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园街道办事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工作汇报
桃园街道办事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三年工作汇报
2009年以来,桃园街道办事处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点,顺应新时期农民群众的新需求,以合村建区和双区同建为抓手和着力点,积极探索促进新农村健康发展的办法、措施,以搭建生态、和谐、人文、宜居的现代化新农村为理念,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将责任落到实处。一是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以办事处主任和分管副职领导为副组长,吸收城建、财政、土管、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将责任具体到人,并落实了办公场所和经费;二是办事处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亲力亲为,把农房建设定位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创先争优活动中,从而保证了全体干部高度重视,形成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办事处、社区、村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每周汇报、总结制度,并将农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议议题列入每一次党委会议议事议程,从而保证此项工作常抓不懈。
二、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找准农房建设切入点。一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合村并居和双区同建的指导方针,坚决杜绝了私搭乱建现象,并成立农村农房建设综合执法大队,定期对办事处辖区内各个村庄进行巡查,一经发现,坚决予以制止;二是立足办事处工作实际,确定了“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指导思想,于2009年投资1400多万率先启动了胜利社区沿街改造工程,并以此为带动,于2010年实现了胜利村的拆迁和原址重建,将实实在在的实惠摆在群众面前,从而激发了其他社区群众的建设热情。截至目前,我办事处共实现了寇坊社区、胜利社区490户群众的拆迁工作,拆迁总面积7.46万平方米,实现了1195
户安居楼的开工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总投资额可达4.5亿元。
三、高点定位,强化规划,打造精品社区。一是始终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核心,在新建社区的农房规划方面坚持高点定位,立足省级标准,先后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山东省建筑大学设计院对7个并居点实地测量,在充分考虑每个社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为每个社区量身打造精品规划,既使群众生活城镇化,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确保建筑风格、布局及实用性50年不落后,确保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坚决不做表面文章,更注重新建农房的质量,为此,领导小组组长黄彦朋书记亲自挂帅,多次联合县建设局、土管局和质量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检查,先后排除安全隐患100余处,确保了我辖区内在建工程零事故建设;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对不依照规划进行建设的,坚决予以查处,并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保证了规划百分百落到实处。
四、加大宣传,落实政策,提高群众农房建设积极性。一是始终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原则,自2009年以来,先后挨家挨户发放8000余份“明白纸”,让百姓看见实实在在的实惠,激发群众合村并建的热情;二是忠实贯彻落实省、市、县下发的各项指导政策,始终把让利于民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将资金奖励、购房补贴、配套补助等资金政策落到实处,先后发放奖金10万余元,同时积极联系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争取低息贷款200万余元,另外争取省政府拨款的1.5亿元的土地整理项目中的20%用于社区配套建设,缓解了社区建设资金压力,成功破解了建设启动资金难题。
五、双区同建,领富于民,以园区建设带动社区建设。为同步解决群众上
楼后带来的生产、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桃园办事处本着“让每个社区都有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产业基地、每个产业基地都有龙头带动”的原则,在7个社区周边逐步建立起来相应的民营园区,并在园区建设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改全面“撒网”为重点“捕鱼”,把招商重点瞄准国内大企业、知名企业,重点引进“大高外”(大规模、高科技、外资)项目,成功引进21家企业落户各工业园,可转移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另一方面引导各社区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及合作经营的方式,在各民营园区大力发展集约化农牧业,将农民从单一农业逐步引导至工业、加工制造业和蔬菜种植业上来,农民不但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或分红,还能在园区内打工拿工资,从而确保了农民上楼后“流转土地不失业、换个工作更赚钱”,成功实现了农业农民向产业农民的转变,清除了农民上楼的后顾之忧,形成了安居与乐业共赢的可喜局面。
第二篇:柏林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汇报
柏林镇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简介
柏林镇党委、政府
遵照县委、县政府总体部署,柏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抓开工、促完工,掀起农房建设、危房改造工作新高潮。
一、基本情况
按照“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切合实际”的原则,镇党委、政府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强化组织领导,提供人员保障;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政策资金扶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全镇共启动了柏林、前南林、东武安、宋合、贾庄、玉源、黄崖、桥仙等整村连片建设40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100.5%;启动危房改造132户,占全年任务量的97.8%。柏林社区启动64户旧村改造工程,武安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宋合社区2栋48户农房建设已全部开工建设,全镇土地增减挂工作涉及5个项目点,去年已全部完成。
二、项目点基本情况
柏林社区住房建设、旧村改造工程。今年以来柏林社区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对镇驻地南部进行建设,新增商住户50户,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启动信用社南3栋住宅楼建设,可安置住户数64户,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在镇铁木社、兽医站旧 1
