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
[摘 要]早期阅读兴趣指幼儿对阅读活动和阅读材料所表现出的爱好与倾向等个性心理特征。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背景,采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和发展特点。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阅读兴趣
一、研究意义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并首次在“内容与要求”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以倡导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①]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编制“幼儿早期阅读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1.访谈
根据已编制访谈提纲,对某些幼儿教师进行访谈。
2.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及维度建构
随机选取两所幼儿园,对相关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教师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的语言描述,从中找出表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特征的词汇,并明确地把它们标记出来。总共找到98条用来描述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的语句,155个词汇。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关于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描述词汇都可以归入这11个码号中(见表一)。
所包含的码号(码号顺序按照出现频次大小排列)(见表二),并在理论层面上呈现出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的理论建构。
所表现出的爱好与倾向等个性心理特征。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结构由倾向性、广泛性、效能性、稳定性和参与性5个维度构成。倾向性是指幼儿的阅读兴趣对着什么内容而发生的;广泛性是指幼儿阅读兴趣的数量范围,有的幼儿兴趣广泛,有的幼儿兴趣狭窄;效能性是指阅读兴趣在推动认识深化过程所起的作用,在这里体现在阅读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稳定性是指幼儿对事物感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参与性是指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喜欢与老师或其他幼儿交流,对阅读活动是否专注。
3.问卷编制
由于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较多,且多数接受过教育心理方面的专业培养训练,比较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对儿童的表现做出较客观、真实的评价。所以编制教师评定问卷,比较能够保证调查结果。
4.探索性因素分析
经过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其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碎石图进行观察,并以特征值≥1为标准,发现比较适合于提取4个因素,即参与性、效能性、倾向性和广泛性。
5.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及重测信度系数
0.858-0.8788之间,表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作为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测量工具是稳定可信的。
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请有关心理学专家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问卷的内容和可读性进行检查,所以问卷拥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与理论建构基本吻合,使问卷的结构效度比较合理;又以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教师评定问卷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的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家长评定问卷为效标问卷,选取95名家长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本研究的问卷与此效标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为r=0.763**,说明此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比较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总体特点
能性、倾向性、广泛性四个纬度,而这四个纬度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程度不同依次为:效能性 >参与性>倾向性>广泛性。
(二)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存在年级和性别上差异
为考察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行为表现在性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我们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教师评定结果各特质因子得分及总分在幼儿年级和性别两个因子上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四)。
差异,但是并不显著,性别以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并不显著。
(三)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呈倒“V”型发展趋势
图1 幼儿阅读兴趣总体发展趋势
图1表明,幼儿的阅读兴趣呈现出一个倒“V”型发展趋势。即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头一年,阅读兴趣逐渐增强,在进入幼儿园的第二年以后,新鲜感降低,幼儿阅读兴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四)幼儿阅读兴趣具有独特性
稳定性和持久性是衡量兴趣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分别为效能性、倾向性、参与性和广泛性。幼儿阅读兴趣缺乏稳定性,并且缺乏中心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幼儿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坚持力的心理特点以及有意注意发展滞后,没有固定的兴趣,很难长时间的做同一件事情决定的。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也存在特别之处。色彩鲜艳、图多字少,夸张、充满想象力,并且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更有吸引力。
(五)家庭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儿阅读兴趣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教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家庭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访谈教师主要是想了解教师眼中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因素。请她们说出她们认为幼儿阅读兴趣强、弱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关,共收集到
了41条语句,其中71%的描述认为家庭是幼儿阅读兴趣的影响因素,56%的教师认为家庭从小培养和引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阅读兴趣,可见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见表五)。
图1显示幼儿的阅读兴趣从小班到中班逐渐增强,从中班到大班则增长速度缓慢。因为幼儿在入幼儿园头一年,对身边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班里开展的阅读活动也觉得新鲜有趣,到第二年时新鲜感相对较差,因此阅读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班得到了最高评价,这似乎说明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4岁半到5岁半是其阅读的敏感期。
[②]
幼儿阶段,男孩与女孩阅读兴趣不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研究都是从兴趣的倾向性与性别的关系进行研究的,而有关兴趣广度、稳定性、效能与性别关系的讨论,还没见到。[③]通过幼儿教师了解到,男孩和女孩对阅读材料的喜好却有所不同,男孩多喜欢看交通工具、益智类的书,而女孩对于故事类的书更感兴趣。Syndi(2005)的研究[④]表明,男孩更喜欢冒险类的故事,尤其是战争类的故事,男孩还喜欢野生动物、运动和机械类的图书;女孩则喜欢罗曼蒂克的故事,以及关于家庭生活或者是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比较贴近她们的生活,会联想到自己的家庭、朋友以及自己的宠物。
五、结论
(一)幼儿阅读兴趣在年级上的差异达到临界显著水平;性别差异及性别与年级交互差异不显著。
(二)幼儿阅读兴趣在参与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他各维度上年级差异并不显著。
(三)幼儿阅读兴趣发展总体随年级增大呈现倒“V”的发展趋势,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
(四)幼儿阅读兴趣发展总体随年级增大呈现倒“V”的发展趋势,中班是幼儿阅读兴趣发展的转折时期。
(五)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具有独特性。
