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国儿童座椅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4年中国儿童座椅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汽车上的安全带是按成人标准来设计的,是适合体重36kg、身高140cm以上的成人使用的。如果给宝宝使用,安全带可能会卡在宝宝的脖子上,发生事故时对宝宝的危害更大。
中国儿童安全座椅缺乏行业标准使用率不及1%
5月30日,由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强制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可行性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各方共同发布了《中国儿童乘车安全蓝皮书(2014)》以及《强制使用儿童约束系统的立法建议》,并联合与会的各方代表呼吁社会关注儿童乘车安全,全面推动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推广和立法。
据与会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基地之一,仅安全座椅每年生产量达1000万个,超过90%出口海外;虽然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到1%,然而,一旦国内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后,预计每年国内市场需求1200-1500万个,加上国外约1000万个的需求量,国内年生产总量将达到2000万个。
但是,国内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监管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又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这导致市场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质量参差不齐。记者在一些购物中心、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零件市场、网店注意到,各式各样、不同功能的儿童安全座椅价格相差悬殊,从二三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而中新网汽车频道在走访多个4S店后发现,店里销售的儿童安全类座椅基本上无人问津,在进店保养的车辆中,儿童安全座椅在有小孩的家庭中使用率也非常低。某4s店一位负责售后接待的工作人员表示:基本一年也碰不上几个车上装儿童座椅的车,而该店的客户资料中显示家庭有10岁以内儿童的用户近1/3。
售卖儿童安全座椅的商家很少,一些商家表示,由于儿童安全座椅销量低,多数商家不愿售卖。而类似于脚垫、汽车玻璃膜等装饰物品销售却非常火爆。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是儿童安全座椅普及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大家还没有儿童乘车安全的概念,多数司机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带来的安全隐患不了解。
近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修改《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新增了对4周岁及以下儿童、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乘车上高速方面的规定。新条例将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新条例,驾驶人不得安排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乘坐在副驾驶位置;未满4周岁的未成年人乘坐家庭乘用车,应当为其配备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知识普及: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车祸时死亡率提升8倍
儿童安全座椅就是一种专为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设计,将孩子束缚在安全座椅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在汽车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对儿童的冲压力
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减轻对他们的伤害。
根据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发生车祸时,汽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婴童死亡率是安装了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受伤率是3倍。
与大多数人观念相反,父母的膝头实际上是孩子乘车时最危险的地方。一辆时速48公里行驶的汽车,如果发生碰撞,一个9公斤的孩子会在瞬间产生约275公斤的冲力。保证孩子乘车安全最重要的方法是购买使用合格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第二篇:2014中国橡胶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4中国橡胶制品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基本国情、行业现状,为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确定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的总战略目标为:“十三五”末(2020年)基本进入橡胶工业强国行列,“十四五”末(2025年)实现局部国际领先。
3月26,由中国工业协会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橡胶行业会议——2014中国橡胶年会暨中国橡胶工业展在青岛举办。国内外橡胶业界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围绕“技术创新、环保节能、品牌打造、重组转型”主题,国内外专家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走势、全球橡胶供需形势、橡胶产品进出口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
