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报告格式

时间:2019-05-12 18: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讨论报告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讨论报告格式》。

第一篇:讨论报告格式

Case Study——典型建筑案例的技术剖析

建筑构造

(二)讨论实验课

研究报告书

学院:建筑城规学院题目: 典型建筑案例的技术剖析

研究对象:(XX)案例小组成员:(组长:XX)指导教师:覃琳 王朝霞

二O一二年 六 月

“Case Study——典型建筑案例的技术剖析”

讨论报告

1、目标:①

2、任务:收集并消化典型建筑资料,从技术角度分析和理解建筑;并在结构技术、围

护(表皮)技术、特殊构造、建筑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剖析和表达。

3.研究讨论报告3.1结构逻辑分析

(用文字、表格、图片等手段展现讨论汇总成果,篇幅不限;在本小节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和网址,注明本小节报告人姓名。)

3.2围护(表皮)技术分析

(用文字、表格、图片等手段展现讨论汇总成果,篇幅不限;在本小节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和网址,注明本小节报告人姓名。)

3.3特色构造(或构配件)连接分析

(用文字、表格、图片等手段展现讨论汇总成果,篇幅不限;在本小节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和网址,注明本小节报告人姓名。)

4.研究讨论心得

结合研究讨论的内容,请小组中每个同学写一段心得体会;关于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或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个人观点认识。4.1(姓名):观点体会 4.2(姓名):观点体会。。

5.课程总结与建议

请小组中每个同学写几句对此次讨论课形式、内容的总结和意见;或者是对以后讨论课开展的一些建议。

6.人员与工作量分配

第二篇:讨论报告

讨论题目:数控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有或者可能有怎样的应用 随着数控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我们讨论了数控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大一期间,我们学习了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程,手绘过安全阀,千斤顶等装配图。由于是初学,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绘图经验,因此绘图过程极其辛苦,一幅图基本上需要8-10小时。相信,这件事情即使是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讲,也并非简单。为此,我提出了一种采用数控技术绘图的想法,对于图中的大结构,通过数控技术等比例缩小绘制,对于图中的小结构采用等比例放大绘制。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数控技术的一系列运算和控制,将刀具和你的笔相连接,这时待“加工”的零件就是图纸。这样的话,绘图者就可以坐着,而不是在图纸上“趴着”绘图了。

当然,我组另一位成员认为这是多余和没有发展前景的,因为随着CAD技术的越来越普及,单单用手绘绘图的方法会越来越少,更多的设计者在初期就直接采用计算机绘图的方式完成设计。但是,就一个专业的设计师来讲,手绘设计图纸的过程是不能回避的,是必须经历的,同时,计算机绘图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不够直观,打印出来的和绘制的存在差异等,而且,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工程师来讲,可能手绘更适合他们。因此,最后得出结论,如果能将数控技术应用大机械设计初期图纸的绘制上,并加以合理的利用的话,还是有一定值得利用的方面的。

第三篇:讨论记录报告

讨论记录报告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早上去访问人事局领导讨论主要内容:

(一)杨副局长建议:

① 工作时间以短为好,例如可以采用三班制; ② 工作时间以外有一定的娱乐方式提供给员工;

③ 要有企业文化,对年轻员工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偏向于委婉; ④ 管理人性化,请假扣工资可以采用分段分次,例如请一次假多少钱,请两次又是多少钱;

⑤ 工资计算方式尽量以计件为主,以刺激员工积极性; ⑥ 多提拔本地员工,让员工感到个人在公司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⑦ 每年组织管理人员出外活动,考察,学习; ⑧ 尽到社会责任,考虑完善管理人员的社保;

⑨ 利用员工招员工,放假时叫员工带招聘广告单回去宣传; ⑩ 伙食是否符合员工的需求;

⑪ 急需赶工时额外给予员工一定的加班奖金激励; ⑫ 员工的交通是否便利; ⑬ 调查清楚离职员工为什么离职;

每年的招工旺季:一是春节期间,二是七月份学校学生毕业期间。

(二)就业中心张主任建议: ① 企业管理要人性化,有人情味,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关怀员工; ② 考虑与劳务派遣公司合作;

