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艺干部人才队伍调研内容综合材料(推荐)
文艺干部人才队伍调研内容综合材料
(廊坊市文联)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廊坊市文联本着“为大局服务,为群众服务,为艺术家服务”的“三为”方针,用“四靠”推动工作,即“靠活动凝聚、靠表彰激励、靠典型引导、靠品牌提升”;把“四出”作为工作目标,即“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出效益”;用“追求艺术,团结向上” 八个字来提振工作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努力廓清思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了一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艺术人才队伍,助推了文化强市的建设。
一、培养文艺人才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文联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以及借鉴其他地方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最大限度发挥本地优势,大力培养人才队伍,产生轰动效应,创造突出成果。扶植和发挥优势行业,扶持和培养优秀人才,并使之发挥最大的带动和激励作用,是文艺事业快速发展的捷径。我市近5年来推出的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家主要有:书法艺术家王厚祥、刘京闻等,作家李绵星、李铮、李琦、张玉清等,画家张玉华等。
尤为一提的是廊坊书法团队。廊坊书法团队是一支年轻有为的文艺队伍,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和扎实的艺术功底,近年来厚积薄发,声名鹊起,屡屡在全国斩获大奖,被业界认可,媒体称之为一艘“年轻的书法航母”。市文联充分认识到这一书法现象的本质内涵是应文化大发展的东风应运而生,抓住这一契机,从2010年开始酝酿申请创建“中国书法城”,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在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准备工作之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书协的一致认可和支持,2012年11月26日,由中国书协组成的中国书法城考察组对廊坊市创建中国书法城工作进行考察,在进行实地参观并听取汇报之后命名,予以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月10日举办了命名授牌仪式。廊坊中国书法城的成功创建,与廊坊有一支高水平的书法人才队伍是分不开的,成功创建中国书法城,提升了文联工作的地位,而且作为全市乃至全省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不但会带动和激励其他各项文艺事业和人才队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将对全市文化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影响是深远的。
2、用品牌活动提升工作水平,深入发掘优秀人才,凝聚文艺队伍,催生优秀作品。作为基层文联,谋划和开展规模较大的文艺活动,是推动工作的主要抓手,既能发掘优秀人才、凝聚文艺队伍,又能推动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如活动不断扩大规模及影响,形成品牌,作用还会更大,不搞活动
基层文联就没有生机,艺术活动是主要的活动载体。近年来较大的品牌活动有:廊坊书法进京展:2009年6月上旬,由廊坊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文联、市书协承办的廊坊书法进京展在军事博物馆展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要领导、书法名家出席;2011年举办的廊坊首届书法大展:大展共收到作品710件,规模大,效果好;2011年举办的廊坊第二届摄影大展:共收到艺术类及记录类作品2000余件,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廊坊少儿春晚:央视著名主持人金龟子主持晚会,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廊坊书法进万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展现了书法家的风采,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果,廊坊书协获得了“全国书法进万家先进集体”;大学生诗歌节,廊坊首次举办成规模的诗歌艺术系列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廊坊市文联、廊坊师院文学院联合主办,在校园中刮出了文学之风。
3、用文艺成果出版工程总结成果,为人才培养打下基石,激活发展动力。从2003年起,廊坊文联党组就实施了“廊坊文艺成果出版工程”,其目的在于对内助推创作,对外展示成果。自工程实施以来,成功编辑出版了《今日廊坊》摄影作品集、《张孟良文集》(8卷)、《中国民间故事全集》(廊坊卷8册)、《廊坊美术家画库》(11册)、《廊坊书法大系》(11册)、《书法廊坊》大型书法作品集、《燕野文丛——廊坊文
学创作精品集》(4卷)等,每一次作品集的出版首发式,我们都精心策划,广邀全国名家聚会廊坊,邀请京津媒体予以报道,对外扩大了廊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张孟良文联》首发式为例,河北省及京津媒体网站报道的新闻达100多条,中国作家网列为时段头条,一时在全国广为转载。文艺成果出版工程的实施,在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扩大了文联工作的影响力。目前,市委向文联交办几项较大的文化出版任务,最大规模的一项《廊坊历史文化丛书》六卷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辑中。
二、培养人才队伍的主要政策和激励机制
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证。近几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要求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1、2011年,廊坊市委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市文化支出9850万元,同比增长52.59%。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建立扶
持和奖励优秀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的工作机制。拨专款建立“廊坊文艺创作扶持奖励资金”,设立“廊坊文艺繁荣奖”,用以表彰和扶持在文艺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和精品力作。2008年10月,廊坊市开始设立“廊坊书法发展基金”,2011年基金规模扩大到了50万元,目前已有数十人领取奖金10万多元。借“中国书法城”创建之机,又申请到每年的财政书法专项经费拨款20万元,同时在市文联机关内设立专门书协办公机构,计划财政全额事业编制3人。并将积极争取设立书法的政府奖,建立廊坊书法艺术馆。
3、市文联从2012年初制定了《对获全国级大奖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办法出台以来,已经对或全国民间故事山花奖的刘六良和或全国少数民族诗歌骏马奖的王雪莹颁发支出奖金额16000元。
三、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联工作欲振乏力问题。这除了文联工作的地位不太被重视和认同,主要是很多协会没有驻会人员,活动不好组织不好开展。这样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积重难返。基于这些,建议上级文联呼吁给市级文联增加驻会人员编制,同时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的沟通交流,支持和重视文联工作,从而提高各级文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有为有位、有位有为的良性循环。
2、文艺创作人才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主要是文字创作,包括文学、剧本、歌曲等。由于市场导向的问题,这些领域对青年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写出的作品不好出版,写出的脚本不好拍摄,写出的歌词效益微薄。针对这一问题,建议上级部门,从文艺事业的长远考虑,一是设立鼓励创作精品的奖励机制,像文艺振兴奖,还要加重奖励;二是设立文艺创作出版基金。对那些优秀的正统创作成果和崭露头角的青年创作成果,拿出资金,予以出版支持。使之不至于夭折和埋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
第二篇:技能人才队伍综合调研
焉耆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报告
一、基本情况
焉耆县现有在职职工7858人(企业、事业、机关、个体工商),技能岗位人数3007人,2009至今焉耆县共培训各类人员17091人,参加培训人员主要以中青年农村劳动力为主,少数民族约占参加培训总人数的60﹪左右。其中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中,18—35周岁1.3万人,36—45周岁的3000人,46—55周岁的1000人,56—60周岁的有91人。目前已有1102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国家高级技师资格证书2人、技师资格证书7人、高级技能资格证书96人、中级技能资格证书225人、初级技能资格证书共有772人。
