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急管理经验总结材料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办事处
应急管理经验总结材料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位于广州市珠江南岸,是广州市的老城区街道,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辖内有居民22596户,人口58903人,设12个社区居委会。街道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辖区商铺多、企业多、出租屋多、危破房多、烂尾工地多,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给街道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从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等“七个抓”为突破口,以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有效地促进街道的各项工作。2004年以来,全街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广东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示范点、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州市创安工作先进街道等称号。江泽民、乔石、李瑞环、宋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街道视察工作。
一、抓机构,完善应急管理网络
机构是应急管理开展的组织保证。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将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应急管理渗透到各个领域,延伸到社区的各个单位,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任组长的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制订了《南华西街应急值守制度》、《南华西街突发事件信息报
告员制度》、《南华西街应急救援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应急值守人员、信息报告员、应急救援队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强化了值班室的建设,明确值班室作为街道应急办的值守机构,并配备固定电话、传真机、视频监控、气象警报接收机等设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辖区突发事件的监控和信息报告,确保政令畅通;结合辖区内的特点,街道成立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三防”应急指挥部等街道应急工作机构,切实加强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指挥。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社区、下企业,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建设。街道辖内的12个社区均成立应急管理工作站,大的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点,编制了《应急管理工作通讯录》,完善了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管理工作架构,形成了应急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健全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二、抓预案,完善应急预防机制
预案是处置好突发事件的根本。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把预案编制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着力增强预案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自2004年以来,结合实际,从有利于实战出发,先后编制了《南华西街道处理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应急预案》、《南华西街道维稳工作预警方案》、《南华西街道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华西街道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南华西街道“三防”应急预案》等10多个预案。全街预案体系初步形成,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保障。2004年5月1日,辖区内碧蓝映居在建工地发生劳资纠纷,90多名建筑工人情绪激动,计划聚集堵马路、拉横幅。街道办事处获知信息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维稳应急队员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开导聚众的人群,控制情绪,依法处置,稳定局面;同时迅速组织开发商等单位协调,使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抓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作为应急工作的重点措施,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专兼结合、互相配合、整体提高”的理念,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目前,街道组建了8支应急专兼职志愿者队伍共600多人,即抗洪防汛应急救援分队、维稳应急分队、义务消防队、安全生产监察中队、劳动监察中队、城管协管队、治安联防队、出租屋协管队。8支应急队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实施联动。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街道还着力抓好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的培训工作,通过每半年举办一期的应急管理培训班,强化预案和法规的学习;通过演练提高战斗能力。街道每年举办一届消防运动会,辖区内各单位都派出义务消防队员和应急队员参加各类型的灭火比赛和观摩;每年均组织一次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员全部参加的联合演练,大大提高了救援人员素质。2005年6月23日,街道抗洪应急救援队参加北江大堤防洪抢险任务,被上级部门评为“海珠区抗击特大洪水先进单位”。2006年,南华西工业区宿舍和同福西路民居先后出现火警,街道应急救援队员救援能力过得硬,及时采取措施扑救,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四、抓宣传,提高群众应急能力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群众,能否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掌握应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认真开展群众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街道建立了市民学校和法制学校,每月举办一期应急知识培训课,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等;通过互联网、宣传墙、巡回图片宣传展等多形式开展宣传;上门派送应急知识小册子。2007年下半年,街道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对辖区22596户住户逐一上门进行全面摸查,并逐家逐户派送应急
知识宣传小册子;在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之际,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普及群众应急知识。
