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8:4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建设绿色生态##,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就目前形势而言,距离建设绿色生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主要的问题有:工业污染物排放有一部分未达标排放,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现象;城镇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区公共绿地较少,美化、绿化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理念,并采取得力措施予以推进。鉴于此,我建议大力实施好“五项工程”:

1、碧水工程:确保##市附近和沱河水体不受污染,还碧水于人民。(1)##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85%以上,需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2)加强沱河流域的环境保护,特别是绿色植被和水质的保护。(3)加快雪枫沟的治理工作。

2、绿色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发展城市森林文化,把##早日建成森林型生态城市。要加大力度提高中心区的森林覆盖率及城区绿化率,在市区建设综合性公园和植物园,加大城市绿地和小游园的建设,把城市绿地纳入总体规划,此外要坚决保护好城区现有的林木、花草等。

3、洁净工程:给人民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重视主干道保洁的同时,加快里弄小巷的改造步伐,特别要重视里弄小巷的道路硬化和保洁的责任管理。

4、美化工程:根据##的城市框架,科学修编新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和提升城市形象。

5、蓝天工程: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燃煤锅炉烟尘污染,建立、完善烟尘控制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使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并保持二级标准以上,让全市人民天天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第二篇:城市建设建议

摆脱“鬼城”的包袱 对呈贡新城合理规划发展的建议

(云南民族大学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003402115)

呈贡,古为四朝名郡,有着古老“昆明人”的神秘和传说。而今,在沉淀千年的历史底蕴之上,呈贡成为大昆明中最具年轻活力的新城。这样一个由传统农业县向新城转变是呈贡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以建设为新昆明的行政核心区、科教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贸及旅游服务中心、新兴工业中心、未来昆明的休闲之都的道路上,根据规划,呈贡新城的产业定位方向,重点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附加值、低碳生活的新兴生活圈。

然而,作为一个正处于建设发展时期的新兴城市,它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新建住宅空置率过高,显得街头人少空旷,楼多人少,加上寒、暑假学生离校,让呈贡的人变得更加的稀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把呈贡称为鬼城。未来呈贡新区有文化产业集聚区、聂耳音乐厅、现代文化教育培训中心等,同时,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打造知识密集量大的产业外包基地,产出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提升呈贡新区的文化含金量。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规划,实现呈贡现代化的发展?我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把握城市特点,合理规划新城布局、优化机构模式。

呈贡新区(城)的开发,首先要聘请一流的城市建设规划院所和城市发展策划团队,编制现代化新兴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在思路上,要体现“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探索线形城市发展道路。线形城市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它往往

在高速公路沿线或者轨道交通沿线修建,利用灵活多变的公共交通工具,混合城郊两种生活模式,有效地减低私家车带来的噪音和污染。同时,线形城市能够有效避免放射状、网状或者环状城市不断向外扩散,防止出现“摊大饼”的情况,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得城市发展的空间更广阔。科学合理安排好工业项目区、现代物流园区、生活住宅区、文化娱乐区的布局。在措施上,要以园区为载体,选择和安排好一批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与此同时,注重区域一体发展,共同建设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或经济带。

二、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产业项目,实现与城市建设有效对接。呈贡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去盲目引进项目,而要依托昆明市级行政中心、云南省10所高校、地铁、中央火车站、云南白药等资源优势,有选择地招商引资,有选择 地布局建设产业园区。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密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筛选、编制、储备一批产业项目,通过宣传推介、内引外联,引进投资引进主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产业集聚度高、财政贡献率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北安。要积极吁请省政府在装备制造、新材料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力争把呈贡设成为我省新兴的现代化大都市。

三、搞好城市经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要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

化资本,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市发展新路子。要实行多元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秩序,优化办事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打造城市投资洼地效应。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投入,集中财力,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以旅游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依托滇池湿地、三台山历史文化基地、万溪冲水果之乡、呈贡老城文化,围绕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城乡餐饮、宾馆、交通、土特产、文化娱乐等旅游经济。要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提高宾馆餐饮业的接待能力,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发展富有民族风情的文化娱乐业,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要从改善城市形象角度,有计划改造一批道路设施,建设“形象路”、“景观街”,使它们成为城市的风景线。同时,要加强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提高城市道路养护标准,保证城市道路运行的安全和畅通。强化城市道路的路政管理,重点加强停车占道的管理,彻底清除“马路市场”,严格占道审批制度,实现大中城市无非法占道市场。要根据街道的不同功能,发展高效、节能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在主要街道实现线缆入地,搞好城市的“夜景工程”。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城市供水问题,根据财力、物力的可能,加快城市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努力改善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大力发

