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市长 秦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
201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局面、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取得重要发展成就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建设,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10.4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60.1亿元,同比增长13.8%,跃升到全区第二位;地方财政总支出292.9亿元,增长6%,其中用于民生支出达到167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4.8亿元,同比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2.4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62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736元,增长12.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6.2亿美元。全市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
现代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建设蔬菜保护地3.4万亩,当年建成投产1.6万亩,启动建设8个标准化育苗中心。新开工建设大型奶牛牧场15个,加快中小型牧场整合,新增入园奶牛3.65万头,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完成苜蓿草种植25万亩,牧草种植专业化水平和优质饲草料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发展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回民区东乌素图村、新城区水磨村等一批示范作用较强的观光新村初具规模。
工业经济实现了逆势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50.5亿元,跃居全区第二。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达产达效,其中确保了中石油500万吨炼油项目实现稳定生产,使其对工业增加值、税收的快速增长作出突出贡献。切实加大工业运行调度力度,及时落实和制定出台自治区及我市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光伏材料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均实现稳定增长,全市35户工业企业产值增量过亿,并有15户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云计算产业初具规模,中国电信信息园和中国联通西北基地一期工程部分项目投入使用,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作为首批用户正式入驻,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正式开工,宜齐网购、东鸽e购等本地电商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我市被批准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制定实施物流业发展规划,开工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项目。除我市传统的几大节庆活动外,成功举办首届云计算博览会、惠州商品展销会、首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等一批大型展会,全市会展经济呈现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带动力增强的良好势头。金融业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新增金融机构12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5.3%。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清水河老牛湾、土左旗哈素海分别成功申报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大召区块文化产业群落创建成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和23%。
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托克托县进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赛罕区成为全区第四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旗县区。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到1126亿元,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3.6万户和3.4万户。
健全完善了项目推进机制,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全年组织实施各行业亿元以上项目490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73项,新项目引进取得明显进展。项目建设成为拉动投资实现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大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完成城市东部新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和沙尔沁工业新区总体规划编制,着力加快沙尔沁工业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实施小黑河两岸部分地段、火车站周边、如意总部基地等城市重点区块景观设计、交通组织规划,完成城市便民设施、中小学幼儿园等社会民生领域规划编制论证。出台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对一批重点城镇进行了规划修编。
城市基础服务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全年组织实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114项,改造小街巷55条,启动了南二环快速路、北出城口立交桥、中山路地下通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兴安路、昭君路等重点路段跨小黑河桥建成通车。加大雨水排放、污水处理和热源厂建设力度,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5%和94.1%,中水回用率达到30%,对76处城市主要积水点和186个小区的供水二次加压设备进行了改造治理,新铺设地下各类管网186公里。启动实施“气化呼和浩特”工程,对64座燃煤锅炉房进行了燃气化改造及拆并整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30台,将免费乘坐公交车老年人范围由70岁扩大到60岁以上,在城市核心区开通了“青城1号”和“青城2号”2条全免费公交线路,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5100辆。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以构建强力高效的“大城管”格局为目标,从体制机制上对加强城市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城市管理进行了有效探索。组建成立环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强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机扫、洗扫覆盖率超过65%。开工建设便民市场100个,将城郊接合部、出入城口、新建道路等区域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基本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
各类房地产建设市场保持平稳。完成城中村和棚户区、出城口拆迁改造面积86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回迁房216.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0393套,开工率达到132%,玉泉区康居家园、赛罕区大台村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对350个老旧小区实施了整治改造。切实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合理控制土地供应及开发规模,全市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三)城乡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准兴运煤重载高速、京藏高速呼包段改扩建工程、呼杀高速、呼塔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国道109线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京新高速呼市段主体完工,武川至葛根塔拉一级公路、省道210线和林城关镇改线工程、清水河老牛湾旅游公路、托县沿黄公路开工建设。实施城市电网建设项目26项,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白塔机场迁建计划通过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专家论证。编制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扎实推进北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治理工程,累计实现绿化面积6.2万亩,区域内23个城中村综合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建设了新城区万亩城市草原,新建乌素图公园、哈拉沁生态保护区、植物园等4个大型公园,我市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启动大黑河河道治理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治理各项工程快速推进,全年解决近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资源及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环保执法、打击“两违”用地等专项行动,立案查处79家环保不达标企业、966宗违法用地行为,对8家制药企业实施关停整改处理,全面清理了城区及公路沿线的煤炭物流市场。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北方15个省会城市中始终居于上游水平。
(四)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工作深入民心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100个,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乡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四区、五个旗县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和5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7500元和48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64元,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标准达到每人6000元。制定出台原国有集体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救助意见,6700余人的保费缴纳困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为全市环卫工人提高工资10%,并全部办理了大额意外伤害保险。启动39个新农村示范村和28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9万人。认真落实自治区惠农政策,为中低收入农户每户发放燃煤补贴600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启动新建、改扩建56所幼儿园,实施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新校区、第十七中学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第一医院老年病房楼即将投入使用,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项目主体完工,启用9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投入使用,启动市级示范老年公寓、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累计建成5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个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文化广电事业进一步发展,举办了首届皮画艺术品展览会,大型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荣获全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剧目创作奖,大型民族舞台剧《马可·波罗传奇》在美国完成百余场商业演出,全市开展800余场文化进社区活动,被文化部授予群星奖。内蒙古旧博物馆和国际会展中心改建工程顺利完工,市传媒大厦正式投入使用,6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全面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启动实施市游泳馆、体育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管理得到明显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深化,广泛梳理收集各类矛盾问题,化解率达到90%以上。全市90%的社区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为每个社区新增设2名治安管理协警,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重点领域的信访问题,全市信访总量下降32.1%。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程,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案量大幅下降,破案率明显上升,维护了首府稳定大局。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全市各类安全事故同比下降9.8%。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当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14%。民族、宗教、人防、气象、防汛、防震减灾、侨务、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慈善、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注重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动员、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优抚安置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新成果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除实施“大城管综合执法”改革外,围绕加强食品卫生监管能力建设,与自治区质监局、食药监管局合作共建了“中国呼和浩特国家级乳肉制品检测中心”。完成市文化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三局合一”,推动新组建的民族演艺集团逐步走向市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对春华水务等5家企业实行政府直接管理,试行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完成白塔空港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合并,规划建设新的综合保税区。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组织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华冀商草原行、中法企业项目对接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组团参加了蒙粤科技合作活动周、蒙港澳经贸合作周活动和广交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建立起了合作联系。全年共实施国内外招商引资项目470项,实际到位国内资金678.4亿元、国外资金8.83亿美元。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先后承办了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16次市长会议和呼包银榆经济区首届市长联席会议,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第十四届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和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与广州市、三门峡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加强政府班子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结合实际谋划和加快首府发展,推动首府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努力做到决定的事项说了不忘、盯住不放、狠抓落实,政府班子的执行力有了新的提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政府工作规则和决策程序,政府领导班子及全体组成人员讲团结、重大局,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项和我市30条配套规定,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了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清理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全年“三公”经费支出压减30%,市本级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及购置、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分别减少48.5%、75.4%、53.2%。