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4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

第一篇: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

对幼儿生活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东湖花园实验幼儿园胡翠云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有些经验具有超时空的长久生命力。就如: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脱离了实践的现状提出的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而这一观点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教育的步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点被慢慢地接受并实施以来,很多人对生活教育的问题有些淡薄。而现代教育对幼儿的生活教育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

一、脱离了对幼儿现实生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给予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我们不能凭些空洞的说教与固定的模式来教幼儿,教幼儿一些连自己都解释不了,或者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例如:老师在数学活动中,题目:出示主题图:草地上有4只小鸡,石头上有3只小鸡。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鸡?幼儿:7只。师:那要知道石头上有几只小鸡用算式怎样表示?幼儿列式:7-4。现实生活中,如果在石头上的小鸡数量可以直观看得到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用“小鸡总数减去草地上小鸡数”去算吗?既然“小鸡总数”、“草地上小鸡数”和“石头上小鸡数”都已知,对幼儿来说除了“草地上比石头上多几只小鸡?”外又哪来的问题呢?这种缺乏现实意义的情境又要来干什么呢?现代的幼儿似乎离生活“太远”了,对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缺乏感受和理解,或只停留在表面的经验上。陶行知先生就反对和抨击脱离实际的“老八股”式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又如:现在有些家长争着为幼儿报钢琴班,请家庭教师,强迫幼儿学这学那,全

然不顾幼儿的自身需要,以致幼儿对自己身边的小事一无所知。

二、幼儿缺少了原本对现实生活应有的技能

举个例子说明: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知道各种名牌汽车,对宇宙有所了解,懂得ABC,但他却不会洗手、吃饭,不会卷袖子、穿衣。而父母看重的是孩子的知识量,对幼儿不会的后者却不以为然。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物质条件越来越多优越,但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比比皆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无疑成了当今家庭的一大弊病。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从小家庭进入了大家庭,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生活技能,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各方面出现的困难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了抗拒、不愿上学。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因为教育源于生活,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生活,因此,为了适应和改造生活,我们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技能。从教学方法上改变旧的传统教学,避免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对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一定要放在更突出的地位。

三、对于缄默知识教育的忽视

在中国道家有句名言叫“道可道,非常道”。幼教专家许卓娅教授认为成人的“缄默行为”远比“书本知识”对幼儿的影响大的多。“缄默知识”就是 “不能详细描述”的技巧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缄默知识不能“学”只能“习”它只能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加以传递。然而现实生活中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却经常会犯这样错误,口中说着“善”,手中却做着“恶”,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力行。例如:每到幼儿吃饭的时候,做老师的总会意味深长的说:“不做挑食才是好宝宝”。当

老师吃饭时间到了,教师当着幼儿的面边与同事大声聊天边将自己碗中的肉挑了出去,并且最后将没有吃完的饭菜倒在幼儿轻易可以看见的盆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形为比书本的知识更容易被幼儿所学会。其实老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该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然而老师的言行举止更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对于生活教育出现的问题:

首先:选择幼儿生活化的内容。“生活决定教育”,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往往依赖他们的生活经验,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生活化。兴趣广泛是幼儿的显著心理特征,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对孩子进行广泛的培养和教育,而幼儿的兴趣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如在一次晨间锻炼中,组织幼儿玩滚轮胎时,轩轩很兴奋告诉我说:“老师,我可以将很快轮胎滚到那一边,玲玲的轮胎放平来拉好慢哦。接着,我就说是呀,轮可以滚是因为它坚起来时可以说是一个呈圆柱体的,其他小朋友争着说起来,“我家的纸巾筒也会滚,我家的球也会”,“我家的奶粉罐也会哦”。这时我说:“那为什么玲玲的轮胎这样放不能滚呢?这时大家就纷纷在发表意见“因为面太粗了”,“因为平放下来就不是圆的那面就不能滚”。幼儿的兴趣全部指向了“圆”这个问题。于是科学活动《滚动的秘密》很自然地就生成了。