五、抓信息,抢占应急工作先机
信息报告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街道投入40万元资金建立路面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48个,在辖区内的宾馆、酒店、超市等内保单位分别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450个,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街道成立了一支120多人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队伍,成员主要包括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社区义务调解员、大楼管理人员、居民小组长、退休人员以及辖内机团单位、大型商场、建筑工地、酒楼的有关人员。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和奖励制度,社区实行了信息月报和特护期日报制度,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定期督办,建立“一月一排查”、“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机制,及时和全面收集社情动态与民情民意,为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信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对辖区内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如2006年6月,一名信息报告员反映,辖区内保利丰花园三期楼宇有几百名回迁户准备在7月1日强行收楼,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街道应急办立即介入,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及时组织回迁户开会,向他们宣讲法规、政策;组织开发商、承建商半年时间内召开了9次协调会,有效地避免了因事态进一步恶化引起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六、抓排查,及时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关口前移抓预防,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准确掌握辖区内的情况,分析排查辖区突发事件隐患,落实化解矛盾。街道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基层单位制度,规定街道党政领导每周不少于一天下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定期每周召开一次党政领导办公会议,加强对各线工作的沟通,特别是对应急工作的沟通协调,每月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例会和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联席会议,通报信
息情报,及时研究解决应急管理工作问题。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站、社区治保会定期每周召开一次社情分析会,排查突发事件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七、抓保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把公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2005年5月,街道分别在社区事务中心、洪德文化分站分别建立了应急庇护站,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辖内有需要的居民群众提供各类应急庇护。自庇护站成立至今,为居民提供庇护达2000多人次。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街道的应急管理基础不断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今后,在把应急管理融入社区日常管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扩大应急管理的公众参与上下功夫,切实维护南华西地区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篇:2013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总结
伊春市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材料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五营区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认识到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立足五营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民参与、高效协同,快速应对”的原则,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为促进五营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五营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抓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履行应急管理职责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协调行动”的应急管理工作要求,我区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主管副区长和区人武部部长任副主任,财政局、发改局、工信局、公安局、教育局、住建局等27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和11个专项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同时明确了各机构职责、关系,从而建立了指挥有力、协调顺畅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总体要求,我区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工作机制,要求各应急专项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加大沟通协作力度,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在2012年我区“5〃19”交通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区交警大队和区应急救援大队立即启动《重大交通事故应急-1-
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在为抢险救援提供可靠技术保障的同时,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去年“5〃22”翠北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我区立即启动《五营区2012年扑救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预案》,森防官兵与区消防官兵密切配合,为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做出了应有贡献。同时,我区将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和应急演练深入到了校园、社区、企业,为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夯实了基础。
二、加强应急值守,突出抓好信息报告工作
