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时间:2019-05-15 16:0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第一篇: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2012-2014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立足四新村实际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特制定祝站镇四新村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四新村位于孝南区祝站镇中西部,孝天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现辖4个自然湾,设4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823人,230户,现有党员19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成员4名,设女计生专干1名。四新村地貌为丘陵地形,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48亩,其中水田面积588亩,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黄豆等。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导产业,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力260人,2011年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680元,村集体经济基本属空壳经济,现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1个。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

村情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促进

农业稳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群众参与,项目带动。通过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用

政策和项目,引导村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新家园。

四、建设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村级经济,农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村庄面貌一新;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倾力培养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关心弱势群体,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农村稳定,把四新村建设成为为集体、村民共同富裕,物质、文化生活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三年建设规划

(一)生产发展

1、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稳定粮食作物生产面积,培育

支柱产业,加大发展养殖业规模,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培训新型农民,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成立劳务输出

公司,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专业就业培训,每户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增强就业能力,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开挖整修当家塘堰3口。①整修一组上

陈湾门前大塘,整修面积10亩,计划投资6万元;(2012年)②整修二组陈湾喻家塘,整修面积8亩,计划投资8万元;(2012年)③整修夏家田余家塘,整修面积25亩,计划投资15万元。(2013年)

2、道路建设:建设夏家田农业生产机耕路、通湾公路

1200米,计划投资24万元,其中农户筹资5万元。(2013年)

3、安全饮水:结合祝站镇自来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

改水工程,让群众喝上健康、放心的自来水。此项工程配套资金由农户自筹解决,村委会负责组织协调。(2013年)

4、改建牛栏:改建牛栏20个,计划投资6万元。(201

4年)

5、水泥晒场项目:在村委会前三房垸新建一个水泥晒

场,总面积1500平方米,包括配套的160米排水沟工程。计划投资12.87万元,建成后主要满足农民晒谷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村民活动场所。(2012年)

(三)村庄环境建设

1、房屋改造。以夏家田、三方院集中居住点为基础,进行房屋改造,实行统一规划、刷色改造,计划改造房屋30户,共投资15万元,并逐步引导闲散居民向中心居住点集并,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为城镇工业化发展预留空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2014年)

2、改厕工作:集中修建公厕14个,改变过去的厕所乱

搭乱建、污染环境的状况,主要分布上陈湾4个,下陈湾3个,夏家田4个、三房院3个,共计划投资14万元。(2012-2014年)

3、景观塘项目:开挖整理景观塘2口,三房院北大塘

和活动室门前景观塘,计划投资20万元。(2012-2013年)

4、完善农村清洁工程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经费、落实

保洁人员权责利对应机制,并签订责任合同,购置垃圾桶50个,清洁车等保洁工具,计划投资0.2万元。

(四)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方面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全市“双联双促”活

动,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要求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发展能力和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2、加强平安建设。认真开展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

非法宗教活动,妥善解决村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杜绝重大刑事案件,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素质,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使全村村民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六、主要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

担任组长,村委会成员、队长、村民代表及党代表为成员,强化对示范村建设的领导工作。

2、抓好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

确各自分工职责。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为群众办事,坚持办好事、办实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保证顺利完成示范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定稿)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富阳市“1+10”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级机关各单位:

《富阳市“1+10”行动计划》已经第15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四副班子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富阳市委办公室 富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4月7日

主题词:“1+10”行动计划 印发 通知

中共富阳市委办公室 2008年4月7日印发

(共印200份)

富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08—201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富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关于统筹整合“三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一)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步骤,集中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切实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比较优势

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二是经济实力较强;三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四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善。

(三)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村级经济增长方式需进一步转变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面貌较为落后;都市高效农业还不具规模,品牌战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快,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支农惠农的新举措促进产业新发展,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建设新村镇,以政策创新的新思路构建新机制,以自强有为的新要求培育新农民,以和谐文明的新目标倡导新风尚,大力实施城乡带动、农业提效、村庄整治、社会发展、农民保障、基层建设各项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新型流通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农村更加发展,让农民更加得益,全面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富阳。

(二)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我市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水平,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初见成效,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机制日趋完善的良好局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不”要求,即必须全力促进农业生产不停滞不滑坡,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不大涨不大落,积极争取农民增收势头不回落不放缓,务必做到新农村建设不松懈不走样。我们要努力完成以下目标:

