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活动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用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职工作,就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扩大干部选用工作民主,强化干部监督有效作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探索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扩大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一是在民主推荐环节做到“三公开四不准”。从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出发,让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向县委推荐提名干部,使选人用人视野更宽、参与面更大,为选好人、用好人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制定了“三公开四不准”,即:公开提名人与被提名人姓名、公开提名职位、公开提名理由,不准夸大事实和隐瞒真相、不准降低标准和条件推荐干部、不准凭个人好恶及关系亲疏推荐干部、不准搞权钱交易,保证推荐提名人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提名制度》,规定推荐提名人的提名权一律平等,推荐提名干部时必须填写登记表,写清提名人与被提名人之间的关系、提名理由等,拒绝口头提名,确保做到内容记载详实、责任主体明确,提高了被推荐提名人选整体质量,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在此基础上,对县直重要部门和岗位人选由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参与无记名投票推荐。近年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局长等重要岗位人选,都经过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无记名投票推荐,所提拔任用人选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可,体现了县委重民主、重公论、重实绩的选人用人观。二是在干部考察环节做到“一个细化、两个征求、三个延伸”。“一个细化”是细化了干部考察民主测评票的内容。除了对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和工作职务胜任程度进行民主测评,还将尊老爱幼、历史表现、家庭和谐等列为考察内容,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两个征求”是在考察中征求执纪执法部门和考察人选原上级领导的意见。通过征求纪检监察、司法、信访、计划生育、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遵纪守法等情况;通过征求原上级领导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的历史及过去的工作表现,较为科学、客观的了解识别干部。“三个延伸”是在考察中把谈话范围延伸到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考察对象的生活交际圈。从考察人选的服务对象中了解考察人选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情况;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了解考察人选社会形象、群众意见、对干部的评价等情况;在考察人选的生活交际圈中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情趣、尊老爱幼、人情来往等,尽可能把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形象考实考准,防止干部“两面性”的存在和“带病提拔”现象发生。20xx年以来,有1名人选因考察谈话时群众满意率低被取消任职,有1名人选因征求意见时执纪执法部门提出其存在问题,经查属实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三是在讨论决定环节做到“三不上会”。在上会讨论决定前,注重充分酝酿,征求县四大班子成员、上级业务部门及县级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不上会”,即:未按规定程序提名、推荐、考察、酝酿的干部不上会;意见和分歧较大的干部不上会;未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的干部不上会。在讨论决定后,严格执行提拔任职干部公示制度,对在公示期间有反映的干部,认真调查核实,确有影响提拔任职问题的,坚决不予提拔。20xx年以来,有2名干部因公示期间出现问题不予提拔,有1名干部暂缓任职。
(二)实行干部监督“三项制度”,确保选用干部正确履职。一是实行选用干部跟踪问效制度。干部任职试用期过后,通过座谈、民主测评等形式,了解干部的适应能力、工作水平、岗位胜任程度等,并详细记载干部表现情况,为干部的长期培养和使用奠定基础。几年来,共对43名提拔任职的干部进行了跟踪问效,95%以上的干部都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实行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采取科学制定目标、阳光操作的办法,对全县8个乡(镇)和79个县直部门的目标责任承诺进行综合评定,使目标承诺内容既有业务量化指标,又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指标。年初,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平时工作中,县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每个单位跟踪督办、情况核查和舆论监督,确保目标责任承诺落到实处。年终通过考核评定,对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了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推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将目标承诺管理延伸到村(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职责进行目标承诺管理,实行年初承诺、年内践诺和年底兑诺的绩效考评,激励村级干部清政廉政,奋发有为。通过实施目标责任承诺管理考评,在全县树立了用政绩取人、用实绩选人的干部任用导向。三是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初步建立了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增强了科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正确履职尽责的使命感,有效防止了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20xx年以来对2名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干部进行了问责。
