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遥周边游小建议
去年暑假七月份,当时我正在准备考研,正好我一好朋友的妈妈要来学校看望他,我们决定结伴出去游玩,也好放松一下备考的压力。我们最后决定要去山西平遥古城,在平遥玩了两天之后,我们顺便去了平遥附近(大概有几十公里,可以坐汽车过去)的祁县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它是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相信你这次旅途肯定会见识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预祝你玩的愉快。下面主要和你说一下你出行的建议,希望对你有些许帮助: 出行
如何去平遥
方案一,我查了一下北京有直接到平遥的火车,我推荐坐1163次列车,从当天晚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共十二个小时。建议你可以买一个卧铺,夜间正好休息,早上到的时候可以有精力安排当天的行程。而且在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可以领略山西的沿途风光。
方案二,先坐动车去太原,然后转车去平遥,不过这样会比较麻烦,多了些颠簸。我个人倾向于你选择第一种,呵呵。
如何回北京:我现在不知道你的具体安排,不知你是否有平遥游玩之后去乔家大院(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以游玩)的打算,因为我觉得你难得去一次山西,可以把当地的丰富民情都领略一下。如果你游玩平遥之后去了乔家大院,然后打算直接从乔家大院回北京,这样我就建议你可以先坐一个汽车到太原(大概有一个小时),然后再从太原坐火车到北京,太原到北京有很多次列车,你可以根据你的行程有很多
选择,这样可以节约你好多时间。
在平遥城内——你下了火车以后,大概离平遥老城区西门还有一千米的距离,你可以选择步行,或者坐一个小车让司机给你带到城区门口。平遥城区很大,景区景点众多,各个景点之间离的有一定距离,我给你的建议是可以花费两天的时间在平遥,当天到了平遥可以先买门票(主要是参观一些票号收费——也就是中国最早的银行),第一天或许你不能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完,但是第二天你的门票依然可以用。在平遥城区内全是步行街,大多数人都选择步行,因为城区较大,所以也有一些出租自行车的商家,去年我和我同学选择的是在傍晚的时候在老城区骑一个小时自行车,骑行看老城是另外一种心情(一小时大概在10元左右,不是很贵)。另外在平遥城西南六公里外,骑自行车大概需要半小时,有一个双林寺,古朴,幽静,也是值得一览。吃住
下了从北京到平遥的火车,大概步行五六分钟就可以到达西门,去年我们住的是靠近西门的冠云宾馆(在网上可以查到),标间80元左右(双人床),可以洗澡,不是很贵。酒店附近有一些早餐店,吃早餐很方便,当然我是建议你在城区内吃早餐,呵呵 因为样式更丰富。你也可以选择在城区内找地方住,可能价格有一些上扬。至于午餐和晚餐,也是建议你在城区内吃,山西是面食发源地,在老城内你可以见识到上千种面食,所以到了老城,一定要品尝一下哟,当然价格也都不是很贵。山西这个时候天气会冷一些,所以建议你可以带一些防寒的衣物,有个良好的身心投入到游玩之中。
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出行方面的建议,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再给我发讯息,在你去之前也可以和我讨论一下你的计划。呵呵 建议你可以现在网上搜集一下平遥古城和乔家大院的景点信息,这样你可以有更多的感受。随时联系,祝你旅途一切顺利。
很荣幸你能和我分享你的见闻,最近我的时间管理好像出了些小状况,感觉很忙碌。以至于上周的蓟县之旅还没有发给你,感到很抱歉,让你久等了。保持联系~
第二篇:平遥导游词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
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迢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桃、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平迢中学也不负众望,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保持着这所省级重点中学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第三篇:平遥导游词
平遥古城导游词
各位好!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平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
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闲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7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干遥古城除了具备这些共性持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城墙本是战争的产物,平逗人却偏偏喜欢给抹上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把象征文化星官的魁星楼修在丁城墙东南角上(指形状独特的魁星楼)。据统计,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废敌楼,那是象征着文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乎迢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桃、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在它附近很显眼的那座现代大楼是平适中学教学楼。文庙大成殿就在校园内,从这里看不清蔑。为保护原来的风貌,古城中一般是不准建楼的,干迢人却为学校破例修了一座教学楼,足见对教育的重视。
附:雷履泰,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山西平遥县洪保村人,中国金融业泰斗——山西票号创始人,对我国金融业发展贡献颇大。