1、村镇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适时开展乡镇撤并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撤村建居,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加速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配套的村镇格局。到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60%。

2、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明显,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都市高效生态农业。通过三年努力,使我市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至2010年,力争“消灭”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确保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从业比重达85%。

3、农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2000元,生活比较宽裕;适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民成为有知识、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新增农村劳动力接受就业技能培训面达到100%;农村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00%的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乡风民风健康向上。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净增参保超过5万人。

4、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得到有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自然村环境卫生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三沿”综合整治工作,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7%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发展都市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

1、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扶持都市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着力发展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设施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0家以上,力争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家。农产品加工值年均增长20%。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推介活动。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2、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构筑粮食安全体系。到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继续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土壤肥力监测,引导农民科学耕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土地生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十溪”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岩石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0年,完成50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年均建设林道300公里,每年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5万亩。到2010年,完成杭州西郊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并着手建设舒姑坪森林公园区块。建立农业减灾防灾预警系统,增强气象灾害防预能力,到2010年,争取成立富阳市防预自然灾害指挥中心,建成中尺度自动监测站3个,力争建成负氧离子观察站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6个,加强水、旱情信息采集、灾情预警及农业病虫害监测,建设森林防火远程监控系统,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警能力。

3、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出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修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总体规模翻一番,从业人数和游客接待量增长3倍,营业收入翻两番的目标。三年内培育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乡镇2个,省级示范点(村)6个,杭州市级示范点(村)9个,打响半山桃花、拔山高峰、安顶云雾、云森休闲等农家乐特色品牌,办好桃花节、大小茶节、红柿节,初步奠定我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骨架。

4、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到2010年,培育6家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10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新增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1.2万亩,林业示范基地5万亩,培育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到2010年力争创中国名牌1只,省名牌和著名商标各1只,杭州市名牌8只和著名商标6只,富阳市名牌24只和知名商标12只。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疫病和外来有害物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农技110的平台作用,基本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全覆盖。

5、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推进规范化、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到2010年,新培育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大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总数达120家,重点培育20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科技合作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为农服务平台。

6、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村规模调整后村活动场所、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开发“四荒”资源、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开展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厂房、兴建专业市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创新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到2010年,力争消除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60%以上村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30%以上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同时,继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积极推进三级财务管理网络化管理,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管理,规范村级经济运行程序,确保村级财务管理依法、科学、有序。

(二)切实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1、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在行政村规模调整的基础上,以构建农村新社区为目标,根据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便利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保护节约耕地出发,完善新一轮村庄布局规划,及时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整治、撤并零散自然村宅基地等新一轮专项规划。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通过村庄整治和合理安排部分用地指标,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用地的实际困难。在受降、东洲、新登、场口区块率先启动村居改造,一揽子推进征地拆迁、撤村建居、农村住房公寓化改造、股份制改革、村级留用地使用、社会保障等工作,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年均完成建设用地复垦2000亩,到2010年力争完成建设用地复垦超7000亩。

2、加快中心镇(村)建设步伐。搞好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施乡镇组团制。加快构建以市区为龙头,新登为副城、中心镇为骨干,一般集镇和中心村为补充的城镇化体系。强化中心镇产业支撑能力,完善功能配套,提高中心镇、中心村的人口、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中心村50个左右。进一步优化农村用地布局结构,提高农村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村整理工作。加快高山移民下山脱贫步伐,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或城镇落户,到2010年完成下山移民安置1500人。

3、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到2010年,完成3个整乡镇(街道)连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1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在东洲、受降、高桥、新登工业功能区率先开展农居点的整治整合工作。继续加大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在2009年前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到2010年,全市农村饮用水改建率实现全覆盖,确保全市所有行政村都用上清洁、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4、全面推进“清洁城乡”活动。积极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号召,全面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巩固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城乡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建设和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体制,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大提升、城市环境水平大提升、城乡卫生面貌大提升、城乡形态感观大提升。到2010年,环境优美乡镇、卫生和文明村镇创建率达到70%,行政村垃圾集中完善处理比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行政村保洁长效机制建立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大“三沿”综合整治力度。到2010年,全面完成杭千高速沿线富阳段的赤膊墙粉刷和破旧棚舍拆除、坟墓搬迁、企业环境治理、抛荒农田复耕,完成沿线景观林的改造,基本完成沿线16个废弃矿山石宕的生态复绿和环山铜球滩的综合治理;完成320国道、富春江富阳段沿线、沿岸的综合整治。