展公共交通。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城市普遍存在的大气、噪声和垃圾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要有计划地搞好旧城改造,重点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棚户区、危房区的改建。城市政府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合理的拆迁补偿标准和管理办法。要努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质量。要结合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调整路网结构,提高道路密度,使城市道路呈网络化、层次化,形成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

在不同时代和地区,人民对城市的发展水平的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重点也不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永远变化,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会更为自觉地运用知识与想象力和创造力,规划城市的发展。因为地理、资源等优势,它成为新昆明的核心,并因新城建设的时空便利,拥有了创新城市空间发展理念的前提,呈贡注定是一座幸运的城。在一个个追赶繁华的城市中,呈贡有了不一样的故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曾描述的,呈贡新城:“呈贡是昆明——中国西南重镇之一——附近的一座新城。”但是,城市发展模式并不是理想化的“定位”、“选择”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创造的。建设一个新兴城市,必须要有产业支撑,为在新城市生活的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这样才是最适宜人居住、最适宜人发展的新城市。因此,百万人口新城市的建设不是种白菜,几个月就有收成,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20年,甚至上百年的精心经营才能建成。

第三篇: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123

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

7摘要:本文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相应的建设措施。为了缓解日益凸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生态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我国在这方面先对比较落后,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生态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可持续。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是一个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设想,是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前提①。

1.什么是生态城市 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②。

2、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

2.1现在的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现在我们的生态环境现状: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已经直接而明显地影响了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趋势③。

2.2建设生态环境的作用

2.2.1 生态城市建设能够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中各种污染以及由于城市的人口膨胀造成的资源紧缺、交通压力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

2.2.2 生态城市建设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进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绿色科技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主要内容之一。

2.2.3生态城市建设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生态城市的建设恰恰可以满足人们对户外休闲的需求。

2.2.4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经济跳跃式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规划的发展方向。

3.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问题

3.1 “城市病”

城市化进程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社会等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愈发突显,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秩序失衡等负面影响,即人们常说的“城市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④

3.2 热岛效应

一方面城市地面由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城市上空厚厚的污染物质又产生了保温作用,城市内部的气温比其他地方要高,就形成了热岛现象。

3.3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矛盾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会与区域生态环境有不协调的地方

目前,各地都提出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突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3.4 城市绿地生态结构简单合理的绿地生态结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项重

要要求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为了城市生态系统能持续优化,通过城市物种的多样化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空间结构不完善,自身生态结构简单,自然系统人工现象严重,不注重植物的生长习性,不注意合理密度,树木栽植过多,景观一次形成等问题。城市中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这种结构趋向单一的城市园林绿化,削弱了每个城市的独特风貌,大大减弱了城市园林绿化应发挥的生态效益。

3.5 城市绿地质量及分布不均衡

很多城市在绿地建设中只注重新建成区的建设,在城市新区建设了很多精品园林绿地工程,但在老城区,由于拆迁成本等原因,绿地建设举步维坚⑤。

城市生态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掌握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化、自然化、文明化、经济化和人性化的生态理念,努力实现我国城市的园林生态化建设⑥。

4.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4.1 突出抓好建设生态城市的重点项目工作

4.1.1加强建设和改造公共绿地。

针对城市公共绿地发展不平衡,街道绿地指标偏低,品位不高的情况,要按照“城外多建绿,城内多造景”的原则,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加快公园绿化、街头小游园、城市道路和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节点的绿化。要重点抓好示范样板路的道路绿化建设,扩大城市次干道的绿地率,使其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打破以往树种单一的做法,尽量做到一街一景,一路一树,注重植物的多样性特点。

4.1.2利用城市独特的自然山水,做好显山露水文章。

要把城市市的自然条件和城市特色充分结合起来,把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一要“显山”,充分发挥城市市丘陵山区自然植被好的优势,划定“绿线”,保护和建设好城市周边山头的风景林地,严禁乱砍、乱占、乱垦、乱葬坟、乱种菜等违法行为,要实行“谁开发建设,谁负责绿化到底”的办法。避免城区周边山头黄土露天现象;二要“露水”。大部分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要充分利用好蜿蜒曲折的河流,保护好沿河两岸的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建设沿江风光带,保障沿河两岸不少于30米的绿化带,避免千篇一律、呆板单调的护堤护拱,突出抓好水上娱乐休闲项目凸显丰富水资源的景观效应。

