地说,文化领域的形象工程,其危害甚于经济领域,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文化形象工程毁三观、泯是非、灭良知,是民族精神的豆腐渣工程。

遏制文化形象工程,关键在于管住公款。凭个人意志,拿纳税人的钱,捞取宣传资本,树个人文化政

绩,是文化领域典型的“四风”表现。文化部本次下发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直属单位不得参与组织或支持国内艺术团组和个人赴国外著名演展场所或国际组织总部办公场所举办“镀金”活动。这些举措,指向性明确,可操作性强,可谓切中要害。

提升文化形象不能靠形象工程。本次巴西足球世界杯上,德国队一举夺冠,成为世界杯的四届得主。德国足球的成功之路,给人诸多启发。1959年,当时的西德第五次联邦会议提出“黄金计划”:修建31000个儿童游乐场,14700个中等规模的运动场所,10400个体育馆,5500个校体育馆,2420个露天游泳场,2625个教学游泳馆,450个游泳馆,总共67095个体育设施,预计造价63亿马克,实际耗资174亿马克。这些体育场供学龄前儿童玩耍,供学生体育锻炼,供协会组织使用,供成年人健身。他们认为,振兴民族就要从强健大众的身体做起,而这些体育场也让一代又一代优秀运动员产生。

可见,要得到真正的金子,就容不得半点“镀金”的想法。

(摘编自7月15日《光明日报》,原题为《提升文化形象不能靠“镀金”》)

“失地问题”万万忽视不得(一线视角)

王慧敏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05 版)

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强行赶农民“洗脚上楼”,无异于拔苗助长,恐怕事与愿违

不久前,一位年近六旬的农村妇女找我反映情况。刚坐下就抹眼泪:“这些年,一说到土地,就闹心。”她说,土地使用政策每过几年就调整一回,弄得大家心神不定。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出台了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让人吃了定心丸。她带领全家用三个冬春把责任田改造了一番。好景不长,2004年村里成了土地流转的试点,要求大家把土地反租倒包给邻村的种粮大户,每亩地每年给120斤大米、20元钱。

前几年,种粮大户还能按时兑现合同。2007年刮台风发大水,地被淹了,基本绝收,“大户”自顾不暇,答应过的条件也就无法兑现。2008年又碰上金融危机,村上外出打工的人开始回流。大家总要吃饭呀,便纷纷上访。最后,县委书记亲自协调,承认以前的土地流转确实操之过急了。地,又重新分给了各家各户。

然而,刚稳定没几年,又开始小城镇建设,村子的土地全被集中征用。妇女叹了口气:“虽然给大家补了一些钱,可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没有了地,又没有固定职业,今后日子该咋办?上个月,儿媳生了

孩子。我去问我孙子能不能也享受征地补偿?干部说不行,地早就征光了„„”

这位妇女反映的情况,令人深思。近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地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土地承包责任制在一些地方有所松动。失地农民不断增加,成为客观事实。

对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如果让农民永远匍匐在田野里、固守那点可怜的土地,要想迈向富裕,确实很难。因此,适时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势所必然。

但也务必清醒: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让农民离开土地的前提,是必须给他们提供宽广的就业门路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强行赶农民“洗脚上楼”,无异于拔苗助长,恐怕事与愿违。

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的二、三产业基础较薄弱,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大张旗鼓推进城镇化或搞土地流转,往往导致农民受到无业和失地双重挤压。我们单位有位职工,老家位于某市郊区。前几年市里建开发区将村里的土地征用,他那位已成为“准市民”的父亲,只好到邻省去租种别人的耕地。

即使是吸纳劳动力较强的沿海地区,在推动城镇化或是土地流转时,也不仅要虑及当前的利益,更要谋划长远的进退。多年前,我曾采写过某沿海县“土地流转”的经验。这个以生产蓄电池见长的工业县,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得较好,可不久前再到该县采访,却发现,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向引以为傲的支柱产业变成了落后产能,企业接二连三淘汰关门。就业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数万名被裁减而又失去土地的农民,顿时成为县里的沉重负担„„

“责任田”不仅仅意味着责任,也紧紧连着农民的生存与命运。许多地方支付补偿款搞征地,多是一锤子买卖,实质是让农民在交出土地权利的同时,也交出了永久的立身之所。对于缺乏就业技能的普通农民而言,没了栖身之所,后果可想而知。因此,稳定土地承包责任制,防止失地农民大量涌现,这根弦,万万松不得啊!

(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从习近平召开文艺座谈会说开去:唯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

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影视等各领域的著名文艺工作者悉数到场。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初露锋芒的新人,颇似“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铁凝、尚长荣、阎肃、许江、赵汝蘅、叶辛、李雪健分别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他们在发言中都表达了对此次文艺座谈会的热盼和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期待。诚如阎肃老先生所讲,“我一直在渴盼中央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重现文艺的朗朗天空。”习近平忙里偷闲坐下来同文艺工作者谈心,也足见文艺事业的分量之重以及文艺战线的不可或缺。

