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哭泉乡淌泥河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哭泉乡淌泥河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一、基本情况
淌泥河村位于210国道两旁,距离县城11公里,乡政府驻地以南2公里处,下辖4个村民小组,共有156户,555口人,现有耕地1467亩,其中核桃面积1200亩,挂果面积700亩。宜林荒坡地3000亩,是以种植地膜玉米和核桃为主导产业的村,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
二、主要措施
淌泥河村是立足旧村改造基础上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主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群众。不断动员和发动全村群众积极开展植树栽花、院落美化和门前“三堆六乱”治理,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是依靠包抓部门。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对淌泥河村“美丽乡村”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县财政局已投入20万元建设资金用于支持村上环境治理,为该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依靠项目。目前,在该村实施的有“中彩”项目、县发改局支持的河堤治理项目、县核桃办支持的核桃产业园区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该村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带动型“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
今年该村建设主要抓了“四项工程”:一是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程。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屋5户24间、迁移
玉米仓14个;拓宽巷道路基16处330米;铺设排水涵管15米;粉刷210国道两旁院墙、厕所墙面等3700平方米;修建篱笆墙200多米;栽植树种400多棵,建门前花园21个;新建垃圾屋5个,在村内主干道两旁和公共场所放置果皮箱15个,清除“三堆六乱”20多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完成2280米道路硬化的路基处理工作,6月底前完成硬化工程;完成河道整治工程,石砌护岸400米;建成地膜玉米景观台1个、村牌1个。三是产业提升工程。开展了厨师技能、农家乐经营培训,扶持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等服务业,已开业农家乐1户;发展1户小型玉石加工厂,吸引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创建高产地膜玉米示范田1500余亩,建核桃示范园500余亩,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5盏;发展舍饲养羊15户;筹资15万元成立资金互助协会,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四是文化增色工程。结合百里绿色文化长廊建设,对210国道两旁的墙面进行刷白,设计了中国传统文化、党建、精神文明、综治等方面的图片,建设手绘文化长廊2000余米,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哭泉乡文化工作简介 2
哭泉乡文化简介
哭泉乡位于宜君县城南12.5公里处,下辖11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共1242户。全乡总人口5342人,其中农业人口4968人。我乡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3名。近年来,哭泉乡按照固阵地、强管理、促服务、重实效的工作思路,整合文化资源,发挥文化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实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全面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抓硬件完善设施。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290m²,布置有图书室、排练室、棋牌室、展览厅等,其中乡图书室有书柜6个,标准化书桌10余张,藏书有政治、历史、科普、法律、文学、教育、医学等图书3256余册,报刊20余种,年总流通人次达2850人。乡文化站设有电脑5台,投影仪1台,播放器1台,音响两个,电动幕布一幅等。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免费服务,年总接待人数3850人,真正成了干部吸取知识、传送信息的桥梁。
抓载体发挥功能。利用重大节庆日,策划了哭泉秧歌闹元宵、三八妇女剪纸赛、五一群众篮球赛、七一羽毛球赛,国庆“颂祖国”农民艺术节等文化艺术活动,实现了月月有活动,年年有精品的群众文化生活格局,现我乡有文艺团队12支108人,有戏曲、秧歌、歌舞等。有56人组织的群众自乐班等文艺队伍,并发展文艺骨干32名。多次组织举办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真正实现了乡党委政府牵头,乡文化站承办,干部群众同乐的文化活动新路子。
抓管理促进服务。我乡针对广大干部群众的需求,拓展文化发展的空间,打造文化服务的品牌,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善和内部积极性的挖掘,综合各方力量,带动我乡干部群众文化建设。
第三篇:星泉村“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申中乡星泉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各位领导:
我乡星泉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于6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下面我将“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一、基本情况
星泉村距县城6公里,属河谷浅山地形,全村共有5个社241户964人,其中劳动力538人。耕地面积1713.4亩,人均1.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80元。2016年,“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资金602.6万元,其中省市县三级财政投资250万元,相关部门投入资金182.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32万元。联建单位帮扶资金为38.1万元。
二、建设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4名乡干部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规划布局、工程协调及其它工作。同时,村委也成立了由16人组成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代表全体村民行使项目建设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强化宣传动员。将宣传动员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始终,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交流、入户访问等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动员和意见征求,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并积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等活动中来,群众参与人数达420多人(次)。
三是村容村貌整治。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动员群众全面开展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等卫生死角治理。截止目前,共组织出动挖掘机、装载机、手扶拖拉机等车辆 64辆(次),清运垃圾750立方,清理巷道土堆、粪堆、草垛42处,拆除危旧房屋、猪圈、旱厕11间。整治垃圾点4处(改造为小型便民广场),加固农户墙基120㎡。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新建公共厕所1座,仿古文化舞台1座136.6平方米。修建健身广场一处1500平方米,修建湿地小公园一处,建成休闲木亭1座,铺设游步道路380米,安装路边道牙石953米,水泥砂浆压光抹灰1144.65平方米,仿土打墙板抹灰2589.8平方米,墙体青砖戴帽1164.2米,治理沟渠454米(改建为鹅卵石景观水渠),墙面彩绘880平方米。新改建危旧房14户。
五是村庄绿化建设。积极发动群众投身村庄绿化活动,在村主干道、巷道两旁共栽植丁香2000余株、云杉700余株、河北杨2000余株等共约5000余株,种植花草600㎡,绿化道路长达2公里,绿化总面积达1400㎡。同时,为确保绿化工作取得实效,不定期对绿化区进行集中浇水、除草、修整工作,绿化效果初步显现。