4.1.3加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要构建蓝天碧水、生态优美的城市环境,必须加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废渣污染和噪音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对城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管网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

4.2强化落实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4.2.1 强化科学管理,保护和提高城市绿化的成果和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涉及到生态、园艺、林学、建筑、规划以及文化艺术等多项学科,不仅有广泛的自然科学,而且有深厚的社会科学基础。要在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气候及水源等自然因素,引进外来先进经验,确定方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科技含量。

4.2.2 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资金投入。建设生态城市,需要有大的资金投入。如果仅仅靠市财政投入肯定是达不到预想目的的。必须树立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一要发挥投融主体的作用,注重培育新的市场主体,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绿化建设,以解决城市绿化资金“瓶颈”问题。二要制定政策,通过采取以“土地换绿化”、绿地经营权转让等形式来承担绿化建设,解决资金急缺的矛盾。按照“谁绿化、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投资绿化。三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造绿政策,通过共建、认建、认养、认管、绿化达标、转让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形式,发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以此形成一个多元化投资建绿的良好氛围。

5.建设生态城市意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二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当然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三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结语: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目标并不是高不可及,只要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融合进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变单纯的建筑规划为社会、经济、自然综合规划、加强管理,我们就一定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创造出富有时代风貌特色、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①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J].自然生态保护

②郭虎.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N].学习时报

③崔雪松.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

④杨晓丽.浅谈城市规划生态性的重要性[J].科技论坛

⑤李瑞昌.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⑥陈金印,王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探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第四篇:生态城市建设责任书工作方案

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成《xx市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XX-XX)》工作目标,根据青政字[XX]66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局的工作职责,制定XX-XX年生态省建设市长责任书工作方案如下:

一、大力推进海洋法制建设。

为了健全海洋法制,推动海洋保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计划XX年底前编制、出台《xx市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将在对全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xx市沿岸平均大潮高潮线至领海基线之间海域的功能区进行明确的划定,内容包括海域勘界、功能分区及环境标准等诸多方面。新的区划是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中不适应我市新形势发展的内容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区划编制将对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促进海域整体功能,推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为了减小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有的放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计划编制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xx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将对近岸海域污染的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累计效应、突发性海洋污损隐患等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的编制将致力实现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实现其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作用。

二、加强、完善海域使用管理。

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搞好海域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和海域使用证年审制度,严格按照《xx市海洋功能区划》和《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把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提升到一个新水平,XX年全市海域使用项目登记率达到100%,海域使用办证率达到100%以上,海域使用证审验审证率达到100%。

三、全面开展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

1、继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我市特点和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开展全市近岸海域环境趋势性监测、重点海域环境监测、海水浴场暑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区环境监测,详细掌握我市的海洋环境状况,保证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调查的连续性,准确地为社会提供合法的海洋信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加强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重视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我市海域的污染损害,严把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的审核、审批关,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报高审核参与率;规范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加强对工程建设期的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加强海洋污染事故的查处。继续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胶州湾和前海一线用海域污染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污染海洋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4、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积极筹集资金,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计划,开展保护区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推进我市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通过建立和完善xx市海洋赤潮监视网及海洋赤潮应急行动体系、开展重点海域的赤潮监测和预报试验、加强赤潮发生期内对渔业水域的监控管理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赤潮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四、积极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按照《胶州湾及临近海域功能区划》和渔业生产水域环境质量状况,对不符合功能区划和渔业水质标准的水域进行封闭管理,禁止从事渔业生产活动;严格实施养殖许可证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科学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合理控制内湾及近海的养殖密度,扩大藻类养殖面积,提倡外海养殖,大力提倡鱼、虾、蟹混养、贝藻间养套养等生态养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新技术;强化渔业生产管理,改进饵料质量及投饵技术,严格控制废水排放,XX年力争使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40%。

四、加大海洋环保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利用“海洋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广泛宣传海洋环保知识和《海环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基层召开环保法规宣讲现场会,提高广大渔民、渔业生产者的法律意识。继续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动群众力量,制止违规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举报,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强化全民海洋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到XX年,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除混合区、港区外,水质普遍达到二类海水标准,富营养化水平显著降低。

