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管局局长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抢抓机遇
奋力攀高
全力推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春伊始,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县委、县政府就安排召开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省、市主管局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全部到会,各镇镇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这充分体现了省、市
主管局对**建筑业工作的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加快建筑业发展已形成共识。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县建筑工程管理局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对建筑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厚爱,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幸福!
这次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局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十五届二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回顾总结2008年全县建筑业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部署安排2009年全县建筑业的各项工作,动员全县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奋力攀高,全力推进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08年全县建筑业工作回顾总结和2009年建筑业工作思路和打算作一个专题发言,最后请省、市主管局领导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作指示、提要求,我们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县建筑业快速发展成绩显著
2008年是我县建筑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丰收年。全县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宏观形势趋紧、建筑市场萎缩等不利因素带来影响的情况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求高求实、求好求快”的工作目标,贯穿“质的提升,量的扩张”这一主线,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在危机中找机遇,在逆境中谋发展,积极主动应对和化解发展难题,全行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发展质态不断优化,全县建筑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各项指标超过省“建筑强县”标准。
(二)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成果超几年之和。2008年全行业申报专利15项,获得省级工法14项,占全省八分之一;组织申报科技奖4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承担省市县科研项目3项,其中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项,县级2项;组织研究科研项目,本年度共研究了15项课题项目,其中被鉴定为国内领先项目8项,省内领先项目7项。科技成果获奖数量为近几年来之和。由县建筑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南通五建、江苏顺通两家公司合作研究的《建筑物防雷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通过国家建设部的立项,经过相关部门两次评审,目前已经进入编审之中。由我县施工企业牵头负责编制国家标准,这在**建筑业史上尚属首次。
(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资质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特级企业新标准,想方设法保两家特级企业资质,目前特级企业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等指标初见规模,国家标准编写正在进行中。大力扶持一、二级规模企业,对有发展愿望的二级企业全力支持,对经营不规范、状况不佳的坚决予以清理,引导和鼓励专业企业的发展和专项资质的申报。全年共有3家企业增项一级资质获得成功,6家企业获得二级总承包资质,另有南通五建跃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级总承包资质已报建设部审核,两家二级资质正在申报中。全年共有18家企业申报资质或资质升级。至此,全县共有资质企业106家,其中特级承包企业2家,一级总承包企业3家,二级企业23家,涉及资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质门类更加齐全,主要有房屋建筑、钢结构、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消防、地基与基础工程、装饰装修,玻璃幕墙、金属门窗等,结构更加合理,高资质企业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我县建筑经济的提速提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县内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建筑业的现状,相继出台了《**县
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不良行为公示暂行办法》、《**县建筑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办法》、《**县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申报、检查、考核管理办法》、《**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标准》,并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县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县建筑市场管理办法》等10余个文件,进一步用制度来规范、引导企业走依法经营道路。同时我们始终把规范市场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针对县内违规工程屡禁不止的现状,我们采取了三种办法。一是上报县政府,对违规项目工程坚持不予补办手续,彻底扭转边违规建设边补办手续的恶性循环的局面。二是整体联动,全面管理。通过局办公会议制度,传递单制度,各部门整体联动,管理与服务相融合。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窗口、局质监、安监、技安、行管、招标等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违规工程,必须向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出传递单,待相关手续办理齐全后方可开工,从而形成人人皆知、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实行普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年分两次,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县在建工程实行拉网式大检查,并适时召开了全县建筑施工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针对工业项目的特点,超前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指导企业办好相关手续,深受建设方和施工企业的好评。
村镇建设实行“六个统一、十个不准”,农村建管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农民集聚区“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统一管理)的做法和乡镇房屋拆除“十不准”的做法得到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六)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出色完成活动板房搭设任务。根据省政府、省建设厅的统一部署,分派我县100名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赴灾区搭建临时活动板房的任务。接受任务后,我局高度重视,在四川没有施工队伍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推诿扯皮,坚决接受任务,并连夜组织调度建筑队伍,落实人员和机械设备。迅速成立了以局有关领导为领队的第一、二批援川建设领导组,抽调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重庆万州等地的100名技术工人赴川援建。5月23日、6月1日、6月17日分三批组织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六名同志赴四川灾区组织协调搭设活动板房。在前方施工的同志克服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缺乏施工材料、施工条件恶劣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日夜奋战,风餐露宿,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一期施工任务。全国总工会授予了南通市四川绵竹搭建活动板房援建大队及**中队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七)、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改变机关工作作风。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关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机关整体办事效率,我局从去年5月份初开始,利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每半个月组织一期业务知识培训,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内部专业人员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并进行考核。同时,我们还把提升建管局机关作风建设水平,努力打造建管局的新形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通过上台演讲,进行核心价值大家谈等形式,使机关人员增强对作风纪律的理解。切实抓好关键岗位和重点单位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办事不公、效率不高、态度不好等问题,努力营造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氛围。
二、分析形势,明确目标,谋求全县建筑业的新一轮跨越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助推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全力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冲刺之年,只有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宏观微观形势,才能顺应大势,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科学谋划全年的重点工作,才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县建筑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金融危机对建筑业的影响,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建筑业的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应用步伐,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优化市场环境,着力推进工程承包方式的转变;狠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努力提高全县建筑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瞄准目标,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我县建筑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质的提升,量的扩张”,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加速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继续实现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争作贡献。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理性分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建筑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对建筑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建筑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回顾我县建筑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县建筑业的现状,尽管我县建筑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是亟待认真研究和破解的难题:
(一)建筑市场环境制约着我县建筑业发展。一是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国家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我县建筑企业适应能力、主动调整能力不强,在发展中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我县施工产值中绝大部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这对主要依靠信贷支撑、依靠基建规模、依靠土地资源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无疑是严峻考验。特别是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对建筑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冲击。二是建筑市场不规范。招标市场中的不规范,省内外招投标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业主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合理的低价中标挤净了企业的合理利润,对我县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三是企业负担过重。各种保证金带来的资金负担。业主在投标时要收取投标保证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设置了质量保证金;为了确保人工工资及时支付,各地都出台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有的地方还出台了安全生产保证金,这些措施的出台都是为了规范建筑市场和企业行为,但在无形中加重了企业负担。其次,企业在承接任务时垫资、带资现象严重,给建筑企业发展也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整个建筑业的做大做强。