③ 和职业技术类学校合作,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在实习期为吸

收员工作好准备。

④ 与乡镇劳务管理处交流合作,让他们为企业输送劳动力; 威汉鞋厂为什么招工比我司相对成功,主要有以下优势

1.交通优势,在南江边距离市区较近,公车路线较多,员工下班后可选择娱乐方式较多。

2.在急赶订单时对员工有额外的奖金激励; 3.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相对成熟有经验; 4.员工基数较大,依靠大基数员工宣传较容宜。

(三)接下来招工方向:

① 以长安工业区单位牵线或者向市领导提议,联合乡镇干部资源为企业输送劳动力。

② 以长安工业区单位或者向市领导提议,向教育局提要求或任务,推荐学校毕业不打算继续求学的学生到企业去工作。

第四篇:《灵山》讨论报告

《灵山》讨论报告

第五小组

写在开头:

我们尚很浮躁,很难静下心去真正读懂《灵山》这部诺奖作品。结合我们目前自己从中所能感受到的和搜索到的别的人的评论,我们组讨论了各自对于高行健获得诺奖和诺奖本身的看法;在苦于对《灵山》这作品本身无从下口时,我们想到了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简析《灵山》这部作品。

(一)关于高行健与诺奖

引言:

对于高行健与诺奖这一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角度不同,分析也就不同。小组的大家都有着无比辩证的眼光,因而意见多趋于折中。我们通过分析,选出意见高度统一的角度来,围绕其谈谈高行健与诺奖带给我们的思索。

首先,我们不妨引用两位同学的观点:

陈正浩:

1.首先这是对高行健的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不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肯定,但至少是对中国某一种文学的肯定,虽然这种文学的代表只有一个人。

2.法籍华裔的问题在于高行健的获奖同时涉及了政治问题,他一再强调自己流亡派的身份,显得有些刻意迎合,不但令人心中唏嘘也无形中降低了自己高度。

3.以及,高行健的作品之所以能入诺奖评委的法眼,一部分是对于作品一些思想的炒作,另外还有不小的一部分要归功于马悦然的推动。作为评委中唯一一位懂得中文,深谙中国文化的一位,他无疑在中文作品进入欧洲视野的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4.东方与西方一直存在的文化沟壑让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国作品不能被欧洲评委们所理解,不能被欧洲评委们所包容,中国文化的竞争力还是太薄弱,所以反而导致拿到诺奖的中文作家大家都还有一些闲话好讲,具体不说,不过不得不说中国文学要得到世界的承认任重道远。

刘亚冰:

1.中国人不必太在乎诺贝尔奖,不必用西方的标准评判中国文学,我们有建立在自己民族意识形态上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何必非得去追求什么诺贝尔文学奖。

2.这其中也有翻译的原因,中国人思维方式根西方有差异,思想深度有差距,就基本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也有差异。

3.中国综合国力还是不够强大,文化影响力还是很有限,反应在诺奖上就是各个评委都不太认同中国的主流文学。

4.中国人有许多人提名,但是要么婉言拒绝,要么时运不济,常常没颁奖就去世了。譬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等

从两名同学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个关键词很重要。

其一:翻译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不同,中国作品在翻译成西方文字的时候,往往缺失了文字本来具有的特色与内涵。导致中国文学在世界作家的眼中显得不像实际上那么出众与 优秀。我们喜闻乐见的《再别康桥》就有徐志摩自己写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我们也都看过,但大家觉得英文版何如呢?我想,它缺失的不只是汉语言那种抑扬顿挫吧。

其二:国力

现在世界的竞争就是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所谓文化软实力直接等同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文学被世界接受的程度。目前情况是,世界主流文化是以天主教文化为主体的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途中必然受到这种主流文化的影响,就像高《灵山》获诺奖事件一样,西方文化世界中发生的如此一件事情就掀起了中国文化界的轩然大波,如此一来中国文学界必然有人来研究来探讨着一事件,就如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样,就这样,我们就被主流的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而改变了。那我们自己的东西呢?什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如果是这样下去的话,非主流总会被主流同流,迷失自己。凡此种种,让我们反思:中国文化到底要走向世界吗? 中国文化要怎么走向世界?影响肯定是相互的,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么要让中国多影响世界,而不是世界多影响中国。