址,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拆迁8000平方米,新建64户商住楼,新增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
武安社区农房建设。今年新规划的武安社区位于中心村东武安,下辖东武安、西武安、郑家庄、永西4个村,共有1600户、6300人。规划建设住宅楼48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2栋48户住宅楼,建筑面积5760平方米。
宋合社区农房建设。宋合社区位于柏林镇南3公里,下辖宋合、小张庄2个村,共有800户、3100人。一期建设住宅楼2栋、48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下一步以本次现场调度会议为契机,认真领会领导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确保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完工,群众入住率达到100%。
2011年9月3日
第三篇:东郭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汇报
东郭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东郭镇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重点突破,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特别是镇中村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农村住房及危房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搞好调查摸底。为全面掌握全镇农民住房及危房情况,镇从村镇建设服务站、建房办、办事处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农村住房与危房调查工作组,分赴全镇92个村逐村调查,实地察看,并全部登记造册,通过调查汇总,全镇共有危房户1800余户,为实施危房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实施,制定三年危房改造规划。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三年规划,根据东郭实际,本着“先镇驻地后向村延伸,先经济强村后一般村,先镇中村连片改造带动各村”的原则。在规划上,根据农民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组织搞好新型农房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为自建房农户免费提供设计图样和技术咨询。坚持高起点规划,通过科学规划,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住房“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我镇已聘请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建设上计划分三年完成,并确定了建设改造计划和建设时序,优先确定了今年的目标任务。目前,现已
完成危房改造267户,农民住宅建设289户,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突出重点,加快镇驻地商贸城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我们东郭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城镇建设、实施旧村改造的统一部署,把建设商贸文化城作为中心镇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确立了“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商、以商富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共建共享、让利于民的工作思路。经过精心组织,科学指导,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和谐拆迁,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拆迁,经过5天时间,商贸文化城已完成拆迁256户,拆迁面积18000平方米,实现了零信访、零投拆和零事故,实现和谐拆迁;二是实行科学规划,请滕州市规划设计院对商贸城进行规划设计,请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了建筑设计,现规划、建筑设计已全部完成,整个商贸文化城建设可容纳180户的5栋六层住宅楼,需建4.6万平方米商贸房,1.5万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4600平方米绿化面积,商贸城将建成徽式建筑风格,以此再现东郭千年古镇的风貌。三是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5月6日在东郭镇司法所举行了招投标仪式,有滕州市建筑安装工程集团公司和滕州市大力建筑安装公司等4家中标。现已签订施工合同,正在进入场地施工。
下一步工作打算:我镇的危房改造及商贸城建设已进行紧张的施工建设阶段,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确保商贸文化城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加强领导,继续实行由主要领
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调度,抽调精干人员,蹲住、靠上、抓实、办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加强监督督导力度,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采取倒排工期、定期调度制度,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力争年内完成商贸城建设任务,努力推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实现更大突破。
二OO九年五月三十日
第四篇:关于全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全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欢迎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考核组的各位领导莅临西集镇检查指导工作。在此,对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给予西集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下面,简要向各位领导汇报我镇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住建、规划、国土、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下,我镇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新山亭”和建设“五个西集”的工作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强化措施,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全镇共规划建设刘庄千户社区、伏羲庄园社区等5大新型农村社区,计划总投资6.2亿元,拟建居民楼86栋、2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建成居民楼26栋、710户、7.8万平方米,实现入住230户,完成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硬化、亮化道路8公里;危房改造45户已全面启动。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做到“五个强化”。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责任主体、强化科学规划、强化宣传引导、强化部门联动。
