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季度广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广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克服低温寡照气候等各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但由于H7N9禽流感疫情再度发生,广西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创,禽业生产严峻。1季度广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27.15亿元,同比增长3.1%,是2001年以来最低增长速度。其中种植业增加值实现109.33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实现25.64亿元,增长8.6%;畜牧业增加值实现128.83亿元,下降0.1%;渔业增加值实现51.13亿元,增长
3.9%;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12.3%。
一、农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种植业生产发展平稳。今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开展化肥、种子等春耕物资储备,工商质检部门积极做好农资供应质量监管,农技服务部门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户指导生产,各地抓住时机播种插秧,全区自南向北进入春播春种关健期,八桂大地处处展现的大闹春耕生产繁忙景象。一是蔬菜生产保持增长。秋冬播蔬菜面积516.17千公顷,同比增长4.2%。二是秋冬播油料面积246.39千公顷,同比增长8.7%。三是春耕春播有序进行。据农业厅农情监测显示,截至3月27日,全区已完成犁耙田745.2万亩,整秧田92.7万亩;已完成浸播早稻种量84.1%,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已完成早稻浸播,梧州、百色、河池、崇左完成90%早稻浸播。四是水果生产保持增长。1季度全区园林水果产量40.75万吨,同比增长7.0%;其中香蕉产量33.52万吨,增长6.6%,其他水果产量增长8.6%
(二)林业生产发展较好。今年以来,各市县结合广西实际,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持续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自治区领导和区直中直驻邕单位带头开展“大种树”活动,各地党政军社会团体纷纷开展义务植树活动、“3.12”植树节活动,掀起春季植树造林高潮,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1季度全区完成山上造林作业面积23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6.3%;完成通道绿化50公里、村屯绿化50个,完成木材采伐量309.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5%。
(三)生猪肉牛生产呈现5年来最好增速。近年来,广西各级水产畜牧部门努力抓好畜禽生产,完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生产责任,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和大型草食动物养殖。广西80%的乡镇成立了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94 家,其中2013年新增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2家。桂林市永福县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为抓手,依托温氏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出台和落实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今年新增规模700头以上的温氏公司养殖户9户。1季度全区猪肉产量达72.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2%;生猪出栏960.19万头,增长4.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是近5年来最高增长水平;肉牛出栏37.39万头,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01个百分点,也是近5年来最高增长速度。
(四)渔业生产稳定增长。近年来,全区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发展水库库区大水面渔业养殖,并把它作为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发放贴息贷款、鱼苗扶持等方式发动群众发展网箱养殖。各地水产技术部门深入一线,贴近服务,帮助养殖户提高生产技术,大幅提高罗非鱼、对虾、龟鳖等优势品种产业越冬养殖量。1季度全区水产品产量58.41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3万吨,增长2.5%;淡水产品产量29.11万吨,增长4.8%。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禽生产遭受重创。今年1月份,继上一轮全国性H7N9禽流感疫情后,广西贺州市出现确诊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全区活禽生产遭受严重打击。湖南、广东、香港等周边省区以及区内各地纷纷关闭活禽市场,对产自广西的活鸡等家禽实行禁运,使广西活鸡大量压栏,饲养天数增加,销量骤减。据反映,南宁市温氏、正大、巨东和凤翔等公司的肉鸡销量下跌幅度均超过50%,鸡苗销售不及平时的三分之一,孵化出来无法出售的鸡苗就处理掉。巨东、凤翔、山凤等产业龙头企业的肉鸡出栏日期推迟了20天以上,鸡苗拉到中途就被退回公司扑杀。陆川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反映今年生产经营是30年一遇的困难,公司从2月份开始减产45%左右,目前存栏只有六成左右。容县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1季度肉鸡亏损约700万元,鸡苗扑杀亏损800万元左右。1 季度广西家禽出栏2.02亿只,比上年同期下降9.4%其中活鸡出栏下降11.2%;各市均出现两位数速度下降,下降幅度之大是广西家禽生产历史上所罕见的,家禽出栏减少下拉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
(二)猪价连跌导致养殖户明显亏损。1月下旬以来,受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节日性、季节性、政府消费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生猪市场供应宽松,价格连续14周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监测调查,3月份生猪出栏平均价为11.93元/公斤,比上年12月下降22.2%,比上年同期下降19.2%,已经明显低于14元/公斤的养殖成本,创近三年来新低。养殖户明显亏损,出栏1头肥猪亏损300元左右,部分小型养殖单位选择退出市场。
(三)春插春播进度稍慢。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广西各地总日照时数之少,持续无日照范围之大、日数之多居1961年以来同期首位,低温寡照天气导致早稻秧苗生长缓慢,根系浅,长势偏弱,全区春插春播进度比上年同期稍慢。农情
调查显示,截止3月27日,全区已插早稻80.2万亩,比上年同期少69.0万亩;春种旱地作物2717.4万亩,少144.1万亩,其中经济作物少116.3万亩。
(四)大宗产品价格走低影响农民增收。从当前形势看,广西甘蔗入厂收购价已连续两个榨季下降,累计下跌了12%;糖价从7000元左右/吨跌为4600元左右/吨,生猪价格已经单边下跌,家禽价格在底部徘徊。由于广西农民收入中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占40%以上,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将阻碍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养殖企业(单位)出现侵占养殖农户利益现象。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生猪、家禽市场行情的持续恶化,某些养殖企业甚至是养殖龙头企业在自身遭遇经营困难时,借助其在某地域生产中的垄断地位,在履行生猪家禽超期饲养回收合同时,出现减少养殖农户的补偿天数,克扣养殖农户的饲料补偿数量等行为,随意侵占养殖农户的经济利益。
三、几点工作建议
(一)加强市场形势分析,精心指导畜牧生产。加强对生猪、家禽生产形势的分析和走势预测,加大正面宣传,稳定信心,引导养殖企业(大户)积极调整生产结构,规避市场风险,推广先进饲养方法,淘汰落后养殖方式,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加强疫病防控,保障生产安全。要加强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多种销售形式。组织农企、农超、农市产销对接活动,引导肉品加工企业拓展收储能力。加大国家扶持政策落实力度,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争取银行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养殖设备质押等各种方式,在资金信贷、保险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各地要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财政资金投放和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稳定和扶持畜牧业生产。
(二)抓住有利时机抢插早稻,不违农时。针对当前的春耕生产形势,全区各级农业生产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组织落实好春插春播,各地应抓住当前雨水充沛、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抢播抢种,加强已插早稻秧苗的护理及病虫防治;继续做好旱地作物查苗补苗、松土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同时对即将成熟的冬种春收作物的加强后期管理,努力提高产量。