结语:

文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真真不一样。我们当然要力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触及文化与民族的问题,不是纯理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在这种问题上保持理智,辩证而观之,熟虑而启之,在矛盾的讨论中让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有所得益。

(二)《灵山》书评

摘要:

《灵山》中对传统文化的摸索和余秋雨《文化苦旅》文化散文的对比;《灵山》与其戏剧《野人》中的艺术手法的创新;《灵山》中的哲学思辨。

关键词:

文化 创新 哲学

引言:

追寻灵山,走出创作的单调模式,走出中国文化的困境,探求哲学的真谛。

1,探求古老的文化

《文化苦旅》和《灵山》中都有关于深层民间文化习俗的探求,但在两作者的笔下给人呈现出别样感觉。我们就此分析一下《灵山》这部作品在文化方面和其他作品的异同。

《文化苦旅》是本文化散文集。它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文化热情,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而《灵山》,我们借人物之眼窥探到了历代政权提倡的中原正统教化所压抑的中国长江文化或曰南方文化。换句话说,这种文化也就是被的文人的隐逸精神和民间文化。这部小说,上溯中国文化的起源,从对远古神话传说的诠释、考察,到汉、苗、彝、羌等少数民族现今民间的文化遗存,乃至当今中国的现实社会,通过一个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长江流域进行奥德赛式的流浪和神游,把现时代人的处境同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加以观察。文化在作者一贯的冷色眼光中被剖开了展现到读者面前。

阅读两者,我都领悟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历史文化画卷。当时读《文化苦旅》时,我总想有机会追随余秋雨的脚步,将大江南北的文化名片走遍,天

一阁,莫高窟,月牙泉,等等等等,一路走来,一路走去。耳边是穿越千年的故事,心里有热枕的从其中汲取营养而发展现代社会的热情,多么美好而灿烂!而翻开手中的《灵山》,千年的故事依旧有,但我似乎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而更为客观了,眼光不觉同样冷峻,咄咄逼人。不觉感叹,就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来说,《文化苦旅》更有热量,而《灵山》较冷;余秋雨批判较多,建议而后的期待更多,但高行健只是淡淡的叙述出来,到底是如泡如沫如幻如电都只能由读者费劲脑汁地自己探索了。《灵山》中对文化的探求就像对“灵山”本身的寻求一样,一直在寻找,而从未给出答案。文化对象是完全虚化的“非物质文化”;而《文化苦旅》是有鲜明的作者感受的。对象也是虚实结合。从点点滴滴看到的事实中反省出我们今人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高行健在其诺奖获奖演讲《文学的理由》中阐明了自己的写作观:文学也能是个人的声音。我们不能说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完全自私的。就古时创作而说,有司马迁的发奋著书说,有白居易主张的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家们都是有着立命生民,立心天下的大写作主张。但也多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个人感伤。但显然,要想让这种个人伤感变成主流不是易事,就算有浮艳的宫体诗风靡一时,也总会有古文运动将其命革。

反观文化,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什么?是那种大写作的写作观还是个人写作的写作观?

但话说回来,长江流域文化本身就是非正统文化,本身就带着对中原中央文化的叛逆,由此文化角度观之,高行健的文化观念,写作观念又有其无比的合理性了。

在此,我又想起了民族脊梁的鲁迅。他是真正民族大义,为社会,民族而写作。高行健所提出的作家为自己而写作,不是政治的工具,不是社会的动力和知识分子不堪当“社会良心”的观点相较独树一帜。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什么,毕竟根本没有经历过高行健的时代。也许那个时代政治的洪流是主流,但有幸还有一些貌似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民包括统治者们能够静下来思考。

总之,《文化苦旅》的文化观是济世的主流文化观,《灵山》的文化观是个人思维的非主流文化观;余秋雨等大多数作家的写作观是主流的写作观,高行健的写作观是非主流的写作观;我们应该庆幸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的存在,就像那些年,百家争鸣,而后大汉独尊儒术,儒成为了主流文化,而道家学说在种种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是人们聊以怡情修性的非主流文化。我们能说道家不和谐,反主流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吗?