再次,通过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现在我们说“教育”,只是一昧的说教,其实践才是教育的实质。因此,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生活实践,引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如:自己动手穿鞋袜等。并反幼儿园一日生活如进餐、盥洗、散步等渗透教育,真正使幼儿生活与教育有机融合。

第三,注重生活与教育应同步进行。“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的世间事物无不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幼儿对事物的选择性差,是非的判断力还没形成。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指导和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比如:外出游玩带好垃圾袋,东西不随便乱仍;在公交车上要主动让座,让幼儿形成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思想;和小朋友玩时玩具一起玩、零食一起吃;遇到他人插队现象,要让幼儿知道是不文明的行为等。虽然幼儿似懂非懂,但坚持不懈,就会使幼儿自然懂得做人的道理。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的零碎思考

班主任工作的零碎思考

一、理清思路,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最底层的管理者。管理、管理,边“管”边“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理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带班理念。这就是我们到底想把自己班上的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目标一确立,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所以,班主任当久了,班级都会深深地打上班主任的个人烙印。其次,班主任要理清自已所要从事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我们学校,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管理工作。这主要包括日常学习的纪律管理及作业管理;二是两操及早餐管理;三是安全管理;四是学生操行及学业评定。日常工作基本上就是这四个方面,只要我们逐一落实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好小助手,基本上能够保证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与时俱进,让理念引领班级管理。

“追求高雅,追求卓越”这是我们班的班训。何为“高雅”,首先孩子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如果我们细究会发现,班级里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纠纷都是由于孩子不会处理身边的事情。弟子规中说:“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作为一个孩子,不去参与流言蜚语,即使是别人说到自己,也要能海纳百川。只有时时刻刻铭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的教导,方能成为心胸豁达的人。我要求孩子们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发生纠纷,学生要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获得改错的动力,结果:获得进步;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获得犯错的理由,结果:继续犯错。追求高雅要从实际的小事情做起。我带班的第一天,凡是走进班没有喊报告的同学,全部被我们挡到了门外。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教导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任何老师都要打招呼。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仪容仪表的检查,我是非常支持的。孩子就要有孩子的样子。读书人就要有读书人的气质。“知书达礼”这就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我对孩子的站立姿势的要求是要做到六个字“抬头、挺胸、微笑”。在接班时,我用了两节课给他们讲了:站姿与坐姿的重要性。我也告诉孩子在运动场上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知道奥林匹克运动都是发源于战争。所以,运动场上的口令就是命令。在运动场上最能培养一个孩子的意志力。女孩子意志力强了会变得更美丽,男孩意志力强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孩子们能做到“抬头、挺胸、微笑”就培养了自己的自信。有了自信的孩子,无论将来贫穷还是富裕,都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追求“卓越”就是培养孩子“认真、务实”的学风。作业宁可少,一定要认真完成,否则不但作业没做好,还培养了一个坏习惯,得不偿失。

三、精心设计,建立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

根据自己梳理出来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我主要设置了以下班干部,以构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

1、一个常务班长,负责每天督促其他班干部的工作,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对照班规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惩罚,负责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

2、两个常务副班长,负责协助班长进行德育量化分的管理及具体执行对学生的奖惩;

3、设立值日班长一名,由学生轮流担任,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

4、两名安全班长,男女生各一名,负责课间安全管理;

5、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多,语、数、英、体育每科分别设立两个科代表;美术、音乐设立一个科代表。他们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收取作业,上报作业完成情况,负责课前三分钟的管理,让学生最快时间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还要做的就是和值日班干配合管理课堂纪律;

6、另外就分别设立了美术队长一名,由美术科代表兼任,负责出黑板报;

7、早餐队长和牛奶队长各一名;

8、劳动委员五位。一周五天,一人负责一天;

