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含5篇)

时间:2019-05-12 18: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

第一篇: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

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

1“四位一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完善,再实践、再认识、再完善的发展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五十年代后期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和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二大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次大会第一次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完善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始终坚持了这个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式的新变化,强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同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就使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为包括政治文明的“三位一体”目标。

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文件中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十六大的精神,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至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里,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把我国的发展目标概括为“四个建设”,是对“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进一步提炼,进一步完整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要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进一步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表述,使四个建设的表述更加简明。

因而,可以说“四位一体”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结晶,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

2“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首先,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其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证。没有政治建设,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三方面的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第三:文化建设,就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先进的文化建设,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

最后,社会建设,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为其他三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其他三个方面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四个建设”的中的经济建设仍然是第一位的,这与我国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相一致的。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四位一体”发展目标,就是其具体的体现。强调“四个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四位一体”建设安全文化

提要:安全文化是自治文化。文化自治是企业安全工作的新境界,只有用先进文化对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自治自律,用文化力影响、促进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企业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四位一体”建设安全文化

赵东梅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以“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的安全理念为指导,坚持从理念、制度、行为、环境四个层面入手,构建“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格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荣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内化于心,育理念之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提炼,逐步被广大员工认同遵守的安全理念、行为规范。建设安全文化的前提,就是要建塑特色安全文化理念体系,使员工用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对思想和行为自治自律。

华电潍坊公司高度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建设,专门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从2010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专家指导等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安全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完成了统一认知、理念征集、体系建立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统一了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三个层面对安全文化理念的认识。对于决策层来说,明确了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第一责任、第一效益、第一工作;对于管理层来说,明确了“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的安全管理观,建立起“三基、四控、五同时”的管理模式;对于员工层来说,确立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道德观。2012年,在继承企业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布了以“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为核心理念,以“平安潍电、幸福家园”为愿景,以“持续动力、安全发展”为使命,囊括安全管理观、价值观、制度观、道德观、激励观,以及管理模式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

安全文化理念的确立,为企业安全管理和员工安全从业指明了航向。为将安全文化深植员工心中,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公司建立了“安全文化”专题网站,编写了《安全文化手册》,开展“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安全承诺签名、安全漫画评比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厂报、展板、广播等媒介,深入持久地对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宣传、解读和阐释,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让员工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增强认知、加深理解,形成文化自觉。

固化于制,强管理之基

文化理念是灵魂,制度管理是保证。安全文化理念最终要通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来承载和固化。华电潍坊公司坚持将安全文化理念作为制订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要依据,坚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修订现有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从而将安全文化有效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去。

遵循这一思路,华电潍坊公司每年底组织大规模安全文化调研,走进车间、班组,认真听取广大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汇总整理,向公司及相关职能部室提出修改建议。2011年以来,先后有30余条建议被采纳,逐步建立完善了《反违章管理标准》、《设备检修标准化安全措施》等几十项安全管理制度及200多项应急预案,形成了覆盖企业安全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网”,既确保了安全生产每一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又体现了广大员工的共同价值导向。公司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

从文化的层面审视安全管理,创新实施机组30天“无非停”管理办法、“挂号、消号”缺陷管理办法及“日检查通报、周整改分析、月总结评比”的安全监督机制,全面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自主开发了工作闭环管理系统,对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实时管理,即时提醒报警,超期自动考核,确保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实现了安全工作信息化、实时在线化。创新安全生产奖惩管理,修订《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设立全公司安全目标奖等奖励方案,增设了生产部门月度无事故、无障碍、无异常、无人身轻伤、无严重违章等“五无”奖励和全年“无障碍”奖励,明确了安全 1

事故降岗、降职处理“红线”,通过以责论处,重奖重罚,促进了安全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历时一年时间,整理汇总电力行业典型不安全事件,下发了《“回头看”不安全事件》汇编,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把别人的事故当做自己的事故一样深入分析,把他人“亡羊”的教训,变成自己“补牢”的行动,扎牢企业自身安全“篱笆”。

外化于行,固素质之本

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员工的安全素质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所在。从行业内发生的大量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中有章不循、员工安全素质低等是主要原因。