主流也罢,非主流也罢,要辩证看待。搁置争议,我们的目的,在于吸收各种养分,滋养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

2,艺术如何创新?

就像苏轼在宋词中加入了豪放之气一样,高行健小说手法也有大刀阔斧的创新。意识流,语言流一直,不是像传统小说那样至少有一个故事主线。

高行健还有一部创新戏剧:《野人》。其在诸多方面都本可以为生态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提供最好的范例,但由于当时环保意识和生态思维不可能是人们的共识,加之“全剧也就在讲述人类的历史,个人命运,婚姻和爱情,对自然的开发与破坏,早魃,洪水和野人,如此等等。”在戏剧形式上又表现了各种戏剧杂耍和仪式,“主题混乱”和“玩形式”等评价引起的种种争议也就遮蔽了大家对它的生态主题作进一步追问。

也许,身为作家,要深知“玩形式”和“创新”的真正区别。

也许是高行健对于形式的创新太过了,就落入了“玩形式”的魔咒中去了。《野人》如是,《灵山》亦如是,这种情况也许就像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规律而人们在几十年后其死后

才发现其伟大价值一样。但未来在未来,高行健的这番创新到底后人是褒是贬我们还不能判断。

《野人》和《灵山》中有一个相近的故事。博士力图保护自然,损害了当地偷猎者和愚昧百姓的利益,于是被赖以偷包谷而折磨致死。现在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件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件事,的确是这位博士操之过急了。高中生物课本选修3中就有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客观描述。人类要从自然环境索取东西,这是铁定的道理。保护环境,要考虑到环境的现状,也要考虑到当地人民的客观经济.文化等情况。所以说,高行健的艺术创新就像这个博士一样,操之过急,考虑太少观众的承受度,因此也被赖以主题混乱等各种原因而扼杀在摇篮里了。

《灵山》和《野人》爬了一个“陡坡”,成为中国小说和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已达到“国际水平”;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一个“缺氧”的高度,这使它在中国“窒息”。

创新可以一点一点来,慢慢让所有人接受;也可以大刀阔斧的干,让未来的读者见到后惊叹为神人。毕竟,有尝试就是好的,又尝试才会真正有所创新。

3,哲学的玄境

从托马斯·麦克法兰在《文学与哲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应是双向影响的, 哲学影响文学的同时文学也会影响哲学。文学与哲学是应相结合来看待,哲学家用文学的形式表现思辨的哲理,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深刻的哲学思想。文学和哲学不分家,在小说《灵山》中尤其如此。我们不妨就《灵山》谈谈其哲学思辨。

我们都知道,《灵山》不具备传统小说的典型人物塑造和核心情节框架,给人散漫、清淡、自由的感觉。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他的构思,虚无却没有主义。他所创造的“你”是“我”的影子,而“她”是“你”的影子。从“我”创造出“你”,进而投射到“她”,但又通过“她”来确认“我”。全文按照他所创立的逻辑结构而成,穿插着他对爱情、生命、现实、想象等一系列思辨。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从文学角度来解读《灵山》,不如从哲学层面来审视它。

全文以探寻人生的意义价值为主线,充斥着作者内心的迷茫、困惑,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处排解,儿时纯真的记忆已不复存在。同宇宙相比,在死神面前,人之渺小无可厚非。是不是就此该否定人生的意义?若回答是,即落入“虚无主义”的范畴,认为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但高行健并未采取完全消极避世的态度,在混沌不解中,他守住了一丝意念,在精神上得以自救。

作者最终仍然没有回答、也回答不了人为何“生”、如何“生”的问题,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万相皆虚妄”的佛家理念。承认真相的不确定性,但也正因为无法确定,所以感受到“真”即可认为是“真”。自然的纯净、爱人的温暖,唤起内心对幸福的渴求,向往淡泊简单的生活。正是这些能给生命注入动力的感觉,引领着我们继续活着,有目的的活着。

