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要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为什么要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应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年轻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优秀年轻干部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特别是能够担任党政正职的优秀年轻干部数量偏少。二是部分年轻干部的品行和能力素质存在缺陷,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缺乏应急处变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年轻干部队伍结构亟须优化,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和艰苦环境的历练,工作经历比较单一。四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工作主动性不强。五是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机制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为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和干部队伍的变化,《决定》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并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首先,要落实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德才素质。一要加强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年轻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培训,组织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打牢理想信念根基。二要加强党性修养,培养年轻干部良好作风。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锻炼,强化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使年轻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加强年轻干部作风养成,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反对追求虚假指标和轰动效应等错误做法。加强年轻干部纪律修养,增强他们的法纪观念,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加强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其次,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决定》提出,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四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进一步克服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存在的各种障碍,创新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选贤任能,特别要注意从企业、高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认真做好后备干部工作,以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
第二篇:昭苏县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昭苏县教育锻炼使用并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昭苏县坚持教育、锻炼、使用并重,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平台,积极探索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重教育,树品行。按照大规模培训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机构主阵地作用,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区情、县情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年轻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每年从科级干部中选送一批35岁以下的干部参加州县党校集中培训,同时在各乡镇、县直单位选拔一批30岁以下有潜力、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县委举办的年轻后备干部培训。近两年先后举办了优秀年轻培训班7期,培训年轻干部338人次,在南通市委和泰州市委党校为昭苏县84名中青年后备干部专门开设了3期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重锻炼,强能力。坚持在信访、社区、农村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制定了《昭苏县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轮岗锻炼实施办法》、《昭苏县年轻后备干部到社区、农村挂职锻炼实施办法》等制度,积极选派年轻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乡镇帮助工作,丰富年轻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增强年轻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科技副乡镇长、乡镇长助理等岗位接受锻炼,使优秀年轻干部通过挂职锻炼磨练意志,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提高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选派了26名年轻干部任乡镇长助理
和科技副职,18名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97名新分配公务员到村(居)挂职锻炼,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了平台。
三是重使用,施关爱。县委认真落实“三个不吃亏”和“干部从基层来、干部到基层去”的用人导向,在充实基层力量的同时,打破论资排辈,注重面向基层一线选拔干部,使那些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炼和考验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今年结合乡镇党委、政府换届和领导班子配备要求,将6名年轻干部提拔充实到基层,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12名干部提拔到县直单位任职,就地提拔4名任职,对19名长期在基层一线锻炼的年轻干部给予副科级待遇,极大提高了基层年轻干部的积极性。
第三篇: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
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个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抓紧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党的千秋伟业能否后继有人。我们必须从党的事业出发,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促进年轻干部茁壮成长、各类人才层出不穷。
一、树立四种科学理念,营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认识到位、观念更新,有利于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的良性运转,认识偏颇、墨守成规就会桎梏人才工作的正常发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必须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和误区,树立四种科学用人理念。
树立不拘一格的科学用人理念。这些年来,我们在选人用人的观念上有很大突破。但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这样很容易错过干部最佳使用期,影响人才的快速成长。树立不拘一格的理念,就是既要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重视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既要坚持标准,又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岗位与岗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界线,破除台阶、资历之格,真正做到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任适其位,用其所长。
树立注重长远发展的科学用人理念。求全责备,以偏概全,或以一时一事论成败,对年轻干部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看待年轻干部的成长发展,关键要看工作主流、看个人潜能、看长远发展。当前,要把重点培养选拔的目标锁定在70、80年代的年轻干部中,对本质好、主流好的,看准了就用;对勇于任事、开拓干事的年轻干部,要鼓励支持,给他们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舞台;对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质,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和毛病的年轻干部,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既要敢于大胆使用,又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做到宽严相济。同时,也要防止简单地以年龄划线,把“年轻化”片面地理解为“低龄化”,既要强调年龄的“年轻化”,更要注重思想、心理、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年轻化”。
树立竞争择优的科学用人理念。人才需要竞争,竞争涌现人才。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推行竞争性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引入年轻干部的遴选,着力选拔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敢于竞争、善于经营、会抓管理、注重实绩的“务实”型、“开拓”型、“专业技术”型和“专家管理”型领导人才,让年轻干部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走上领导科学发展的前台。
树立实践出人才的科学用人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实践证明,年轻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同群众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自觉融入基层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在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有所作为。因此,选人用人要更加重视基层工作经历,更加重视实践工作经验,对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上加强锻炼。
二、强化三项培养措施,拓宽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
年轻干部的成长,关键在培养。一定要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当作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切实下大力气抓好。
一是要突出综合素质培养,抓好教育培训。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年轻干部群体特点、素质要求和个人需求,通过党校集中培训、开展“菜单式学习”、实行网络模块培训、外派挂职学习等方式,实现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由“加餐式”向“点餐式”、“套餐
