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人工耳蜗培训学校三年规划
区人工耳蜗培训学校三年规划
区人工耳蜗培训学校始建于2003年,至今已有七年之久。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每一步都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全校教职员工、学生的不懈努力,使这所聋儿康复机构逐渐发扬光大;我校在各医院、公司的合作商中深受欢迎,使得我校在北京市听力语言康复界名列前茅,同时也受到全国各地同行以及家长们的信赖。为了更进一步的让这所学校跟上现在新的办学形式,真正为残疾人服务、为和谐社会、造福人类的一流康复机构,为此制定出我校近三年的整体发展规划: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少年儿童保护法》的逐项法律法规。在办学形式上实行一对一个别化教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实行封闭式管理,课程设置严格按照聋儿听觉、语言、言语、心理发展规律,从聋儿康复各项领域制定相应课程,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情况,在听觉、语言、言语、心理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大龄青少年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学生选择就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宗旨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对于教师,敬业、奉献、认真、努力;让学生,能听会说,掌握技能,全面发展,学会生活,适应社会。即通过听觉、语言、言语、心理康复,文化课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学有专长,掌握生存本领,摆脱父母的抚养,自食其力,残而不废,残而有为,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融入社会的正常公民。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
1.首先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及管理水平。定期到各级部门及兄弟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打造团结、稳定、规范的管理队伍。
2.参加思想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具备有上进心强、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做具有责任心、有爱心、耐心的康复教师。
(2)鼓励教师多学习,多积累知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部门的专业知识培训,争取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
(3)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互相探讨,交流经验,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并有相应论文发表。
3、引进新型专业人才从资源引进根源上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大专以上专业院校及有相关经验幼儿教师的招聘,从起点上提高教师素质及专业水平。
四、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加强教师、学生、教学档案建设,使教师、学生及教学康复档案更加科学、规范,严格按照残联要求认真执行。
五、加强硬件环境建设:
改善学生教师住宿环境,硬化篮球场地,绿化校园环境,完善各类功能设备用房。(声场测听室、计算机教室、评估室等)
六、开辟新兴的业务,加强部门间的往来,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服务。
服务社区,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并在学校建立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指导站,解决学校周边地区的残疾人培训及就业问题,为国家排忧解难
七、加强团结合作,积极响应各级领导部门与各家医院、公司、兄弟单位、社区密切合作为更多残疾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周到的服务。
八、扩大影响,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在一到两年内逐渐发展网上课堂,为残疾孩子及家长,提供更广更多的服务。
第二篇:人工耳蜗简介(小编推荐)
通州人工耳蜗培训学校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人工耳蜗培训学校是经通州区教育委员会批准,专为听障人群及家长服务的康复机构。学校坐落在通州区宋庄真草寺村434号。学校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完善的康复环境及配套设施。
学校创建人崔玮兰老师,从事聋儿康复工作40年,资深诣高,系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会教研员,副教授职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学校分幼儿部及成教部,采用一对一个别化教学,将聋儿康复教育和普通幼儿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使听觉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融于社会活动中。定期评估、配备声像资料,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年康复计划、学期康复计划,月康复计划、周康复计划和日康复计划。并定期检查。
回归主流社会——这是家长、学校、学生共同的目标,也是康复的最终目标。学校和普通幼儿园、学校、中专技校建有良好的关系,为聋儿康复、随班就读提供了回归社会的必要条件。1、6岁以内聋儿听觉、语言康复达到国家级三级标准的70%时,即定时被派往普通幼儿园上课。
2、7岁—15岁聋儿听觉、语言康复达到过节三级标准的70%时,即到普通小学上学,做到康复、学习两不误。
3、大龄学生边康复边进行学历教育及文化技能培训(计算机、美术专长、美容美发、舞蹈、厨师),使之掌握一技之长,康复后能自食其力、立足于社会。
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于一月十八日的活动
活动时间:
下午12:00从北京工业大学北站集合出发,大约1;30至2:00可抵达培训学校。活动约持续2-3个小时。4:30左右返回,大概6:00-6:30返回学校.活动地点:
通州人工耳蜗培训学校(乘公交至通州检测场之后坐小三路到双阜头小学既小学校)。可供选择的乘车路线:
公交(京南交易中心--亮马厂)846路方向: 翠福园小区 出发: 英家坟 16.5 公里
到达: 通州检测场
公交(土桥村--顺义南彩汽车站)-方向: 顺义南彩汽车站 出发: 通州西潞园 4.4 公里
到达: 双埠头道口。
乘车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
参与人员及人数
参与人员:
北京工业大学阳光志愿者总团成员
活动人数:一名带队人员和5--10名队员,活动之前对大家进行简单活动意义和注意事项的培训。
活动流程及计划
(一)前期筹备工作
1.部内宣传与动员,培养团员相当的认知和热情
活动对象:由于分校建设,现在在通州人工耳蜗培训学校的基本上都是幼儿园大小的小孩子。他们虽然带了人工耳蜗,但在听说上都还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因而希望参与活动同学多一些爱心和耐心。
2.招募志愿者.于1.17之前做完,并对志愿者有简单活动流程介绍和活动意义宣讲
