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中央的决定是具有前瞻性的正确决策。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承诺新政策将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提前若干年预告,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如果延迟退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
第二篇:延迟退休[范文]
延迟退休政策路在何方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推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个理论问题涉及人口结构、人力资源供求、代际关系、社会保障、养老等问题,牵涉层面多,涉及人群复杂,引起了学术界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在讨论中,对于政策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分为了“挺延派”和“反延派”,舆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退休政策的改变,对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格局的影响。
民众方面,超过93%的人反对延长退休时间,他们多为在社会基层和一线工作的人士,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由于退休前后的收入差距不大,早点退休一方面可以减少身体方面的负担,另外一方面能够帮助子女照顾后代,以减轻子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仅有不到7%的人支持此政策,他们多为国企事业单位干部、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延长退休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经验和人脉,同时尽量创造更多的收入。
专家学者方面则多数支持该政策。多数人认为由于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现有的退休时间不尽合理,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负担,弥补庞大的养老金缺口,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而且,延迟退休有助于于技术型人才发挥余热,更好地位社会创造价值。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延迟退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不利于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某些利益集团也可能借此谋取更大的私利,不利于社会公平。
我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意义重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首先,退休政策涉及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全面考虑就业、老龄化、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决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其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该本着公平、均等和普惠的原则,让每个公民都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这是理性政府的必然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第三,在推行延迟退休的政策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弹性”和“自愿”,最大限度地给予公民选择的权力;最后,现有的“双轨制”退休金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国情,所以推进有关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人口众多,在探索新的退休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哪怕时间长一些,曲折一些,也要把每一度都踩稳,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制定方面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不同利益群体面临的不同环境,虽然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商榷,但是不搞“一刀切”的总体思路仍然值得称赞。具体到有关延迟退休的问题,我认为在细节方面还是应该多加考虑基层、乡村以及收入偏低的人群利益,毕竟他们对政策的变化相对敏感,也是政府历来关注的焦点。另外,应该适当关注退休政策和退休保障体系的配套与适应。现行的退休政策使得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果说延迟退休只是缓解压力的权宜之计,那么根本上还是应该优化现行的“双轨制”支付体系,用更加公平的支付办法来保障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民的生活。
关于退休的问题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不管如何改革,走向科学,走向共赢,走向和谐,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基调是永远不变的。
第三篇: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的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施灵杰(1989-),男,汉族,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和公共人力资源。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加大双重压力下,延迟退休似乎成了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延迟退休的政策背景、官方态度,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政策的论证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延迟退休;社会保障;养老金;人口老龄化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信息
当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和社会养老金“空账”问题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有关退休年龄改革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人,占比91%,增加了025%,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两名纳税人供养一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面临的问题,加重了社会养老金支付压力,成为导致中长期我国养老金收支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我国政府对于延迟退休的官方表态