(三)创新甘蔗种植主产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广西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0%左右,在2012/2013、2013/2014两个榨季,制糖企业遭遇“产品成本与销价倒挂”窘境,企业普遍亏损,甘蔗种植户增收不明显。广西甘蔗户均种植规模小,播种、除草、培土、保肥、喷药、收割大都处于手工操作的传统农业状态,效率低,效果差,生产成本高,据资料反映广西甘蔗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程度不超过8%。小规模种植、生产方式落后是甘蔗生产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适度规模化种植,提高机械化耕作程度是蔗区农民增产增收的新路子。
(四)督促龙头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其参与新农村建设、培训新型农民的责任较为重大,带农增收责任最特殊,国家也从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对上游供应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负责,这也是国家对龙头企业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农业龙头企业在履行产品购销合同出现的坑农害农现象,主管部门应从严从重处罚,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曝光。通过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共同推动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养殖农户的经济利益。
(五)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数量日益多元化,需求质量日益精细化,需求时限日益超前化,统计工作模式正在从单纯的“事后计数”向“事前预警”、“事中预测”、“事后计数”
以及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级农村统计部门要加强与各级农林牧渔业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反映农村经济工作、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亮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统计信息的共享水平。
第二篇:2013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广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面对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广西围绕增产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好形势。粮食再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产,为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增幅呈V字型发展
初步核算,201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3.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增加值1285.62亿元,增长4.3%;林业增加值215.73亿元,增长6.3%;牧业增加值540.70亿元,增长2.3%;渔业增加值248.59亿元,增长5.4%。从纵向看,各季农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平稳,增幅呈V字型发展轨迹,即两头高、中间低。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4%、3.8%、4.1%和4.3%,季度累计增速波动幅度在0.6个百分点以内。
(二)粮食产量实现“三连增”
全区各地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作物生产的同时,努力稳定粮食面积攻单产,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等示范工程,引导增加用种,有效提高了粮食单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1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076.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9千公顷,增长0.2%。粮食总产量1521.80万吨,比上年增加36.90万吨,增长2.5%,粮食产量实现“三
连增”。在高产良种覆盖率高、粮食科技创新、较好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全区粮食每公顷单产达4947公斤,比上年增加109.8公斤,增长2.3%,创历史新高。
(三)特色农作物产量全面增长
各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作物生产,主要经济作物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加上有利的气候条件,农作物产量增长稳定。一是蔬菜产量和面积平稳增长。全年蔬菜面积为1092.7千公顷,增长1.6%,蔬菜产量2391.29万吨,增长3.2%。二是水果产量较快增长。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122.63万吨,增长8.9%。三是甘蔗产量稳定增长。甘蔗在种植面积略减的情况下,单产提高,产量稳定。全年甘蔗产量达8104.25万吨,增长3.5%。四是油料、烟叶、木薯等经济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油料产量57.21万吨,增长6.1%;烟叶产量3.80万吨,增长10.6%;木薯产量182.81万吨,增长0.8%。
(四)林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2013年,广西林业继续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林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林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各地全面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完成荒山造林153.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3%;更新造林153.3千公顷,成林抚育面积879.2千公顷,分别增长1.0%和1.6%。森林覆盖率达到61.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区木材采伐量2531.11万立方米,增长13.0%;毛竹产量10694.52万根,增长4.8%。主要林
产品保持稳定增长,油茶籽产量16.77万吨,比上年增长2.3%;松脂产量59.00万吨,增长5.9%;八角产量11.96万吨,增长4.8%。
(五)畜牧业增速明显回落
2013年,广西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但受H7N9疫情在部分省区蔓延及全国市场供需形势影响,生猪、家禽行业收益下降,特别是家禽业养殖信心受到打击,生猪增长缓慢,家禽减少。全年生猪出栏3456.72万头,比上年增长
3.4%,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生猪存栏2471.50万头,增长0.2%,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家禽出栏82218.49万只,减少0.5%,比上年回落4.9个百分点。蚕茧、蜂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增长2.5%、6.7%。
(六)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
全区各地继续大力推进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库区池塘等大水面渔业开发养殖势头良好。重点发展罗非鱼、对虾、龟鳖、牡蛎等特色水产品种养殖,并将大蚝产业列为“十二五”期间“特色农业提升工程”重点产业之一。自2012年以来,为保持大蚝品系的纯正,提高其生长速度,我区不断创新大蚝养殖模式,使养殖速度和养殖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年水产品产量319.06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70.71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148.35万吨,增长6.7%。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种粮效益低,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
长期以来,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加上近年来农资和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上涨快,种粮成本节节攀升,种粮比较效益更加低下。一方面导致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粮食生产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劳动力紧缺。
(二)畜牧养殖户融资难,影响现代牧业发展
金融部门对畜牧业养殖户的放贷十分谨慎,一般的畜牧业养殖户的栏舍、土地均不能作为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养殖户(企业)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只能靠借款或自有资金,制约了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进程,导致市场疲软时难以抵御风险,市场兴旺时却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据调查,2013年H7N9禽流感给畜牧业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疫情过后很多养殖户缺乏足够资金迅速恢复生产。部分养殖户虽然看好下半年行情,但苦于可用贷款额度有限,资金周转困难,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三)甘蔗生产成本上涨,制约农民增收