行业运行平稳,品牌产品增长快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致辞时表示,2013年,我国橡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进出口总额增速均高于石油和化工全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全行业绿色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制定实施了自律性标准《绿色轮胎技术规范》,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工艺,采用了湿法造粒等一批先进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制了一批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橡胶产品,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作了《2013年橡胶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14年预测》的报告。她说,一年来,在国际市场微弱回升,橡胶原材料价格弱势波动的情况下,橡胶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行业调结构、转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进展。
邓雅俐从4个方面概括了过去一年中国橡胶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一是整体运行平稳,高性能产品增长较快;二是利润小幅上升,艰难困境有所改变;三是市场走势波动,产品价格重心下移;四是行业出口有增有减,总体呈现微增长。
据了解,全国橡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9280亿元;生胶消耗830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天然橡胶消耗420万吨,合成橡胶消耗410万吨。一些企业停掉了落后产品生产线,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符合市
场需求的高性能产品、品牌产品增长率上升到两位数,如子午线轮胎、电动自行车胎、强力输送带、钢编胶管等。绿色轮胎产业化进程加快,轮胎子午化率达到88.98%。轮胎模具市场向规模大、品种全、质量好、技术领先的模具企业集中。
从中国橡胶工业百强企业排名看,入选门槛又有提高。近年来,橡胶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大,赛轮股份、玲珑股份、中策橡胶集团、双钱集团、三角集团等一批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工厂或有投资意向,以稳定橡胶原材料供应和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如此种种,为我国由橡胶工业大国向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秘书长徐文英以翔实的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橡胶制品的进出口情况。她指出,我国橡胶制品出口价格水平低,而橡胶制品单位进口平均价格是出口平均价格的2倍以上。这表明,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我国还没有掌握关键的高、精、尖技术,只能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橡胶行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作为着力解决的主要工作持之以恒做下去。
邓雅俐指出,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上下游关联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行业自身发展阶段看,中国橡胶工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预计2014年中国橡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稳中有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面临问题突出,创新是未来发展动力
李勇武指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能普遍过剩、资源环境制约强化、创新能力较弱等突出矛盾与问题。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倒逼机制正在形成,结构调整给传统产业带来较大冲击,行业增长逐步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档。橡胶行业作为重要的传统产业,还面临低碳消费、绿色出行等人们生活方式转变提出的更高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橡胶工业的技术装备还存在较大差距,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增幅回落,对绿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发展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和要求。
为此,李勇武要求橡胶行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为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促进节能减排,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行业发展的主动、市场竞争的主动。他特别强调,橡胶行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创新、再创新。
树立发展目标,实现强国梦想
橡胶工业的“强国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范仁德系统阐述了《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的内涵。
橡胶工业强国梦主要由8个技术经济指标来表征,即质量、工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产量、销售额、生胶消费量,同时提出了两个五年规划的“指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范仁德表示,这些指标仅是预测和方向,主要还是要实现高效率和运行质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范仁德还进一步论述了实现橡胶工业强国的10项战略措施和基本路径,即新材料发展、智能制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名牌、现代企业管理、现代营销、多元化市场、资本运营、人才战略措施的内涵,并确定了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路线图”和时间表。
做好行业服务,推进行业科学发展
在谈到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14年的工作部署时,邓雅俐连续用了几个“推进”、“推动”,促进行业科学发展、规范发展。
