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传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8: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庄子传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庄子传读后感》。

第一篇:庄子传读后感

《庄子传》读后感

读了《庄子传》,让我懂得了很多,虽然里面有些东西我还是不太明白,但我想以后还是会有时间再读一遍的。

我们现在都认为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与我们无关了,其实儿童节不仅是小孩子们的节日,也是我们成年人的节日,我们可以借此来回味一下我们的童年,来思索一下我们的现在,来反想一下:我们的生活过的快乐吗?有些人觉得那是小孩子的节日与我何干?可是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大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为什么无忧无虑、天真无邪总是在形容孩子们?我什么尔虞我诈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总是发生在大人们之间?为什么属于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为什么我们的心总是越来越淡漠….面对孩子们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

记得以前逛街时路过一所小学,正好赶上小学生放学,小朋友们按班级排队离校,并灿烂地向老师招手,大声喊着:“老师再见!”那一张张虔诚的稚嫩的笑脸告诉我,他们所有的声音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单纯的,没有其它任何杂质的。而我们大人呢?见了熟人我们也许会热情地打招呼,微笑地寒喧,关心地嘘寒问暖,可你能保证你的每次微笑和热情都是真诚的吗?也许是出于面子,也许是假意奉承,也许是阳奉阴违,当然也有诚心诚意的时候,可必竟包含了种种其它的目的和成分在里面。面对孩子们,我们正是缺少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和单纯,如果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些虚伪和伪装多了些诚挚和单纯,那么,人们之间还会产生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吗?

虽然岁月无情催人老,但只要我们的心不老,只要我们能保持那份童真,那份属于大人的童心,再加上一份海纳百川的心胸,快乐谁又能挡的住呢?

而庄子传折射了庄子的人生观,庄子的哲学思想、人品,还有他那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文章,都深深吸引着我。

庄子将恬静的幸福,关在自己的心内,而将庸俗的世界,关在了自己的心外。庄周梦蝶,是一种境界。庄周的一生好令人羡慕,有挚友惠施,是他一生的财富,有爱妻颜玉,让他的一生不孤独。他的无为而治,忘我忘物的心境,旁人无法真正的领悟,当朋友惠施问庄周妻子颜玉:“你跟庄兄过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到他的逍遥啊?”颜玉回答说:“哼!我若学到他的逍遥,我们 一家早就饿死了。”“是啊!”庄周自己都感叹,“若没有这么一个风雨同舟的贤妻,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惠施与庄周是辩友、一生的挚友,人生观、价值观总不相同,怎么就能是莫逆之交?庄子与妻子颜玉恩爱一生,相扶到老,而颜玉也根本不信他所谓的那个道。我对这两点其实挺不解的。

庄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无勇,大仁不仁。”老子说“入其俗,从其俗”。老子又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遣是非,心也俗处”让我理解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人生活在这 个物的世界中,要想避开物是不可能的,也俗之物先你而存在,并伴随你而存在。如果人有了道,就具备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然后才不至于埋没于众物之中。有道之人,可以生活于世俗之间,而不被世俗所同化。总而言之,要做到身在尘俗而心游天外,寄身物中而神游无垠。

其中一段讲的是庄子和妻子颜玉的故事。哲学思想家庄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子颜玉,竟强忍着悲伤,笑道“颜玉,你走吧,也许你能碰到一个有家财盈余的人,娶你为妻,我祝你幸福。”当我看到这时,起初有些吃惊,庄周那样洒脱、无视礼法、索性率真的人,想不到顾虑的那么多。后来想也许庄子老先生要告诉我们:感情的事,是要随缘,追随自然,是需要理智的。即使喜欢,也别轻易爱,爱很平淡。当有一大堆不确定因素存在时,就不该去打没把握的仗。任何不理智的感情怕只能是昙花一现吧。

庄子对“道”的理解,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

是“先天生地”的,“道”是“自本自根”,生天生地的超时空的绝对或无限,“道”无所不在而又无所固定,“道”无法用概念说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人之认识境界。