9、语文小组长十个,数学小组长十个,英语小组长十个。

这就是魏书生说的“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其实,他只说出了上半句,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哪一样事情没做好,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每天各位负责人把自己的情况,汇报到值日班长进行登记,每周一统计。前六十名盖小红花,后五名写出扣分情况分析书。

四、德才兼顾,树立教师威信。

1、露一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做一个班主任千万别忘了在学生面前露一手。一个班主任的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的崇敬的砝码也就越大。我没有其他本事,我就是努力把自己的课上好。我班的同学在自己的作文写到。(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刚开始老师管理很严格,他们都很厌烦老师,但是后来听了老师的课是那么的生动有趣,也就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喜欢老师了。

2、言必信,行必果。老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就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尤其是如果你提前宣布了什么处理措施,而不加执行的话,学生慢慢地也就不听你的话了。说白了就是要说到做到。让学生知道老师是说一不二的,这样他们才会把老师当回事。

3、真诚这是班主任树立威信的泉源。我经常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一些名人故事,以及自己求学的体验。让他们知道班级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是为他们自己好,而不是出于惩罚。

五、民主选拔,培养得力的小助手。

1、以民主竞选加班级推选的方式产生班干部,让班级成为孩子成长的平台。经过一个学期的考察,我对班级的情况基本掌握后,我采用民主竞选和同学推选的方式来选拔班干部。班主任首先要制定班干部的选拔标准、设置好班干部岗位,明确各班干部岗位的职责。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学习班干部选拔标准及班干部岗位设置,让学生主动报名申请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最后,班主任组织学生竞选演讲,通过全班同学和老师投票以产生班干部。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竞选而产生的班干部一般来说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对班干部的职责理解得比较深刻,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比较高。班干部都比较珍惜自己的岗位。而值日班长则根据同学们的学号轮流担任,以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这样整个班干部选拔的过程就成了孩子们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过程。

2、树立班干部的威信。选拔好了班干部,接着就是对班干部的细心培养。首先对班干部个人的行为严格要求,只有班干部自己做到了,学生才会服你。如果班干部犯错了,最好不要在班上公开批评,私底下给他指出。班主任还要多给班干部授权。班干部能做的,老师不做。最开始班干部工作时,班主任要在场。但对于他的管理,班主任不要插嘴。工作要指导的,班主任要提前指导好。老师在场,就是给他信心与支持,让他有胆量。慢慢地,他的管理能力也就上去了,老师再逐步放手。

3、对班干部的工作加强指导。如:当班主任不在时,班干部要能控制住局面。班干部就要能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要把被批评和被表扬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这样对同学才有震慑力。记名时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当同学在后面表现好了,应该把名字擦掉。对待特殊学生,要学会冷处理。

4、教育班干部要有责任意识。谁的管辖范围出了事,谁就要负责。

六、耐心呵护,转化特殊学生。

1、研究学生坏习惯的成因。现在都提倡行动研究。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其复杂的家庭背景或成因。平时,我最喜欢跟他们聊聊他们家庭的情况,或者观察一下他跟哪些同学玩。有时,你总会有出其不意的发现。原因找到了,教育起来会顺手一些。

2、寻找教育的方法。(递个小纸条、给家长一个口信、打赌等)。

3、征得家长的帮助。不卑不亢。

4、学会等待。

七、良性竞争,培养良好的班风

1、树立榜样。孩子们都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班主任应确定正确行为的导向,让学生具体知道怎么做,而避免迷茫。被确立为榜样的孩子最易被孩子们选为班干。

2、在良性竞争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班上开展团队活动。经常让学生比一比,在竞赛中形成良性循环。做操时,我就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经常比一比,看谁做得发了,做得好的加德育量化分。

3、对孩子要及时地表扬与批评。批评一定要及时。活动完毕后,老师跟班干部要及时对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做得差的,按班规进行处理。要跟学生讲清楚道理,如果单个讲不通,就拿到全班面前来讲,通过班级舆论给学生制造心理压力,施加影响。

