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8:4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第一篇: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为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吧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漫画《美丽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上述战略和国策?

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中心?并简述其理由。

4,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祖国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建成美丽中国?{从国家和青少年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2这是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现象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4【1】从国家的角度;{1}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坚持的科学发展观;{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2】从青少年的角度;{1}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篇: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十五”规划开始,国务院就把节能减排列为考核干部的约束性指标,不断修正过去只重视GDP的执政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八大上将“可持续发展观”列入党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并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是党对创造人民福祉道路不断探索的结果。

“美丽中国”,是天蓝、山秀、水净、地绿,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平衡,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宏伟又艰巨的目标。虽然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和阻碍,离“美丽中国”这一美好蓝图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还没完全转变。另一方面,虽然第二产业比重已上升到工业化标准,但是吸纳就业能力不足;高科技、高增长、低消耗行业地位也尚不突出。

“建设美丽中国”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要、生态需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竞争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建设美丽中国”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国家、企业、民众应团结一致、相互合作,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贡献。

首先国家应该: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其次企业应该:

(一)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生产。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污染物要达标后再排放。

(四)提高经营者道德意识,增加环保投入,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起来。

最后,我们作为公民应做到: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向政府建言献策,做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者。

(四)宣传环保意识,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生态旅游等。

(六)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培养创新能力,为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做贡献。

“美丽中国”需以生态文明催生行为之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美丽,既体现在他的整体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中。建设美丽中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第三篇: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对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定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最新探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继承发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把发展目标从 “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有45处,同时,“自然”一词频频出现在报告中,成为又一个关键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

提法更加亲切。“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代会报告用这种温情的呼唤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关心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浓浓人文情怀。

要求更加严格。党的十八大提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明确提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通过划定红线、建立制度,体现了我们党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国际责任更加明确。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们要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上提出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明确了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为我们处理全球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的准确判断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 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产值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这是巨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制约着我们下一步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找准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症结”,开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药方”。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与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一幅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图完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从“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一幅幅蓝图,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探索史。从党的十七大“社会建设”到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幸福中国”到“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跨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既有“心忧天下,关爱百姓”的情怀,更有实现“山河也要秀美,人民也要幸福”的气概。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最新探索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本身就在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运动来解决人类与自然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类与自然矛盾的主要手段,他们提出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解决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的论断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为我们今后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思路。

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攻坚期,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也要求我们基于现实的变化搞好“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正是针对当今世界环境形势和我国环境现状 所提出的科学决策,是对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探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的新探索。