虚无主义本就有其自相矛盾的一面,若能走出来,并成功进入自我架构起的可以说服自己的逻辑结构中,就是找到了“灵山”的价值。

结语:

《灵山》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从中我们可以体会感知到很多东西,包括文化,创新,哲学,人性,等等等等。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去深刻挖掘。但就《灵山》这部作品来说,现在在任何方面人们都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时间去考验,去磨练它,看未来的人们是否能寻到那座灵山。

第五篇:《共产党宣言》讨论报告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共产党宣言》讨论报告

目录

本组讨论的问题:...........................................................................................................................2

1、围绕《共产党宣言》讨论:.............................................................................................2

(1)宣言中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在当代是否还有价值和意义?理由是什么?...............................................................................................................................2(2)用马克思宣言中的思想对照现实,现实中哪些问题不符合马克思宣言中的基本判断?...........................................................................................................................3(3)用现实对照理论,马克思宣言中哪些论点已经不适宜今天的社会而需要发展?...........................................................................................................................................4(4)解决本组同学作业中的问题:一是同学提出的问题;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4 同学提出的问题:...........................................................................................................4

观点“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否过时?...............................................4 老师提出的问题:...........................................................................................................5

1、如何看待剥削、什么是剥削?.........................................................................5

2、“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利益,不分民族、国界,只要是广大的无产者,他们的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利益,表现出共产党的包容性。”你认为当今的共产党人能做到这样么?...............................................................5

3、“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你认为无产阶级失去的锁链是指的什么?...................................................................5

4、“资产阶级充满了虚伪,腐朽,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的利益做辩护,而这种辩护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你认为马克斯说得这些话对今天有现实意义吗?...............................................................................................................6

5、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的劳动大众分享,你认为问题出在了什么方面呢?...................................................................................................................6

6、资本主义在其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将其简单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用暴力推翻旧有政权”来解决,我认为并不妥当。你为什么认为不妥当?似乎还不完全是超越生产力的问题。...................................................6

7、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6

2、围绕马原课程讨论:.........................................................................................................7

(1)你认为这门课是否有必要上?理由是什么?.....................................................7(2)上初高中时已多少接触过,现在希望这门课有什么突破?.............................7

我们的观点:...................................................................................................................................7 观点评析及总结...............................................................................................................................8

《共产党宣言》讨论报告

本组讨论的问题:

1、围绕《共产党宣言》讨论:

(1)宣言中阐述了哪些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在当代是否还有价值和意义?理由是什么?

答:阐述的基本观点: ① 消灭私有制

②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③ 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④ 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有一些有价值和意义;首先我们要肯定《共产党宣言》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引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工人阶级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至少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时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关于①:我们认为消灭私有制是不现实的,但是限制私有制是很有必要的。以中国为例,中国的经济模式和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就是为私有制贴上了“合法”的标签,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 取得的伟大成果也说明了私有制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而且由于当前社会允许个人将其财产和社会地位世袭给子女,实际上就相当于“私有”。当然“共同富裕”是最终的目标,但“消灭”私有制无疑太过绝对,而且需要建立与公有制相配套的、完善的其他制度,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达到。现阶段消灭私有制无疑会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社会的稳定。

关于②③:我们认为确实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由于无产阶级是社会存在的大多数,也就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故由无产阶级统治才能更好地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但是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无疑是不现实的、是有些偏激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行的社会制度虽然有一定的缺陷,但在该制度下社会基本处于稳定,有其必然性,它基本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而如果我们推翻了一切现行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社会制度后,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尤其是当社会的生产关系改变后,相当于一次“大洗牌”,谁也无法保证新的社会制度能一蹴而就,达到设想中的状态。而且人们的思想程度不尽相同,新的制度不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现行的社会制度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维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逐步的改革,而改革的成功与否也都需要时间来检验。理论需要付诸实践、经过时间的考验,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关于④:这无疑是无产阶级提出了一种理想,作为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提出了一种理想(共产主义),但是在现行的社会制度下和人们的思想没有达到能实现这种理想的高度时我们很难看到真正所谓的“共产主义”的诞生。作为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肯定是要争取更多他们应得的利益的,但是是否一定是沿着“共产主义运动”的轨迹我们不敢苟同。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共产主义”应该是难以实现了,我们认为会有比共产主义更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更加合理的理论在未来出现。

(2)用马克思宣言中的思想对照现实,现实中哪些问题不符合马克思宣言中的基本判断?