(六)家庭因素是幼儿阅读兴趣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虽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结构、发展特点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诸多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来自问卷法的局限性。问卷法通常以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故又称为自陈测量。自陈测量存在一个主体反应的真实性问题[⑤]。尽管本研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设置反向记分题等。但是,由于测验的题目与社会评价相联系、调查活动本身引起被试的关注等,会引起被试的防御反应偏向,从而使被试不是按照实际情况回答,而是根据社会舆论或他人的态度,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回答。另外,自陈测量不可避免的受被试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测验成绩只表明结果而不能反映过程,而这些都会造成本研究的误差。
2.本研究选取的被试均是在沈阳市范围内的部分幼儿园。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也有一定影响。今后,有必要选取地域分布更广、更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群体,从而修订、完善已有的结论。
3.研究得出幼儿阅读兴趣主要表现在效能性、倾向性、参与性和广泛性四个方面,阅读兴趣在年级、性别以及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与研究假设不完全一致,可能是与自编问卷的质量以及样本的数量及代表性有关,研究结果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二)研究的展望
在研究中,如果深入班级对个别典型的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进行观察,会对研究的结果有进一步的证实与补充。且本研究仅探讨了幼儿阅读兴趣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对于在家庭以及在其他阅读场合的行为表现没有涉及,这也是未来深入研究的一个方面。
第二篇: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1.目前幼儿园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偏差
2.为了纠正偏差,更好地完成幼儿园的任务
分三个课时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一)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1.概括地说
概括地说,幼儿其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一个蕴藏着极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也是一个心理非常脆弱、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身心的良好发展是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2.具体地说
具体地说,有三个特点:
(1)幼儿心理处于迅速的发展阶段,思维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带有无意性,有意性刚开始发展;
(3)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个性指一个人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3.分年龄段说
(1)3—4岁幼儿心理特点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
(2)4--5岁幼儿心理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交往能力有所发展,会自动结伴交往,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有意行为开始发展。
(二)怎样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做了解幼儿心理的有心人
(1)对幼儿有一颗博爱的心;
(2)对幼儿有一颗包容的心;
(3)对幼儿有一颗公平的心;
(4)对幼儿有一颗忍耐的心;
(5)对幼儿有一颗赏识的心。
2.掌握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个案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肩负起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
1.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 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 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 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这意味着,跨世纪的新一代,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
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案件:
典型案例:据有关消息报道:2011年1月1日——5月24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全国各大专院校竟有41位大学生自杀。
自杀形式:跳楼、上吊、投河、服毒、割腕,其中跳楼自杀的23人,占56%。
自杀原因:除了一人是病痛、一人因被强奸,其余,可以说都是心理问题,触目惊心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深思。
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严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5岁以下各类精神病患者共计3000万人。
发人深省的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
有学者研究表明: 杀人犯的犯罪心理年龄是2岁,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至关重要。
2.肩负使命,心系责任
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时代赋予幼儿教师的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教育者的责任,担负起这个,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健康概念梳理
1.什么是健康
传统健康观 没有病就是健康
现代健康观 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11个具体的健康标志。
健康的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
• 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
• 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
•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2.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良好发挥,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
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主要包括六点: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3)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 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4)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6)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八点概括:
(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统一和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或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以上的心理健康定义,是与心理障碍和疾患相对而言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总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什么是幼儿健康
幼儿健康首先指的是儿童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组织结构的正常要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1)情绪良好:情绪积极向上;
(2)人际和谐:人际关系融洽;
(3)适应环境: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4)人格完整: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二)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
丰富的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愉悦幼儿的身心。独特造型的建筑设计能令幼儿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美化、教育化的装饰环境,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美的熏陶。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 能缓解幼儿的压力, 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影响儿童。
成人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不因一点小事就生气、沮丧和懊恼。
经常谈论些有趣的话题,讲些小笑话,活跃气氛。成人要有些幽默感,善于用一些轻松的方式化解一些可能令人不快的事。
(2)人际关系教育