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继承发扬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先贤们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倡导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合理地利用自然。荀子就曾说:“圣人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 “圣人之制”;孟子更是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把关爱百姓与爱护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高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 “仁民爱物”思想。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明确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即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把自然放在优先的地位,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5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这是对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不仅意味着在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更意味着生态文明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范畴,渗透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理念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我们在进行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时,同样要尊重人民群众、顺应人民意愿、保护人民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在文化建设时,也要尊重文化传统,顺应文化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指导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也指导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这是对传统生态思想的重要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郭建平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第四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 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 的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 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 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 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系统看似外在 于社会系统而独立存在,但实际上,随着人类社会对 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利用,我们所面对的自然在很大 程度上已经成为人化自然。自然界深受人类活动的 影响,并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和条 件。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发展具有优先 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释过自然力是劳动生产 力的自然基础,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上下约万年的 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 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条铁的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正是把握住了这一重要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 体现其治国理政的党代会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与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同样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客观的生态环境优先性规律,建 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可以充分优化人 类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 是其他四项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其他四项 建设提供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 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 9.8%,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 倍,但由于我们 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靠的是高消耗、高投 入,是以付出巨大环境资源代价换取的高增长。因 此,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 境问题,在我国30 多年里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 合型、压缩型的“时空压缩”的特点。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 环境污染。从资源瓶颈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 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 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 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 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2010年,我国石 油、铁矿石、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 在风险日益加大。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 现象突出。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耕 地、石油、天然气、淡水、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的需求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文/李宏伟 〔专题解读〕 22 �7�2 前线 2013/1 JingDu ShiBaDa 精读十八大 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 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 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从环境污染状况 来看,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COD)排 放总量为2499.9 万吨,氨氮排放总量为260.4 万吨,均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 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水质,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 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然突出。2011年,我国城市大气 环境质量有11%的城市超标,城市大气环境以可入 肺颗粒物(PM 2.5)污染为主的混合型污染问题日益 突出。截至2011 年年底,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 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全国工业固体 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综合利用量仅199757.4 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利用往年的贮存量。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恶化开始引发社会稳定问 题。最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每年都 在快速递增。特别是四川省什邡市的百亿元钼铜项 目、江苏省南通启东的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和浙 江省宁波市镇海的PX项目,因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 畅,纷纷遭到群众抗议。这些事件最后皆以政府宣 布放弃项目的建设而告终,这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 很大的损害。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如果任由目前的生态危 机继续下去,不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果会大打折扣,而且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 子孙后代,而且将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生态 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 一个重大课题。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 涵与实质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 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 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进行 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力是生态文明存在 的物质前提。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阶 段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 具有必然的历史演进轨迹,即人类原始文明——农 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在工业文明高 度发达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生态文明。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遵循的核 心理念。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 律的宏观视角来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将人类 活动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要求人们按自然 生态规律行事。人和自然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因素,都有重要的价值,无视自然环境的价 值,人的价值就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 现代化建设时,无论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既要 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又必须顾及生态、资 源、环境的承载力。第三,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生 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依托生 态环境这个基础,从环境承载力的实际出发,坚持 “自然生态优先原则”,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 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力求人与自然 共生。做到发展与环境双赢,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第四,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 明的根本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就是要达到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 善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和自然都能 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指人们为实现生态文明而 努力的社会实践过程。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 景下所讲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 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站在生态文明这一人 类文明最高形态的高度,又要从当代我国的实际出 〔专题解读〕 23 �7�4 2013/1 前线 精读十八大 JingDu ShiBaDa 发,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和优化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就决定 了必须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 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这也决定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不能 以牺牲生态文明为代价来获取现代化,也不能以牺 牲现代化为代价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因此,当 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一 般将来时”。实践表明,发达工业国家曾经走过的 “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道路在中国走 不通。如果我们勉强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我们 很可能在没有完全享受到现代化成果之前,就被沉 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压垮。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时,立足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 把原本应当由自己承担的环境代价转嫁给发展中国 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时代条件决定了,以转嫁方 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行的。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 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 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此,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引导,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目前相当多的人的思 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在对待人和 自然的关系上,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 征服的对象,结果就是人类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 类中心主义观念不断强化。这反映在实践中就是重 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 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惜以牺 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人 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冲突和紧张。若不破除种种陈旧 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 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 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 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生态 文明意识,才会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 为。当前应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全面提高公 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社会的生产、生活 和人们的交往领域。倡导人们追求一种既满足自身 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注重生活质量而不 是简单需求的满足,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个体生活既 不能损害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不应损害其他物 种的繁衍生存。在全社会弘扬生态文化,创立人人 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在消费领域,大 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反对过度消 费、奢侈消费。通过倡导公众进行环境友好的消费 向生产领域发出价格和需求的激励信号,刺激生产 领域清洁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带动环境友好 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 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促进绿色消 费,最终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 要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落实到位,还应推动信息 公开与公众参与,完善多元化的环境监督体制。国 际经验表明,除了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引导外,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不可或缺。公众监督不仅可 以强化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督,弥补政府监管力量 的不足,还可以监督政府。其次,强化措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点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措施,落实生 〔专题解读〕 24 �7�2 前线 2013/1 JingDu ShiBaDa 精读十八大 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 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根据《全国主体功 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 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 态安全格局。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 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 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 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 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 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 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再次,完善制度,建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 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 格局。”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 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 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长期以来,对干部的 考核过分突出经济增长指标,以GDP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考核标准,这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 重要作用,但这种不顾及资源、环境成本的政绩考评 标准和制度,加上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事实长 期存在,助长了种种非理性的发展理念和行为。因 而,政绩考核机制的改变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二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建立国 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环境问题是随着 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根本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经济 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规范。因此,必须 强化政府责任,健全约束和规范环境行为的法律制 度。强化一些制度的实施,重点做好战略环评、规划 环评、主体功能区及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标准、区域 限批与行业限批等工作。从源头上加强防范,杜绝 对国土资源恶性开发和破坏环境的事件发生。三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 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 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 补偿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能够纠正在资源环境价 格方面的错误市场信号,促进资源环境成本真正内 部化,避免排污者将污染成本转嫁给社会。继续完 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财政政策的生态化调整,改革 环保收费与环境价格政策,完善绿色金融、绿色贸易 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追究污染者责任 是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难题的关键。强 化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环境民事责任,既是保护 公民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措施,又 是解决“违法成本低”问题的根本出路。为此,应该 建立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让污染者为其违法行 为付出高昂代价;我们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大 对污染企业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民事赔偿和刑事 处罚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决、公益诉讼等环境损害 救济途径,切实落实企业环境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 愿景可以成为凝聚民心的力量,生态文明建设还是 一个促使中国产业转型、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契 机。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不仅可以开辟中国特 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 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全球 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将向世界展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为人类探索出一条 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贡献。(作者: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 教授)责任编辑:邢久强 〔专题解读〕 25

