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六届五次全体会议报告
市委*届*次全体会议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届*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务实创新,致力民生,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更加幸福美好**而不懈奋斗。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扬长避短,牢牢把握“稳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总基调,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扎实深入的作风,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实力活力魅力幸福**建设迈出坚实的新步伐。
(一)实力**建设稳步推进。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集中力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企业运行,保增长措施成效明显,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实现**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制定并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纳入“双百工程”的100户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个
1百分点,有力拉动了工业增长,全市工业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位居全省上游。推进园区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群受到省政府表彰。**产业集群进入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等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采取现场办公等方式集中解决中心城区建设管理问题,**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新城功能日臻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区城市改造力度加大。**新城建设速度加快,**新城开始规划建设。**等中心镇建设全面启动。县(市)区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公路建设全线开工。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良好。粮食作物长势喜人。畜牧、蔬菜、榛子开发稳步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格局加速形成。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经验全省推广。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新引进和推进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复工建设4个。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支持**发展工作成效显著。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强力推进**加快建设、激活市场、搞好经营,物流城二期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成功举办**展示交易会。**博览会被列为全国**类唯一引导支持展会。**项目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奠基,**购物广场、**商业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稳步实施。地方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多渠道融资成效显著。成功发行12亿债券,支持保障性住房建
设。土地储备贷款工作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实现突破发展,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沟域经济开发步伐加快,完成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旅游成为全省品牌。
(二)活力**建设态势良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广泛调动企业、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铁岭建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全力推进项目投产达效,新开工项目**个,新投产项目**个。精心组织招商活动,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个,到位资金**亿元。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对台招商势头强劲。对外经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外贸出口**亿美元。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加大。面向全国选拔优秀硕士毕业生,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科技创新取得新发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校企、院企交流更加广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研发力度加大,新组建省级研发中心1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共申请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件。科技支农工作成效显著。
(三)魅力**建设效果明显。强化生态、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工作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生态产业加快发展,生态县(区)建设全面启动,**个乡镇、*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和**河、**河等水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青山工程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实现突破,完成春季造林面积**万亩,是去年全年造林面积的**倍。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等文化企业运营良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启动了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迅速形成规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一步加强。
(四)幸福**建设扎实有效。紧紧把握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经济增长放缓等不利因素,加大力度改善民生。各项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加大投入,新建改建文化健身广场**个、专业健身步道**延长米、村级文化广场**个,安装健身器材**套。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文体设施,城乡居民文化健身条件明显改善。建设“困有所助、需有所应”的社区高效服务体系,构建以家政、就业、医疗、治安、文体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10分钟服务圈”。大力发展慈善、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城乡民生“十件实事”扎实推进。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社保扩面征缴工作
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实施,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新农合政策内报销比例提高到**%,农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教育园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继续巩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元和**元,同比分别增长**%、**%。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集中力量做好群众工作,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认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三级理论宣讲体系建设,“**大讲堂”作用有效发挥。领导干部大调研活动扎实开展。树立以结果为导向、凭业绩论英雄的用人原则,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品牌实现提质升位。全面推进“五大系统”建设,切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纠风治乱、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等工作,预防和治理腐败能力进一步增强。集中整治浮、庸、散、奢等不良风气,机关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人大、政协围绕中心认真履行依法监督、民主监督职能,务实、高效、廉洁的公共服
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服务大局作用有效发挥,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虽然上半年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工业企业运营困难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二是项目开工不足、建设进度缓慢,投产达效率不高;三是发展软环境还需优化,推动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没有落实到位,领导和部门包项目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较慢,民生工程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五是个别干部还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为民理念不牢固、不愿意干打基础利长远工作的问题,执行力还需要提高,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第二篇: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中共平顶山市委组织部
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情 况 汇 报
2005年8月25日,我市召开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会上,市委书记邓永俭和市委副书记赵顷霖同志分别代表市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并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和安排。会后,我部组织全体同志学习了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薛新生同志要求各科室认真学习贯彻邓永俭同志和赵顷霖同志讲话精神,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明确工作职责,调整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两个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任务。