二、技能人才培训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按照“人才兴县”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法规,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完善县职业培训机构条件,充实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调整培训方向,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
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引导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在全县范围内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政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按照“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办学思路,与用工企业签订 “订单式”培训协议,形成培训、就业、输出“一条龙”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双赢。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鼓励各行各业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积极开展乡土技能人才、农民工及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一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成教学校等教学资源,按农民所需要的技术,根据各培训学校的特长,积极与各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技能培训。
四是将培训班下移到乡镇、村,培训机构按照“统一执行转移培训政策、统一建立学员管理档案、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考核发证”的要求,在乡镇、村设立培训点,就地就近组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既方便了农民,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又学到了技能,有力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技能人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传统观念和教育体制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全县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一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受经济发展条件制约,我县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部分新兴专业没有开设,尚未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培育培训体系,中职与高职缺乏沟通和衔接,技能人才成长的道路不够顺畅,部分企业缺乏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
二是技能人才培养投入资金不足。我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和硬件设施均较落后。部分专业技能人才尚没有能力培养,一些热门专业的师资和实习场地在我县完全空白。另一方面,企业对在职职工在技能培训投入不够。按相关规定,企业应按工资总额提取一定经费用于本单位职工培训。但许多经营者急功近利,错误地认为企业的生产目的是盈利而职工教育是消费性投资,属于政府行为。
三是部分专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级工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少数专业技能人才出现断层。另一方面,全县整体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失衡,高、中技能人才少,初级技工多。
四是随着我县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二十万亩葡萄种植,滴水灌溉、沼气池建设等项目的建成,农艺、园艺、沼气生产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比较缺乏。
第三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调研报告
XX县关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安排,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XX县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和解决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相关内容对我县辖区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名。在人员配置上,医疗卫生名,名,名,名;在人员的层次上,以上学历名,以上学历名,拥有职称
名,拥有职称名;在人员的年龄构成上,岁以上名,岁以下名;在人员的分布上,阿里本地名,区内其他地方的名,区外名。
二、近年来各行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情况
1.关于未来五年人才紧缺和引进情况。根据XX县地处边陲、气候恶劣、以农牧业尤其是畜牧业为主的实际情况以及XX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二四四”工作思路,未来五年,我县在医护卫生、农牧业、矿产勘探、地质、水利、旅游、新闻等行业空缺较大,其中农牧业需求植物育种专业、植物
1营养与施肥专业、农业生态专业、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农业气象专业、兽医类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等
名以上,矿产勘探类、地质类专业需求名以上,水利业需求农业水利专业、水利水电专业等 名以上,且要求具备较高程度的专业技术水平,新闻业需要播音与主持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等 名以上。
2.我县的人才引进情况。近两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坚持从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出发,每年都专题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突出加大了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但目前我县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观念落后。少数部门和单位对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的认识不足,人才使用不到位,缺乏人才效益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和人才管理积极性。难以突破固有的人才工作框框模式,工作教条化,缺乏生机;二是“聚才”实力有限。受地理环境、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收入差距大等因素的影响,吸纳人才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不愿留在这;三是人才机制不规范。全社会公开、公平的用人环境还未完全形成,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人才作用难以发挥。奖惩激励机制和责任风险制度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存在着“论资排辈、能
上不能下”的现象,削弱了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同时,没有形成人才交流互动的氛围,各自为阵,缺乏整体性,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协作发展。四是就业观念落后,在西藏这一个特殊的环境,很多就业者认为只有在行政单位才算就业,而对事业单位、一般的民营经济单位则积极不高。
3.对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的意见。经过我县认真的调查研究,认为在下一步人才的培养引进方面可以建立一个内养外引的长效模式。以本地区现有人才为培养和使用的重点,一是采取有效调整,优化人才结构,腾出职务,激发和提高现有人才;二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有针对性地强化对紧缺急用人才的培训,并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在职进修、脱产学习,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研究,提高专业化技术水平;三是不断提高人才待遇和工作条件;四不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职称评定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在培养本地人才的基础上则是可以采取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合作等多样化形式引进人才,实行行政调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相结合,多渠道开发、利用人才资源。
三、进两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情况
