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定市政府11年48件惠民实事
中共保定市委 保定市人民政府
2011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10项惠民工程48件惠民事项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更是扩大内需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每年实施一批惠民事项,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把办好惠民事项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按照“以人为本、普遍受益,量力而行、当年办结”的原则,围绕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直接受惠的就业、社保、看病、上学、住房、出行、安全、生活环境等方面问题,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筛选、汇总,拟定了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10项惠民工程48件惠民事项,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百姓。
一、社保福利工程
1、推进社保扩面,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扩面2.5万人、失业保险扩面1万人、企业工伤保险扩面1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面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取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双基数”缴费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启动涞源新农保试点工作,适龄人口参保率达到80%以上。(涞源县政府)
3、制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每个县(市)建成一座高标准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4、年底前实现“12349”老年人紧急救助系统全覆盖,让全市老年人享受各项便民服务。(市民政局)
5、启动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的基泰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市民政局)
6、完成市本级、高碑店两个儿保中心和定州市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市民政局)
二、扩大就业工程
7、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8、开展农技培训60万人次,使受训农民普遍掌握1-2门先进实用技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1万人。(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教育保障工程
9、大力实施市区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年新、改、扩建校舍19.8万平方米。(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10、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新、改、扩建幼儿园50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11、完成市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及部分附属设施主体建设,推进市一中、职中扩建。(市教育局)完成高新区小学扩建并投入使用。(高新区管委会)
12、完善和落实贫困学生扶助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2万人。(市教育局)
四、医疗健康工程
13、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人均补偿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由4万元提高到6万元,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由10个病种增至15个病种。(市卫生局、各县<市、区>政府)
14、免费为全市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卫生局)
15、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行“医疗亲民一卡通”。(市卫生局)
16、完成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医技综合楼、市中医院迁建项目一期、市第二中心医院综合门诊楼主体工程建设。(市卫生局)
17、开展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年发放救助资金60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0万人。(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扶贫开发工程
18、完成600公里农村公路改建。(市交通局)
19、解决542个村、6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市水利局)
20、完成6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市扶贫办)
六、安居住房工程
21、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300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300套、经济适用住房3700套、公共租赁住房14200套、限价商品住房40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危陋住宅区)和国有工矿、垦区棚户区及国有林场危旧房3514户,解决4800户农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市住建局、各县<市、区>政府)
22、完成清真寺片区2070套、17.0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建设。完成府河片区6栋回迁安置房主体建设和道路、桥梁、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完成西大园片区8.7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及公共设施建设。(市住建局、“三大片区”指挥部)
23、完成兴华苑廉租住房小区一、二期建设。(市住建局)
七、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24、加快市区路网建设,完成东风路东延、瑞祥大街、创业路、新瑞街建设,补强裕华西路、建国路、朝阳大街等主次干道,翻修改造莲池南大街,对天威路、红光桥、五四路地道桥等进行维修整治,对建华南大街等13条排水管网和复兴路等9条主次干道、31条街巷路灯进行改造。完成高铁片区路网建设拆迁和东风路东延等5条道路路面、雨污水管线、路灯、1座跨河桥梁、1座下穿铁路立交建设;完成裕华路东延路面、桥梁、雨污水管线、路灯、1座跨京港澳高速公路斜拉桥主体工程等建设。完成西二环道路雨污水管线、路面、路灯、3座跨河桥梁、1座下穿铁路立交等建设。(市公用事业局)完成朝阳大街北延路面及雨污设施等建设。(高新区管委会、市交通局)推进府河片区红旗大街南延、三丰路东延和玉兰大街南延建设。(市住建局)
25、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新购置60辆天然气公交车,完成近2000辆出租车“油改气”改造。(市交通运输局)完成市区5个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局、市交通局)
26、完成市区1万户户表改造和5万户智能电表推广,进一步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市供电公司)
27、加快热源点建设,完成北三环集中供热调峰热源厂建设和南郊集中供热管网敷设及调度中心大楼建设。(市公用事业局)完成电谷供热站及管网建设一期工程。(高新区管委会)
28、完成霸州至保定天然气管道及门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缓解市区用气紧张问题。(市发改委)
29、完成银定庄、溪源、鲁岗3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主体工程建设。(市公用事业局)
30、完成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市行政执法局)
31、完成京石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建设。(市公用事业局)
八、利民便民工程
32、加强便民市场建设,新建客运中心、马庄、农大新校区3个便民市场,升级改造中华大府河、五一