为引导员工将安全文化理念上升到品格、内化为行为习惯,华电潍坊公司狠抓员工安全教育,坚持企业层面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车间每周组织安全生产大讨论,班组每周一下午开展安全学习,每日利用开工会、收工会部署安全任务,实现了安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创新开发安全培训视频系统,在主要生产班组学习室安装视频设备,将各种安全学习资料制作成视频进行滚动播放,强化了培训效果。针对外来人员安全素质差、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专门设立外来人员安全培训教室,以图板展示、事故案例视频等形式,讲解安全制度、典型违章等,保证了外包施工安全。创新实施运行、检修人员交叉互动学习,让运行人员掌握设备构造,让检修人员熟知设备运行性能,让不同专业人员了解彼此工作流程,取长补短,整体提升,推动了员工安全技能素质提升,实现了员工从“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的转变。人、机、环的关系中人是最难控制的要素,人的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很大。对此,华电潍坊公司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意识,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原则,明确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转有序的安全责任体系,从而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环节。其中,针对领导和管理层开展“守土有责”反思活动,通过“分片包干”制,自领导班子起,将安全区域进行层层分解,分片包干到个人,“零容忍”查禁违章,实现了安全监管不留死角;针对执行层实施不安全事件“说清楚”制度,按照“说不清楚”原因不放过、“说不清楚”改进措施不放过、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的原则,严肃不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可控、在控。

优化于环,筑情感之堤

人的行为受环境影响很大,环境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如果注重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大家互相影响,就会减少事故。

华电潍坊公司将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作业环境处处体现企业温暖和关爱,用情感筑起安全生产的堤坝。致力于打造一流作业环境,公司结合华电集团公司《作业环境本质安全管理规定》及《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配置标准》要求,对生产现场区域的楼梯、孔洞盖板、吊装孔、地面管道等区域绘制了清晰的防止踏空线、防止阻塞线、防止绊倒线、防止碰头线等警示线,对现场仪表的上下限和正常运行区间用不同色带进行了标识,实现了安全警示牌、管道介质流向、色环标志清晰明确、醒目规范。狠抓设备治理,采用FAM系统中缺陷管理流程,对设备缺陷实施闭环管理,对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疑难问题和隐患建档立案,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课题攻关,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升。4号机组获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并被评为全国火力发电可靠性评价金牌机组。

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高标准建设安全文化长廊,建立独具特色的“灯杆文化”和“楼梯文化”,在道路两侧、生产现场悬挂了上百幅安全警示牌,在机房、楼梯上布置了上千条安全标语,运用漫画形式图解典型现场违章和典型安全工作要求,放置在生产现场主要通道上;选取行业内部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制作成事故警示牌,放置在事故易发区域;将安全禁令、安全规定要求、严禁的常见违章操作制作成图板悬挂在走廊、楼道内,随时教育警示;在班组工作室设计制作了安全文化园地,在《安全文化手册》中留出亲情寄语空白页,将父母的安全忠告、妻子的安全企盼、孩子们的安全祝福写入手册中,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教育和启迪。

(作者单位: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

第三篇: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众传媒与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与文化

1.现在新闻学界公认的关于大众传媒四大职能(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无一不以其表征时代精神作为前提。其中传媒“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这个职能,往往被当事的传媒和受众所忽略,但是它们实实在在、每日每时在有意无意中传承着文化,影响社会的力度日复一日地累增。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全球文化交流的新成果、新形态,通过传媒不间断地出版和播出,不间断地被继承、扬弃、融合。而且,与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相比,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人们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前,以及学校教育结束之后,通过这种方式融入更大的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社会文化的接受者。因为传媒是文化的变动着、延续着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传媒就是活动着的历史。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众传媒天然地与文化的传承、批评、扩散和整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战以后的世界,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世界整体上处于和平时期,在观察社会变动的同时,人们需要精神的放松和享受。战后的传媒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社会需求,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类、消闲类的产品,于是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娱乐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娱乐越来越成为传媒的一种独立职能。特别是在电视成为第一传媒的时代,传媒娱乐成为一种巨大的产业。

2.我们的传媒在弘扬先进文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一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通过传媒而成为社会的楷模;社会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也与传媒日复一日地报道各种类型的法治案例、组织法律专家讨论问题直接相关;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显然与传媒多年来持续报道世界和我国的环保问题、组织环保与人类生存的讨论有关。

但是,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不仅谈不上代表先进文化,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落后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吹捧者。传媒所具有的强大而无形的传承文化的作用,使得这类传播内容迅速扩散,在观念上严重妨碍了社会的民主化、现代化进程,因而长远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先是图书界《厚黑学》、《中华权谋》、《权谋大全》、《历史上的智谋》等等一版再版,大谈中国古代帝王统治权术;接着便是各种以清宫戏为主的权谋电视剧,宣扬帝王的“清明”、“德政”(实际上是人治)。《康熙王朝》的主题歌词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企望皇帝万寿无疆;《雍正王朝》的主旋律是“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又何惧身后骂名滚滚来”,将一个历史上最为残暴、专制的皇帝写成社会的大救星。所谓康雍乾“盛世”的年代,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的回光返照。正当欧洲的市场经济向全球扩张的时候,中国却处在历史上思想最为禁锢的时代,一百多次文字狱持续了近百年,中华帝国的衰落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电影《英雄》,则是当前影视剧中流行“帝王情结”最精致的代表作,它以极其唯美的形式告诉观众:反抗秦始皇的人们不识天下大局,都算不得英雄。那里讲的“天下”,并非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而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这样的“天下”与现代公民意识大相径庭,而历来的统治者无不打着“天下”的招牌以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