广西是全国的产糖大省区,糖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同时糖料生产已成为蔗农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受食糖市场产量及供求关系影响,2013/2014榨季广西糖料蔗收购价格440元/吨,较上年下降35元/吨,降幅达7.4%,已连续2年下跌。同时,因种子、化肥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民种蔗积极性下降,预计2014年广西糖料蔗生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四)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局部影响
我区是全国遭受气象灾害影响最重的省区之一,每年6份至11月初,洪涝和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强度大、频率高,影响了农业生产。据自治区统计局开展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快速调查显示,仅7、8月份的主要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绝收面积为2.89万亩,占该品种播种面积的比重0.2%;甘蔗绝收面积为0.1万亩,占该品种播种面积的比重0.01%;夏播蔬菜绝收面积为1.85万亩,占该品种播种面积的比重0.8%。
三、工作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稳定粮食生产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探索适合全区现阶段农业生产特点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体制的步伐,突出解决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升级。要创新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稳定粮食生产,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农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应用,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或种粮大户,培养职业种田人,确保“有地必种”,提高产业竞争力,保证粮食稳定生产。
(二)加大金融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畜牧业养殖(企业)户的扶持力度。对养殖积极性高、养殖条件好、技术力量强而又缺乏资金的农户,给予信贷扶持,实行利率优惠贷款或政府贴息扶持等政策。同时,加速金融服务创新,稳步推广产权抵押贷款,缓解资金紧缺矛盾;鼓励和支持民间信贷资金参与畜牧业养殖行业,拓展畜牧业规模养殖户的资金来源,保障畜牧业规模养殖户
(企业)能根据市场行情扩大养殖规模,改善养殖条件,提高养殖技术,促使畜牧业养殖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让生猪养殖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三)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糖料蔗生产
一是进一步优化糖料蔗种植结构,通过推广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避免品种单一的技术风险。同时,加快良种蔗的推广和品种的更新换代,从而提高甘蔗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二是加强科技推广的力度。实施甘蔗智能化管理技术,实行科学配方施肥,提高甘蔗单产,降低种蔗成本,提高农民种蔗效益。三是进一步稳定原料蔗收购价格,避免甘蔗生产大起大落。同时,建立订购合同,实行糖厂经济效益与蔗农收入挂钩制度。四是抓好蔗区公路建设,加强对榨季砍、运等工作的管理,杜绝坑农现象。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稳定甘蔗生产。
(四)利用现代科技优势,扩大气象预警覆盖领域
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扩大气象预警的覆盖领域。利用现有的手机短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渠道,发布农业气象和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力求通过多种方式让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预警信号或气象预报,以便农民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力争颗粒归仓。
第三篇:2013年广西来宾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广西来宾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来宾市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201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6.53亿元,同比增长5.3 %,其中,农业产值128.13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16.16亿元,增长21.2%,牧业产值亿61.09元,增长2.8%,渔业产值5.61亿元,增长6.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4.45亿元,同比增长5.1 %。
(一)种植业保持平稳增长。一是粮食生产获得丰收。2013年全粮食播种面积为266.3万亩,同比增长1.8%;产量为79.7万吨,比上年增加2.8万吨,增长3.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78.3万亩,同比增长1.3%,产量为60.3万吨,同比增长2.8%。二是蔬菜产量继续增加。今年气温回升早、雨水足,蔬菜生长迅速,成熟时间缩短,复种指数高,全年蔬菜面积77.4万亩,产量达到101.6万吨,同比增长3.9%。三是水果产量较快增长。全年园林水果产量达到39.8万吨,同比增长8.3%,果用瓜5.95万吨,同比增长4.3%。四是糖料蔗再获增产,虽然面积小幅下降,但是总产量达到1267.5万吨,同比增长4.7%。五是蚕茧产量保持增长。在鲜茧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有利因素拉动下,农民养蚕积极性高涨,兴宾区、武宣县、合山市等新兴蚕区的快速发展为我市桑蚕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市蚕茧产量达到6.17万吨,同比增长2.7%。
(二)林业生产保持较快发展。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市木材产量185.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5.3%。
(三)大牲畜生产稳步发展、家禽生产回升。二三季度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前三季度累计生猪出栏为106万头,同比增长1.5%,进入四季度后出栏回升到正常水平,全年生猪出栏144.15万头,同比增长3.0%;牛出栏14.55万头,同比增长4.4%;山羊出栏18.62万只,同比增长4.4%。家禽方面,上半年受H7N9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下降,家禽出栏受挫,尽管下半年恢复正常水平仍难以扭转全年家禽生产下跌局面。全年全市家禽出栏1385.03万只,比上年减少1.41万只,同比下降0.1%,其中鸡出栏1088.69万只,同比下降0.4%。全市肉产量15.1万吨,同比增长2.7%。
(四)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9.7万吨,同比增长
6.5%,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二、当前农村经济运行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效益低,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长期以来,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加上近年来农资和农业生产用工成本上涨快,种粮成本节节攀升,种粮比较效益更加低下。一方面导致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稳定粮食面积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粮食生产出现了结构性、季节性劳动力紧缺。
(二)畜牧业养殖户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养殖企业、农户贷款融资困难,对扩大规模带来较大难题,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种植业、林业、养殖业争地矛盾显现,养殖场搬迁压力增大,养殖用地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甘蔗生产成本上涨,制约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受种子、化肥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和原料蔗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虽然今年甘蔗产量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峰,但是生产成本增加,挤压了种蔗效益空间,制约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蔗积极性。影响到我市甘蔗支柱产业的巩固发展。
第四篇: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