1、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的一种高级的社会形态,生产力高度发达,建立在商品经济已经充分发展的基础上,不存在商品货币,因而又不存在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这点与现实明显不符;商品货币依旧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是当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词,世界各地生产力差距大得离谱,更别提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了。

2、“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判断在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适用,因为中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当家作主,并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分,所以也并无阶级斗争的踪影。虽然当今中国社会依旧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不公平问题存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道路自身的延展,这些问题必然会得到化解,因而现实不符合该判断。而且社会的历史绝不仅仅充满了斗争,历史有它自己的规律,记录了人类的发展。比如说现在,阶级斗争已经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阶级之间的矛盾早已没当初那般尖锐。

3、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预见: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它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一百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依旧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大多数人们生活得很幸福,社会很稳定,没有尖锐到不可调 和的矛盾。这种情况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分析和判断,有不准确的地方。

(3)用现实对照理论,马克思宣言中哪些论点已经不适宜今天的社会而需要发展?

1、消灭私有制:现实表明私有制其实能促进人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供效率,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点很难改变。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所有制度,不可否认的是私有资本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想要较快地发展经济、提升生产力,就必须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他们的“招牌”私有制打交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际上就是对“私有”的鼓励,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恰恰体现出了“私有制”的价值。因而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下,消灭私有制并不适合今天的社会,而更应该在保证相对公平的条件下正确对待、合理利用私有制的存在,加大力度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2、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正如我们在上面讨论的那样如果我们推翻了一切现行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社会制度后,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尤其是当社会的生产关系改变后,相当于一次“大洗牌”,谁也无法保证新的社会制度能一蹴而就,达到设想中的状态。而且人们的思想程度不尽相同,新的制度也不一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现行的社会制度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维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针砭时弊,逐步地改革,而改革的成功与否也都需要时间来检验。而且,现行的社会制度是相当稳定,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许多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如若为了那些身外的利益(而且它很可能远没那么关键)却要由于“革命”而有可能牺牲宝贵的生命和原本安定的生活,我想着这也是大多数人不想要的。

(4)解决本组同学作业中的问题:一是同学提出的问题;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提出的问题:

观点“阶级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否过时?

答:过时;一百多年前,当资本主义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兼之相应的行业规范还不完善,导致工人的薪资普遍低下,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穷,阶级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此起彼伏,对历史的进程有一定的影响。而在当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工人及其他下层阶级的福利不断提升,阶级矛盾趋于缓和,人们普遍有闲暇从事一些娱乐活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阶级间的合作与交流愈来愈频繁,不同阶级的同化乃至最终的消灭是历史的趋势,这在一些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高福利国家已经初见端倪,即使是清洁工人也有宽裕的生 活,一样得到人们的尊敬;大资本家们也不再只顾赚钱,而是拿出财产的很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来支持慈善事业;以往的阶级界限正在逐渐消失。因此为了防止阶级差异的产生或矛盾激化,我们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保障手段,以及更完备的税收等法律来促进公平,弱化阶级之间(主要是贫富的差别)的矛盾。这才是现阶段推动历史进步的正确手段。在当今社会阶级差别很小的情况下,如果仍将阶级斗争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手段,就容易走入误区,造成历史的停滞甚至倒退,文化大革命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觉得在生产力发展,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阶级的消灭是可以预见的。而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与倾向,不是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的。

老师提出的问题:

1、如何看待剥削、什么是剥削?

答:剥削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结果,我们国家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许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得承认,这些企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承认它们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的同时,不能改变它们存在剥削的事实,比如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相对于外国蓝领工人的工资,我国的广大工人们的确是被“剥削”了。但是,剥削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剥削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剥削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凡事皆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剥削,不能追求片面的否定。

2、“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利益,不分民族、国界,只要是广大的无产者,他们的利益就是共产党人的利益,表现出共产党的包容性。”你认为当今的共产党人能做到这样么?