按照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关要求,我区将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人员、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各社区相关人员纳入到了信息报送专职人员行列,形成了信息报送三级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拓宽了信息报告渠道。去年,我区向市政府应急办及时、准确的报告了“1〃15”交通事故、“5〃19”交通事故、“5〃22”翠北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相关情况,体现了我区值班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三、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预案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能力
(一)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去年,我区按要求完成了各中小学校防雷设施检测工作,为区防火办安装了全市森林防火综合管理系统,区农业局在不同区域科学安装了山洪预警监测系统,与气象局联合安装了气象监测站;营林生产机械科维修维护了物候站,区应急办对全区地理信息进行了更新,按照规划设计设置了应急避免场所标识。同时,区卫生、信息中心(地震局)、住建局(环保局)、森防、消防、国土资源、交通、特种行业等管理部门对相应隐患进行了进一步排查,并将各类隐患纳入应急管理。
(二)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近几年,我区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157项,组织各项演练总计30余次。其中:全区总体应急预
案1项;专项应急预案25项,组织演练5次;部门应急预案50项,组织演练10次;基层、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80项,组织演练15次。
各类应急预案均是结合我区实际、有针对性制定的。同时,根据我区易发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实际,针对森防、城防、防洪抗旱、校园安全、特种行业、疫情、建筑安全、交通安全、安全生产诸多方面进行联合或专业性演练,并及时对演练预案进行完善,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升了全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在抓好综合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方面,我区在成立应急救援大队的基础上,不断强化专业训练,逐步提升各类应急救援能力,尤其是在交通事故抢险和火灾救援等方面表现突出;在注重发挥武警部队和驻军应急救援的突击队作用方面,驻我区森警官兵在扑救翠北森林火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加强专业和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我区公安、国土、卫生、环保、交通、水利、气象、电业、通讯、特种行业等单位均在不同的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深化应急管理保障工作,构建有效的保障格局
(一)深入抓好物资保障工作。年初以来,我区针对易发、频发事故灾害特点,结合我区实际财力,改善了防火、防汛办公条件,储备了森林防火、城镇防火、防汛等救援物资。确定了预定物资商家,预定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基本能够满足我区应急救援需求。
(二)抓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根据应急管理发展需求,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去年我区配备了专人管理应急管理“OA”系统,及时承办市政府应急办交办的各项事宜。同时,协调辖区内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通信部门,完善了合作机制,确保了“5.22”等森
林火灾紧急状态下通信联络畅通。
(三)有序拓展地理信息保障工作。按照市政府应急办相关要求,我区及时更新了地理信息数据库,落实了动态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库机制,并将全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情况上报市政府应急办。
六、抓好应急管理知识宣教工作,增强干群应急意识
(一)提升政府领导干部应急意识。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我区在制定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方案的同时,并依托区委党校,将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法制教育、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方面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指挥能力。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参加市政府应急办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培训工作。
(二)提升社会公众应急水平。按照市政府应急办相关要求,以《应对法》颁布五周年为契机,全面宣传应急知识。同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学校、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宣传应急知识,使应急知识得到普及,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办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事故事前预防手段、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急需提高;应急管理人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不足;应急预案体系、应急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将在下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一是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实现现代化监管监察;二是将预案、机制、演练和队伍建设统一为一个整体,互为促进,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队伍专业素质,提高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和处置水平;三是提高应急资金保障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四是抓好应急宣教培训工作。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各种行之
有效的方式,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多向兄弟区(局)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开创我区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五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15日
第三篇:材料管理经验总结
材料管理经验总结
一般来说,在水泥路面工程项目中,材料费占工程总成本的比例为60%~70%,因此做好项目材料的管理,节约材料费成本,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项目赢利与否的关键。现从采购、仓储及施工三个环节对本项目主要材料的管理进行如下总结:
一、采购环节
严格执行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各种材料的采购均按照竞价招标程序进行。
钢筋、水泥一般采用甲供,其价格在工程投标时已经确定。对于地材,我们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行情,掌握第一手信息,详细了解各种工程材料的市场价格,同时了解当地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费情况。