二是坚持“三位一体”,搞好“六个结合”。即搞好与城镇建设的结合、搞好与工业园区的结合、搞好与农家乐项目开发的结合、搞好与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的结合、搞好与乡村文明行动的结合、搞好与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结合。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三大环节”。即注重基础设施配套、注重资金监管、注重质量监督和手续完善。
总之,虽然我镇的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距区委、区政府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受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制约,在工程建设进度、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展较慢。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考核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群众入住率上下功夫,确保在建社区尽快实现入住,努力打造全区农村社区建设精品示范工程,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五篇:常路镇村镇建设规划及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及危房改造计划工作汇报
常路镇村镇建设规划及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及
危房改造计划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蒙阴县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东邻蒙阴县高都镇,西北与新泰市交界,南与联城乡接壤,是临沂市西北部的咽喉重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人口3.3万,常路镇的文化底蕴丰厚,是战国时期的齐鲁交界处,历史上春秋时期管仲脱囚这一重大历史掌故就发生在这里。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常路镇交通发达,205国道横穿镇驻地,距京沪、博徐两高速公路出口分别为8公里、12公里,距临沂机场80公里,距日照港160公里,距东都火车货运站3公里。
二、小城镇规划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常路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科学定位,大力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围绕着“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经济带建设、以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全力打造新型小城镇,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坚持“发展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努力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在1997年编制完成的建设规划基础上,本着“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原则,于2002年底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编制了常路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并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做了以下详细规划。一是2003年编制了振兴路的详细规划;二是2005年3月对聚良山、东山公园及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其中规划聚良山2.1万平方米,东山公园6.86万平方米,镇中心小学3.6万平方米);三是2005年12月又对5个中心村进行了村庄规划;四是于2007年聘请山东省新泰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30个村的村庄规划并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县政府批复实施;五是于2008年聘请山东省建工学院对中心商业街改造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西岭工业园、田家岭工业园进行了控规设计;六是于2009年3月份聘请山东省新泰市规划设计院对南围子村村庄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做了详细规划,请县规划设计院对房屋建筑做了建筑设计。截至目前,全镇的详细规划覆盖率达40%以上,以上规划的实施,将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小城镇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
自全县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之后,常路镇迅速成立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会议,培训工作人员,以管理区为单位分为5个小组,对全镇农村拟分散新建住房情况及农村危房改造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摸底走访,经过排查,全镇共有拟分散新建房604户,总建筑面积62967.5平方米,危房304户,总面积21713.3平方米,其中新建翻建162户,配建安置106户,修缮加固36户。排查的同时,逐户拍了照片,分别建了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档案,并结合本镇实际制订了三年工作计划:
一、农村拟分散新建住房。从2009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全镇力争实施新建房面积为62967.5平方米,计划2009年新建182户,建设面积20765.5平方米,2010年新建199户,建筑面积17865平方米,2011年新建223户,建筑面积24337平方米。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从住房最困难、最急需的群众入手,分期分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009年改造危房53户,改造建筑面积3443平方米,2010年改造危房137户,改造建筑面积9812平方米,2011年改造危房114户,改造建筑面积9358.3平方米,其中残疾人、五保户74户,力争3年内完成农村住房改造任务。
三、整村迁建改造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南围子村新建住房98户,危房改造9户,上行庄村搬迁建设33户、危房改造21户,两个村的整体搬迁任务,计划2009年完成南围子村27户拆迁建设任务,20户的周转房建设任务,2010年完成南围子村27户的建设任务,上行庄村20户的搬迁建设任务,2011年完成以上两村的全部搬迁建设任务。
截至目前,南围子村按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正有条不紊进行,齐鲁分界河投资40万元的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98户搬迁户已全部签订搬迁合同,现已有12户已着手建设二层住宅楼,新规划20套周转房已开始施工建设,整修道路11公里,改造桥梁4座,埋设供排水管道3000米,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目前,急需项目资金到位,以加快工程进度。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