班级管理的好坏主要看管理的结果。而管理的结果主要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期待程度。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中也,得其下也。”期待越高,学生会变得越好。

第三篇:幼儿创新教育的思考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临近,社会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核心和灵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

是应从学前教育抓起的。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2至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很好地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点燃起创造力的火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由此可见,在学前期有效地实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看待幼儿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1、树立新的儿童观

首先,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到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幼儿期的创新,在别人看来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于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哪怕只是一点点新建议、新思想和新做法,但只要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对他来说就是新发现,就是创新。虽然这种创新还处于低层次和低水平,但却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富潜力的,正是这种低级的、原始的创新随着其身心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必将成为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其次,我们也应看到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是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的,这种差别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用一个模式来培养。

2、树立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幼儿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等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支持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看到作为幼儿群体的一般身心特征即共性,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幼儿个体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幼儿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儿在各自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分析现状,找出影响和阻碍幼儿创新教育发展的因素

在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仍存在着许多影响和阻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观念上

一是传统的“好孩子”观。幼儿教师工作紧张繁忙,每天面对众多性格各异的孩子有时难免会有些烦躁,于是那些听话、守纪、不妨碍成人工作的幼儿常常得到表扬,被认定为“好孩子”。而那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喜欢从不同角度去探究事物、爱插嘴、好动、行为不规范的幼儿自然就被认定是不听话的孩子了。正是这种所谓的“好孩子”标准束缚了幼儿创新的积极性,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幼儿的种种创新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就使得一部分教师往往产生错觉,并在言语、行动上不自觉的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新的萌芽,致使幼儿阶段特有的好猜测、喜提问、想探索、多功能幻想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受到遏止。

二是“全放手”观。这种观念认为培养幼儿的创新就是听之认之,放任自流,不干预孩子的任何活动。这种教师不进行任何参与和指导,完全让幼儿自发学习的活动,不仅不能发挥幼儿的潜在价值,反而会让幼儿感到盲从和无目的,从而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

2、在教育方式上

一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当代幼儿被冠之以“小太阳”“小皇帝”等,其在家庭和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得他们缺乏独立自主性,成人对他们的事事帮助和替代,更纵容了他们依赖、懒惰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将生活上的依赖转移到学习上,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畏手畏脚,做事情没有决心和毅力。他们体验不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也就更谈不上创新了。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家长望子成龙过分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惯用命令式语句,让孩子沿着他们设计

好的方式去发展,这是一种以剥夺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为代价的短浅发展。

二是错误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最常见的是模仿型:例如,美术音乐活动中,教师画一笔、唱一句,幼儿也跟着画一笔唱一句;语言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跟读新儿歌等。教师的评价往往也只注重结果:幼儿画的象不象?他会唱几首歌?会背几首儿歌?这种过分强调模仿的教育活动,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的。另一种是“标新立异”型:在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己实施的是“创新教育”,让幼儿“绞尽脑汁”一定要讲出与众不同的答案,结果是幼儿被逼得“胡思乱想”,无所适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是需要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但过分强调“存异”,而忽略“求同”,就会将孩子引入“创新的歧途”,偏离科学的轨道,所以培养创新思维在重视“存异”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求同”。

三、寻找对策,进行幼儿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制定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要多开发一些生成性课程,将新《纲要》的精神贯穿在各项活动的始终,注重活动过程,创新活动评价。教师的评价也要打破传统的评价观,不局限于活动的结果,而注重评价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及幼儿的个别差异,要允许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2、营造轻松民主的教育气氛

这里所说的教育气氛主要是指创设有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物质上要为幼儿提供充裕的时空和材料,保证他们有自由活动、自由操作的条件;精神上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气氛,注重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自由思索、想象,选择和作出决定。教师还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创新教育的知识,做到家园互相配合,为孩子发展其创新能力提供一致的适宜的环境。

