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18:3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

第一篇: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

摘要:课上老师通过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八个选题讲座,介绍了社会文化、、中国现代建筑表达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造型、构成手法、基础理论等建筑设计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园林中国现代建筑内涵技巧

通过一学期八节概论课的学习大体上对于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上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我想也是概论课设计的目的所在。

一、概论课课程内容总结

概论课以讲座的形式分八次分别从建筑设计的思想文化层面和实际的设计手法与技巧层面对于建筑设计的初阶知识进行了集中性讲解,八名老师分别从各自的选题出发,以翔实的资料和图片结合自身的讲解,每个选题都能带给听者或多或少的收获,加上老师自身对于建筑设计的理解,对于视野的开拓和设计初期构思角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设计是介于工科与艺术之间的学科,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都有较深的艺术基础,如米开朗琪罗一样是雕塑家或者其他身份,因此建筑设计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水准和人文基础,概论课程的教学总体上来说其实也就是在建筑设计技巧和对于建筑相关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的拓展。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所以建筑设计的对空间、造型的的处理方面满足人们对于空间使用和审美需求又是建筑设计所必须要满足的,所以概论课上也对于这些有涉及。

总的来说概论课就是在除了设计课和自己看书查资料之外相对

系统、全面又各自具有针对性的对于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的讲解。在理论知识之外,老师的个人的解读也一定意义上使理论相对于书本的艰深与刻板而言,又更将简单和生动,讲座的形式把建筑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大体上都做了大概的讲述。

二、建筑的人文主义情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这古老的谚语所说的,人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动物,除了生存本能之外,价值观与审美倾向都会受到成长与教育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会渗透进入生活的各种各样方面,从建筑设计出发来说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在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可以从量产化建筑物中看出浓重的中国痕迹,这也是老师上课所说的“无需表达的表达”,即使刻意追求的“欧陆经典”、“美国原味”也是具有中国的烙印。

即使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在符号运用与简洁明快的表达中也难免会透露出中国味,在课堂上也对于“中国现代建筑”为作了阐述和讨论,在我看来摒弃也好,继承也好,中国现代主意建筑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时代性才是最应该具有的,除此之外建筑还应该是一件居住的艺术,建筑在使用之外还应该有符合主流的审美与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建筑的造型方面不能仅凭个人喜好而缺乏思辨性,简而言之就是建筑作品必须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与主流价值取向相呼应和契合的地方。对于外国建筑师反而能够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物的奇怪现象也可以从以上寻找到原因。当今的经济形势下,快节奏与快餐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市场的主流,以及对于欧

美等发达国的模仿与抄袭,都是建筑缺乏了独立性和文化内涵,恶俗的中国式表达也使中国建筑的表达难以健康的发展,拜金主义似乎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文化氛围中不为过,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但是建筑作品作为文化的外向表露更应该兼具着文化引导上的意义,而不是沦为笑谈。

我觉得就目前中国的形势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借鉴西方的地方颇多,现代主义建筑也是由西方起源的,模仿西方终究难以在现代主义建筑中需找到中国建筑的立足点,传统建筑才是中国的值得借鉴用来区别于外国的有效途径。

传统建筑中以园林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建筑,在课堂上老师对于扬州的园林建筑也多有涉及,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形式,在园林上寄托的文化内涵与中国朴素的哲学观点也是随处可见。园林中水体应用也达到了极致,几乎所有园林都难以离开水元素的应用,水元素的应用,除了人类的亲水性之外,还寄托了古人对于生命与德行的追求,水在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孕育与大善、大德的含义,“上善若水”这个词更是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园林中假山与各种园林植物间杂在建筑物之间,与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应和,而不是现代商业建筑中花费糜多所刻意营造的。园林建筑中曲折的交通流线与隔断的大量设置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谦逊特点,但是婉约之中不失精致,锦绣自在其中。虽然现代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在现代建设园林这种占地面积大、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低的建筑不切合实际,但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却是文化在建筑中所占据地位,园林建筑为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而不是其他国,不仅仅是执政党,更有一些本质的原因,中国所特有的和一直延续的,我想当把握住了这些,也就不用争执建筑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了,我想这也能够回答为什么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中国建筑更具有中国特色了,外国建筑师更能敏锐的感受到什么是中国,而不是怎样去建一个新的中国。