(二)、管理和经营方式落后制约我县建筑业的发展。目前我县建筑企业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些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企业运作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但也有一些企业改革不彻底,个别企业仅仅换了个牌子,还在穿新鞋走老路,资产纽带松散,公司对项目部管理失控,仍然维持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仅靠收取管理费维持企业发展,企业在经营中以包代管现象突出,导致企业成为经营中的成本中心,而项目部却成为利润中心,公司对承包人缺乏调控手段,承包人无风险担保能力,这类项目部一旦出现失误,留下的官司即成为我县建筑业的包袱,影响了我县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制约我县建筑业的发展。外资企业、国字号大型企业及浙江、南通及其它兄弟县市企业板块资本实力雄厚、市场优势明显。仅通州市2008年的建筑业总产值近350亿元;而在南通市内,通州、启东、海门、海安等兄弟县市在规模效益、市场占比、技术装备上都领先于我们,因此他们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目前,一些利润空间大,资金情况好的项目越来越少,大量企业将围绕有限的工程项目,在同一市场、同一资质、同一平台、同一专业领域展开同质化竞争,压级压价、拖欠垫资,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同时我县部分中型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原始积累较少,企业遇到一点风吹草动就难以支撑。还有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意识不强,仅处于小打小闹阶段,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只看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没有看到危机中潜在的巨大机会,发展的目光短浅。
(四)、企业结构调整不明显,人才、资金缺乏,制约我县建筑业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建筑企业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还比较低,有的领域至今还没有资质,有的领域资质等级不高,有的领域虽有资质,但尚未承接过有影响的项目;机电安装、电力安装、路桥工程、钢结构、水利工程等诸多领域涉足较少。目前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我县企业至今还没有着手准备。部分企业还处在拼人力、拼资源、拼设备的外延型、粗放型增长方式阶段;大多数企业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近的管理模式、相仿的管理水平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企业中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建筑业人才支撑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的资金缺口过大,负担过重,垫资带资带来资金压力。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县建筑经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影响了我县建筑业的做大做强,也是我县建筑业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迎难而上,奋力攀高,谱写全县建筑经济发展新篇章
从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不到75亿元到2009年要达到150亿元,短短四年时间要实现翻番,任务光荣而艰巨,全县建筑行业必须坚定信心、转危为机,灵活应对、赢得先机,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实现既定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对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建筑业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按照省、市及周边地区的成功做法,在土地、资金、税收、科技、人才评优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建筑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样既不加大地方财政的压力,同时又能有效刺激企业自身发展的积极性,有效抑制人才、企业外流现象,甚至可以让已外流的企业、人才回流。建议县委、县政府在全社会各个层面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确立建筑经济作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的地位,把建筑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筑业从业人数、产值、品牌工程等指标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序列。把对全县经济建设和提高我县知名度作出重大贡献的建筑业领军人物,在各类推优评先中予以更多的重视和关心并给予重奖;减轻企业负担,协助企业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提高资金积累能力;完善各项扶持政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企业扩张,真正使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行为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不断扩大全社会对建筑业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提高建筑经济的社会贡献份额,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一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建筑业中的先导作用,加大建筑业科技宣传、推广力度,树立科技进步典型,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在建筑业年度考核和各类评先评优中,加大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指标的比例,激励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产业,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功夫。二要增加科技投入。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和发展的需要,投入相应的经费和人力用于科技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级、一级企业每年要从总营业收入中列支相当数量的经费用于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奖励。三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建筑企业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全县所有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都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应企业发展的科研项目,并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南通五建、江苏顺通两家特级资质企业要在三年过渡期内全面建立研发中心,完成国家工法、专利的研发、申报工作。四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切实解决我们在思想上、观念上、精神状态上的问题,引导全行业破除思维定势,树立敢闯精神,克服满足既得利益、不愿付出代价、小富即安等陈旧观念,在思想上来一次“脑筋急转弯”。我们将紧紧以资质管理为杠杆,进一步加大服务、管理、协调的力度,促使企业优化组合、扩大规模,提高整体综合实力。一是切实做好两家特级企业的保级就位工作,确保09年底资质就位材料如期顺利上报;二是在现有二级企业中着力培植两家企业取得壹级资质,在现有三级企业中培植3家企业取得贰级资质;三是对规模小、管理差、实力弱,达不到资质动态核查要求的部分企业予以严格控制,并依法吊销,或降低其资质等级。坚持执行省局建筑市场清出机制。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统计指标考核,建立清出机制,改变建筑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对落后的粗放型、数量型的发展方式,采取不保护政策,让经济规律来实行优胜劣汰、重新洗牌。利用危机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引导规模以上企业抓住机遇,把县内建筑企业的人力、市场等资源合理重组,真正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让不适应发展的小企业顺势淘汰,让资源合理流向大企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加大对县内工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支持**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企业加大多元化经营,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加大人才建设力度,提高队伍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一要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现代建筑业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建筑业发展形势,加强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教育,通过参加建筑业高层论坛、企业家峰会等多种形式,促使广大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力争通过2-3年时间,在我县培育一批年富力强、勇于创新、具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带头人和建筑业领军人物。二要加强建造师队伍培养。建造师和项目经理是我县建筑业赖以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要制订奖惩激励措施,鼓励职工参加建造师资格的学习和考试,对取得建造师资格的人员要加快培养,加强实践锻炼,力争使建造师队伍的建设与全县建筑业的跨越发展相适应。三要加强操作队伍的教育培训。要切实抓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把培训和持证上岗结合起来。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强化培训教育,帮助他们提高从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尽快把建筑农民工培养成现代产业工人。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关键岗位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岗位达到80%,从而建立起一支以技师和高级工为骨干、众多工种相配套的现代建筑业操作队伍。四要加快人才引进力度,合理调配现有人才。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着力培养、引进一批优秀的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带头人才、市场经营开拓人才以及技术骨干。合理调配现有人才,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推到领导岗位上来,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四)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培育优势企业集群提升综合实力。一是扶持企业资质晋级创品牌。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南通五建、江苏顺通等高资质企业的龙头带头作用,放大竞争优势,加速人才、资本、装备等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的经营集中度;另一方面,做优做强中小企业,加快资质晋级步伐。加大对专业资质的申报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以几个龙头企业为主体,其他企业为配套,高质量的劳务队伍为基础的合理布局。变过去个体发展为主,相互恶性竞争的局面为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形成合力,加大实力,共同抢占外埠市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抢占市场的实力。二是开展工程创优树品牌。继续牢固树立“质量兴业、质量创牌”的理念,认真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组织施工生产。要继续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把质量管理的重心真正前移到施工现场,把质量管理的目标真正细化到每个生产环节,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管理岗位。要继续大力开展“创名牌、创优质”活动,凡是大体量、标志性项目,都要争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力争获得更多的“鲁班奖”、国优工程奖等国家级高端奖项,坚持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树信誉,以信誉扩市场。三是提高融资能力壮品牌。未来建筑市场的竞争,必然是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各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认真研究对策,调整经营思路,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一要加强银企对接,争取在更宽、更高层次上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助金融信贷资金来壮大自身资本实力。二要利用工程建设项目最终将形成的固定资产及具有长期稳定的盈利前景,进行债券融资、项目融资、项目租赁融资和项目抵押融资。三要强化企业与企业的资本合作,结成战略同盟,将零散的资源和优势集中起来,化零为整,集中力量,猛攻大体量、高投入的项目,使有限的资本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