2008年人保部就称正酝酿在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1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长远发展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应该是一种选择。2012年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中国社科院等机构陆续向人社部提交了各自版本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2013年11月15日当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退休年龄政策。所以,从历年的官方表态上来看,延迟退休应该是一种必然,且符合世界潮流。
三、我国养老制度分析
(一)理想的养老制度。中国远在周朝便有完善的养老体制。到了现代,家庭养老结合社会养老成为主流。而理想的社会养老制度应当具有以下结构:第一,建立起全国性的基础养老金项目,满足国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作为补充层次,应当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年金养老金,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第三,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
(二)我国目前养老制度面临的问题。90年代我国确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制度设计,社会统筹的部分可以现收现用,但是个人账户的钱存在那里等退休以后再用。但在当时建立这个制度之前,整个社会上有很多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人员没有缴过费,而他们的养老金也得从基本养老金里出。但是单位缴纳的那部分钱不够来支付养老金,所以这些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部分便来自于原本不能动用的个人账户,这便形成了“个人空账”。另外,由于养老双轨制的存在以及缺乏完善的立法,我国的养老制度一直为人诟病。
(三)延迟退休是对现有养老制度的纠偏。为了缓解养老金缺口的压力,延迟退休政策这几年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据专家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面临的压力。
四、延迟退休政策的分析论证。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延迟退休更是关系到每个人将来的养老问题,因而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目前,对于延迟退休主要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
(一)支持的理由
1、缓解养老金压力。按照专家们的计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我国养老金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减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的压力。
2、维护代际公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若不及时调整工作周期,势必会影响代际公平。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在不断增长,一般到了70多岁,人便会将属于自己的养老金消耗光,而现代人普遍能活到80多岁,这时候便开始消耗别人的养老金资源,本质上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
3、对人力资本的合理使用。现代人普遍接受了较高的教育,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30岁刚刚开始工作并不是件稀奇事,但是在目前的制度下,18岁参加工作的人和30岁参加工作的人都可能是在60岁退休,这既是对前者的不公,也是对后者劳动能力的浪费。
4、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属于偏早型。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在近二十年间都对退休年龄进行了调整,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退休年龄在60到67岁之间,大多为65岁。
(二)反对的理由
1、延迟退休增大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曾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超过1.1亿人,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但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
2、延迟退休不利于社会公平。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或者脑力劳动工作者来说,延迟退休并不会对其产生多大影响。但是对于一些体力劳动者来说,年龄越大体质越弱,很难再继续工作下去。另外还有一些国企的下岗员工,因国企改革而下岗,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他们一直盼着到了法定年龄就可以领取养老金,政策一旦调整,他们无疑将受到重大打击。
3、“有命交社保,没命拿社保”。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3岁。因此,若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的话,那么交了几十年养老金后却只能拿8年的养老金。有网友算了笔账:以中国平均寿命73岁算,月薪3000,60岁退休每月2164,65岁退休每月2786。60岁退休共领2164×13×12=337584元,65岁退休2786×8×12=267456元。多缴五年养老金,结果少领70128元。
4、应先破除双轨制。对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存在,民众对此早已怨声载道。如果全国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纳入统一的社保体系,那么将极大地缓解养老金紧张的局面。
5、现有退休年龄政策执行不力。我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很多人认为,在现有退休年龄政策都执行不了的情况下就冒进地延迟退休,显然不合理。
五、国际和国内经验借鉴
(一)北欧老年就业政策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北欧五国为了应对养老金账户的压力,纷纷推行了改革,下面以冰岛为例。首先,冰岛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老年人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冰岛法律规定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7岁,并立法取消了75岁以上老年就业者必须领取养老金的最大年龄限制。冰岛的养老金包括公共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其次,冰岛为了改善老年就业环境,也制定了健全的政策与法律;最后,冰岛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就业能力,还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大力开展终身教育。根据北欧的启示,一味以经济利益为诱导来实施延迟退休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做好配套的工作同样非常重要。
(二)上海弹性退休机制的启示