这次会议不由让人联想起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那时抗日烽火未止,然而,在陕甘宁边区一隅,知识分子却躁动不安。据一些文人的回忆记载,20世纪40年代,一大批满腔热忱的文艺青年来到延安,很快他们发现延安的实际状况与理想存在着巨大差距。“阳春白雪”无人问津,心中愁绪无法抒怀,试图提笔又不知如何创作„„毛泽东感受到延安文艺队伍的可爱可亲可敬,更深知这支队伍的可塑性。1942年5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作了“引言”和“结论”两次发言。这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简称“《讲话》”)犹如利剑,直击内心,为在迷雾中的文艺工作者拨开一片蓝天,指明了服务的对象和前进的方向,对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为谁耕耘为谁忙: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至今未变

毛泽东曾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艺问题的中心就是要搞清楚“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毛泽东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立足点转移到人民大众这边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今秋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首先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并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实际上

是重申了党对文艺战线的基本要求,明确“二为”方向至今未变,它仍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

清楚“为谁服务”之后,更要把握“如何服务”。毛泽东指出所谓“革命的文艺”就是人民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毛泽东饱含热情地形容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虽岁月流转,表述有异,但仍可见习近平的思考与毛泽东当年所想有着深深的历史相续的关联。

给艺术家们的创作良方:静下心来、精益求精 诚心诚意与人民在一起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认真对文艺界进行了一次“摸底”。毛泽东亲自个别约谈或写信沟通的就有李伯钊、丁玲、艾青、萧军、罗烽、舒群等人,还曾以集体谈话的方式与鲁艺的一些文艺家进行交流。会上,与会者争论得十分激烈。毛泽东根据事先调查的情况和座谈会发言,在总结讲话里具体分析和批评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八种观点。这些分析讲到了延安文艺界人士的心坎里,点醒了先前“格格不入”的思想,点明了今后斗争的方向,也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毛泽东开出的一剂良方就是要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号召“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

面对今时今日的文艺现状,习近平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作品的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偏废等。尽管如此,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是大力鼓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创作才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一颗“定心丸”——即“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一面放飞艺术想象之翼,一面脚踏坚实之地,这样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习近平还强调,“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纵使文艺的创作方法有千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应时而为”的两次文艺座谈会:召开时间均为关键节点

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处在延安整风的浓厚氛围之中。延安整风要解决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呢?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这三个不良风气脱离中国实际,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毛泽东认识到当时的共产党有议政的能力,却没有执政的地位。要想不断扩大党的影响力,需要通过文艺这个工

具来团结凝聚、动员组织人民群众。毛泽东正是借着《讲话》,以文艺工作为切入点,首次系统、完整、具体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解决了文艺的革命方向等问题,让文艺应时而为地成为斗争的利器。在毛泽东的感召之下,延安文艺界焕发出新的生机,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呈现文化战线上的繁荣。

习近平召开的这次文艺座谈会,刚好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不收场”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拉开序幕”之前。这个时间节点十分关键,值得关注。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文艺作品能否观照现实生活、能否用光明驱散黑暗、能否用美善战胜丑恶,这对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毕竟,唯人民与时代不可辜负

第三篇:人民日报经典评论

从严处要求 向实处发力

——2015年组织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盛若蔚

2016年01月15日03: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2015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元年。

这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带领全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开辟管党治党新境界。

服务中心,聚焦主业。一年来,组织战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最讲认真的精神体现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思想建党

着力抓好理论武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扭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生命线。组织战线始终把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夯实全党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也是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这一年,根据中央部署,组织战线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书记率先垂范,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全党向中央看齐。31个省区市党委书记、200多家中央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讲党课。各地各部门聚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向先进典型看齐,切实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反面典型为镜鉴,在剖析反思、检身正己中受教育、知敬畏、明底线;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强化立规执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作风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

思想建党,理想信念是根,根深则叶茂。一年来,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战线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和法治教育,组织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培训班;以中央最新精神为指导,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出版发行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培训各类干部2100多万人次。各地各部门着力在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固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干部党性修养。

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经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淬炼”,思想、党性、作风得到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了,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了。

狠抓选贤治吏

从严管理监督干部

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吏。一年来,组织战线始终把从严培养选拔、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努力打造铁一般过硬的干部队伍。

——严格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在各级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坚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着力把那些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优秀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2015年“七一”前夕,经过层层遴选、公示,中央组织部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和表彰102名优秀县委书记,给党员干部树立起可见、可学、可比的“好干部标杆”。创新省部级后备干部考察推荐工作,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把关作用,运用调研方式物色发现人选,让更多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苦干实干、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进入组织视野。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座谈会,推动建设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

——严格考察,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考察识别干部,功夫更多下在平时。各级组织部门强化任前审查核实,实行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考察对象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出台《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凡是出现“带病提拔”问题的,都要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范围由过去的3%—5%提高到10%,抽查核实人数达36.2万名,3770人被暂缓或取消提拔任用;结合巡视工作深入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全年共立项督办违规用人问题574件,纠正违规用人和处理有关责任人员792人。

——严格约束,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使干部随从严管理成长,从严管理伴干部一生。出台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活待遇和领导干部工资关系转移、秘书配备管理、问责复出等政策规定,促进领导干部讲纪律、守规矩。继续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裸官”、干部档案造假、领导干部违规兼职等专项整治,全年清理退(离)休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兼职5.7万人次;清理副处级以上“裸官”3961人,岗位调整1061人;对干部档案造假问题立项查处535起、通报54起;全国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已消化32041名,三年整治任务完成79.9%。

一系列从严治吏举措,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跑官要官、心浮气躁的干部受到约束和警诫,违背科学发展要求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碰触党纪国法“红线”的干部受到处理和惩罚,政治生态得到有力净化,吏治清明正在成为现实。