5、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规模化养殖综合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到2010年,新建规模在3000头存栏猪以上的畜牧小区2个,基本完成苋浦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肥药对环境的污染,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20万亩,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达90%。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65%以上。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开展江、河、溪、渠、塘水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江河水域水质达标率100%。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建设沿江沿路景观林带和生物防火林带。到2010年,所有乡镇(街道)均达到生态考核标准,生物防火林带达100公里。推行绿色殡葬,到2010年,农村生态墓葬率达90%以上。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配置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公共教育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集团化向农村延伸,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重视幼儿教育,办好乡镇(街道)示范性中心幼儿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对象100%完成上岗前培训。到2010年,90%以上的农村初中、小学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标准建成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集中力量办好一乡镇(街道)一所卫生服务中心,1公里左右服务半径或2000至4000服务人口设一个卫生服务站。全市6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杭州市级卫生乡镇(街道)标准。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健全农民免费体检制度,体检率和建档率达到85%以上。推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到2010年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报销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到2010年实现参保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计生服务室。

3、重视农村文体事业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省、杭州市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体育强镇创建为载体,加快文体中心、文化广场和村级图书管建设,推进文化村、社区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保护与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广泛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性文艺汇演,开展电影下乡、文化进社区、城乡体育交流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到2010年,全市9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级体育强乡镇(街道)标准,村级健身苑点实现全覆盖。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研究推进面向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险办法,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到2010年,全年净增养老保险5万人,医疗保险5000人,失业保险5000人,生育保险5000人。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继续开展农业保险,农村住房保险和农村特困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困难农户的医疗、教育、就业救助,继续做好农村“五保”老人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提高慈善事业水平,全面推行农村住房保险制度。

(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1、深入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建立和健全劳动素质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到2010年,全市培训农民6万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以上。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创业致富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农村劳动力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制度。进一步把城市的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实现农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

2、加快建立农民务工保障机制,切实关注农民工生产生活。强化劳动执法,进一步推进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保证进城农民务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实行市、乡镇(街道)、企业和个人联动,逐步建立多形式、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缓解农民工“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形成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纳入企业或社区管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1、完善新农村建设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市级部门新农村建设协作机制和考核机制,抓紧完善城乡统筹委员会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个职责范围明确、运作程序规范、工作协调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和牵头指导的作用。及时整合优化新农村建设各类政策,形成一整套规范的项目管理程序和资金管理办法,使各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作用和效益达到最大化。

2、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积极发展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市本级预算内“三农”资金年均递增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面向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支持农民积极筹资投劳,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供给。

3、有效开展“联乡结村”活动,大力实施农村帮扶制度。继续把“联乡结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扶助农民的良好氛围。实施新一轮农村帮扶工程,继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扶持,增强其“造血”功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2010年实现村企结对全覆盖,从2008年开始企事业单位对农村的帮扶资金年均不少于2000万元;到2010年,“联乡结村”帮扶资金累计突破8000万元。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巩固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合力抓的良好机制。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统筹意识,按照职能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城乡统筹委员会的职能,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举措,切实抓出成绩。

(二)完善规划体系。规划先行,长远谋划,稳步推进,从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及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的原则出发,搞好中心镇、中心村、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统盘规划。各乡镇(街道)及村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做到规划到村,并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

(三)凝聚建设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重视发挥农民群众共建新农村、共享新生活的积极性,加强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街道)和标兵村建设活动,搞好示范,逐步推广。

(四)加大绩效考核。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街道)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市里对乡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一年一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班子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工作动态定期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发展三年规划

村委会新农村民生建设发展

三 年 规 划

为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任务,根据村委会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结合上级党委的总体规划、部署及村委会实际情况,特制订2013-2015年三年的民生建设发展规划。