九、工农路、新市场街、保府、总装6个便民市场。(市场建设管理办公室)
33、加强交通管理,对重点路段和主要路口加强技术控制,规范站线设置,严格执法管理,完成市区9个主要路口的改造、渠化,有效缓解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市公安局、市公用事业局、高新区管委会)
34、以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粮油肉蛋菜等基本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为重点,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市发改委<市物价局>)
35、着力发展夜经济,引导和鼓励裕华路一条街、高新区保百购物广场商圈、时代商厦商圈的大型商贸企业营业时间延长1-2小时,筛选20家大型商贸和餐饮企业为夜间消费培育试点。三区各打造3条以上夜间服务、功能完善的特色经营街区和夜市。(市商务局、南市区政府、北市区政府、新市区政府)增加营运班次,优化营运线路,延长主要商贸区公交营运时间,实现市区未通公交的街道、新建小区和新发展地区公交覆盖。(市交通局、公交总公司)
九、城市品位提升工程
36、完成外环水系工程建设。(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南市区政府、北市区政府、新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37、完成竞秀公园、东风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和植物园建设工程。(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
38、加快主要道路容貌整治与景观建设,完成朝阳大街、裕华路、天威路和长城大街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成为高标准、高品位的标志性景观大道。谋划实施七一路西延景观整治项目。(市行政执法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市公安局、公交总公司)
39、完成图书馆和博物馆综合改造工程。(市文广新局)
40、完成关汉卿大剧院和博物馆5.8万平方米场馆主体建设。(关汉卿大剧院和博物馆建设指挥部)
41、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在市区主要公共场所建设一批文化雕塑。(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
42、实施市区春秋季绿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431亩、18.7万株。(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
43、完成东湖片区拆迁和湖面及湖区景观、道路、桥梁、污水管网、路灯、2座景观水闸等设施建设。(市公用事业局)
44、启动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800亩核心区和园区内水系造景、大汲店民俗文化区、园区内部分基础设施以及新民居建设。(市林业局、市水利局、新市区政府)
十、平安保定工程
45、成立专门队伍,抓好校园周边和大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学习环境。(市行政执法局、市场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公安局、南市区政府、北市区政府、新市区政府)
46、完善监督网络、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社会监督四大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整治非法生产和销售食品药品行为专项行动,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争创“食品药品安全市”。(市食安办、市食药监局)
47、实施“天网覆盖”工程,完成二期149个摄像头安装工作,构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网、覆盖市区和县(市)城区治安卡口缉查布控网、移动信息核查管控网,增强群众安全感。(市公安局、各县<市、区>政府)
48、实行居住证制度,规范流动人口管理,让流动人口享受本地居民就业创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市公安局)
第二篇:市政府惠民实事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完成2018年市政府惠民实事工作任务,按照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惠民实事项目,根据《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落实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嘉政办发〔2018〕22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好高铁南站电梯配置、推进城乡公厕建设、完善全民健身设施、重点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惠民”、推行雄关便民卡、三镇通公交、关城景区向市民常年免费开放8件惠民实事,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建设任务
(一)高铁南站电梯配置项目
建设内容:在嘉峪关高铁站上下站台处安装自动扶梯3座,方便市民和旅客出行。
责任领导:何正义
责任部门:发改委
配合部门: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城投公司
进度要求:2018年6月开工建设;
2018年10月底前投入使用。
(二)城乡公厕建设项目
1.城市公厕新建改造项目
建设内容:新建改造城市公厕10座,其中:新建8座、改造2座。
责任领导:赵宝毅
责任部门:环卫局
配合部门: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园林局、环保局、酒钢贵友公司等相关单位
进度要求:2018年5月开工建设;
2018年10月15日前投入使用。
2.农村公厕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修建农村公厕15座,配套建设给排水、供暖供电、化粪池等附属设施。
责任领导:马东彦
责任部门:农林局
配合部门:三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
进度要求:2018年6月开工建设;
2018年11月底前投入使用。
(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改造项目
建设内容:
1.铺设森林公园塑胶健身步道,长度约2公里,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2.更换维护20个居民小区健身器材(镜铁区辖区内站前文化广场、迎宾二小区、佳苑小区、雄关三小区、昌盛小区、宏润居小区、广汇小区;
长城区辖区内利民小区、世纪园小区、新华小区、建设小区、永乐小区、瑞德苑小区;
雄关区辖区内金色佳苑小区、雍和小区、嘉德苑小区、长城北小区、长城南小区、益民小区、昌明小区)。
责任领导:何正义
责任部门:体育局
配合部门:三区、房管局、酒钢贵友公司
进度要求:2018年5月开工建设;
2018年9月底前投入使用。
(四)重点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项目
建设内容:全市30个社区服务中心、三镇政府服务中心、17个行政村服务中心、雄关广场、英雄广场、东湖、明珠文化公园、迎宾湖、讨赖河生态景区、森林公园、文物景区、关城五大景区、大剧院、新华路公交北站至高速路出口沿街公交站点、雄关广场至火车站沿街公交站点、高速收费站、汽车站候车厅、火车站候车厅、机场候机厅、火车南站候车室、150辆公交车、医院门诊大厅等区域内建设无线wifi热点。
责任领导:王进平
责任部门:工信委
配合部门:三区、发改委、建设局、规划局、公交公司等相关单位
进度要求:2018年4月开工建设;
2018年9月底前投入使用。
(五)“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
建设内容:依托嘉峪关市政务服务网,将镇(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民政、计生、残联、社保等专窗整合为一个综合窗口,实现社区服务中心“一窗”办多事,建立“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责任领导:王进平、李生武
责任部门:社会治理局
配合部门:市政府办公室、三区、财政局等相关单位
进度要求:2018年2月开展试点;
2018年3月下旬推广建设。
(六)雄关便民卡项目
建设内容: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框架下,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减少浪费、有利拓展”的要求,逐步整合市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有关卡证,向广大市民发行享受所在单位内部服务、公共服务和小额支付时可使用的实体雄关便民卡,同步推出雄关便民卡手机网络缴费系统和具有雄关便民卡功能的手机闪付卡,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的“一网打尽”。于2018年底前发行首批雄关便民卡。