坚持谋远固本

全面加强基层党建

总书记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年来,组织战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坚持抓点带面、深耕细作,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时隔25年后再次召开的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聚焦解决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全年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60多万人次,组织100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积极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乡镇干部驻村服务、村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广泛宣传“乐东之变”等基层党组织先进经验和“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卢玉宝等基层干部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更足的劲头做好工作。

——着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在全国范围内选派17.6万名干部到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提升治理水平。各省区市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帮扶相结合,重心下移、人员下派、资源下沉。目前,全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4%,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5%。

——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中组部召开发展党员工作座谈会,强调调控党员队伍总体规模,发展党员质量至上,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知识群体党员占比增幅明显加大,生产工作一线党员占比明显回升;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共产党员微信、易信订户增加到1200万人,党员教育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及时性得到增强。各地普遍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为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提供教育管理服务。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延伸到部分中央部委、国有企业、中管高校,全国4.6万名书记、32万名党员群众代表参加。通过述职评议考核,层层传导压力,不断激发动力,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抓重点、解难点,一套套固本强基“组合拳”频频打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巩固夯实。

推进制度治党

不断深化党建改革

管党治党,制度最有效最管用最持久。一年来,组织战线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制度执行,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5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42项。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集中规范干部“下”的6种渠道,明确5类干部“问责”情形,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制定实施《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填补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空白,吹响事业单位改革“冲锋号”;积极推进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发基层干部积极性,打破晋升“天花板”,360多万基层公务员感受到党中央的关心;配合生态文明体制建设,颁布《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对于生态环境损害实行“党政同责”“终身追责”,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

——探索组织制度改革。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对党组和地方党委工作作出全面规范;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大势,出台《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面对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新形势,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让党组织影响力更广,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速加码”。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制度创新,破除制约人才发展障碍,以海纳百川胸怀吸引人才。深入开展“十三五”规划人才专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制度措施;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着力培养和集聚能源、金融、贸易、物流、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领军人才;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725人入选第十一批“千人计划”,352人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研究制定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等方面政策,为广纳天下英才奠定制度基础。

铸就坚强核心,引领圆梦航程。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省市县乡集中换届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新的一年里,组织工作必将砥砺奋进、接续奋斗,打好全面从严治党攻坚战,在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勇挑重担,续写新篇!

《 人民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01 版)

第四篇:申论--人民日报评论

像种粮一样“种”实体经济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6日 04 版)这是一则“暖新闻”:俄罗斯大妈组团赴中国扫货,称中国货质优价廉。文中说:随着冬季到来,许多俄罗斯人组团到黑河市购物,大包小包往回带生活日用品。中国商品以其质优价廉的优势备受青睐,黑河市已成为俄罗斯人的购物天堂。【引用法,引用新闻事例】【中国商品得到俄罗斯人的青睐】

如果单说俄罗斯人到中国购物,早就不是新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日用品生产一直是短板。20多年前,我去过一趟俄罗斯。当时,苏联刚解体,日用品极度匮乏。有人建议我们带些地摊服装,可换些俄罗斯工艺品。那些服装的质量连我们自己也汗颜——石狮生产的“阿迪达斯”,有的裤缝开着线,有的袖子长短不一,二三十元一套。就这样的冒牌货,在俄罗斯依然抢手。我带的东西第一天就换光了。连身上穿的那件半新不旧的文化衫,也引起了一位俄罗斯女中学生的兴趣,追着我要用一堆圆规、三角板等学习用具来交换。【事实论据,在申论作文中不建议大家用如此多的笔墨叙述一个故事】【20多年前的俄罗斯日用品极度匮乏】

不过,后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中国生产的这种低档商品已激不起俄罗斯人的兴趣。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欧美货、日本货。现在,“中国制造”重获俄罗斯人青睐,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已有了根本改观。的确,那种鞋子没穿几天就开线、袜子脚后跟总是跑到脚背上的窘况,现在还有吗?确实极少见了!【中国商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观点句】作为一个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要想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体经济须臾不能放松。那种“以钱生钱”为特征的虚拟经济,不是不能搞,但不能一窝蜂地追逐。放弃实体经济,尤其是放弃传统制造业,都去搞房地产、搞私募基金,万万不行!历史学家分析“大不列颠空战”德国所以败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特勒轻视了英国的制造业实力。当时,德国有2669架作战飞机,而英国只有1200架。德国专家预测,只要消耗掉英国一半的战机,英国就只能折节投降。【事实论据】【中心论点: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

没料到几个月下来,英国升空作战飞机的数量并没有减少——英国具有强大的生产、修复能力。无奈,希特勒只好放弃了登陆英伦。【事实论据】

一句话,仅凭虚拟经济发展起来的国家,可能是富国,但决不会是强国。因此,我们应该向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观点句】不管丰年歉年,国家始终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因为大家知道,如果没有基本的耕地做保证,“吃饭问题”就始终会成为悬在国民头上的一把剑。其实,放弃或削弱实体经济,同地里不种粮食是一个道理。【类比论证,用中粮和实体经济进行类比,我在上课的时候具体讲过这种论证方法】【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