入春以来,农区各苏木乡镇和涉农部门紧紧围绕“科学管理、分类指导、为养而种、企业带动、夯实基础、突出服务、增加收入、地区稳定”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面对严重的旱灾、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全旗上下能够团结一致,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立足“三个早”,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富民政策落实到位。去冬今春,旗委、政府通过召开调研座谈会、农村工作暨春耕生产动员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区、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一免三补”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共减免384.42万元。落实了粮食直补款384万元,受益农民97186人。实施了玉米良种补贴项目,投资100万元,补贴面积10万亩,涉及灌区5乡镇33个村12742户农户。落实了农机具购置补贴12万元,对购买1万元以下小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补贴。
2、春耕生产服务到位。春播一开始,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就深入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指导,技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满足了春耕备耕的资金需求,共发放支农贷款4733万元,其中发放生资贷款4613万元;供销部门组织销售了各种化肥17000多吨,地膜300吨。农牧业、工商、种子管理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对全旗种子、农药等生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保护了农民利益;气象部门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及时发布了气象信息,实施了人工增雨;农牧机服务中心争取到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广泛联系组织小麦联收跨区作业工作。
3、突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今年我旗本着“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而种”的原则,按照“稳粮、减经、扩饲草”的种植方针,进一步把种植业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全旗农作物总播面积66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30:25:45。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作物播种保持在19.9万亩,其中小麦1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6.7;玉米3万亩、杂粮0.9万亩。二是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全旗经济作物面积16.2万亩,其中油葵2.2万亩,花葵4.7万亩,“两葵”面积较上年减少0.7万亩,减7.8;马铃薯2.5万亩,药材0.5万亩,籽瓜3.9万亩,瓜类等1万亩。三是加快饲草业发展。饲草面积达29.9万亩,较上年增加5.8万亩,增52.8,其中优质牧草13.1万亩,饲用玉米16.8万亩。经联评测产,小麦单产达到346.6公斤,较上年减产37.5公斤,总产达5788.22万公斤。但由于面积增加1万亩,总产比上年增加了26.57万公斤。玉米单产达550公斤(包括套种),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
4、注重实效,推广实用科技。一是实施“种子工程”。2005年我旗进行了一次“种子革命”,良种率达到了96%。重点引导农民推广种植了油葵、花葵杂交品种和巴单3号、四单
19、杂单7号等玉米新品种。二是推广实用技术。突出实际、实用、实效,重点推广了优质专用春小麦标准化栽培、饲用农作物综合配套栽培、向日葵提质增效综合栽培、瓜菜开沟高畦覆膜综合配套、轮作倒茬、深松深翻等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三是强化科技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召开现场会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385期,普训农牧民37150人,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7861人。同时,在3月份开通了“96048”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四是加强田间管理。认真做好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印发农作物病虫害情报35期,防治病虫害面积7.4万亩。五是合理安排种植。引导农民按照统种分管,品种搭配,集中连片,长渠高地单品种种植的原则,实施了渠域化、区域化种植,加快了浇灌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小麦播种坚持了“六不种”,即不平地缩块不种、不是良种不种、不施足底肥不种、不倒茬不种、进入4月不种、不集中连片不种。
5、抓住关键,强化水利措施。一是清挖渠道。在去年清淤丰济渠的基础上,今年灌区各乡镇组织开展了水利春修大会战,清挖了各级渠道,清淤土方50.23万方,新建和维修各类桥涵口闸134座,新建了金喜城扬水站1处,保证了水到渠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抓好夏灌工作。今年我们坚持早开灌、早引水,争取主动。夏灌期间,旗委、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和各乡镇的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检查督促夏灌工作。水管站、乡镇的领导干部驻闸蹲点,协调水
量,灌区的小麦全部浇灌四水。我旗近十年来小麦没有浇过四水,今年开创了夏灌工作的新局面。
6、精心组织,抓好“三夏”生产。一是抓好夏收。从7月25日开始,各乡镇集中人力物力突击抢收小麦,组织300多台联合收割机大面积抢收丰收小麦,加快小麦收获进度,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二是搞好夏种。旗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麦后复种工作的通知》,要求灌区各乡镇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做好麦后复种工作,努力扩大复种面积,既为山旱牧区提供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又可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灌区
落实了6万亩的麦后复种任务,复种的农作物主要为蔓菁、饲用甜菜等饲用作物。三是促进夏管。估计可能发生的农作物各种病虫害,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农业部门加大测报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广大农民宣讲各种防治手段,并做好相应的物资准备,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农区畜牧业发展迅猛
农区饲养羊总量达130万只,出栏羊32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8.1,存栏89.09万只,具体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优质肉羊工程建设。今年在灌区建成5个百户联片肉羊专业村,新建495户模式化养羊户;在农区每个村委新建30户规模化养羊户,共新建1382户。农区模式化和规模化养羊户达到4845户,优质肉羊总量达到32万只,占羊饲养总量的25.6,有效带动农区养羊规模的整体扩张。
2、肉羊良繁体系建设。灌区每个乡镇在每个村委新建1户巴彦淖尔肉羊育种户,共新增41户,育种户共达111户,基础母羊达到7852只。
3、肉羊改良体系建设。农区订购国外德美种公羊50只,购进牧科院德美种公羊53只,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14。旗内育种户生产的德美种公羊销往外地和相邻旗县951只,内部调剂669只;新建人工配种站7处,共计达到11处。每处配种器械配置齐全,配种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年内计划人工配种母羊2.8万只,到目前已配种母羊1.54万只。
4、牲畜“营养工程”建设。下大力抓好以玉米青贮为主的青贮养畜工作。今年旗委、政府把青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作为近期的头等大事来抓,与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抓。8月5日召开了青贮窖池建设专题会议,8月12日演示了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又召开了近年规模最大的青贮窖池建设进度通报暨青贮动员大会。给灌区五乡镇下达了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池1232座的任务,实际落实1658座,每个新建永久性青贮窖池容积都在15立方米以上。新建永久性窖池建成后一次可提高普及率12,在过去已建成50的永久性窖池基础上达到60以上,土窖和临时性窖池达10以上,灌区共建成的窖池普及率达70以上。从8月20日开始,各乡镇已组织农民集中青贮籽瓜皮、葫芦皮。从9月2日到30日,要集中进行全株玉米青贮,主要在百户连片肉羊养殖专业村、规模化养殖户、肉羊育种户、奶牛养殖村中进行,青贮普及率达到90以上。从10月1日到20日,普遍进行秸秆青贮、黄贮,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