3、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求教师和成人要做到几个“解放”。即(1)解放孩子的眼睛。通过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观察和分析事物。例如:在图书角摆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读物,并定期更换,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自由讲述;利用园内的种植园、饲养角,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利用农贸市场、超市、邮局、居民小区等,带领幼儿去开阔眼界、认识社会等。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使幼儿有可能去想象和创新。

(2)解放孩子的头脑。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充分开动脑筋进行想象和创造。例如,在数学角里摆放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拼板,让幼儿自由拼合成不同的图形并能说出名称;利用科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等;还可用迁移的方法让幼儿对学过的一些知识如:抽象的图形、线条等进行联想和创造,如:语言活动中的“成语接龙”、数学活动中“会变的图形”、体育活动中的“一绳多玩”……

(3)解放孩子的手。教师和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从小就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小班时学着自己洗手、进餐、喝水、穿脱衣物;中班时学着发碗筷、擦桌子、扫地、拖地;大班时便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幼儿园活动室里的动手角、建筑角、科学发现角,孩子的房间等都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摆弄,不要怕他们搞“破坏”,把事情做砸了,只有真正松开了幼儿的小手,他们才会自主地去探索学习、动手实践。

(4)解放孩子的嘴。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学会运用语言去表达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人要为孩子创设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如提供各种图片用以讲述、描绘、续编故事;利用各种声像媒体让幼儿欣赏一些童话故事;利用语言角进行“故事大王”比赛,做小节目主持人等。成人要学会倾听孩子讲话,并鼓励孩子积极发问,让幼儿敢“问”、想说、能说、会说,以此来充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5)解放孩子的空间。空间的含义是宽泛的,可大可小,孩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活动的小天地中。在幼儿园里,教师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让各年级的幼儿互相交往,如带小班幼儿去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的活动,中大班的幼儿也可以到小班表演节目,帮助弟弟妹妹熟悉环境,这样,孩子们不仅扩大了生活空间、增进了了解,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园内开设的可供幼儿活动的大型活动场地如:大型玩具场、沙池、水池、草坪等,都可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去玩。家长也应经常带幼儿去接触大自然,看家乡的变化,走向社会,拓宽视野。

(6)解放孩子的时间。教师在安排活动内容时,要做到集体活动和个别自由活动相结合,注意活动的紧凑性,尽量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增强活动密度,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4、创造性地工作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我们提出了“弹性计划”(也就是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机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真正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还会有很长一段路。传统教育观、儿童观的作祟和束缚,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等等都是实施幼儿创新教育的障碍。但是,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从而使我们的孩子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第四篇:幼儿生活数学教育启示

幼儿生活数学教育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对我们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做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但进一步的进行探索,笔者觉得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赋予生活以教育,同时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来进行教育。传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但是幼儿的主体性和幼儿的兴趣确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本位主要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探索如何让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将生活中的内容渗透到数学教育中,同时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的灵活。

生活教育;数学;教育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也提倡让教学更贴近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引导我们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元素来形成教学来源,同时也可以在生活中利用相关资源进行一些随机教育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为孩子的将来服务的,让教育养成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善于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我们应该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努力实现教学材料、呈现形式的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不断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强调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运用幼儿的经验潜力进行建构主义意义学习。只有这样,幼儿

第 1 页 才能学得主动、轻松,幼儿的个性、特长才能得到自由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认知经验,并学会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演绎生活中的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但又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数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严谨性和理论性。在我们目前幼儿园的教材中,有很多教学素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水平有距离,幼儿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改编和重组学习材料,将复杂的知识间接的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让数学贴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例如,小班数学活动《过生日》,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1)知道不同的小动物喜欢吃不同的食品,能帮助小兔将食物分给小动物们。(2)能用相应的点子数量来表示实物的数量。(3)体验为小兔准备礼物的乐趣。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用相应的点子来表示实物的数量,但是整个活动主要以过生日为线索来开展,让幼儿为小兔数一数小动物送来的礼物数量,同时用点子来做好记录,有了这一线索,整个活动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也贴近了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教学活动为生活服务,同时也挖掘了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元素来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的。2以幼儿为本,使数学教育生活化