(五)有效整合资源,联手拓展市场,逐步缩小与周边地区的差距。一是注重打好**品牌。把县内分散的、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经营、合资合作等方式,有效整合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我县建筑业新的资源优势,有效地避免我县施工队伍在部分省市规模偏小、力量分散、形不成气候的状况。二是合力联手经营。我县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南通建筑商会的优势,联合商会其它会员企业对省外优势项目进行联手闯市场。引导我县龙头企业与中央和部属企业强强联合。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加强与中央和部属企业的联合,尤其是加强在公路、铁路、隧道、机场、码头等工程项目中的合作,在相关专业领域开展联合投标,使我县房建企业真正参与到国家急需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主动与中央和部属企业接触,以带动我县建筑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三是奋力拓展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要做到见缝插针,辐射延伸,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的联营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南通五建对外经营签约权,找准市场切入点,及时掌握信息,抓住机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把目前已拓展的境外市场作为前哨阵地,积极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扩大市场覆盖面。鼓励江苏顺通积极向海外市场拓展经营,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四是奋力开拓有为市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和省市近期已出台了相关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这些都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县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提前介入,早有作为,争取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随着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港的通航,大桥、大港时代已向我们阔步走来,与大港建设相衔接、相呼应的城市建设、园区拓展、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和新农村建设等,又为我县建筑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力拼搏、有所作为,努力实现建筑业发展的新跨越、新提升。
(六)加强县内建筑市场管理,构建健康发展市场新秩序。一是通过属地政府强制管理、行业政策强制制裁等措施,严肃处理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违规建设工程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违规建设工程。二是明确建设工程各责任主体职责及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标准,完善建设工程一体化监管体系,把建设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大责任主体置于各建设责任主体的规范运作之中,坚持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押证制和动态考核制,对不合格人员实行淘汰制。三是大力抓好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管理,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我县建筑市场全面进入一个稳定、有序、规范的发展阶段。强化招投标程序监管力度,全面推行网上报名,试行网上投标和远程评标,加大投标保密性和竞争性,杜绝陪标、串标。继续抓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保温节能、抗震设防和商品混凝土生产、桩基检测分户验收、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积极推进创优评优活动,坚决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确保受监工程合格率100%;继续开展以文明标化工地创建及安全监督防范工作,确保无等级安全事故。四是加大清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力度。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初步显现,企业资金普遍紧张,部分建设单位(业主)有可能会为规避风险将危机转嫁到建筑施工企业,从而引发工程款和民工工资拖欠。面对当前建筑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防止因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引发大规模的上访和集体讨薪事件,我们将引导企业做到未雨稠缪,早作准备,及时分析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把各类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坚决贯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项制度的实施,杜绝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
(七)、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和提升建筑业的社会形象。
加强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不仅是上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是改进和提升我县建筑业主管部门社会形象的需要。一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的良性互动。二是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有效解决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向社会公示。三是切实抓好关键岗位和重点单位的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办事不公、效率不高、态度不好等问题,努力形成为基层和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风气。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把作风建设寓于制度建设之中,靠制度来保证机关和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五是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把企业普遍关心、涉及企业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六是严格依法行政,确保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各位领导、同志们:
抢抓机遇,奋力攀高,全力推进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把我推上了实现**建筑业跨越发展的新征途。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省、市主管局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建筑将士的精诚团结,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明年的建筑业发展群英会上,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物,传出更多激动人心的喜讯,展示出更多振奋人心的战果。让我们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创造**建筑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二篇:审计局局长在全市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上周二刚刚召开的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前几个月工作,查找差距、研究对策、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昨天,我们集中听取了部分县(市)区和市局有关单位的发言,大家结合各自工作特点,从不同角度做了经验介绍,进行了交流,总的感觉,大家对形势
把握准确,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成绩显著。我听了以后有不少启示。启示之一:在人少事繁的情况下,只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合理摆布谋划、创新审计模式,工作就能有突破、有创新、有成效。新华区编制只有9个人,干了许多工作,桥西区19个审计项目需要多少人干;启示之二:虚实结合,事半功倍,磨刀不误砍柴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推动了审计质量的提高;启示之三:用作为争得地位,有为才有位。辛集市抓住税收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政府查实情,交实底、排忧解难,以此进一步开创了审计工作新局面;启示之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高审计质量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树立人本意识,在人员队伍的使用管理上下功夫,才能永葆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赵县审计局在短期内工作有起色,关键是在人上动脑筋,用心思,源头活水就是人,把人抓住了、把队伍抓住了,一切问题就好办了;启示之五:“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大学》中的商汤盘铭,就是说工作无止境,创新永不停,绩效审计为审计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加大执法力度的突破口是延伸审计。当然,通过前段翻阅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发现还有不少单位工作做得很不错、很有特色,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这里一一介绍了,下一步办公室要通过信息简报进行交流。关于下一阶段工作,四个处室就各自工作讲了意见和要求,要贯彻落实好。下面,我想就后四个月的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前几个月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围绕我市做好“三篇大文章”、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我们把审计工作创新定位在“国有资产的卫士、服务决策的谋士、反腐倡廉的勇士、规范管理的医士”,努力做到审计工作“让被审计单位在求真务实、廉政建设方面满意,在民主评议中让群众满意,审计成果让市委、市政府满意”。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市共完成审计项目205个;查出违规资金7.3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的39%;管理不规范资金13.33亿元,超过去年同期的54%;应上缴财政3.92亿元,同比增长23%,已上缴财政1.27亿元。提出审计建议或整改措施255条,被采纳147条。各项审计业务出现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一)定位准确,创新务实,各项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财政审计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财政预决算审计,共完成预算执行单位和审计调查45个,查出违规金额5012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1409万元;完成财政决算25个单位,查出违规资金779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700万元。市局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尝试管理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地税审计中突出绩效审计,决算审计中加大对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对社保资金、救灾救济等专项资金及其管理部门的审计中,发现某单位虚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优抚抚恤金、私设小金库、挪用、贪污等问题,目前已将责任人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开发区审计分局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上缴财政60.7万元。新华区、辛集市审计局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了当地主要领导的肯定。
经济责任审计全市共完成53个单位,审计经济责任人54名,查出主管责任问题资金9694万元,直接责任问题资金2259万元。今年初市局与市纪检委、组织部、人事局、监察局、国资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党政领导及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对全市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方向,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开展对规划局、科技局、国资委等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市审计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对近两年来开展的市城管局、农业局等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了联合回访,引起了被审计单位的重视,增强了审计效果,树立了审计权威,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各县(市)区审计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行唐县审计局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继年初成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后,县政府又出台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四项办法,优化了审计环境。井陉县审计局突出决策、业绩、内控和违纪四个方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抓住领导交接环节,摸清交接期间被审计单位的家底,收到了较好效果。新华区审计局在对该区医院原院长经济责任审计中,向区检察院移交案件线索一起。正定县审计局将乡镇政府的财政决算审计与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进行,克服了对乡镇政府的重复审计,节约了审计成本
