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辅导二(习作游记)
辅导二【习作】
庐山游记
庐山是江西九江的名胜古迹,它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我对那儿充满了向往。
在假期晴朗的一天,我和家人带着愉悦的心情前往庐山。
进入庐山山脚,一股冷气向我们袭来,随着小车开往半山腰,感觉不一样:空气稀薄,突然之间就变得沉闷,有点喘不过气来,耳朵响着忽大忽小,忽轻忽重的噪音回声。当小车快开往山顶时,一层层薄雾就像仙女洒下面纱一样月给人一种清纯风韵的感觉。望着远方,隐隐约约只看见几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当小车进入山顶时,雾气弥漫,像浓烟一样笼罩着整座山谷。我们的小车像甲虫一样慢慢地爬行着。那时根本看不清方向,好像在仙山中漂浮着,给人一种心惊胆战的感觉,怕整个车子掉下去,腿脚发软。
随着小车的爬行,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庐山瀑布。
映入眼帘的是:瀑布水流汹涌,呼啸奔腾着聪顶端倾斜而下,形成一座巨大的水幕。水幕打在瀑布底部的岩石上,发出沉重的轰鸣声,溅起了阵阵的水花,水汽慢慢地升向天空,形成团团水雾似云似烟,仿佛随风飘扬的朵朵白云。这惊天动地的气势,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感古人描写精透,妙笔生花!
此番旅游让我大开眼界,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还知道了世界是那么的奇妙,那么多的奇山异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我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篇:怎样辅导习作
一、审题和确定中心
(一)审题和确定中心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清楚,作文内容紧扣题目,作文与题目浑然一体;相反,如果审题不清,题目对作文类型、内容、材料范围等方面的要求没有想清楚,就匆忙下笔,作文就会离题,甚至文不对题。离了题的作文,即使写得内容丰富、文句优美,也不能算好文章。作文的中心是一篇作文的灵魂,是作者作文的目的。写一篇作文,作者总有一个意图,在这篇作文中你要表扬谁或批评谁;赞扬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应当心中很明确。作文的中心明确,作文的选材就有了依据,作文时选词、造句、详略安排都要有利于表达中心。相反,如果中心不明确,随想随写,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东拉西扯,读者不知道你在写什么。这样的的作文反映了作者对所写的材料缺乏认识能力,当然也不可能写好作文了。
(二)审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1、审清作文的类型
小学生的的作文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感情真实健康。简单的记叙文包括这样一些类型: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审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是属于哪一类作文的。如果审错了题目的类型,作文时就会离开作文的要求。怎样识别作文题目对作文类型的要求呢?
叙事的作文。有的作文题目直接点明是叙事作文。如《一件小事》、《一件难忘的事》、《童年趣事》、《家乡新事多》等。这些题目中决定作文类型的词是“事”。有的作文题目虽然没有一个“事”字,但暗含着所叙的是事情。如:《我有一个秘密》,“一个秘密”可以指自己所做的一件不让人知道的事情。《假如我是》。这个题目含着的意思是假定“我”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怎么做”包含着做什么、怎样做,记的是事情。《难忘的第一次》,题目中要填写的是一件事,如洗衣服,做饭,旅行等。《快乐的夏令营》,题目要求叙的是愉快的夏令营生活。《参观》,题目要求写参观一个地方的过程和感受,是叙述一件事情。
记人的作文。一般来说,记人的作文大多在题目中直接点明。如《我的同桌》、《我尊敬的人》、《新来的老师》、《珍惜时间的人》等,这类作文题很容易识别。但有的作文题不直接点明是记人的,要通过仔细审题才能领会题目的意思。如:《温暖》,不是写气候的暖和使人感到温暖,而是某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有帮助和鼓励,使别人在心里感到“温暖”。还比如《胜似亲人》、《老师的微笑》等。
值得注意的是,写人和叙事这两类作文有时较难区别。因为写人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叙事又离不开写人的活动,因为事情是人做的。但这两类作文还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如《爸爸的胡子》,这样的题目所涉及的事情与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是写人的题目。又如《放学以后》,虽然要写“谁”,但重点是写“谁”所做的事情。
状物的作文。状物的作文一般都能从题目中看出来。物体有静物和动物之分。所以,描写静物、动物够的形态、颜色、结构、动作的作文都是状物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题目中有要求描写季节、时间或游览、见闻意思的,一般是写景作文。如《春》、《的早晨》、《春游》、《秋色》等。写景的题目有时与状物的题目难以识别。一般来说,重点写景物中某一物体,那就是状物作文了。如《街头小书亭》,要写小书亭的位置、周围的环境、书亭的陈设等。
2、审清题目的选材范围
每个作文题目,对作文的选材总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表现在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方面。作文的对象、事情的时间、地点等一般可直接从题目中看
出,而要审清作文的内容范围,就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人叫它“题眼”;还要抓住作文的重点。
