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涧中心卫生院康复医疗工作实施计划(共)
临涧中心卫生院
“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实施计划
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以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提高伤、病、残人士的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为专业特征。疾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避免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充分发挥康复医疗机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将康复医学
发展和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总体目标,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统筹考虑,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疾病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一)提高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我院能够开展基本康复医疗服务和残疾预防、康复相关健康教育。
(二)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制度,开展在岗康复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培训工作。
(三)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四)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五)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康复医疗资源。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
1.大力推进康复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相关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加
强与区域内老年病院、慢性病院和护理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
2.进一步加强我院康复医学能力建设,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
(二)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1.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数量,提高队伍素质。鼓励其他执业范围的医师,通过规范化培训转为康复医学科医师。实施康复医学专业专科医师制度,探索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制度。
2.建立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服务能力。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我院根据本院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重点加强对康复治疗师的培训。
(三)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1.卫生部组织制订常见疾病康复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和康复治疗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
2.建立、完善以康复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和持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
3.卫生部组织制订国家级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标准,开展国家级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遴选工作,发挥康复医疗服务示范作用,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培训任务。各省(区、市)制订省级标准,遴选1-2个省级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基地,承担省内服务示范作用和康复医学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特色、布局合理、体系健全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训网络。
4.综合医院逐步建立康复医学科与其他临床各科室的合作机制,强化团队合作模式。康复专业人员主动深入其他临床科室,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转入专业康复机构或回归社区、家庭做好准备。
5.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行实用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改善治疗效果。
(四)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1.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宏观调整医疗资源的同时,同步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康复的有效模式。制定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适当增加增量,调整存量,增加与其他医
疗机构的协同作用和适应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2.明确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为主,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及时下转患者,并承担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康复医院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
3.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康复医疗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或康复医院以管理、服务、技术等为纽带,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合作关系。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转诊标准、规范和程序,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
4.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包括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地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充分利用卫生、中医药、民政、残联等系统在康复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5.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健康发展,促进不同所有
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四、保障措施
充分认识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属性和社会属性,重视部门合作。与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医药、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密切协作,积极争取有利于康复医学教育、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医疗保障的制度和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各部门理解和支持康复医学发展,全社会关注康复医学事业的政策和社会环境。
第二篇:2012年临涧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2012年临涧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
工 作 计 划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确保各种信息、报表等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12年临涧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在全镇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明确责任,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发展,努力缩小服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资源整合和开发相结合,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作用,以有限的资源争取最大的健康效益和健康公平。
4、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主要任务
按县卫生局统一部署实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继续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基础上,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2012年,居民建档率≥90%,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90%。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每年向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卫生院不少于12次,村卫生室不少于6次;播放健康教育音像材料不少于6次,组织面向公众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设置永久性健康教育宣传栏不少于2个,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重点人群健康教育讲座每季度不少于1次,购置并使用DVD、电视机、照相机,并保证设备完好,使用正常。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
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如甲流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6岁以下儿童健卡率达100%;2012年,一类疫苗各单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97%以上,信息化率达100%,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目标人群接种率96%以上,规范疫苗进购流程、进购渠道、规范疫苗保存保。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做好死亡病例登记与报告,保证完成目标任务数。
5.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90%,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和第3每年至少2次。主要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孕产妇保健
早发现孕妇,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早孕建册建档率≥95%,开展至少5次孕产妇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产前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2012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0%。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叶酸发放率占活产数60%以上,产筛率≥2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巩固在98%以上,产后访视率≥90%。