。裕华区审计局为全区各单位一把手、学校校长和财会人员开展财经法规培训,增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促进了各单位财务制度完善。
专项资金审计目前全市已完成34个专项资金审计项目,查出违规金额5655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75073万元。市局重点组织安排了对养老保险基金等八项“民生”资金的审计,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针
对抗震救灾款物是否安全管理、使用的社会焦点,全市审计机关从5月下旬开始对汶川地震救灾捐赠款物和特殊党费的募集、缴拨、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连续跟踪审计。随着对口援建灾区工作的展开,审计人员又奔赴四川省平武县抗震救灾第一线对援建的活动板房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审查附属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工程造价是否真实、后勤保障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援建资金能够按照规定使用。截止7月19日,全市共审计汶川地震救灾资金总量50449.57万元,审计报告得到了显国书记、纯堂市长、栗进路常务副市长的批示和肯定,市局及时对审计报告全文进行了公告,**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局网站、《**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给予了刊载,扩大了审计工作的影响,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围绕节能减排和生态恢复的重点工作,开展了对“省级环保专项治理资金”的审计。高邑县审计局与纪委、财政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了《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赞皇县审计局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的审计建议引起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出台了有关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实施办法。辛集、赞皇、裕华定期向社会公布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审计结果,提高了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公开透明度。
行政事业审计全市共完成94个审计单位,查出违规金额9329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3797万元。市局开展了对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及精神文明建设、电子政务、诚信建设专项资金的审计,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多条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合理、规范地管理资金。对警察学校的审计结果,市委书记吴显国同志给予了批示和肯定。新乐市审计局与教育局联合成立审计组,对该市73所公办学校及欠债的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负债情况进行审计,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听取了审计汇报。桥西区审计局的小学财务收支审计建议被区教育部门积极采纳,学校财务管理得以进一步规范,省教育督导组给予充分肯定。灵寿县审计局坚持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与预算审计相结合,收到较好效果。
固定投资审计全市完成6个审计项目,市局进行了市发改委系统预算执行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查出违规资金9613万元,对市第五医院病房楼工程决算审计核减工程造价1000万元,市第二中学新建校区部分工程决算审计核减3395万元,审减率达22.99%,受到了显国书记和被审计单位的好评。长安区审计局着重抓住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和投资效果四个环节开展投资审计,取得了良好效果。辛集审计局针对市政府投资项目―芳华公园竣工决算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市政府提交了《情况反映》,挽回经济损失592万元。
企业审计市局开展了对常山、北人集团等大型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参加了**市工业50强企业2007实现利税等指标的核实工作。在对**国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审计中,针对该集团受让不良资产、管理责任缺位、国有资产数量不实等问题深入进行调研,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对亚太大酒店股权投资股东权利和加快处置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审计调查报告,提出了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得到了纯堂市长、栗进路常务副市长等领导的批示。外资审计参与了10家全市公用事业单位治理商业贿赂专项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协助省厅开展了市级农业三期、结核病、交通、污水等项目审计;农业审计正在开展对市中小企业局系统和市土地局的财务收支审计;金融审计开展了对**市建设投资集团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
继续加强内审和社会审计的指导监督工作。4月中旬,市局与市内审协会联合组织召开了全市内部审计“双优双先”表彰暨市内审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总结回顾了2007全市内部审计工作,表彰了先进,布置了全年内审工作。同时,加大了对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质量核查力度,现已完成了对**有源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宏泰会计师事务所等三家中介机构的审计质量核查。
(二)围绕中心,多措并举,加强审计机关队伍建设
今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通过强化大局意识、精品意识、效率意识、人本意识和廉洁意识,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创新工作、树立新标准,创新理念、树立新形象”的主题实践活动,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不断加强审计机关建设,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 强化大局意识,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双创双树”活动。市局严格执行审计日记和“日报告”制度,自觉落实“白+黑”、“5+2”,不断推动思想的升华、观念的优化、标准的提升、工作的改进,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更高的标准来推动审计工作。长安区审计局牵头与区财政局、区纪委联合组成拆违经费审核组,深入全区“三拆、三建”现场,对所需经费认真审核,有效地节省了财政资金。二是积极参与“迎保促”活动。市局组成由李景海副局长带队的工作组赴新乐参与“迎保促”活动,先后排查出多起影响稳定和发展的隐患问题,积极予以化解。晋州市审计局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5名城镇退役士兵的信访稳定工作,化解了矛盾。鹿泉、栾城、桥东、元氏等审计局在“迎保促”活动中,发现重点问题,排查矛盾隐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进一步树立文明审计形象。市局作为2007年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先后两次应邀座客市电台行风热线栏目,组织局领导和相关业务处长解答听众的提问。在汶川地震期间,全市审计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踊跃捐款,共捐款599717元,体现了审计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新乐市审计局长期捐款资助大岳中学6名特困生。平山县审计局积极筹措资金3万元帮助贫困村修路,跑办资金40万元,用于扩建蘑菇大棚3000平方米,使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200元。矿区审计局促成了投资500万元洗煤项目的建成,为当地经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强化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今年通过对复核的审计项目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修订完善了全市优秀审计项目考评办法。2007被评为全省第一名的**市农保基金审计项目,目前被省厅选送审计署参加全国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平山县审计局做到“平时建”与“年终创”相结合,把精品意识贯彻到日常审计业务中。
——强化效率意识,继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已有49个审计项目实现了ao数据采集与转换,自主制作数据转换模板3个。矿区审计局赵峰和张梅林二位同志撰写的养老保险费征缴审计的计算机专家经验入选全国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受到省厅通报表彰。另外还有市局财政处、经责分局、桥西区、社保处、辛集的5篇经验入选省厅专家经验。新乐市审计局针对地税审计软件中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税率与税务局实际征收率不相符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强化人本意识,通过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今年市局组织了多项内容的培训和学习。年初,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全市审计系统综合培训大练兵。四月底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1拖n版》特殊岗位培训班,五、六月又先后对全市审计业务人员进行了审计技术与方法和法制培训,全面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新华、正定、无极等审计局定期开展群众性审计业务交流会,审计人员轮流上台讲授业务知识,促进了审计业务素质的提高。赵县审计局出台了《参加审计专业知识学习学费报销办法》,鼓励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赞皇县开展争当“四个标兵”竞赛活动,相继制定了带薪年休假、内部祝贺信等“人文关怀”的两个规定,调动了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
——强化廉洁意识,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市局在认真执行《**市审计局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的基础上,下发了《**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的工作意见》、《**市审计局审计组廉政监督办法》,开展了反腐倡廉一月一课、党纪政纪条规学习和“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等廉政教育活动,并对审计项目及被审计单位进行廉政回访,着力打造“诚实守信,公正严明,严谨求实,清正廉洁,谦和文明”的审计行业形象。行唐县审计局开展了温馨短信助廉行活动,每周定期向审计人员发送廉政短信,《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等分别刊登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深泽县审计局“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树立了审计的良好形象。
总的看来,全市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审计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宏观意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有的工作标准不高,完成的审计项目,特别是绩效审计项目不多,还需在审计项目上审深、审透,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绩效方面的意见;三是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审计执法力度还不到位;四是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工作不平衡是肯定的,也是永恒的,但是要逐渐形成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态势。
二、下一步审计工作要求
今年,我们全市上下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双创双树”等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对审计工作作为国家经济运行“免疫系统”新理念的认识。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提到,只有抓住审计监督的五个“着力点”,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免疫系统”作用:一是着力关注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二是着力关注民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三是着力关注财政增收节支、金融系统性风险、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揭示决策不当、管理不善等导致的损失浪费、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问题,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四是着力关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五是着力关注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关注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切实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在抓好审计监督五个“着力点”的基础上,全力推进绩效审计和联网审计工作的开展,加强审计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并在做好审计成果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加强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圆满完成全年任务。今年全市的计划项目为513个,到七月底仅完成了205个项目,还有60%以上的任务迫在眉睫,经过八月份有一部分已经完结,但是时间进度还是大大不相称的。面对繁重的审计工作,各单位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审计资源,根据计划按时完成。行政事业处要根据省厅要求,组织、安排好对全市的新华书店和工会系统的行业审计,认真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审计工作,确保在11月中旬完成债务锁定工作,要加强对报平安项目的复审,发挥好系统审计的优势,配合好省厅的行业审计调研。同时做好全市审计计划的调整工作,尽早谋划好明年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确定一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合理编制计划。通过加强与本级政府、人大及其职能部门的沟通,密切关注党委、政府的工作动态,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民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审计项目。二是强化系统意识。围绕审计监督的“五个着力点”,提出审计监督的相关计划,力争有新的突破。强化整体意识,加强授权项目的上报,主要是基层审计机关的上报应该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三是要建立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全面审计、不留死角”的原则,建立审计机关中、长期滚动项目计划。