一是要在市委领导下,扎扎实实地抓好第二批、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参与单位的“回头看”工作。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组织引导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找准各自工作的着力点,1 制定有针对性地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确保第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生动、富有实效。为确保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参与单位的“回头看”工作进行认真检查。通过采取“听、访、查、看”四种方法,有效地促进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参与单位整改措施及承诺办实事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根据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通知要求,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我市企业军转干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上下功夫,把政策法规教育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一个月时间,通过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提高整改三个阶段,在企业军转干部中组织开展“珍惜荣誉、发扬传统、维护稳定、再立新功”争创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三比三看三思”活动。通过正面教育、真情感化、典型引导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广大军转干部中的共产党员倍加珍惜改革开放成果、倍加顾全大局,从而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大局。
二是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引进人才政策体系,提出人才引进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措施等,为我市人才的引进奠定政策基础。同时以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为重点,不断创新具有我市鲜明特色的青年人才引进工作。针对我市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抓好硕士以上研究生的引进为突破口,全面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博士服务团成员的选拔力度和柔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院(校)合作,加强院、地双方技术人员的交流互访,增进了解,带来人才的集聚效应,实现柔性引才的目标。
三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强力推进“双培双带双强”工程。以建设“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为重点,提升联创标准,丰富联创内涵,创新联创方式,健全目标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组织联创工作机制。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修定完善村级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要求各县(市)区和乡(镇)、村抓住“双培”这个关键,突出“双带”这个主题,精心培育选拔以农村党支部 3 书记为重点的“双强”党员干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党员与致富能手结对双向帮带培养的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四是要做好第三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和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目前我们已选派大学生“村官”2000多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各县(市、区)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考核和总结工作,把这支队伍管好、教育好、用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农村的小康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工作程序,制定党政干部考评体系和竞争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我市《市管干部考核办法》、《后备干部考察工作程序》、《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意见》、《干部任用考察程序》等干部考察程序,坚持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严厉惩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坚决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按照市委要求,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务,制定 4 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任用直接挂钩,树立起注重实干、注重实绩、注重群众公论的用人导向,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思改革、谋发展、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通过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健全制度,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组织部门的使命和职责,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我市“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三篇:杜山镇积极学习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
杜山镇积极学习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 连日来,杜山镇组织干部开展五项活动,掀起学习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使广大干部熟悉党在农村的最新政策精神,为后期的经济工作奠定了舆论基础。
一是“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党校老师及有关部门领导,给全镇党员干部举办高水平专题讲座,帮助解读胡书记7.23讲话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使全体党员干部理清了思路,开阔了视野。目前已举办各类专题讲座3场,参学人员140多人次。
二是“看”。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范围广的优势,组织全镇党员收看胡书记7.23讲话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讲座和相关政策解读。镇党政办印制了点名册、学习记录、帮教手册、学习资料等辅助材料,要求各村组党支部认真做好记录,并且每周向党政办汇报一次。
三是“办”。各村组通过举办学习交流会,寻找差距,以
便今后加以提高。镇党委要求各村组党支部每周围绕学习贯彻胡书记7.23讲话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精神举办一次“学习交流会”,交流会由各村组支部书记主持,每次确定一名党员为主讲人,其他党员轮流发言,就如何学好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发展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截至目前,全镇9个基层单位已经举办学习交流会10多次。
四是“送”。镇党委为保证学习覆盖面,对高龄、疾患、特殊岗位等不便参加集中学习活动的特殊群体党员进行摸底统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机关和各单位的党员干部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帮学对子,及时将学习资料、学习用品送到他们手中,对集中学习的内容面对面进行讲解辅导。据统计,已结成帮学对子23个,登门辅导40余次。
五是“考”。镇党委为了调动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掌握他们的学习和贯彻落实情况,专门组织政府和各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分别进行了考试,并由镇党政办评阅后进行张榜公布成绩,对成绩优异者进行表彰,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年终的考核,作为今后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篇:市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确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中心认真按照市委六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中提出的“加强应急指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目标要求,以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疾病防控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健康保障。
一、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着力抓好传染病防控,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1、传染病管理、网络直报、突发疫情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全市传染病疫情网络为依托,加大传染病报告和规范管理力度,使传染病网络直报和预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市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达100%,预警信息响应率100%,预警信息响应及时率90%以上,为早期识别传染病暴发和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动态统计和分析。我们还及时更新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规范,及时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网络监测、疫情分析、病例处置、涉
秘资料管理等管理制度下传给各医疗单位,在制度上确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快速有效处置。今年截止目前,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966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和重大疫情发生。其中,乙类传染病共发病621例,发病率为127/10万,去年同期发病497例;丙类传染病发病345例,发病率为70/10万,去年同期发病118例。今年以来,中心根据疫情流行趋势,及时制定了各类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虽说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较去年有所上升,特别是手足口病例报告人数达到289例(去年同期1例),但我中心严格按照各类传染病突发疫情处置预案的要求,反应迅速,处理及时,措施得当,使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2、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我们坚持突出抓好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防控,以抓好结核病、艾滋病、疫苗针对疾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开展各类疾病监测防治,确保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