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久而久之,他们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注意发现儿童的优点,多肯定他们的良好行为,鼓励其进步与努力。当幼儿表现出尊重同伴的选择与想法,主动安慰不开心的同伴,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客人玩时,及时给予肯定。
宽容儿童的无心之过。如儿童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只需要提醒下次注意即可,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讽刺、挖苦或打骂。
帮助儿童分析失败的原因。如果儿童的失败和挫折是由于方法问题,成人要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采取的方法,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这时候,孩子特别希望获得成人的指导。
儿童做错了事要明确地指出,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如何改正,但不要打骂。当孩子做了不礼貌的行为,如:模仿盲人走路、嘲笑小朋友的缺点时,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儿童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感受。
和儿童交流时要平视儿童,态度和蔼。
认真听儿童的讲话,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与儿童有关的事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纳儿童提出的合理请求。
经常提醒孩子关心身边的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如: 爸爸下班回来,妈妈提醒孩子接过爸爸的包,给爸爸拿拖鞋;看奶奶腿疼时提醒儿童给奶奶捶捶;小朋友哭了,提醒儿童给他擦擦眼泪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因没做好某些事而不愉快时,应该安慰和鼓励,不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失望。
只要儿童努力去做,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鼓励,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避免只根据结果评价儿童。
• 不要比较儿童的长相和身体特征。不要拿儿童的不足与其他儿童的优点作简单比较,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 减轻身体缺陷对儿童的影响,身体的缺陷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明显的挫折感。减轻这些孩子的失败和挫折感,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4)情绪情感教育
让幼儿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教育幼儿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合理疏泄、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发泄。
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成人自己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
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
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进程。帮助每一个幼儿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避免以盲目的攀比或不恰当的评价伤害幼儿。
(2)非价值性原则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凭心理测验的结果就随意对幼儿进行价值评价,以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协同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一日活动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 ;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协同发展。
(4)游戏性原则
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彻到游戏之中,可使幼儿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其性格和意志品质,使教育顺利进行下去。
(5)客观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6)教育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从设计方案到时间安排等,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都必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靠上几次课,谈几次话能达到的,因此,应建构养成性教育模式。
养成性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
☆角色扮演 ☆情境陶冶 ☆行为练习☆作品展示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中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方面:
1.多动症的问题,占0.2%;
2.社会行为问题,占15.7%,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
3.神经功能障碍问题,占0.25%。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4.不良动作问题,占12.9%。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
5.性格和情绪问题,占12.3%。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
6.学习上的问题,占2.8%。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我们还应该分析、研究幼儿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让我们看看病根在哪里。
父母惩罚责骂、父母争执、物质需要不予满足、父母没时间陪伴、父母期望过高、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脾气太坏态度粗暴、抽烟、吓唬、未履行承诺等。
教师和保育员的惩罚批评、教师误以为他做了坏事、未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上课没表现机会、对幼儿态度不好、冷落幼儿、不公正、无意的伤害或忽略。
同伴排斥、同伴间的争执、被同伴欺负和嘲笑、同伴不与他分享玩具、同伴竞争等。
陌生的环境
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幼儿园呈小学化趋势。学习方面的压力,虽然幼儿还未进入学龄阶段, 小学化课程、兴趣班使得学业也成为幼儿重要的心理压力源。而成年人往往对此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发生导致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言行。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于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把身体发育的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2.偏重发展好的幼儿,忽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3.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4.偏重创设优美、高档的物质环境,忽视构筑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和师生关系。
5.偏重幼儿园内的教育,忽视家庭中的教育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由于教师的忽视,给幼儿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带有隐蔽性的,具有潜伏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矫正方法与途径
1.矫正的主要途径——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2.矫正的主要方法——补救性教育法
(1)行为矫正
(2)游戏矫治
(3)体验成功
(4)个案追踪 可设计一个简单的个案追踪问卷表
幼儿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姓名、关系、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职务、是否独生子女、教养方式等。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编一首儿歌:
吃手不卫生,手上有小虫,眼睛看不见,吃了肚子疼。
3.矫正的主要原则——与家庭教育相结合(1)宣传家长
(2)了解幼儿
(3)设立幼儿心理档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②幼儿个性特征表;
③幼儿社会化心理测试;④幼儿意志行动分析;
⑤幼儿某一心理问题追踪记录表。
总之,新时期的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既要重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需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就得到了快乐一生的基础,重视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是对幼儿一生的幸福负责。
让我们把新的健康观作为航标灯,照亮自己前行之路;让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望远镜,看清幼儿未来的幸福之路;让我们把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标杆,衡量自己光荣神圣的指数。让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创出一片新天地,心理健康之天地!