现在国家下大气力振兴实体经济,许多一度“目光游移”的企业也重归实体经济,这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只要坚定不移地搞实体经济,一步一个脚印抓转型升级,日有所积,月有所得,年有所长,“制造业大国”蝶变成“制造业强国”就绝不是一句空话。20多年前,“万向集团”只能生产汽车零部件;而今,它能生产电动汽车整车。以前,正泰集团只能做低压电器里最简单的信号按钮灯,而今它能生产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器等1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两个事实论据,不完全列举】【坚定不移、日积月累,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振兴】

如果我们的实体经济都能有这番光景,那么,不光是俄罗斯人,恐怕全世界都会视中国为“购物天堂”。【展望式结尾】 【整体框架】

1、论题:中国商品得到俄罗斯人的青睐

2、成绩:中国商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第二段和第三段)

3、中心论点:强国,必须靠实体经济支撑

4、对策: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实体经济

5、对策:坚定不移、日积月累,中国实体经济才能振兴

6、结尾:展望中国实体经济的辉煌

【知识积累】文中关于“大不列颠空战”的历史故事,以及“万向集团”、“正泰集团”的案例,可以作为素材积累。

用理性扳正“城管=打人”的惯性思维 2015年11月18日人民网评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论证非常严谨,层层推进,心思缜密,所以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关联词标注出来,便于大家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如果不注意官方辟谣,那你很有可能,被近日网上疯传的“兰州张掖路步行街城管打晕发传单小姑娘”视频标题所误导。【这样的开头留下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不妨对新闻进行简单复盘:11月15日,两名女子在步行街散发广告传单,城管执法队员经长时间劝阻无效,暂扣了其中一人的传单。两女后尾随到值班室,谩骂、撕扯城管执法人员,并叫来多名男性对其进行辱骂、殴打。接到报警赶来的警察,在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被迫拔枪示警,控制事态。【事件:城管和民警执法被人辱骂、殴打】

以上是目前官方对“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公布的调查结果。由于缺乏记录整个过程的视频做交叉印证,尚不能对城管到底为何被围殴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网上视频中的城管和警察并无出格举动,执法行为也合乎规范。相反,现场倒是有一堆好事者,对执法人员进行言语攻击和人身威胁。【对这一事件的分析】看了“城管打人”标题就兴奋的网友,难道就没有想过,自己不过脑的转发、评论,会给事实认定形成错误引导,并给当事人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网友谣传“城管打人”造成不利负面影响】

客观地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管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媒体对于这个职业群体的关注,也逐渐从集中于负面新闻向客观、平衡报道转变。【媒体对城管报道日趋客观】不过相比于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极个别的“城管打人”新闻,无论真假,总是更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眼球。在“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看来,城管面对的,都是为了生活上街摆摊卖艺的弱势群体——手无寸铁的他们,怎么可能反过来围殴城管?因此,宁可相信城管打人,也不信城管会被打,是一些人在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对城管抱有成见】

这样的推理当然并非空穴来风,引发“合理想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成因,确实值得城管部门检讨和反思。【原因值得反思】然而,质疑、诘问也好,批评、谴责也罢,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每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观点句】仅靠一段不完整的视频,几张不同时间段的截图,或许可以还原事件的大概面貌,但没有更关键、更有说服力的情节、细节来支撑,难免会让事实一步步走向“失实”,这在以前“昆山一店主诬陷城管打人”等事件中也屡被印证。【材料句】不负责任的臆断,断章取义的拼接,无论是对弥合社会分歧,还是对提高城管部门公信力,都会造成难以避免的冲击与伤害,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失实”发生,也不会愿意使自己成为造谣、传谣的帮凶。【分析句】【对事件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出自夸美纽斯】比站在道德制高点发泄一时情绪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理性思考成为行动的先导,而这恰恰是当前一些网友所欠缺的。【对前面名言警句的阐释】对“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当人们急着下定论的时候,其实更应该追问,除了现有的资料,是否还有更全面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判断?即便没有,能不能等各方说法都出来后,再来检讨执法人员的行为对错?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也有助于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紧张气氛,早日跳出“以暴制暴”的怪圈。【创造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

炒股、买基金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因为这关系到切身经济利益;对待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同样需要一点较真劲儿,不能盲从与轻信,因为这关系到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城市管理的稳定。【类比论证,从炒股、买基金到对待新闻】事实上,目前全国不少地方,为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并邀请第三方进行现场公证,最大程度避免与被执法对象的摩擦、冲突,保护相对人合法权利。这些举措,无疑对今后的城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记录全过程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对待新闻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知者;关注就是力量,围观也是压力。与其跟风指责,不如让新闻再沉淀一会儿:在城管执法日益规范化、透明化的今天,掸走披在真相身上的灰尘,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点理性和耐心。【警醒式结尾】 【整体框架】

1、事件:城管和民警执法被人辱骂、殴打

2、危害:网友谣传“城管打人”造成不利负面影响

3、原因:“城管=打人”惯性思维者对城管抱有成见

4、对策:对事件的评价要建立在了解真实事实的基础上

5、对策:创造成熟、宽容的舆论环境

6、对策:对待新闻需要冷静观察和独立分析

7、结尾(中心论点):理性看待和评价新闻事件

【知识积累】关于兰州围殴城管袭警事件,大家可以把文章第二段的内容记忆一下,然后用简短的话把事件复述,以作为大作文的素材。人民网评:“雾霾围城”,尤需“提头来见”!