(三)多渠道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科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一是大胆选用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重视对省委选调生及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的培养和选用,帮助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针对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的现状,指派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和群众威信高的领导干部负责“传帮带”,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接受各种锻炼,提高能力,丰富阅历,对已经成长成熟的大胆选用,已经在领导岗位的,选用担任更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新提拔26名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到科级领导岗位,其中,11名省委选调生中,已有10名已经提拔到科级领导或非领导岗位。二是注重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年轻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年轻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技能,还不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其思想动态、生活和工作情况等,帮助消除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保证其朝着健康的轨道成长。每年举办思想交流座谈会4次以上,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帮助和督促其尽快提高素质、增强技能,早日成长成熟。三是注重锻炼和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年轻干部选派到困难多、矛盾大的部门进行锻炼,增强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年轻干部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坚定信心,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尽快提高。几年来,先后选派54名年轻干部到县信访办等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进行挂职锻炼,为后备干部更快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以来,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选派了132名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较大的科级后备干部下乡驻村,担任所在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在基层锻炼干部、检验能力、强化作风,进而发现和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据统计,2006年以来,共提拔或重用35岁以下年轻干部63人,改善了科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充实了新鲜血液。
(四)以能上能下为重点,在健全干部优胜劣汰机制上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实行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对新提拔的非选举产生的副职科级领导干部均实行一年试用期,待试用期满,经组织考核胜任所任职务的,继续任职;经考核不胜任所任职务的,免去试任职务,按原职级重新安排工作。20xx年以来,共对57名新提拔的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占提拔任用同级干部数的67.9%。二是实行干部诫勉和回复函询制度。对目标管理考核排序后三位单位的主要领导或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达到五分之一以上的干部,进行谈话诫勉,限期改正。对在干部群众信访中反映有突出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回复函询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本人对所反映的问题如实做出回复并限期改正。三年来,共对24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17名干部进行了回复函询,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意识。三是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结合年度考核和乡(镇)党政班子换届,对有不称职、不胜任现职表现,或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部进行调整交流;对因工作能力差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提前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对决策水平低、组织协调能力弱、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予以降职或免职(保留级别)处理;对思想政治素质差,有重大工作失误或经济问题的,予以撤职。三年来,共对12名不胜任现职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
二、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薄弱点
我县干部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一些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和民主推荐需进一步规范。首提责任制和提名程序不够健全,民主推荐的范围还不够广泛,民主推荐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2、干部考核体系还不够科学。干部考核的标准还不够具体,考核的方法、程序还不尽科学,考核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影响了考核结果的运用。
3、干部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如推荐、考察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机制,人民群众在干部监督中的主体作用机制等。
三、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建议
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应在规范推荐提名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干部任用提名程序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初始程序,也是决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建立有利于干部推荐工作责任制实行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首提责任制,使干部初始提名环节进一步规范化、民主化。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度,扩大民主推荐的范围和层次,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应在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干部考核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出现考核不准不实。因此,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工作机制,不仅要考核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具体内容,而且坚持“到一线查、到基层看、听群众议”,着重考察干部具体干事的能力和思想品行。要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程序、考核纪律与监督,突出群众满意程度的考核,分门别类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使干部考察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精确化。