在这些影视剧中还有一种更为令人担忧的情结,即对“权谋”的礼赞。它们相当多地渲染权力场中的尔虞我诈,从欺骗、出卖,到弑父、杀兄、屠臣,这些东西抑制着民族的理性精神、诚信观念、科学态度和法治意识,助长着不择手段的流氓意识与厚黑主义,对国民心理及人格塑造,负面的影响深刻而深远。

3.以上谈到的种种落后文化的表现,大多是通过传媒传播出去的,传媒作为载体的责任无法推卸。鉴于传媒对社会累增的影响力,保持对传媒正常的批评应成为常态。传媒具有监测社会的职能,但传媒自身也必须受到社会的监督。大众传媒不可能天然地代表先进文化,因为陈旧观念、落后文化的历史积淀远比进步观念、先进文化要厚重得多。现在首先需要分清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当我们津津乐道地大力宣扬某些皇权、权谋影视剧时,恐怕我们的是非观念已经被趋利目的湮没了。对落后文化的麻木,甚至礼赞,反映了创作者、播出者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淡漠。

4.传媒对于文化娱乐的创作方向或创作角度,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与其等着各种节目制作出来后进行批评,不如主动出击,对创作者施加正面的影响。关于帝王戏,莎士比亚就写过多部,他是从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写的。中国五四时期也创作过许多中国古代戏剧,具有相当的启蒙精神,并非帝王戏、权谋戏不能写,而是以何种指导思想来写。现在的传媒文化节目带有很强的娱乐性质,要求剧情具有较多的、集中的矛盾冲突,于是相当多的历史题材戏中编造的成分太多太滥,格调也很低下。如果作为载体的一方多出些好主意,是可以找到较好的适宜写作的历史题材的。例如,清王朝制造了那么多文字狱,其中相当多的案例具有惨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不见人来写。这类戏对于揭露和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专制特征,无疑是有意义的。

5.传媒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我们的传媒从职能上看,有责任代表先进文化。2.我们的传媒为传播先进文化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同时也宣扬了不少落后的文化观念,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方面,尤其突出。3.厘清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落后文化,是传媒在认识上的当务之急。4.解决传媒宣扬落后文化的问题,不能重复过去“大批判”的方法,要形成正常的传媒批评的新传统,制衡舆论。5.传媒宜充分发挥影响创作者的能量,在创作指导思想上、题材选择上以先进文化作为标尺。6.不宜用行政力量推行所谓的“先进文化”,需要的是尊重创作规律的软性引导。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

1.在当下公共领域的构建中,新闻传媒作为一个提供信息和公共讨论的平台与渠道,使公民、传媒、政府三者之间形成了及时的、建设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了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正,而且这些过程和环节也日趋走向透明与公开,最终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设。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公共事件,可以发现媒体对公共事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媒体在积极干预现实生活、维护社会有序运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

记得美国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如果由我来决定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媒体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相信,随着媒体对公共事件的广泛参与,可以充分地把民意反映出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社会向着文明的方向前进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2.政府的活动都必须将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媒介的利用主要有:

1)发布政治信息 2)宣传政治主张

3)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 4)进行舆论导向

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表现为,政界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是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向公众传达自身主张和观念的主要工具,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动和控制社会舆论。

在现代民主争政治中,新闻媒介已成为重要的中介机构,起主要的作用体现在: 1)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 2)参与政治决策 3)塑造政治文化 4)进行舆论监督

三、大众传媒与经济

1.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2)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4)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

2、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功能首先表现为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报纸有经济版的,电视有经济频道,电台有经济台,出版社与杂志社印刷发行大量的经济类书籍与杂志,经济信息成了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信息。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同时表现为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他偏差。

四、大众传媒与社会

(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与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疑问中,将传播的基本功能概括为:1环境监测、2社会协调、3社会遗产传承

2、查尔斯·赖特对三功能的补充 1959年,他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在继承拉斯韦尔的观点基础上,补充了对“娱乐”功能的论述,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扩展为“四功能说”:1环境监测、2解释与规定(与“社会协调”一致)、3社会化功能(与“社会遗产传承”相对应)、4提供娱乐。