第五篇: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2006-8-

211 引言

生态城市思想提出后,有关的示范建设也在世界上广泛展开,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效果。1992年美国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其理念和做法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加坡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澳大利亚的哈里法克斯生态城项目是该国第一例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涉及社区和建筑的物质循环规划,还涉及社会与经济结构,它走出传统商业开发的老路,提出了“社区驱动”的生态开发模式;怀阿拉市则充分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技术,包括城市设计原则、建筑技术、设计要素与材料、传统的能源保证与能源替代、可持续的水资源使用和污水的再使用等,解决了该市的能源与资源问题。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而享誉全球,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革新与垃圾循环回收入项目、能源保护项目曾荣获国际大奖。日本的九州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构想。德国Erlangen市率先执行“21世纪议程”有关决议,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措施,修复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生态规划,成为德国“生态城市”先锋市。西班牙马德里与德国柏林合作,重点研究、实践城市空间和建筑物表面用绿色植被覆盖、雨水就地渗入地下、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材料、使用可循环材料等,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状况。此外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桑托斯市、意大利的罗马、美国的华盛顿、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俄罗斯的莫斯科、澳大利亚悉尼、坎培拉等城市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或开展这方面研究。建设成果突出、影响较大的工作有美国加州伯克莱生态城市计划(1992)、克利夫兰和波特兰大都市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和Halifax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4)、新西兰的Waitakere市、丹麦的哥本哈根、日本东京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3)等。当前的趋势是从传统上那些小城市/镇延伸到一些开发时间较长、城市空间较大、产业形态复杂的国际大都市,如:东京、纽约、伦敦这样的全球性大都市,以及像新加坡、香港、汉城这样的洲际性大都市。与生态城市已有的丰富理论相比,这些实践并不完善,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这些城市只是在向生态城市迈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近一些,但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总结。

当前我国学界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还停留在案例介绍阶段,对这些成功的经验并未有全面和系统的总结。本文试图深入分析当前较为成功的建设案例,对其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以图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总结国外影响较大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其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体系、具体的项目、突出的重点领域、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一体化、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广泛的公众参与,加上具有明确法律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推进和实施机构及完善的法律条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等作为支撑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生态城市建设经验,并不是对已经存在的“生态城市/镇”的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因为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镇),而主要是叙述和总结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生态城市建设试验和实践过程。即使是那些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城市或地区,只要其实践活动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可借鉴的意义,我们仍然把这些实践当作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来对待。

2.1 明确而具体、现实的目标

西方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目标的设计。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这些目标的设计者并没有好高骛远地想要一下子改变一切,提出诸如在我国生态城市

建设中经常提出的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等等宏大而空洞的目标,而往往是从小处入手,非常具体和贴近现实,能够直接用于指导实践活动。如丹麦生态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环境目标是:试验区内水的消费量减少10%、电消费量减少10%、回收入家庭垃圾减少城区垃圾生产、通过建立60个堆肥容器回收入10%的有机垃圾制作堆肥、回收入40%的建筑材料。这样的目标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也便于利用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2.2 具体的项目

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后面,总是有具体的项目支撑,并且有保证这些项目得以实施的政策。

譬如,被誉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样板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它的实践就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的行动项目之上,如建设慢行车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这些项目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扎实有效地进行。

又譬如,德国生态城市弗莱堡建设别具特色的项目包括:①大气环境保护项目,依据交通污染占到了大气污染的80%的调查结果,弗莱堡通过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自行车使用,来进行环境保护。经过长期有序地建设城市有轨和公共汽车交通,形成了与整个周边地区融为一体的公交换乘网络,统一了在价格上极具吸引力的票价体系,鼓励市民在所有公交换乘地点换乘城市公共交通,方便到达城市和郊区的各个出行点,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降低空气污染。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与郊区相连的自行车道路网络、在市区增建自行车停车场和停车位,使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重逐年得到提高,极大地减少了由于交通发展而导致的环境污染。②能源利用的环境保护项目,通过在节约能源、使用新型能源以及发展热电联合等三个方面来减少环境负担,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其中,在节约能源方面,该市通过提高能源价格以及分发节能灯等方式减少居民的能源消耗。在开发新能源方面,利用对太阳能研究、开发和生产项目的资助以及建设“太阳能城市”等措施来推广新能源的利用。此外还有城市垃圾处理项目、居民区生态环境处理项目等等,每一个项目都具体明确并有系统的推进措施,保证了生态城市建设项目按科学的轨道稳步推进。