一是进一步做好《橡胶工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推进实施橡胶工业强国建设。二是大力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3月1日,《绿色轮胎技术规范》行业自律标准开始试行,协会将向有关部门争取行业或国家标准立项,使之更具有权威性,成为强制性标准。并以绿色轮胎产业化为契机,全面推进橡胶工业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步伐,引导全行业推进绿色生产、绿色产品,提高行业科学发展的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三是推动《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尽快出台。《准入条件》在工艺、质量和装备,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通过公告管理,加强对全国轮胎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抑制以现有技术装备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加大结构性过剩,加快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橡胶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
第三篇:2014年中国红木家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4年中国红木家具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只有品质好的红木家具才会有更大的收藏价值。在原材料逐渐稀缺的情况下,企业更要做精品家具。
红木家具市场涨价潮
近一年以来,红木行业最热的新闻莫过于国外限制红木木种出口,导致国内市场原材料大涨。据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红木委”)提供的《2013-2014红木市场报告》显示,2013年,在原材料上涨的推动下,红木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5%。部分交趾黄檀(大红酸枝)制品增长了100%至300%。从2013年海关进出口红木家具数据看,红木家具进出口均处于稳步增长态势,年内价格上涨300%。较2012年价格上涨了30%。2014年,红木原材料市场货源短缺现象将持续,加之众多红木出口国出台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市场价格将继续走高。
事实证明,木料越用越少,树种的生长周期长,让木料稀缺的市场行情长期存在且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不可逆的涨价潮下,红木企业便开始各显神通,不断尝试转型升级、做精产品、寻求新的替代材料,以期在市场的考验下分得一杯羹。
在行业的变革转型期,势必会造就一批企业,同时也能洗牌一批企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们都将顺势而为,迅速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
中国红木委秘书长车畅在谈到企业如何应对红木涨价时有自己的观点,他说,木料的上涨,对大企业而言不但影响不大,反而是他们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因为大企业不但在原材料的储备上较为充足,资金量也大,同时也有稳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短期内根本不用担心涨价问题;而对于小企业来说,船小好调头,他们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非常迅速地作出反应,将产品变更为更低端廉价的红木制品。
而在此种涨价潮下,日子最难过的是中型企业,因为他们原材料可能库存不足,资金也没那么雄厚,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转向低端产品,而高端产品却又做不了。如果说,中型企业想要有所突破,就要停下来,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到有自己稳定的原料渠道,并有相关的工艺技术作为支撑保障,同时在品种上进行战略调整,集中力量做好主力品种,并寻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进行生产。
企业的生存现状
在这些材料中,刘青江看好花梨木(大果紫檀),其量大,性价比也相对高,目前酸枝进货渠道收紧,非洲花梨又因为还没开关,也无货可入。“花梨木纹理华美如行云流水,料大且存量很大,足够市场消化好多年,适合做明式家具。再加上其历史地位,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刘青江告诉记者,花梨木是一种比较老的红木,历代也都有人使用,大多数行家、买家在心理层面上很容易接纳它,这必将形成大趋势。目前均价每吨2.8万至3.5万元,他预测,在未来两年内,花梨木至少涨价两倍以上。
“同等样式的家具,所用材质的不同,就会影响整套家具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升值空间。”李铁银说,虽然原材料如此稀缺,但为了确保红花阁的家具是精品,红花阁在选购木材时,丝毫不会放松,仍然要用好的材料,进一步提升型、材、艺、韵,做出好的家具。“如果消费者收藏的一件家具在当代都称不上精品,将来如何作为精品传世?”李铁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不要以价格作为价值取向,而是要以品质作为价值取向。
"Times
第四篇:2014年中国棉纺织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4年中国棉纺织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无论你怎么想,无论你怎么看,但是他们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共同关心产业链,以前只管说我是种棉花的,买棉花的,卖棉花的,现在谁都不敢单纯的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杨世滨:
尊敬的卢会长,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与会代表,我受大会委托向大会汇报在棉花收储政策执行几年以后,我们中国棉纺行业面临的变化,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一个是政策之变,市场之变,企业之变和产品之变。回顾一下,我们现在的棉花收储政策以及今年即将开始的棉花试点直补,三年的收储我们盘点一下,结论是,我们终于有了在棉花方面的国际话语权。我们很多人想了很多年,然后也做了很多事,但是之前好像从来没有如此重视中国的棉花产业,三年的收储政策使得我们棉花产业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棉花和我们的库存。这个话语权的取得是有很大的成本的。