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行政机关和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水平,三级政务大厅受理事项办结率达100%。全面巩固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成进场交易项目919项,交易总额524亿元。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加大了对保障民生领域、重点项目资金使用、国有企业的审计力度,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共办理自治区和我市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18件,办复率均为100%。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修订完善地方性法规3部,制定修改政府规章2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51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和浩特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大环境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市场需求低迷,而且,从现有的基础支撑看,我市已实现了较大的经济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增大。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现代农业建设投入不足,部分设施农业建设成果未能充分得到利用;工业“短板”仍然明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首府综合优势效应发挥不够充分。三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承载力不够、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五是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出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妥善解决。六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推动和落实科学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总书记视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党委九届十次全委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推动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立足于稳,着眼于进,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民生改善,努力推动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提出上述目标,从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看:今年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全区经济由于受市场需求不足,特别是能源、资源需求不足的影响,增长速度也开始调低。综合各种因素,我市适当放缓增速,符合当前的实际,有利于缓解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更有利于为转方式、调结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动力看:我市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基本面向好,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期,自治区对首府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稳中求进这一总基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呼和浩特必将实现新一轮更高质量的发展。
完成好以上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工作措施,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加快农村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落实全市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完善旗县城镇与中心城市、与工业园区及重点旅游区之间的交通网络,重点推进呼武公路另一幅、武川至葛根塔拉一级公路、呼塔一级公路二期、省道210线和林县城关镇改线工程、托县沿黄公路、清水河老牛湾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自治区在我市境内的重点交通工程。
修编完善各旗县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城关镇和重要节点镇的建设。加强旗县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各类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各旗县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运营。推动旗县城镇棚户区改造,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增强城关镇、建制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
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好各项生产任务,继续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今年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是要通过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引进科技人才和能手、创新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大对本地农民及务工人员培训、提供金融服务等办法,全面提高近两年设施农业建设成果的投产应用率,同时继续加大对投产比率高、效益好的地区扩大建设面积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快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进度,提升发展水平,完成176个中小牧场和119个养殖小区整合工作,新增奶牛10万头,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集中连片建设一批千亩、万亩种植区,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巩固提高马铃薯、食用菌、肉羊产业,新建10万亩马铃薯种薯原种繁育基地、50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争取肉羊出栏突破300万只。提高农田标准,稳定粮食产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打造土左旗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农民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今年要沿重要交通干线集中连片建设56个示范村,改善村容村貌,保留村庄特色,形成示范效应。坚持把公共服务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争取在全区率先实现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实行分类指导。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探索扶贫和农村低保、扶贫和养老并轨等新模式,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精准化扶贫。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移民搬迁规划。坚持领导包扶制度,启动新一轮3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就业的扶持力度,对升入大学的学生由现行的一次补助改为在校学习期间给予全程补助,并在毕业后给予就业扶持政策。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政府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年内完成2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抓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7.7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实施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对全市主要公路、铁路交通干线两侧进行纵深绿化,加快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高度重视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务实有效的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加快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新农业投入模式,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放大资金投入效应。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我市市域范围内农村户籍人口进城、城镇人口在中心城区与小城镇之间、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落户转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人口规模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允许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养老、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坚持做大工业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与提高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通过“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引入一批、淘汰一批”,增强工业经济活力,推动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培育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伊利、蒙牛向世界乳业10强迈进,支持蒙羊肉业争创全国知名绿色品牌,扶持可口可乐、康师傅、燕京、利乐、统一、娃哈哈等企业发展壮大,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为首个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和林电厂、大唐托电五期、抽水蓄能电站、京能盛乐电厂以及一批重点用能企业自备电厂建设,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新增电力装机250万千瓦以上,进一步壮大以电力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用足用好产业支持政策,扶持神舟硅业、天津中环等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华夏聚光一期、晶环蓝宝石、晟纳吉一期加快建设,积极引入晶龙集团、瑞诺机械制造和晶体生长、海霏光伏、杭州赛昂等光伏项目,推动光伏产业全产业链延伸、集群化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加快推动中石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水煤组合优势,推动庆华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内蒙古矿业40亿立方米煤制气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打造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
扶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起点编制实施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把金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整合金川、鸿盛等园区科技创新资源,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创新要素向这几个园区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全面提升现有产业,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大力支持天一环境、F12高强有机纤维、银宏干细胞、浩源碳纤维、精诚绝缘子等具有明显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发展壮大,年内再培育发展20户高新技术企业。
引进承接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项目。确保TCL和创维各300万台液晶电视、北京东亚铝业、广银铝业等已转移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加快实施杭州锦江集团煤电灰铝一体化、中国北车集团西北制造基地、天登通用航空制造、白俄罗斯大型农机装备制造等项目,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积极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加强与粤港澳、长三角区域的交流合作,继续承接引进一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努力把土地、电价、区位优势转化为吸引投资、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淘汰一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机制。引导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加大环保节能改造力度,坚决淘汰环保不过关的企业和项目。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围绕项目入园和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深入落实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投资力争超过300亿元。围绕产业转型和项目投产达产抓好工业经济运行,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发挥首府优势,加快发展新型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也是发挥首府效应的重点产业。要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优势,挖掘服务业发展潜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特别是新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服务业范围广、行业门类多,都要抓好,今年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突破。
以打造全国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为目标,集中力量抓好云计算产业项目建设。在完成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并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二期建设。促进中国移动数据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推动国家云应用检测中心、内蒙古盛乐软件园、大宗农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园落地建设。着力引进菜鸟网络、曙光、浪潮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云计算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健全云计算产业链。依托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整合我市资源,建设我市云计算中心,大力发展政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云计算应用服务,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和林盛乐云计算产业基地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积极争取我市被列入国家云计算创新服务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