式”转变。具体要突出“三个注重”:要注重加强理论修养,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组织和引导年轻干部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注重加强党性修养,持之以恒地开展党性观念教育、职业操守教育、职业禁忌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年轻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者。要注重知识修养,坚持组织调训优先安排、参观考察优先安排、学术交流优先安排、外派挂职优先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文化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
二是要突出综合能力培养,强化实践锻炼。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基层和生产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基础阵地,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生产一线去、到艰苦地方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可以说,基层实践是促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熟起来的最好途径。要从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出发,有意识地把那些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放到乡镇、村(社区)、企业、各类园区等基层一线去,与基层干部群众一同工作,一同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有选择性地把那些有发展潜质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放到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畏挫折的精神,提高他们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复杂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目的地把那些政治成熟、素质良好、群众拥护、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大胆放到关键岗位上去,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能,积累经验,提高综合协调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不断成长为合格的领导人才。同时,要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按照交流优秀的、注意年轻的、突出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上下级机关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党政之间以及经济比较发达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进行干部交流,使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和不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是要突出重点对象培养,建立后备人才库。及时将干部考察、考核和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调整充实进后备人才库,形成“一把手”后备、近期能进班子后备及中长期培养后备的层次齐全、结构合理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实施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的培养。同时,通过跟踪考察、动态管理和分级负责等形式,加强对年轻干部后备人才的管理,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三、完善四项工作机制,提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制度保障
要实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新进展,必须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尽快建立起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一是坚持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实行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公开推荐,建立组织推荐、领导干部推荐、群众推荐和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面举能荐贤制度。探索实行部门正职和市(县、区)党政副职“三差额一票决”选拔办法(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常委会投票表决),下决心选配一批35岁以下的县处级领导干部,选配一批30岁以下的乡科级干部,形成良性梯次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
二是坚持和完善规范有序、优胜劣汰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要牢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大优秀年轻干部“能上”的力度。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调整时,对年轻干
部优先考虑配备;班子中出现空缺职位,对年轻干部优先考虑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年轻干部,真正把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拥护,干净、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上来。要疏通干部“能下”的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1”文件精神,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试用期制、任期制、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坚持实绩考核末位者“下”、群众公论程度低者“下”、诫勉不改正者“下”、年龄到限者“下”、有过错行为或触犯党纪政纪国法者“下”等标准条件,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是坚持和完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考核理念上,要摒弃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以科学发展观、德才素质观为核心的系统考评理念,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在考核指标上,要建立以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文化指标、环境指标为主体的系统考评指标体系,既要看年轻干部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更要看政治素质、品德修养;既要看平时的表现,更要看关键时刻能否经受住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在考核方法上,要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多种方法,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年轻干部作出系统、客观、公正的评价。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把能否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多数群众是不是认可和拥护,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是坚持和完善监督有力、纪律严明的干部监督机制。按照“着眼于预防,监督于事前,防患于未然”的要求,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谈话制度、诫勉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思想政治素质定期分析制度等,逐步完善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党风教育,经常分析和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年轻干部的不良思想情绪和行为作风,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始终做到防微杜渐。
第四篇: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章大李
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必须增强战略意识,树立长远眼光,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
一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优者居之”的用人观。在任用干部时,有些同志总认为年轻干部资历浅,没经验,提拔起来不放心,因而使一些优秀年轻干部不能及时得到提拔使用。这种观念必须改变。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论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必需的。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应该是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太看重资历,优秀人才怎能脱颖而出?经验和能力只有在实践锻炼中才能获得提高;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对优秀年轻干部,只有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才能在实践中逐渐走向成熟。我们必须树立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的观念,敢于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放手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迅速成长。
二要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的用人观。有的同志对年轻干部身上的弱点与不足看得过重,因此总感到缺乏可用之人。这是不对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年轻人肯定有缺点和不足,关键是如何帮助他们改正和弥补,而不能求全责
备。只要本质和主流是好的,就要敢于下决心,大胆地提拔任用。要正确地识别和认定一个年轻干部的本质和主流,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一贯表现,也要看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三要破除平衡照顾的观念,树立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用人观。对于工作年限较长的干部,有的同志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为了解决其待遇而提拔,因而挤占了班子的名额;对于年轻干部觉得相同条件的很多,只提拔一个怕影响他人的情绪;在不同部门之间平衡观望,怕自己部门提的干部太年轻,别人会说三道四,等等。平衡照顾的代价是,耽误或影响了一批年轻干部的提拔和使用,班子年龄逐渐老化,缺乏生机活力。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讲党性,讲原则,勇于冲破人情网,坚持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原则。不以年龄划杠杠,不论资历定位子,不唯学历组班子,把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原则。在新世纪新阶段,应当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好年轻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条件: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二是科学文化水平高。具有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领导、管理知识,并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够与班子成员团结共事,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与所担任职务相适应的宏观决策能力、统揽全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实绩突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既重视当前,又考虑长远,勤奋工作,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在本职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五是群众公认。