第三篇:浅谈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
摘要: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就能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 早期阅读 兴趣
幼儿早期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幼儿早期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将有助于幼儿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新《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尽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培养阅读的兴趣。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分别标出名称,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在幼儿的作品、用品、幼儿的生活照片旁标出幼儿的名字;标出各个游戏角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口写“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将幼儿喜欢的食品标签收集起来贴在阅读区的一角,如肯德基、上好佳、蒙牛等。
幼儿仿佛置身在图的世界中,文字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围的文字信息。长期的耳濡目染,幼儿将自然而然地认识一些文字,初步建立起基本的文字概念,提高文字的敏感性,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对幼儿来说,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合适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在选材时,必须以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合适的图书。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要注意阅读区材料投放的丰富及层次性。首先,丰富阅读材料的形式,除了图文结合的图书外,投放画报、儿童连环画、卡通画、儿童百科全书、卡片等多种材料。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为幼儿提供古今中外经典的童话神话故事外,还为孩子投放历史故事、科学知识类图书。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的阅读材料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增大。第三,材料的来源尽量丰富,集体阅读教育的材料、自由阅读活动的材料,教师准备的,幼儿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图书。第四,材料的难度有层次性:书架上始终有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三种层次的图书,一段时间后,保留幼儿熟悉的图书,同时增加程度相同而内容不同的图书,以保持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体验阅读快乐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产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幼儿讨论时的发言
记录以较大的字体打印下来,加以展示,使幼儿对自己讲述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更感兴趣,并进而产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活动室因此成为幼儿愉快地参与阅读、分享成果的展览室。在活动室的周边和幼儿园的其他可利用的场所,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如《月亮》、《精卫填海》、《白雪公主》等,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包括故事场景的布置、故事录音、音乐音响效果等),让幼儿有身如其境的感觉;在活动室的周边开辟宝宝剧场、故事屋、故事长廊等,其展示的“作品”可以是幼儿独自创作,可以是幼儿相互合作,可以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绘制的作品,由于画面生动形象,加之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幼儿总是百看不厌,百说不厌,其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自然而然得以提高。
三、组织新颖多样的阅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幼儿身上,促进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在对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类型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幼儿喜欢带有悬念的阅读材料,可见幼儿对故事情节中留下的悬念颇有兴趣。受此启发,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也可以刻意地给幼儿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在给幼儿讲故事的时候不要一口气讲完,可以留个“悬念”,让幼儿猜猜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并展开讨论,最后让幼儿自己打开图书寻找答案。其次,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一遍故事的内容,在讲第二遍的时候故意“漏掉”中间或结尾部分,让孩子自己到书中寻找相应的画面,并根据画面说说“漏掉”的那部分故事说了些什么。
2.联系原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先前的知识经验会影响他们目前的阅读理解,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提一些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有联系或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当幼儿可能拥有了一定的与阅读材料中的情节相类似的经验时,教师可以要求孩子把书以外的生活和书中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幼儿换位思考。
3.充分利用图画、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看图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因此阅读活动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对于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利用幼儿熟悉图片、乐于接受图片、乐于通过图片学习的特点,在进行阅读活动时,给文字配上形象生动的小图片,使幼儿手口一致地阅读,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幼儿由于惧怕文字而降低阅读兴趣的问题,对幼儿的阅读活动起到“拐杖”作用。
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它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和感觉,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
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阅读的分享过程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活动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认识书时我以充满童趣的话语告诉幼儿书的封面是宫殿大门,封底是宫殿的后门,每一页是宫殿里的房间,里面装着许多故事和字宝宝,既生动又有趣;给每个幼儿的右手食指贴上小红点表示火车头,用开小火车的游戏练习阅读划指法,幼儿很喜欢;学动词时看字做相应动作,看到动物字词时则模仿动物形态表演。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早期阅读教育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庭环境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层次地选择一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讲给幼儿听,这样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二,孩子故事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编故事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讲述他的小故事,而且也别忘了对他进步的肯定;家长讲完一个故事后,也可同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家长要注意倾听,及时帮助孩子引导话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应以游戏方式、玩具性质引导幼儿自由地去阅读书籍,并适当地进行复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背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等手段来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家庭环境和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指导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另外,在家里也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读书的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爱的书,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身的水平上获得进一步提高。