一是全力抓好手足口病防控。今年以来,鉴于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快速上升的严峻形势,我们及早召开会议,加强培训,在坚持抓好疫情监测的同时,做好联防联控、关口前移,做到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我市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是规范做好艾滋病防治管理。认真做好所有HIV患者每月随访和新发HIV患者及时调查,规范录入和上报病人有关信息数据。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和患者合理用药治疗指导,接受高危人群咨询160人次。开展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的配偶和家庭成员
65人次的病毒免费检测和婚前、孕前、孕期妇女2300人次的一线技术指导与免费检测。暗娼干预840人次。完成全市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一次CD4免费检测工作。
三是深化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依托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有效发现结核病病人,确保病人规范治疗,提高结核病人治愈率。今年截至目前,共发现疑似结核病人844人,确诊结核病人111人,确诊新发涂阳40人,项目病人DOTS覆盖率达100%,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0%以上,减免结核病人用药、检查、治疗等各项费用118219元,统筹补偿参合患者和医保患者治疗费用95120元。
四是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生。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疫苗接种工作,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市于3月19日—4月18日在全市现范围内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通过查漏补种,更有效的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继续维持我市无脊灰状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二)着力抓好传染病技术指导,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技术指导和综合管理。在市卫生局与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传染病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基础上,我中心坚持做好每月对市直医院、中心卫生院,每季度对一般乡镇卫生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调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指导,促进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对内部各科室的传染病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和细
化,理顺工作条块管理,并对各类业务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工作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三)着力加强人才学科建设,推进业务质量发展
我们注重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业务质量建设,提高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一是采取“送出去”的办法,积极选派多名技术骨干和专业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定向培训班、短期业务培训班和医学函授班,着重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二是以相应的工作项目为重点,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诊治、职业病防治和卫生检验等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业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以实验室为重点能力建设,已完成实验室计量认证和食品检测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卫生有毒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认证,为疾病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着力抓好工作项目和服务,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管理好正运行的工作项目。继续深化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促进结核病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积极落实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各项工作,督导好河南省免疫规划子项目,抓好疫苗冷链系统设备的使用管理,促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进行。二是做好全市重点项目企业服务。继续以职业病防治为重点,为全市重点企业提供职业病防治前置服务和现场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项工作推进的还不尽平衡;二是工作人员还相当短缺(中心编制70人,现只有55人),工作人员中无职称和年龄偏大人员占多数,现有专技人员存在知识结构老化、人员年龄老化
现象,亟需补充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三是疾病控制的基础设施还相当滞后,用房比较紧张,传染病区和儿童免疫接种区同在一楼,有交叉污染的隐患;四是疾病控制技术服务领域不广,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在项目争取力度上还不大,大的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不多;六是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和疫情网络直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需要投入。以上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疾病控制体系的实质性建设。
三、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完善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和疫情监测系统,形成以乡镇为单位的网络直报系统,加强疫情信息分析利用,建立健全由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严密防控各类突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生。
二是继续加强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建立起规范、科学、有序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争取防控经费,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继续强化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遏制手足口病疫情上升趋势,并根据上级部署和季节变化,及时做好防控策略调整和重点转移。
四是继续做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相关项目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均衡推进并在质上有新的飞跃。
五是积极做好其它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计划开展以霍乱为
主的夏季肠道传染病以及疑似腹泻病人监测防控,实时做好疫情预警,努力把重大疫情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六是深化目标管理,强力推行疾病控制绩效考核,深化工作质量管理。强化对基层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传染病防治综合技术指导,确保传染病三级网络发挥重大作用。
七是狠抓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基础性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管理,提升整体业务水平。
八是继续狠抓项目建设,在搞好已实施的工作项目的同时,积极努力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力求改善疾病控制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九是认真做好上级安排的重大、临时性的疾病防控任务。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在市委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六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赵 一 德
(2012年2月20日)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衢州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有效破解各种矛盾和困难,保持了增长平稳、质量向好、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6.1%和2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35元,分别增长14.2%和16.5%。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利润、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四大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提升。以实施省级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金属制品、特种纸、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发展,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328.62亿元,增长30.1%。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两区”建设,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园区各30个,全市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物流、旅游、商贸、金融服务业等提升发展,市粮食批发市场被评为“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7.4%。着力加快平台建设。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市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工作通过科技部评审。各开发区(园区)扩容增效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建设用地13478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13874亩、盘活存量用地3765亩。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等“三大千亿工程”,杭长客专、衢江航道、西气东输、杭新景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共引进项目452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努力做好企业帮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4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工作,开山股份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巨化股份完成定向增发。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解难脱困,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二)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围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市区两江两港控制规划》等规划,顺利推进行政中心西迁、南街和南湖广场片区改造,加快衢化新城、衢州东区等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城管”,城市功能品位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县域经济不断壮大,13个省级中心镇发展步伐加快,贺村镇列入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打造“美丽乡村”,重点扶持60个中心村建设,完成整线连片整治14条,整治村350个。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7座、山塘整治40座、河道整治211公里。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成下山搬迁3764户12681人,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3万户。