三、建筑设计的手法与技巧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固然内涵与本质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建筑的处理手法和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合理的运用手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确保建筑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甚至好的手法和技巧可以赋予建筑独特的内涵。由于建筑的发展各种风格在建筑形式上最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和建筑构件,或者处理建筑设计矛盾的一种手法所以建筑手法在实现建筑内涵与设计立意的时候也是难以或缺的设计过程。

建筑本质还是为了实现人们对于空间的需求,只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在“凿户牖以为室”,空间有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的需求,但是本质还是服务与人本身,而不是人去依存于建筑,所以建筑设计手法和技巧也是建筑“以人为本”实现的途径,运用技巧合理布局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减少流线和交通空间,即方便了使用者,也减少了投资上的造价,在最小的造价下实现最大的空间利用效果这是对设计师技巧的考验,也是在这个能源紧缺时代社会对于人类族群的考校。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住房是现在中国人投入资金最大的商品,所以住房的便捷与合理也是民生的工程。各种手法的使用也在除了实用功能之外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审美乐趣和空间感受,在相同的社会投入的情况下,高明的设计手法是一种资源的节约。

但是技巧与手法是服务于建筑,辅助建筑实现各种功能和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在建筑中人文主义情怀是不容忘记的,文化和传统的中国特色,是不能用设计手法和技巧所取代的。

总之,设计中空间变化,造型和立面的运用是建筑本身更符合设计的主旨,在保持建筑文化性的同时更具有实用性,并且使建筑有较多的变化,不再单一的拼接上各种符号,就可以称为一个建筑,使建筑在不变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结: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不是创造一个供人居住的盒子,而是为人提供人们一个实现自己对于空间需求的载体,在空间里得以实现在人类各种价值与诉求,所以建筑设计除了手法与技巧之外,建筑所呈现出的文化内涵与设计主旨亦是建筑师所必须要考虑的。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也应该着眼于此,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外在的表现形式或者模仿。大量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和仿外建筑的建设是的中国出现“千城一面”局面,而且这“一面”表现还不是中国的本来面目,如何在未来建设中告诉人们“什么是中国”,才是中国建筑最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建设量上面和创造怎么样的GDP这种功利性的建设。当在建筑在超越形式上认清“中国是什么”的时候,想必也就不用考虑怎样使中国建筑设计屹立于世界这个问题了,因为每人都会知道那就是中国。

第二篇:建筑学概论论文

建筑学概论论文

——建筑结构与造型班级:建筑学1101姓名:薛婷婷学号:11160112

2建筑学概论论文

——建筑结构与造型

摘要:建筑的结构与造型是建筑所面临的两个最基础的问题,结构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而现代建筑在满足结构安全需求的同时对建筑造型的要求是亟待的,尤其是高层建筑。现代高层建筑造型艺术的问题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也开始凸显:大量的高层建筑造型出现雷同或者开始失去地域性特征,城市的个性也随之逐渐泯灭;一些高层建筑一味追求“新、奇、怪”的效果,而不顾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此要付出将其建造出来的巨大经济代价或者潜在的结构危险。而中国古代园林在满足人们观赏要求的同时,在数百年间仍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可见古人在考虑到园林优雅造型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结构上的安全性。关键词:现代建筑 园林 结构 造型