责任领导:王进平
责任部门:工信委
配合部门:金融办、建设局、人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嘉峪关银监分局等相关单位
进度要求:2018年10月发行首批雄关便民卡。
(七)三镇开通公交车项目
建设内容:开通市区至农村三镇、旅游景区景点公交车。
责任领导:赵宝毅、何正义
责任部门:建设局、交通局
配合部门:三区、财政局、公交公司
进度要求:2018年7月1日前正式投运。
(八)关城景区向市民常年免费开放项目
建设内容:向嘉峪关市市民(含中核四零四、中核龙瑞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常住人口)免费开放关城景区、长城第一墩景区、悬壁长城景区。
责任领导:何正义
责任部门:大景区管委会
配合部门:文物局、丝路(长城)研究院
进度要求:2018年3月1日起正式向本市市民免费开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办好2018年惠民实事项目是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立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工作班子,确定专人负责,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目标进度和工作要求,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明确工作责任。承担2018年惠民实事项目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真抓实干,确保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牵头的责任部门要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分解指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各配合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配合牵头部门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发改、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为惠民实事项目建立“绿色通道”,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服务。财政部门要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多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强对资金的统筹和监管,全力做好市级财政保障工作。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对惠民实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督促指导各责任部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
(三)强化督查问效。各责任部门要建立项目进度信息统计报送制度,每月5日前将实事办理进展情况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将2018年惠民实事项目作为督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督查督办,对进度不快、工作措施不力的部门和单位督促整改,督促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将惠民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考评各部门开展“行政效能大提速”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加快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四)强化后续管理。各责任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惠民实事项目的后续管理,制定后续管理办法,出台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措施,对项目后续管理在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做到建管并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把惠民实事项目办成惠民工程、民心工程。
(五)加强宣传引导。嘉峪关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要开辟专栏,及时跟踪惠民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各责任部门也要重视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2018年惠民实事项目,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监督惠民实事项目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惠民实事进展情况自查汇报
民政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自查汇报
县纪委监察局:
根据县纪检委《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及10件惠民实事执法监察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省、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我局主动请示汇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积极协调,确保“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把落实好为民办实事任务作为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工作,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实施,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单位参与支持的良好工作机制。同时,认真做好摸底调查,积极测算资金预算计划。
二是为了保证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及时制定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提
标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并通过政策宣传栏、印发宣传单和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城乡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使这些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是规范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救助资金的发放程序,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补助对象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完善救助对象审核审批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分类管理,做到规范化管理。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对各乡镇工作进展、资金发放进度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并定期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环节、各时段工作的有效落实。
目前,经过村(居)委会调查评议、乡镇审核、我局研究审批,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城市低保标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即由每人每月20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月人均补差达到每人每月135元,继续落实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使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235元;农牧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850元提高到1096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70元提高到85元。1-7月共计为全县城市低保对象974户1834人拨发低保金173.92万元,2
拨发临时补贴129.78万元;2011年共纳入农牧村低保对象2580户4269人,其中:一类对象471户725人,二类对象1088户1843人,三类对象629户1068人,四类对象393户633人,分别占全县农牧村人口的2.9%、7.3%、4.2%、2.5%,1-2季度为农牧村低保对象拨发低保资金219.4万元。