3.所需物资:20张画纸(魏德琪提供)折纸
4.1.17号与人工耳蜗负责老师联系,以免活动当天不能正常交接.(二)活动内容:这次活动主要有两项
1.现在有20张儿童环保绘画大赛的画纸(此为公益性的全国性的以环保宣传为目的的绘画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到达之前需要志愿者对环保大赛要有一定了解,所以最好阅读一下画纸上的简介(可以在去的途中进行)。到达后首先与老师进一步说明并请老师协助,活动时间在1—1.5h左右。期间协助那里的孩子完成儿童环保大赛的画作,并尽可能和他们多对话也涉及环保知识(可以讲故事或其他形式完成,有贴纸作为奖励)若在时间内没完成,则和老师说明在下次去时再收回,并可奖励。2.教孩子折纸,并予以鼓励(不到一小时)。
提醒准备参与同学携带公交卡、零钱和学生证and糖。
注;活动前一天,带队人与培训学校核对时间简单的介绍一下活动(主要是活动一但不要太繁琐),以免有特殊情况造成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注意:活动的画笔问题要搞清)。
(三)活动后期反馈、总结及善后工作
1.活动中要有人拍照,之后进行收集和整理。2.活动感想及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之后活动可以开展的更加顺利完美.增加自己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让自己的奉献和付出得到肯定,提高大家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由带队人(08级)及五名09级部员完成,活动结束一周内上交.
第三篇: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版)解读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在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指南。
我们在 2003 版的基础上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指南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国的人工耳蜗植人工作,提高整体治疗康复效果。
人工耳蜗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医师、听力学家、言语病理学家、言语治疗师、康复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家长等共同组成人工耳蜗植入小组,协同开展工作。适应证的选择
一、患者的选择标准
人工耳蜗植入主要用于治疗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适应证的选择 1.语前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植入年龄通常为 12 个月-6 岁。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佳,但要特别预防麻醉意外、失血过多、颞骨内外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不建议为 6 个月以下的患儿植人人工耳蜗,但脑膜炎导致的耳聋因面临耳蜗骨化的风险,建议在手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尽早手术。
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史。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经综合听力学评估,重度聋患儿配戴助听器 3-6 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行人工耳蜗植入;极重度聋患儿可考虑直接行人工耳蜗植入。
③无手术禁忌证。④监护人和/或植入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⑤具备听觉言语康复教育的条件。
2.语后聋患者的选择标准:①各年龄段的语后聋患者。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③无手术禁忌证。④植入者本人和/或监护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二、手术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内耳严重畸形,例如 Michel 畸形;听神经缺如或中断;中耳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2.相对禁忌证:癫痫频繁发作不能控制;严重精神、智力、行为及心理障碍,无法配合听觉言语训练。
三、特殊情况人工耳蜗植入临床实践的指导性建议
1.脑白质病变:又称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组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病变,其特点为中枢白质的髓鞘发育异常或弥漫性损害。
如果 MRI 发现有脑白质病变,需进行智力、神经系统体征及 MRI 复查。如果智力、运动发育无倒退,除听力、言语外其他系统功能基本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锥体束征或者体征无变化,MRI 脑白质病变区无高信号(DWI 像);动态观察(间隔大于 6 个月)病变无扩大,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2.听神经病(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是一种特殊的神经性耳聋,为内毛细胞、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导致的听力障碍。听力学检测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耳声发射(OAE)和/或耳蜗微音电位(CM)正常而听性脑干反应(ABR)缺失或严重异常。
目前,人工耳蜗植入对多数听神经病患者改善听觉有效,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或者效果较差,因此术前必须告知患者和/或监护人相关风险。
3.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植入可以改善声源定位功能、安静和背景噪声下的言语理解能力,有助于获得更自然的声音感受,促进听觉言语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可以选择双侧同时植入或顺序植入,顺序植入两次手术间隔越短,越有利于术后言语康复。
4.具有残余听力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具有残余听力者,尤其是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者适合采取保留残余听力的电极植入方式,术后可以选择声电联合刺激模式,但术前须告知患者和/或监护人术后残余听力有下降或丧失的风险。5.内耳结构异常者的人工耳蜗植入:与人工耳蜗植入相关的内耳结构异常包括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良、耳蜗骨化、内听道狭窄等,多数患者可施行人工耳蜗植入,但术前应组织病例讨论,术中谨慎处理,推荐使用面神经监测。术后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6.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者如果炎性反应得到控制,可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一期手术是指在根治中耳乳突病灶、鼓膜修补(或乳突腔自体组织填塞和外耳道封闭)的同时行人工耳蜗植入;分期手术是指先行病灶清除、修复鼓膜穿孔或封闭外耳道,3-6 个月后再行人工耳蜗植入。
术前评估
一、病史采集