第五篇: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班级: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12级研究生 学号: 姓名:

2013/1/2 Wednesday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政策、措施、行动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1)。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上行动的指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上的问题。我们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2)。

十八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发言时指出:“工业文明带来了生产力极大的发展,但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也造成了很严重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面对这一严峻现实,老牌工业化国家在反思、在改进,新型工业化国家也在避免,纷纷谋求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局限的一些措施和办法,致力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时代潮流。”(3)

由此可见及时的改变我们的发展思想是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发展的潮流,是对民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上强有力的保障

想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例如成都市公布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于今年12月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该文件的出台对指导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北京正式实施建筑节能新标准。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地方的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都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上的有力保障。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上严格的要求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应该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历时4年修改后,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还再次强调了全国开展PM2.5监测的时间表。会议要求,2012年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4)

在产业方面,苏州对产业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门槛,坚持“十个不批”原则,坚决控制“两高一资”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落实最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行最严格的环保考核问责制度,对环保执行不力的地区实行项目限批、领导班子进行严肃问责;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控制,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5)。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上积极的落实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

(6)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作为一名本科所学专业是环境工程的学生来说,党的十八大此次能够将生态文明件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形成“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中国的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质疑,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既要发展好又要环境好,需要全世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中国。我们中国首先要以身作则,在世界面前展现大国姿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在世界面前树立好的榜样。我们个人要小处做起,一点一滴做起,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十三亿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就是无比巨大的力量。“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愿望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吴剑飞,李耿等.生态文明,启动绿色引擎实现永续发展[N].2012-11-14.[2].范俐鑫等.锦绣山河铸大美 绿色发展惠民生.[N] 2012-10-18.[3].张显峰等.“美丽中国”是对民众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N] 2012-11-10.[4].王硕.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发布PM2.5强制监测写入“国标”〔N〕.京华时报,2012-3-10(5)[5].孔祥武,魏贺,罗艾桦.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 2012-11-14.[6].陈关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2012)〔DB/OL〕.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下载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第4期)专题07 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

    【背景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5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班级: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12级研究生 学号: 姓名: 2013/1/2 Wednesday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

    发展循环农业 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 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 ——浅谈XX县农业永续发展所面临现实问题及解决思路 XX县白果乡人民政府XXXXX县农业数据指向: ●1978年至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由39.79万吨......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共5篇]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

    美丽与永续[五篇]

    “美丽”与“永续”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一得“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

    浅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

    浅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实现建设生态文明 摘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字字铿锵的郑重宣示。“美丽中国”,诗化的语言,迅速成为“热词”,温暖着......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推荐五篇]

    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再生产,其本质上具有生态属性。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最紧密、作用最直接、影响最广泛。但是,农业在给国......

    实现中国梦想 建设美丽中国 教案

    实现中国梦想 建设美丽中国 (2013-2014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1》课讲稿)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