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时间:2019-05-12 18:4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第一篇: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珍宝岛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2012年-2014年)

2012年,是省委提出农村城镇化建设试点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沿乌苏里江四个市县城市化”的要求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结合我乡实际主要建设一个中心镇(小木河村),打造两个中心村(永和村、新跃村)的情况制定珍宝岛乡新农村建设三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为指针,以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虎林为目标,围绕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迅速改变农村面貌,全面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二、今后三年工作任务

珍宝岛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努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结合我乡实际今后三年重点建设小木河村、永和村带动全乡共同发展:

(一)2012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

1、中心镇(小木河村)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小木河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对水稻育秧大棚进行综合利用。种植蔬菜、香瓜、西瓜等经济作物,逐步开发农业生态旅游。

二是原有村道硬化路面扩建工程。将原有路面宽3.5米扩建设成6米(新建2.5米)全长4.2公里,计划投资84万元。

三是建设地下排水及污水处理厂。铺设地下排水管线8000米,建设日处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

四是架设太阳能路灯。巷道全长5800米,单侧架设145盏;主街全长1000米,双侧50盏。共计195盏。覆盖珍宝岛乡整个城区。

五是建设占地6000平方米,具有休闲、娱乐、健身的多功能广场。

六是“李一平”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

七是改善就医难问题。建设600平方米中心卫生院一处。

(二)中心村(永和村)建设项目:

一是村内道路工程。建设村道5.6公里水泥路。

二是建设地下排水管线6公里,建设日处理1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氧化塘一座。

三是架设太阳能路灯(全长5600米)单侧架设140盏,覆盖珍整个中心村。

四是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具有休闲、娱乐、健身的多功能广场。

五是医疗设施建设。新建300平方米中心卫生院一座。

(二)201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

1、中心镇(小木河村)重点建设项目:

一是建设一座占地10000平方米填埋式垃圾处理厂(场)一处。

二是在主街巷路设置垃圾箱20个,配备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小型铲车1辆及相关设施,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10吨。

三是建设11170米排水边沟硬化工程。

四是改造旧水厂,配套管网8000延长米,管径2寸。五是村内绿化,种植榆树绿化带14000米,栽植银中杨25000株。

2、中心村(永和村)建设项目

一是在主街巷路设置垃圾箱20个,配备垃圾收集运输车1辆、小型铲车1辆及相关设施,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到10吨。

二是硬化村内边沟。建设11200米排水边沟硬化工程。三是饮水工程。改造旧水厂,配套管网6000延长米,管径2寸。

四是村内绿化。种植榆树绿化带11200米。

五是改善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新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文化站一处。

(三)2014年新农村建设项目

1、中心镇(小木河村)建设项目

一是居民住宅楼建设项目。新建约3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可容纳500户入住。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000平方米的农机具停放场一处;新建2000平方米的粮食晒场一处。

2、中心村(永和村)建设项目

一是泥草房改造。新建约3万平方米的砖房,可容纳500户入住。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000平方米的农机具停放场一处;建设2000平方米的粮食晒场一处。

三、推进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乡政府有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并抽调相关人员配合工作。与上级包扶单位共同深入村屯先前指挥,找出路、想实招,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共同攻坚克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扎实有效的推进我乡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政府成立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福生党委书记、政府乡长

副组长:张合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成员:李春久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李言波政府副乡长

梁声柱政府副乡长刘作威政府副乡长郑东方人大副主席徐向阳武装部长

周鸿伟党委组织委员王丽党委宣传委员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定稿)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富阳市“1+10”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单位:

《富阳市“1+10”行动计划》已经第15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四副班子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富阳市委办公室 富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4月7日

主题词:“1+10”行动计划 印发 通知

中共富阳市委办公室 2008年4月7日印发

(共印200份)

富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富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关于统筹整合“三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步骤,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切实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比较优势

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二是经济实力较强;三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四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善。