以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统筹规划旅游景区布局,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改造、开发建设。完成中心城区大召区块、将军衙署周边、乌素图召、呼和浩特博物馆、成吉思汗大街的改造提升,巩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位。认真谋划和推进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加快大青山草原马汇、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托克托黄河湿地及云中古郡、和林盛乐古城、武川大青山山地草原和森林、哈素海蒙元文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成为更大、更强的支柱产业。
以建设国际化的草原文化中心城市为目标,着力加快内蒙古(国际)文化产业新城等项目建设,推动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文化产业核心区,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电影公司转制,培育壮大龙头文化企业,支持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开拓国际国内演出市场,完善文化人才培育引进和文化精品扶持奖励机制,加快出版发行、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流等产业发展。
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机遇,优化调整布局,加快推进“两港、四区、两园、一带”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年内完成投资近10亿元的呼铁局沙良铁路大型综合物流港建设,改造白庙子铁路综合物流园区,以此形成立足全区、服务西北、面向全国、连接欧亚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完成城市东部、南部和西部沿绕城高速公路外侧4个大型仓储配送园区建设,逐步把煤炭、钢材、汽车等大宗物流全部迁出中心城区,完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形成综合物流产业带。进一步做大做强和林大红城、托清两个大型煤炭专业物流园。依托新机场的建设,规划建设空港综合物流港,形成未来能够辐射周边城市的航空物流中心。
巩固提升我市在城市群中商业中心的地位,引进新型业态,进一步优化商业布局。巩固提升中山路等老商圈,重点打造新华东街商圈、东客站商圈、锡林南路商圈、滨河商圈、大商城等区域,增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新功能,充分发挥呼包鄂城际铁路、呼朔高速开通的优势,扩大对晋北、陕北等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继续办好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全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与旅游、商贸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北方极具民族地区特色、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会展城市。
强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抓住我市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重要契机,加快回民区金海电子商务基地、赛罕区毅德电子商务展示和交易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抓好京东商城、苏宁云商集团等重大项目,积极支持内蒙商网、民族V购、宜齐网购等电子商务企业继续发展壮大,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高度重视科技及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好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作用,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形成科技创新高地。进一步创新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支持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盛唐蒙医研究院加快发展,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产业结合起来,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面向产业发展和生活服务,整合提升我市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养老和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引进高端知名家政企业,促进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发展。认真落实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家政服务中心。培育3—5个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构建100个社区家庭服务业网点。开工建设市级示范养老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完成30个以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5所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建设。
(四)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
认真落实“改造提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东部新区,打造北部生态观光带,建设南部现代产业园”的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力度。老城区年内基本完成核心区道路改造,续建、新改造道路及地下管网12项,小街巷24条。改造老旧小区300个以上,全面实施小区供水、供热、供气服务延伸入户,切实解决提高居民供水及供热质量、环境综合治理、小区管理等问题。东部城区以实现近两年开工建设的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互联互通为目标,初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市区分质分类供水工程,完成引黄入呼扩建工程,新建哈拉沁净水厂、金桥水厂,加大工业、园林绿化中水回用力度,做好高层建筑降水管控,建设节水型城市。城区新建设一座10万吨大型污水处理厂,对城区3个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切实减少污水排放。不断提升垃圾集中处理、分类处理水平,实施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开发利用工程,全面启动京城固废垃圾处理项目,规划建设扩大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的新项目。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政策及调控措施,确保我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二环路改造城市快速路工程,年内努力实现60公里主线通车,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中没有干线快速交通线路、交通拥堵、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的问题。对全市主要出城口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提高出入车辆通行能力。全面实施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计划,新建5个公交场站,新增公交车辆400台,推进线网优化工程,规划设置公交优先专用车道100公里,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在全市主要街道、居民区、商业区增加布设公共自行车运营网点,投放公共自行车5000辆,倡导市民绿色出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中心城区交通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全市交通组织管理水平和通行效率。
着力提高城市安居、宜居水平。全面推进47个城中村改造,新建续建回迁住房848万平方米。构建多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交付使用公租房5200套,新建公租房3000套,为更多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完善400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新建公园、游园6个,续建绿地8处,对103条道路绿化进行改造,形成若干城市园林小品,增加维护投入,提高园林养护水平。新建100个便民市场,改造城市边角地块30处,新增公厕85座,为市民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切实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今年确定为我市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年。深入推进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塔利万亩生态公园和乌素图水库6000亩杏坞番红生态景区,续建5万亩森林公园,沿大青山前坡植树造林2万亩,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电厂、热源厂脱硫脱硝工程,全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906吨、氮氧化物排放4214吨。深入推进“气化呼和浩特”建设,对110座分散燃煤锅炉进行拆并整合和燃气化改造。加大城市扬尘治理,重点解决贮煤场、贮灰场、砂石场、建筑工地等扬尘污染问题。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全市公务用车率先推广使用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淘汰3000辆“黄标车”,机动车用油标准由国Ⅲ提高到国Ⅳ。努力把呼和浩特建成北方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加大城市规划管理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继续全面清理规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提高道路机扫、洗扫覆盖率,合理配置保洁人员,实现城市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和“无缝隙”管理。深入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强化部门单位的责任意识。将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纳入统一管理范围,消除管理盲区。加强户外广告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实施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提高数字化城管平台的应用水平,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创建安全、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五)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力组织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培育新的创业就业增长点,全面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完成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进园区、就业服务进校区机制,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建设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稳定实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多措并举帮助6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10%的政策,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办法,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工作。深入实施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救助政策,出台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断保人员养老保险接续办法。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救助制度,研究推动城镇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政策和管理上的衔接,推进制度整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大病补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调整城镇居民大额保险为大病补充保险,起付额由13万元降低到3万元,最高支付限额由8万元提高到10万元。加强低保与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全市新建27所公办中小学,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小学、幼儿园制度,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支持老牛基金会援建的儿童探索博物馆建设。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提高首府民族教育服务全区的能力。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革中考招生考试制度,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做好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新校区的配套建设,努力尽快升格为本科院校,提高我市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积极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支持自治区新开工的内蒙古儿童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市中蒙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市级重点卫生项目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自治区、市医疗机构与旗县医疗机构的联系,增强旗县农村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创新卫生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制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的培养。
加快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年内新建6个小型剧场,推广区市两级及民间演艺团体驻场演出,全方位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年内新建6座小型体育综合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市民身体素质。发挥好现有体育场馆作用,积极承办各类竞技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扎实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认真实施2011——2020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稳步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以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完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和谐首府建设。
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社区建设规范化、村庄管理社区化为发展方向,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市、旗县区两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和丰富社区网格化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社区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新建41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4个5000平方米的精品示范社区服务站。深化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为居民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