六是谋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今年种植胡萝卜2000亩,预计纯收入达120万元;种植油松等树苗500亩,预计纯收入达250万元。组织6户群众在共和县租赁土地500亩、6户群众在巴燕乡租赁土地200亩种植藜麦和蕨麻。同时,壮大劳务经济,目前全村拥有推土机30台、装载机15台,劳务输出240人次,预计年劳务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七是加强与帮扶单位的衔接。经积极联系协调,省国土资源厅帮扶资金30万元,修建一处15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中心广场;果洛州税务局帮扶价值约1.5万元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县交通局投资约20.5万元,硬化村庄道路1.4公里;县民政局投资94万元,修建一处综合服务中心、一处湿地游园。
八是健全长效机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出台了《星泉村村规民约》、《星泉村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星泉村“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星泉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制度》、《星泉村庄绿化管护制度》等六个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行为。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二是村容村貌整治方面资金不足,由于今年取消了财政投入,村委和群众自身又积累不足,雇用清运车辆等方面产生的费用难以支付,对后期卫生保洁、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等也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村庄环境整治不够彻底,还存在卫生死角,部分农户房前屋后还堆放有粪堆、草堆等,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爱村护村意识,落实环境区域划分工作,确保“门前三包”等制度的落实。二是继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清除村庄主干道、小巷道和房前屋后堆放的生活建筑垃圾、柴草粪堆等,确保主干道路及广场等公共服务区域卫生干净整洁。三是加大督察指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引导群众由“被美丽”向“要
美丽”转变,从而构建一个山青、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新家园。
第四篇:**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美丽乡村谱新章
文明莲花焕新颜
——**村“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情况简介
**村位于**县城以东。全村共465户1512人,耕地面积800余亩,村域主导产业是农业的蔬菜、药材种植以及个人经营工商企业。近年来,我村围绕“人居环境抓整治、硬件设施抓投入,旅游产业抓基础”工作思路,通过绿化亮化、旅游开发、人饮安全等一系列工程,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素质明显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市敬老爱老模范村”、“平安村”“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2016年被城固县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
基础设施重投入,美化环境提精神。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对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提档升级,并新建了乡村大舞台。投资40余万元,对村民房屋外墙面进行了统一风格的粉饰,更换安全窗户防护栏。引进优良的“七彩莲花”新品种扩种百亩,新建占地面积30多亩的莲花生态养殖垂钓基地即将竣工,村道路“白改黑”、电路改造、庭院打造、村史馆的修建也将在年底之前全面完工。累计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投资40万元,新建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村内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建成了村级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站一处。成立**村环卫队,落实保洁责任,随时对村内环境进行保洁,通过一系列措施,村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提升。
文化熏陶重氛围,道德实践强素质。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墙面、广场、灯杆为阵地,制作一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图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二是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有效运行,农家书屋各类书籍4000余册免费对外开放,群众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三是发挥道德讲堂作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提升群众道德素养,截止目前已开展道德讲堂活动5次。四是深化文明村创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家村新风尚。
日常行为重管理,移风易俗扬正气。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卫生公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成员,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在全体村民中倡导“除陋习、树新风”,不断规范村民文明等行为,做到事事有人管、有人抓,从而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通过“一约四会”的有效管理,群众“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逐渐形成,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歪风邪气得到了彻底扭转。2016年,在红白理事会的管理下,婚丧嫁娶压缩酒席数量、控制烟酒档次、规定礼金标准,全村12户过事群众平均压缩开支40%左右,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实在利益。
精神文明重创建,繁荣文化育心灵。以乡贤文艺宣传队为骨干,自发组织举办惠民文化演出,每年演出至少在20场以上,传统节目“磨影子”代表办事处参加全县文艺调演,深受群众称赞;村文化广播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定时播放相关节目,做到了新闻要闻、天气预报、精准脱贫、好人好事等内容的精准播报;每年15场以上“露天电影院”,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第五篇: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简介
娘娘坝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县级示范村标准,全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点加强人居环境的治理,开展清扫垃圾、清理柴草、清除粪堆、清除砂石、清理路障的“五清”活动。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2公里,疏通排水管道,疏浚沟渠,翻新水渠20米,加固混凝土盖板30块,修砌拦河坝10块,河道底面硬化328㎡。下大气力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采乱挖、乱贴乱画的现象,通过整治达到村庄美化、民居亮化、路院硬化、河渠净化的“四化”目标。通过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改造活动,对沿街道农户34户住房进行统一粉饰,共计面积5347㎡,达到建筑有序、干净卫生的新村容村貌。推进中心村区域的环境美化、绿化工程,重点实施街上组2公里公路两侧绿地建设。结合该村本来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山水风光,在白家山至黄家坎处路旁两侧建设村庄绿地2公里,栽种景观树,种花植草,打造绿色景观。建设仿木桥栏杆36m,修砌花墙214.2㎡,修建树坛7个,沙灰粉墙326.8㎡,粉挡墙勾缝476.6㎡。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了景美业新人和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