为了抓好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了旗乡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干部共同抓、科技人员承包抓的领导体系,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实行了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旗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户的责任制。全旗13名副处级以上领导、31个旗直单位承包灌区5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承包单位个个有指标,承包人员人人有任务。旗领导一人一个点,点上的青贮普及率要达到90以上。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在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大会战中,农牧业、农机、科技等涉农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承包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的技术指导任务。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培训群众,让群众真正掌握窖池建设和青贮技术要领;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今年,旗委、政府要拿出183.98万元扶持发展农区畜牧业。在青贮窖池建设上,给每座新建永久性窖池无偿提供水泥1吨,共计补贴资金43.1万元。为了解决好“三秋”矛盾,实现青贮机械化,从北京市彼得益农业机械研究所订购7台玉米饲草联合收割机械,目前已到位1台,其余在9月初到位。旗财政补贴18万元购置玉米饲草联合收获机,建立青贮加工专业户,组建青贮专业队。同时把争取到12万元的购置农机具补贴款,用于补贴购买中小型草粉机。旗直各包扶单位出资出力帮助青贮户建设窖池、购买青贮薄膜等,共投入无偿包扶资金20.9万元;四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旗委、政府要把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作为年终领导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旗委、政府成立了青贮督查工作组,在每一个乡镇下派一名督查员,从8月13日开始蹲点督查。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不定期深入各乡镇督查,并将督查情况通报全旗。从8月16日开始,实行窖池建设日报制,即每一乡镇每天给政府办报一次窖池建设进度。8月30日—31日,由旗委、政府两办、下派督查员和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组成两个青贮窖池建设验收组,逐村逐户清点新建及原有窖池。今天上午,又组织召开了农村经济表贮工作会,重点安排青贮工作,要求各乡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打好青贮攻坚战。从9月1日开始,灌区各乡镇要解决好“三秋”矛盾,迅速掀起青贮大会战,集中人力物力搞好青贮,并实行青贮进度日报制。到9月底,旗委、政府两办督查室、考核办、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办公室要对各乡镇的青贮窖池建设和青贮工作进行评比验收,对工作突出的乡镇要进行表彰奖励。
(三)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建现有企业规模。和兴面粉加工厂投资200万元,对原有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万吨扩大到4万吨。乌加河三华面粉加工厂、宏丰面粉加工厂、索仑肉食品加工厂等企业也都对厂房和设备进行了扩建和技改,扩大了生产规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天津市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在乌加河镇所在地建一个年加工10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企业,企业名称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屠宰、分割、剔骨、包装等技术,是全市最大的一家肉食品加工企业。新建龙头企业在8月13日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1日动工建设,计划明年7月投产。引进大连市客商在德岭山投资400万元建成年加工能力4.5万吨的葵仁加工厂。引资100万元在石兰计建成日加工小麦30吨面粉加工厂。
二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各乡镇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专业村、专业小区,加快了10万亩优质小麦、5万亩葵花、30万只肉羊、100万只绒山羊、5万亩马铃薯、2万亩脱水蔬菜、25万亩玉米和石哈河镇荞麦、莜麦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龙头企业抓订单、建基地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小麦、葵花、脱水蔬菜等各类农作物订单种植面积达31万亩,比上年增10万亩,占到总播面积的50以上。乌加河镇引进华泰集团花葵HK306订单种植1.5万亩,德岭山大圣村引进制种玉米订单种植2500亩,石兰计引进脱水菜订单种植800亩。
(四)组织化体系建设明显提高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各乡镇建立了不少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有效缓减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全旗建立肉羊协会14个,奶牛养殖协会6个,肉牛协会3个,各类中介组织21个,组建德美肉羊育种联合体1个,吸纳经纪人45人。专业协会统一指导协调和组织行业营销,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乌加河镇新办的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干部服务转型,发展壮大了经纪人队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宏丰乡建立肉羊交易市场,引导群众直接走进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德岭山肉羊协会、用水协会、奶牛协会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我旗确定为“林业生态质量推进年”。围绕这一主题,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30万株,建绿色通道20公里,容器育苗50万袋。二是实施了林业重点工程。按照退耕还林技术操作规程,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完成5.4万亩补植任务。完成天保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8000亩。三是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为了巩固提高造林成果,切实解决好石哈河人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今年,我旗提出了实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舍饲精养的新思路,出台了《关于在退耕地林带内间种优质牧草的决定》,落实了7万亩的种草任务。由于旱情严重,退耕地林带内示范种植了3000亩沙打旺优质牧草,深翻整地4.4万亩,为明年种植打好了基础。同时下发《关于做好植树种草、以草定畜工作的通知》,石哈河镇以各村的草场、耕地、退耕地的面积为基数,清点核定养羊数量,超载部分限时出售,目前境内羊饲养总量限制在20万只以内。四是抓好了林权发证工作。完成了2000—2002年的4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林权发证工作;2003—2004年退耕还林及全旗公益林的定权发证外业调查工作已结束,内业整理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完成。
(六)水利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旗完成平地缩块17.7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2万亩,完成乌梁素太乡晋太渠口闸和乌加河镇板汉渠口闸修建工程,完成两个移民新村的管灌节水工程。二是实施韩乌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23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8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80万元的4.5公里抢险道路疏通工程,完成投资42万元的临建工程,完成投资75万元的15公里上电工程,完成投资10万元的15公里施工道路修筑工程,完成71.52万元的主坝和一、二号副坝土石方开挖工程。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完成德岭山水泉移民村人畜饮水和大圣移民扩镇供水、巴音杭盖工业园区供水、石哈河镇人畜饮水工程,共投资62万元,解决了1200人、1.4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四是抓好防汛工作。采取了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度汛应急工程、预案准备、抢险队伍物资准备五到位措施,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实行了四级联包制,即旗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实行了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和水库零报告制,牢牢把握了防汛主动权。今年,旗财政十分紧困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专项治理了乌不浪口、兵房沟、梁台沟等重点山洪沟口,修筑铅丝笼坝和护村沙坝,疏通行洪河道,进一步提高防御洪害能力。