答:从现行制度来说,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政策还都基本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事实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共产党人进行改正,比如说党内的腐败问题,比如说中国的熟人政治,比如说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流媒体的控制„„总体来说,我们并不相信共产党人能做到这样,现在广大人民的思想水平压根达不到共产党人这般“一切为公”,不计任何的“私利”,而做到这一点明显是不现实的。

3、“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你认为无产阶级失去的锁链是指的什么?

答: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是被资本家奴役、压迫、剥削、不平等的对待,这些相当于锁链,把无产阶级束缚起来。大多数人的利益受到限制,得不到公平的分配。在社会地位上,无产者也处于底层,得不到公平的对待。

4、“资产阶级充满了虚伪,腐朽,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他们的利益做辩护,而这种辩护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你认为马克斯说得这些话对今天有现实意义吗?

答:没有;由于人性的自私,每一个团体都会为自己的团体的利益做辩护,也就是说:马克斯说资产阶级为他们的利益做辩护,他在说这句话的同时,他本身也在为他自己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做辩护。而当下的社会虽然依旧会有虚伪、腐朽的现象,但矛盾的激化程度远远达不到一百多年前那样,需要用暴力推翻统治。从历史的角度看,资产阶级的存在至少维持了社会的稳定,让大部分人都过上了富裕、安定的生活。

5、中国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为广大的劳动大众分享,你认为问题出在了什么方面呢?

答:表面的原因是社会财富的不公,不过实际上这一问题是由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当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时期,为扩大生产规模,大部分的利润要投入在生产,致使劳动大众的收入普遍偏低,与企业主等剥削者的财富差距愈拉愈大;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而且把持在国企的手里,广大民众不占有一寸土地,实际上就是一无所有,为了生计终其一生。在此情形下,出现以上问题并不稀奇。

6、资本主义在其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将其简单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用暴力推翻旧有政权”来解决,我认为并不妥当。你为什么认为不妥当?似乎还不完全是超越生产力的问题。

答: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许多挫折与改良才能渐臻完善,不能因为它在发展初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把它推掉重来,另提出一种制度;就比如说社会主义制度吧,实际上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比资本主义还要多、还要惨痛;不仅犯了许多资本主义没犯过的错误,比如政治清洗;资本主义犯过的错误,它也在犯,比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即便如此,人们仍对社会主义制度抱有希望。同样的道理,对于基本主义在其幼年期犯下的一些错误,马克思为什么不能宽容一些,却执意要以暴力手段推翻呢?这是没有道理的。又比如养孩子,孩子犯了错,要教育他,不断修正他的言语、行为和思想;总不能把孩子扫地出门呀。可见,马克思关于用暴力推翻旧有政权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7、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

答:利润=收益-成本,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对市场的预测做出投资所得到的回报,但成本并不 仅限于资金投入,同时还包括了人力的投入和器材的投入,其中对人力的投入是建立在工人付出劳动的基础上给予工人报酬;对于生产产品或投资领域的判断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所获得的收益。想要得到较高的利润,就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并提高收益。

2、围绕马原课程讨论:

(1)你认为这门课是否有必要上?理由是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上;这门课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初高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希望能获得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站在一定高度的平台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通过对“马原课”的学习引导我们对现有的社会制度进行思考。虽然这门课讲得都是一些我们不感兴趣或者是晦涩难懂的内容,但它可以给我们一种另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它存在的问题。人不可以狂妄,更不可以无思想。况且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里面也包括马克思主义,那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也应该对其有更深的理解。

(2)上初高中时已多少接触过,现在希望这门课有什么突破?