第四篇:平遥学习心得
参加晋中市初中校长协作会第十四届年会学习心得
——聚焦课堂,引深课改,我们必然的选择
有幸到享有世界声誉的平遥古城参加晋中市初中校长协作会第十四届年会,按照会议议程安排,听了实验中学两节数学课,参观了大课间、第二课堂,参加了评课和会议,现在,我谈一下本次平遥之行的一些收获:
一、坚持课改,化解“瓶颈”,迎难而上
从初中课堂教学团体赛以及这一阶段的下乡调研中发现,课改走到现在,暴漏出了许多问题:(1)部分校长、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课堂依然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形式;(2)小组只有形式没有合作或组长一言堂的假合作;(3)小组展示多为“一问一答”或组长展示;(4)小组没有评价,或评价不简洁、不精当;(5)学案编制粗糙等等,无独有偶,在本次年会上,榆次市教育局督导室刘处长与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都指出在课改中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何破解课改“瓶颈”,太谷县教研室积极采取对策,编制了“自主学习、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指导全县的课改工作,重新定位小组建设,形成一组长一组员,两人一对,四人一组,大组长坐后排,学生朝前坐的小组形式,达到“组小效率高”的效果,集中全县优秀教师编制学案,优质资源共享,制作“微视频”,让“翻转课堂”真正实现课堂高效,左权县宏远中学在微视频录制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扬长避短,让我们也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我县课改现状,用我们的智慧引领我县课改健康向前发展,将课改引向深入。
二、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素养
在实验中学听了两节数学课,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沿着“问题--合作探究—展示—形成知识—提炼思想与方法的程序展开,课堂上,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维,形成了能力,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非常明显,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每一条辅助线的添加,常常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索自然生成。比如: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引导学生由撕、拼的过程联想辅助线的作法,带着问题组内展开交流,最后总结出方法:通过作平行线进行等角代换,实现了把零散的角集中起来的目的,从而问题得以解决,最后,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最终形成模式、提炼思想。教学中没有一个环节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更多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引导学生需要怎么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蕴含着什么道理,放的彻底,收的到位。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要求灌输与训练,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则是以学生为本,提倡建构和对话。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专研教材,提升个人素养,加强教研,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与掌控课堂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改。课改的关键最后归结为教师素养的问题,这也是参加会议的一些校长与专家形成的共识。
三、聚焦课堂,教研室引领课改,各校教学模式百花齐放。榆次十中邀请区教研室张主任,先后三次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系统培训指导,确立了“三步导学”模式下的“三、三、六、二”课堂教学操作要领,晋中开发区实验中学借鉴左权宏远中学“三三四”教学模式,克己之短,扬己之长,聘请区教研室引领指导,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二、三、四”课改模式,太古候城中学在县教研室指引的“二十四字”模式基础上不断前进、推陈出新,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导学案教学与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等等,学校的课改,需要教研室的引领、指导和帮扶,作为教研员,我们要不断学习,了解课改新动向,深入一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突破瓶颈深化课改,构建优质素养课堂。
以上是我对此次平遥之行的一些肤浅感受与认识,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平遥考察报告
江山如此多娇
————
平遥考察之旅 前言
2011初夏,衡水学院美术学院师生一行百余人赴山西平遥古城考察学习,这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更多的了解晋商会通中外的气魄。
摘要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所以作为艺术类人才到山西考察也是非常必要的。结果也大大证实了这一点。此行收获甚大,受益匪浅。我们的行程历时4天,让我们被中华民族的巨大魅力,被中国古建筑群的宏伟气魄,被晋商曾经的繁荣深深的震撼着。我们无不叹息我们伟大的民族力量。
考察细目