第 2 页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一切认识在初级水平都是从经验开始。也就是说孩子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首先是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将要学习知识和自己的已有知识相关联,因此,如果我们的学习材料或者学习内容已经与幼儿的已有知识相关联时,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为幼儿提供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操作材料,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又不失数学应有的严谨性。那么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值得探索和摸索: 2.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和拓宽的,完全陌生、缺乏相应知识准备的学习,幼儿难以把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且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中班数学活动《南瓜爷爷找邻居》中,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本次活动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主要提供了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菜,并且先请幼儿从蔬菜的外形进行猜测,让幼儿现有一个知识准备的过程,在活动中,以南瓜爷爷找邻居为线索来创设情

第 3 页 境,引导幼儿学习,让幼儿理解了什么是邻居,什么是蔬菜以及蔬菜的分类等,这些都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像类似的活动都能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特征等。2.2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靠幼儿的模仿和记忆,也需要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和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结果,这样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的牢固,同时效果也会比较好,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设计数学活动《去松松家玩》的集体教学活动时,该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学习aab和abb的排列方法,在活动中,笔者借助绘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笔者设计的环节主要有:(1)导入活动,引导幼儿认识绘本中的主要人物。(2)绘本故事的学习,这里主要引导幼儿了解小石头在去松松家时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帮助幼儿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排序。(3)幼儿自己制作手环,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本环节主要是请幼儿进行制作,对所学的规律进行巩固和拓展。(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来介绍自己的手环,并给有问题的幼儿进行纠正。(5)是一个结束环节,请幼儿一起去参加生日宴会,与绘本相呼应。整个活动将绘本与隐藏在其中的数学元素相结合,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第 4 页 玩玩中学习数学,体验活动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排列规律。

2.3帮助幼儿进行知识的拓展,丰富幼儿已有经验

在我们的学习中,幼儿掌握了一个知识之后,举一反三也是很重要的,在数学活动《小动物排队》中,我们主要引导幼儿学习按照小动物的数量来进行排队,同时一样多的可以排在一起,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如我们除了小动物还可以给小花排队,伸直延伸到幼儿自己的队伍,那么在今后的排队中我们可以请幼儿运用这些知识来进行排队。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的方向,我们要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更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 5 页

第五篇: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家长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注重的身体方面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种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的教育形式,非常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身体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实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幼儿 前言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里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大量事实也说明,成年后许多心里健康都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据有关研究发现,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在我们当地,由于外出务工潮流的蓬勃发展,家长们经济宽裕了,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衣食住行、身体素质、疾病防治、智力开发等;但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幼儿聚少离多,对于幼儿成长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被忽略了。同时,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需求,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所处地区的幼儿教育也存在很大的误区,“小学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保教工作中,往往偏重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由于教育的不当,导致了幼儿许多的心理问题。诸如,社会行为问题、个性和情绪问题、习惯问题、学习问题„„幼儿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除某些先天因素外,绝大多数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有关。正是由于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导致了农村幼儿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关于农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更多的都落在了幼儿老师的肩上。

一、何为幼儿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关于幼儿的健康,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要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纲要”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我认为,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应要求幼儿达到如下标准: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自我接纳,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4、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能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初步懂得少数要服从多数,个人要服从集体,不使小性子,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知错就改。

6、有安全意识,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要达到这6条目标,就离不开家长、老师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才。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成因

1、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 “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相当多的幼儿老师和家长,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家长和老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它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也没有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

3、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老师们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农村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此项工作时,缺乏有力的指导,仅凭自己的理解去教育幼儿。很多问题都只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4、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 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三、教师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情绪沮丧时,态度粗暴生硬;情绪愉快时,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教师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其次,要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心灵的自然环境,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