(三)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经济增长方式需进一步转变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面貌较为落后;都市高效农业还不具规模,品牌战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快,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支农惠农的新举措促进产业新发展,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建设新村镇,以政策创新的新思路构建新机制,以自强有为的新要求培育新农民,以和谐文明的新目标倡导新风尚,大力实施城乡带动、农业提效、村庄整治、社会发展、农民保障、基层建设各项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新型流通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村更加发展,让农民更加得益,全面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富阳。

(二)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我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水平,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初见成效,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机制日趋完善的良好局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不”要求,即必须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我们要努力完成以下目标:

1、村镇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适时开展乡镇撤并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撤村建居,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加速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配套的村镇格局。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60%。

2、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明显,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都市高效生态农业。通过三年努力,使我市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至2010年,力争“消灭”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确保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从业比重达85%。

3、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2000元,生活比较宽裕;适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民成为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新增农村劳动力接受就业技能培训面达到100%;农村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00%的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乡风民风健康向上。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净增参保超过5万人。

4、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得到有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自然村环境卫生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三沿”综合整治工作,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发展都市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扶持都市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着力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以上,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农产品加工值年均增长20%。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2、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构筑粮食安全体系。到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土壤肥力监测,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土地生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十溪”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岩石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0年,完成50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年均建设林道300公里,每年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5万亩。到2010年,完成杭州西郊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并着手建设舒姑坪森林公园区块。建立农业减灾防灾预警系统,增强气象灾害防预能力,到2010年,争取成立富阳市防预自然灾害指挥中心,建成中尺度自动监测站3个,力争建成负氧离子观察站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6个,加强水、旱情信息采集、灾情预警及农业病虫害监测,建设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警能力。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出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修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总体规模翻一番,从业人数和游客接待量增长3倍,营业收入翻两番的目标。三年内培育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乡镇2个,省级示范点(村)6个,杭州市级示范点(村)9个,打响半山桃花、拔山高峰、安顶云雾、云森休闲等农家乐特色品牌,办好桃花节、大小茶节、红柿节,初步奠定我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骨架。

4、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到2010年,培育6家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10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增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1.2万亩,林业示范基地5万亩,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力争创中国名牌1只,省名牌和著名商标各1只,杭州市名牌8只和著名商标6只,富阳市名牌24只和知名商标12只。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疫病和外来有害物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农技110的平台作用,基本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全覆盖。

5、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推进规范化、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到2010年,新培育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大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总数达120家,重点培育20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科技合作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为农服务平台。

6、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村规模调整后村活动场所、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开发“四荒”资源、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开展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厂房、兴建专业市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创新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10年,力争消除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60%以上村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30%以上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同时,继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积极推进三级财务管理网络化管理,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管理,规范村级经济运行程序,确保村级财务管理依法、科学、有序。

(二)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以构建农村新社区为目标,根据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便利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保护节约耕地出发,完善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及时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治、撤并零散自然村宅基地等新一轮专项规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通过村庄整治和合理安排部分用地指标,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用地的实际困难。在受降、东洲、新登、场口区块率先启动村居改造,一揽子推进征地拆迁、撤村建居、农村住房公寓化改造、股份制改革、村级留用地使用、社会保障等工作,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年均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到2010年力争完成建设用地复垦超7000亩。

2、加快中心镇(村)建设步伐。搞好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施乡镇组团制。加快构建以市区为龙头,新登为副城、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集镇和中心村为补充的城镇化体系。强化中心镇产业支撑能力,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中心镇、中心村的人口、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中心村50个左右。进一步优化农村用地布局结构,提高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村整理工作。加快高山移民下山脱贫步伐,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或城镇落户,到2010年完成下山移民安置1500人。

3、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到2010年,完成3个整乡镇(街道)连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1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在东洲、受降、高桥、新登工业功能区率先开展农居点的整治整合工作。继续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在2009年前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到2010年,全市农村饮用水改建率实现全覆盖,确保全市所有行政村都用上清洁、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4、全面推进“清洁城乡”活动。积极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号召,全面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建设和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制,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大提升、城乡卫生面貌大提升、城乡形态感观大提升。到2010年,环境优美乡镇、卫生和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70%,行政村垃圾集中完善处理比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行政村保洁长效机制建立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大“三沿”综合整治力度。到2010年,全面完成杭千高速沿线富阳段的赤膊墙粉刷和破旧棚舍拆除、坟墓搬迁、企业环境治理、抛荒农田复耕,完成沿线景观林的改造,基本完成沿线16个废弃矿山石宕的生态复绿和环山铜球滩的综合治理;完成320国道、富春江富阳段沿线、沿岸的综合整治。