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选拔年轻干部要认真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精心挑选,深入考察,严格把关,尤其要把好思想政治素质关。既要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也要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的表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选用作风好的人;要全面、客观、真实、科学地识别和评价干部的政绩,防止片面性、简单化。注重群众公认原则,多数群众不拥护的干部不能提拔;要正确掌握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标准,还要客观地评价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对一时有失误的,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某些有争议的,不能“听风就是雨”,要把争议搞清楚;对确有问题的,要严肃批评,帮助教育;对有个性、有棱角的,要把其个性和党性结合起来分析。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改进考察方法,完善选拔制度。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识人选人视野,把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三、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等基本环节,帮助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实抓好。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的立身之本、精神支柱和奋斗动力。要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加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要教育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这一重要问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国情、党情教育和中共党史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年轻干部深刻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要加强年轻干部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增强道德责任感,常修为政之德,积小德养大德,努力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要引导年轻干部树立良好作风,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党性教育,特别要加强政治忠诚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优良作风教育、党的纪律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保证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越是具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等重要工作的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要坚持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对于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可采取下基层任职或挂职的方式,让他们增强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可采取到机关任职、上挂等方式,开阔工作视野,掌握整体情况。对于成长经历比较单一的年轻干部,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交流任职,使他们转变思维方式,增长工作才干。要注重选拔基层中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形成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逐级遴选干部制度。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五篇:如何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如何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优秀年轻干部,关键在机制,路径在创新。要按照郭开朗部长“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性安排”的要求,创新机制,改进方法,使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
(一)突出实践“培”。造就年轻干部,选拔是结果,培养是根本。破解“拉夫凑数”、“就汤下面”的窘境,必须提高年轻干部培养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加强年轻干部理论培训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一是坚持在基层培养。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在问卷调查中,61.3%的人认为年轻干部要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严格落实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通过交流挂职的形式,定期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摔打锤炼。省、市直机关没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得提拔为机关中层领导干部。每年拿出专门的职位,面向基层公选机关干部和领导干部,激励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二是注重多岗位锻炼。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的理念,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敢交任务、大胆使用。特别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多个岗位任职,选派到信访、计生、征地拆迁等部门及重点项目挂职,让他们积累经验。三是推行“传帮带”制度。经验是最好的财富。各级党委都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年轻干部的制度,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领导联系1名或多名年轻干部。通过传经验、帮业务、解疑惑、带作风,帮助年轻干部更好地成长。
(二)强化竞争“储”。注重引入竞争的机制,开辟多种渠道,发现、储备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是公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打破身份、资历、学历等界限,通过广泛推荐、科学比较、综合评价等步骤,每3年或5年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人才库。对入库年轻干部实行重点培养、跟踪考察,扩大年轻干部选拔基数。二是竞争选拔后备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充分挖掘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和跟踪考核,对培养效果不明显、考核不理想的,及时调整;对业绩突出、考评靠前的,及时提拔使用。三是推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认证制度,作为提拔的前提条件。这样既能激发干部学习提升的内在动力,又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进入组织视野。
(三)硬化政策“配”。实现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制度化,明确刚性的政策是保障。一要制定具体规划。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对未来5-10年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作出具体规划,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期性,防止“冷热病”。特别要明确近期工作目标,并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防止规划被“虚化”。二要建立责任体系。明确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具体责任,并把履责情况列入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年底“一报告两评议”之中,并明确追究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的责任体系。三要规定班子年龄结构。事实证明,设立班子中年轻干部的配备最低要求这一“硬杠杠”,是加大年轻干部选拔的有效措施。要把这一作法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推广到各级部门,让每一个领导班子都实现老中青梯次配备。对没有职数的班子,可以试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挂职锻炼的办法,不占领导职数,从而缩短适应期。四要强化退出机制。落实考核淘汰机制,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任期制,并把任期制推行到部门副职领导,鼓励自愿辞职,为选配年轻干部腾出位子。
(四)畅通渠道“选”。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全面畅通选拔年轻干部的渠道。一方面,优化竞争性选拔制度。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竞争性选拔是选拔年轻干部有效措施的占80.6%(见图)。因此,应把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作为经常性的干部任用机制。在机关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定期拿出职位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确保竞争性选拔占领导干部提拔使用比例的目标如期实现,扩大选拔规模。切实增强参与性,在竞争性选拔干部时,除非岗位必须,应就低不就高,尽可能放宽职级、学历、身份等条件,给各类年轻人才以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完善破格、越级提拔制度。长期以来,破格提拔、越级提拔“有说法、没办法”,没有具体选人标准和实施细则,导致在使用时放不开手脚,影响到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针对这一问题,要尽快制定出台领导干部破格、越级提拔的实施办法,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一整套包括条件、提名、考核、监督等在内的工作机制,使优秀年轻干部“插队”成为常态。
(五)严格要求“管”。年轻干部既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也处于容易犯错的“危险期”,必须建立严格的教育、管理、约束和奖惩制度体系。针对年轻干部的特点,应突出三项制度建设。一是定期汇报制度。年轻干部要定期地向单位“一把手”和组织人事部门书面或口头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学习状况,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二是定期谈话制度。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精神,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年轻干部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给予指导,及时“纠偏”。三是定期考核制度。推行年轻干部常态化考核,每季度公开、民主地对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意见,存入干部本人档案,并在年轻干部中进行横向比较,为优秀年轻干部的及时发现、快速成长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