1、充分了解工程所在地石场的分布情况,选择规模较大,生产能力强,产量稳定,单价合理的石场,以减少自行开办经费。
2、正确、合理地选择储料场地。要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地到储料场的运距、施工现场到储料场的运距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等,尽量选择综合运费少、远离居民点,运输方便的场地作为原材料储存场。对于一些如垫层碎石等可以直接用于施工的材料尽量一次性运至施工前场,可以避免二次转运费、仓储费及场地损耗等。
工程项目开始前,机材室会同工程室、合约室,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材料预算和计划成本等文件,编制好《材料总需用计划》,按具体施工方案、施工预算,统计分部分项工程所需材料用量,制定《分部分项工程材料需用计划明细表》,为材料供应和限额领料制度
提供依据。
二、仓储环节
目前,材料入库时,大部分以过磅作为计量方式,其场地损耗、操作损耗,甚至过磅损失等由施工项目承担,同时根据以往经验证明,过磅计量是最容易出现漏洞的过程。因此,控制好仓储环节对于整个材料控制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为了减少场地损耗,储料场场地应进行硬化;入库材料要分型号、品种,分区堆放,予以标识;堆放分区须合理,减少场内转运距离;对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材料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领料须凭审核过的领料单办理领用手续。
3、经过水洗或雨淋的地材,其含水量往往比较大,碎石2.5%左右,砂可达到10%多。在实际施工中,一些不良的材料供应商为了增加材料重量,下雨天特地加快运料或者直接往地材上灌水等等。因此,为了减少损失和纠纷,施工项目在与地材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首先需明确地材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对于超标的含水量不予结算;在施工中,应进行含水量检测和控制,检测结果由双方签名确认,建立台帐,作为以后结算的依据。
本项目部在签订的面层砂供应合同时规定,材料过磅时含水量不得超过8%。每天由项目实验室对当天进场砂的含水量随机抽查三次(直接在运输车车厢取样),以三次的加权平均作为当天进场材料的含水量,建立检测台帐(如表1)。完工后,经统计,节省面层砂约
1000m3。
面层砂含水量检测台帐表
13、健全材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以及回收制度,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建立各种台帐,按日进行盘点,抓好业务核算。
4、搞好工程材料收尾工作,当接近工程尾声时,要认真检查库存量,估算未完工程的材料需求量,在平衡的基础上,调整原材料采购计划,削减多余,补充不足,力争在工程结束时各种材料零库存。
三、施工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要落实管理技术措施,坚持走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管理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是降低成本的又一关键。
1、优化施工配合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施工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可有效降低成品料单位成本,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控制好各结构层成型宽度,避免因摊铺过宽造成的损失。(1)通过实践,总结出稳定层碾压成型宽度与放样宽度的关系,适当缩小放样宽度,保证成型宽度与设计宽度一致。
(2)由于大型摊铺机的挤压,摊铺后,水泥混凝土会往左右两边发生自由膨胀,面板成型宽度一般比设计宽。因此,在施工硬路肩时,注意减少主线面板膨胀部分宽度,保证整个路面宽度与设计一致。
本项目水泥面层单幅宽度10.75m,主线摊铺宽度8.5m,硬路肩宽度2.25m。以8.5m为控制宽度摊铺主线面层,施工硬路肩时以中桩作为基准点进行放样,控制宽度为10.75m,从而保证单幅宽度10.75m。
总的来说,材料成本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物价”和控制“物耗”来实现。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定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
第四篇:工程管理经验总结
1、前期施工人员进场的时候一定要把图纸和现场对照下,经常会有图像和现场不符的地
方。比如,有些线没法走或者是摄像头位置不对,机房布置是否合理等。如有不对项目管理人员要和甲方或设计人员做充分的沟通,以免以后返工。
2、材料进场的时候材料一定要有个自己的仓库,以免被别人拿用。每次材料进场的数量规
格都要做好记录,以免以后材料数量和出货量对不起来。
3、每天最好让施工队长把当天的工作记录下来,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材料。数量用了多
少等。一方面可以知道他们做事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施工人员偷懒。
4、有些位置变更的需要及时和甲方联系,尽快确定下来,防止以后会漏放线。我以前做过
一个项目由于没能及时沟通,一直拖到装修弄好才发现,为以后造成很大的麻烦。
5、项目变更的所有东西最好都记录下来,并让负责人签字。
6、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好自检工作,防止漏放或错放等。
7、施工人员进场都要严格要求施工工艺,线路的走向,管子的水平度,弯度等,线的标签
也要做好。前期不做好对后期的验收及维护会有很大的麻烦。
8、项目负责人一定要多和别的单位多沟通,积极去协调施工上的相关事宜。比如弱电桥架
经常会和强电或消防的走在一起,如果不去协调,他们先做了你就会很难做的,要多浪费很多人工的。一个好的协调人员能省很多工的,也能省些材料的。
9、工程完工后不论大小都要让甲方签一份验收单,以免收款的时候找各种借口不付款。我以前做的一个项目就是这样,由于当时甲方负责人说好了就行了,后来又会找问题。
第五篇:社区管理经验总结
社区管理经验总结
努力创新勇于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区××街道××社区辖区面积只有2万多平米,人口1500人,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3名。社区内在职居民占居民总数的70%,在职党员遍布了我区几十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目前小区内没有低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较少,是一个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社区。
几年来,该社区在××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坚持以人为本、统一协调、共驻共建的方针,在社区服务、教育、文化、环境上下功夫,使该社区初步具备了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生活丰富、安全祥合新型社区特点。该社区多次荣获市、区级先进荣誉称号。05年初,该社区又申报创建精品社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居民自治功能,探索新的管理方式,××社区开展了在职居民层面管理试点工作。
下面将该社区对在职居民层面管理做法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工作初始,成立了由居委会干部、党支部成员、居民代表组成的在职居民分层次管理领导小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并及时召开了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以充分调动在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为重点,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自治为目的,以共驻共建为手段的工作原则,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将社区在职居民分为了五个层次,即在职党员领导干部、在职普通党员、在职普通居民、汽车司机和养犬户,分别成立了“社区建设发展协调委员会”和“党员之家”、“志愿者之家”、“汽车司机协会”、“养犬协会”,并分别制定了相[本