(三)应在强化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监督上取得新突破。要强化在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上的民主监督,完善票决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要建立健全“安全、高效、便利”的举报机制和信访制度,完善在加强对已经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四)应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谈心谈话、诫勉、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干部职务任期制及辞职辞退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下”的标准,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健全干部“下”的制度规定,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二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活动调研报告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用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职工作,就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扩大干部选用工
作民主,强化干部监督有效作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探索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扩大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一是在民主推荐环节做到“三公开四不准”。从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出发,让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向县委推荐提名干部,使选人用人视野更宽、参与面更大,为选好人、用好人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制定了“三公开四不准”,即:公开提名人与被提名人姓名、公开提名职位、公开提名理由,不准夸大事实和隐瞒真相、不准降低标准和条件推荐干部、不准凭个人好恶及关系亲疏推荐干部、不准搞权钱交易,保证推荐提名人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提名制度》,规定推荐提名人的提名权一律平等, 推荐提名干部时必须填写登记表,写清提名人与被提名人之间的关系、提名理由等,拒绝口头提名,确保做到内容记载详实、责任主体明确,提高了被推荐提名人选整体质量,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在此基础上,对县直重要部门和岗位人选由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参与无记名投票推荐。近年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局长等重要岗位人选,都经过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无记名投票推荐,所提拔任用人选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可,体现了县委重民主、重公论、重实绩的选人用人观。二是在干部考察环节做到“一个细化、两个征求、三个延伸”。“一个细化”是细化了干部考察民主测评票的内容。除了对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和工作职务胜任程度进行民主测评,还将尊老爱幼、历史表现、家庭和谐等列为考察内容,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两个征求”是在考察中征求执纪执法部门和考察人选原上级领导的意见。通过征求纪检监察、司法、信访、计划生育、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遵纪守法等情况;通过征求原上级领导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的历史及过去的工作表现,较为科学、客观的了解识别干部。“三个延伸”是在考察中把谈话范围延伸到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考察对象的生活交际圈。从考察人选的服务对象中了解考察人选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情况;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了解考察人选社会形象、群众意见、对干部的评价等情况;在考察人选的生活交际圈中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情趣、尊老爱幼、人情来往等,尽可能把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形象考实考准,防止干部“两面性”的存在和“带病提拔”现象发生。2007年以来,有1名人选因考察谈话时群众满意率低被取消任职,有1名人选因征求意见时执纪执法部门提出其存在问题,经查属实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三是在讨论决定环节做到“三不上会”。在上会讨论决定前,注重充分酝酿,征求县四大班子成员、上级业务部门及县级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做到“三不上会”,即:未按规定程序提名、推荐、考察、酝酿的干部不上会;意见和分歧较大的干部不上会;未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的干部不上会。在讨论决定后,严格执行提拔任职干部公示制度,对在公示期间有反映的干部,认真调查核实,确有影响提拔任职问题的,坚决不予提拔。2007年以来,有2名干部因公示期间出现问题不予提拔,有1名干部暂缓任职。
(二)实行干部监督“三项制度”,确保选用干部正确履职。一是实行选用干部跟踪问效制度。干部任职试用期过后,通过座谈、民主测评等形式,了解干部的适应能力、工作水平、岗位胜任程度等,并详细记载干部表现情况,为干部的长期培养和使用奠定基础。几年来,共对43名提拔任职的干部进行了跟踪问效,95%以上的干部都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实行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采取科学制定目标、阳光操作的办法,对全县8个乡(镇)和79个县直部门的目标责任承诺进行综合评定,使目标承诺内容既有业务量化指标,又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指标。年初,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平时工作中,县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每个单位跟踪督办、情况核查和舆论监督,确保目标责任承诺落到实处。年终通过考核评定,对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了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推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将目标承诺管理延伸到村(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职责进行目标承诺管理,实行年初承诺、年内践诺和年底兑诺的绩效考评, 激励村级干部清政廉政,奋