我县认真按照“走出去”、“引进来”、“贴上去”的方式,即:有关部门人员定期深入到各单位、各乡镇了解人才紧缺和人才培训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积极联系地区部门
及职业技术培训部门,在现有基础上,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针对一些积极性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针对乡镇基础薄弱,人才缺失,农牧民群众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现状,采取主动联系,积极上门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培训。近两年来培训次,其中2011培训次,2012培训 次,共计达到人次,使我县农牧民群众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了一门致富手段,专业技术人才得到进一步培养,在农牧业等方面的紧缺局面得到一定缓解。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对象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单位在选派培训对象时,考虑欠周全,许多业务骨干没有被送去培训,而选派的对象有时存在基层较差,培训效果不好,或是不负责这一部分的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难题;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不够,尤其是一些新分配的本科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不能适应我县的实际情况;三是培训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面对西藏经济发展起步慢、经济总量小、缺乏实体这一具体情况,应该优先选择一些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四是部分农牧民群众对培训的重视和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关注于误工补贴,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在下一步的改进方面:一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大力开展进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要不断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四是要拓宽培养渠道,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扩宽到依托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一批高等教育学府上。
四、针对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
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目前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以下
问题:一是人才流失严重。区内向拉萨流动,拉萨向区外流动;二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三是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不够;五是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提供良性平台;六是人才分布和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七是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经我县认真讨论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走“人才强区”,“人才强县”之路,建立健全培养人才“一把手责任制”;二是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用人机制。要努力把从西藏走出去的优秀人才、毕业大学生又引进本区内,并主动出击引进其它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要紧密围绕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确定专业、人才培养重点。选拨技术带头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先进地区进行培训,进行重点培养和跟踪管理。要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鼓
励在职人员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自身。四是不要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机制。采取更灵活的人才使用制度,不求所用,但求所用。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更为关怀爱好,积极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用情感和荣誉留住人才。五是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机制。要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可操作性强,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专业技术评价机制。
第四篇:食药监局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调研报告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始终把信息宣传作为局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人人动脑动手,个个都是宣传员”的宣传理念,积极构建“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在“大宣传”的架构下实行“一岗双责”,即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业务工作能力,还要有立足自身,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推动信息宣传工作,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上台阶。
一、宣传文化人才的基本概况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有在编人员16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1人,大专以上学历15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4%。现有宣传文化理论、新闻人才12人,占干部职工总数的75%,其中本科学历占90%,大专学历占10%;中级职称人员占10%人,初级职称人员占10%人;35岁以下人员占60%,36-45岁人员占30%。
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为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坚持做到:
一是高标准选人。2002年9月6日**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时只有3名局领导,无论是监管力量,还是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宣传文化人才,均面临人少事多,求贤若渴的现实困难。为此,该局先后采取了选调、公招途径发展人才队伍,在选调人员过程中,他们坚决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坚持不放松标准、不降低条件、不讲人情关系,一切以素质和能力说话,首批选准四人进行了局机关;2004年以后该局坚持“逢进必考,宁缺勿滥”的原则,面向社会先后公开考录了公务员7人,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和专业人才,满足了监管工作和信息宣传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多途径育人。以培训学习提高人。该局注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老带新岗位练兵相结合,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他们在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宣传方面的专业素质提升;二是以督查考核激励人。为使文化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地向前推进,该局强化了信息宣传督导考核工作,实行信息宣传稿件一月一通报制度,将干部职工信息稿件发表情况在定期召开的职工会上进行通报,对进步快的股室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对进度慢的适时给予提醒或督促,使每名干部职工时刻绷紧了信息宣传工作这根弦。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稿件录用奖励机制,相继出台了《**县食品药品监管宣传工作奖励办法》、《新闻宣传管理暂行规定》,严格对照相关规定,落实奖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保证了新闻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送,也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字写作能力和信息宣传水平。