怎样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如果题目是一个句子,“题眼”就在“什么怎么样”的“怎么样”部分。如《人人都夸她》,“夸她”是“题眼”,作文重点写“人人”为什么“夸她”,怎样“夸她”。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往往就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语。如《快乐的夏令营》。“题眼”是“快乐”,作文重点写夏令营的生活为什么“快乐”,怎样“快乐”。如果题目是一个词,如《桥》、《路》,“题眼”就是事物本身或者它的象征意义,作文的重点是写出事物的特征,并且展开合理的联想,写出象征意义或托物喻人,把事物特征与象征意义或人的某种品质联系起来。我们学过的《落花生》就是一个范例。
还有一类作文题目只标明一部分题意,余下的部分要求作者自己去补充。这类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选材范围广。在一个大范围内具体写什么内容可由作者自己决定。
3、看清题外的要求
有些作文题下面还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大都是附加的要求,如“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展开合理的想象”,“字数在400字左右”,“字迹端正,格式正确”等。这类题外要求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是对作者选材、写作思路作出提示;二是对作文的篇幅、行款格式、字迹等作一些具体规定,作者作文时必须遵守。所以作文前要看清题 外的要求,这是审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测练习:
①说说下列题目作文的类型、内容、选材范围等方面的要求。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一件内疚的事
记一次体育比赛
爱劳动的孩子
邻居
我和小伙伴
门前那棵树
茉莉花
小书柜
绿满校园
找春天
公园一角
②说说下面题目有中心意思
我和凡卡比童年
迟到
温暖
一介值得尊敬的人
家乡行
二、选材和组织材料
(一)选材的标准
按照什么标准选择作文材料呢?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哪个材料最符合题目的意思,最能表达中心意思。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
第二是看哪个材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清晰最深刻。只有清晰、深刻的印象,才能写得具体。第三是看哪个材料最能用语言表达清楚。
(二)选材的基本要求
1、紧扣中心。要选与中心有关的材料。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状物、写景,都要按中心意思来取舍材料。
2、详略得当。一般说,凡是与中心意思关系特别密切的,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应该详写;对表现中心意思起辅助作用的次要有材料可以略写。
3、力求新意。所选的材料要尽量有新意。有的小作者写《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总是选取一些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大家十分熟悉的材料,缺乏新鲜感。要使 作文不落俗套,尽量要选取自己新发现的一些材料。
4、材料要真实,要善于选小材料。作文要记实事,说真话。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防止夸大事实,更不能胡编乱造。有的小朋友会说,作文不是要想象吗?想象也要以事实为基础,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是胡思乱想,是不足取的。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小的材料。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一件事的意义,往往从小事中反映出来,以小见大。
(三)列作文提纲
选材以后要做的工作是组织材料、安排材料。这一步工作集中体现在列作文提纲上。提纲列好了,作文的框架也是搭好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样一一列出来,写起文章来就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自测题:
1、下面三个题目,应该选哪些材料,在题目后面写上所选材料的序号。
题目:(1)乐于助人的张叔叔
(2)小博士
(3)给妈妈的礼物
材料:1)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比谁都多。
2)双休日为邻居修自行车。
3)为王奶奶换煤气。
4)画幅肖像作为“三八”节给妈妈的礼物。
5)“太阳是静止的”这话讲得不科学。
6)画白发引起的回忆。
7)“我”喜欢跟他一起做作业。
8)妈妈额头的皱纹记载着她的辛劳。
9)为别人做点好事心里感到舒服。
2、给下面的作文题选材、列提纲。
1)生日2)这件事教育了我3)街头小景4)小闹钟
三、开头、结尾和过渡
(一)开头
万事开头难。同学们作文常常感到难以下笔。作文头开得好,写下去就思路通畅,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的方法千变万化,没有固定的模式,“文无定法”嘛,但大体上还是有章可循的。作为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开头方法就可以了。
作文开头的几种基本方法:
1)有话直说。这是文章最常见的开头,开门见山,十分明确。如《养花》、《背篼》等。
2)引人入胜。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常常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设置了一个悬念,引人入胜。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3)先作铺垫。有的文章开头写明事情缘由,目的是先作铺垫,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如《落花生》,本课的中心是托物喻人,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所以谈论花生的好处是写作的重点。但不能先写花生是怎么得来的,文章的开头虽简短,却很必要。
4)交代事件。开头对文章的事件作简要的交代是经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游记、参观记一类文章。