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及时有效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力维护首府稳定。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严格实行市、旗县区两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对信访事项的解决力度,及时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国企改制、工资拖欠等信访诉求。积极推进信访制度改革,采取网上受理和联合接访等方式,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好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的责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切实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推动“中国呼和浩特国家级乳肉制品检测中心”全面启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改造提升消防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健全突发事件工作机制,提高城乡应急服务管理和处置水平。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推进平安首府建设。加强互联网管控,依法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犯罪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全面启动法治呼和浩特建设,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进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和服务群众,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大力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凝炼能够激发首府人民创业热情、展现首府蓬勃向上风貌的文化符号和城市精神,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七)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的改革意识和改革思路,全面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主动而为,又要搞好同中央及自治区的衔接。
第二篇:呼和浩特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1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代市长秦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首府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现价)。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9亿元、790亿元和1278亿元,增长19.8%、1.4%和167%。全市财政总收入285亿元,增长 18.3%。固定资产投资1032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38元,增长14.7%和14.8%。
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强。在遭受较为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稳中有增,达到125.8万吨。新建成规模化奶牛养殖场58个,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由50%提高到67%。新建蔬菜保护地8642亩,当年投入生产3561亩。马铃薯、肉羊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土地流转试点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开始加速。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6%(现价)。乳业、电力等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石化、冶金、电子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产业加快发展。成功引进TCL300万台液晶电视、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赛维高纯硅及光伏应用、浩源碳纤维等一批大项目,迈出产业多元、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
服务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均在我市落地。如意总部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白塔空港物流园区、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昭君文化节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4%。新引进民生、鄂尔多斯银行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188亿元和32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27%。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 %,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7天。历经六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正式通过国家环保部考核验收。完成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生态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较大进展。敕勒川路建成通车,呼武路复线、109国道十七沟至清水河一级公路主体工程完工,呼市至塔布赛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呼市至杀虎口高速、109国道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国道209和林至清水河段、京新高速及呼包高速改造、呼集公路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又有72个行政村通上油路或水泥路。电网建设继续推进,实施25项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5项竣工送电。在三农、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一大批重点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市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水平。
(二)城乡面貌在新一轮城市改造建设中发生新的变化。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一流首府城市目标,按照三大板块的布局和填平补齐、完善提高的要求,实施“新亮美绿净畅”工程,推进“一街五区”新区建设,全面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改造建设。
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取得重要突破。共启动改造27个城中村,已完成动迁1200多万平方米,新开工安置房面积232万平方米,是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投入22亿元,对194个、总面积46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17万居民受益。
如意总部基地、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白塔空港物流园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全面展开,完成了新区规划的编制,土地收储、项目引进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新区的轮廓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续建城区主次干道52条,桥梁通道17座,多数工程当年完工。新建和改造供排水管网133.5公里、供热管网70.8公里。
完成中心城区14条主次干道和7条小街巷电缆入地工程。加快发展公交事业,新增150台新能源公交车。
城市景观建设和街景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历时3年、全长664公里的环城河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滨河路及沿河景观工程全线推进。建成敕勒川公园、锡林公园一期工程,对22个公园及游园、15处广场绿地、27条主次干道、16处城市重要节点实施了景观绿化和街景改造,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市容环境得到有效改观。
我们坚持以会促建,继续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推动力度,各旗县所在地城镇面貌都有新变化。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危房改造2700户。
(三)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重点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华蒙金河正式通过上市审批。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挂牌成立,市属文艺院团改制工作全面启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减轻了广大城乡居民医药负担。进一步完善以集中审批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全面拓展和深化政务公开,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初步建立。
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58%。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
4%。“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与俄蒙、环渤海等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50条意见,全方位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引导鼓励扶持力度。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数分别较上年增长12.5%和16.6%。非公经济市场主体注册资本766.6亿元,增长208%。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惠及近4万户纳税人。
(四)各项社会事业在统筹推进中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全年重建和加固学校60所、38万平方米,校安工程项目竣工率累计达到95%。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阶段蒙古语(朝鲜语)授课学生、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纳入“两免”政策范围。全市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分别比上年提高5%和7%,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质量均有进一步提高。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年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17项,新培育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8家。奶牛性控技术、粉煤灰综合利用、脱盐乳清粉生产、通信塑料光纤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搬迁后的市第一医院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各项管理进一步规范,门诊量和住院治疗人数明显增加。5个旗县新建医院建筑面积全部达到1.6万平方米以上,有的已建成运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新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降低
22%。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为全市50%的城乡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
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建设草原书屋381家,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免费放映电影12160场,送戏108场。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首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完成了20户以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561个村受益。启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建一批群众健身路径工程,对人民体育场、呼和浩特全民健身中心进行改造并无偿或优惠向群众开放。举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0余项。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1金3银3铜的良好成绩。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组织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着力解决群众信访突出问题。推进平安首府建设,共破获刑事案件5219起,查处治安案件21283起。“六五”普法扎实展开。加强安全监管,全年较大安全事故比去年下降666%。加大食药监管力度,大力开展生产、流通领域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等专项整治工作,努力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在自治区的坚强领导下,妥善处置了锡盟两起刑事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有力维护了首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人口计生、统计、人防、双拥、气象、防汛、地震、侨务、外事、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五)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城乡居民普遍受益。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9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227元。1.4万名“五·七”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环卫工人工资由每人每月880元增加到1000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农民每人补助202元,占个人筹资标准的85%以上,参保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各项救助政策深入落实,主要社会保障救助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2023套,开工率128%。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86元。新解决了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年初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兑现。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全市政府系统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首府机关形象”专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及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重视市长热线、效能投诉热线受理工作,建立完善网络举报平台,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监督政府的渠道进一步畅通。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请市人大审议3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颁布3部政府规章和7部规范性文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发展成就,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呼和浩特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同发达地区相比,发展不足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二是产业发展还不充分,高端产业少,特别是工业实力弱,对财政的贡献增长乏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短板。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农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一流首府城市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城区人口增长、交通拥堵等问题考验着城市的承载力和管理水平。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社会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贪污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程度不同地存在。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二、2012年工作部署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及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九次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两个一流首府”奋斗目标,牢牢抓住中央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充分发挥首府优势,把稳增长、转方式、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全面迈出建设“繁荣、宜居、和谐、幸福”呼和浩特的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可比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可比价);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综合分析,今年我们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较为复杂。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与物价上行压力并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国际国内等外部环境必然会对我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的看,我们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市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外部经济对我市的影响具有间接性、滞后性和局部性,我们应对与回旋的余地较大。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形成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市的投资空间、建设空间、发展空间依然很大,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切实在中央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中找机会,在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找机会,在进一步发挥首府优势中找机会,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依托涵