第三篇:201201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坚持选任工作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换届人选提名推荐办法,探索民主提名、公开提名、责任提名的具体办法;完善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程序,探索公开竞争式的民主推荐和科学合理的民主测评;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重点推进关键岗位干部、优秀年轻干部的交流;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特别是班子成员来源和经历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进干部考核方式。认真落实中组部促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机制的“一个意见”和“三个办法”,综合运用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与延伸服务对象的考核相结合,与全体领导干部的测评相结合,与侧重干部“德”的考核相结合,准确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努力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是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管理力度。落实
好干部谈话制度,关心干部的成长,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通报群众对他们的反映,督促干部要勤政,干事;落实好干部函询制度,根据群众的反映,向干部本人函询情况,要求干部作出局面答复;落实好诫勉、淘汰等制度,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不称职、无所作为的“庸官”、“懒官”,及时进行组织调整。
第四篇:县委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研思考
县委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网
县委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研思考2010-06-29 18:54:5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委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研思考县委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调研思考(2)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民主的干部选用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本职工作,就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扩大干部选用工作民主,强化干部监督有效作用,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探索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干部制度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扩大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一是在民主推荐环节做到“三公开四不准”。从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出发,让各级党政组织、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向县委推荐提名干部,使选人用人视野更宽、参与面更大,为选好人、用好人创造了前提条件。并制定了“三公开四不准”,即:公开提名人与被提名人姓名、公开提名职位、公开提名理由,不准夸大事实和隐瞒真相、不准降低标准和条件推荐干部、不准凭个人好恶及关系亲疏推荐干部、不准搞权钱交易,保证推荐提名人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推荐提名制度》,规定推荐提名人的提
名权一律平等, 推荐提名干部时必须填写登记表,写清提名人与被提名人之间的关系、提名理由等,拒绝口头提名,确保做到内容记载详实、责任主体明确,提高了被推荐提名人选整体质量,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在此基础上,对县直重要部门和岗位人选由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参与无记名投票推荐。近年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财政局局长等重要岗位人选,都经过县四大班子成员、县中层干部无记名投票推荐,所提拔任用人选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可,体现了县委重民主、重公论、重实绩的选人用人观。二是在干部考察环节做到“一个细化、两个征求、三个延伸”。“一个细化”是细化了干部考察民主测评票的内容。除了对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和工作职务胜任程度进行民主测评,还将尊老爱幼、历史表现、家庭和谐等列为考察内容,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两个征求”是在考察中征求执纪执法部门和考察人选原上级领导的意
见。通过征求纪检监察、司法、信访、计划生育、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遵纪守法等情况;通过征求原上级领导的意见,了解考察对象的历史及过去的工作表现,较为科学、客观的了解识别干部。“三个延伸”是在考察中把谈话范围延伸到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考察对象的生活交际圈。从考察人选的服务对象中了解考察人选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情况;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了解考察人选社会形象、群众意见、对干部的评价等情况;在考察人选的生活交际圈中了解考察对象的生活情趣、尊老爱幼、人情来往等,尽可能把干部“八小时”之外的形象考实考准,防止干部“两面性”的存在和“带病提拔”现象发生。2007年以来,有1名人选因考察谈话时群众满意率低被取消任职,有1名人选因征求意见时执纪执法部门提出其存在问题,经查属实而被取消任职资格。三是在讨论决定环节做到“三不上会”。在上会讨
论决定前,注重充分酝酿,征求县四大班子成员、上级业务部门及县级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做到“三不上会”,即:未按规定程序提名、推荐、考察、酝酿的干部不上会;意见和分歧较大的干部不上会;未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的干部不上会。在讨论决定后,严格执行提拔任职干部公示制度,对在公示期间有反映的干部,认真调查核实,确有影响提拔任职问题的,坚决不予提拔。2007年以来,有2名干部因公示期间出现问题不予提拔,有1名干部暂缓任职。