通过询问病史了解可能的发病原因。耳科病史重点放在听力损失的病因和发病过程,应了解患者的听力史、耳鸣与眩晕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噪声暴露史、全身急慢性感染史、耳科既往史、听力损失家族史、助听器配戴史、发育因素(全身或局部的发育畸形、智力发育等)和其他病因(如癫痫和精神状况等)。听力损失患儿还应包括母亲妊娠史、生产史、小儿生长史、言语发育史等。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言语内学习能力评估智商 <67 分,格雷费斯测验精神发育商 <70 分)或有异常心理行为表现的患儿,建议到专业机构行进一步观察、诊断和鉴定。
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而非社会文化型智力低下,或多动症、自闭症(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智力发育障碍的患儿,应向家长讲明此类疾病可能会给术后康复带来的困难,帮助家长建立客观合理的心理期望值。
七、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
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
八、家庭和康复条件评估 术前应该使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以及教师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期望值,并对语前聋患儿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及康复地点的选择做好准备,合理进行科学的康复安置。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一、对手术医师的要求
手术医师应该具备较丰富的中耳乳突显微手术经验并参加过系统的人工耳蜗手术专业培训,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0 例以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二、对手术室及基本设备的要求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无菌手术条件,具备手术显微镜、耳科电钻等相关设备。
三、术前准备
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和听力师进行,需使患者和/或监护人充分了解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并发症,了解人工耳蜗植入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并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附件 2)。
人工耳蜗植人手术属Ⅱ类切口,围手术期应常规使用抗生素,手术准备、全身麻醉准备和术前用药同其他手术。
四、手术操作步骤和方法
常规采用耳后切口、经乳突面隐窝人路、耳蜗开窗或圆窗进路,具体操作可按照各类型人工耳蜗装置的相关要求执行。
五、术中监测
根据所使用的人工耳蜗装置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电诱发神经反应测试,以了解电极的完整性和听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
六、手术后的处理 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判断电极位置,余同一般耳科手术。
七、手术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鼓膜穿孔、外耳道损伤、味觉异常、眩晕、耳鸣、面肌抽搐或疼痛、感染、头皮血肿、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脑膜炎、颅内血肿、植人体移位或脱出、皮瓣坏死等,应根据相应情况积极处理。
八、开机和调试
通常术后 1-4 周开机,一般开机后的第 1 个月内调机 1-2 次,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时间,待听力稳定后适当延长调试间隔,最终 1 年调机 1 次。开机和调试方法及步骤可按照各产品的技术要求执行。如果对侧耳可从助听器获益,建议尽早验配助听器。
对调机听力师的要求:应具备良好的听力学和人工耳蜗基础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婴幼儿的调试应由有经验的听力师完成。
九、手术效果评估
手术成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愈合良好;②影像学检查,电极植入位置正确;③开机和调试后患者有主观或客观的听性反应。
植入后听觉言语康复
人工耳蜗植人者术后必须进行科学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培建和完善其感知性倾听、辨析性倾听、理解性倾听的能力,促进其言语理解、言语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语前聋患者需要制定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方案,在注重昕语技能培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听语习惯,提高听觉言语交流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语后聋患者则着重进行听觉适应性及言语识别训练。
一、康复目标
1.康复目标的制定应以阶段性康复评估为依据。
2.康复目标的内容应涵盖听觉、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等。3.康复目标的表述要明确、具体,有可观察性。
二、康复模式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康复机构的专业指导之下掌握必备的听觉言语康复知识与技能,主动实践,努力成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全过程的支持者、引导者、伴随者,实现康复效果最大化。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可依据医生建议到指定康复机构接受听觉适应性训练和言语识别训练指导。
1.机构康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可在康复机构接受全日制学前康复教育、听能管理及听觉言语康复个别强化训练。
2.社区家庭康复:低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可选择以机构为指导,采用亲子同训、预约单训及家庭指导计时服务等形式,实施听觉言语康复训练。3.随班就读:鼓励有一定听觉语言能力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三、康复原则
1.坚持持续的听能管理、定期对人工耳蜗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及每日晨检,确保聆听效果处于优化状态。
2.提供规范的康复设施,优化声学环境,营造优听条件。
3.强调“以听为主”,建立听觉中枢优势,合理应用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达到对声音的察知、辨别、识别及理解的听觉训练目标。
4.遵循儿童语言习得规律,从言语理解人手,努力结合日常生活情景,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5.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语生成环节--呼吸、发音、构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矫治,以提高语音清晰度。
6.坚持以康复评估为导向,采用诊断教学的方法,实现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服务。