(二)围绕服务中心工作,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推动审计工作不断创新。绩效审计是指对政府事业、项目、组织是否经济、高效率、有成果地运作的程度进行独立评价和检查,目的是为公共措施的执行和后果提供相关的信息。从国外开展政府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实践来看,政府绩效审计耗费的审计资源比传统审计要多。如1999年至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平均每个项目耗资27万澳元(1澳元合人民币5.7元),占用323个工作日。在当前我国审计资源不足和政府绩效审计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政府绩效审计不可能全面展开,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政府绩效审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首先应该抓住和突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真正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有所作为。特别要充分关注各种专项资金如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水利资金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资金的使用方向是否科学合理,使用效率是否高,使用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还要关注公共卫生、社会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拆迁安置等政策措施是否到位。在工作中,我们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绩效审计为宏观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积极审视和发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把握重点,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从实践中我们要逐步推开效益审计,特别是强化资金绩效观念,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分析评估,从偏重于财政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绩效审计为中心转变,并把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因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单纯追求速度而片面提供优惠政策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等三大领域作为绩效审计的重点。今年市局的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很有成效,在绩效审计中突出了关注民生资金的重点,对违法违纪问题加大了查处力度。企业、投资、社保、金融、经济责任审计等行业也要有针对性地推开绩效审计,在审计工作的创新上有所突破。
(三)完善制度和标准,提升审计质量。今年为进一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省厅开展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高质量”大讨论活动。所谓“规范”,是指在《审计法》的框架内,遵循《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我们的审计行为;“完善”是指在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是指以促进提高审计质量为核心,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审计管理水平。概括起来讲,规范是工作的标准,完善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提高是根本目的。无论是规范,还是完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好审计的作用。所以,“规范、完善、提高”要作为指导我们审计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思路。七月份我们下发了石审办〔2009〕11号文,按照要求在认真学习《审计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一些县(市)区局长和市局业务处长,积极撰写有关“完善、规范、提高”研讨专题论文,在实践中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必要时可以把这些论文、建议集印成册。对部分市县的审计项目省厅要进行质量检查,省厅今年的质量检查有2次,从中可以看出厅领导对审计质量的关注、重视以及决心,省厅的一个创意就是“下评上”,即让各市的法制、审计质量负责人评价省厅各处室的预算执行工作完成情况,从中也可以看出领导的决策和决心。在项目评比中,厅领导葛厅长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分析,下一步省厅的工作重点就是抓质量。规范也好,完善也好,就是为了提高,提高的表现就是审计质量。
另外,大家要注意审计质量的程序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向审计署的规范靠拢,目的就是做到对审计项目的可控性。大家一定要克服厌烦情绪,通过这两年的实践表明,审计程序是有必要的,当然实际工作中有问题还是可以提建议的。市局要以审计项目检查为基础,以审计决定落实为重点,以审计执法责任追究为目标开展审计执法检查,采取“分片组织、统一标准、分段交叉打分”的组织形式进行。上半年已经下发了有关文件,将吸纳县(市)区审计人员参与现场考评,各县(市)区审计局要按照要求抓好落实,法制处要牵好头,组织好自查外,还要迎接省厅的检查。
(四)加强金审工程建设,推进联网审计的实施。今年在oa(一拖n)工程全面部署的同时,全市审计机关要积极推广机关业务流程的无纸化办公,在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统计管理上落实到位。刚才计算机中心也传达了从9月1日起,市政府及办公厅下发的正式文件全部实行网络化传输,停发纸质文件。市局以投资、招标完成了对23个县(市)区的1拖n工程的部署,大家要充分运用好;同时要利用oa系统和ao软件的交互平台,实现审计项目跟踪管理。各县(市)区审计局和市局各业务处至少要选取1-2个审计项目进行审计项目管理,今年一定要落实,计算机中心要派出技术人员逐个督导。年底,我们要赶在省厅之前对审计项目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今年制定的计算机审计考核办法开展评比,进行通报。在参加全国和全省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和ao应用实例征集活动上,要选择本单位的重点项目让计算机人员跟踪合作保证效果。今年**市受到省厅表彰的项目是5个,其中矿区还被评为全国专家经验;但是从全省审计系统来看,这项工作我们并不先进。省厅要求报5个,唐山报了9个,获评项目7个,所以我们在这项工作上还要用心用力。要加强审计一线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有效结合,争先进位。显国书记讲过,**作为省会城市,在省里的线上工作要争第一。因为我们有地缘优势,距离省厅很近,无论关系建立还是业务指导方面都很方便;另外在人力、物力方面也有优势,工作基础不同,所以我们要争先进位,要争第一。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对财税和社保行业的协调沟通,努力找到联网审计的突破口,加紧制作联网审计实施方案,争取早日实现适时联网审计。
(五)优化审计成果,做好专项审计。要重视优化审计成果,树立科学的审计信息观,以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做好审计成果的深加工,为党委、政府作宏观决策的谋士,当好党委、政府的“眼睛”。审计工作要想在党委政府工作中摆有位置,就要做好审计成果的优化工作,在看似平常的审计项目中作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以及审计意见或建议。在专项审计中要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充分了解当前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中经济管理的目标和重点,掌握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共性问题,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增强超前性和综合性,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和防护性作用。
三、以“双创双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建设
目前,全市正在围绕“三年大变样”,深入开展“创新工作、树立新标准,创新理念、树立新形象”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推进“三年大变样”加温、提速、鼓劲、助力。我们一定要认识“双创双树”活动的意义,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突出创新,突出实践,突出标准,突出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为契机作为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队伍建设。
(一)发扬奥运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干事业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要有一股积极进取的思想劲头和工作斗志,全年的工作任务才能高质量完成,连年的先进才能长期保持。今年北京奥运会虽然成功落下了帷幕,但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也在激励着我们审计人,奥运精神集中反映了人类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学习奥运精神、争创审计金牌”是北京奥运期间我们**市审计机关提出的新口号。看完奥运会后要与自己的审计工作联系起来,发扬奥运精神,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创新,促进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的提高。创新意识要有新的增强,工作标准要有新的提高,理念要有新的提升,形象要有新的改善,让创新、理念、标准这几个概念深入人心、成为审计工作的坐标。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改变以往办事情凭经验、凭感觉的传统思维模式,切实强化标准意识。审计人员要把标准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细节,高标准、按程序、求精细、要质量,按照审计准则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级负责人在部署工作时要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法制、人事、党委、监察、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督导工作时要依据标准来推动,考核工作要按照标准来衡量,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好班子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我市的审计工作之所以这几年来能够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显著进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各县(市)区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赵县今年建立了计算机审计信息中心,增了5个编制,晋州市增编3人,行唐增编5人。深泽县也积极申请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目前,全市23个县(市)区已经建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20个,其中副科级4个,但还有3个县未成立经济责任审计专门机构,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取得当地主要领导的支持,争取编制,扩充人员,选调相关专业知识强、思想素质好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努力解决好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素质不相称的现状。人员问题要想办法,行政编制不好办,事业编制也可以,只要能发工资,进了人审计队伍就活了。不久前审计署下发了文件,国务院也批准审计队伍编制大量增加。审计署机关本身从490多人增到近700人,各派出机构增到6000多人。最近,省厅在对市、县审计经费保障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各单位认真如实反馈,抓住机遇解决审计经费保障和机构编制问题。加强培训是我们审计队伍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受抗震救灾和其它重点工作的影响,今年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大家可以理解。今后,市局还是会继续办好各种审计业务的专题培训,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争取条件为大家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针对计算机应用、审计信息宣传、计划统计等工作,加大系统内部的学习和培训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的观点同志们都是知道的,也一直是这么办的。宁可当前工作受点损失,我们也要抓住长远利益,要着眼于同志们的长远发展。只要有培训的机会、上进的机会,作为我来说都是支持的。