5)点明中心。有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突出要写的重点。了《詹天佑》
(二)结尾
作文要开好头,也要结好尾,有始有终,使作文结构完整,故事圆满结束。一篇作文的结尾做到自然、生动、有力,不仅能突出中心,还能使读者受到启发和鼓舞。作文要结好尾同开头一样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根据作文的中心和内容不确定,以下几种结尾的方法是可以运用。
作文结尾的几种基本方法:
1)自然结尾。话说完了就自然结尾,一般叙事的文章,往往事情叙述完了就自然结尾。如《猫》一课的结尾:“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写完了“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就自然结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自然结尾是最常用的方法。事情写完了就干脆利索地结尾,不要拖泥带水。
2)总结性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养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
3)照应开头。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更加鲜明。如《詹天佑》等。
4)引发想象。有的文章结尾意思含蓄,给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嘱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三)过渡
过渡是批文章中上下文之间意思的衔接和转换。过渡不仅使文章从一层意思顺利地转到另一层意思,而且使读者自然地顺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深入理解内容。过渡得好,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严密,有助于清楚、正确地表达中心。如果文章不注意过渡,上下文之间会出现突然跳跃现象,结构松散,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
作文过渡的几种基本方法:
1)过渡句过渡。如《庐山云雾》,作者在描写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对牯岭特别有感情”以后,用“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一句作过渡,转入对庐 山云雾另一个特点“壮观”的描写。作者用过渡句把情节连接起来,使文章连成一体。
2)过渡段过渡。过渡段往往是独立的自然段,在结构上起承上起下的作用,使前后之间自然地连接起来。
3)关联词语过渡。如果上下文的内容不是很复杂,不必特别显示衔接的情况下,可以作关联词语过渡。
4)自然过渡。这种过渡不用过渡词语、过渡句段,而只是在叙述中表明地点的转移、时间的变化,或者从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例如《登山》随着地点的转移过渡上下文和意思。
自测题:
1、生活中,在家里、在学校或在其他地方,你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或使你高兴、愉快、感动、或使你羞愧、惭愧、后悔、气愤。请你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写下来。自己取个题目。写出真情是实感。
2、回忆你课余生活中的乐趣,把它写下来,题目自命。
3、在同学之间,或亲友、邻里的伙伴之间,常常存在着一种美好的真诚的友谊。这种友谊,往往表现在生活上的互相关心,学习上的互相鼓励,思想上的互相帮助的等等。希望你选好写的对象后,先写清楚是什么事情把他们(或你们)联系起来的,再通过几件事例把这种真诚的友谊写出来。自己取个题目,字数不少于400个。
第三篇:我发现了(习作辅导)
《我发现了......》习作导写设计
一.习作要求:
1.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察觉到一份真诚请以我发现了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2.“习作”可写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发现,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可感可发的。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过程与心得;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确定表达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学生习作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学习习作完成后,采用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的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修改,修改时注意用上学过的修改符号。课堂上师生可当场点评并口头修改几篇习作。对学生错误的面的认识,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所知。
二、写作准备: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现壶盖跳动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有人发现蝙蝠飞行从而发明了雷达......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可记数,可见,发现是成功的先导,发现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本领啊!谁掌握了这个本领,谁就可能获得成功,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结合你平时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言,如:我发现老师额头布满了皱纹;我发现老师对同学态度很温和;我发现老师喜欢帮助别人;我发现老师生活很简朴,但对工作很认真......)