一、本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钟山乡西部,距县城30公里,离乡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1670米,属 “入乡之门”。村委会辖8个村民小组,现共有村户767户,总计2986口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20亩,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据统计,2013年人均有粮约360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截止2013年11月底人均经济纯收入达4300元。

二、建设规划原则。

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村情实际,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群众参与,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实施产业带动战略,打造生态、休闲、宜居的新农村家园。

三、建设总体规划。

新一届村“两委”领导人员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和布署,将利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重点壮大新农村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造老年人活动设施环境,强化基础,把村民生活区、公共设施区、绿化带等展现在村民面前。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倾力培养新型农民。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关心弱势群体,维护农村稳定,把村委会建设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发展布署。

1、集中精力搞好产业建设。实施烟叶兴村战略,打造优质烟叶产业大村。重点加强对鲁苦自然村烟叶的培育和发展,着重培育烟叶产业大户,带动小户经营。条件成熟时,扶持2-4个敢创业、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投资建设新兴农业产业,为我村找准更多的经济发展路子。利用1-3年时间,通过规范烟叶种植技术,保证收购烟叶质量标准,树立品牌观念,发展区域性经营方法,打造出村委会优质烟叶品系。

2、继续稳定和扩大油菜、魔芋、黄萝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组织农户加强技术种植培训,规范种植、科学管理,加强对魔芋、黄萝卜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

3、探索三七药材的经济发展之路。三七作为村委会初步引进的药材种植项目,村“两委”根据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三年的时间内逐步扩大规模,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扶持。为村委会村民的增收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稳定粮食作物生产面积,提高单产。加强土地空闲时节管理,在尊重农户自愿的条件下,采取土地成片式流转,大户种植、集约劳动力,减少投入成本,增加产出收益。

5、拓宽思路,发展生猪养殖户,并加强其它类畜牧业的培育。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做好危房改造工作,保证村民平安生活;加强水窑建设,确保干旱时节有充分的水源提供村民。三年内,达到全村覆盖。

2、新农村改造。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对农村道路设置绿化带,安装路灯,垃圾桶。通过新农村的全力建设和改造,打造生态宜居休闲的新农村家园。

3、新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农村教育文化目标。努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关

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完成并巩固“普九”教育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彻底扫除文盲和半文盲。对农民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成为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帮扶村民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加快电视、电话、电脑三网合一的推进和普及工作。

(2)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搞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服务,增加村级卫生室的医疗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有病可及时就近的享受质优、价廉、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力争三年后,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全村覆盖。

(3)娱乐活动健身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活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生活体育场地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农村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力争在2015年底建成一个以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农村活动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

(4)农村计划生育目标。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实行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扶助,提倡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维护良好的计划生育秩序,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

(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困难人群的低保救助工作,坚持公正、公开、公平、一年一评、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完成低保救助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落实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和救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供养的基础设施,提高集中供养五保

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实现五保对象老有所养,残有所靠。

四、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1、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政务、财务实行全面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开展以三联共建、双强双争一带、创先争优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村级班子的发展能力和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掀起“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热潮。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规范党员信息管理。

2、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在新的时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妥善解决村内的各种矛盾纠纷,杜绝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的群体性事件产生,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村民知法、懂法、用法、推进法治化管理进程。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使全村村民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五、建设资金筹资办法。

为保证三年民生工作规划顺利实现,村“两委”要积极发动群

众,以工代劳,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实现生态、休闲、宜居的美好农村家园提供经济支持。

六、规划建设保障措施。

1、利用我村委的有利条件,搞好我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从组织上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自主投入,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创业的精神。

3、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对规划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争取各级相关部门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

4、用活土地政策,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和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利用土地。

5、提高建设项目质量,争取各级领导支持,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建设项目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可行性。

7、争取驻村干部做好指导工作、支援建设,引进技术人才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强对村级干部群众的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懂科学、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第四篇:永安镇永新村新农村示范带建设规划

永安镇永新村新农村示范带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好沿方虎公路新农村示范带的工作部署,特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永安镇永新村位于鸡东县东部30公里处,方虎公路沿线。全村364户,1513人,耕地面积9142亩。永新村以大豆、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修建水泥路14.5公里,实现了铺满盖严。村内建有村级活动场所400平方米; 50马力以上14台,大型收割机4台。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203元。