我还知道的庄子三辩:

小大之辩: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无小大之分,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观之,则万物莫不小。

是非之辩:庄子认为是与非本来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认为的设计和安排,万物生而平等,没有是非之别。为解决人世间的是非问题,庄子提出了“两行”的处理是非立场:既要看到是非的对立和冲突,又要超越这种是与非的对立,用一种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将是非混合起来是大自然和人都能各得其所,这们才能自得的生活。

生死之辩:“道”既是万物的本体,又表现为万物的生灭变化,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已,既然生灭是宇宙变化的形式,也是“道 ”的表现和呈现形式,那么人作为万物的一种,当然也有“道”的体现。宇宙之间生灭变化,本无所谓生死。

庄子三辩表现了“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的相对主义的“齐物论”。

庄子的逍遥,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我们处在快速发展的和谐社会里,虽不是庄子那个历史风云的战国年代,但同样是竞争相当激烈、生活节奏快、科学发展迅速。人们的压力无处不在,在这个人人为了金钱、权利,而失去自我很多的年代里,用心感悟点道家的哲学,来修身养性,实为一种心灵的瑜伽。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且都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我们身兼重任。但是,有些时候,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会无情的摧毁我们的梦想,使我们的行动变得步履维艰。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事情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所以,当我们受挫时,不 要一味的抱怨、失望、悲观,因为抱怨不能改变现实。失望了我们要学会寻找希望,切不可悲观堕落。我们要有一份淡定的心情,学学庄子吧,一个两千多年前超凡脱俗的人,或许我们不能像他一样超脱一切,但是,在沮丧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些许的安慰。庄子毕竟只是庄子,我们成不了他那样的人,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两千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财富。我们要学会在虚浮烦躁的年代让自己保持一颗平静安宁的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二篇:浅谈《庄子传》——折射人生观

浅谈《庄子传》——折射人生观

作者:流浪的猪

终于把那本爱不释手的《庄子传》读完了,这本书是与1992年8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王新民,曾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后任兰州大学青年讲师。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人品、还有他那富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文章,都深深吸引着我。这些天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品读这本书,有的时候甚至拿到课堂上去读。嘿嘿,有时候和同学走路聊天,常常不出几句话,我就能扯到庄子身上。

看书时,当我看到动情处,我的眼眶常常湿润,看到兴奋处,我会手舞足蹈。看到最后,我去搜百度,才知道这本书竟是作者的遗著,8月出版该书,而他于10月6日病逝,享年仅28岁,我两眼模糊,心里一阵痛。英年早逝啊,不得不用老子老先生的话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此乃“混沌之气”也。

庄子将恬静的幸福,关在自己的心内,而将庸俗的世界,关在了自己的心外。庄周梦蝶,是一种境界。庄周的一生好令人羡慕,有挚友惠施,是他一生的财富,有爱妻颜玉,让他的一生不孤独。他的无为而治,忘我忘物的心境,旁人无法真正领悟,当朋友惠施问庄周妻子颜玉“你跟庄兄过了一辈子,也没有学到他的逍遥啊!”颜玉回答说“哼!我若学

到他的逍遥,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是啊!”庄周自己都感叹,“若没有这么一个风雨同舟的贤妻,恐怕也活不到今天。”惠施与庄周是辩友、一生的挚友,人生观、价值观总不相同,怎么就能是莫逆之交?庄子与妻子颜玉恩爱一生,相扶到老,而颜玉也根本不信他所谓的那个道。我对这两点其实挺不解的。

关于庄子的这种哲学思想,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找到他的影子。比如说最近都所熟知的,冯氏冷幽默作品《非诚勿扰2》,其男一号勤奋(葛优饰),我感觉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所谓的那个“安享晚年”、“等死的地方”,就是庄子所追求的那种自然惬意,多美的山野小别墅啊!男二号香山(孙红雷饰),面对拥挤的墓碑对勤奋说“活着扎人堆里,死了还不得清静。”电影中的人物所表达出的那种不懈,都体现了庄子追求自我、追求自由的愿望。香山选择了跳进大海,骨灰入花盆。那种从容的泰然,亦如庄子平静结束自己的生命。