告别喧闹而又清凉的衡水小镇,过太原、走祁县,落脚古城—平遥。太原以北这一路基本都是反映宗教文化。从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古籍,到辽金时期的释迦塔、三教合一的永安寺,从道教宗地恒山、悬空寺,到佛寺林立的五台。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也不再是单一的农耕生产,商贸活动日益发达起来。在太原以南的祁县、灵石等地方保存许多完好的,很具规模的宗族居住式组团,形成一个个城堡式的庄园,反映了晋商在我国近代商业发展、金融创新历史上所做出的成就。
乔家大院
其中就有因拍摄电影《红高粱》而名噪一时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太原50公里。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总结乔家除了经商有道外,还在“职业经理人”的帮助下,在封建皇权的社会当中,成功开创了“汇票通天下”的先河。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史称古陶。北魏始光元年(424),改平陶为平遥至今。古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平遥古城是古朴而独特的,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与之雷同的古城;平遥古城是鲜活而厚重的,现存古城风貌已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雨历程,至今仍有数万民众在城中居住生活。凡到平遥古城游览者,无不流连忘返,为之倾倒。它充分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民俗风情,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是山西全省乃至全国极具知名度的旅游胜地。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名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里虽没江南古城的俊秀,也无雪山脚下、小溪潺潺流过丽江的小资情调,但是平遥是我国北方,天子脚下难得的逍遥去处。在平遥这天正赶上好天气。沐浴在阳光中的我们在古城民居小巷,了解“日升昌”钱庄。闲坐在“听雨楼”下,透过阳光的冰花窗,望着小街对面古老县衙和城墙门楼,虽然没有娟娟细雨,但是充分的感受到阳光下古城的雄伟。古城旧有夯土城垣。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奎星楼和瓮城等建筑。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对称式布局,左城隍庙,右县衙署(衙门左侧的偏房是古时候的“信访办”);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城内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致。沿街筑二层阁楼,开设店铺,后接四合院,形成前街后宅功能明确的格局。
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当时城内无显赫达官居住,基本以票号、商铺和民居为主。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逐渐升高的 “日”和“目”字型台院布局形式。
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在平遥古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平遥包含了全部几十个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时期的文物珍品。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的“乡下鼻祖”,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另外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都是平遥丰富的旅游资源。
平遥古城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传统的制作工艺保留至尽。
平遥古城的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城西大街风韵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号称“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吸引了众多金融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与考察。
王家大院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封建时代中国百姓的梦幻家园。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晋商的一段辉煌历史。
走进王家大院,便是走进了积淀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艺术殿
我们参观了有着“中国民间故宫”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属典型的北方官商式、规整式院落。它位于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总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红门堡、高家崖、王氏宗祠三大建筑群。都是黄土高坡上的清代城堡式建筑,他共有院落百余座,房间千余间。总面积几万平方米。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原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在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结构合理,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其建筑依山建堡,气势宏伟,楼层叠院,细部又不缺乏精雕细琢。其中砖、木、石三雕建筑装饰,是晋商建筑中三雕艺术的集中体现,作品典雅精妙,高贵而又不缺乏玲珑之感,且兼容南北情调,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其中许多房间如客厅、闺房等若直接搬到现代空间仍不失为一套好的设计作品。正如一幅对联写道:“六百年诗礼传家令天下豪门望族失颜色,五千间琼楼遗世为华夏民居宝库铸辉煌”。我们可以从这副对联中看出晋商当年的辉煌。