2010年上海实行弹性退休机制,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延迟退休。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工种之间工作年限差距较大的问题。但是这种弹性退休制度也暴露出了部分不足,一方面,弹性退休的对象范围,给部分国企领导以制度缺漏,甚至可能产生寻租机会;另一方面,柔性退休激励机制不足,多干几年养老金没有大幅增加,很难为多数人接受。所以尽管弹性退休制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但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六、探索延迟退休,完善养老制度的路径选择
(一)延迟退休方案的设计
1、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受阻本质上就是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首先,关于延迟退休政策,不能哪一年放出来哪一年就开始实行,应当过渡几年,让社会民众理解延迟退休的政策和意义,以此来减少改革的阻力;其次,在具体实施上,可以按照每年延迟退休2个月的“小步快走”的方式来实施;最后,面对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应当做出人性化的区分,允许艰苦岗位的男女适当提前若干年领取养老金。
2、退休年龄与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实行分离。在过去我国总将领取公共养老金年龄和退休年龄当一回事处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对这个问题,应当分开考虑。由于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包括身体状况、学历条件、家庭因素等,所以应当允许每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不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就退休的人,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少拿养老金。
(二)完善我国养老制度
建立多支柱的社会养老保险计划已经成为世界保障制度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补充层次的年金养老金计划和自愿储蓄性养老金计划是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完善的养老制度,有助于人们在提前退休到领取养老金这一段“空白期”内维持生活。所以,大力发展年金养老金制度和自愿储蓄性养老制度迫在眉睫。尽管我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企业年金已经开始运作,但是目前为止仍然很不完善。另外,大力发展储蓄性养老金计划,也可以向个人提供补充收入保障。
(三)构建社会的公平正义大环境
社会政策上构建公平正义,本身就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十八大强调了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而构建关于养老金体系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大环境,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
1、养老双轨制的并轨改革。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公平、正义、共享原则,现在的双轨制明显不符合这一原则。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教授提出了改革双轨制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让其工作人员也像企业职工一样承担缴费义务;第二步,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将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对应。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第三步,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至此,彻底消除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制度“并轨”也就水到渠成。①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创造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环境。由于延迟了退休年龄,也就意味着相当多的老年人还需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所以创立一个适合老年人就业的公平的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北欧的经验,颁布统一的《反歧视法》或者《就业保护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提升老年人的就业能力也至关重要,国家应当大力开展成人教育,特别是老年人的教育。(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引自http://news.china.com.cn/2012lianghui/2012-03/12/content_24872986.htm
参考文献:
[1]杨志超.北欧老年就业政策对我国延迟退休制度的启示[J].学术界,2013(7).[2]杨东升,刘峰.对于当前延迟退休年龄之必要性的质疑――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3(4).[3]荣莉,林健.国外退休年龄研究及研究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4]叶晓倩,韩锟.欧盟国家养老金改革评析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11).
第四篇:延迟退休论文
论延迟退休的利弊及其对策分析
詹粉玲
吴鸿雁
摘要:伴随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将陷入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因此延迟退休是必然之势。可是延迟退休有利有弊,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延迟退休弊端的对策。关键字:延迟退休
养老
职工
一、中国的现状
据人口年龄结构图分析,在201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呈纺锤形,而过三十年,人口年龄结构将呈倒三角形。换言之,中国将在未来二十多年里,迅速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未富先老的典型代表,专家预测还表明,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19.3%,到2050年,比例将变为38.6%,就是说平均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1]。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这种代际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没有成形的养老保险转制支付机制,造成养老基金账户触目惊心的亏空数额,而亏空的名义账户要想做实也非一两日就可达成。