二、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今年,结合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的开展,我们坚持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入手,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全面动员部署。按照省市通知要求,成立了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肃南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动员会议,传达了省、市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确保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宣传贯穿于工作始终,县、乡、村(社区)分别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会议,并把低保政策宣传的触角伸向广大乡村居民农户,在县广播站和电视台开辟了为期一个月的低保政策宣传专栏,统一印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册4000本、工作指南及宣传单3000多份,组织各级干部职工及广大城乡群众认真收看学习省民政厅在甘肃电视总台《新视界》栏目中制作播出的社会救助方面系列宣
传片,做到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完善政策、制度。在已制定出台了各类规范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肃南县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完善了各级城乡低保工作职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流程、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听证制度、城乡低保申报审批制度、城乡低保公开公示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城乡低保信访工作制度以及保障对象确定、收入核算、分类施保等各项制度规定,使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四是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坚持认真落实社区(村委会)、乡镇政府、民政局“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制度,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社区(村委会)调查评议听证、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准确确定保障救助对象。健全完善农牧村低保民主评议组织,全面实行城市低保听证制度,把初审权和决定权交给群众,从源头上杜绝 “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五是落实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的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提高补助水平,重点予以关照。对城乡低保对象逐户全面调查、摸排、筛选,并做到及时了解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并调整其保障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全部清退,有效的落实了分类施保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政策。六是规范档案管理。切实加强低保工作档案管理,城乡低保对象全部以
户建档,实行低保档案县、乡镇、社区(村)三级管理,随时调整完善档案内容,做到归档及时、资料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做到了县民政局有档案室,乡镇、社区有档案柜,各村有档案盒。七是加强资金监管。城乡低保资金在财政设立专户,专户管理、转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坚持审发分离,全部实行“民政审核、财政拨付、银行发放”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城市低保金每月发放一次,由代办金融机构将资金划入城市低保对象存折;农牧村低保金每季度发放一次,通过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的形式兑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村委会及少数干部群众对低保工作认识不足,在开展工作中对政策宣传、正面引导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互相攀比,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给低保工作带来不小压力。二是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对外出务工或临时性收入、隐性收入、农畜产品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给低保审核审批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城乡低保工作细致复杂,需要逐户调查、核实,并且还要随时掌握家庭情况变化,实施动态管理,调查、评议、审核上报的大量的基础工作都在乡(镇)和村(居)委会一级。而目前我县一些乡镇撤并区划调整后,工作量加大,工作人员不增反减,队伍不稳,低保的工作机构不健全,因此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和任务重的矛盾非常突出,对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低保工作有效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使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2012年诸暨市惠民实事项目建议专题
2012年惠民实事项目建议
关于推进社区服务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
社区养老服务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养老服务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民族传统美德和生活习惯以及目前的基本国办,九成老年人需要在家庭中养老,他们将在自己亲人的照料下安度晚年。然而纵观当下的养服务领域,绝大多数的投入、政策偏重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对居家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投入较少,实质上老年人是一个整体,居家养老是基础,社会化养老是补充。在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家庭养老服务的规划和投入。
一、老年人口基本信息与老龄化发展趋势。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09年末,我市年末总户数有401538户,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245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10%,比上年同期增加9163人,增长5.28%。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746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01%,比上年同期增加2704人,增长2.36 %,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7680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17%,比上年同期增加468人,增长1.72%。全市有百岁老人3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人,增长34.48 %。
在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暨阳街道的老年人口达22320人,占街道总人口的13.69%。