三是科学化用人。在人员配置上该局十分注重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突出办公室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主导军和带动作用,在人员组合上充分注意选配文字功底扎实,宣传意识和责任意识强的同志从事办公室工作,并落实了专职信息宣传员;同时广泛调动稽查、监督、食品安全等职能股室人员的宣传工作热情,在强调全员参与的前提下,每个股室都安排有兼职宣传员,并有多人热心信息宣传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让大量的新闻信息不断见诸报端。
(二)强化学习提高,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该局从强化法律法规与新闻信息写作等专业知识学习入手,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写作水平,让大家都能成为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一是抓思想认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信息宣传是局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关键工作,要把信息宣传放在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平时要注重工作实践,在严格规范办事,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勤学多思,努力做好自身的信息宣传工作;二是注重学习方法。该局始终坚持“5+1”集中学习与“8+2”个人自学制度,干部职工视学习为一种责任,视写作为一种知识充电与提高,抓住点滴业余时间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新闻写作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同时,该局不失时机聘请有关专业人士上门授课指导,组织参加县内外各类专业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宣传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水平;三是丰富学习内容。除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网站、简报信息及行业报纸、专业期刊等主要载体新闻信息的学习领会外,局机关还有意选择一些内容、题材不同的优秀研讨文章,引导大家共同学习揣摸,进行研讨点评,有效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效果。
(三)注重方式方法,激发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
为持续激发宣传文化人才的工作热情,发挥信息宣传工作更好的社会影响力,该局十分注重信息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根据不同股室制定任务标准。在制定任务标准时,结合岗位特点与职能要求,对定员少、写作基础较薄弱的股室确定的任务相对较低,对主要承担对外宣传职能的窗口股室,如办公室、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所定的任务较高,这种阶梯式任务制定法有效提高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二是多用正面激励,激发大家的写作信心与热情。针对部分同志一时未能掌握新闻信息写作的规律和特点,所写稿件录用率较低,易产生厌烦心理的情况,局领导及时与其交流,共同探索方法技巧,激励其工作
热情,增强其写作信心;三是将信息宣传融于实际业务工作。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养成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然后利用工作之余进行整理总结,写出稿件。并通过不断学习优秀信息宣传稿件,获取好的经验做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四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整体活力。局机关在电脑配置和网络使用上积极为职工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时大力倡导同志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是围绕某项创新举措,某个热点问题,同志们之间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切磋,一篇稿件凝聚了多人的智慧和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大家的写作水平,促进了信息宣传工作,而且激发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活力。
三、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
(一)目前存在的主题问题
一是干部职工文化宣传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监管工作需要存在差距,尤其是因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性、前瞻性不强,导致文化宣传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机关信息宣传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二是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存在参差不齐,水平不均现象,不同股室、不同人员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信息宣传工作的整体推动;三是加强对信息宣传人员专业培训的力度不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导致更加深入全面,高质量的宣传报道不多;四是信息宣传人员自我加压、刻苦学习新闻宣传业务知识的主动意识与责任意识不够,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增强;五是部分人员对信息宣传工作存在时冷时热,时松时紧,疲软懈怠现象,全员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进一步激发。
(二)原因分析
一是基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对食品药品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人员选调、招考未能从专业要求上全面兼顾,导致此类专业人才的不足;二是由于未能从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长远角度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导致在人员利用上难以形成最佳组合,非专业人员在硬性任务推动下,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三是由于信息宣传激励约束机制仅注重于对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褒奖,未有效落实对应的惩罚约束措施,导致人员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不平衡现象更加明显;四是由于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不深、不细,导致创新的思路和方式办法不多。
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战略任务、主要目标及重要举措
(一)中长期战略任务
围绕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专业层次,使全局专业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分布更为合理。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在食品药品监管和文化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主要目标
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要求,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培养造就一支能担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任、行政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一支掌握食品药品监管技能,具有较强文化宣传能力,爱岗敬业的人才队伍。
(三)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任务和主要目标,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选人、用人、培训、锻炼、引进、考评、激励的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按需设岗、按岗定人、公平竞争、择优选拔”的用人机制,优选能够适应文化宣传工作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锻炼培养机制。加强实践锻炼,提升文化宣传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进一步更新用人观念,拓宽用人视野,把政治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股室领导岗位上来。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及单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宣传文化人才需求计划,分实施。采取公开招考的方法,择优录用。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考评机制。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特点,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为宣传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坚持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并举,以多种措施激发宣传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是建立健全人才教育培训机制。要根据宣传文化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组织参加县内外、主管部门的学习交流,局机关举办的专题培训,以及个人自学考试与继续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第五篇: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调研报告