7.老年人保健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2012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
8.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干预。对35岁以上人群
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2012年,对已建档高血压患者管理率≥90%,对已建档糖尿病患者管理率≥90%。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已建档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0%。
四、工作职责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1)医院是承担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岗位,责任到人,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各自职责分工与辖区内村卫生室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责任书,并指导其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2)村卫生室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助医院完成和落实9类基本公共卫生任务。
(3)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规范,细化考核内容,将人员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每年根据要求及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4)卫生技术支持机构职责
根据各自职责和业务范围对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
共享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医院成立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必须的办公设备;成立临涧中心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价小组,负责对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进行考核。
2、营造舆论宣传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我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通过村委干部、医务人员到各家各户发放宣传材料;二是在各村委会和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张贴横幅标语;三是医务人员主动为居民进行一对一的相关健康知识宣讲。
3、加强业务学习培训。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全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相关政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一是积极选送相关人员参加上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二是充分利用培训的师资力量,层层举办扩展培训;三是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四是适时在工作开展较好的卫生室召开现场交流会。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于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知性、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按照“部门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原则,把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卫生工作,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安排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努力实现各项目标,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督导检查。医院定期组织开展检查督导,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加强经费管理。要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专款专用。
临涧中心卫生院公卫科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第三篇:临涧中心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
临涧中心卫生院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
施方案
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确定自2009年始,逐步为全镇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做好全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全面评价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的内容要求,到2009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本镇农业人口数的5%,到2010年底建档率不低于30%,2011年底建档率不低于60%。
二、基本原则
㈠先行试点,循序渐进。选择工作基础较好且已开展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村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坚持循序渐进,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始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㈡农民自愿,积极引导。根据本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疾病谱等方面的特 点,积极开展建档工作。要坚持农民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在服务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建档和利用健康档案。
㈢规范建档,务求实效。所建档案要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健康档案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可用性。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建全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完整、规范的记录居民健康问题及其处理过程,逐步体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保证健康信息动态更新且连续,使医疗服务有证可循。
三、主要内容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㈠个人健康档案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二是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问题记录通常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病程流程表、化验及检查的项目及结果、转会诊记录等。以预防为导向的记录通常包括预防接种、周期性健康检查、儿童生长与发育评价、病人教育、危险因素筛查及评价等,通过预防服务的实施,达到早期发现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干 预的目的。
㈡家庭健康档案
主要内容:家庭的基本资料、家系图、家庭生活周期、家庭卫生保健、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健康档案,是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健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主要任务
㈠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小组的领导下,由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小组工作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减少资源重叠和浪费,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㈡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临涧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 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㈢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临涧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㈣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是在农村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分级负责、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保证建立健 康档案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㈡完善工作方案和制度。按照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制定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的考核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㈢完善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维护和人员培训等相关费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有关支出范围。
㈣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山东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绩效考核标准(试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相关补助资金挂钩。
六、实施进度
㈠试点阶段(2009年9-12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文件,制定全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选择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村作为试点村,开展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完成试点建档率5%的目标。
㈡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1月):全镇以 村为单位全面启动实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做好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到2011年底全省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
㈢阶段评估阶段(2011年12月):组织专家对全镇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总结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及形成因素,并实行全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临涧中心卫生院 2009年9月6日