(二)实行干部监督“三项制度”,确保选用干部正确履职。一是实行选用干部跟踪问效制度。干部任职试用期过后,通过座谈、民主测评等形式,了解干部的适应能力、工作水平、岗位胜任程度等,并详细记载干部表现情况,为干部的长期培养和使用奠定基础。几年来,共对43名提拔任职的干部进行了跟踪问效,95%以上的干部都能较快地进入角
色,胜任本职工作。二是实行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采取科学制定目标、阳光操作的办法,对全县8个乡(镇)和79个县直部门的目标责任承诺进行综合评定,使目标承诺内容既有业务量化指标,又有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指标。年初,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平时工作中,县目标责任承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每个单位跟踪督办、情况核查和舆论监督,确保目标责任承诺落到实处。年终通过考核评定,对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了干部队伍责任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空前浓厚,推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将目标承诺管理延伸到村(屯),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职责进行目标承诺管理,实行年初承诺、年内践诺和年底兑诺的绩效考评, 激励村级干部清政廉政,奋发有
第五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调研思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今日之新县,正处于综合实力迅速攀升、群众得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社会发展最好、干事创业氛围最浓、对外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与此同时,新县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对加快发展的期待越来越迫切,如何促进新县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今年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铁就如何选人用人,提出了实行自荐、考试、考核、交流和票决等五个常态化的设想。面对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自上而下改革创新的滚滚洪流,思贤若渴的新县县委深知“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只有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大胆创新干部选用方式,畅通选贤任能的渠道,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紧跟当今社会创新前行的步伐。
畏首畏尾,必然裹足不前;敢想敢为,方能海阔天空。7月,经过县委常委会多次慎重研究和讨论,在借鉴信阳市自荐4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和外地自荐公推经验的基础上,新县以过人的胆魄,大胆创新,拿出县人才办主任等8个正科级实职岗位,决定通过自荐票决的方式加以选任。7月10日县委出台了《县人才办主任等八个正科级领导职位人选进行自荐的意见》(新文〔2008〕65号),详细规定了自荐的指导思想、职位、资格条件和程序。根据人岗相适的原则,对不同职位设定了不同的条件。并将文件及时印发到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进行广泛动员、宣传发动,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自荐报名。自荐的选才方式,使新县广大干部能够自主表达进步的意愿,变被动等待选拔为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挑选,广大干部热情高涨。7月11日至12日短短两天的报名时间,全县就有204人参与自荐,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共有181人符合自荐条件。
二、票决公推,广聚众智选英才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面对众多的自荐者,如何优中选优?又一个难题摆在新县县委面前。全程差额票决!新县县委以果敢的勇气,把选才的决定权放心的交给群众,广聚众智选英才。
第一票:县委常委扩大会票决。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由县委常委和其他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参加,按照1:5的比例,从自荐人员中差额票决产生县委扩大会票决的人选。整个过程在省、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的指导和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下进行。投票前,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正厅级巡视员宁建华、县委书记詹玉锋明确要求各位县级领导要本着对新县发展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以公心待人、公正选人,科学行使手中的权力,帮助县委把好选人用人关。投票时,组织部门将每一位自荐者的简历和工作业绩等相关材料分发给每位参加推荐的领导,供大家了解自荐干部的情况。投票过程公开透明,没有引导性讲话,当场唱票计票,当场公布,保证了票决的公正性。42名干部成为首轮胜利者。第二票:县委扩大会票决。全体县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以及其他县级领导干部、县直单位党政主职、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会议,采取1:3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差额票决,42名票决对象有24名二轮胜出。第三轮票决在县委常委会议上进行,按照每个职位1:2的比例,县委常委差额票决出了16名进入考察的人选。第四轮票决仍在县委常委会上进行,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抽调的得力干部组成8个考察组,按同职位同一个考察组进行考察的办法,对16位人选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同时对考察人选提前进行公示,并广泛征求纪检监察、综治、信访、计生等监控部门的意见,根据考察情况,部长办公会认真讨论,形成了初步意见,提交县委常委会再次进行票决,分职位从两名候选人中决出一名拟任人选。最后一轮票决,将县委常委会确定的拟任人选提交县委全委会投票决定。7月21日,张彬等8名干部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与此同时,县委在正科级干部选用方式改革的基础上,采取“双议双推双考”的方式,“双议”即公开选拔前县委常委会议任用原则、考试后议具体人选;“双推”即实行干部群众大会民主推荐和单位党组织集体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名人选;“双考”即对拟任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和文化理论知识测试,根据文化理论测试成绩提出拟任职人选,在全县选拔了60名副科级干部。
三、多措并举,缜密程序保公正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用人的本质在于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公平竞争,关键在于严格规范竞争过程,创造一个信息对等、机会公平的环境。新县多措并举,缜密程序,创新用人方式,确保选才公正。