5、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规模化养殖综合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到2010年,新建规模在3000头存栏猪以上的畜牧小区2个,基本完成苋浦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肥药对环境的污染,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达90%。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65%以上。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开展江、河、溪、渠、塘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江河水域水质达标率100%。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建设沿江沿路景观林带和生物防火林带。到2010年,所有乡镇(街道)均达到生态考核标准,生物防火林带达100公里。推行绿色殡葬,到2010年,农村生态墓葬率达90%以上。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公共教育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集团化向农村延伸,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视幼儿教育,办好乡镇(街道)示范性中心幼儿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对象100%完成上岗前培训。到2010年,90%以上的农村初中、小学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集中力量办好一乡镇(街道)一所卫生服务中心,1公里左右服务半径或2000至4000服务人口设一个卫生服务站。全市6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杭州市级卫生乡镇(街道)标准。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农民免费体检制度,体检率和建档率达到85%以上。推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到2010年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报销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到2010年实现参保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计生服务室。

3、重视农村文体事业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体育强镇创建为载体,加快文体中心、文化广场和村级图书管建设,推进文化村、社区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保护与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广泛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性文艺汇演,开展电影下乡、文化进社区、城乡体育交流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到2010年,全市9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级体育强乡镇(街道)标准,村级健身苑点实现全覆盖。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研究推进面向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险办法,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到2010年,全年净增养老保险5万人,医疗保险5000人,失业保险5000人,生育保险5000人。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继续开展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和农村特困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农户的医疗、教育、就业救助,继续做好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提高慈善事业水平,全面推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

(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1、深入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建立和健全劳动素质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到2010年,全市培训农民6万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创业致富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村劳动力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制度。进一步把城市的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实现农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

2、加快建立农民务工保障机制,切实关注农民工生产生活。强化劳动执法,进一步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保证进城农民务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实行市、乡镇(街道)、企业和个人联动,逐步建立多形式、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缓解农民工“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形成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纳入企业或社区管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1、完善新农村建设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市级部门新农村建设协作机制和考核机制,抓紧完善城乡统筹委员会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个职责范围明确、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和牵头指导的作用。及时整合优化新农村建设各类政策,形成一整套规范的项目管理程序和资金管理办法,使各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作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

2、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积极发展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市本级预算内“三农”资金年均递增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面向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支持农民积极筹资投劳,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供给。

3、有效开展“联乡结村”活动,大力实施农村帮扶制度。继续把“联乡结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扶助农民的良好氛围。实施新一轮农村帮扶工程,继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扶持,增强其“造血”功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2010年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从2008年开始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帮扶资金年均不少于2000万元;到2010年,“联乡结村”帮扶资金累计突破8000万元。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巩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合力抓的良好机制。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统筹意识,按照职能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城乡统筹委员会的职能,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抓出成绩。

(二)完善规划体系。规划先行,长远谋划,稳步推进,从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及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的原则出发,搞好中心镇、中心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统盘规划。各乡镇(街道)及村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做到规划到村,并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

(三)凝聚建设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重视发挥农民群众共建新农村、共享新生活的积极性,加强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街道)和标兵村建设活动,搞好示范,逐步推广。

(四)加大绩效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街道)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市里对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一年一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班子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工作动态定期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村委会新农村民生建设发展

三 年 规 划

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根据村委会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结合上级党委的总体规划、部署及村委会实际情况,特制订2013-2015年三年的民生建设发展规划。

一、本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钟山乡西部,距县城3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670米,属 “入乡之门”。村委会辖8个村民小组,现共有村户767户,总计2986口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20亩,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2013年人均有粮约36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截止2013年11月底人均经济纯收入达4300元。