(三)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和文明审计,促进民主评议和廉政建设。今年的政务信息公开活动,为社会群众的民主评议和廉政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今年也是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的第一年,审计工作将置于更加透明、开放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更加关注,因此,我们全市审计机关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围绕规范行为、完善制度、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同时,我们更要千方百计抓好廉政建设,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审计纪律,坚持“廉政一票否决制”和“一卡一书一公示”制度,在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公德。坚持文明审计的理念,用监督与服务引导工作,用质量和廉洁塑造形象,努力做到监督不缺位,服务不越位。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的实施和文明审计,促进民主评议活动和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更上一层楼,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
同志们,今后四个月的审计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我们要以“双创双树”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扬“公正、廉洁、开拓、奉献”的**审计精神,为实现今年 “市内进位、省内领先,进一步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审计工作目标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局长在全市财政地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市财政地税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财政地税工作会议,金市长到会并讲话,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政地税工作的重视。对金市长的讲话精神,全市财政地税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市财政地税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2012年财政地税工作情况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地税部门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原则,扎实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全力实施“八大专项行动”,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46.88亿元,增长1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55亿元,增长13.45%;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97.52亿元,增长6.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77元,增长6.7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6.12%,高于全省平均2.4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95.45%,高于全省平均1.66个百分点。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56.16%,高于全省平均2.4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97.52%,高于全省平均3.73个百分点。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04.71亿元,增长14.45%,其中:税收收入116.71亿元,增长11.88%。市本级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79.71亿元,增长10.03%,其中:税收收入47.56亿元,增长6.6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67.51亿元,增长10.4%;市本级一般预算
支出69.63亿元,增长6.96%。全市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达90.17%。主要工作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稳中求进促发展。会同市经信委等部门,制定出台工业强市建设“十八条”,安排落实工发资金1.8亿元,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工业强市建设。支持浙(凉)商创业创新和省级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加大中小型微型企业帮扶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国家、省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平台作用,切实化解企业资金短缺和融资难题。继续做好家电汽摩下乡和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工作,着力促消费、扩内需。认真落实外经贸政策,积极鼓励引进外资项目,大力扶持外资、外贸、外经和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现代服务业相关财税政策,积极扶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加速、扩量、提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攻坚克难稳增收。健全税收预测、收入动态分析机制,高度关注经济发展走势和财税政策变化对财税收入的影响,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扎实做好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工作,及时掌握指标异常变化信息,积极堵塞征管漏洞。全面推广“大集中”系统《税友龙版》,深化各功能模块增值应用,提升税收精细管理水平。持续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推进征管信息共建共享,提 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规范代征单位管理,积极稳妥做好织里童装产业税收征管工作。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顺利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创新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效,规范和加强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强化非劳动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持续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稳步开展房地产评税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继续开展行业税收专项检查,依法查处各类涉税违法行为,扎实开展企业发票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工作。制定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各项优化服务措施,落实“提速增效”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财税服务,积极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三是统筹协调保重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18.5%比例要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达750元和550元。争取上级财政高校债务化解资金1575万元,积极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开放,支持组建市文化发展集团。加大人才资金投入,支持“南太凉精英计划”实施,新设立凉州海邦人才基金,促进人才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认真做好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1949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月标准达90元。稳步提高医疗保障筹资水平,市本级新农合筹资标准达48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达530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基金最高报销额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分别
达1500元、2000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缴费标准达到3万元,基本生活保障金和补助金分别达470元、380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安排财政资金3.14亿元,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34亿元,推动保障性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房改造建设。争取政府债券资金3.5亿元,重点用于公益性民生项目及普通公路发展。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争取中央补助资金5.95亿元,支持城乡统筹建设。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安排财政资金3.82亿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稳妥有序推改革。针对财力紧张、收支矛盾突出状况,按照“统筹、挖潜、盘活”的原则,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统筹安排各种财力、进一步压缩行政性支出等综合措施,确保收支平衡。推进“三个子”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初步构建事前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执行结合机制,从严控制预算追加。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按中央要求控制“三公”经费。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31个市级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查。加强政府采购、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核、资产配置管理等各领域财政监管工作,积极推进财政大监督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开展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强化基层财政监管。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五是创先争优强队伍。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积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财税工作。紧密结合财税中心工作,重点围绕“宣传、活动、情感”等方面,不断完善财税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进村入企”大走访、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了解民生民情,帮扶助推企业,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联系群众、服务基层能力。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党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加强新提拔干部和县局地税领导班子考核,提升财税干部的履职能力。深入推进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设,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积极推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学历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中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具有财税特色的惩防体系,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的廉政效能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全力打造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反腐倡廉大环境。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社保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市局机关继续保持市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市稽查局等5个基层党支部(总支)被授予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单位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2个。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市人大、政协有力监督和各县区、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市财政地税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财税工作的市县区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地税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收入持续平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在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运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干部的工作作风、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3年财政地税工作安排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财税经济形势,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拟安排266.66亿元,增长8.0%;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拟安排149.66亿元,增长8.0%;全市财政支出预算拟安排178.28亿元,增长8.0%。市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拟安排104.33亿元,增长7.0%;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拟安排58.58亿元,增长7.0%;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拟安排72.58亿元,增长7.0%。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升服务,切实做好财政地税各项工作。