(三)坚持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工作责任,开展“百日攻坚”,完成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811”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整治不断深化,全市铅酸蓄电池行业全部关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市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等各类绿色创建示范单位近百个。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优良水平天数达到355天,出境水质达标率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四)强化民生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公共资源配置上坚持民生优先。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市级财政民生支出占新增财力的比例达70.2%。为民办实事十方面任务全面完成。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4%。抓好社保扩面,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全市“多险合一”和全省医保“一卡通”。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上调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和94.4%。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市区房地产调控措施,全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432套。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实施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启动“教育现代化九大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改造58.3万平方米,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省级小康体育村405个。完善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老龄、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以及援疆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党管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突出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成功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等公益宣传活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化,涌现了“最美爷爷”、“最美教师”等一批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震撼衢州、感动浙江、传遍全国。大力开展“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衢州人”学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大爱、责任、奉献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古城、古镇、古街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打造孔子文化、棋子文化、毛氏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加强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送戏下乡1306场、巡回放映电影2.2万场、送图书下乡12.8万册。深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重视艺术创作,打造一批有衢州特色的文化精品。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坚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计划,积极培育根雕、莹白瓷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发展了一批民营文化企业。
(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稳定。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召开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下发了分工抓落实方案,部署了36项重点工作和16个重点项目,以项目化推进各项举措落实。深化“平安衢州”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深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调处”、“基层基础建设年”、“平安连万家”等活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荣获了省平安市称号。扎实开展领导下访接访、信访公开听证和“领导包案督办,破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等活动,努力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息信止访。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全年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0.7%、3.1%和4.4%。深化“法治衢州”建设。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务公开,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制定实施规划,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全市4816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务公开全覆盖。
(七)加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干部思想再解放、群众工作再加强、执行能力再提升”等主题活动和“闪光言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等评选活动,强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社区、企业、新社会组织、机关全覆盖。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民读书周”等5项活动被评为全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优秀案例或创新案例。抓好市县乡村四级集中换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原则,探索形成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党代表推选方式,全额定向推荐干部提名办法,村干部“公开竞职、公开承诺”办法,努力推进换届承诺、资料发放、谈心谈话、短信告知、选纪督查“五个百分之百”,确保整个换届工作平稳有序、风清气正。“万人评组工”满意度调查列全省第一。深入推进“三民工程”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建立,受理代办事项33.4万件,办结30.8万件,为群众提供全程服务16万人次。全面推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测工作,全市已设立监测点150个,有力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大督查大落实大服务”、“千局万站优化发展环境”、“三个一百”等活动,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完善“一办三中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系,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深化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信访公开听证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全年共立案347件,结案306件,处分党员干部305人,其中乡科级干部22人。积极配合省委巡视组做好对衢州的巡视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经济总量小,投资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呈现多样性、群体性,社会管理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形势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有待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的开局之年。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为今后五年衢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做好今年工作,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学习贯彻方案,迅速把党代会精神全面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各级党委中心组要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掀起学习宣传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党校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专题学习会、报告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建设“两地三城”、加快“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细化分解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要求,全力以赴抓落实,恪尽职守创新业,努力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今年市委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做大总量、提升能级作为推动发展的首要任务,把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抓手,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建设“两地三城”、加快 “两个崛起”、实现富民强市打下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新的一年,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抓重点促提升,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完善工业产业扶持政策,创新产业培育机制,整合有效资源,进行重点培育,加快构筑“4+4”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引导龙头骨干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做强主业。