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综合调 研 报 告
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民间文化有所弘扬,文化市场渐趋繁荣。通过对实地调研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界镇宣传文化人才及文体设施的基本概况
三界镇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队伍现有主要由2名人员组成,宣传委员1人,文化站站长1人,设有镇文化广播站一个,全镇共有1支镇村文艺队伍,由三界村牵头的文艺代表队。大约20人左右。现健文化综合楼1座,4个村新建了农家书屋,电信网络覆盖镇街道和三界村。
二、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为扎实推进宣传文化工作,近年来,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文化条件.我镇宣传文化工作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方针,发扬甘于清贫、耐住寂寞、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通过组织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了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增强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法律意识.三、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我镇把宣传思想工作当作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品味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研究、部署和协调全镇宣传文化工作,明确目标任务。二是强化学习提高,提升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抓思想认识,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信息宣传是镇机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关键工作,把信息宣传放在与其他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看待,平时要注重工作实践,在严格规范办事,尽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勤学多思,努力做好自身的信息宣传工作;注重学习方法.把学习贯彻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制定学习意见,定期开展集中学习.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争做文化宣传的传播人、经济活动的中介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民主法制的明白人的积极性,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对党和国家农村宣传文化政策的贯彻落实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增强。(二)开展好宣传工作。一是积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镇党务政务公开栏、横幅等宣传作用,及时把党的富民政策、致富信息、遵纪守法的先进典型向全镇群众进行宣传。二是狠抓基础建设,搭建良好平台。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努力发动群众,完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村“农家书屋”工作,为全镇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三是丰富群众生活,开展各类活动。我镇在组织干部群众参与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三八”妇女节联谊会、“五四”青年节篮球赛、春节花灯表演及村文艺队自发组织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镇文化站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为农民群众开放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等活动场所.积极开展“道德安家、环境美家、卫生康家、科技富家”的教育宣传活动。
四、存在的薄弱环。
(一)、宣传专业人才匮乏。一是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
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紧缺.基层文化建设,镇文化工作人员不能专职专用。二是现有人才知识更新过慢,接受再教育机会太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文化人才资本的投资严重不足,存在着培养滞后、培训渠通狭窄、培养经费匮乏等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宣传思想文化机构人员编制问题尚待解决。近年来,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但我镇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却存在着编制和人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在平时工作中人员的调配明显吃力,特别是在应对重大活动时尤显困难。(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虽然近年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视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但镇级财政十分有限,县级队宣传文化资金投入少,经费短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由于经费不足,加上宣传专业人才匮乏,使农村宣传文化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即使有活动,也不能持之以恒。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部门,在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上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成效,而长期性的投入还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三)、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民间艺人在人数上远远超过专业文艺队伍,成为苏巷镇文化阵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对他们的统一管理,加之一些民间艺人自身素质不高,其活动普遍处于无序状态,松散状态,演出技能、演艺内容、演出效果等,监管环节甚少.五、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二)重视培训。在抓好人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培养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大投入。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建设的投入,从实际出发,多渠道筹资。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扶持、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活宣传文化单位的内在活力,为宣传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加大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宣传力度,深入报道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树立典型,扩大影响,为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上级级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关部门,多开展文化下乡、卫生下乡等活动,弥补乡村文化活动空白,满足群众不断增长文化精神需求。
三界镇党委
201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