三、畅谈发现,获取材料
1.引导回忆,拓宽思路。同学们在头脑中“放放电影”,静静回想一下自己的发现。
2.引导学生选择确立自己的写作素材。
(1)开展“小小发现家”的评比。
(2)学生汇报(同学们的发现一定很多,我们把同学们的发现归类)
①发现人物的特点
△我发现妈妈爱唠叨;
△我发现爸爸很糊涂,有一次爸爸戴着眼镜却到处找眼镜;
△我发现我的好朋友特别喜欢画画;
△我发现大人也说假话;
②发现动物的习性
△我发现小兔吃自己的大便;
△我发现牛的嘴总是不停的咀嚼;
△我发现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③日常生活中的发现
△我发现有一种檀树,春天过后还不发芽,直到夏天才吐出嫩芽;
△我发现水总是向东流;
△我发现冬天里,南面的积雪化得快,北面的积累化得慢;
△我发现乘车时,每次刹车人总是往前倒;每次车子启动时,人总是往后仰。
△我发现人对土里庙撒尿会生病;
④学习中的发现
△我发现了快速识字方法;
△我发现了老师上课时讲得少了,我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多了;
△我发现我渐渐进步了;
⑤实验中的发现
△我发现了种土豆的好方法;
△我发现壁虎的尾巴真的可以再生;
△我发现鸡蛋在放盐水里会浮起来。
3.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①发现要真实,感情要真挚;
②把发现过程写清楚;
(2)学生交流发现过程
①怎样使自己的汇报更精彩呢?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a、说“我”最感兴趣的。
b、说我能说清楚的。
c、说出我的真感受。
②针对学生错误的发现教师引导;
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正确引导,像上面有学生发现:“人对准土里庙撒尿会生病。”学生的这一发现是片面的,表面的,教师再次鼓励他实践几次,看从中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四、细节还原,指导写作
1.回忆《童年的发现》的表达方法。
2.指导写作方法。
①习作顺序:发现了什么--发现过程--发现后的心情或启发
②细节还原,指导写具体
细节还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再现事情的真实面目。
③鼓励学生自由作文,用我手写我口。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3.学生习作。
五、佳作展示:
(一)我发现了
今天,我揭开了一个藏在心中多年的谜团--人对着土里庙撒尿不会生病,说起这个发现,还有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记得我读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我经过土里庙时,尿急,实在憋不住了,就对着土里庙撒了一泡尿。回家后,我突然开始头晕头痛,爸爸连忙给我接医生,妈妈着急了,问我刚才回家时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将撒尿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惊讶地说:“难怪呀,你是得罪了土地公公啊!”妈妈吩咐奶奶照顾我,自己拿着香烛飞快地向土里公公请罪去了,说来也怪,爸爸接医生还没回来,我的头居然不疼了,从此,我坚信妈妈的说法了。
昨天习作课上,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发现时,我很自信地将我的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听了,面面相觑,老师疑惑地问道:“是吗?”并带着期待的目光鼓励我说:“老师希望你再去试试,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不过,平时可不能随地撒尿,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是撒呢?还是不撒?撒吧,又怕生病;不撒吧,听老师的语气,似乎不会生病,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土里庙前,停住了脚步,望着土里庙,老师和妈妈的话语同在我耳边回响。这时,我似乎看到了老师期待的目光,心想,我一定要弄清楚,就是生病了,大不了再让妈妈给土里公公烧柱香。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朝着土里庙撒了一泡尿。回到家,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今天早晨,我发现昨晚并没有生病,在上学的路上,我再次向土里庙撒了一泡尿,直到现在我还是好好的,我的心踏实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又有了新的发现。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凡事都要自己反复实践,实践出真知啊!