2.3 广泛的群众参与

在美国生态学家Richad Rezister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中,第一项就是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公众是城市的生产者、建设者、消费者、保护者,因此,国外成功的生态城镇建设都刻意地鼓励尽可能广泛的公众参与,无论从规划方案的制定、实际的建设推进过程、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有具体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广泛参与。这种做法,在很多城市收入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国外生态城镇建设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如哈利法克斯生态城创立了“社区驱动”的一切程序。“社区驱动”是开发由社区控制,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全过程都由社区居民参与,是一种社区自助性开发方式。社区开发的管理机构一管理组,是通过邀请个人和重要组织的代表加入而组建的。作为居民、签约的投资者或支持者(人或组织),在个人或者组织的目标是恰当、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每一个居民都可参加到生态城市“赤脚建筑师计划”队伍中去。在来自股权登记和居民会议反馈的基础上,一系列赤脚建筑师计划评议会、设计讨论会传递有计划、开发及设计方方面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从区域基础设施、历史、生态到社区艺术、设计,从地方规划、管理到整个场地规划建议,从详细设计、材料获取到场地建设组织和程序等内容。每居民都可参与计划最后的详细设计,同时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学到城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知识,使建设者既了解社区,又了解生态学。建筑师、城市

生态学家则在其中起咨询、教育的作用。社区还设有城市生态中心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公众在这里通过图书馆、展览、咨询、报告可方便地知晓城市生态的有关知识,了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进展。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的深度参与是项目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

又如德国生态城市Erlansen城在建设中,努力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并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并可以抨击当局的某些决策。韩国汉城21世纪议程中,在每一个目标的背后都具体地提出公众参与的领域和途径,有效地保障了项目的实施。日本大阪市每年9月发动市民开展公共垃圾收入集活动,并向100万户家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的宣传小册子。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更是利用广告衫、日历卡、笔记本、公交车等多种多样的载体,号召市民参与废弃物回收入再利用活动。

2.4 突出的重点领域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它往往不试图在城市中全面铺开地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而是面向问题、抓住重点、逐步推进,针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交通拥挤、地面硬化、垃圾污染等问题,集中力量促使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教育公众、树立形象、凝聚人心,逐渐扩展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建设重点在于城市交通和垃圾资源化,日本有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美国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初期,主要是建造一些生态核心场地项目,即这些场地的建筑物均由节能、节水技术建造,后来逐步扩大到水的循环使用、雨水的保持、太阳能供热、城市工业使用再生能源等。

德国南部著名的生态城市弗莱堡,一开始就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硬化地面的透水改造、屋顶绿化、河道自然景观的恢复上。首先,对城市所有的硬化地面(公路除外)进行彻底拆除,代之以多种形式的透水地面(包括透水砖地、卵石地、孔型砖地、碎石地、有机质屑地等)。这一项改造,给弗莱堡的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改善。其次,弗莱堡城市的居民通过庭院自助绿化、墙面立体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让天然植被回归城市等方法,有效地帮助自己居住的这个太阳辐射强的城市减少了热岛效应,使其卫生状况、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第三,弗莱堡城中的河道以模拟自然河床、保持河与岸的自然过渡结构、维持岸边自然植被为原则来维护河流环境,使河道中的水质清,河岸景观自然美丽,而且维护费用少。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系统而复杂的支撑条件,而在人们认识尚待深化、各种支撑条件远不完善的情况下,选择面向问题的重点突破,要比急功冒进的全面推进科学得多。首先,选择突出的问题入手,容易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同时投入也相对小得多,并且实施的主体也相对明确,容易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次,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可以积累经验,完善相关的支撑条件,培养人才,教育广大的公众,使下一步的工作更容易推动;第三,一个问题解决得好,可以为城市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激发居民和决策者的自豪感与主人翁精神,使其有更大的意愿和投入来将生态城市的建设推向更深、更广。

2.5 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推进

有别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经常出现生态建设与城市建设“两张皮”的状况,国外的生态城市建设通常将生态目标的实现融入到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使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通过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发展公共交通和土地的综合利用来实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等目标。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学者认为,为了实现生态城市的目标就应该尽量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运输,因此当前国外较为成功的生态城市,多数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交通政策。所谓土地综合利用,就是在规划和设计中,把工作、居住和其他服务设施结合起来,综合地予以考虑。使人们能够就近入学、工作和享用各种服务设施,缩短人们每天的出行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巴西著名生态城市库里蒂巴是将公共交通与土地的混合利用有机结合、成功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的杰出代表。为避免小汽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占用、城市蔓延等问题,该市并未单纯地采用传统的控制小汽车使用或拥有、提高排放标准、减少道路供应以及其它的税收入、收入费等政策,或对公共交通进行财政补贴等方式,而是成功地将土地利用与交通相结合,不仅鼓励混合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而且总体规划以城市公交线路所在的道路为中心,对所有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密度进行了分区,城市仅仅鼓励公交线路附近2个街区的高密度开发,并严格抑制距公交线路2个街区外的土地开发。一体化道路系统提供的高可达性促进了沿交通走廊的集中开发,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也强化了这种开发。轴线开发使宽阔的交通走廊有足够的空间用作快速公交专用路。在许多建成区,也使用类似方法,使现有公交线路的沿线开发沿着主要线路向城市外缘发展,并把高密度混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已有的交通走廊规划合为一体。土地利用与交通的成功结合,以及公共汽车快速交通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城市有2/3的市民每天都使用公共汽车,并且做到公共汽车服务无需财政补贴,研究人员估计每年减少的小汽车出行达2700万次。