还记得电视剧《京华烟云》里姚木兰(赵薇饰)的父亲姚思安(陈宝国饰),仙风道骨,把道家高人演绎的入木三分。姚木兰的义与信,诚与实,其实都是深受父亲影响,即为道家的思想洗礼。以前,我常常哼唱《爱江山更爱美人》,总感觉歌词写得很好,大概里面也有些道家的那种洒脱吧。庄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无勇,大仁不仁。”老

子说“入其俗,从其俗”。老子又说“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世俗处”让我理解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人生活在这个物的世界中,要想避开物是不可能的,世俗之物先你而存在,并伴随你而存在。如果人有了道,就具备了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然后才不至于埋没于众物之中。有道之人,可以生活于世俗之间,而不被世俗所同化。总而言之,要做到身在尘俗而心游天外,寄身物中而神游无垠。

清明节这几天,我和同学在一块,聊很多,聊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庄子,我们在隋唐植物园的草地上,坐着发呆,望着那蒙着纱的未来。坐在夕阳下、河流旁的大石头上,聊了两、三个小时,享受着花开,春风拂面。朋友聊朋友的《圣经》,而我聊我的庄子,虽不相同,但都能触动彼此的心灵。平时那些不愉快的心情,瞬间变得甚是宁静。其实,有的时候我信有上帝,但我心中亦有佛,可大多时候我不信神,我更倾向于无神论吧!嘻嘻

当我们聊到感情的时候,我问朋友“《圣经》里有对爱情的阐述没?”朋友就说“有啊,比如说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那你就去祷告,你去问主,他究竟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我又问“你怎么能听到主的回答啊?”朋友就答“你要慢慢的用心去想,时间久了,就知道了啊!”我心里就嘀咕:是啊,过个几年,那个人结婚了,主就回答你了。其实

听到这里时,我倒想起庄子和妻子颜玉的故事。哲学思想家庄周,面对自己喜欢的女子颜玉,竟强忍着悲伤,笑道“颜玉,你走吧,也许你能碰到一个有家财盈余的人,娶你为妻,我祝你幸福。”当我看到这时,起初有些吃惊,庄周那样洒脱、无视礼法、索性率真的人,想不到顾虑的那么多。后来想也许庄子老先生要告诉我们:感情的事,是要随缘,追随自然,是需要理智的。即使喜欢,也别轻易爱,爱很平淡。当有一大堆不确定因素存在时,就不该去打没把握的仗。任何不理智的感情怕只能是昙花一现吧。

我们处在快速发展的和谐社会里,虽不是庄子那个历史风云的战国年代,但同样是竞争相当激烈、生活节奏快、科学发展迅速。人们的压力无处不在,在这个人人为了金钱、权利,而失去自我很多的年代里,用心感悟点道家的哲学,来修身养性,实为一种心灵的瑜伽!

我不知道还要写些什么了,就到这吧!

第三篇:《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庄周所著的道家经典。它向人们阐释了“无为而治”的逍遥境界——道。其中的深刻哲理,特别是两则故事“轮扁斫轮”与“佝偻者承蜩”给了我很大启发。

“轮扁斫轮”讲述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在读书时,做车轮的轮扁问他读的是什么。齐桓公回答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他又问圣人何在。齐桓公解释圣人已死。轮扁就说:“那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就像做车轮,砍木材太快太慢都会失败,而其中的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确告诉我儿子,他也不能理解。古人和他们不能言传的东西都死去了,这些书不过是糟粕罢了。”

轮扁的话虽然太过绝对,但却道出我们大多数人学习时的弊病。我们学习的过程常有这样的情况,只是机械地背诵,记忆和模仿从课本和老师所学,而不能领会其深意,盲目而抓不住根本的东西。比如写作,我们平时跟随老师学到许多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时尽可能多地使用,殊不知写作的第一要义是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其余都是衍生。于是产生一篇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文章。若专注于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那么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会令读者叹服。韩愈的《师说》即是很好的例子。