二、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据以上中国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结论,其必要性有两点: 第一,可以在中国进入老龄化后,补充市场所缺的劳动力。中国进入老龄化是必然的事,伴其发生的还有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紧缺的转变,庞大的老年群体去遗享天年了,市场劳动力迅速撤离,这个空缺因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而导致经济发展迟滞。可是现在很多行业还存在返聘的现象,这也提醒了人们,很多60岁依然精力旺盛,劳动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可以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从这一现象分析,延迟退休恰恰只是应了人们的呼声和需求,而且对紧缺人才的劳动力市场形成补充。
第二,是弥补养老基金赤字的必要措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深入,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亏空的个人账户很难做实,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既能增加缴费年限,也能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数,有专家预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加40亿元,减少160亿元支出,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2]。从养老基金持续发展来考虑,延迟退休是无奈但十分有效之举。
三、延迟退休利弊分析
制度的改革通常都是从大局出发,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维护多数人利益,延迟退退休制度也不例外。延迟退休的有利方面体现在:第一,补充市场劳动力,适应人口平均寿命增加的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使得人们的预期寿命显著曾加,延迟退休能增加在岗时间,正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并弥补了老龄化情况下市场劳动力紧缺的不足。第二,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弥补财政赤字。由完全的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和经济利益的创造者,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增加养老金收入,减少养老金支出。
延迟退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第一,损害了部分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出现利益倒流现象。某些行业的职工工作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如果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噩耗;除此之外,延迟退休“造福”了那些少干活多收益的岗位群体,他们恨不能在岗位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而他们却享受这草根阶层人民所缴的税费[3],那么,延迟退休就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利益倒流的现象。第二,未能在当前就业紧张的状况下,腾出就业岗位。老年人霸者岗位不退休,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延迟退休一定要在就业率有所提升的情况下施行。第三,不符合传统的中国家庭发展观念。中国的传统是老年人退休后居家带小孩,承包家里的家务,从年龄上计算,延退年龄刚好错过孩子上学前需要人看护的阶段,这就造成老人工作,年轻人不得就业而窝居在家的尴尬局面。
四、延迟退休弊端的解决对策
1、阶梯式退休与温和延迟退休相结合
阶梯式退休就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工种和个体工作者的意愿,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在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温和延迟退休则给了延迟退休一个缓冲期,是每隔几年延迟退休一年,小步渐进、逐步退休的弹性退休政策,这样不仅比较容易被职工接受,而且可以在推进制度实行过程中发现制度转轨存在的问题。将阶梯式退休和稳和延迟退休相结合,大大地减少了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力,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2、把缴纳养老金年限作为是否可以延迟退休的考核标准
从缓解养老金压力方面分析,可以将养老金缴纳年限纳入考核范围之内。比如,本应该延退的职工缴纳养老金年限满30年的,如果不想延退,可申请不用延退,如果缴费年限不够30年的,则按照条例执行退休。如果对全部职工规定统一延迟退休,那么缴纳养老金的年限明显超过享受养老金待遇年限,就会造成职工大量退保的现象,这将不利于养老基金的持续运行。
3、在延迟退休方面赋予职工更多的选择权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 周岁,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该退休[4]。对于此类工种相关行业,是否延迟退休应完全遵从职工个人意愿,且退休后的待遇与延退后的待遇差距不宜太大。这些岗位上的职工多是盼望提前退休,如果要延退,势必引起大规模职工的不满,只有遵从他们的意愿,政策执行阻力才会减小。
4、男性延迟退休和女性延迟退休错开实行
延迟退休一经提出,各文人学士就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延退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冲击,如果男女退休同步施行,政策执行难度加大,因此,笔者认为,男女延退可以错开进行,这里错开进行包含两方面。第一,延退互补错开。比如,家里两位双职工老人只要保证其中一位延迟退休即可,剩下的一位老年职工即可下岗回家照看小孩、料理家务,把家里年轻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这比较符合传统家庭发展的观念。第二,延退执行错开。在制度执行的初期,可以先对女性延迟退休而男性保持不变,待政策执行稳定,就业形势得到改善,再对男性延迟退休,而具体的退休年龄和政策开始执行年份还需进一步预算调整。结论:延迟退休是必然趋势,只是退休年龄和开始执行年份还有待研讨,延退制度有利有弊,因此,应抱着乐观、谨慎的态度来看延退问题。参考文献:
[1] 月度关键词 英才
[2] 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
中国城市经济 王皎 祝向军 2011-06-05 [3] 对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陈宁 2012-08-01 [4]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
第五篇:延迟退休申请书
延迟退休申请书一:
公司领导:
我叫XXX(社保号XXXXXXXXXXXX),出生于XXX年X月,现公司从事xxxxxx工作。20XX年6月我将达到退休年龄,但由于本人系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工程)并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愿意为公司发展继续贡献力量。现特此向公司提出延迟退休申请,望公司予以批准。
特此申请
xxxxx 20XX年3月
延迟退休申请书二:
市**中心:
本人生于 年,年参加工作,年进入市**中心工作,历任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心副主任等职务,按规定应于20XX年11月办理退休手续。因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申请延期退休一年,继续在市**中心工作。
特此申请,请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