第四篇:平邑县临涧中心卫生院医院质量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临涧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安全月”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医院各科室、各卫生室:
为加强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防范医患纠纷,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争创全市“优质服务乡镇卫生院”。经院委会研究决定,今年4月份在全院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中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等活动,坚持教育为先,防患于未然,切实加强院内管理,全面提高职工工作质量和安全服务意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岗位规范与职责,消除安全隐患,把我院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活动主题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时间安排
活动自4月初开始至4月底结束,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4月1日至10日,院、科召开动员
大会,启动活动开展,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
第二阶段:(学习阶段)4月11日至20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
训学习及相关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拓展阶段)4月21日至30日,召开总结大会,对活动中的先进科室与个人表彰、奖励。
四、活动内容
以学、练、考、评为主线,对全员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侧重于国家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学习与培训,学习考核的内容具体由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提供,并进行组织安排。
五、有关要求
(一)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始终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加强质量管理,改善服务水平,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方法。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实施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制定落实措施,引导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到质量安全月活动中来,并取得实效。
(二)认真组织,确保培训效果
1、培训范围:全员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
2、培训内容:各科室根据本科实际,设计培训内容。医院将培训
有关法律法规、病历文书书写、各种协议书签订、优质服务等各项内容。
3、培训师资:各科室负责人是第一培训师,负责培训本科室员工。
要求各科室负责人必须担当一定的培训任务,并动员全员职工积极参与。
4、培训方式:坚持集中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除医院安排的统一培训外,各科室要结合本科实际进行科内培训。培训方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严肃认真。
5、培训质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院、科都要保证有足
够的培训时间,要严格考勤,与绩效挂钩,严格奖惩。对科室主要负责人未担当培训任务者将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在年终考核时不得评优。
(三)拓展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
1、评比、竞赛活动:如开展技能比武、评选优秀医疗护理文书、优秀病历展览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2、经验交流活动:可适时召开各科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座谈会:如各科室召开预防医疗纠纷座谈会,做好医患沟通,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并将科室讨论情况向院委会汇报。
4、分批组织各科室人员考试、考核(主要为各职能科室提供的培训参考内容),不合格人员本取消评优资格。
(四)加强领导,强化监督,把质量安全月活动落到实处。
质量安全月活动要认认真真,务求实效,坚决不能走过场。要加
强领导,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要以身作则,积极组织、参与质量安全月活动。要强化监督、检查,把质量安全月培训出勤情况、培训结果等内容作为4月份全院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满意度调查也要和培
训紧密结合起来。检查、调查结果严格与科室、个人的绩效工资挂钩。要通过质量安全月培训活动,达到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的目的,推动我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2012年汪川中心卫生院医疗计划
2012年汪川中心卫生院医疗、护理
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根据《甘肃省一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护理操作技术与规范》及卫生部新颁发的《病历书写规范》等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卫生局2010年“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检查反馈意见和我院实际,逐步探索和实施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控制目标
(一)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和依法执业的观念。
(二)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落实有效防范医疗风险的具体措施,及时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三)严格执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严把环节质量关。尤其是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的管理,注重细节管理,杜绝医疗事故,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四)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在重点专科探索和实施部分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做到“优质、低耗、高效”。
二、重点监控范围
临床医疗、医技、护理、院感、门诊。
三、监控指标 监控指标有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文书质量、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六个部分组成。其中服务质量包括有服务流程是否便捷、服务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服务价格是否公正合理三个方面。
(一)各科室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制定(或修订)和落实科室考核标准(医疗、医技考核标准由医务科制定;护理考核标准由护理部制定;院感考核标准由院感办制定),质量管理科负责督查和考评。
(二)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执行率100%。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大手术)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各类报告制度、手术安全管理制度等
(三)严格按照卫生部新颁布的《病历书写规范》和《甘肃省病历书写规范》(修订版)书写医疗文书,要求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其他医疗文件书写合格率≥95%。
(四)抗菌药物及生物制品使用规范合理,处方合格率≥95%。
(五)各科室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六)大型检查及特殊用药规范,大型检查阳性率≥60%。
(七)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症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八)医院感染发生率<8%,住院病人监测率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院内感染漏报率≤20%,抗菌药物使用者病原学送检率≥50%,抗菌药物使用率努力控制在50%以下。
(九)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科室提交安全性及可行性论证报告100%,并经医务科批准,有人员、技术和设备保障。
(十)重点专科单病种质量控制与临床路径管理,按医务科制定的具体方案执行。
(十一)严格血液安全管理,杜绝输血差错。住院病人输血前检查和谈话签字率100%。
(十二)药品发放差错率0,病人基本用药全为零差价销售药品。
(十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查对签字执行率100%。
(十四)病人综合满意度≥95%。
四、监管措施
(一)环节监控
1、科室自查:科室内部质量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为本科室质量监控成员,每月对本科医疗护理质量逐项检查、指导,对照质量检查标准作出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并作详细记录。
2、部门检查:分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定期检查,找出不足,纠正偏差。
3、分组督查:质量管理科组织质量督查组(分医疗组、医技组、护理组、)不定期进行重点督查,每季度全面综合性检查。主要抽查病区、门急诊、医技、重点部门、窗口服务等科室,抽查内容以病历书写、安全管理、合理用药、等项目为主,随机进行。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突出的科室进行跟踪检查和反复抽查。
(二)终末监控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医院病案评审组每月分别对归档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和打分,按《甘肃省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执行。
五、效果评价与信息反馈
(一)、各种形式的检查均以《质量检查标准》为评分标准,逐项打分,总分100分,考核成绩90分以下为不达标。
(二)、督查、抽查结果当场反馈,并做书面记录,各科、各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讨论、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质量管理科每季度下发《质量简报》,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全院医疗、护理、院感、门诊、药械等检查情况做一次总结评价。《质量简报》由院领导班子成员传阅并通报各部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分管部门落实整改。
六、考评奖惩
(一)、质量检查得分与职能部门工作测评得分均纳入当月考评,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奖优罚劣:质量检查结果、投诉、纠纷、违规违纪行为等,均按照《执业医师法》、《汪川卫生院医德医风考评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2012年汪川中心卫生院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工作计划
汪川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