盖各领域的项目支撑,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发展目标。
今年要重点抓好九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推进产业升级中做大做强工业我们要根据首府城市的特点和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工业发展质量与总量的关系,切实做到在升级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现阶段,大企业少、支柱产业少、支撑力不足是我市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依靠项目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尽快做大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年内实施亿元级工业项目60项以上,其中10亿元级20项以上,当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30%以上。
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乳业、电力产业的同时,通过狠抓一批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石化、电子、建材、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升级、光伏材料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的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汽车制造、风电设备制造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切实构建多极支撑的工业体系。对中石油500万吨炼油、TCL及创维两个300万台液晶电视、中环二期扩能、浩源碳纤维、利乐包装二期等在建大项目,要加快推动,确保如期建成、发挥效益。对北控40亿立方米煤制气、托电五期、托铝三期、煤炭深加工多联产、一汽大众呼和浩特基地等正在运作的大项目,要盯住不放,全力争取,力争早日获批建设。同时,再引进一批新的大型工业项目,切实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引进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建设新局面。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
方案、一抓到底”要求,建立强力高效的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机制。
按照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布局,把开发区和旗县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大发展的主战场,着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城区附近主要发展环保型、高科技型产业。实行统一规划、各旗县区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方式,探索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旗县工业发展的市、县(旗)财政分成体制,把新增财力更多地向旗县倾斜,调动各旗县抓工业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工业发展氛围。加快推进各园区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项目集群式发展、产业链条化延伸、资源循环式利用。
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伊利、蒙牛集团进一步做大呼市总部的产业规模,推动两大企业向世界乳业10强挺进,并力争在两年内,再培育10户以上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投资兴业,对本土企业与中央驻呼企业、外地投资企业给予同等投资优惠政策。实施自治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年内重点培育75户成长性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产业延伸、围绕骨干企业抓好协作配套,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继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围绕乳业、生物、干细胞生命科技、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支持金山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力度,完成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
加快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新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名。
(二)发挥首府城市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推进三大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做好水、电、基础设施等各项保障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大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落户我市,将为首府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科技服务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形成新的优势。我们要及早谋划,制定和实施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从项目引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专项政策,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推动云计算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把我市打造成服务全国的云计算基地,占领高端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继续支持如意总部基地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要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实施更加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招商政策,努力引进一批新的企业总部。抓好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金融机构引进工作,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发挥紧邻煤炭富集区的优势,依托铁路网、公路网,整合现有煤炭运销企业,加快推进土左旗沙尔营、托县铁达、和林县大红城以及清水河等煤炭物流园区建设。沿交通干线,科学规划建设化工、汽贸等专业物流园区,不断完善农畜产品、五金机电、家装建材等专业市场群,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推进白塔空港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以高端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抓好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改善旅游环境,扩大知名度与
影响力,使我市成为国内外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一日游、休闲游,满足我市居民就近休闲旅游的需求。
要面向自治区,面向各盟市,加强各类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建设水平,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会务经济。加强城市新商圈的规划建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各类群体的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消费政策,进一步抓好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切实增强消费动力。
(三)突出重点,加快发展高效特色农牧业
根据我市的经济结构,我们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加大二、三产业反哺农业的力度,着力推进农牧业向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加快建立高效特色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今年要在继续落实好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向上争取和增加市、县两级财政投入,再筹集6亿元以上资金,集中办好三件事情。
一是继续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增加奶牛存栏数量。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奶牛牧场,通过增加养殖者收入,增加奶牛存栏数量,实现奶源基地建设与乳品加工能力同步增长,巩固我市乳业已经形成的基础。支持奶联社等专业化养殖公司规划建设千头牧场,支持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万头牧场。年内全市要新建千头以上奶牛牧场11个,其中万头牧场6个。到“十二五”末,全部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
二是加大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扩大蔬菜保护地面积。年内按照用地集中连片、建设标准统一的原则,提高补贴标准,新建3万亩
以上蔬菜保护地。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等配套措施,有效解决农民不会种、不习惯种的问题。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企业参与蔬菜基地建设。推进武川、清水河等地马铃薯种薯繁育工程建设,提升种薯生产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全国性种薯繁育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牧业,拓展农民增收新渠道。按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农牧业与食品加工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在环城、沿河、近路的城郊地区,加快发展水果采摘、花卉种植、特色养殖,提升种养业经济效益。高标准改造建设一批富有浓郁田园风情、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的村镇,发展“农家乐”、“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继续因地制宜加大对效益明显的肉羊、特色种植业等产业的支持扶持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抓好农村危房改造、道路硬化等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沼气工程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继续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抓好以革命老区为重点的集中连片开发工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要围绕发展高效特色农牧业,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推进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扎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深入推进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土地经
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
(四)继续加大建设与改造力度,推动城市建设整体上水平
紧紧围绕打造一流首府城市目标,做到决心不变、力度不减,把“改善民生、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首府城市建设上水平。
推进城市建设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突出抓好与群众日常生活最直接最密切的项目建设。要把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改善民生更加重要的位置,年内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934套,廉租房1059套、公租房 1万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城中村)25万户,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回迁房640万平方米。继续加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力度,今年改造225个以上,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城区全部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对城区剩余67条小街巷,全部实施改造。新建40个便民市场、40个标准化专业副食品市场,规范建设18个停车场。新建4座大型垃圾转运站、20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和50座水冲厕所,增加环卫机扫作业车辆。一体化推进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环卫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人居环境。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今年除续建工程外,要把一环路内急需改造的5条主次干道及地下管网设施全部改造完毕,并继续加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缓解交通拥堵,建设桥梁和通道26项,加快城市快速路建设,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研、设计等前期工作。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启动建设3个大型货运汽车卸载货场。加强供热保障能力建设,新增供热能
力10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长呼复线天然气工程,缓解城市供气矛盾。完成西郊垃圾场扩建和东郊垃圾场升级改造。加强公交场站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200辆,新增和延伸一批公交线路。今年城市改造建设工程量大、任务重,对所有道路及地下管网的改造,要进行科学安排、统筹实施,并提前向社会公告。我们要力争通过今年的改造与建设,使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各项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位。继续高标准推进如意总部基地、东客站交通枢纽综合功能区等“一街五区”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新区。精心打造一批精品文化街区,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八拜湖湿地生态公园、白塔公园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改造30个左右的公园和游园,并再实施一批道路绿化、景观节点改造工程。突出抓好大青山生态公园建设,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快打造集休闲、娱乐、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
要按照“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强”的建设思路,着力推动以旗县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尽快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小城镇吸纳和承载人口能力,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今年市本级要拿出1亿元资金,专项支持小城镇建设,并通过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等方式,切实加大推动力度。