7.坚持全面康复理念,融合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学前儿童的五大发展领域,促进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康复评估
1.植入耳声场评估:通过听力重建后听阈测试,了解每一频率听力重建后的听敏度。测试频率包括 0.5、1、2 及 4 kHz。2.言语听觉能力评估:通过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言语识别来评价其听觉能力,以达到了解听中枢处理和听觉径路全过程的目的,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听觉训练方案的制订。内容包括声调识别、声母识别、韵母识别、双音节词识别、短句识别等测试。
3.语言能力评估: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发音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使用能力、语法能力的评估,获知其语言发展水平及对应的语言年龄,以此为据了解康复效果,确定语言学习起点,明确语言发展目标,制订康复计划。4.调查问卷评估:对于言语一语言能力尚不足以完成上述听觉、言语及语言能力评估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可采访密切接触该儿童的家长或教师,完成调查问卷评估。
推荐问卷: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AIS),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父母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PEACH)、教师评估孩子听说能力表现(TEACH);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普通话儿童词汇发展量表(MCDI)。对于大样本的长期疗效观察,可以分别采用听觉能力分级问卷(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SIR)对植入者的听觉感知和言语表达能力作出评估。
对于人工耳蜗植入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估,推荐使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
文章摘自《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年 2 月第 49 卷第 2 期 P89-92
文章作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拜城县人工草场建设项目三年规划
拜城县人工草场建设项目三年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 论
一、概况
项目名称:拜城县人工草场建设项目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1万亩 项目建设地点:拜城县察尔齐镇、种羊场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
项目管理单位:拜城县畜牧兽医局
二、项目背景
拜城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东北部,国土总面积1910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10万亩,常年耕种面积70万亩,县域内年均降水量94毫米,年光照总时数2780.1小时,其中4-9月日照为1564.3小时,历年年均气温7.6℃,无霜期163天左右。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适合于多种牧草生长。2009年统计数据,全县存栏各类牲畜达86.81万头(只),全县1086.4万亩的天然草地和110万亩的耕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拜城县虽然有较大面积的天然草地,但长期以来的无序使用导致草地超载过牧严重,加上环境的恶化,大部分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发展饲草料基地对于建设草原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县,大多部分的草场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常常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稳定,因此给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带来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县的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地,所以家畜 “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县畜牧业长期依附于天然草地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县畜牧业有了稳定的发展。牲畜数量由85年的49.39万头(只),发展到了2009年的86.81万头(只),二十年多提高了2倍。虽然畜牧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饲草料资源已经满足不了畜牧业生产的需要。由于长期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我县的饲草料经营方式相对落后,饲草生产力水平同自治区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县草原业务部门积极推广人工种草、秸秆氨化、青贮等实用技术,但因各方面原因,草与畜仍处于低饲养规模下的动态平衡。随着拜城县畜牧生产建设步伐的加快,饲草生产总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草地植被的退化严重,草地因而大面积退化,减产, 使草地综合生产力逐年削弱。根据1988年的阿克苏草原资源调查数据对比,至今已有万亩天然草原消失,60%天然草原覆盖度降低,产草量下降,天然草场超载已达37%;二是优质牧草所占比例较低,饲草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复种饲草面积小,品种单一,产量低,质量不高,7-9月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受条件限制,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冬季饲料贮备依然缺乏;五是由于投入不足,使饲草料生产速度赶不上畜牧发展的需要;六是县内无饲草料加工企业,饲草料供应能力和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已成为拜城县畜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牧区建设优质草场、饲草料基地和在农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对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拜城县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保证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改变农区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机构,为拜城县畜牧业发展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拜城县各族农牧民具有一定的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管理经验。