希望通过这门课能学会用一种宽广的眼光看待问题,而不是死板的啃课本、仅仅是照本宣科。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思考。如果我们都能学会辩证的看问题,那么这门课就算实现了真正的突破。希望老师能够以自己的语言,深入简出地给我们将解马原,多结合当今社会上产生的问题,让那些枯燥的、虚无缥缈的知识找到“落脚点”,真正的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思考当中,融入课堂,让同学们有兴趣去学,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身边的问题,有“参与感”。比如换一些花样,通过表演剧目等方式提升我们的兴趣,或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扩展开去,不要将教授内容局限于课程大纲内——既然是哲学,那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如果仅仅就讲马克思哲学理论那肯定不行,好像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都对似的。所以,关于这门课,我觉得可以在课上多做比较,例如适当讲讲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哲学思想,然后对比马克思理论哲学,让同学们在了解到其他哲学分支的同时也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好处和局限性。这样的话,我们不仅学到更多,也在批判与肯定中自得其乐,此门课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学们也能真正学到东西。

我们的观点:

1、我们认为消灭私有制是不现实的,但是限制私有制是很有必要的。

2、消灭私有制并不适合今天的社会,而更应该在保证相对公平的条件下正确对待、合理利用私有制的存在,加大力度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3、我们认为确实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4、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无疑是不现实的、是有些偏激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5、我们应从现行的社会制度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维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逐步的改革。

6、在现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思想没有达到能实现这种理想的高度。

7、当今世界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和平稳定,人们的基本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人民生活很富足安宁。

8、我们认为也许会有比共产主义更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更加合理的理论在未来出现。

9、阶级斗争已经基本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阶级之间的矛盾早已没当初那般尖锐。

10、若仍将阶级斗争作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手段,就容易走入误区,造成历史的停滞甚至倒退。

11、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与倾向,不是通过阶级斗争达到的。

12、我们应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和保障手段,以及更完备的税收等法律来促进公平,弱化阶级之间的矛盾。

13、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点很难改变。

14、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许多挫折与改良才能渐臻完善,没有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15、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16、每一个团体都会为自己的团体的利益做辩护。

观点评析及总结

首先我们要承认《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性,作为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它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及《宣言》作为一个周详而具有实践性的党纲的特殊性,其中的有些观点过于偏激和绝对。马克思在当初提出的某些论断在如今看来本身就是存在谬误的,比如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及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预见等等,而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发现、认知。此外,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今的社会现状早已与当初马克思所在的社会情况大相径庭,同样需要我们去重新审视。而对于那些《宣言》中既没有错也没有过时的观点,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要随着不断地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味的照搬必然是不可取的。况且《宣言》只是一个大致的纲领和原则,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现状千差万别,还有可能有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这都需要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状,在不丢掉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努力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所谓的“共产主义”。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动,它又将驶向何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下载讨论报告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讨论报告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讨论报告格式

    问题式课堂观察研究报告基本格式一、课堂观察的背景和意义起因或目的,点明进行该项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选课——研究观察载体的确定 2、明确教学目标......

    主题讨论报告

    关于“从出国热窥视民族自卑心理”的报告 第三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上由我们小组负责了“从出国热窥视民族自卑心理”的主题展示。同学们和老师就此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

    《旗帜》讨论报告

    “旗帜”讨论报告 小结:历史是最忠诚的记录者。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 30年跌宕起伏的建设岁月,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共产......

    讨论反思报告

    讨论反思报告 近期根据公司安排,通过召开讨论会议,深刻反思自己,认识到自身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在改造自身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

    党小组讨论报告

    党课小组讨论报告 时间:2012年5月2日16:30 地点:3号教学楼102 讨论内容:对党的建设和海西发展的深入理解 参加人员:吴美金 钟爱珍 林秀花 陈婉娥 刘丽萍 吴桂勤 张佳莉 林凯慧......

    食品分析讨论报告

    食品分析讨论报告 系别:生物医药工程系 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101班 11108123——11108133)组别:第三大组( 姓名:党明亮李强闫莉菲高耀成 陈占琴 讨论章节: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

    计算机网络第一次讨论报告

    1、某颜料公司的总裁打算与本地的啤酒酿造商合作生产一种啤酒罐,总裁指示他的法律部门调查此事,后者又请工程师部分帮助。于是,总工程师打电话给啤酒公司的这方面主管讨论此事......

    支部大会讨论报告.

    支部大会讨论报告 支部大会讨论报告 备党员提请支部大会讨论转正报告 ××同志2005年6月22日由支部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一年来,该同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