要用科学的规划引领城乡建设,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一盘棋思想,着力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的有机衔
接,确保每个改造建设项目按规划执行。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市新商业网点以及学校、幼儿园、社区、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近满足服务需求。大力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未批先建行为,抓好规划的刚性落实。坚持向城市管理要形象、要品位、要秩序,强化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加强市容市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管理,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五)推进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加大对大青山等重点生态区的保护与治理力度,实施好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宜林荒山绿化和低效生态林改造,加强环城、环村、环路绿化,进一步抓好金盛路两侧防护林建设,不断巩固和提高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全力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大对燃煤电厂、水泥生产线减排设施的改造和运行监管力度,落实好新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新建续建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确保原有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加强土地与矿产资源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新上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严格执行环评制度,防止落后生产力转入。今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要继续稳定在340天以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强化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引黄入呼二期工程,切实提高用水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土左旗牌楼板等6座病险水
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实施好麻地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土左旗万家沟等7条中小河流治理进程,继续抓好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京新高速呼市至集宁段等5条在建高速公路、金山至塔布赛等两条一级公路建设进度,争取开工新建武川至葛根塔拉一级、国道110线保合少至呼包交界处二级改一级公路以及呼和浩特至乌兰察布运煤专线。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成67个行政村的通油路或水泥路工程。配合铁路部门抓好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客运专线、呼—准—东、集包第二双线等铁路重点项目建设。继续优化地区电网结构,加强工业园区及项目区电网配套建设,全年新建3座220千伏输变电工程,7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做好土地收储工作,优化土地供应结构,为各类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
(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一流的首府城市,必须拥有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必须拥有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教育人民、凝聚人心,在全社会倡导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风尚。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年内完成全部乡镇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并建成全市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举办公益性送戏100场,免费放映电影12000场,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200场。继续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并进一步提升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水平。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优秀民间、民俗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充分利用首府地区文艺院团集中的优势,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展示蒙元文化、地, 区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加快推进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园、草原豆思动漫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与影视、动漫、出版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办好昭君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启动旗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加快文艺院团、影剧院转企改制,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单位改革进程。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级政务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监管,实现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重点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巩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成果,健全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和林、托克托县为试点,稳步推进公共医疗体制改革。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土地使用、税费政策等方面加快构建有利于服务业大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与周边地区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呼包银经济带和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自治区西部经济区建设,促进资源跨区域配置,推进重点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接,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主动接受京津冀城市群辐射,扩大向沿海发达地区开放,拓展合作方式和合作领域,承接好产业、资金、技术和人才转移,在“引资”和“引智”上实现更大突破。举办好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重点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进行对接洽谈。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改进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及欧洲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好“乌兰巴托市呼和浩特周”活动。今年引进国内资金要力争达到58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以上。
要在更大程度、更宽领域发展民营经济,切实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投资领域,完善投资政策,切实让民营经济愿意进入、能够进入、放心进入。实施民营企业50强发展计划,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降低投资成本、简化办事程序,在全社会鼓励创业、鼓励投资、鼓励更多的自然人成为经营者。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和微型民营企业,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组织好大学生村官、社区服务人员选聘工作,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失业职工等困难群体,做好就业援助。今年市四区和旗县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岗位补贴分别增加200元和18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覆盖面。继续按国家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享受同等养老保险待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市四区每人每月由380元提高到4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5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500元提高到55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2600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增加500元,达到12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增加300元,达到800元。优抚事业单位收养人员生活费标准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800元。全市环卫工人月工资增加200元,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为80岁以上低收入高龄老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100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医疗最高救助额度增加5000元,提高到15000元;
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标准由2000元增加到3000元。继续提高失业金发放标准。认真落实稳控物价政策措施,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顺应人民群众对首府教育的新期待,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打造西部教育强市。建立健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继续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办法,逐步消除“择校热”现象。按就近入学原则,抓好新旧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大力支持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建设,支持自治区示范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支持更多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推进“中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解决“入园难”问题,今年要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重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扶持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做大做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确保民族教育重点发展。加快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继续落实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深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配送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市中蒙医院、市结核病防治所建设项目,确保市口腔医院、第二医院艾滋病病房楼以及剩余四个旗县医院年内投入使用。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做好精神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以及孕产妇的健康保健服务,将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提高到6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城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培养,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经常化监测、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今年要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和市游泳馆。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推进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把强基层、打基础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加强社区建设,大力解决社区场地不够、力量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基层部门工作力量,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市、县级领导干部“信访工作日”制度,加快推进市、县联合接访机制建设。加大积案化解力度,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资拖欠、企业转制等方面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和责任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
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探索建立巡逻防控与数字呼和浩特视频监控有机结合的联防联动机制,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大侦破案件力度,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对灾害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科学化、科技化水平,全面加大交通秩序整顿力度,努力创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依法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宗教和谐。坚持走军地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力度,开好自治区今年在我市召开的民兵工作现场会。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完善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决策论证、听证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立足于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市长热线受理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促进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深入推进转变机关作风活动长效化,继续在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推行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公开办、灵活办的“五办”作风,切实为项目建设、群众创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进一步完善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教育和制度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的程序化建设。倡导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监察和审计,继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政务公开,加大财政预算、公共资源交易、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住房保障、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共同开创呼和浩特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呼和浩特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呼和浩特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我们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双重冲击和挑战,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科学研判形势,坚定必胜信念,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通过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主要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好于年初预期。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20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26.9%。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600元和7900元,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年初承诺的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