二、建设规划原则。

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群众参与,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新农村家园。

三、建设总体规划。

新一届村“两委”领导人员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和布署,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壮大新农村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老年人活动设施环境,强化基础,把村民生活区、公共设施区、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倾力培养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关心弱势群体,维护农村稳定,把村委会建设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发展布署。

1、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实施烟叶兴村战略,打造优质烟叶产业大村。重点加强对鲁苦自然村烟叶的培育和发展,着重培育烟叶产业大户,带动小户经营。条件成熟时,扶持2-4个敢创业、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投资建设新兴农业产业,为我村找准更多的经济发展路子。利用1-3年时间,通过规范烟叶种植技术,保证收购烟叶质量标准,树立品牌观念,发展区域性经营方法,打造出村委会优质烟叶品系。

2、继续稳定和扩大油菜、魔芋、黄萝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组织农户加强技术种植培训,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对魔芋、黄萝卜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

3、探索三七药材的经济发展之路。三七作为村委会初步引进的药材种植项目,村“两委”根据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三年的时间内逐步扩大规模,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为村委会村民的增收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稳定粮食作物生产面积,提高单产。加强土地空闲时节管理,在尊重农户自愿的条件下,采取土地成片式流转,大户种植、集约劳动力,减少投入成本,增加产出收益。

5、拓宽思路,发展生猪养殖户,并加强其它类畜牧业的培育。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保证村民平安生活;加强水窑建设,确保干旱时节有充分的水源提供村民。三年内,达到全村覆盖。

2、新农村改造。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对农村道路设置绿化带,安装路灯,垃圾桶。通过新农村的全力建设和改造,打造生态宜居休闲的新农村家园。

3、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农村教育文化目标。努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关

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完成并巩固“普九”教育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彻底扫除文盲和半文盲。对农民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成为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帮扶村民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加快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推进和普及工作。

(2)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搞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服务,增加村级卫生室的医疗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有病可及时就近的享受质优、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三年后,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全村覆盖。

(3)娱乐活动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活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生活体育场地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农村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力争在2015年底建成一个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农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

(4)农村计划生育目标。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行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扶助,提倡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维护良好的计划生育秩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困难人群的低保救助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完成低保救助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落实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和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供养的基础设施,提高集中供养五保

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实现五保对象老有所养,残有所靠。

四、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1、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全面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开展以三联共建、双强双争一带、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发展能力和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掀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规范党员信息管理。

2、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新的时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村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杜绝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使全村村民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五、建设资金筹资办法。

为保证三年民生工作规划顺利实现,村“两委”要积极发动群

众,以工代劳,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实现生态、休闲、宜居的美好农村家园提供经济支持。

六、规划建设保障措施。

1、利用我村委的有利条件,搞好我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从组织上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自主投入,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创业的精神。

3、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对规划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各级相关部门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

4、用活土地政策,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利用土地。

5、提高建设项目质量,争取各级领导支持,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建设项目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可行性。

7、争取驻村干部做好指导工作、支援建设,引进技术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村级干部群众的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懂科学、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第四篇:**乡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和**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安排部署,结合**委确定***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的要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发展决定一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认真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

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目标,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不动摇。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和**委的决策要求上来,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推动各项事业。二是,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不动摇,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积极主动、全方位的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调整产业结构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在搞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保证不动摇,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四是坚持以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不动摇。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走内涵式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大力发展**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

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富民强乡稳定”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使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具体目标是:

1、到2010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7048万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半,比2005年增加3040万元,在“十一五”期间,确保年均增长14%,集体经济收入400万元;粮食产量达到1万吨。

到“十二五”末全乡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达到1.1亿元;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850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半,到“十二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逐步将乡政府所在地建成能容纳5000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成沟通城乡经济的桥梁,并且是以集贸市场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化小城镇。主街道由8米改为12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使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带动餐饮、传统手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通过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到***来投资,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3、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全部达标;农牧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末全乡总人口控制在1.35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4、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诚信***,从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不偷不摸、农产品不掺假、讲诚信,不吸毒、不赌博等方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结合“村村通”和“西新”工程,使广播、电视覆盖面达100%,电视入户率达95%,水利、电力设施建设有明显的增强和改善,结合乡村道路改造,乡村通路面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居住、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社会保障体系明显健全和完善;全民素质明显提高,努力向现代化小城镇的方向迈进。