1990年以来,为改善牧区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拜城县各族人民在各级党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为主要内容的牧业增草养畜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加速牧 3 民定居步伐,截止到2009年底,人工种草(主要为紫花苜蓿)保留面积达14.1万亩,套种草木犀15万亩,复播玉米3万亩。
(二)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
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中等,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今后发展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政策支持、牧民建设积极性高
为改善牧业生产条件,保护草地生态,增强牧业防灾能力,从中央到自治区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草地有偿承包,加强草地保护、改良和建设、防病改水项目等,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牧民加强草地建设提高牧业增收的积极性,农牧民投身畜牧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 自然概况
一、拜城县概况
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处东经80°37′—83°03′,北纬41°24′——42°51′,四周群山环绕,呈一狭长带状盆地。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辖4镇10乡2个国有农牧场,总人口 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汉族占12%。拜城县东距库车110公里,西距阿克苏市170公里,省道307线横穿县境。
拜城县水土光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基地,并享有“中国细毛羊之乡”美誉,2009年末牲畜存栏86.81万头,年产肉1.65万吨,拜城县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积杆养羊示范县,拜城县水利资源丰富,由高山冰雪消融和季节雨水汇集而成的五条河流,年均径流量为27.54亿立方米,河道引进水量14.6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50万千瓦,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静储量27.7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0.05亿立方米。
拜城县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8℃,无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系数为2789.7小时,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拜城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县土地总面积2865万亩。其中山脉丘陵2270万亩,绿洲平原595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10万亩,林地212.8万亩,草场面积1086.4万亩。
第四章 项目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项目指导思想
牢固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机,结合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实现畜牧业“双增双提”,增草增畜、提质提效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以最大限度发挥畜牧业的潜力,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把草地生态建设与区域牧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建管并重,立争在确保项目基地发挥长期效应的同时,把项目区建成一个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高效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项目的原则
1、坚持“合理项目、集中连区、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集中优势,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究效益的原则。
2、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管并重,以确保工程建设发挥长期效益。
3、坚持项目区草、林、路、田统一项目,同步实施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
第五章 保障措施
1、在全县各乡、镇(场)农作物产量低且水源充足,灌溉有利的地带建设人工饲草基地,贯彻“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主要种植适宜我县气候条件、具有很高饲用价值的紫花苜蓿,由草原站长期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以保证饲草的高产。
2、对项目区农牧民在种植技术、管理规范、收获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持续的加大培训和宣传,提供后续服务,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家庭畜牧生产实行牲畜舍饲圈养,形成一批专业户和专业村,让农牧民实实在在看到种草的效果,使农民得到实惠,通过种草养畜实现家庭增收,提高农牧民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变被动种草为主动种草。
3、政府将在今后的基础设施、棚圈、青贮窖、饲料机械、种畜等项目建设的投入上,与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配套实施,积极引导农牧民走种草养畜的路子;资金集中投入,使资金尽量制约种草地块相对集中,有利于集中连片建设高水平、高产出的饲草料基地;改向生产单一投资向生产、市场双向投资,即建立饲草料基地,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培育具有开拓市场和带动农牧民能力的草产品加工企业,使农牧民能直接见到效益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总体方案
按照连片集中,便于工程实施,便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工饲草料地效益的原则,建设1万亩人工草场,l分三年实施,1010年建设3500亩,2011年建设3500亩,2012年建设3000亩
二、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配套灌溉渠分干、支、斗三级渠道,修建机耕道,路面设计宽3米,路基高出地面0.3米,为土质路面,经碾推平即可,种植以耐干旱、耐放牧的紫花苜蓿。
第七章 水资源分析
一、来水量计算
拜城县主要有木扎提河、喀拉苏河、克孜尔河等5条河流,年总径流27.92亿立方米,目前用于农田灌溉水量为6.7亿m。
二、需水量计算 7.2.2.需水量计算
本项目区主要种植苜蓿、农田防护林,按其生育期(3—10月)牧草种子地综合灌溉定额为560立方米/亩计算,年毛需水量为280万立方米;现有河流来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用水量。37.2.3.供水方式
项目区牧饲草料种植基地灌溉用水,主要通过河流来水进行灌溉。
第八章 工程管理