一年来,在应对危机的重大考验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依法治市、优化环境、诚实守信、服务全区的工作理念,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全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针对年初经济下行压力日趋增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迅速行动,主动出击,全面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切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实施了一大批投资项目,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使国民经济较快企稳回升,逐月向好发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8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7.7亿元、249.2亿元和503.9亿元,增长93.6%、34.4%和17.1%。
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呼和浩特市关于扶持困难工业企业的意见》等文件,从贷款贴息、减免税费、缓缴减缴社保费、落实电力多边交易政策等方面对企业予以大力扶持,使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快恢复生产。以科技引领企业发展,较大幅度地增加了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重大科技专项57项,争取上级科技扶持项目77项,有力推动了各行业的技术进步。狠抓工业园区建设,明显提高了园区承载能力,为未来工业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236亿元,同比增长达30%,是历史上工业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16%。
充分发挥首府优势,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使服务业成为保增长的重要力量。一批具有首府特点的商业集聚区加快形成。拥有20多家大型商场、260多家知名品牌专卖店的中山西路,商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区“商业第一街”。建成京源港国际汽配城、金海五金机电城、保全庄蔬菜批发市场等7个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20家、农村商品配送中心3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125.7亿元和1970.5亿元,同比增长30%和36%。实现旅游收入141.6亿元,增长31%。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15.5%。服务业在我市的第一大产业地位、我市服务业在全区服务业中的首要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毫不松懈地加强“三农”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达到125.2万吨。奶牛养殖业全面恢复,规模化、现代化养殖步伐明显加快,新建成标准化养殖场45个,全市奶牛存栏95万头,鲜奶产量423万吨。新发展百只以上养羊专业户1108户,全年肉羊饲养量358万只。近几年建成的1.67万亩蔬菜保护地,90%已经投产。马铃薯中棚种植技术加快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土地流转试点积极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加大,又有3.2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二)着力提升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经过几年努力,《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的修编任务基本完成,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发展区规划》,绘就了城乡建设蓝图。
城乡一体化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绕城高速公路及国道109线清水河至大饭铺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呼市至武川省道104复线、金桥开发区至和林盛乐园区道路以及呼市至土左旗土默川路等连接城乡的骨干公路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城区与五旗县之间的半小时交通网正在加快形成。乡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建改建通乡公路7条、通村公路34条。大包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完工,集包铁路三四线呼市段工程顺利推进。主城区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市最大的综合商业项目海亮广场一期工程建成开业,二期工程启动。对中山西路商业街实施街景整治,进一步提升了中心商业街的形象与品位。铁路东客站主体工程完工,呼和浩特乒乓球训练中心建成,传媒大厦、群众艺术馆、青少年文化宫、城市规划展览馆、大盛魁文化产业创意园等各项公共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长66.4公里的环城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全线启动。着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新建续建道路20条、桥梁和地下人行通道4座,改造小街巷29条,对21个交通“瓶颈”路口实施展宽改造和交通渠划改造。新购公交车100台,新增出租车901台。城市给排水管网及供气、供热管网的改造力度加大。
“三城同创”取得实质性进展。创建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主要定性定量指标已经达标。“创模”方面,公主府、章盖营、辛辛板三个污水处理新建扩建项目建成运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4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各旗县和重点工业园区都新建和续建了污水处理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城区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又比上年增加5天,达到346天。水、土地、矿产等各类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创模”已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验收。创森”方面,“三北”四期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北部风蚀沙化治理、乌素图生态区、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标准农田防护林等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109万亩,是近年来完成任务量最大的一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8%。实施了成吉思汗公园、扎达盖公园、南湖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园林绿地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16平方米。“创森”已进入迎接国家正式考察验收阶段。“创卫”方面,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对城区604个无物业老旧小区实施了综合整治,将29个城中村纳入城乡一体化环卫管理,全市新建改建水冲式公厕20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20座,二环路等重点路段实现机械化清扫。建成西郊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增日处理垃圾能力550吨,并启动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搬迁项目。“创卫”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土左旗、托县现场会,有力推动了各旗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多数旗县的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一核双圈”城镇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商品林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企业间并购重组积极推进。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加大了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突破,原市商业银行重组为内蒙古银行,原城郊信用社改组为呼和浩特金谷农村合作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共有56家获得批准,其中37家正式营业。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监管,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成功承办和举办中国第三届民族商品交易会、中日经济合作会、呼和浩特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系列大型经贸和招商活动,积极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预计全年引进国内资金430.75亿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7.8亿美元,增长9.7%。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完成进出口贸易额7.1亿美元,其中出口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全年接待了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团组来访,特别是抓住中蒙、中俄建交60周年的机遇,与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四)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9年新增可用财力的88.4%用于民生工程和直接服务于城乡居民的社会各项事业,其中用于低保、廉租房、社保、农林水事务、教育、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加0.95亿元、1.1亿元、4.4亿元、5亿元、4亿元和2.8亿元。认真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切实加大发展中小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等工作力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84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473人,帮助391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普惠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为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增加130元养老金。为环卫一线清洁工人每月增加200元绩效工资。新建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社会福利院。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管理得到规范。特殊困难群体的专项救助力度加大,城市低保家庭高中生全部纳入全额低保范围。全市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76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3553套,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保家庭住房问题基本解决。切实关心劳动模范,劳模待遇得到较好落实。
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在基本解决包括外来人口子女在内的“上学难”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施国家“校安工程”及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着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撤点并校任务基本完成,集约化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并实施了新一轮17个项目的学校建设计划,其中10个开工,7个投入使用,新增239个教学班。高考整体水平在全区继续保持领先。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6∶4。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新校区如期建成招生,扩招学生2000名,在校生规模达1.4万人。民办教育稳步发展。民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开招考了418名中小学教师和99名特岗计划教师。
卫生事业发展稳步推进。市第一医院新大楼建成使用,口腔医院完成搬迁。启动了4所旗县医院的扩建项目,84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为643个村卫生室装备了医疗设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9%,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到40%,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上调5%和20%。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有效开展了甲型