一、名城扬州与扬州园林

扬州自古以来便凝结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到了清朝以后,乾隆皇帝的屡次巡视,大小盐商的聚集,让这古城又一次凸显了文化底蕴。园林作为这个江南小城不可缺少的点缀,犹如浩瀚星空中最为璀璨的那一颗。扬州盐商的财力惊人,为向皇帝逢迎讨好,不惜钱财,在全国各地聘请能工巧匠、构园名家,客观上也起到了将全国不同的造园流派集于一地,相互交流的事实。清代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曾称赞扬州园林是“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此”。扬州园林北有北京承德的皇家园林可借,南有苏州杭州的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之自己的独特创新,阴柔阳刚的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的相互融合的特点,这当是它自立于中国园林之林的重要原因。而其中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两种风格、韵味完全不同的建筑,与园林建筑比邻而建,怎样才能使之协调,园主人是化了不少心思。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串楼”,通过由叉路口交汇而成的千余米复道回廊,有机地把中西合璧的建筑和扬州园林揉合在一起,相互映衬,互不干扰,这在中国园林中是极为鲜见的。何园“串楼”的作用和形态,被中国桥梁专家赞誉为是现代交通立交桥最早的雏型。它把中西合璧的建筑协调统一在扬州园林之中,使人一点不感到古怪和不伦不类,这使扬州园林增添了无限新意。何园是有实物考证的中西合璧建筑的最早探索,也是极为成功的一次尝试,至今给我国建筑界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浅析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是形成一定空间及造型,并具有承受人为和自然界施加于建筑物的各种荷载作用,使建筑物得以安全使用的骨架。而一般建筑结构选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应建筑功能的要求、满足建筑造型的需要、充分发挥结构自身的优势、考虑材料和施工的条件以及尽可能降低造价等。而建筑结构可根据外形特点、结构所采用的材料、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以及结构受力特点分为很多类。

三、建筑造型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与科学技术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综合体。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它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精神面貌。为了能与社会发展、时代步伐相适应,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以及设计构思等课题已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其中建筑造型设计更是建筑学专业所研究探索的重点之一。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建筑空间的三维物质实体的组合。研究建筑造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具有整体的美感,同时又具有多样化与秩序性,因此需要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进行形态塑造。相似、变形、对比和均衡是常用的基本手法。相似是指物体的整体与整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因素,相似是形成整体感的重要条件;变形是对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态上的变化,在建筑造型中变形表现为许多方面,如变尺度、变形状、变位置、变角度、变虚实和变高度等,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以克服单调。建筑造型的对比常指大小、高低、横竖、曲直、凹凸、虚实、明暗、繁简、粗细、轻重、软硬、疏密、具象与抽象、自然与人工、对称与非对称以及形状、方向、色彩、材料的质感与肌理、光影等;均衡是处理建筑造型视觉平衡感的手段,体量、数量、位置和距离的协调安排是形成均衡的基本方法。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是建筑造型中的两种相互补充的组合方式。对称的形式具有安定感、统一感和静态感,可以用于突出主体、加强重点、给人以庄重或宁静的感觉。

四、空间的形态构成空间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已从“空间经验”转化为“空间概念”,也即从空间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空间的理性认识。只有长、宽两个维度,呈现的是平坦的无实际厚度或深度的形象。平面的立体感觉,通常都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而立体或空间的形态则是拥有轮廓、结构、体量、色彩、肌理等要素,具有四度空间的特性。形态的范围在现实生活中呈现为正负关系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同时还包括视窗艺术中的虚拟形态。构成,是指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五、建筑造型与材料

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由于各种设计思潮的涌现,以材料为表现元素表达设计者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已成为潮流与发展趋势。如晚期现代主义运用高科技的材料金属、反射玻璃来表现他们的“技术乐观主义”;后现代运用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组合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解构主义以高科技材料表达他们追求冲突、碰撞、扭曲、斜置、破碎的美学思想;更多的高层建筑仍是沿袭着现代主义的风格,用材料如实地反映着功能与结构的特性。虽然各种新型材料被广泛用于建筑,但总的说来,还是在混凝土、玻璃、金属、天然石材等材料之间进行组合,许多优秀的建筑都是运用这些材料加以精心组合从而创造出各具风格的外观造型。