二、规划目标

为改善方虎公路村屯环境和整体观瞻,推进沿路村屯新农村建设,沿路村屯新农村建设同沿路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

1、2013年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铁艺栅栏、绿化带、农机具停放场)、旱厕改造5%。

2、2014年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边沟硬化、路灯、桥涵、粮食晒场)、旱厕改造10%、生活垃圾填埋项目建设、秸秆固化项目建设。

3、2015年进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旱厕改造15%。

三、建设内容

永新村2013-2015年计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生活污水处理、秸秆固化、基础设施建设、房屋改造、改厕等项目,总投资825万元。按照4:4:2比例的标准,即省投、县乡镇投、农民自筹,资金比例分配是省投330万元、县乡镇投330万元、农民自筹165万元。

1、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边沟硬化、铁艺栅栏、绿化带、路灯、桥涵、农机具停放场、粮食晒场,计划投资112万元。

1、边沟硬化。长度1000米,单价220元,投资22万元。

2、铁艺栅栏。长度1000米,单价90元,投资9万元。

3、绿化带。长度1200米,栽种垂榆100棵,投资3万

元。

4、桥涵。新建入户桥涵10座,单价700元,投资7000万元。

四、旱厕改造

根据永新村居民分布、住房状况、经济条件、生活习惯、个人意愿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选择家庭单一水冲测试模式+太阳能洗浴模式。全村计划改造旱厕364户。

五、政策支持

1、与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建设相结合,做强做大果蔬园支柱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

2、与新农村星级村创建活动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四星级标准,加强新农村建设,争取以奖代投。

4、与阳光惠民财政建设相结合,改厕通过村级“一事一议”争取一半建设资金,从而确保三年内消灭公路沿线村屯的旱厕。

六、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村屯的经济状况,力求从实际出发,本着经济、实用、便捷的标准,统一进行改厕。

2、启发引导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在不违背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搞好新农村建设。

3、清洁环保的原则。必须保证村民、牲畜饮用水安全放在首位,改厕绝不能造成农村地上地下水源污染。

七、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村领导机构。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冯志玉起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颜挺进担任,成员有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李连清、政府副镇长王玉霞、包村干部张哲。村级领导小组,组长张万高,成员有贾成恩、徐兴友。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监督和检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和落实项目建设。

2、跟踪检查问效。镇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于天源、副镇长魏立涛具体抓落实,定期检查工程

建设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对于工程进展快,保质保量,给予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3、树立推广改厕典型。对改厕工作大力支持的农户,我们要以广播和入户的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进整体项目的建设进度。

第五篇:某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主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第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西集镇做为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镇,更重要抓这次历史性机遇,充分国家出台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乡镇企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为了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基础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重点,突出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现代农业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质量标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镇域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

(二)具体目标

1、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健全,通村及村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屯屯达到晴雨通车;给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设施;清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砖瓦化率鬃80%),明显改善农村面貌。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新型能源,太阳能和沼气,使城乡环境大大改观。

2、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沼气工程推广步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驿马山旅游景区和哈肇公路沿线、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及沟壑治理,并搞好观光农业展示。保持村庄水、旅游早点,推动生态旅游业和发展,到试点期末镇接纳旅游人次100万人。

3、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按照“农民治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标准,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乡镇卫生达村率70%以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期末的52.6%提高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由62&提高到10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由49%提高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65%,实现农业生产主辅换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出入由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加快由农产品生产镇向农产品加工大镇的跨越。

5、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努力实现无越级和群体性上访,无纠纷械斗,无刑事案件、无“黄赌毒、傅资抢”目标,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打造富有竞争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替代是,试点先行的原则。要对试点村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试点村屯先行,确实主它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把常兴村做为我镇的试点村,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对该村的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县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发挥农业科技展示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村标准化覆盖面。“十五五”期末,全镇各村业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镇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65%以