从老年人口规模看:我市老年人人口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区第四位,绍兴市所属县、市、区第一位,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看:2006年到2009年,净增老年老年人口高达31782人,2011年时,平均每5人当中就会有一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020年时,平均每3人当中就会有一位老年人。到2020年,我市平均每5位老人当中就会有一位是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老家庭独居、空巢化率达49.3%,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家庭的激增,对我市社会抚养负担,供养照料体系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全市老年人城乡比为25%和75%,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为农业人口,说明老龄工作的重点在农村。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和高龄老人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五年均以每年4.59%左右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绝对量和增长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城市化过程中,有老家庭的家庭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加,社会抚养负担将不断加重。
二、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一)居家养老状况。我市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的同时,家庭小型化即“四二一”(一对夫妻供养照料四个以上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人口结构成为日益普遍,导致了空巢化老人的不断增长,据家庭同住人口的调查分析,我市城镇老人独居者占有老家庭的8.2%,与配偶2人同住者占有老家庭的37.5%,一代户比重合计达45.7%,农村老人中,独居者占有老家庭的13.5%,与配偶2人同住者占有老家庭的42.9%,一代户合计比重达56.4%,城乡合计空巢老人家庭占51%,上述数据表明,解决为空巢老人家庭提供居家服务已经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
因此,如何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人口问题,也不单单是社会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诸政办发[2009]204号文件),全面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民政局、老龄办、街道办的具体指导下,依托诸暨市康吉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诸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爱老人、服务老人”为宗旨,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理念和“社会效益先于经济效益、福利属性优于市场属性”的价值观、事业观,扎扎实实创新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广大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健身、配餐供餐、文教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为全市19万老人以及敬老院、养老院等群体提供了全方位的完善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拓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空间。为迅速、有效启动暨阳街道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市老龄办的具体指导下,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居家养老服务操作项目质量标准,按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时间、对象,全方位、多功能的实施了对符合条件的低保、低保边缘、90周岁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至2011年9月底,已为上述老人提供了4640人次有效服务,共计5344小时。
建立了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投资75万元,建筑面积380平方米,设有床位10张,配备专职服务人员,免费建立老人健康档案,提供服务功能集养老、健身、娱乐、健康咨询、保健、陪护、配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咨询等为一体,是老人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俱乐部。累计接待老人5687人次,免费健康咨询3200余人次,免费测量血压4500余人次,免费测量血糖1326人次,免费测量骨密度660人次,免费举行保健养生讲座11次,上门健康指导122次,心理保健咨询25人次。通过89008800家庭网络信息平台(2010年6月份投入运行),安装“一键通”居家养老呼叫器近1380户,累计为老人提供过各类服务近3380人次。
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2010年重阳节成功举办首个全国“敬老月活动”大型文艺表演,到会老人近390位;2011年3月,成功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暨康吉杯“十佳敬老孝星、助老民星”评选启动仪式,到会老人约240位;2011年重阳节成功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到会老人近570位。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共收对老人表扬电话45个,表扬信17封,锦旗15面。服务质量满意率99%的基础上,超预期满意率达66%。
三、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指导管理缺位,导致优惠政策不落实。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来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部门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特别是举办民办养老机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落地”,尽管政府提倡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开办养老机构,但落实到具体事情上,相关的优惠政策不到位,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机构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资金短缺成为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加上用地用房、税费减免、政府购买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晚,服务渠道不宽,服务内容亟待丰富。导致在政策层面和实践上存在不足: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二是中介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为老服务设施缺乏,无力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三是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儿女们赡养老人的方式、观念有待转变。
服务对象未普及所有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从而导致居家养老服务面窄量小、覆盖率不高。特别是城区老年人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经济实力,对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项目。而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较低,导致难以吸纳和留住人事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使专业康复护理人员严重缺乏。亟待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市场规范和监管评估机制,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三)市场主体没有认识到老龄产业的巨大商机。由于兴办养老机构和提供养老服务的利润低,资金投入和回收时间长,投资者普遍持观望态度,同时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认识不足,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制约了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