1、突破常规。“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新县打破选人用人的常规程序,不拘一格选人才。县委常委会在进行民主决策时,先议原则,不议人选,把用人的提名权交给群众,广纳民意,用群众的慧眼选才。同时,程序作为共同遵循的比赛规则,是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为了“断绝拉票的念,堵住跑官的路”,此次新县创新选才的每一
步程序在实行前严格保密,只有县委常委会少数几个人掌握,防止跑风漏气而影响公正。一旦程序开始执行立即全程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全程监督。新县还打破传统的公示方式,变常规用人的单一拟任前公示为差额考察、差额公示同时进行,为第四轮票决提供了高质量的依据。此外,创新选才的细节也打破常规,一改由组织部通知与会领导的惯例,直接由县委办公室在会议
开始一小时前通知。
2、阳光操作。“天下事,坏于偏私,成于公明。”新县在本次创新选才实践中,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严格实行“阳光”操作。一方面公开岗位,扩大“阳光”覆盖面。对岗位、人数、参与竞争的资格和条件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县公开,认真宣传发动,制定了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案,确保选才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给全县符合条件的干部一个公平参与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强化监督,建立“阳光”监督网络。在选才过程中,新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全程跟踪并及时报道,对每一次票决、每一个考核现场、每一选才细节,都进行录像,以保障有异议时有据可查。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县纪委和干部监督部门,选派专人对自荐票决选拔干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确保整个选贤任能过程一路阳光。
3、把好关口。为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考准、考实公选对象,全面扫描干部的真实形象,不仅考核掌握干部工作业绩,而且还须考察公选对象的生活、社交情况,避免选用带“病”干部。群众是干部任用的“第一批准人”。在考察环节,运用座谈、民主表决等形式,充分听取被考察干部的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和工作单位老干部的意见和评价,原则上,座谈的的代表应来自不同方面且不少于30人,以便真实了解干部的道德修养、思想品德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让群众把关。其次是计生、纪委、信访、审计和司法等部门联动把关,认真查看相关档案,对于经济、计生等方面确有问题的公选对象决不手软,一票否决。其三组织把关。结合公选对象的常规考核情况,对其在单位的工作作风、组织领导能力和履行职责能力等进行考核把关,把他们的德、能、勤、绩、廉方面情况考准、考实,确保选才公正。
四、彰显公信,风清气正凝人心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新县这次实行干部“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凝聚了人心,彰显了公信。
1、扩大了影响力。纵观此次公选,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它所创造的多项纪录,影响空前。此次,县委共拿出8个县直单位正职职位进行“自荐票决”、60个副科级职位进行“双议双推双考”,这在新县选拔任用干部历史上是职位最多、参与人数最广、力度最大的一次。全县共有204人报名参加8个正科级职位自荐,181名干部通过了资格审查。其中正科级干部47人,副科级干部134人,女干部26人。自荐职位与符合条件的报考人数平均比近1:23。符合“双议双推双考”条件的干部有313名,最终有140名干部参与能力角逐。同时,也创下了新县选拔任用干部最高社会关注度。消息一公布,全县上下反响强烈,电话咨询不断,现场咨询络绎不绝。一时间,干部“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新县创新选才的成功尝试,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各兄弟县区纷纷来电、来人咨询学习新县的做法。
2、达到了三个满意。新县干部“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工作规则公平,环节公开,选用民主,结果公正,赢得各方好评,达到了三个满意的效果。一是参与者满意。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对选拔程序、操作过程心服口服。认为这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才方式,排除了一切有碍公正的因素,让每一个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仅拓展了干部成长进步的路,还能使参与者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群众满意。群众对新县干部人事工作的这一成功创举报以热烈的掌声,普遍认为县委选人用人动真格了,选什么样的干部不再是只有少数领导说了算了,普通群众在选才中有了发言权,民意得到了充分体现。三是组织满意。县委对这次选才的尝试很满意。普遍感到这种创新选才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为选人用人把关,充分发扬了民主,即拓宽了县委选人用人的视野,减轻了在选人用人上的压力,又有效激发了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的活力和热情。
3、树立了用人导向。导向正确选能人,导向错误选庸人。新县探索实行“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模式选用干部,充分体现了重公认、重实绩、重能力的鲜明用人导向。如在副科级选拔中的“双推”环节,三分之一民主推荐票是一个刚性指标,达不到这一标准就失去了继续参与竞争的机会。在科级干部选拔的“票决”环节,无论是县委常委还是科级干部,每人一票,所有推荐票权重相等,在时间短、自荐干部多的情况下,票决对象的工作业绩、个人能力是其能否赢得选票的关键。这样的选才导向,打破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传统的选人用人模式,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使用实绩选干部、凭能力定升迁、“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深入人心。
“贤才,国之宝也,选举良才,为政之本。” 新县作为我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试点县,这次 “自荐票决”、“双议双推双考”选才的实践,是创新选才方式的成功尝试,在魅力辉煌新县干部选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相对于整个组织工作创新而言,这仅仅是新县县委在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具体指导下一次有益探索,其成功实践必将为今后一个时期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下一步,新县县委将继续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指导下,开拓新思路,谋划新举措,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