王家大院建筑艺术
王家大院之所以能誉满天下,不仅因为它完满地具备了“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要素,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地势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体现出了一种磅礴大气和匠心独运。整个建筑在合乎礼制和讲究实用的前提下,把造园艺术与造院技巧融为一体。既保存了北方民居的传统风格,又充分借鉴了南方园林的设计思路。其布局、其穿插、其连贯、其分隔,注重运用明暗虚实、浓淡轻重之手法,使整个建筑群或如丝竹声声,或如群鼓激越,错错落落间,神形俱立,成为不朽于世的民间建筑艺术精品。
“三雕”选萃
王家大院的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品,随处可见,且件件精妙,引人入胜。它是王家大院总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其布局、其技法,集中体现了清代纤细繁密的典型艺术风格。王家大院“三雕”艺术品,题材丰富,雕刻技艺多种多样。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等的共同参与下,所创造出的一尊尊、一幅幅艺术佳作,将儒、道、佛思想与中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中国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
王家大院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民居艺术馆”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蕴藏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艺术精品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最让我们关注的是王家大院里的那些精美的雕刻和雕镂艺术。各类石雕、砖雕、木雕皆匠心独具,内涵丰富,分为照壁、楹联、柱础石、抱鼓石、过门石、望柱等,实用而又美观,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雕刻的题材有民间熟悉的神话传说戏剧故事,更有众多寓意美好的谐音图像,如麒麟送子、二十四孝等等。
王家大院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是由于经历了元、明、清、民国至今有600多年家族史,它来自于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依山建堡、气势雄伟、层楼叠院,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典雅精妙,很有魅力,而且融南北情调于一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味,难怪建筑学家们称它为“国宝、人类宝、无家之宝”。参观后大家感到大长见识与大饱眼福,特别是王家严谨的以学治家、创业有道、建筑有规、长远的务实发展、勤俭治家的谋略很值得现代人学习。
双林寺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双林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彩绘泥塑2000余尊,生动反映我国古代优秀的宗教文化成就,被誉为“东方泥塑艺术宝库” 和“世界珍宝”。双林寺由十座殿堂组成三进院落,布局紧凑和谐。各殿之内除局部地方有少量壁画而外,大部分由彩塑组成,人物总数达两千余尊,其中有泰然自若的佛祖、菩萨,叱咤风云的金刚、神将,神态各异的天王、罗汉,还有凡间世谷的供养人物等等。这些彩塑神形兼备,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显示出中国古代匠师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强然的艺术感染力。
走进山门,迎面就是天王殿,外间供奉的四大天王威风凛凛,气势逼人,比较写实,让人感受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
一进门就看见的第一座正殿是天王殿,檐下挂一清道光年间的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
四大金刚之一
双林寺韦陀是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双林寺韦陀
当时正值艳阳高照,而殿内却比较凉爽。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双林寺大多数都是同学们的身影。熙熙攘攘的人显得格外焦躁。抬头看到自在观音闲适端庄安静优雅的面容,看着他轻松摆放的手,自在伸展的腿,自然垂落的衣饰,似乎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到来,心灵似乎变得饱满而充盈,某种神圣的爱在瞬间充盈了整个世界。那样一种美,交融着神圣的爱和宗教的美,让人感觉真正触及了灵魂。这样一种美是无法想象的,只有在这样安静的神圣大殿里,只有怀着一颗纯洁而沉静的心才能在瞬间捕捉到。
供奉的二十六臂观世音依然美妙绝伦,依然让人叹为观止,但我还是被自在观音深深吸引。这将成为我一生最重要的一次宗教体验,当然这也是一次神圣的美的体验。走出大殿的时候,我为自己单独留下来的英明决策而庆幸。我相信,没有这样的心灵经历对于一个人的生命不会减少什么,但有了这样的经历却会使一个人的生命增加点什么。
这次的考察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乔家大院的“汇票通天下”感动,被平遥古城的完美呈现而感动,被王家大院的建筑和三雕艺术而感动,被双林寺的彩塑所感动,一切的一切都感动了我。也许这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