又如数学,我们的知识只是简单罗列,它们带来的只有它们本身,没有更多。我们学数学的方式是记公式——做题——记题型。诚然这是正确的,但遇到没见过的题型时,成功的几率就不高了。就我的经验,学会一个题型后,要问一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在哪一步出问题了?由此,你寻找方法将越来越有针对性。渐渐地,当大多数人还在运用题型解题时,你已能够运用知识解题型了。

我总结了一下,对于文科类型,一个模块学过后,要将视角重新放在整部分知识,找到各小部分的联系,包括它们共同指向什么。这样你将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理科类型,要让每个题真正发挥作用,不仅要提高解题能力,更要注意破解题型的能力。最终回归到知识本身。方法在上面都提到了。

“佝偻者承蜩”则记述了一天,孔子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捕蝉如同拾取一般熟练,便问缘由。老人回答说:“技艺练到五六个月时,在竿上累两个小丸,可以持竿而不使坠地,这时捕蝉失误率锱铢;累三丸不坠时,失误率只有十分之一;累五丸而不坠时,再捕蝉就像拾取一般了。”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熟能生巧”。这是我们都深信不疑的真理,但平时却常常忽略它。我反思,在文科需要背诵的,我经常不重视,背一遍甚至看一遍就过去;而理科需要大量练习,我却常借口没时间而偷懒。当然,不练习就会生疏,知识不扎实。然而我们很多人却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少做点题也没关系。但就像上面说过的,很多能力都是练习培养的,这也许很漫长,见效慢,不过一定要耐心,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切忌急功近利。

以上两个故事,从学习角度,分别给了我关于勤奋和技巧的启示。《庄子》正是这样一本书,无论你在什么位置,总能从这里得到启迪。我向你推荐这本书,希望你读后能收获良多。

第四篇:庄子读后感

今天总算看完了庄子的智慧,得到很多感悟,人生两大关口,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也;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我们的父母是一种无法割裂的亲情,臣是自己与他人,君是自己与他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可逃避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我们在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安之若命,我们必须要好好想想。庖丁解牛告诉我们,人为刀,刀为心,社会为牛,你怎么样对待社会,社会怎么样对你。以无厚入有间,无厚是无我,有厚是太自我,我就是太过自我了。有间就是空隙,就像人体的穴位,刺之而不伤其身,社会的有间在哪?我们找到社会的有间,才能如鱼得水。但这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观山为山,观山不为山,观山还是山,人生境界啊。我很早就读过庄子,我只看到了逍遥,所以我是轻浮的,只看到无奈是沉重的,看不到无奈是肤浅的,只看到逍遥是轻浮的`,看不到逍遥是庸俗的。我是肤浅而轻浮的,但还好我不是庸俗而沉重的。()应该改变下,那就需要行动了啊!我行动力又不怎么好。散木樗材是我曾经用过的昵称,表示无用之用,无为而无畏,今天再看,更多的是管理学的感悟,万物皆有其用,无用之用,物尽其用和用物之大用。无用就是换位思考。

最后是哲学的,我不知道我是否完全明白,存在不是存在者,存在者是存在者是因为存在,存在是存在本身,存在为无:道不是物,道生万物,道是道本身,道即为无。无中生有,无就是最本源。我感觉:道生一,一就是存在者,一生二,二即为相对者,二生三,三就是旁观者,无尽的三是万物。还有一句现象背后无一物,现象就是本质,存在就是存在,道就是道,爱就是爱。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爱我女朋友了!