六、结构·建造·建构

有一种观点认为,建构是建筑学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它一直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贯穿在人类的建筑文化之中。爱德华·塞克勒(1880 - 1976),原籍奥地利,毕业于维也纳技术大学建筑学院,曾在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the Warburg Insitute)从事研究并获博士学位。塞克勒十分重视历史知识在建筑学发展中的作用。事实上,塞克勒重点分析的三个案例以及随后提及的诸多情况(包括密斯、柯布的现代建筑)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也有那么一些“为数不多的建筑案例,结构原理的实施近乎完美,建造合理有效,同时兼具清晰直白的建构表现”,不过称其“为数不多”实际上已经是在承认矛盾和冲突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就此而言,建构是建筑批评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完全可与那些曾经被挑选出来进行特别讨论的因素相提并论,空间就是其中之一。然而需要谨记的是,以分析为目的的批评行为无论选择哪个话题,都是在孤立地看待问题;单纯从建构的角度谈论建筑就像单纯从空间的角度谈论建筑一样片面。建筑批评应该把建筑体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阐释。无论建筑创作还是建筑批评,那些从存在的完整性出发、又回归到存在的完整性的尝试才是最成功的尝试,它既不纯然受制于意识,也不完全服从于智力分析。

七、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

近百年来,就中国建筑的表达问题,争论不休,各种做法,未能令人满意。中国的房子盖了千千万,却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和现代作品,直到王朔的出现。当然原因并不全在(甚至主要不在)建筑师方面。但是摆脱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还是需要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才能使中国现代建筑立于世界之林?以1900年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作为起点,1900年以后,一方面清政府推行“新政运动”,废科举、兴学堂,旧衙门改新政府等等,这时学堂建

筑和政府建筑都采用西洋建筑形式,并扩展到普通民用和商业建筑,这个趋势在满清王朝被推翻之后继续仔在。另一方面,欧美教会吸取“民教冲突”的教训,在中国加强“基督教本土化”,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各地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大屋顶”的形式。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走过的路及其各种观点,可以在图中找到轨迹。而且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中国的现代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国建筑必然要召唤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但不会是也不应该是历史的重演。中国现代建筑的传统性和民族性的表达,需要跳出具体的形象,跳出习用的词语,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哲学意义上的批判)认识的基础上,要作抽象的思辩和精神的凝炼,探索能和现代建筑艺术和审美意识契合的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中国的建筑创作之路。做到:“不是”:形象上、技术上不是;“就是”:精神上、意识上就是。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达,也需要经过这三种境界。

第三篇:建筑学概论课内容简要

1.建筑·教育及其昨天(主讲:单踊)

讲述了建筑学发展的历史,并列举建筑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学院(包豪斯,老八校……),分析了老八校(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历史和现今的传承,尤其分析了东南大学建筑系的百年历史。

2.建筑·艺术及其设计(主讲:齐康)

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教授,以其几件作品为实例,讲述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风景设计的要点,和其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建筑界后辈的期望和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可以说为初入建筑界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3.建筑·城市及其规划(主讲:段进)

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功能,要点,重要性。尤其是东南大学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城市规划学,为将来可能转入该专业的学生认识此专业做准备。

4.建筑·景观及其营造(主讲:成玉宁)

介绍了风景园林学的概念、成果实例、学科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之处,使人能正确认知景观学这一学科。

5.建筑·城市及其设计(主讲:王建国)

以实例介绍了城市设计的重点,和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区别和联系,并论述了特定的主要城市设计课题的指引和设计原则。

6.建筑·生态及其技术(主讲:韩冬青)

根据当时时髦话题:低碳,绿色,环保,概述了建筑如何切合生态发展,讲说了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材料,方法……