总之,早期阅读对人生成长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只要调动起幼儿的兴趣,正确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就能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牟群英:关于早期阅读教育[J],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
第四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肖燕萍威海路幼儿园 课题组
研究背景
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全面提高现代人的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较多地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近年来,随着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出现了一种新趋向--重视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所谓完整语言即在幼儿语言发展中既强调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强调书面语言的准备,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培养应紧密结合,同时进行。)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提出要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提出幼儿园应加强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否则将延误儿童书面语言的学习。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观念的更新之后还有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和实际操作方法的改变。目前,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早期阅读教学存在着模糊、随意、错位等情况。自1992年来,我与威海路幼儿园共同进行了《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活动可行性的实验研究》、《运用识字教学提高大班儿童阅读兴趣的研究》等研究,根据对当代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深感加强幼儿完整语言的培养中,构建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为此,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理论基础、目标
理论基础:
一、大脑皮层言语中枢机能的成熟理论告诉我们:
人脑的信息在80%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视觉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早期阅读是积极自主的视觉刺激,图文并茂的图书材料给儿童以积极的刺激,加快大脑的发育与成熟,提高认识水平。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可以开发幼儿语言潜能,可以促使儿童提前阅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建立能更有效地展现早期阅读教育的价值。
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规律表明: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图书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以图画读物为载体的早期阅读教学活动则为我们帮助幼儿从非言语交际向口语交际转换,从口头语言交际向书面语言学习转换架起了一座桥梁。
因此我们应遵循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让幼儿在理解图、成人言语以及文字的过程中,丰富扩展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丰富相应的词汇,获得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有关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幼儿语言教育中十分强调尊重幼儿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也同样如此。而幼儿的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幼儿早期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有的放矢的言语指导是幼儿理解读物内容的关键。因此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在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讲是:注重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从而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
研究目标: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结合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特点,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幼儿的阅读情感、阅读技能和能力、阅读认知均应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发展幼儿完整语言,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进而更好地深化幼儿园语言教育改革,推进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
模式设计
结构:
所谓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儿童语言教育思想,儿童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结合长期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为了更好地完成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我们根据早期教学的目标,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以及幼儿园中、大班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建构了二类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感知--体验”模式和“感知--探索”模式。为了便于更好地说明教育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和幼儿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阅读活动的展开过程,我们以下图说明二类模式的操作程序:
“感知--体验”模式
导读引入 指导观察 分析点拨 整理示范
整体感知 验证指认 理解想象 学习表述
“感知--探索”模式
定向设疑 引导观察 讨论质疑 归纳总结
激活感知 自阅查寻 内化迁移 完整讲述
这二类模式中,“感知--体验”模式较多地偏重于传递--接受,是幼儿在聆听教师讲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画面,指认对应内容,理解书面语言,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宜于教材难度较大或中班年龄幼儿。“感知--探索”模式则偏重于导入--发现,是幼儿在教师提供有关阅读内容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查寻、指认、讨论、理解内容,从而发展幼儿阅读中的思维、想象、观察、表达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适宜于教材难度适中或大班年龄幼儿。
原则:
为了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目标,实现“以幼儿阅读为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们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及幼儿阅读行为能力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实施早期阅读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互动性原则
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令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灵活运用两种模式,采用同种求异,因材施教的分层指导方法,使每个孩子阅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三、发展性原则
在早期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幼儿在获得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能的过程中,使其阅读能力的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均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来组织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