2.6 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保障体系

生态城市的保障体系包括自然基底、经济实力、科技、文化、社会稳定、法律、政策和管理体制等等多个方面。在诸多因子中,自然基底、经济实力、科技、文化和社会稳定等因素往往是既定的,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改变,但法律、政策和管理体制上的保障却可以相对比较快地提高和完善。综观国外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极为重视这几项保障因子的建设,都有详细的分工实施体系、具有明确法律地位和角色定位的推进和实施机构及完善的法律条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等作为支撑条件。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国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工作极为重视,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已经为生态城市建立了一套绿色(或生态)法律保障体系,即:绿色秩序制度,包括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等;绿色产销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废物回收入利用制度等;生态激励制度,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绿色税收入制度、绿色统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等;绿色社会制度,包括绿色教育制度、绿色信息(宣传)制度、绿色行政制度、绿色采购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对作为生态城市建设重要保障的管理体制,也在一些著名的生态城市得到了重视。例如,澳大利亚著名生态城市Halifax近十年的建设自始至终都是由著名的非赢利机构——澳大利亚生态城市委员会组织实施,该机构丰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理念和高超的组织能力,将来自政界、建筑、森林、采矿和能源组织,自然保护组织以及如南澳大利亚燃气公司等企业和Kauma遗产保护委员会(Kauma Heritage Committtee)等等来自各方的力量都凝聚到生态城市的建设活动当中。又如,为避免政府机构的官僚作风,南非生态城市米德兰德(Mi&and)还专门创设了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机构——米德兰德生态城市联合会(Midr and Ecocity Trust),以保障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顺利开展。讨论与思考

对比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也许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生态市建设不同层面的探索,在至今近三十年的实践历程中,已有生态城市建设案例上百个,但真正成功、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例子并不多见。总结其原因,在于以下四个主要的共性问题:一是对生态、生态城市等概念认识不足甚至曲解,加上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建设内容片面化或者空洞化,同时出现大量建设性破坏现象;二是生态城镇建设目标过于超前或过于模糊,甚至自相矛盾,与目前全国多数城市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是生态城镇规划地位不明、人才不足、脱离公众、内容混乱、实施不力;四是包括立法、体制、群众生态意识等等在内的生态城镇建设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导致生态城镇建设推进不力,进展缓慢。因此,依据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从加强理论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发动群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避免贪大求全、加快法律法规和政策、公众生态意识的提升等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当然,在肯定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生态理想主义与现实社会、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譬如,它往往排斥全球化和区际贸易这两个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强调在区域内获取区域所需的一切资源和产品;同时它试图打破和重构现代人类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元素,如大众住房的理想模式、汽车等,它的推进也要以技术进步和区内居民高度的自觉性和认同感为前提,这首先使它失去了在现阶段广泛推广的可能性。因此,导致许多生态城市建设只能是在相对小的城镇或大城市中的小片区域进行实验,在一个现代城市这样大的尺度上的推进尚缺乏较成功的例子;同时也使一些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如Halifax生态城)走入了困境。

下载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1、搞好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参与或改造原有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应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其实质是......

    浅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合集五篇)

    浅论重庆市生态城市建设摘要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其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郑永杰摘要:在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根据水资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城市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生......

    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体系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 一、友好的自然生态 人是自然之子,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贵阳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保护好水、森林、空气、土地,使生态优势更明......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2007年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的一年。200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

    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宝鸡市生态城市建设探究 王薇,杨媛,边英英,贺娟娟,田江山, 廖阳,宜健,王青静,杨小强,李进 (宝鸡文理学院 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系,陕西 宝鸡,721013)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趋势。宝鸡......

    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几个问题(范文)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生态城市体系建设与城市规划中的问题生态城市体系建设与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摘要:文章根据了现阶段我国生态城市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了在这一进程中城市规划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