古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心理权益,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环境,才能与同伴和睦相处、与教师友好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总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爱,进而才能发展到爱周围的人。如果教师不爱幼儿,幼儿就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环境与温馨的家庭环境间的巨大反差,就会怕上幼儿园,怕老师,患“幼儿园恐惧症”。只有幼儿感受到了老师的爱,他们才有被尊重的喜悦。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儿童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幼儿人格和谐发展的保证。尊重幼儿,主要表现在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幼儿主动地发展。幼儿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幼儿听命于自己,否则就批评惩罚或斥责,要么不准参加游戏,要么罚站„„其 实,幼儿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研究其原因,再作处理。“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的陈旧观念一定要转变。另外,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积极因素,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成人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对幼儿的尊重,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从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儿发现自己是被忽视的,又经常为做错事遭到责备,幼儿会逐渐在心里确认自己是无能的,进而导致幼儿丧失最基本的自尊与自信,建立起消极的自我概念。作为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自我概念一经确立,便会相对持久地保持下去。我们无法相信,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时遭成人指责的幼儿会构建出活泼开朗、宽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儿”这一行为本身所内含的潜在教育价值是不该也不能被忽视的。

被人尊重是一种幸福。作为幼儿,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联合国于1959年颁布了《儿童基本权益宣言》,主要倡导满足儿童在生活、营养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句句注入孩子们的心田,用真诚的爱唤起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3、在校内外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养成的物质环境,如:为幼儿创造温馨的生活空间,学习环境布置一些小朋友的作品、令人愉快的粘贴画、可爱的小动物等,玩耍的地方布置一些自然环境的画面,给幼儿一个优雅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大环境中创设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另外,营造一种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心理氛围更不容忽视,如: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团结互 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养成。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因此,要加强家园合作。近些年来,幼儿产生情绪和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在升高。究其原因,大多由社会和家庭生活紧张、家庭变化、家庭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当、家庭人际交往缺乏等原因引起。加之现在,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农村的幼儿都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非常溺爱幼儿,孩子的要求都会会想方设法满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使家长在思想及行为上必须与老师保持一致。出现问题,教师们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共同采取行动,消除幼儿心理健康障碍,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进家长教育方式,促进家长自身素质提高”这一工作放在家长工作的首位。如: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利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流等途径加以宣传,鼓励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质、心理方面的准备,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入社会,争取社区的支持也是培养幼儿健康心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园要抓住每一个契机,如:学雷锋做好事,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使幼儿能合作、乐群、创新,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现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交往中,如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教育幼儿助人为乐;鼓励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彼此串门等。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4、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a、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989年11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了由来自15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共同签署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具有“从事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正当权利。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规定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育游戏、民间游戏、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b、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理念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以及年龄逐渐趋于小龄化,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审美能力;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c、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利用幼儿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手工、种花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组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教育在不断地改革,孩子在不停地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一名农村的幼儿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农村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

下载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幼儿生活教育的零碎思考(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本站推荐)

    让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无锡市仁和幼儿园 周旻红 让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 无锡市仁和幼儿园 周旻红 论文摘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没有......

    思考生活作文(共五篇)

    【精选】思考生活作文3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

    思考生活作文(共五则范文)

    思考生活作文4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幼儿生活儿歌

    一、入园常规儿歌 1、入园歌 太阳出来咪咪笑,小朋友们上学校。见了老师问声好!见了同伴把手招。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 2、入园歌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

    如何教育幼儿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

    开展生活教育,培养幼儿好奇心(修)

    开展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浦东新区园西幼儿园沈薇 所谓好奇心,即个体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反应,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科学家培根也曾经说过:“好奇心是幼儿智慧的嫩芽”,幼儿......

    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5篇

    幼儿语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儿童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语言教育目标定位 我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是:“让儿童在获得生活经验的同时获得语言的感受、理解、表达、运用能力,让儿童在......

    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思考

    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思考 在上课的时候提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缺乏师生、生生间互动的气氛,很显然没有把握住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因此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