四、操作性原则
“动作是智慧的源泉”。实现动作的方式就是操作。在早期阅读中,操作包括:动手操作(感知)、动脑操作(思考)、语言操作(交流)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幼儿在动作体验中、积极思维中、多向交流中动手、动脑、动口,以更好地感知理解画面,模仿运用语词,想象迁移经验,创造表达表现。
五、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我要读”。
指导方法:
一、听听看看法:指以教师讲述或朗读图画故事为先,使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听讲图画故事内容,感知语言符号与美术符号内容表达上的一一对应。
二、说说听听法:指以幼儿自己看、想(猜)、说为先。然后,听教师按画面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准确地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描述、编讲图画故事。
三、听听讲讲法:指在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着把感知、理解的词句、词汇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模仿学习成人语言。既模仿又创造性地编讲故事。
四、看看说说法:指根据教师有关故事名称、角色、情节的启发式提问,幼儿边观察图画内容,边思考讨论故事情节。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清、看懂画面内容,学习编讲比较清楚、完整、合理的故事内容。
以上四种指导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及时地把阅读教学中传递的看、听信息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掌握的新的认知结构,并使幼儿愉快、轻松、主动地通过“讲”、“做”表现出来。
策略
创设阅读情趣,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导读引入”或“定向设疑”创设认识冲突,使幼儿在问题情景中产生兴趣、求知欲,以此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图书,发现问题。问题--兴趣--问题,如此相互激发,可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横生。例如:《划圈圈的小鸭》(大班采用“感知--探索”教学模式。从“什么叫划圈圈的小鸭?”--“小鸭游泳时怎么会划圈圈?”--“划圈圈的小鸭有没有本领?”层层设置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解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为了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的图书阅读材料和故事式的图书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并感受阅读活动的有趣性。
追求教学艺术,吸引幼儿阅读兴趣
经验表明:一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课,必然能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追求教师言语、动作、表情在教学方法上的适度运用。寓乐于学,寓学于乐。例如:《剪窗花》(中班)采用的是“感知--体验”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儿在观察图中共同扮演图片中的角色(小妹妹、老鼠、小猫),边看边说边做。从而使幼儿在模仿体验中快乐地开展阅读学习,使幼儿阅读中动静交替,从“不愿读”到“愿意读”,“被动学”到“主动学”,开启了主动阅读的大门。
强调“理论至先”,注重阅读活动的过程
早期阅读中一条重要的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画面,理解文字与口语对应的关系,获得早期识字的经验。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表明:幼儿的感知、理解、体验是外显的,即通过感知形象的动作、模仿形象的语言,从而完成图画中的形象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在阅读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教师示范、指认图片、动作模仿等来帮助幼儿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概括的语词连接起来,进而使幼儿在获得图画、口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言的信息(包括阅读中识字),增强理解、想象、创造与思维能力。
此外,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幼儿充裕的阅读时间,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交流中理解内容,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并有时间去自我纠正、完善,以恰到好处地帮助幼儿克服阅读中“自怯”心理,提高阅读的自信心。
思维训练贯彻始终,促使幼儿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认真仔细地进行画面观察具有很大的意义。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那些不易掌握的书面语言知识,而在观察中,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具体的图像等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形成幼儿阅读的知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当把感知观察与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即在感知观察中加强思维,在思维中利用感知观察。做到阅读教学中的“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幼儿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听中有思”、“阅前有思”、“说前必思”,逐步地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有效地提高幼儿阅读认知能力,如:阅读预测能力。在《乌鸦和狐狸》(大班)的阅读活动中,首先让幼儿“阅前有思”进行读物内容的预测:乌鸦和狐狸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随后在查阅图书中加以证实。继而让幼儿“说前必思”进行内在迁移,展开丰富的想象,预测:乌鸦看见狐狸叼起了肉,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幼儿求异创新思维能力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问题与讨论
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使我们对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地位关系有了更新、更高层次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要通过环境创设、提问暗示、讲述示范和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化为幼儿的意愿。教师可以采用“欲擒故纵”、“逆向思维”等方法,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充分焕发出来,表现出:主动翻阅、检索查阅、快速查寻、大胆质疑、积极讨论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主动阅读的能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现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素质生动活泼地发展。
对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的再完善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它是基本和相对稳定的,而非僵化、一成不变的。在阅读中,幼儿离不开听,离不开把感受到的音、图转化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整个阅读教学中,看、听、说、认既是阅读教学活动目标的内涵,又是具体操作化的指导方法。我们在模式运用中,应以强调“理解至先”为基础,灵活交叉地使用多种指导方法,以适当调整活动过程来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结构,使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模式日趋完善。
对早期阅读教学评价的再实践
评价可以使我们了解幼儿语言阅读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教师调整、完善教学模式、指导策略,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根据早期阅读教学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幼儿阅读能力-个性发展》评价框架,包括兴趣与习惯、认知与能力、个性等十九个方面(详见附表)。如何利用评价,完善评价指标,以更好地促进“幼儿阅读与个性”发展,如何把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中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等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实践、去研究。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语言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明红编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赵寄石、楼必生主编