7.建筑·理论及其未来(主讲:葛明)

总结了前六讲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新的思考,并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条重要理论,展望了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

第四篇:景观建筑学概论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分析

一、结构的发展地过程

中国园林艺术是其它形式互相影响、互相通融而逐渐发展的。它除了作为艺术创造的对象外,还要承载许多政治、文化、宗教的内涵,满足一些实际的使用功能(居住、游赏等),更要受一定物质与技术的制约。因而其结构的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二、结构的外部表现特征

园林结构的成熟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后期的一个高峰,园林无论从视觉表象还是内在涵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由于要素的相对独立,使造园家在创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常规组合秩序进行颠倒和打破,拓宽了园林欣赏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园林的意境随着视点游移或视角转换处于不断的叠度和衍伸之中。以求“理”为目标的两个层次组合,根据具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和内在文化心态,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外部结构特征,这些外部结构特征直接和艺术表现手法

相联,可称之为表现性结构,它们是内在结构和同一座园林中呈现的不同侧面。

(一)、线型结构

园林的线型结构特征是伴随着园林内在松动结构的完善而日趋明显的。明清之际一大批造园家和工匠对园林中每个要素的景观特色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总结,便景点的意义更为完备,同时由于大量应用“隔”的手法,各景点空间的相对独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些“园中园”、“景中景”更需借助于线型结构,即依赖时间的演进来相互联系,没有时间的变化和游人视点的移动,它们只能停留在相对独立、静止的空间上。

线型结构极大削弱了园林的空间限定性,使三维的空间更多呈现出一维的时间特性,从而增加了艺术创造和表现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游人抒怀联想的自由度,相对于外部统治森严、束缚个性的世界,园林成了一处心灵放松的世外桃源。

(二)、整体性结构

整体性结构特性体现在园林要素的相互制约上。中国园林在达到结构松动、要素相对独立的同时,也达到了体现结构整体性的最高层次,因为愈是分离的要素,要围绕共同主题而不冲突,愈需要有机的整体制约。整体性结构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每个要素都可以各

自为中心构成网络上的结点,但都被这个网络所制约而相互连成一体。

重点景区的布置也体现了园林的整体性结构,明清私家园林中除了少数仅仅由单一空间组成的小园外,凡是由若干空间组成的园,不论其规模大小,必有一个空间或由于面积显著地大于其它空间;或由于位置比较我突出;或由于景观内容特别丰富;或由于布局上的向心作用,而成为全园的重点景区。它不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的内聚感觉都极大地收敛了园林要素的个性表演空间,强调了园林结构的整体效果。

(三)、象征性结构

象征性手法的应用从秦太液池中“一池三山”开始,几乎贯穿了中国园林发展史的全过程,但它景终和园林的内在结构结合,深入到各个表象层面而成为一种表现结构,则是在明清之际完成的。

在造园家创作和游人理解园林的普遍象征心态的基础上,明清之际的园林中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在观赏者心中可以互相通融的象征模式和景致物象,园林各要素的象征手法被提炼得更为完备、更具深度。

(三)、曲折性结构

曲折性结构的特征表现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追求丰富、变化和深度上。中国传统艺术一直十分强调曲折,认为曲折能增加浓度、导致意境深邃。明清之际的私家园林尤其把这种曲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园林结构成熟所带来的要素相对独立性,使要素间的组合更为自由,追求变化丰富、一唱三叹效果的机会大大增加,其次,当时社会文化整体的审美也趋向欣赏曲折,市民文艺的发展如同对园林的整体性,象征性结构产生影响一样,对园林的曲折性结构发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渔曾要求戏曲创作“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始为底不懈之笔,愈远愈大之才”。这种创作心态和方法运用到造园中,必然是极尽蜿蜿曲折之能事。第三,当时江南一带私家园林多居市井或城效,不仅规模有限,而且原有地形也没有多少起伏变化,为达到视觉空间的丰富变化和深效果,造园家只能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堆山叠石,使之“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继而则“培山接以廊房”,或使“亭台突池沼而参差”。或使“楼阁碍云霞而出没”这种追求曲折变化、避免平板单调的布局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园林的空间骨架。