上。一是科技应用标准化。二是科技推广标准化。在哈肇两侧建立现代科技展示带,展示面积达到3万亩。三是生产管理标准化。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保护农民的生产安全安全。建设国家级玉米、大豆标准化生产300万亩,其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吸引域外酱参与我镇农业产业化开发,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以哈工大集团,造大粮油公司为主的西集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以味精,食用油,啤酒、淀粉、糖醛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以繁荣,中山牛场为龙头的黄牛养殖业;努力发展以糖醛余热做动力的食用菌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的农村经营组织,重点在养猪、养牛、食用菌、绿色蔬菜、玉米、水稻等专业协会上发展。到2010年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30%个,中介组织发展到100个。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农民从产业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两高”大豆5万亩,a级绿色水稻5000亩,年生猪出栏40万头。“十一五”期末,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动基地面积1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9.8%和31%。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沼气节能技术推广、农畜粪便的利用和生物机肥的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粮食供应作物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粮食供应生产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发展“一村一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杨坡大葱、山前绿色水稻、兴旺绿色蔬菜。繁荣玉米的开发,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杨坡大葱、大蒜种植1500亩,绿色蔬菜种植万亩,发展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100个,达到7万平方米。粮食综合加工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示范区、示范场、示范户等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饲养总量,使猪、牛、家禽饲养量达到30万头,2万头和88万只。“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主辅换位”的目标。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全面推进劳务对接,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就近转移,支持引导有专长的农民就地创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及时收集发布信息,为农村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服务。对有序输出的务工农民在劳务输出集中的城市建立农民工服务站,派驻协调员,每年定期派专人到劳务输出集中城市了解农民工工作情况,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我们要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政府有序推动作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牵动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承载作用,加快我镇劳动力转移步伐。要积极创建我镇劳务品牌,不断增强我镇劳务竞争力,积极打造烟花企业和建筑等领域方面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诚信度,把我镇建成特色劳务基地、品牌劳务基地和诚信劳务基地。“十一五”期末,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8500人,实现劳务收入6500万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1%和2.5倍。

(三)大力发展镇经济,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

1、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大力发展镇域工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以及哈尔滨经济圈等区位优势,发展各类精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经济。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加强产业聚集,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十一五”期末,镇域工业产值达到按可比价计算2.2亿元,占镇域生产总值的75%以上。镇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5%以上。

2、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为民营经济打造绿色通道,支持拓展发展领域。与农行部门密切合作,完成烟花厂、啤酒厂、浸油厂、淀粉厂、砖厂、饲料厂的资产变现,实现民有民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服务和保护,为民营经济提供贷款、担保等支持,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十一五”期末,民营经济占镇域经济总量的80%以上。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重点建设多功能广场、垃圾处理厂、震区商贸中心、驿马山旅游区、工业园区,打造优势明显的经济强镇。针对各住宅楼建筑较早、锅炉老化、牧业管理较难、环境污染较重的实际情况,鼓励引导投资商来西集建集中供热系统。

(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履行中低产田,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十一五”期间,发展农田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中低产田4万亩,完成共同大壕清淤工程,加固少凌河堤防30公里。加强农机化建设。继续加大投入,推进

农机体制创新。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十一五”期末,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0.2千瓦,更新大型农机具10台(套),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39%,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杆还田,全面提升地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亩。

2、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通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推进通畅,通过公路网络化建设,改造桥梁5座,200延长米,全面完成镇级公路水泥路以及村级公路硬化任务。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水工程管理。延长工程的饮用水水质普遍达到国家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秸杆气化和型煤等能源,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太阳能和电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

3、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境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城市配送中心级超市、村屯农家店本配套的全镇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到2010年,建立1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3个生产资料连锁店,1个劳动力市场。

4、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民免费提供设计轻重缓急。启动“康居工程”,开展住宅建设试点,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新房舍建设一要美观、二要实用、三要节约,做到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5、治理乡村环境。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解决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路、柴草垛乱等“五乱”现象。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励农户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乡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五)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深入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城镇支持农村,强校动摇弱校”工作,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实践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8%,新增农村劳动力全员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2、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到2008年在全镇基本普及。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镇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3、发展审查起诉噗。镇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镇文化馆、图书馆和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镇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到全镇。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引导农村从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改造敬老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50%以上。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镇政府职能,创新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制和人员,5年内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好化解镇村债务工作。

2、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

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划经营,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切实保护逐民利益。

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食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资产质量,增加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这,维护成员权利。提倡村委会和农民协会“两会”合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形成以镇农经中心为龙头的养猪、养牛、绿色蔬菜和农民经纪人等10个行业协会、个专业协会和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0.8万人,带动农户近0.2万户。