5、党的建设、基层政权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成果。胜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第二、第三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他服务能力为重点,从为群众办一、二件实事、好事着手,把是否解决了党员政治上的问题作为标准来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及党员“双带”活动,重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员队伍特别是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重视在生产一线和青年、知识分子、农牧民、妇女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要加强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条件,2006年将对**村、**村和***村等三个村支部的办公室进行改建,加强村级党员干部远程教育,2006年将投资39000多元在**村、**村和**农场实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乡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大局。

在 “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有重大突破,努力使特色林果业有时产业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是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力争做到起好步,严格做到建设有规划,工作有计划,措施有保障。同时要明确目标,大干快上狠抓措施的落实,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今年新农村建设工程开局良好。2006年的具体目标任务是:全乡生产总值达到4426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7元,人均增收160元;实现就业再就业5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47‰以内;完成443户,1780人越过低收入贫困线的任务;确保完成945户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建设2个试点村,5个村400户沼气试点和150座大棚建设任务,着重抓好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13件实事,落实和兑现七项优惠政策,将乡党委创建成“五好党委”,完成二个村的三室一场建设,创建一个地区级文明村。

三、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地委提出的“六个30万”工程符合我乡实际,是发展***乡农村经济,致富***乡11000多名农民的富民工程,通过外引内联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优化***乡农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系统工程,对此,必须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思路不能变,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决心不能动摇,实施“六个30万”工程的措施不能减弱,只有坚定不移地一抓到底,才能切实抓出成效。在保证全乡9000亩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快“六个30万”的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实施我乡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劳动者素质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严重制约了我乡的经济发展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积极引导科技推广和职业培训,转变职能,把工作的重点转向科技服务,加快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创新,按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根据我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大力建设农产品生产开发、林果园艺、畜牧饲草和红柳大芸“四大产业基地”,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就业问题,拉动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以“六个30万”工程为重点,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使特色优势产业成规模,不断扩大精品林果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石榴双扇双层修剪,完成1.05万亩精品林果示范基地建设任务;设施农业按照**委的要求,2006年新建大棚150座,其中墙棚100座,拱棚50座,累计达到264座;这些大棚将全部种植茄果类蔬菜和辣椒,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争在2006年末商品牛达到3900头;商品驴在加强良种繁育工作的基础上,力争达到400头;2006年预计人工种植红柳1500亩,接种面积累计达到1500亩;提高良种苗普及率,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模式化栽培,今年**委要求各乡实施高密度棉花栽培,株距调整为7.5cm,根据**委的这一要求,我乡的棉花今年将全部实行高密度高产栽培,面积继续继续保持在1万亩左右,真正实现 “三红两绿一白”(三红:红柳大芸、红枣、石榴;两绿:苜蓿、核桃;一白:棉花)的主导产业格局。不断延伸科技服务网络,促进成熟配套技术大规模覆盖,加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二)注重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化 “四个认同”观念。坚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认真落实民族领导干部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和联系清真寺制度,大力开展“三爱”教育和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治理工作,落实提高宗教人士生活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建立和完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主动出击,露头就打,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四种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结合社会主义文明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文明素质工程,积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以文体活动场所为依托,加快构建学习、娱乐平台。目前已有6个村(场)修建了“三室一场”,进一步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三下乡”“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十星级文明户”的评比,“美德在农家”、“十个好” 村民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使参评率达到95%以上。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各项优惠政策,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培训新型务工农民、产业农民、科技农民为目标,以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致富能力,基本保证每户有一个懂农村实用技术的明白人,使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力争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面,争取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到100%,让每一位农户都感受到“村村通”工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要加快 “两基”攻坚步伐,同时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使农牧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做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双语”教学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学校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动员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继续实施“教育优惠政策”,即对考上高中和中专以上的学生兑现助学金。小学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巩固率达到95%以上,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5%,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达到30%,积极大力的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立足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以植被为主体的综合防护体系。继续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同时搞好农村的改水、改厕、改圈工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重点突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乡村道路工程,积极改善人们的出行难问题,我乡现有各种路面的公路共计47公里,乡政府将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道路改扩建工程,将原来宽为8米的公路扩建为12米,人们的出行条件将极大的得到改善,鼓励农民使用液化气或沼气等清洁能源。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目标,80%的扶贫重点村实现整村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群防群治队伍,认真开展治安重点隐患专项治理工作,推动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村和平安村场创建工作。加大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教育力度,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努力打造平安***,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居、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集体经济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坚决杜绝乘发展集体之机,侵害农民利益。通过多渠道培植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实现村村有积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落实“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缓解乡村财政困难。加强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草原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曾经营体制,坚决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继续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逐步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规范棉花流通秩序,搞活棉花流通,继续贯彻执行粮食收购、良种和农机具购置“三项补贴”政策。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事关全乡面貌,要围绕美化环境、提升品位、增强功能、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乡南北主街的开发和建设,市场建设要纳入小城镇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加强南北主街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环境卫生整治要全面加强;要依法加强生态环境的监管和规划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基础。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今后的五年,要紧扣富民强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形成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全乡的文明程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乡政府机关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村创建成为**级文明村。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精神文明创建过程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各族群众得实惠的过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遵守社会公德,形成文明、科学、健康、诚实、守信的生活方式。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富民强乡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乡人大履行职能,开展活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动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正常开展。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武装等群团部门的领导,更好地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继续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乡的进程,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扩大基层民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水平。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公开办事和源头治理力度,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乡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盗伐林木等各种刑事犯罪,确保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为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居、安全、安心的社会环境。