另外,2014年,我们将取消收储,新疆试点棉花直补,总体预计是棉价会出现下跌,我们和国际上棉花的价差在缩小。最近,价差已经缩小到历史上最低的水平,但是给纺织企业带来的是价格的下跌。我们讲四个方面,第一个棉花消费市场的变化。刚才从几位演讲嘉宾的讲话和上午的发言当中涉及,中国到底用了多少棉花?有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是完全不同意义上的,一个是中国的纺织工业用了多少棉花,另外是中国的棉花厂买了多少棉花。我们看中国的纺织工业这么多年来纤维加工量当中棉花的使用一直是稳定的数量。这个数量大概折棉花量一直在1000万吨到1100万吨。受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纺织企业用棉花的数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2011到2013年棉花的产量和进口量,以及统计局公布的棉纱的全社会的产量,以及我们棉纱的进口量。这里面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棉纱的进口量从原来的90万吨(2011年),差不多是每年增加60万吨。中国一直是棉纱的主要出口国,最近这几年,我们变成了进口国。应该说,如果我们进口了110万吨的棉纱,就意味着可能会有1000到1200万的棉纺锭会淘汰,这个增长是迅速的。在今年的一季度我们看到这个数量还处于增长态势,虽然幅度有小幅的回落。我们判断,总的对棉花的需求,这个是我们讨论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中国纺织行业在棉花纤维的用量当中没有大的变动,但是我们的棉纺产业用棉量有很大的减少。
第二,判断今年的形势。今年的机构在预测当中都有一个论调,判断发达经济体将在2014年出现一个明显走强的态势。他们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动力,这里面给出美国、欧洲、日本三个地区GDP的预计增长数,在这当中,可以看到,美国会恢复到2.8%的增速,这个是比较高的。日本和欧盟都是在1.2%到1.4%,尤其是欧盟从负的增长转到正的,差不多1.2%的增长,这个是比较高的速度。在这当中,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相对走好的影响,我们现在整个出口的情况,其中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我们现在调研了很多企业,国际订单的指数虽然有小幅回落,但是仍然有接近54%在指数水平上。从海关统计的绝对数字来讲,我们给出了2000年一直到2013年,以及2014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从这些数据来看,基本上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平均出口率达到了43%,这个是非常高的数据。现在来讲,我们的贸易水平已经占到了全球接近36%或者是36%左右的数字上。
在看到发达经济体的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新兴经济体,在2013年还在讲新兴经济体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拉动。但是间隔不久就下滑了,我们的服装出口仅仅同比增长了1.77%,较去年全年(28.34%)下降了26.57个百分点。到中午还接到电话,说我们有一些投资越南的工厂他们受到了很多的冲击,他们的工厂有不明身份的人员冲进来打砸他们的电脑和工厂,包括日本的企业、台湾的企业、韩国的企业都受到了这样的打砸。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它的汇率稳定是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他们的增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内需市场来讲,我们很多人会觉得内销压力巨大,以前统计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以前的统计方法,这几年,我们感觉内销的数据当中一定要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型商场企业统计的数字)包括在内,还要加上网络销售数据。我们看到第三行是限额以上的服装,这个增长率只有11%,今年一季度也只有9%,但是你看到上面,网络购物和网络服装的增幅都是在40%以上,B2C的增长到了72%,新的消费方式的变化让我们内需市场有了重大的改变,这是非常深刻的变化。我们要仔细研究这些数据和思考。
在市场之变当中的第四个变化,我们讲一个更加关键的,我们之前讲棉花的总用量和国际市场、内销市场,我们还要看未来市场。什么会左右未来市场?就是投资。投资在中国去年以前的几年当中,中西部的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吸引要比东部大,而且额度也大,但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深刻的变化,东部的投资大于中西部的投资。我们看到目前东部投资占比从59%变成了64%,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上可以看到,现在西部的投资增长9.8%,东部地区13%,在东部的企业致力于产品的更新和创新,我们投资的目标不能是数字的增长,而是质效的提高。
在第三个方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企业之变。由于政策带来的企业之变。第一,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我们企业出现了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2013年国家统
计局给出的口径利润率超过10%,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的16%,但是利润总额占到了全行业的43.6%,而且这个趋势已经跟踪了很多年,是持续在增加的。同时,我们追踪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这个有变化,有时高有时低,但是明显两极分化在加剧。为了应对现在的困难,企业在不断的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学习和运用我们的政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的加快。但是在走出去过程中也遇到了像东盟的问题,到非洲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看到,棉纺行业当中已经有一家企业(浙江科尔)在美国的南部投资,上个月我们也专门到了南卡州去看了一下,我们看到那个地方对产业的支撑力度是比较大的。
第四个方面我们讲产品之变。在产品之变中我们非常明显的看到,第一个技术和装备的竞争力日益凸显,我们产品在向高质化方面改变。我们纺织机械的海关进口情况,在2012年以前基本上每一次我们在分析这个数据的时候,占到进口第一的都是针织机械,去年开始针织机械站到第三,像织机占到了2亿的进口额,他们的增幅都是两位数的。我再强调一下,这些增长绝大部分是用于我们现在的改造和提升,不是数量的增长,不是一个单纯的产能扩大,他们是淘汰了很多旧的,目的是使产品更具竞争力,我们的用工更少。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是机器代替工人的,首先考虑的是替代,而不是成本。第二个,替代性原料应用较多。我们在2009年以后,不断的在替代。在2009、2010年的时候有一个增长,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会有一个停滞。2011年以后又有一个增长,很多企业采用了替代性的纤维,使自己的生活可以维持下去。
最后我们讲一下核心的变化是什么,这样的四个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核心的变化。这两个核心的变化,一个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使中国的棉纺产业更加强大,我们有一批企业倒下去了,没有挺过来。但是我们走过来的企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产品还有更好的市场,而且对政策的把握也比以前更加好。