(四)宣传力度不大,社区居家养老社会认知度亟待提高。养老服务业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引导下走社会化发展路子,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直接体现,养老服务业的社会化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机制创新的直接体现,要通过这种创新机制,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多方面支持和奉献兴办养老服务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激活各个领域的可利用资源,使养老服务业在社会化运营中引起瞩目,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而达到养老服务业社会化的目的,最终形成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局面。
四、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2011年9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的发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解决老龄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是老年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规划提出了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明确了战略重点及主要任务,是今后5年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指导性文件夹。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一)优惠政策扶持,是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健因素。要切实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精神,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给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产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实质性的优惠,使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全面有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质性的开展。
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闲臵资源,通过行政划拨、改扩建、租赁等方式,开辟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多渠道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问题。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鼓励和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投入机制。
中共诸暨市委办公室 诸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市委办„2010‟100号)明确指出到2012年,在城市社区和重点镇乡(街道),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臵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0个。
建议:新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列为市政府惠民实事项目之一。通过多措并举,先试点后推开、城乡同步运行、规范有序发展的轨道迈进。
(二)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引进较高素质管理人员进入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行列,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不断优化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结构,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发展志愿服务方面,提供完善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
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以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支撑点,培育规模较大、企业化动作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为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等,最终形成一个以呼叫中心为核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的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只要通过一部电话(一键通)、一个网络就等于入住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自己所压根的方便快捷的各项居家养老服务,达到构建社区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的目标。
建议:抓紧启动实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定向培训工程,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等为重点,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鼓励支持有创业意愿、有专于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为增加扩大就业岗位,吸纳4050人员创业就业尤其是农民工转移创业就业方面提供多种选择性渠道。
(三)积极创造条件,是开展城乡一体居家养老服务的根本性出路。居家养老是指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里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文体娱乐和精神慰籍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是破解养老难题的基础性工程和根本性出路,是有效把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的直接体现。
居家养老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养老战略,是相对于机构养老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是现阶段满足于大部分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方式,它需要有社会(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基础,而机构养老在社会化养老中,仅属于补充地位,在现阶段不可能把大部分老年人吸收到养老院去养老,而是满足于有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部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充分尊重广大老年人的意愿和心理需求,在继承、改革和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全力营造一种新型的老年人在家里居住与社区照顾、上门服务紧密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这样才能解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因此,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应当发挥好三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要把居家养老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建立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确保基本公共财政保障,建立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二是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三是要把握社会政策的福利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具体实施中可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并运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措施,根据不同对象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方式,保障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好城乡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工作机制和服务载体。