《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华师大出版社 编著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华师大出版社 邵瑞珍主编
《教学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 查有梁
《学习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学习的策略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
贺红 杜燕萍 蒋蕙 徐榕 李晨 刘鹏
浅谈中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威海路幼儿园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教室的墙面上,贴着两大幅画,色彩鲜艳、形象可爱且蕴含着故事内容,并可根据季节或故事情节来变换画面。墙边还有一块绿色的“蘑菇地”,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蘑菇逗人喜爱,蘑菇背面的小图片吸引着孩子们来看看、玩玩、讲讲。过一段时间,孩子们还会发现,这些小图片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更新的图片始终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具有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的图书最能吸引幼儿,但新中班的孩子看书时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下子翻到中间,又一下子翻回前面,看了些什么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挑选了几个短小、有情趣、画面色彩鲜艳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失时机的介绍图书,有意识的让他们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画页构成的,画面非常好看,需要一张一张仔细翻看。同时,通过儿歌《阅读歌》帮助他们掌握阅读基本技能。现在,幼儿普遍对图书产生了浓厚、稳定的兴趣。我又在阅读角中放置了许多适合他们翻阅的图书,孩子们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饶有兴致的挑选、翻看。创设了一定的物质环境后,良好的心理环境也应注重。如:当孩子看书时不强制他看这本或那本,也不规定长时间的阅读。有的孩子能力较差,就耐心的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还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他同看一本书,启发他们互相交流,从而使每位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每周我们有两次到语言活动室活动的机会,活动室所提供的内容更丰富,不仅有图书,还有电视录像、耳机听赏等。极富有童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他们在这里自由的选择、观看、听赏、讨论,活动室成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有时,外出散步活动,风和日丽的天气,有树有花的景物,神态各异的人们,川流不息的车辆等都是让幼儿观察的对象。这时,孩子们的心情较室内更为自由和放松,他们会仔细地观察,随心所欲地讨论,潜移默化地获得一些词汇和语言。
二、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过去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习惯于对幼儿提统一的要求,这样,孩子就只能被动的听,使大部分幼儿处于消极状态。在学习了《规程》和有关教育理论,并观摩了教育学院肖老师的课后,我认识到师生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能促进儿童更好的活动,逐渐确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如:在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故事《树叶》就是这样,我请幼儿先猜一猜:小动物们捡了树叶会怎么玩?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请孩子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还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孩子们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翻看观察。由此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独立地学习,提问方式也较以前有所不同,注重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启发引导。如:“你觉得小山羊和小老虎能做朋友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想象奇特,发言踊跃,恰到好处地引发了主动性、探索性和兴趣性。
三、开展多侧面的游戏活动,巩固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和字宝宝做游戏”很受幼儿欢迎,游戏方法多种多样,有看图猜字,字图配对,点字圈字等等,这些可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培养他们喜欢认读的情感。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因此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活动后,我又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开始了表演游戏,当孩子们戴上头饰,拿上道具表演故事时,台上台下相互呼应,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浓厚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有效地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威海路幼儿园
刘鹏
亲子阅读活动即组织家长配合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尽快提高。
对幼儿来说,家长参与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自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及个性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语言阅读教育情况,并学到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实际知识和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家长家庭教育─亲子阅读活动的现状,指导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重点宣传小班幼儿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a一个孩子一个样,每个孩子不一样
让家长了解同一年龄的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人格,依据自己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来加以悉心培养,树立适宜的教育目标。
b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要作好榜样。
要求家长的语言、阅读习惯等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并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强家长示范教育的意识。
c孩子具有潜力,父母要加以开发、引导。
让家长了解每个孩子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要求家长在阅读指导的方法、方式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促进孩子的语言、思维及个性的全面发展上,强化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指导方式。
二、传授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基本知识,主要宣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语言发展特点,介绍选择图书的方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方法,以及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指导技能。
三、悉心指导家长解决有关困惑与难点问题的操作技能。如对孩子的不善于表达、看书独立性的培养等家长感到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介绍有效经验,提高家长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家长过程中,我们采用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a集体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专题讲座:请专家宣传现代的阅读教育理念和传授现代阅读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授课形式,进行普及活动的一种指导形式。