(七)扶贫攻坚有新动作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工程总投资3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0万元。在石哈河镇石哈河村、德岭山镇大圣村、温更镇巴音满都呼嘎查、乌兰苏木努呼日勒嘎查四个嘎查村实施。到目前,工程已完成铺设低压管道8500米,架设高低压线路1.26公里,购进基础母畜90只,种公畜45只,建12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40处,配套高标准节水灌溉饲料地183亩,平整道路16公里,围封草场7.3万亩,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剩余工程在9月底要全部完成。二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工程投资23.4万元,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培训贫困劳动力780人,现已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70人。三是加强了社会帮扶。我旗共有市、旗、乡三级包扶单位135个,包扶干部1017人,包扶贫困户1534户。目前,各包扶单位共投入无偿扶贫资金30.5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八)农业开发有新进展
一是加快了2004年农业开发项目尾留工程建设,打配机电井8眼,铺设管道10公里,安装网栏5公里,修农田路10公里,种树2万株。二是加强了有偿资金回收力度,完成了上级回收任务,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三是全力实施了农业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61万元,其中中央自治区投资417万元、市旗配套25万元、群众自筹219万元。工程在乌加河镇永胜村、乌梁素太乡二大队村、德岭山镇水泉村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15000亩,计划打配机电井12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25公里,衬砌渠道8.0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43公里,修筑桥、闸等建筑物150座,修筑农田路46公里,配套高低压线路250米,安装100KVA变压器1台,植造农田防护林900亩。从7月7日开始,乌加河镇永胜村项目区已全面开工,目前已修筑农田路22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32。
根据农作物种植、农区畜牧业和二三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对今年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测算,具体测算情况如下:
1、灌区:
(1)农民总收入40790.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8899万元,牧业收入8397.5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1.6万元,粮食直补和玉米补贴共442.12万元。
(2)总费用17183.28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4294.63万元,牧业支出2671.19万元,其它217.46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3606.94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54137人=4361元。比去年增长776元,增长21.6。
2、山旱区:
(1)农民总收入6477.3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542万元,牧业收入168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2220万元,粮食直补29.36万元。
(2)总费用395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2631.94万元,牧业支出891.72万元,其它435.34万元。
(3)农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2518.36万元。
(4)农民人均收入=农民所得÷总人口25376人=992元。比去年减少75元,减少7。
3、牧区:
(1)牧民总收入15911.15万元,其中牧业收入14850.26万元,二、三产业收入305.96万元,农业收入742.4万元,粮食直补12.52万元。
(2)总费用7600.52万元,其中牧业支出6597.73万元,农业支出281.9万元,其它720.89万元。
(3)牧民所得=总收入-总费用=8310.63万元。
(4)牧民人均收入=牧民所得÷总人口21519人=3862元。与上年持平。
全旗农牧民总收入63178.73万元,总费用28742.8万元,农牧民所得34435.93万元,农牧民总人口101032人,人均收入
达3408元,比去年3012元增长396元,增长13.1。
回顾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可以说,农业生产经受住了春播低温、干旱、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农作物苗全苗旺、长势喜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好。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认真研究解决。
1、我旗沿山山洪沟口51条,山洪沟口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沿山灌区五乡镇年年受洪灾,急需立项治理。
2、今年春夏连旱,降雨极少,气候干燥高温,形成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石哈河镇的13万亩耕地无法下种,牧区7.2万头(只)牲畜死亡,山旱牧区受灾农牧户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3、在2003年,我旗组织群众积极打井抗旱,新打井599眼,其中市里给配套了419眼机电井的电力设施,还有180眼机电井未配套,需要立项解决。
4、由于黄河水情严峻,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我旗山前井灌区被迫打深井取水浇地,加之五原、临河、杭后也从井灌区取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了缓减水源压力,急需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在井灌区实施管灌节水工程。
5、近年来,由于金泉工业园区、500千伏超高压电站、移民工程等项目相继落户德岭山镇,征地矛盾突出,隐藏着很多不安定因素。
6、乌梁素太乡红旗分干沟、兴丰分干沟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毁坏,严重阻水,而且部分段落淤积严重,虽然上游基本输通,但总体上仍然排水不畅,整个分干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需加大投入彻底改造。
7、哈噔高速公路修建工程的砂石原料都是从我旗沿山五乡镇调运,调运原料的车辆严重超载,压坏了我旗境内生产桥梁和输水涵洞,影响了我旗群众生活、生产。需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新建、维修这些生产桥梁、输水涵洞。据统计,需新建生产桥15座,维修生产桥10座,新建涵洞5座,维修涵洞4座。
8、奶牛销路不畅,给奶牛业发展带来很大冲击。我旗以前买回3-4头奶牛的饲养户几年来繁殖增加到十几头,超出农户的饲养承受能力。目前贷款期限已到,售奶款偿还了贷款。繁殖下的母犊卖不出去,使奶牛饲养资金投入困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营养水平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奶量下降,收入减少,有的奶牛饲养户甚至出现亏损局面。另外,奶牛饲养户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利息罚款增加,又加大了饲养户的负担,现急需为奶牛饲养户解决周转资金。
9、肉羊养殖专业村的养殖户品种改良投入资金大,缺乏养殖专项贷款,现在发放的小额贷款周期又较短,养殖户资金运转困难,致使农区养殖业发展缓慢。
10、税费改革后,各乡镇财政运转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防雹经费严重不足,给防雹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1、各乡镇工商税收任务较大,完成税收任务困难很大。
12、2003年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部分养殖包扶资金用于购买紫花苜蓿籽种,并补贴到农户。今年包扶资金已到了回收期,需要旗政府到位籽种补贴款,以便尽早归还旗直单位职工干部的包扶资金。
13、我旗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大多分布在牧区各苏木,涉及到草场变林地这一根本性问题,需要协调解决。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一)大力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以发展肉羊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最符合农区实际,农民最宜掌握的一项增收途径。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肉羊业真正成为农区的主导产业。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青贮工作。现已进入青贮的关键时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青贮大会战,青贮普及率达到70以上,消灭有畜青贮空白户。二是加大肉羊育种和改良力度。在加大肉用种羊培育和推广的同时,抓好羊的人工配种和羊胚胎移植,全力加快改良速度。三是加快优质肉羊工程的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百户连片模式化肉羊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化养羊户的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饲养水平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四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农业部门要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一线,包片入户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饲草料青贮、加工调制技术,提高饲养水平,实现舍饲精养。