一、草场地使用管理
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严禁土地经营权转让或变相租赁承包,项目计划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变更时,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项目建设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实行业主制,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项目移交手续。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统一制定项目区土地、林地的承包制度,实行项目区土地有偿使用,并负责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及合理使用。
二、资金管理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项目计划下拨资金,同时,项目也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设立独立的财务帐簿和台帐,确保项目投资方向不变,使项目按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以达到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和项目目的。根据财务制度,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项目建设单位应逐级按月、季度上报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报表,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开拨款通知单后,拨付建设资金。
资金使用受审计部门监督,对挪用、挤占等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和擅自变更设计方案的项目单位,将停拨资金,直到更正为止,对情节严重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项目运行管理
为了长期发挥项目效益,本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尽义务”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作用,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实行承包制。由项目区乡镇与实际使用人签定合同,明确责任。
第九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1、2010年建设35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40万元。2、2011年建设35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40万元。2、2012年建设30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20万元。
合计400万元。资金全部申请国家专项投资。
二、概算依据
(1)建设工程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工程量,参考同类工程项目实际造价水平进行概算。
(2)水土综合开发参考水利部工程设计概概算标准,并结合县水土综合开发指标进行概算。
二、资金筹措:
工程建设采用筹资以国家为基础,农牧民投工投劳为辅助的方式条件,资金筹措申请国家投资400万元。
第十章 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1000亩紫花苜蓿饲草基地可年产苜蓿(鲜草)2万吨,每年可新增饲养量只/标准羊单位18400只,按每只标准羊单位600元计算,可新增经济效益万元1104万元 ;可提高仔畜繁殖成活率3个百分点,约新增牲畜520只,增加产值30万元;成畜死亡率可下降1.5个百分点,约减少死亡牲畜300只,增效18万元;每年共计新增经济效益1152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1104万元,间接经济效益48万元。
二、社会效益
充分利用我县的水、土、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大力推广饲草饲料建设,走特色畜 牧业业、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道路,形成规模化经营,可以尽快实现大幅度增加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这两大目标。可突显项目区的区域优势,促进全县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步伐;加快牧民定居进程,从根本上改变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畜牧产业化、现代化,繁荣牧区经济,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生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效益
人工草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当地乡镇轻过载放牧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有效遏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天然草场严重退化的现象,缓解“草畜”矛盾,变传统游牧方式为舍饲圈养的科学养殖方法。项目的实施可最大限度的防止水土流失,治理和遏制草地“三化”,实现天然草地生态良性循环。通过工程措施而减轻天然草地的压力,有效地恢复天然草地植被,逐步达到发展畜牧业生产和保护草地生态的双重功效,以此来扭转项目区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势头,促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同时,通过饲草料基地建设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项目区的生态小气候,为实现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学校三年规划
陈城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05.9——2008.7)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改革与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并举,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运用现代教手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陈城小学位于陈城镇陈城村北山,学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人,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现有专用室5个(电脑房、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
2.管理状况。
学校初步形成了校长负责制下的分层分级网络管理,学校各部门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师行为规范、师德文明公约、教职工奖惩考核条例、教学工作考核等,这些规章制度为学校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需从长效管理,从严治教上进一步构建更规范合理,易操作、求实效的规章条例来规范教职工的言行,满足教职工发展的需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