(二)我发现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两人对局,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惟恐一招之败,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虑后果,终因一叶蔽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设陷,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之徒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等人心理虽胜人一筹,但并无真才实学,也难有胜局......人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棋之静,如一池春水,波澜不兴,棋一旦化静为动则狼烟四起,杀戮大开,双方死伤无数,这气势决不亚于硝烟滚滚的战场。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方抓住机会,穷追不舍,确认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畅快非常,回味无穷......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永不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土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能不枉此一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三)我发现我长大了
成长是一杯茶水,需要我们慢慢品,细细饮,才能品出其甜蜜,饮出其苦涩......--题记
午后,捧着一杯绿茶,淡雅的茶香,让我看到近日的一幕。
她是经常与我吵架的对象。不幸的是,这学期的座位恰好安排和她坐,真是不是冤家不碰头。这日晨读,她忘带了英语书。她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向正在读书的我。我看看她,她并没有开口说话,可我心中早已觉察。“要不要借她一起看呢?”我默想,“她又没问我借,为什么要给她一起看。”平日的矛盾促使我反对这种作法。然而,我又想,书中的道理、老师的教诲到哪去了呢?难道“互相帮助”只是一个随便喊的口号吗?矛盾是有,互助倒真,友谊尚存。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我终还是把书挪了过去,示意与她一同看。她抚过书,抬头看着我,我俩传递了一个暖意的微笑。
是啊,我长大了,也学会了微笑。
夜晚,桌上摆着一杯红茶,浓郁的味感沁入心脾,品上一口,涩涩的,亦令人感伤无穷。
节假期间,我仰慕上了一位网友,从他的言谈中,我迷恋上了这种感觉。然而,功课繁重,我不能沉迷于这种感觉。于是,我抑制自己不再上网,尽管,有时忍不住,常会偷偷开启电脑,但每当想起他对我说的话:“好好上课,好好考试!”我总又会回到现实中来,捧起书来,认真阅读。
每每关上房门,上床睡觉时,我总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时常潸然泪下......是啊,我长大了,亦学会了思念与哭泣。
如果说童真是无瑕的美,那么长大就更是一道亮丽的美。我学着享受其中,酸、甜、苦、辣,同样萦绕着长大的我。
(四)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选着棉花,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就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它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中药材的声,那简直是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拉着父亲,一手位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五)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雨后,几只蜗牛在花园的花草上缓缓地爬着。“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号便在我的脑中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亲自实验一下呢?”“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采取“用各种食物”来测验蜗牛。我先找来了白菜叶子、馒头和小蚊子等,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分别编了号,把它们放在这些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面对别的食物却闻也不闻,不大会儿,白菜叶便给吃光了,这下可断定,蜗牛是大害虫。
接着,我又进行第二个实验:“蜗牛爬行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首先把它抓上高处,等它的头伸出壳来时,去摸它的大盘,可是我的手还没摸着它,它又缩回去了,心想,这蜗牛真是“胆小鬼”!我弄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真有点泄气了。这时爸爸走过来说:“事情还没做成就灰心,长大了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忽然一个办法从我的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用一块尖石块小心翼翼地敲破蜗牛壳,抽出那块肉,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见下面粘糊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那粘糊糊的就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白菜叶放在一只蜗牛面前,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想:大概一对是眼睛,另一对是鼻子。可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个差不多大小的白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由于差别不很大,这下蜗牛眼睛可派不上用场啦!只见它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子了。这下,我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大触手有眼的作用,小触手有鼻的作用。
我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了蜗牛的秘密,我知道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万万千千,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要更加了解大千世界。
填写下表。我准备写我发现了
详写或略写 发现的起因
发现的经过
发现的结果
受到的启发
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第四篇:游记类作文辅导
三峡游记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奇山异水不胜枚举,有浓妆淡抹的西湖,有波澜壮阔的长河、黄河,有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我们每个人都有旅游的经历,或远或近,或名山大川或鲜为人知的某处景观,请你以“三峡游记”为题,写一写你的所见所闻。
解析:一篇游记,要交代清楚游玩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自己的游览经历,可以重点描写景色,也可以详细记叙游玩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动作、内心感受。
一、合理取材,言之有物
动笔之前,我们应该想好,这次旅游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哪一点感受最强烈?是旅游中见到的人和事还是你所见到的景色?思绪清楚了,旅游中的一幕幕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再现,这些情景又会反过来强化我们的印象和感受,这样我们就有内容可写了,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掌握方法,言之有序。
对于游记类的作文,应该怎样写,才可以做到既有充实的,活泼的内容,又能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呢?