五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全力抓好秋季动物疫病防治大会战,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动物疫病防治密度要达到100,确保外疫不传入,内疫不发生,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完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联结机制,积极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结构、建基地的积极性。农区各苏木乡镇要整合肉羊产业资源,扩张肉羊饲养规模,为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加工原料,延长肉羊产业链条。二是认真组织好龙头企业旺季生产,特别是对葵仁、面粉、油脂、肉类加工等季节性生产的龙头企业要实行跟踪服务,有效地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原料供应、产品运销、资金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培植和壮大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今年新引进的乌拉特中敖肉食品有限公司从9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帮助协调关系,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见效。四是继续完善农畜产品流通营销体系。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畜产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农牧民经纪人和农畜产品集贸市场的作用,加快农畜产品流通,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实行“订单”的地方,要主动与订单企业联系,如期兑现合同,提高订单履约率,保护农企双方利益,规范和引导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秋收后,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富余增加,此时也正是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建筑用工高峰期,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和就业等部门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工作,组织好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打工和外出务工,积极帮助农民寻找就业机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加非农收入。
(四)抓好秋浇保墒工作。今年晚秋作物多,“三秋”矛盾突出,要组织农民及早开灌。旗水管部门要做好秋浇安排工作,统一调度水量,各乡镇要落实好水量计划,按时足额交清水费,同时要与上级水管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高效灌溉。早浇的耕地要掌握好宜耕期,进行磙耙保墒。
(五)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禁牧工作。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的林权发证工作。
(六)抓好已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新项目的编制上报工作。实践证明,实施项目带动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抓住国家优先扶持的产业政策,抓紧跟紧项目落实,力争在生态建设、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等方面有新突破。
(七)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乡镇机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杭后是全市的试点,撤并了50的乡镇。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要在全市进行。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三农,在服务中实现管理,今后我们要多探讨、多摸索。
(八)认真排查社会矛盾,全力维护地区稳定。冬春农闲季节是农村矛盾多发期。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做好社会矛盾的大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早解决,变上访为下访,及时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中。做到矛盾不出村、不出乡。
(九)及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认真总结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对新技术、新增收项目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广,避免畏难情绪和退缩思想发生。各地各涉农部门要在抓好今年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同时,及早研究明年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措施,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科技创新等重点和难点开展调研,及时了解群众愿望,发现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始终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主动权。
实现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全旗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盛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全县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县农业总产值达330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33元,同比增长9.3%。
一、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效益农业成果显著。
(一)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有关发展粮食生产的会议精神,制订了《关于全县早稻生产的指导意见》,加强督促,狠抓早稻面积的落实,全县早稻播种面积1.9万亩,比去年增加了0.2万亩。落实政策措施,对粮油复种面积20亩以上种植大户,除省补贴资金外,县配套补助5元/亩,已发放资金总额184896元,涉及24个乡镇,452户,共12326.4亩。
(二)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果:①春粮生产,全县春粮面积6.79万亩,比上年减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面积比上年减少0.7万亩,亩产178公斤,单产增14公斤。②畜禽生产。畜牧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总产值12705万元,全县肉类总产量9839吨,禽蛋产量1738吨。生猪存栏16.1万头,出栏9.7万头,家禽存栏`145万羽,出栏141万羽。③蔬菜生产。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约计6万亩,比去年增加0.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600亩,蔬菜总产值5924万元。④特产经济。乌牛早茶叶总产量379.1吨,产值7582万元。水果喜获丰收,其中杨梅产量1.3万吨,产值4000万元。枇杷产量0.3万吨,产值1000万元。⑤渔业生产。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750吨,同期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548吨,捕捞产量202吨,总产值11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稻田养鱼面积9.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万亩。
二、抓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田鱼等五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四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①是打造温州市最主要的绿色蔬菜供给基地。②是打造温州市最大的畜禽生产基地。③是打造浙江省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④是打造浙江省最具特色的名优特产基地。上半年新增蔬菜基地3000亩,优势特产基地8500亩,其中乌牛早茶叶基地2000亩、名优水果东魁杨梅5500亩,水蜜桃和蜜梨等1000亩,建立水果丰产示范园1000亩。此外,渠口乡1400亩市级蔬菜后备基地正在申报中。
2、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主体。①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施“扶持十大龙头企业”行动,在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给予帮助,积极扶强、扶大、扶优。上半年共确认农业企业128家,农技服务站2家。②是继续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今年签订粮食订单1万亩,蔬菜订单0.3万亩,生猪订单3万头。③是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上半年我县新发展了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畜禽、水果特产、药材等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0家,协会3家。