三、结语

以上叙述的四种结构形态并不能完全概括中国古典园林的表现性结构,只不过它们包容了主要的表现特征,是对内在结构较为典型的解释和演绎。中国园林还有更多的表现性结构,实际上,中国园林之所以选择整体流变松动的内在结构而逐渐稳定下来,除了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外,正是因为它能导致外在表现结构的多面性。在追求自然之理的前提下,松动结构可以使园林获得自由的表现度和最丰富的内涵承载。根据具体的外部环境以及游人的浏览方式、感悟层次和心理状态,内在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它可以是整体性结构,把空间转化为时间,自由而流动;它可以是整体性结构,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它可以是象征性结构,尺幅千里,以最小的时空表现自然的宏伟博大;它可以是曲折性结构,高低变化、柳暗花明而让人一唱三叹。

第五篇:建筑学概论

《建筑学概论》影评

名字很学术,内容很清新,讲述了初恋的美好和青涩时错过的遗憾。爱一个人最无奈的不是无法忘记,而是将这个人习惯变为自己的习惯,将这个人爱自己的程度化作衡量爱的尺度。如同故事里主人公的相遇,相爱,误会,分手多年,就想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我们都是谁的初恋。

初恋,各种ex就像是一颗颗不定时炸弹,时刻给现任造成威胁,可是呀,要是认为感情能挽回一切的话,当初又怎么会分开。感情的沉淀,过滤,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拥抱现在,而不是频频回头凝视。

不一定相遇就得一起,不一定相爱就得一起,或许仅仅是那一点缺憾,让人更觉得回忆难以捉摸。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单纯,所有的泪水,所有的怨念,所有的遗憾,在柔和的音乐中,和明亮的光彩下,一切都那么美好。

一个深情专一的人,不会忘记自己的第一个恋人,一个专注于建筑学概论的人,不会忘记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栋房子。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是童话,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这才是青春——其实,真正的情况是,当我们有能力分辨对错的时候,我们早就错过了。

下载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学概论课论文(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学概论整理

    建筑学概论2009-11-8gumtree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原始社会:材料,只是些石头,树枝和草皮。奴隶社会:我国,建筑物主要是宗宙、宫殿一类的房屋,建筑......

    建筑学概论

    建筑学简介建筑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从事建筑工程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

    房屋建筑学结课论文

    论房屋建筑学与工程管理概论的联系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综合研究建筑功能、物质技术、建筑艺术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建筑......

    建筑学概论练习题

    建筑学概论练习题1.采用防水砂浆做建筑物水平防潮层不适于A.地基潮气大的建筑B.地基会产生变形的建筑C.地基埋深过大的建筑D.地基埋深小的建筑2.屋面泛水是指屋顶上所有防水层的铺......

    建筑学概论观后感

    《建筑学概论》是讲述了在大学建筑学概论课堂上相识的一对男女在多年后以建筑师 和客户的身份重逢而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男女主角是在建筑学概论课上认识的。男主角对女主......

    建筑学概论影评

    建筑学概论-爱情与建筑的交叉点2011级外国语学院日语一班赵亚菲 似乎电影里面的初恋总是那么别出心裁,也让人印象深刻。看到这个电影名的时候,应该很少人会把这个电影联系到爱......

    建筑学概论观后感

    建筑学概论观后感冲着秀智一部电影变成韩国“国民初恋”的名头去看的这部电影。无数人说这是一部可以唤起初恋记忆的电影,说实话看到初恋的美好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失望......

    《建筑学概论》教学大纲

    《建筑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 大纲说明 (一) 课程性质 建筑学基础是地理学科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从建筑与人、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