扎实推进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衢州综合物流园、巨化物流园、现代金融集聚区等平台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着力引进城市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项目,打响“住衢州、游四省”的旅游品牌。提升一批重点区域。抓紧启动绿色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规划和建设,继续推进将市高新园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开发区(园区)“扩容、增效、提升”,加快启动东港中央商务区建设和高新园区南扩工程。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率。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加快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挖掘盘活存量,做好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处置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突破一批重点环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着力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厅市会商制度,加强与中科院、浙大等大院名校合作,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一批重点政策。出台并落实“新工业18条”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深入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注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着力整顿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引导民间资金为实体经济和本地发展服务。
(二)抓项目扩投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力以赴抓项目,持续不断增投入,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突出前期抓增量。建设动态的重大项目储备库,超前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衢州机场迁建、九景衢铁路、衢宁铁路等基础性项目和氟硅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求实质性进展。优化结构抓质量。深入研究投资方向和投资时序,找准扩大投资的承接点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项目和民生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开放招商扩总量。更加注重对接央企大企、对接浙商回归、对接资本市场,加大产业招商、龙头企业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产业龙头型、关键配套型项目和低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积极引进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等提升城市能级的项目。力争全年实际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明确责任抓进度。在全市六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高新园区、西区、巨化集团公司等10个单位开展重点项目建设“互看互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督查巡视、考核评价等机制,加大考核权重,及时化解矛盾和阻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抓统筹提能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牢固树立以功能论地位的城市发展理念,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努力构建“一个中心、若干个副中心和一批中心镇、中心村”的梯次发展格局。立足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拉大城市框架,完善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集聚辐射功能和人文生态内涵。加强城市路网、供排水、燃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城区“两拆两绿”、“退二进三”工程,有机更新老城区、繁荣兴盛主城区。完善中心镇培育政策,以4个县城和6个经济强镇为重点,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承载能力、较高发展水平、较优人居环境的副中心城市和卫星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抓好“美丽乡村”四级联创,稳妥推进农村“撤、扩、并、迁”工作,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中心村、特色村、生态村。继续开展村庄环境连线成片整治和土地整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加强农民技能和素质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增收能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整治监管,全面部署开展清洁空气、清洁水源、清洁土壤行动,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整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集中处理设施,促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标准化、一体化、网络化。深化生态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抓好开化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及绿色示范单位,确保年内创成浙江省森林城市。
(四)抓民生强服务,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扩大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促进就业。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政策完善,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稳健发展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认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体育创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精神,重点抓好召开一个文化发展大会,实施一个推进文化强市实施意见、制订一个文化发展规划、出台一个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办好一个国际儒学论坛、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等“六个一”工作。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深化“最美衢州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制定完善历史建筑、古迹遗址的保护目录,进一步加强古城、古镇、古街的保护和利用。坚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计划,着力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建衢州日报报业集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五)抓稳定促和谐,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平安衢州”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活动、“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全力营造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坚决防范和有效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加强和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深化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必须保证每天都有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绝不给上级添忙添乱。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群防群治,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加强资源整合,抓好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项目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围绕市委五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集中精力推进36项重点工作和16项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八大实体平台”,进一步推动“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着眼于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争在13个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取得突破。
(六)抓改革重创新,深化“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紧紧把握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山区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建设“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为抓手,立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重点抓好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推进一批重点改革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创新市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完善市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进一步下放权力,理顺权责关系,切实提高运作效率。理顺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放权放活放开手脚,着力改变多头开发、分散经营的现状,形成“园区事园区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加大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户宅基地流转,促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简政放权工作,深化公共资源监管体制改革,完善“一办三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在全市乡镇以及机关、公共服务单位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责任制,努力营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商务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佳”的发展环境。