(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胜利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乡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大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扎实稳步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们正在进行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征程。富民强乡是***乡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和企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乡上下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呵护***的山山水水,打造***的蓝天碧水、构建和谐***。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乡**村*****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一、**基本情况………………………

2二、存在的问题…………………………

3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五、规划目标……………………………

5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二、土地利用规划………………………6

三、产业发展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文明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况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

5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文明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形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06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形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文明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集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2010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2002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

3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蔬菜种植基地近期用地500亩,远期用地700亩;规划建成柑橘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三、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二是果园。在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建立干、水果产业带,以柑橘、核桃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干、水果产业;

三是养殖。发展五社的黄羊养殖,一社、二社、三社、四社、六社养鸡、生猪养殖为主,扩大养殖规模;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羊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猪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2000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村人均GDp达到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达到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达到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2006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到2020年达到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达到8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沼气使用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到100%,电脑普及率达到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保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路网结构:以村道、社道相结合为骨架,各组穿插环状加放射状的路网结构,完善村域道路结构;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文明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文明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达到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二)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用水综合指标按300L/(日.人);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2000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保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

1、拆除了一些多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

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

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可以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

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

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形成呼应;

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五)新建村民住宅必须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新建现代农村住宅要求设计新颖,功能合理,建筑风貌体现川北民居特色,并结合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屋顶采取平坡结合,努力打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农村建设新风貌。住宅成套率达80%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积极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九)村绿地总体布局由多块中心绿地、组团结地、绿化带及各居民点和社区的宅前绿地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同特色,考虑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通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达到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2010年全村普及。

(三)保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业务,思想素质高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及时制定近期建设详规,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运用“先控制,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期实施”的理念,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下载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新农村建设规划

    李家铺乡2012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

    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 、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

    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

    县镇(乡)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 (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沿革等内容)。二、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各类产业发展水平和村民经济收入等内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XX镇XX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一、 自然情况 XX镇XX村现有6个自然屯、7个社、670户2070人。现有耕地面积4740亩,天然林650公顷,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8,300元以......

    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2012-2014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德卓乡学前教育三年(2016-2018)建设规划

    赫章县德卓乡 学前教育三年(2016-2018)建设规划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