【编者按】文中第三段是比较标准的议论文段落,每个不同类型的句子完成各自是使命,目的就是说服读者接受文中的分论点。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议论段落,可以参照学习。

本想周末散散心,一出门就被如浆糊一般的雾霾搞得心情胶黏。打开手机才知道,北京也已发布了今冬首个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遭遇“霾伏”的,不只有首都,从11月6日起,东北地区接连遭受重霾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出现50年来最严重雾霾天气,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也先后出现了轻到中度霾局部甚至有重度霾。真所谓,重霾压城城欲摧。【中国许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

近来,雾霾总是变换着花样在折磨我们的生活。霾魔犹如幽灵般一会飘在这片空中,一会儿飞到另一天片天空,害得满载游客的飞机不得不扫兴返航,婚车摄影根本抓不住车队的“踪影”„„【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和不完全列举论证方法】面对窘况,人们就像一只被关在“霾笼”中的鸟,想要挣扎,却难寻觅合适的方法跳出牢笼。更令人担心的,是医院里呼吸道疾病就诊量与道路上车祸事故发生率骤增,不禁令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伦敦雾事件”致死的亡魂,顿觉空气中多了一丝血腥味。雾霾频响的警报,也凸显出有效治理的紧迫性。【雾霾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 客观地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各地的治霾效果有较大进步。【观点句】比如,今年10月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比上一年同期相比要好转很多;环保部空气质量榜最后十名的变化,凸显一些城市摆脱空气质量垫底的努力。【材料句】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不仅在理念上也在制度上把生态责任挺在了经济发展政绩的前面。【材料句】这一切,都构成了雾霾治理的制度保证,也成为公众保持治霾信心的坚实基础。【分析句】【成绩:中央和地方治理雾霾取得一定的效果】 虽然说,雾霾治理是个世界性难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共识、有决心、有方案、有行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自然总会到来。也因此,人们对“无可奈何雾霾来”这个现实,也抱以“自强不吸”的乐观态度在应对。【转折关系,重点在后】可是,纵观近期一些地方在雾霾天气应急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人们不免会有点出离愤怒。比如,辽宁沈阳PM2.5爆表高达1400,政府虽然启动了一级预响应,可建筑工地顶风施工,环保官网瘫痪近2个小时,环保局工作人员对启动一级响应竟不知情„„面对雾霾,各地虽然积极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但从实际执行来看,因可操作性不足、责任分配不到位、部门联动性差、沟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一些应急预案形同虚设,白白地损害群众的健康。我们可以接受漫长的雾霾治理期,但绝难容忍这类治理过程中的懒政、怠政甚至是敷衍塞责。【问题:一些地方在治理雾霾天气中出现懒政、怠政、敷衍塞责】

不难预见,雾霾锁城的局面我们还将经常面对,但天蓝真不能只靠等风来。地方政府是治霾的责任主体,各地环保部门是具体执行的主管部门,难道真不能织密织细应对雾霾的措施?难道真不能让法律、制度、预案严格落实发挥效用?那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和作风的问题。【中心论点:地方政府应当端正治理雾霾的态度和作风】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014年对北京治不好霾“提头来见”的表态,时至今日仍令人记忆犹新,正因其展示的治霾信心和决心。治理雾霾,今天尤需“提头来见”“摘帽而去”的责任与担当。因此,对于各地治霾不力、应急不及格的行为,就应严肃问责,该打板子的就要打,该免的“乌纱帽”就要免。【警醒式结尾】 【整体框架】

1、论题:中国许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天气

2、危害:雾霾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

3、成绩:中央和地方治理雾霾取得一定的效果

4、问题:一些地方在治理雾霾天气中出现懒政、怠政、敷衍塞责

5、中心论点:地方政府应当端正治理雾霾的态度和作风

6、结尾:需要严肃问责治霾工作 【知识积累】文中关于辽宁沈阳环保局的反面案例,以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对于治理雾霾的表态决心可以作为环保话题申论好的素材。看病为啥去海外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0日 19 版)

【编者按】这篇文章稍作修改,原文第五段和第六段是合并在一起。为了符合申论大作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的要求,将原文一段拆成两段。特此说明。

如今,中国人不仅漂洋过海去日本买马桶盖,而且不远万里去美国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引得海外医院纷纷来中国开拓市场。【开头非常简短,引出关于医疗的论题】【国人去国外看病】

中国人到美国看病,且不说旅途劳顿,光是医疗费就比国内贵得多。这笔钱花得究竟值不值?【设问句】有人认为不值得。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疑难重症多,医生练手的机会也多,临床经验比较丰富。尤其是在一些高难度手术上,中国医生的水平甚至超过美国医生。所以,舍近求远去美国看病,纯属“烧钱”。【中国人去美国看病不值得】

应该承认,中国医生的整体素质并不低。【过渡句】但是,现代医学的核心是团队协作。目前,中国医生更喜欢“单刀赴会”,而忽视了科室之间的协同作战。【问题:忽视团队合作】其实,“一把刀”固然重要,但其作用只体现在手术环节。如果术前和术后成为“短板”,必然影响整体疗效。【假设论证】而美国既重视单个医生的技能,更重视团队协作。【对比论证】因此,在整个医疗“机器”中,每一个“零件”都在围绕病人高效运转。其结果是,同样的手术,美国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中国,病人术后康复也较快,这是中美医疗的最大差距。【中国医疗团队运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除了技术方面,中美医疗的差距还体现在服务上。【段首概括句】在中国医院看病,很多人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即便是三甲医院的特需服务,体验感也不好,病人普遍缺乏尊严。【事实论据】有一位中国直肠癌患者,去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疗。手术期间,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从手术开始到结束,每完成一个环节,医生都会出来给家属交代,并解释其理由。术后,病人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口干舌燥,护士竟然把一小块冰放进病人嘴里,让他慢慢含化。【事实论据】这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美国医院的服务水准。【分析句】而在中国,患者抱怨最多的就是非医疗环节。由于服务跟不上,即便手术做得很成功,患者的心情也不舒畅。【中国医疗服务水平滞后】