在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3587工程”为载体,发挥好社区老龄工作协调组织、社区老年人协会、助老志愿者队伍三个组织和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医疗服务、文化教育、权益维护五个网络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中的基础作用。
(四)健全服务监管制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制定服务实施细则,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基本条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机构、考核制度等。成立养老服务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实行行业自律。在各级民政和老龄部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监管机构,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监管机制,同时制定科学合理、扶持激励的奖励措施,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实施积极主动的宣传战略,构建居家养老服务宣传新机制。精心策划,科学包装,制作一批居家养老服务精品宣传资料,深入社区广泛宣传。通过策划、拍摄公益广告及刊登、报道相关信息等方式,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也使全市老年人更加乐于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五、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
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第124次常务会议制定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五项措施和国办《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文件精神。2011年国家又将发展家庭服务业列入了《国家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研究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示。为进一步明确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响应《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做好“十二五”民政建设项目储备编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规划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一)以市区城中服务站为中心,东、南、西、北四面为射线,使居家养老服务站网点(居家养老连锁产业)辐射到各个镇乡街道。
(二)争取于2013年前,建设一家有规模、上档次、多功能,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康复疗养、娱乐休闲、大型老年体育活动场所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基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以养老服务产业集团化为目标,以抓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心,以抓软件建设树立品牌为重点,着力计划在2015年前将居家养老连锁产业辐射至全省各县市及镇乡。在稳步建立覆盖城区居家养老的同时逐步向乡镇延伸,形成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化、体系化动作,建立一个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体系覆盖全市,充分构建和谐诸暨。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发展老龄事业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支持老龄事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关心、帮助老年人,共同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不仅符合全市18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合谐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我们共同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老龄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体建议:把推进社区服务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纳入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民生(惠民)工程实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
第五篇:2014年沧州十件重点惠民实事
2014年沧州十件重点惠民实事
一、畅通城区道路:建设黄河路城市快速道,解决市区东西向交通瓶颈问题;改造升级4条街道,打通5条断头路。
二、提升供热质量:对市区16个小区的二次供热管网以及运东供热管网和39座换热站进行改造;实施沧州市东部城区调峰热源集中供热工程(二期),铺设供热管线5000米,增加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
三、美化城乡环境:中心城区建设7个公园、10个游园,新建完善10条绿化景观带;抓好13条道路景观亮化;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打造236个精品特色村。
四、完善便民设施: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转运站24座;改造小街小巷41条;整治便民疏导街道20条;设立社区果蔬销售点100个,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
五、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秋季新学期前完成市一中搬迁;实施“暖心工程”,让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全部饮用上安全热水。
六、强化社会保障: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人均提高到320元;继续推行20类重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造棚户区和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竣工2.3万套,投入使用2万套;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1000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2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36个。
七、实施扶贫助残:大力扶持“牧、菜、菌”产业,确保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对1000名贫困聋儿、脑瘫、肢体残疾、智障、孤独症、视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购置辅助器具;安置残疾人就业1000名,扶持残疾人创业120名。
八、确保饮水安全: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新建扩建一批大型水厂,建设14座分水厂,解决60万人的饮水安全。
九、加大治污力度:完成淘汰“黄标车”3.6万辆;完成全部518辆燃油公交车更换任务;淘汰130台燃煤锅炉;对105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十、加强治安防控:市区布设视频监控点860处、智能高清卡口168处;各县(市、区)城区分别完成200处以上视频监控建设任务,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继续推进“一村一警三支队伍”警务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