1.把握观察顺序,注意条理清晰。
写作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即游览时间的先后。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描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不至于杂乱无章。如一位同学写得《庐山印象》就是按照“清晨——中午——晚上”这样的顺序来写出了不同时间所看到的庐山的不同景象,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按照空间方向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观察,还可以按照景物的形态由整体到局部或由部分到整体地去观察。有了一定的顺序就可以将景物介绍得更加全面细致,使读者读后一目了然。
当然,还可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即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不同的景物和场面。游览是,脚步迈向什么地方,笔就落到什么地方,这种写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使读者在读后有如身临其境一般。如有同学写游览烟雨楼的经历,以“我漫步与红花绿叶之间”——“跨进门槛”——登上“烟雨楼”这些提示性的词语,写出了自己在烟雨楼见到的优美景色。
2.抓住游览的重点,详略得当。
很多同学在写游记的时候,往往是“出发前如何兴奋,来到景点如何激动,在各个景点尽情欢乐,最后依依不舍离开“这样的模式。这主要是没有抓住游览的重点造成的。怎样抓住游览的重点呢?
首先,我们应该一边参观游览,一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在写作时,对看到的优美景物要进行重点描写,要详细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如霞、白如雪、黄似金”等,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
其次,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写游记时,游览的过程才是重点,我们应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出发前、行程中、回来后都应略写,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如一位同学写的《游天然动物园》就把最有趣的梅花鹿和小海豹作为重点详细写,野鸭、鸳鸯、野马等一笔带过,既突出了重点,又详略得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小升初阅读习作(二)
WYR的文库
阅读习作训练
(二)【快乐起航线】
一、把下面的词按要求分类。
1.浓眉大眼 凝视 魁梧 端详 忐忑不安 胆颤心惊
目不转睛 懊悔 喜悦 苍老 东张西望 容光焕发
①表示“看”的词语有:
②表示外貌的词语有:
③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有:
2.刻舟求剑 舍己为人 视死如归 自相矛盾 千山一碧
崇山峻岭 守株待兔 花红柳绿 拾金不昧
①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
②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
③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有:
二、给下列带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见识:A.接触事物,扩大见闻。B.见闻,知识。
①我们可以从影片中得到一点见识。().. ②我们去春游,到大自然中去见识各种事物。().. 2.沸腾:A.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
B.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①壶里的水沸腾起来,壶盖就动了。()②下课铃响了,操场上沸腾起来。....()
3.好看:A.看着舒服,美观。B 体面,脸上有光彩。C.使人难堪。
①公园里的花开得真好看。()②让我当众表演,这个是要我的好看吗?....