组织亲子活动指导: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或需要,设计并介绍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要求家长参与并应用;(附后:
一、二)请指导老师示范阅读活动,家长共同参与,并由专家点评,帮助家长掌握阅读指导,提问的方法。(附后:三)
现场观察咨询:亲子活动后,由专家对家长与幼儿进行现场观察咨询,指导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
选送亲子阅读活动的资料:内容(附后:
四、五)
座谈交流:组织家长交流各自亲子阅读指导的体会、经验,并请专家加以评析,帮助家长进一步提高、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
b个别指导的形式与方法
列出需指导的内容
落实指导人员:对个案家长做到一对一落实专人指导,加强个案指导过程中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
对个案家长提出操作要求:一事一记,一人一案。要求家长对每一次亲子活动作好笔记,并定期向老师进行反馈。
第五篇: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告诉我们:在幼儿能力发展过程中,某些能力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期再想获得这一能力就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影响儿童的一生”,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早期阅读,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认知的发展;还能使幼儿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亲密亲子情感。我园于近年对早期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主要以图画读物为阅读材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教育环境,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疑惑,比如:有的幼儿对阅读不感兴趣;有的幼儿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效率很低;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我们该怎么样来帮助幼儿呢?为了使研究更具规范性、科学性,特提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实践研究》这项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是运用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理论,采取确立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自主的去阅读知识,教师和家长则通过创设激发幼儿阅读欲望的支持性环境和发展性环境,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通过亲子阅读、分享阅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语言的信息,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人特点的语言,促进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我们的孩子至今还有很多人由于阅读能力弱,导致产生学习的困扰。以今日学校的教育方法,要培养孩子快乐地阅读教科书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幼儿期就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上面的问题。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研究标明:儿童早期阅读对日后的智力发展影响最大。智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阅读。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喜欢听故事、阅读图书,对文字符号感兴趣。
2、能集中注意地倾听成人讲述图书中画面的文字说明,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
3、运用绘画或剪贴等制作图书,进一步了解图书的构成并能自配解说词(由教师、家长代笔记录)。
4、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造良好条件。
五、研究内容
1、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诸要素的研究(包括兴趣、爱好、习惯、量数、途径方法等);
2、注重口语与书面语有机的结合,提高幼儿语言水平。
3、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潜能的影响和利用。
4、通过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亲子互动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从幼儿兴趣入手,在看、听、说的阅读过程中,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引起幼儿阅读认字的愿望,养成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幼儿观察、想象、思维、表达能力等。
六、研究措施
1、提高教师有关早期阅读的知识和技能。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育新《纲要》及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理论,转变观念,强化儿童教育观意识。(2)在教学活动中能运用现代化手段,学会制作PPT、FLASH来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3)在一日活动中能注意运用观察、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4)教师能通过撰写观察日记、教育随笔、论文来及时地反思、总结、交流阅读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以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能力。
2、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1)每班创设图书角,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并能结合本班幼儿认知特点与能力的图书,投放一些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每周保证一定时间轮流,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和操作,定期进行读物更换。
(2)利用教室前走廊的空墙,每班开辟阅读展示栏,有幼儿阅读掠影、幼儿制作的小书、幼儿创编的诗歌(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等内容。
(3)班级中定期开展小舞台交流活动,共同协商制作表演道具。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续编故事、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培养自主意识,享受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开发家长生活资源。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幼儿的第一面镜子,是教育幼儿强有力的人物。只有将学校、社会、家庭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召开家长会,出家园栏,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的有关知识。(2)吸纳家长参与幼儿早期阅读,让家长以身作则阅读书籍,引发幼儿的好奇,使之激发幼儿想了解书的兴趣,潜移默化地让其受到感染与熏陶。
(3)开展一系列亲子阅读活动,在互动中让家长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如:请家长委员会成员给幼儿讲亲子阅读好处、利用休息时间或幼儿园的亲子阅读休闲吧给幼儿讲述有趣的故事,并引导和倾听幼儿积极质疑释疑。)
4、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也是阅读得以深化的基础。
(1)学习观察书的封面,理解封面的内容,逐步了解封面与书中内容的联系。
(2)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掌握看书方法并养成习惯。
(3)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4)提高幼儿的理解力。指导幼儿学会观看每幅图画上的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七、实施中情况。
1、教师每两周撰写幼儿阅读观察日记,每月撰写阅读教育随笔。
2、年级组每月进行交流阅读教学经验并评选优秀阅读教育随笔。
3、家长已逐渐参与幼儿早期阅读,并为阅读活动提供材料。
4、小班幼儿对阅读渐渐产生兴趣,中班幼儿已在学习看书,大班幼儿已了解看书的方法。
八、实施完成情况。
1、子课题的立项。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小班幼儿亲子阅读的兴趣。培养中班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提升大班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2、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承担班级的年龄特点和子课题制定下一级课题及计划。
3、班级创设亲子阅读休闲吧、阅读区、阅读欣赏区。每班设立阅读角和阅读展示区。
4、班内图书量已达到人手两册,阅读区达到人手十册(并分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