文转载自[应的配套管理制度。
二、分类管理,深挖资源;齐抓共管,培育精品
1、在职领导干部的管理。××社区居住的人群,大部分都是企事业的上班族。周边与成教中心、育园中学、育园小学、三所学校为邻,是一个既有文化氛围,又有高素质人才的小区。社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共驻共建”这条主线开展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把社区内科级以上的领导分为一个层面,从社区中居住居民较多的几家企事业单位中选了五名主要领导,组成了“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委员会”,制定了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在会上交流了在职居民分层管理试点工作情况。这些成员,既是社区普通居民,又是单位的主要领导,更是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人力、财力、智力资源。这个组织成立以后,他们及时的召开了见面会,财政、地税、工商银行、技术监督局、广电中心、经
委、文化局、煤炭公司等十几家单位的领导,纷纷表示要支持社区工作,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2、在职普通党员的管理。××社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党员多,共有在职党员272名,夫妻党员家庭也占一定的比例。他们即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又是社区居民的表率。一个合格的党员能带好一片,他们的一言一行与社区、与所住单元家庭息息相关。社区为了抓好这部分人的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极为他们搭建履行义务的平台。从2004年年初,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针对部分在职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党员意识、社区意识淡薄、履行义务不积极等问题,印发了300多份调查问卷,在社区全体在职党员中展开调查。通过调查显示,98%的党员支持认同社区工作。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他焖对社区所有党员家庭实行了党员之家挂牌制度,并将党员在社区内应履行的义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作为一种承诺,制成了楼门牌向群众予
以公示,以次约束、教育党员,这个举措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在试点工作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他们印制了300份在职党员联系卡,发放到党员的手中,内容包括“致社区党员的一封信”、“基本情况登记表”、“社区活动记录”和“社区意见反馈表”等,目的在于启发和调动在职党员带头遵守社区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规范,关心社区,力所能及参与社区建设。
3、在职普通居民的管理。在职普通居民既是单位的主力军又是社区居民的主体。完善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在职普通居民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为他们构筑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把他们吸引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近年的努力,该社区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去年的“五项工程”(即扩建文化活动室、粉刷楼道、更换水表、建科普文化一条街、楼门文化)到今年的“五项工程”(即80平米的
红十字服务站、30平米的的图书阅览室、4000平米的绿化带、26盏照明灯、增设文化宣传设施,包括楼道居民互助友好公约、读报栏、文化墙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专职工作者们服务居民的宗旨,既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又营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文化氛围。专职工作者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许多居民纷纷参与到社区志愿者的行列,自觉、主动参加义务巡逻的居民多了,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的居民多了,社区的人气越来越旺,大大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自治制度,加强和规范社区在职居民的民主参与。试点工作中,该社区又率先在探索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提案制度”、“××社区公共事务听证制度”、“××社区公共事务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
4、对汽车司机的管理。该社区的汽车以中高档居多,这是社区居民生活富裕的一个标志,但这也是社区治安的一大隐患,司机出家门进车门,出车门进家门,两耳不闻窗外事,社区搞什么宣传、搞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一概不知。深夜回来高声鸣笛、进社区不减速、不按顺序停车、大量外来车辆随便占用小区车位等等不文明现象,极大地干扰了社区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也给社区管理带来难度。如何管理这些车辆和司机,始终是该社区的一大难题。他们从去年就开始酝酿管理方案,但由于有关部门不配合,始终迈不出这第一步。
在今年试点工作中,他们把汽车司机单独列为一个部分来管理。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他们就这个专题在社区召开了由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司机参加的“首次社区事务听证会”,认真听取了司机的意见和建议,就汽车如何管理形成了三项决议,同意成立“司机协会”
负责具体事务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之后,他们又对社区内所有的汽车进行了详细的登记造册,制作了“汽车出入证”,严格控制外来车辆的出入。与此同时,还向司机们发出了“致社区司机朋友的一封信”,宣传了成立协会的目的、宗旨和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号召司机朋友们加入该协会。这项举措,受到了居民和司机的支持与肯定。
5、对养犬户的管理。社区共有50户养犬户,如何规范部分养犬户的不文明行为,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次试点工作中,他们听取了多方人士的意见后,专门召开了听证会,邀请了办事处城管科、派出所负责人参加。成立了“养犬协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倡导养犬人积极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以消除居民对部分养犬户的反感和偏见,从而达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社区分类居民分层的管理方式没
有现成的模式。××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用自治推动,用服务引导,用制度规范,用活动吸引,及时解决了社区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使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