有人说,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差,主要是因为收费太低。花快捷酒店的钱,怎么可能享受五星级宾馆的服务?【驳斥的观点】的确,美国的医疗收费远远超过中国,服务质量也相应较高。但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收费低并不应成为服务差的理由。事实上,中国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收费并不低,但服务依然跟不上,病人花了钱还受气。【事实论据,用以反驳上面的观点】【收费低不能成为医疗服务差的理由】 虽然中美都提倡“以病人为中心”,但美国医院落实到了行动上,而中国医院却停留在口头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公立医院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不太在乎患者的体验感。很多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无论服务好坏,病人都如过江之鲫。医院即便不改善服务,也能活得很滋润。【原因】因此,傲慢与冷漠,成为公立医院的一大“特色”。这也难怪很多人宁愿远渡重洋去“花钱买服务”,也不愿在中国的医院里“花钱看脸色”。【中国医疗服务差是由于其占有垄断地位】

那么,如何才能把病人留在国内呢?出路就是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让基本医疗与高端医疗比翼齐飞。【观点句】公立医院重点保基本,民营医院重点做高端。目前,公立医院垄断了最优质的人才资源,医生无法自由流动。民营医院虽有豪华的装修、顶尖的设备,就是吸引不来好医生。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医生自由执业,给民营医院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医疗行业的良性竞争。当国内有了“货真价实”的高端医疗时,“出国看病热”必然降温。【提升国内医疗服务需要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 【整体框架】

1、表现:国人去国外看病

2、观点:中国人去美国看病不值得

3、问题:中国医疗团队运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问题:中国医疗服务水平滞后

5、驳论:收费低不能成为医疗服务差的理由

6、原因:中国医疗服务差是由于其占有垄断地位

7、对策:深化医改、打破垄断、鼓励竞争 【知识积累】这篇文章本身就是篇很好的素材,对当前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差的分析入木三分,其中的观点值得大家理解和记忆。

1、从增长率大小来看比重或平均值变化情况 我们首先假设 年份

指标1

指标1增长率 指标2

指标2增长率

2011年

X

A

Y

B

2011年指标1占指标2的比重为X/Y;

2010年指标1占指标2的比重为X/(1+A)÷[Y/(1+B)]=(X/Y)×[(1+B)/(1+A)]。从上面的计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B>A时,(1+B)/(1+A)>1,此时2011年的比重要小于2010年,即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整体的增长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占整体的比重逐渐下降; 当B

2、分析绝对值(具体数值)和相对值(增长率)对结果的影响来确定增长量的大小 我们首先假设 年份

指标1

指标1增长率

指标2

指标2增长率

2011年

X

A

Y B

2011年指标1比上年增长XA/(1+A),指标2比上年增长YB/(1+B),一般来说A、B均为小于100%百分数。

我们在比较这两个算式大小的时候,且不可上来就计算,因为是在比较,所以不可能是让你计算的,要不这样计算量太大了,我们怎么来比较呢?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分析X、Y以及A、B的倍数关系,看谁的倍数大,那谁就对结果的影响大。

A、B是小于100%的百分数,那么这个百分数加上1之后,对结果的影响比较小,那么我们就可先忽略这些数值,如果X/Y>B/A,那么绝对值对结果的影响大,此时绝对值越大,结果越大; 如果X/Y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不用计算X/Y、B/A的值,只需分析一下X、Y、A、B的大小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比较的时候用数值大的数字做分子,数值小的数字做分子 如:比较108×0.1%/(1+0.1%),80×0.2%/(1+0.2%)的大小。108不足80的2倍,0.2%为0.1%的2倍,所以108×0.1%/(1+0.1%)要小于80×0.2%/(1+0.2%),很简单,很easy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适用形式: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1

人民日报评论员: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关键在一把手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青海省市(州)一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通过明确责任、抓好培训、加强督促,促使一把手将“参加活动”和“推动活动”的两个责任尽到位,有力促进了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海的做法,再次突出了“领导带头”这一要求,值得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

人们常说,“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也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关键在一把手。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坚持一把手抓,也要抓好一把手,推动一把手行动走在先、责任担在肩,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

总的来看,一把手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参与活动。“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如果一把手不能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把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如何能带领别人、要求别人?在这个意义上,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才会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推进的生动局面。

二是“切实把队伍带好”推动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一把手既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在身先士卒的同时,也要带好队伍,不能搞权力下放,不能当甩手掌柜。上一级一把手紧紧盯住下一级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就能抓住要害;建立健全一把手责任追究制度,“层层抓落实”就有了根本依托;不断强化督导组外力推动作用,“不虚不空不偏”就能多几重保障。