(七)抓党建转作风,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使思想纯洁、行为规范、作风优良成为衢州干部的鲜明特点。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加强道德建设,始终保持思想上高尚纯洁、政治上清醒坚定。要对照机关干部大会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主动自省、自励、自警,大力推动新的思想解放,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工作创造更优的业绩。始终保持队伍纯洁。我市四级集中换届顺利结束,各级领导班子普遍都有变动。要针对换届后领导班子的新情况新特点,在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干部评价激励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深化“三民工程”建设,着重在巩固、规范、提升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三民工程”标准体系,不断拓展民情档案、民情沟通、为民服务的内涵,真正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始终保持作风纯洁。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重点抓好“进千村、访万户”、“入企业、解难题”、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市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百组调研活动和宣传文化系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等八个方面具体工作,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聚民心。要在机关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五多五少”的作风,即多学习、少应酬,多实干、少空谈,多下乡、少坐班,多担当、少回避,多奉献、少享乐。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衢州特色惩防体系,全面防控廉政风险,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一岗双责”,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督工作,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最后,我再部署一下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2年2月份起至6月底,集中5个月时间在市、县、乡三级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这项工作已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目前有关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近日将正式下发文件,全面开展这项工作。为了精简会议、提高效率,借今天这个会议,我就开展这项工作谈三点意见。
第一,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总体要求
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必须按照中央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围绕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年、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由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到全市1743个行政村和近千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努力解决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并健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聚民心,为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二,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重点内容
这次大走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重点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进千村、访万户。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干部整体联动,工作要落实好“六个一”:即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完善一个发展计划,排查一批难题,落实一批办实事项目,完成一份走访报告。市县两级四套班子领导原则上到各自的联系乡镇,至少走访2~3个行政村。市级机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要深入到本单位的联系村走访。县乡两级要集中一段时间走遍所有行政村,尽可能深入到所有农户。
二是入企业、解难题。市、县、乡领导干部带队、机关干部等参加,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原则上每位市领导要走访2~3家企业。重点走访困难企业,同时走访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特色优势明显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走访企业时要尽量避免重复交叉,以减轻企业负担。要将解决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相结合,对于经济主体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要专题调查研究,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建立市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机制,每个项目由1位领导联系,负责项目推进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由1个单位牵头联系,负责项目的组织、落实和跟踪工作。要加强项目工作的协调配合,相关领导与相关部门要共同参与,合力推进。
四是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围绕全国“两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零距离听取诉求、面对面解决问题。大接访活动由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市长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市、县、乡、村联动,采取下访接访、领导包案、带案督办、督查反馈等形式进行。
五是开展“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以行政村和困难企业为重点,开展以“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排查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促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完善落实”为重点内容的“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对于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逐一登记建档,逐件研究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好整治落实,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建立市“双服务”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上下沟通协调、重大项目会办、责任落实等工作机制。在实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两深入”,所有行政村和困难企业“两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强责任、强服务、强效能。
七是开展市级机关“改善发展环境”百组调研活动。由市政府各部门领导带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重点围绕治理“松、懒、散”、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主题,深入企业和基层,开展不少于一个星期的调研。要广泛开展征求企业对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的意见建设,梳理汇总后市委、市政府统一研究落实。
八是在宣传文化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积极开展“做最美衢州人—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宣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单位建立基层联系点,推进“走转改”常态化。第三,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工作要求
开展这次“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联动性强、覆盖面广、时间较长且比较集中,涉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全体机关干部。前段时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下访接访群众,社会反响良好。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切实抓好大走访活动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委已经建立了“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由李剑飞同志任组长,江汛波、杜康、赵建林、毛建民等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作风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要率先垂范,严格纪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帮扶企业,解决难题。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安排走访地点、时间和对象,进村入企必须轻车简从,一个走访组不得超过5人,切实做到不干扰地方工作,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要严明纪律,自觉遵守“五不准”规定,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要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活动简报,加强宣传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积极宣传“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先进典型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真抓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衢州发展正处在一个提速、提质、提效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