三、全面启动“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强。
为了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县政府已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训经费,目前已培训总人数达3141人,其中:“专业农民”技能培训1105人,“转业农民”就业技能培训85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946人,预备劳动力培训240人。目前已完成培训计划的40.8%。积极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引进金早-
47、Ⅱ优培
九、协优9308等高产优质早晚稻田新品种,在西岙、陡门两乡示范推广有机大米栽培面积200亩,在五尺、鲤溪等乡镇示范推广糯玉米600亩,计划在乌牛、瓯北引试稻鸭共育技术等。开展田鱼干加工技术研究,进行新产品研制,并引进一批加工机械,继续抓好田鱼提纯选育工作,引进1.1万尾光刺倒巴鱼试养,共组织向楠溪江投放了10万尾香鱼苗。引进茶叶加工机械37台,微型耕作机1台,粮食加工机械检测化验设备1台套,添置保鲜冷库2座,容积达100立方米。
(二)是开展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150多人赴温州参加2004中国(温州)科技交易会,组织各乡镇的分管领导、畜牧兽医干部、畜禽养殖大户、饲养生产厂家及有关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20余人参观了今年3月份在杭州举行的2004畜牧业暨饲料工业(杭州)展览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工作汇报《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向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急需的各类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组织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共接受咨询达200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40多起,分发科技图书1200多本,糯玉米种子1000多包,农药、兽药20箱,共计价值15000多元。进一步加强农技110服务,农技110台接受来电来访159人次。
四、大力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今年是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按照盛市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县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
(一)是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和文化繁荣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的要求,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违章建筑拆除、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上半年已有41个村启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占全面任务数的60%,完成整治村6个,启动主要景观线整治3.2公里,完成规划编制9个村。
(二)是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我县几个市级示范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旧村改造进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开展。乌牛镇王宅村旧村改造第三期已开始拆迁;上塘镇下堡村有关旧村改造方案已经批准,拆迁协议已签订,现正在旧房拆迁;桥下镇六岙村的第一期也已签订了拆迁协议;瓯北镇前牌等村拆除了8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优化了村庄布局,保护了土地资源;桥头镇坦头村和乌牛镇码道村均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到我市其他县(市)进行考察学习。今年计划启动的7个市级示范村,已经全部启动。至目前,投入建设资金1722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210万。
(三)是下山移民稳步推进。今年计划实施下山脱贫1730户,6525人,计划投入资金9458万元。到目前,已经落实23个下山移民点(小区),共370户,1100人完成下山移民搬迁任务,投入3100元资金,改善下山移民点(小区)的基础设施。
五、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进展良好。
全县开工建设农田水利项目280余处,新增灌溉面积0.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治理河道5.1公里,完成总投资2255多万元。新建、改建乡村供饮水工程26处,新增日供水能力0.23万吨,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困难。春季造林成绩显著:全县完成迹地更新3582亩,景观林3100亩,四旁植树20万株,林木育苗180亩。结合楠溪江旅游开发、青山白色治理、村庄示范整治工作,完成了15公里的沿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任务。
六、农村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账乡代理工作。开展瓯北、上塘、桥头等乡镇的村级银行户头整顿,从2月份开始至今,组织县人民银行及有关乡镇对乱开户进行了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升级等维护工作,邀请市专家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了业务指导,确保财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做好县网络监控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管理。我县今年被市里列入农民负担重点监管县,工作形势严峻。我们从年初就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与各乡镇和县涉农收费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责任书,明确违反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求物价部门认真做好督查,及时反馈工作信息。
(三)是积极开展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我县目前仍有13个乡镇的21个村未开展二轮承包工作,根据省市的要求,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县里成立了完善土地二轮承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部署会议。6月4日,召开了由有关乡镇的一把手参加的工作推进会,对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做了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和责任。我们根据省市要求,重新修订了农业承包合同范本、委托书、登记表,制定了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流程等指导性的材料,规范乡镇对该项工作的管理。同时,成立了3个工作督导小组,分别对相关乡镇开展定期督促和指导,推动乡镇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力度。
总的来看,我县农业和农村形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江经济发展迅速,山区发展缓慢,1990年至2003年沿江6镇工业总产值年增长37.8%,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54%上升到2003年的97%,财政收入占全县的97%,山区32个乡镇财政收入仅占全县的3%,这种差距仍然在逐步拉大,山区经济发展的缓慢,已经严重影响全面发展奔小康的步伐。
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制约因素有增无减。
1、化肥、农药、农用物资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比去年同期普遍上涨10-30%,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2、山区交通不方便,增加了农产品销售成本,如梗豆,从枫林运至温州每斤0.2元,运费每斤0.06元,运输费用占30%,有的种植西瓜农户因价格低而运输费用高无法销售出去。
3、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素质差、技术水平低、信息闭塞,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困难。
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乡镇财政严重赤字,县级财政投入农业仅占很少的部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能力。另外,农村用地、农业贷款难和电、水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
三、农村建设步履艰难。由于山区集体经济增收困难,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限,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步伐缓慢。土地指标的控制,严重制约了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定销户的处理等问题的解决难度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