体育比赛中,“关键先生”是指集体中那些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决定全局作用的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把手就是这样的“关键先生”。一把手强化政治担当、提高思想自觉,发挥牵头抓总的领导作用、真学真懂的示范作用、聚焦“四风”动真碰硬的带头作用、即知即改务求实效的引领作用、从严把关推动落实的督促作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局面,交出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苗头

—— 一论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走形变样

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总的来看,各地各部门开展活动态度认真,与中央要求基本相符,也让人民群众抱以期待。但也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走形变味,用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这种苗头,必须高度警惕、坚决遏制。

比如,把学习当作任务强行摊派,不考虑实际效果和承受力;喊口号、发文件、开大会,却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听取群众意见走过场、搞形式,把征求意见弄成冗长复杂的表格填写;混淆教育对象,领导干部“动静”不大,普通干部却“动静”不小,把“共产党人的赶考”变为“让群众赶考”,等等。对这种“变异”和“升级”的形式主义,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使实事变虚、好事变坏,把活动做成夹生饭,影响活动健康开展,甚至事与愿违,引起群众反感。

“虚”字当头,“空”字挂帅,形式主义万变不离其宗,正说明习近平同志提出“三严三实”的强烈针对性。为反对形式主义而产生新的形式主义,也表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必要性。重形式轻内容、重口号轻措施、重对上交待轻对下负责„„脱离群众,对群众缺乏感情,不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形式主义产生的总根源。可以说,但凡形式主义存在之处,必然是群众路线没有走好的地方。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解决,反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会流于表面,甚至在“伪解决”“伪落实”中变本加厉,那就会懈了活动的劲、冷了群众的心。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克星,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要深入实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碰硬,督导检查要敢于纠偏。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警惕形式主义,切实筑牢遏制形式主义的“防火墙”,才能真正杜绝用假成绩糊弄上级、用假把式糊弄群众、用假反省糊弄组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评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否取信于民。“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坚决遏制形式主义苗头,要有这样的荣辱观和紧迫感;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开展,要有这样的责任心和危机感。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用动真碰硬取得实效,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6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拿出切实措施及时纠正

—— 二论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走形变样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把学习当作任务强行摊派、听取意见走过场、错把群众当成教育对象„„目前,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出现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苗头,导致走形变味现象,群众有反映、有意见。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举一反三排查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拿出切实措施及时纠正,以确保活动健康开展。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之所以顽疾难治,其思想上的症结,就在于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对自己缺乏要求、对责任缺乏担当。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初,中央就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在全党范围,下这么大决心,拿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为了打掉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如果活动开展、作风不改,甚至新的形式主义泛滥,谈何转变作风,又怎能取信于民?总书记及时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一再提倡持之以恒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为了在深学、细照、笃行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公仆情怀、求实作风等作为自觉追求,为践行群众路线、扎实搞好活动打牢思想基础。

如何纠正形式主义苗头?关键要从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出发,剥茧抽丝、层层深挖,找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抓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谋事创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敢直面矛盾,不愿解决问题,必然会陷入形式主义,玩起“假大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涉及单位和人员数量大、与群众联系更直接、需要处理的矛盾更复杂,如何对待问题,怎样破解问题,决定了活动的成效。

纵观当前活动中形式主义的一些表现,无不跟“虚”与“假”有关,搞活动表面文章,找问题大而无当,说整改脱离实际,讲批评虚晃一枪。破除形式主义,必须践行“实”与“真”,坚持求真务实,动真碰硬。不管是查摆问题,还是开展批评,突出主题、毫不含糊地聚焦“四风”,才能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具体。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才能从群众呼声中找差距、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希望改的地方做起。瞄准了“四风”,找准了问题,立行立改、不等不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才能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纠正形式主义苗头、防止走形变样,也需要从实督导、从严把关,形成真抓实干的倒逼压力。各级督导组要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对思想认识上不去、不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的不放过,对查找问题不聚焦、走神散光的不放过,对整改措施不到位、大而化之的不放过,对成效不明显、群众不 满意的不放过。这样,才能把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让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激发为民务实清廉的正能量。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8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

—— 一论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兰考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成效,深刻剖析了改进作风的形势任务,明确指出了作风建设的方向路径。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就要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作风建设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把活动推向深入、将作风改到深处。

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选准目标、集中火力,深入解决“四风”问题,通过抓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共产党有能力在变革中达到自我更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支持和拥护充分说明,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抓作风建设,我们抓准了、抓对了、抓及时了。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再次警示我们,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才能把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深化下去、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常态。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同甘共苦,以“‘延安作风’打败了蒋介石的‘西安作风’”。长期执政之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考验着我们,对作风滑坡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过硬的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将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坚实根基。

实践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的作风建设也需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确保作风建设力度不减、温度不 降、常抓不懈,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讲认真上下功夫,以严格的尺度来衡量,用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让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让逐步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在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上下功夫,形成清正严明的大气候,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就能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进作风,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效出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真正落实,才能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民,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11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经常抓 见常态

——二论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作风问题为什么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这固然缘于作风问题的特性,却也与抓作风的方法有关。

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经常抓、见常态,进而指出“抓常,就是要把作风建设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这一明确要求,揭示了我们党抓作风的重要方法论,是破解作风问题顽固性与反复性的一把“钥匙”。