【庄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1.《庄子》读后感4篇

2.《庄子心得》读后感

3.有关《庄子》的读后感

4.《庄子》优秀读后感

5.《庄子》精选读后感

6.庄子读后感5篇

7.庄子语录

8.庄子简介

第五篇:《庄子》读后感

《庄子》生死小感

初读《庄子》,欣赏老庄的睿智;又读《庄子》,感慨老庄的逍遥淡定;再读《庄子》,更被老庄的笑对生死而折服。

庄子说:“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没有觉得拥有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觉得死亡来临有多么可怕。

真正的君子对生死的态度从来是不刻意的,不追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忧自己往哪里去。因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个生命形态的变化。.庄子妻子去世的时候,鼓盆而歌,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庄子说,古之真人不悦生也不畏死,不要觉得:生命在拥有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喜,死亡来临的时候,有多么多么可怕。这样的态度,说起来潇洒,但是贯穿到每一个凡人的生命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人这一生在忙忙碌碌、紧紧张张,在整个这个匆忙过程中,其实对于越来越短的时光,都心存畏惧,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谈生死呢?

《列御寇》篇记庄子将死时的一段话说:“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生死变迁在一般人看来是相当严重的,但庄子说来却淡似春梦,了然无痕。对于自己的死生看得如此轻淡,所以对于妻子之死,他就“箕踞鼓盆而歌了”。庄子视死生变迁,不过如春秋冬夏四时变迁而已,于自然的变化是不可抗拒无以逃避的,只有顺从依随,才是人间至道。我们借此而说庄子是达生主义者。他是无生无死与天地为一体的,他是上与天地主宰同游,下与看破生死不分始终的人为友的,他是视死生为一化的。所以妻子死而歌,已死不哀。

庄子的生死观当然是建立在他“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基础之上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我们除了顺其自然,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节哀自便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可茫茫红尘中,有几人能做到和庄子那样呢?

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当代社会,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已经远远胜于远古。但是,在心理上,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生命的留恋也远远超乎从前。应该说,在今人的生活里,有太多太多的隐私,有太多太多的牵绊,有太多太多让人闭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头纠缠。

但是,庄子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生死故事,他对生死的看法与今人全然不同。在他已经穿越的这个生命中,他看重的是火光,而不是柴火的长度。人生的事迹是可以写下来的,但每一个人的判读又是各不相同的。

庄子在《养生主》篇里有这样一句话,说:“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油脂

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燃尽了,但是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庄子是隐士,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我们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之中去看一看,就不会草率地使用“消极”、“厌世”等词汇了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

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间,我们每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的命运也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你想要什么 样的生活,其实在你的内心中都会不经意的流露,你的心态会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的,当你有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生活的一些小事去烦恼。

生活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用一棵平静的心去生活去面对发生在身上的不幸,换中心态你会发现原来不幸也是一种美

看见自己内心中生与死的较量,看见我们可以活下去的那个希望,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下载庄子传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庄子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庄子读后感

    《庄子》导读论文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

    庄子读后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庄子读后感。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庄子》读后感

    品读《庄子》——略显消极的人生观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庄子》一书,虽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可思想广度绝非字数能比。《汉书·艺文志》有载“《庄子》五十二篇”,宋代起又有人认......

    《庄子》读后感

    2010年,我认真参加中心组学习,重视自身理论研习;认真阅读区委宣传部下发的书籍,不断拓宽知识面。因为今年是我工作岗位的转换之年,所以我特别注重在读书中领悟和掌握更多有助于科......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书报告 1.《庄子》其书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是既充满着诗意的感性文字、闪耀着文采精华;又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范文1 庄子这个名字,一直静静地深藏在我心中,蹁跹如蝶读后感 你也可以投稿,每每在我滞重胶着的时候,透进天心一线亮光,给我摆脱所有困难的力量。在庄子的大智慧中,我......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1 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庄子在闲静的午后静卧,他微闭的双眸和上翘的嘴角,正展示着他欢悦的梦境。恍惚间他身后长出一对翅膀,庄周化作栩栩蝴蝶飞舞......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 篇1在很久以前,当人们还处于统治者的重压之下,是庄子,带着学生们呼唤自由,呼唤无拘无束的快乐……现代的人们解放了,可社会却愈加复杂了。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