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进中的历史文化学院
奋进中的历史文化学院
2010年5月,我院在校级重点学科“陇东历史文化”和校级重点研究机构“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被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全校及校外专家学者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在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上,坚持“陇东特色”和“老区特色”,以“一带、两原、三区、四省”为目标,取得了明显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出版《庆阳通史》、《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等专著近50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完成各类科研教学项目近20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2项、甘肃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3项。我院高度重视与学术交流,近年来,主办或联办了陕甘边根据地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庆阳先周历史与农耕文化论坛、庆阳石造像与古石刻艺术鉴赏研讨会、庆阳市历史学会年会暨南梁根据地建设研讨会、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学术研讨会等,主要参会人员达到800余人次。先后参加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与历史地理学学术研讨会、黑水城文献与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次。2011年5月在校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中心成功开办了陇东大讲堂,邀请了庆阳市历史学会会长卢造钧等五名专家为全校师生做学术报告。陇东大讲堂的开办,增强校园学术氛围,繁荣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了校地合作,拓展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受到了庆阳市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全校师生的喜爱,增强了我校服务陇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让学术在这里繁荣、让学者在这里活跃、让学问在这里闪耀出智慧的光芒。(配照片)
第二篇:奋进中的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奋进中的历史文化学院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12月的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
系,2010年12月历史系升级为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现开设历史学(历史学和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两个方向)和人文教育
(地理历史和人文地理两个方向)两个专业。目前有21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1000多人。2010年5月,历史文化学院在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陇
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被甘肃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
地。2012年6月,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运行。
历史文化学院学术积淀深厚,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学术梯队。现有教职员工40人,其中教授7人(含
客座教授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2人,近年来,历史文化学院更加
注重科研创新和大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自建系以来,先后主编、合编、参编出版
专着5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200余篇,连续两年三次获得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立
项,获得部委和省级项目立项20余人次,获得地厅级和校级项目立项40余人次。荣获
省部级和校级教学科研等各类成果奖60余项。
历史文化学院坚持以“六社一刊”和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为阵地,更加注重培育和
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加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和行为兴趣的导向;以北地文史学社为
载体,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月”活动、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
辩论赛和以“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陇东历史文化
研究中心为平台,培养学生善于阅读思考和勇于实践研究的能力,先后有47篇学术论
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连续7次获得省级以
上奖励,学生科研成果和社会实践,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陇东学院的转型跨越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院师生团结拼
搏,争创一流,紧紧依附一个基地(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两大特色(“陇东特色”和“老区特色”),三大网络(历史文化学院、北地学苑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网),四大展馆(历史文物馆、红色文化馆、地理科技馆和学术成果馆)。凭借区位特
色文化资源优势,凝练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打亮打响学术品牌;紧紧依托团学活
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读书写作和实践本领。学院坚持以发展求生
存、以服务增活力、以成果夯基础、以学术厚底蕴、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不断完善人
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体制,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高雅的读书学习氛围,培育
和传承浓郁、厚重、深邃以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大学文化气息。
第三篇:奋进中的历史文化学院(gai)Microsoft Word 文档
奋进中的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始建于1978年12月,其前身为庆阳师专历史系,2000年3月历史系与政治系合并为政史系,2003年7月重设历史系,2010年10月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开设历史学和人文教育两个专业。现有教职工40人,教授7人,副教授10人;博士5人,硕士24人。在校本科生1168名。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2010年6月申报成立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11月建成历史文物馆、红色文化馆、地理科技馆和学术成果馆四大文化展馆,建系以来,获省部级和校级教学科研等各类成果奖60余项。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连续两年三次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获部委和省级项目20余人次,获地厅级、校级项目40余人次。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发展求生存、以服务增活力、以成果夯基础、以学术厚底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体制,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高雅的读书学习氛围,培育和传承浓郁、厚重、富有生机的大学文化气息,坚持以“六社一刊”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行为兴趣为导向,通过读书报告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实践本领,提升了人文素养。先后涌现出了罗凯、郭虎子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47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连续7次获得省级奖励,读书科研和社会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趁着陇东学院转型跨越的大好机遇,历史文化学院必将在昂首阔步中继续奋进,在引领创新中书写新的辉煌。
第四篇: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珍爱生命,善待自我”主题班会成功举办
2014年5月19日下午3点,由西华师范大学学工部(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办,历史文化学院心理咨询部历史文化学院心理咨询部承办的“5.25——珍爱生命,善待自我”主题团体辅导在北湖校区灯光球场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五十多个同学在活动开始之前都对这个新颖的活动感到好奇,因为场地和活动方式她们没有经历的。下午三点,活动在一个简单的开场白后进行,活动总共分为三个板块,由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杨涛师兄主持。在杨涛师兄的带领下,同学们很快的进入了状态。团体辅导的主要内容总共有五个方面:暖身活动互助按摩与信任圈、同心协力;热身活动,玫瑰花开;为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队的兴趣进行连环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而进行我的自画像游戏。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小奖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此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后,此次活动在一首《朋友》的歌声中中圆满结束。
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轻松、新颖的小游戏,让同学们释放内心的压力,舒缓情绪。“5.25”主题班会每年都会举行,但是每年都会带给我们感动,我们都要好好爱自己,我爱我,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都应该大声的对自己说:“我爱我,最爱我”。
(文:心理咨询部 摄影:李旭梅)
第五篇: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含特岗教师)复试方案和名单
为做好2013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含特岗教师)复试工作,谨按学校有关文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订本方案。
一、复试时间
资格审查:2013年2月21日8:30—11:30
专业面试:2013年2月21日下午2:30
专业笔试:2013年2月21日晚上7:30
二、复试地点
资格审查:石牌校区研究生院楼303会议室;要求考生带招生简章中所列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同时现金缴纳复试费110元,并领取收据。
专业复试:请到石牌校区文科楼430室进行专业课面试和笔试;要求考生带缴费收据、身份证、准考证和个人科研业绩材料原件与复印件。
三、复试原则及复试名单
1.复试分数线: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80,英语45,联考总分140,所有考生均须同时达到单科和总分线方能参加复试。
2.所有上线考生均须参加复试且合格方能录取,复试总分100分,60分合格,不合格不予录取。
3.考生总成绩=联考总成绩÷3×60%+专业面试成绩×40%,将考生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并参考考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确定拟录取名单。特岗教师按复试总成绩(不含专业基础课)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并参考考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确定拟录取名单。
4.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替考、身体及思想政治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的,一律不予录取。
5.复试名单:
教育硕士:占洁发、张亚龙、朱亚名、杨平、李晨华、梁雅怡、廖意文、林凤霞、星仲尧、陈日安、陈佳颖、张学兵、李莲玉、冯显中
特岗教师:杨海珍、吉训道
四、复试方案
1.专业课笔试
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
参考书目: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专业课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该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合格不予录取。
2.专业面试
①政治理论素养:由复试组专家向考生提出有关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要求考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该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计,考核分数不纳入复试总分;不合格不予录取。
②专业面试,100分。其中:教学、科研业绩评定,20分,由复试组专家审查考生的各种教学科研成果或奖项等进行综合评定,查原件留复印件;说课10分钟,40分;专业知识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40分。
历史文化学院
2013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