(七)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实际,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继续开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大规模培训农村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赞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探索和推进镇级直接赞誉,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3、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法宗教活动,创建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瓣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增收,稳步发展,有效地进行。

首先,要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生产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1、要从农民最盼望的改善发展生产的基础高,设施和生活环境入手建设新农村,要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生活环境改善,建设优美家园。

2、要适应农民渴求致富的愿望,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大投放建设利用好农民文化大院,为其致富搭建平台,搞好知识、送信息、送技术下乡活动。建立帮扶机制,有计划地培育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创业国。

3、要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镇村卫生所管理体制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服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确保消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

其次,要多渠道增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及时推广优良、高产、高效的农作物种植,逐步淘汰传统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走品牌化经营之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建设和引进农产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同时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培育各类农民经济人,为农民切实解决销售难问题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专心生产。

3、加快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机制,切实让农民有一持之长,能打开致富之门,为农民就业提供机会。

4、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规划建设商贸小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办企业,大力转移劳动力,建设通用廉价租给农民经商扶持其自主发展。依托本地骨干企业发展配套加工业,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工厂”实现增收。

最后要注意实效,稳步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贯彻中央精神,抓住大好机遇,积极有效地推进,要立足村情,按照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不下达硬性指标。

1、做好调查摸底,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分类,加强科学规划,做到建设底子清,规划详细可行,目标适度明确。

2、示范带头,分类实施。重点扶持先进村,通过示范带动整个镇的农村建设进程。

3、加强建设指导。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整理一下环境,盖几座新房、修几条巷道的表面现象,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稳步推进的深刻的农村大“振兴”。为避免搞形式,走过场,镇政府先派政府觉悟高、思想先进和有实干精神的同志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四、推进措施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根本,我们将全力做好增加农民收入这篇文章。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我们西集镇将继续发恽工业经济基础较好,小城镇发展较快的优势,以城带乡,以加工带种养,城乡互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广泛开辟农民增收小花伞和,重点发展畜牧业,劳务经济等产业,使全镇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较快地增加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目标。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我们将全力做好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篇文章。从起点开始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事情抓起,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好处和实惠,调动农民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愿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我们将智力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全镇农民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形成积极健康的村风民风,达到硬件建设和农民思想素质提高同步推进的效果。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我们将全力做好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这篇文章。我们西集镇常委、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全新任务和系统性工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科学分配工作力量,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工作体系。同时,科学分配财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采取上级投入,招商引资建设,农民“一事一议”自筹,“三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加快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在短期内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前提,我镇将全力做好科学安排,有序推进这篇文章。我们再现在已经动手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规划,我们将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谋划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要抓好示范村,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把常兴村作为我镇的示范村上报到省、市,我们将竭尽全力扶持,支持试点村的工作,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便于在全镇推广。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是必要,我们将全力做好资金整合,多元投入这篇文章。镇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纳入财政支出范围,把向往重点转向农村,落实扶持政策,严格到政府扶持政策,落实试点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扶持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全社会进行思想发动,广泛宣传,加大造势,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工作内容及具体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制,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都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六、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工作的中心和主线、政府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全力以赴抓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成立领导组织,组长由党委书记王殿清同志、镇长李彦国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书记李中文同志、杜宝秋同志及主管工交工作的韩胜波财民担任,其它班子成员分派各自帮扶的村屯,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村及自身试点的工作。

各村要成立领导组织,形成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履行新农村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下载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祝站镇四新村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2011年,……镇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从编制规划入手,明确建设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文章标题: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市、县党委、政府有关精神,有计划、有组织地......

    杉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团林苗族乡 杉新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杉新村位于团林苗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辖8个村民小组,农户316户,人口1427人,幅员面积9462亩。 年初以来,杉新村村支两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

    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可行性)实施方案报告 (2006年——2020年) 一、基本情况 1 、区位概况:岭回村位于垣曲县西北部,县城以东,北依天盘山下西河村,南与皋落相接,西邻张家庄村相望,东壤......

    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从我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目前急需解决的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前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

    珍宝岛乡2012-2014年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

    珍宝岛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2012年-2014年)2012年,是省委提出农村城镇化建设试点启动之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提出“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沿乌苏里江四个市县城市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