一是把稳增长、调结构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力以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支持“八大专项行动”实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工业强市建设“十八条”等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 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落实支持浙(凉)商创业创新等财税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落实各项减负措施,进一步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服务平台,优化企业融资发展环境。以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税收贡献大作为评价企业的标准,促进生产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支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加大对服务业支持力度,扶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二是把抓增收、促节支作为财政部门的重点工作,着力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围绕预算盘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好落实,特别是要继续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切实维护预算与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增收方面,按照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追求结构优化、可持续的增长,追求在培育涵养税源基础上、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增长。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密切关注国家税制改革,包括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行业范围,逐步扩大房产税试点等,研究其对我市可用财力的影响和应对举措。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税与服务企业的关系,依靠先进信息技术和现代征管手段依法依规加强征管。节支方面,把握好支出的方向和结构,重点保障法定支出、民生支出以及重点项目支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并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推进会议费、差旅费管理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三是把惠民生、保重点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不断加大民生事业保障投入力度。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支持新型城市化建设,推动市本级加快发展。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促进城乡环境改善。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全国和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各项财政教育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继续扩大职工五大基本社会保险参保面,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政策。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并轨整合,加快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的投入力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民生实事项目资金保障,支持社会创新管理。
四是把优管理、重绩效作为财政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财政科学精细管理水平。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编制体系,细化政府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强化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管理,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着力推广使用公务卡,加强和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绩效标准体系,将绩 效管理覆盖资金分配管理全过程,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扎实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把握好公开的内容、程度和节奏,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稳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着力扩大政府采购实施范围和规模,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配置工作,规范资产处置、使用行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核,提高项目投资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加强基层财政管理,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加强地税“大集中”系统运维管理,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推动财税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五是把提素质、树形象作为财税发展的根本保障,着力打造廉洁高效财税干部队伍。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扎实开展“两看两比”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财税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措施。加强财税文化建设,把财税文化建设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财税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升财税文化软实力。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成果。深化“同心汇聚”服务品牌,扎实推进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纳税满意度、税收遵从度,构建和谐有序的征纳关系。开展分类分层廉政教育和文化活动,挖掘和宣传财税系统先进人物事迹,打造“廉洁财税”文化品牌。研究财税部门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深化应用廉政效能风险防控模块,突出“集聚正能量、防范负效应”,打造一支“讲大局、业务精、乐奉献、效率高、形象好”的财税队伍。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倍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把各项财政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为加快建设实力凉州、活力凉州、美丽凉州、幸福凉州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县长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春节刚过,县委、县政府就召开全县建筑业工作会议,一方面总结2008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另一方面研究部署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建筑业全面、持续、跨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8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的精心组织和悉心指导下,在全县各支建筑“铁军”及广大建筑工作者的奋力拼搏和共同努力下,我县建筑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32.9亿元,吸纳从业人员6.5万人,有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建筑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向这次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查剑宁同志就2009年工作,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表示完全赞同。下面,我着重就我县建筑业改革与发展问题强调三点意见,待会儿请省、市领导和周书记再提要求。
一、更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建筑业发展地位
近几年来,我县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总量规模还不大、发展层次还不高、综合影响力还不够强。当前,我县建筑业发展呈现以下四个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二是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不协调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但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当薄弱;四是全县各地建筑业加快发展,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仍在继续加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各级对建筑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组织化水平还不高,建筑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为此,我们要从企业内外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体制条件和综合环境。一要增强对建筑业发展的认识。建筑业是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沿海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我县建筑业拥有从业人员6.5万余人,既是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来源和保障。当前,我们一定要从统筹三次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富民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建筑业作为**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二要改善建设业发展环境。各级要从组织领导、舆论宣传、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关心支持建筑业的发展。要指导和帮助企业从更高层次上来制订发展规划、强化市场开拓、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要从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身心健康、社会政治等方面关心建筑从业人员的成长和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要科学统筹推进建筑业发展。要找准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大企业重组、资源整合、科技进步、市场开拓等重点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整体协作的建筑企业新体系,不断增强我县建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县建筑业的全面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优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房地产及建筑业发展,带来了首当其冲的影响。但是,国家扩大内需和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也为建筑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县建筑企业一定要增强信心,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优势。重点要实施好以下四大战略:
(一)大力实施量质并举战略。加快发展速度,做大总量规模,是占领市场、扩大影响、提升实力的前提。下一阶段,我们要紧紧咬定做大做强目标,努力在扩大总量中,实现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提升。一要更加突出县外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拓。各地、各企业要针对当前的形势和特点,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迅速研究制定一套务实有效的市场开拓方案,努力抢抓一批新的市场订单。二要更加突出特级和一、二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要坚持以特级和一、二级资质企业为龙头,加快县内建筑业资源的重组和整合,努力形成以大公司为龙头、以区域经营公司为支点、以专业分工和内部联动为基础的战略经营体系。特别要强调的是,今年是南通五建和江苏顺通两家特级资质企业向新标准过度的最后一年。这两家特级资质企业能否保级成功,是我县建筑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这不仅关系**建筑业的声誉和形象,更关系到将来的更好更快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确保这两家企业全部通过国家住房与建设部的审核。三要更加突出外向经营的整体效益。目前,我县高资质企业群体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强强联合、整体开拓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各高资质企业要把维护**建筑业的整体形象和共同利益,与自身的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打好 “**牌”,确保今年全县建筑施工产值超过150亿元,进入全省建筑业第一方阵。