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

施拉姆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1政治功能——包括监视环境、协调、社会遗产传递;2经济功能——包括市场信息的传递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等;3一般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规范的规范的传递、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娱乐等。

4、负面的功能观

来自拉扎斯菲尔和默顿的《大众传播、大众鉴赏力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1948)。在文中他们特别强调了,一下三种功能: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作为负面效应“麻醉作用”

(二)社会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1、决定媒介制度

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

4、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5、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三)媒介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

收集信息、制作信息、发布信息,充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社会总目标是各个目标的集合:群体目标、组织目标、个人目标、社会其他系统的目标等。大众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包括:提供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媒介的报道和反馈功能,是大众有机会参加国家决策;媒介能传授国家发展所必需的技能。

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主要表现在:理解(对个人,对社会的理解)导向(行动导向,互相导向,媒介传播帮助个人协调与他人互动,个人可能依赖媒介的内容处理人际关系)娱乐(单独娱乐,社交娱乐)

4、促进社会整合 作用表现:(1)提供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2)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第四篇:关于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建设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建设落实

情况的调查报告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信09-1班

社会调查时间: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社会调查地点:

调查背景

本次寒假根据毛概老师布置作业的指示,要在家乡进行了一个关于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四项原则落实情况的调查。经过调查表的发放,统计结果,到报告的形成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完成。调查形式

此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随机对常驻人口进行调查表的发放,调查表共40份,调查对象不分性别,调查年龄从18岁到50多岁,每份有22道题,分为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大致有4-5个题目;采用选择题的格式。

调查结果分析

一、文化建设落实情况

文化方面我从个人和政府两个方面出发。

对于个人,经过调查,在日常经常看书或者看报的人很少,只占20%;不看书的人只占10%,其它大部分都是偶尔看一下;经过分析,第一个原因是个人文化素养较低,第二个原因是平时都忙着干活而无暇看书看报。

对于政府,经过调查,村委会定期举办一些扭秧歌,戏台演出等的活动的次数很少,而且对于学校方面,家长对其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不太满意。还有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很差。

经过分析农村文化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民群众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对于调查地方,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8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二是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文化工作人员不足。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许多文化方面的组织人员都是当地农民,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三是文化体制机制缺失。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村委会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二、经济建设落实情况

对于经济建设落实情况,我对调查地进行了关于工厂建设等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所在地几乎没有工厂;对于特色产业也没有,很大部分人还是进行农作物种植,只有10%左右家里进行一些副业,比如编织东西等等。

农村经济建设存在着很大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几乎所有的人从事的单一农作物种植业

2.经济建设体制方面不协调

一是农业投入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滞后,农业发展后劲足。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极大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是土地经营规模小,人均占有耕地一亩左右,传统的种植业长年停留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

3.农民自身素质教育较低,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很少。导致根本无法下手进行一些机器作业,接受事物能力较弱。

三、社会建设落实情况

这个方面我从医疗,就业,教育方面进行了调查;主要是农村教育。

对于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中小学生离开学校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教师问题很多,有85%的人对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不满意;

(三)教育对于农村投资的投资不足

对于医疗方面,90%的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并且从中获得了不少帮助;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身体健康的漠视;40%的人一年内没有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体检,而且就医不到位。

四、政治建设落实情况

本部分我主要是从政府对于上级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执政能力来展开调查的;经过调查,40% 的人对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持怀疑态度,对于政府的不作为不太满意。

调查结果的解决办法

对于文化方面,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其文化建设。总的目标要求,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二是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图书馆等工程,保

障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区委区政府的声音。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是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发展一批小剧团、秧歌队、农民乐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

对于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要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争取资金,实现“村村通”,为发展规模经济“奠基”。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通达工程做得好,农民的经济作物才能快速的到达市场出售,所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扶持,硬化村道,对发展经济至关重要。

(三)集思广益,建立“核心+民主”的农村特色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努力创造条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对于社会方面教育问题,解决办法:

(一)加快实行九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

(二)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兼顾

我认为,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

(三)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在调查中,我们也体会到农村教师的艰辛。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一些津补贴至今未得到解决,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为此,各级政府应切实解决农村教师待遇问题,并加强农村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对于政治建设方面,我建议政府抓好务实观念,切实的为农民着想,努力寻求本村经济等的发展,安抚好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农村的一些现状,农村的确较城镇落后;但是农村发展空间很大,如果政府从上到下政策支持,农村用不了多久就会干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对于现在每年中央头号文件就是放到农村农业上,这也说明了国家对农村的重视;我们要对农村建设充满信心!

第五篇: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简述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教育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制约,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

1.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2)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素的重要因素

(4)教育可生产新科学知识

2.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A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特定的背景;B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

(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

下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关系(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