3.队伍现状。
管理队伍:学校现有行政班子5人,其中主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2人(分别管教务和学籍),总务后勤1人,少先队总辅导员1人。领导班子成员中中共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平均年龄28岁,中青结合,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同时目前的管理队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指导服务意识欠强,自身业务能力尚需不断提高等,这些都为有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是今后不断完善管理工作的突破口。
师资队伍:我校目前在编教职工23人,中老年教师3人,青年教师20 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小学高级教师4人,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大部分教师在业务上有较高要求,形成了一股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的良好风气,青年教师有发展潜力,有上进心和事业心。本校教师队伍的不足在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需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敬业奉献、刻苦钻研等良好品质在一部分教师的身上有待加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重点地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目标。
4.德育工作现状。
德育工作网络初步形成,有一支作风正、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形成了文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部分教师的德育理念有待更新。学校还未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有效合力。
5.教学工作现状。
(1)学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各学科发展不平衡。(2)教师对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学习和运用的力度有待加强,应注重实效性。(3)部分教师仍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取得的成绩,应转变教育观念,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仍是学校思考的首要问题。(4)本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6.设施设备。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基本的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变:绿化了校园;建起了校园挡土围墙;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教室也投入使用;建成了一个篮球场;添置了一批篮球、排球等体育器材等,整个校园校舍整洁洁美观。但由于场地的限制,学生的活动场地较小,没有规范的室内及室外活动场地,现代化的设施如:校园网需添置,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需建立,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同时学校需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的 管理,用足用好现有设备。学校现有经费不足,学校正常运转及发展,需要一定的投入。此外教师的待遇较低,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三、学校的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县排中上水平,达成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的学校管理方式,形成校风正派,教风严谨,学风灵活;社会声誉良好,受家长欢迎的学校;办成一所素质教育开放型的窗口学校。
校风:诚实勤奋、团结守纪、文明进取、活泼健美; 教风:敬业爱生、严谨治教、为人师表、勤奋进取; 学风:勤学善思、求实创新、诚实活泼、尊师守纪; 校训:诚实、勤奋、俭朴、文明;
2、培养目标:合格+个性。
合格:文明守纪,诚实守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
个性:在艺术、体育等方面学有所长,有兴趣爱好,为个性特长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学校综合发展计划
(一)学校管理
目标: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重建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措施: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健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审议制度。
-----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修订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岗位责任制,以周工作交流会为平台,促进工作直协调发展。
----规范领导班子的学习制度,提高校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制定后备干部培养措施,落实到人,系统培养。
达成标志:
1.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齐全,发挥实效。2.各块工作政令畅通,校信息化管理网络有序运作。3.创建市级“素质教育合格校”。
(二)师资工作
目标: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在教育教学上务实创新,有较强业务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形成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运行机制及培育校骨干教师队伍。
措施: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强化师能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讲座,充分发挥专业引领来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扩大教师的信息和视野;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教学比武活动、走近大师读书活动等。
----增强师资培训。创设条件,支持鼓励安排教师学历培训和各种新课程培训等。
----注重激励机制。达成标志:
1、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踏实、一专多能的校骨干教师队伍。
2、县级骨干教师2-3名。
3、中青年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学历。
(三)德育工作
目标: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思想; 以艺术特色活动为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有效合力。
措施:
------有效整合校内各处室横向教育力量,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纵向网络作用,切实形成德育工作的导向机制、运行机制、监控机制和激励机制。
导向机制——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养成“十种”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为机制。运行机制——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学科德育、校班会、队活动、社会实践互补的运行机制。
监控机制——为提高德育目标管理的到达度,重点对校内以下内容予以重点监控:德育课程、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影视阅读、家访率、学科德育。
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一年一度的校“优秀”师生评选工作和“本周行动”小标兵评选。
------注重学科德育,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实施德育的主阵地。把知识的学习同陶冶性情、良好品德的养成相整合。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落实双基教育,注重内化过程,使明理、导行、训练相结合,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行为规范常抓不懈,以评选“三好生”、“优秀班队干”、争创“文明班级”等为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
-------学校制定家庭教育计划,进一步挖掘“家长学校”的功能,开展“家长学校”系列讲座,继续深入开展家访工作。
达成标志:
1、建立起较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争创市级“文明学校”。
3、建立各年级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校内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
(四)教学工作
目标:完善校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全面提高各科教学质量;教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大班教育,形成校大班教育的特色。
措施:
----加强对弱势学科的支持与指导,切实提高其教学质量。
----制定与落实校各年级写字教学目标细则,以“人人写好一手规范字”,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为抓手,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校教学监控网络;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达标评价,从评价 结果入手,及时反馈信息,交流意见,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强化教研组功能,提高教研质量。
----组织落实好大班化教学工作,注重观念的转变,加强培训、观摩、研讨及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大班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课题实践研究。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校从三年级开始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制定与落实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
达成标志:
1.教学流程管理有章可循,资料积累详实。
2.把好年段质量关,使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在县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3.实现大班化有效教学。
(五)教育科研工作
目标:注重教研坚持教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增强教师课题研究意识,提高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措施:
----建立健全全校科研工作管理机制,成立校长负责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其职责,具体指导和实施课题计划研究,制订学校课题实施细则。
----对面上的教师以个案研究为着重点,加强培训与讲座。骨干教师必须在三年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将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与教师业务考核和奖金挂钩,提高教师投入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重视对科研成果的学习与推广,大力提倡“科研兴校”。达成标志:
1.“大班化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结题,真正促进学校发展。2.形成一支校科研骨干队伍。
3.校科研工作资料齐全,汇编本校教师的论文集、案例集。
(六)体、卫、艺工作
目标:提高学生身心素质,陶冶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兴趣特长。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达标,身体素质测试的项目训练。
----加强象棋、篮球、田径校运动队的管理,提高训练质量。----结合校情,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保持校艺术特长,开展各类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达成标志:
1.体育锻炼达标合格率95%,优秀率10%。2.开辟校艺术画廊。
(八)后勤工作
目标:促使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加强,为教育教学一线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校园网建设顺利进行。
措施:
----加强对后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要求。
----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财产保管制度,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物品采购制度,维修报废制度等。
----用足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充分的优质服务。----争取上级支持,适度投入,改善校园环境,注重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校园隐性教育效果。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积极筹措校园网的建设。
达成标志:
1.后勤工作能得到第一线教师的认可。
2.专用室配置到位,合理各室使用,文档资料齐全。3.完成校园网的建设。
五、学校的保障机制
1.学校五年规划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2.学校管理层给予充分重视,管理得力,按计划,有序地实施计划。3.分别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及学期工作计划,及时小结。
4.发挥教师的监督作用,使计划的开展按照预定的正确方向进行。
5.努力争取上级支持,保证经费等财力、物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