第五篇:2014年3月中国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
2014年3月中国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过去4、5年,美国都是量化宽松,全球都在量化宽松,资本不断的往境内流,外贸又是顺差,那就是双顺差。双顺差对人民币就是一个正的压力。
3月进出口数据意外双降,这是2013年6月以来首次,我国外贸形势放缓已成定局,但分析人士指出,3月数据疲软受去年高基数以及人民币汇率因素影响较大,二季度预计将有反弹,不必过分看淡。
中国海关总署周四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出口同比下降6.6%,进口同比降11.3%(美元计价),远远不及预期的同比4%左右的进口增速和7%左右的出口增速。而3月贸易顺差77.1亿美元,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小幅顺差甚至小幅逆差的状况;一季度出口同比下降3.4%;进口增长1.6%;贸易顺差为167.4亿美元。
“主要原因是基数因素,去年很大一块是虚假贸易,使得出口增速虚高,尤其对港出口特别高,拉高了去年的基数,压低了今年的增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而3月我国对美日欧东盟等经济体的出口都是正增长,说明我国的出口还可以,也说明基数因素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海关总署新闻稿称,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双边贸易增长6.3%,对美国增长0.9%,对东盟增长2%,对日本增长2.6%。只有内地对香港进出口大幅下降33.3%,这一降幅直接影响总体进出口增速近4个百分点。
而去年同期,内地和香港双边贸易总值增长71.2%,占内地外贸总值的11.3%。如果剔除了对港虚假贸易,以及4-5月份出口增速的回落,我国外贸数据会进一步好转。
周景彤并指出,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与汇率因素有关系,海关总署认为汇率因素(以人民币计价)影响了2.7个点,那这个影响也是很大的。“剔除基数因素跟汇率影响因素,一季度贸易数据应该还可以。”
浙商期货宏观分析师戚文举还指出,“中国3月出口同比出现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季调同比同样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新兴国家经济前景趋势性下滑以及去年底以来欧美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能阶段性放缓双重因素叠加所致”。
“贸易数据不佳除了基数因素外,我国的外贸形势确实在不断恶化,国内继续调
整经济结构,而外部看新兴市场国家对我国的出口替代作用日益体现,而且这种替代情况越来越明显。”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刘学智称。
但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数据表明当前中国外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并不能因此而高估这种困难。
“宏观经济在走弱是毋庸置疑的,但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日趋明朗,不宜对出口形势太过悲观。1季度有季节性波动,有打击虚假套利的干扰,也有去年高基数的影响。”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
澳新银行最新观点也指出,尽管中国的出口增长低于市场预期,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数据却显示,中国的集装箱出口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已经开始回升。通过实地考察也发现,中国实际出口的状况比数据所显示的要活跃很多。“估计二季度出口将出现回升。”
另外,二季度海关先导指数比去年四季度显著回升,先行指标显示二季度可能会有一个反弹。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高于今年1月至3月的平均指数的41.6,较去年第四季度的39.4有明显上升。
当然,也有分析师指出,欧美复苏不一定惠及中国,因为西方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做去中国化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劳动力、汇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贸易条件优势正在快速丧失。
贸易顺差持续性存疑,人民币双向波动条件增厚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在近些年反映出愈发明显的负面作用,而我国贸易整体顺差的状况也一直是人民币升值的外在压力。
但是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改变,未来人民币双向波动将成常态,而随着虚假套利的减少,我国可能在非春节月份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
“但是现在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正在退出qe,资本流动并不是单一方向,而且我国现在也在积极推动汇率改革等,即使未来一段时间外贸是顺差,但不一定资本项目这一块也是顺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未来人民币一定会升值。”周景彤说。
“如果中国资本单向流动的状况不改变,那么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将是短暂的,特
别是如果中国仍拥有相当大的外汇储备。”澳新银行强调称,“央行需要进一步鼓励资本流出,包括允许私人企业和居民个人进行海外投资,允许人民币和美元都能从境内流出。只有资本双向流动才能真正使得人民币的汇率出现波动性和灵活性。”
招商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指出,“小幅的顺差对于汇率有心理上的支撑作用,因为之前不少机构担心3月贸易也会出现逆差。而人民币汇率偏弱走势也许会再持续一段时间,但长期来看不会持续的走弱。”
“现在看,人民币贬值对3月份出口影响尚未显现。”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稍早前指出,“在人民币经历阶段性贬值后,套利资金暂时退场,外汇市场正在寻找与实体经济需求相符的汇率均衡水平,小幅顺差是接近均衡点的表现。中国的加工贸易规模大,不应出现逆差特别是大幅逆差。”
交行研究员刘学智认为,3月贸易顺差数额并不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比较有限,估计2季度人民币汇率仍将延续双向波动走势。
“随着央行在3月15日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应该是双向波动幅度加大,而非持续贬值。”中行研究员周景彤称,“市场化、双向波动、减少干预、逐渐接近均衡水平,这是人民币未来的方向。”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原料药市场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