作风问题的背后,是人的思想问题。抓作风,也是心理的较量。只抓一阵子,一些人就会觉得不妨“躲过”“挺过”这阵子,其结果就是风头一过,死灰复燃;仅就抓而抓,一些人就会把抓作风与日常工作分开、搞“两张皮”,导致抓作风时“看不见”问题、“想不起”问题,而在日常工作中作风问题又随处可见。只有经常抓,抓日常,抓早抓小、露头就打,使抓作风成为常态,才能让一些人打消“熬过这阵子”的念头、摈弃“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回到清风正气的做人行事轨道上来。

作风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潜藏于日常工作的各方面、生长于各项工作的土壤里。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等现象,送年货节礼、“跑部钱进”、找关系托门子等行为,无不时常打着工作的幌子,根源则是利用干部手中的权力。因而,虽然抓作风本身是一项重要工作,但绝不能独立于其他工作之外。有机、有效、有力地融入日常工作,抓作风的威力才能更好地彰显。

如果揭短亮丑只是发生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如果红脸出汗只是限于活动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动真碰硬只是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过程中,而在日常工作中都是一团和气、明哲保身,遇到问题装聋作哑、视而不见,那么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如何巩固下来、发扬开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为开展而开展,而是要在各项工作、日常状态中,都体现抓作风的精神与要旨。开展工作,就有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有人管事,就要管好这个管事的人、管好他手中的权。管人就要及时敲打、提醒、监督,防止作风问题潜滋暗长乃至病入膏肓。因此,我们推动各项工作,都要落实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抓作风,就要有这种明与智,进而强化常态化思维,在各项工作中体现作风建设。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防微杜渐,更好促进各级干部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入抓 见实效

——三论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深入不深入,认真不认真,效果就是不一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党员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要“深入抓、见实效”,既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的深刻总结,也为作风建设乘胜前进指明了行动方向。

凡事就怕认真,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说明,“四风”问题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复杂成因,但只要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有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就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解决到位,这是搞好活动的不二法门。反观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活动效果不彰、群众满意度不高,症结也在于浅尝辄止、马虎敷衍。

听取意见走过场,搞“填表比赛”,怎能倾听群众心声?查摆问题蜻蜓点水,不敢“揭短亮丑”,如何摸清深层问题?开展批评隔靴搔痒,奉行“好人主义”,怎会触及灵魂和实质?整改落实虚晃一枪,甚至玩起“下有对策”,又如何能切实解决问题,顺应群众期待?

不深入就会应付,不落实就会落空,总书记之所以一再倡导认真精神,及时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就是为了力戒表面上热热闹闹、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防止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就是为了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深入抓,就要抓细抓实,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一一回应、具体解决。从办证速度到接待脸色,从四风“隐身衣”到“最后一公里”困扰,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从来都在现实问题中。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体现责任担当,一锤一锤地敲,办一件成一件,才能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第二批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更应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纠正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作风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永远在路上”的永恒课题。深入抓,就要把治标与治本、当下与长远有机结合起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整改“办个证件跑断腿”的问题,更需在简政放权、阳光透明上下功夫;破解公款吃喝的顽疾,更需把住财务报销、审计监督等闸门。事实证明,深挖病根、治理源头,才能抓住要害,有效防止“四风”反弹。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在作风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只要我们深入细致抓下去、追根溯源改起来,就一定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人民日报评论员:持久抓 见长效

——四论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作风,要看一时之变,更要追求长久之态。如果来得猛、去得快,风过一切照旧,不但会导致“新的形式主义”,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大打折扣,也会凉了人心、伤了民心。

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作风建设要持久抓、见长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改作风的难点、重点所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性。

改作风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怕就怕虎头蛇尾。来去匆匆的改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一曝十寒的改作风,也改不出好作风。强调“持久抓”,就是要从源头上打消那种消极等待、拖延观望的侥幸心理;就是要从根本上走出“改回来又退回去”的怪圈。在这个意义上,只有持久抓,才是真正抓;只有见长效,才是真见效。

制度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久抓作风,就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面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倘若只是作“下不为例”的宽大处 理,甚至搞“网开一面”的法外施恩,那么制度就不会有威慑力,改作风就难以有敬畏心。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顶风违纪、敢碰红线的现象一查到底、从严处理,才能使制度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实践在发展,制度也要发展。持久抓作风,就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只有标准不断量化、规定不断细化、机制不断优化,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四风蔓延到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让“只说不做”没有借口,让“寻找对策”没有空间,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从根本上治愈作风顽疾。

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持久抓,改作风就能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就能改出成效,取得长效。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2014年7月16日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日报评论1

    人民日报评论部: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 ——深化改革进行时之二 本报评论部 2013年10月11日04:46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以改革释放发展的......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5篇可选)

    人民日报:落实"两学一做" 炼就党性"硬功夫"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

    人民日报关于七一讲话的评论

    人民日报关于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系列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2011年7月12日 编者按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思想精髓、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人民日报创先争优评论集萃

    《人民日报》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论集萃 编者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评论”,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对推进基层党......

    人民日报评论心得体会[五篇模版]

    响应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发出的号召,中文学院结合第一阶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调研成果,组织全体党员认真研读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学习心得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学习心得 2012年6月6日下午,在学校的统筹部署下,分院党总支组织了一次分院全体教职工学习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了《集......

    人民日报评论:文化产业振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这是继钢......

    人民日报评论 小时代

    人民日报: 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3出现 2013年07月15日17:44人民网 不《小时代》是正在上映的由郭敬明导演、编剧的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风评,分歧很大。一花一世界,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