WYR的文库
()
三、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
1、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2、比喻坏人的帮凶。()
3、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4、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不停地倾泻下来.()
5、蠢人自己骗自己.()
6、心里急得像火一样.()
7、.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
8、.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9、.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表示不动色或漠不关心。()
10、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思维点拨】
阅读文回答问题的方法:
1、2、直述法:直接用文章中的原词原句回答。
概括法:答案分散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些分散的内容,按问题的要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抓住要点、重点作答。
3、分析法:就是对文章写到的人或事做具体分析,这类问题经常用上“说明什么”“为什么”“怎样的”等字眼把问题回答出来。
4、联想法:就是让我们写出读后的吧感想体会。回答时要先写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再联系自己的想法写出体会。【勇闯智慧岛】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泪里微笑
WYR的文库
父亲失业的那一年,我七岁。
住在一所简陋的浮脚木屋里,屋前有一条邋里邋遢的小河,成日成夜地发出好似呜咽般的流水声。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挤在哪无水无电、局足不堪的屋子里,生活贫瘠得近乎苍凉。在最最艰苦的日子里,连最基本的餐食都成了问题。隔了许多年,有一件事,还是母亲常常提及的:“卖虾面的流动摊子,就在门前经过,嘹亮的叫卖声,清清楚楚地传来。虾面的香味,一娄娄地飘近屋子。我身上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毛钱。可你们却哭着、吵着要吃面。我从窗口望出去。看到面食摊子冒起的那一大团一大团的白白的烟气,第一次领略到画饼充饥这句话里那种悲酸入骨的含意。”
当年在贫穷里挣扎的苦况,我是记得的,然后,令我印象同样深克的,是父母面对困难时那种乐观祸达的心态。
饱读诗书的双亲,婚前婚后,都曾有过一长串璀璨瑰丽的日子,然而,当生命落入了难以预料的低谷时,他们并没有坐困愁城,怨天尤人;反之,他们不甘认命,力图冲出困境,在黑暗得几乎看不到任何曙光的那个时期,尽管父亲处处碰壁,整颗心都被焦灼和失望腐蚀得伤痕累累,可是,当他返工回家门时,脸上总淡淡地露着令家人宽心的笑意,母亲呢,心境苦若黄连,然而,她从不曾把黄连化成脸色,迎接父亲的那张脸,总以笑来装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父亲凭着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重新为自己挣得了满天华彩。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慢慢地长大成人。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个无忧的人;而我。也的的确确活得很快乐。无忧,并不意味着我走过的道路是全然无砂石的。快乐,也不意味着我的人生是缀满了亮丽芬芳的玫瑰花。
我曾绊倒,曾受伤;曾流血,曾流泪;然而,自小从双亲那儿受到了潜移
WYR的文库
默化的影响,我了解:再多的眼泪,也无法减轻我的伤势、化解我的痛楚。我清楚地知道:帮助自己康复的不二法门是:在伤口还流着血的当儿,勇敢地、坚毅地站起来、站起来这;然后,在泪里微笑。
漫漫长夜不会滞留屋内,萧瑟冬天不会永留人间,船到桥头自然直啊!这样的信念,帮助我渡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
现在,我写作,这信念,也贯穿了我的作品。
1、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先把正确的读音写下来,扫清阅读障碍。简陋()呜咽()贫瘠()...豁达()腐蚀()瑰丽()...
2、“伤痕累累”的“累”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累”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
(1)连接成串(2)屡次,连续(3)层层增加,积聚 此词中“累”应选第()解释
3、找出文中划线句子中用错的字,将正确的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1)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挤在哪无水无电、局足不堪的屋子里。()()(2)虾面的香味,一娄娄飘近屋子。()()
(3)令我印象同样深克的,是父母面对困难时乐观祸达的心态。()()
4、读句子,找出句中存在的语病,并改正过来。(1)我几乎什么信心都没有了。
(2)为了让我们宽心,母亲已经开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5、“在泪里微笑”是一种遇到困难时乐观的心态,请认真地读读文章,WYR的文库
简要回答作者一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的父母是如何面对困难的?
6、阅读文章第4至第8自然段,为什么说作者走过的道路与人生并不完美,而对他来说却是无忧而快乐呢?
7、根据有些父母遇到困难时的两种不同做法,联系文章想一想,给作者带来的影响一样吗?父母面对困难时乐观,作者会。
父母面对困难一蹶不振,作者会。
8、把下面的句子改得具体些。
这样的信念,帮助我渡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的信念,帮助我渡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难关。
【习作园地】
题目:给自己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短语,例如:一片天空、一次微笑、一份责任„„
2、要求运用富有诗意的排比句开头。
3、字数不少于400字。
WYR的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