(二)大力实施体制改革战略。下一阶段,要把加快建筑业改革步伐、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作为建筑业工作第一位的任务来抓。重点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入多元化、风险社会化、动
力群体化”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一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建筑企业体制改革。龙头建筑企业要加快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集中管理与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母子公司体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从松散型向紧密型、项目挂靠型向资产联结型的转变;中小型建筑企业要以产权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努力扩大规模,增强发展实力,形成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二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积极借助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尽快改变部分建筑企业原有的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模式。要创新企业管理结构,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优化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决策运营效率;要创新企业管理平台,积极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要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大力实施经营创新战略。根据我县建筑业发展水平及其方向,进一步调整完善经营策略,重点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一要在规模工程上求突破。规模工程是标志工程、形象工程。做好一个规模工程,就能拓展一方市场、树起一方信誉。五建、顺通、万通、新源、光华等优势企业要共举一面“旗”,共同争取总承包工程、标志性工程和大体量工程,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团式作战。二要在产业延伸上求突破。这是一个讲了多年、尚未突破的话题。下一阶段,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县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在巩固土建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和新兴产业转移。三要在拓展服务领域上求突破。鼓励建筑企业发展包括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的咨询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小型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联合重组,向综合性的大型咨询服务公司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小而专、小而精的服务机构,加快形成市场化、网络化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四)大力实施品牌创建战略。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树立质量和品牌意识,着力在以下两方面下好功夫:一要加快人才和科技引进步伐。看一个企业的资质等级和发展实力,不仅要看其注册资本和施工能力,更要看企业的人才队伍。为此,各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建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技术手段引领和支撑建筑业发展。二要加快品牌申创步伐。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名牌、创优质”活动,加大品牌宣传、激励和考核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创牌和树牌意识,努力扩大建筑业品牌的综合带动效应。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建筑业发展的组织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建筑业发展的组织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考核激励等方面,抓好相关工作的组织推进,并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好事关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努力为建筑业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
二要强化监督管理。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严格督促企业层层建立责任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各项措施,努力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二是要切实维护建筑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目前,全县建筑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已基本完成,但巩固清欠工作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措施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为此,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用工管理,严格执行工程结算程序,监督企业按期足额发放工资,防止发生新的拖欠,努力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要强化行业自律。各地、各相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搞好服务的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建筑业行业协会在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形成建筑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新局面。
同志们,新一年全县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拼搏奋进,全力确保建筑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建设局局长在全县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建设局局长在全县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创建园林城市打造xx之城——在全县绿化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绿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6年绿化工作任务,表明了县政府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大力打造xx之城,致力建设绿色生态xx的不懈追求和坚定信心。
自
xxx年县城迁址xx以来,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建设园林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山水风光,依托河湖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绿色生态,培育生机活力,打造绿色xx,建设森林城市,城市绿化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森林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按照“两湖”(xx湖、xx湖)、“两带”(xx生态带、xx生态带)、“三轴”(生态联系轴、城市现代景观生态轴、古xx综合生态景观轴)为框架的xx水乡森林景观规划,我们通过沿路造绿、依河布绿、建园添绿、造林增绿,大搞园林绿化建设,相继实施了xx湖休闲公园、xx河城市防洪绿带、xx河综合改造、xx广场、xx大道综合改造、xx路综合改造等绿化和景观工程,建设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初步形成了点成景、线成带、面成型的城市绿化景观框架。到2005年底,xx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为1295.9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1.07,绿地面积达到1117.19公顷,绿地率为35.72。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78.6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好范文版权所有面积15.48平方米。城市绿肺、绿轴、绿林、绿带初展风姿。
二是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建立城市绿地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城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按照“制定标准,确定定额、公开竞拍、企业承包、专业管理、行业监督”的原则,将城市绿化养护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由专业的园林公司承包管理,做到政事分设、管养分开。同时,出台《xx县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使绿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做到城市绿化管理法制化。
城市绿化的长足发展有力完善了柯桥的人居和休闲功能,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为xx成功创建x级卫生城市、x级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提供了环境保障。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了“xxxxx年”主题,我局将以建设“林中之城”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重点,完善绿化规划,加快绿化建设,规范绿化管理,提升绿化品位,开创城市绿化工作新局面。
一是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我局将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实施一把手负责制,把创建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实施意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的如期实现。同时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开辟专栏、专刊,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强化市民爱绿、护绿、建绿的意识。
二是完善城市绿化规划。按照“xx”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沿山、沿水、沿路的绿色空间进行整合,以xx湖,xx湖,x湖三大片块状绿地为主体,通过城市中的各主干道和水系,将绿量向整个城市发散辐射,最终达到整体协调统一。编制完成《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使城市绿化由单一美化型向生态美化型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快速推进xx大道景观绿带、xx河公园、xx景观绿带、城区河道等各类公共绿地;尽快完成城区12万平方米储备土地上防护绿地建设;有计划开展xx城区道路行道树改造建设。加大绿地改造力度,围绕“拆围透绿、拆违建绿、拆临还绿、拆旧造绿”原则,积极开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工作;对沿城区主、次干道的封闭式围墙进行透绿,扩大庭院绿化的景观效果,提高街景的档次、品位;对占用规划绿地的必须拆除违章占用物,限时绿化;对影响市容市貌的临时建筑物、旧平房等进行绿化改造,提高城区的绿地率。
四是提升绿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绿化的地方性配套政策,出台《xx县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xx县绿线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绿化政策。实行“绿线”管制制度,将城市范围内的公园、河岸、溪流、山坡、城市主干道、城市防护林等地带作为“绿线”管理的重点部位,严格控制古树名木、大树及大树群的保护范围。积极实施城区主要街道,街景改造工程,规范管理户外广告,着力抓好景观装饰工程,全面实施亮化工程,全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
五是加大创建资金投入。我局将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按照财政出一点,城市维护费增加一点,相关单位承担一点,银行贷款建设一点及全社会参与绿化认养吸纳一点的“五点制”办法,确保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将积极健全园林绿化建设市场,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园林绿化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园林城市既是我局今年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实施xx城市可持续发展,提
升城市软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我局将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力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早日建成“xx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