H1N1流感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与改善民生政策有效衔接,县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是全区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市。成功举办昭君文化节、第三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2007年以来中央下达我市的4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22个已经完工。文化惠民工程受到群众普遍欢迎。7件文艺作品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和入选作品奖。文献历史纪录片《大盛魁》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纪录片”,同名电视剧《大盛魁》开机拍摄。实景舞蹈诗《昭君情缘》多次赴国内外演出。公主府博物馆建成开馆,一批博物馆和纪念馆免费开放。农村新一轮“无线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得到群众广泛参与,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举办和承办各类体育赛事81项。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夺得5枚奖牌,在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稳定各项措施,有效开展一系列“风暴”行动,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维稳任务,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态势总体保持平稳。开展“积案化解年”活动,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重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支持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发展。外事、侨务、人防、地震、防汛、消防、气象、档案、慈善、红十字会、老区建设促进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高度重视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成功实施集中审批服务,使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大力推动各旗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市民服务中心建设,三个市民服务中心、两个旗县政务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加快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站,市四区193个社区中有151个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2个城区、1个街道、4个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初步形成大市民服务格局。我市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审议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意见。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政府组织实施的3件议案基本落实,代表建议以及市政协委员提案均予以认真办理和答复。加大行政监察力度,确保了中央和自治区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落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资金审计,资金运行进一步规范。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入推进了政务公开。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顺利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了立法工作,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制定政府规章8件。“五五”普法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司法所建设明显加强。注重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始终重视市长热线、城建服务热线等群众诉求的受理工作,切实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与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极其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经受复杂形势考验、在我市建设与发展中付出辛勤劳动与汗水的全市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呼和浩特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定,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劲,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二是产业发展层次还不够高。农业基础仍较薄弱;工业中高端大项目不够多,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特别是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不够发达。三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城市长效化管理机制不完善,交通拥堵等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物价、住房、社保、教育、卫生、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一些部门还程度不同地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执法行为不规范甚至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等现象。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部署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城市建设“十年巨变”的最后一年,是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的关键一年。总的看,今年我市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有所好转,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既要坚定发展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大政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发挥首府优势,把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提高首府经济首位度作为总目标,把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作为总任务,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统一起来,以打造“三都”为重点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创建“三城”为重点全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以提升商贸、金融、总部经济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为重点全力完善首府综合服务功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各项社会建设,以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5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237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0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960亿元,增长20%;引进国内资金4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300元和8800元,增长12%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3万吨和9.4万吨以内。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发展势头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坚持投资与消费并举,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必须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必须把促进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促进投资增长与扩大消费需求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增强经济回升动力
促进投资适度增长,这对巩固和增强我市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仍然至关重要。顺应今年国家新的宏观政策形势,我们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放在已批准项目的实施上,进一步完善项目高效推进机制,促进各类项目加快建设。同时,按照国家投资导向,在“三农”、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住房、节能环保、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争取新的项目。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努力促成一批新的社会投资项目。
更加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把增强消费拉动作为发挥首府优势、构筑首府经济发展新制高点的重要举措。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较大幅度地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的比重,努力提高全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群众消费预期。二是改善消费条件。突出抓好中山路、新华大街东西两个商圈的开发与建设,努力营造最佳购物消费环境,进一步增强我市商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在中西部城区,继续精心打造以海亮广场为中心的大型商业圈,全力支持维多利、民族、王府井等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在东部城区,全面推进奈伦国际、中银城市广场、大连万达、名都家乐福等新商业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新的商圈;在城区其他地段,重点加强人口居住区、住宅新区周边商业设施的建设,形成合理的商业布局。继续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农畜产品集散中心、五金建材集散中心以及汽车等大宗商品营销中心。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双进”工程,改善农村、社区消费条件,3年内使“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70%以上行政村,商业示范社区达到30%以上。三是推动消费升级。在促进传统服务消费的同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积极拓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休闲等消费领域。扎实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落实好补贴政策。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增加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抓好农牧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一是从提高单产入手,加快建设高产攻关田,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90万亩左右,总产量提高到130万吨。二是从提升饲养技术和规模化养殖水平入手,提高奶牛单产,增加奶农养殖收益。重点实施好“百、千、万”牧场建设工程,年内力争使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50%以上,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5吨以上,优质奶牛达到100万头。三是从推广舍饲圈养、快速育肥技术和品种改良入手,提高肉羊养殖水平,肉羊饲养量达到420万只。四是从引进新品种和提高保护地产量入手,提高农民种菜效益,切实利用好蔬菜保护地。五是从优质脱毒种薯推广和中棚种植扩面入手,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使马铃薯形成更大规模产业优势。年内新增中棚马铃薯种植面积3000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麻地壕、大黑河及哈素海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化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管护,深入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重点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2万亩。加快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抓好农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以及改水、改灶、改厕、改圈等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与服务,以奶牛养殖小区和蔬菜保护地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开展休闲观光农业试点。在奶牛、肉羊、蔬菜、马铃薯、玉米主产旗县区分别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立科技教育、种养殖大户、村官等培训服务基地。通过抓引导、抓服务、抓示范,推动我市农业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农企联结紧密、产销衔接良好、科技支撑有力、农民组织化程度较高、规模化经营稳步健康推进的生产经营格局。
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年内稳定解决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特别要加快推进“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能够使农民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有效政策措施,力争使移民扶贫早见成效。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革命老区发展。
(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今年要进一步把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到非资源依赖型、高科技型产业上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抢占工业发展新的制高点。一是全力支持两大乳品加工企业向世界乳业强企迈进,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奶源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巩固提升“中国乳都”地位。二是毫不动摇地发展新能源产业,支持晟纳吉、神舟硅业、天津中环、大陆多晶硅、日月太阳能、维斯塔斯、武川风电、昊源风光互补等企业做大做强,并力争引进更多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新能源战略投资者,着力打造“新能源之都”。三是进一步提升电力、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发酵、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抓好丰泰二期、和林电厂、托电五期、齐鲁制药阿维菌、升华拜克二期、中粮可口可乐、燕京啤酒搬迁扩能改造、大唐硅铝钛合金、中石油500万吨炼油、中海油聚甲醛和大颗粒尿素、中燃焦化一体化、山东鲁阳陶瓷纤维等项目建设,努力新上一批高端、高质、高效项目,推动各类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实施“双百工程”为抓手,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大型基地搞配套,走“专、新、特、精”发展路子。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土地供应、减税减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银企对接,尽最大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继续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强化要素保障,增强竞争优势,使各园区成为发展环境优、吸引项目多、带动就业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加强协调引导,优化园区布局,不断提高园区同类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今年安排重大科技专项资金5463万元,比上年增加670万元,重点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乳品深加工、循环经济、农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支持,力争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增强我市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支持企业创建科技创新研发机构,推进各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建设。充分发挥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力度的同时,抓好对我市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坚决治理。充分发挥大唐再生资源开发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严格执行国家能耗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开发区和旗县区在建污水处理项目要全部建成投入运行。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四)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全面提升首府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首府优势,全力推动服务型经济大发展,努力打造全区最富有活力、最适宜人居、综合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在更好地服务自治区、服务各盟市中实现首府发展质量的大提升。要紧紧围绕打造“京津夏都”,加快发展旅游业。继续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高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发以城市景观、草原风光、民族风情、黄河风貌、商务会展、工业旅游、现代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线路,丰富游客游览内容。加大旅游促销力度,着力提升我市旅游形象。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完善“一日游”精品线路。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人性化服务为方向,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抓住国家将我市列入全国17个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机遇,加快发展物流业。大力推进白塔和金山两大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支持呼铁局新增铁路三四线货运物流园区及土左旗沙尔营、托克托、和林蒙成等煤炭物流园区建设,扶持呼运、中储、铁通、凯迪等物流企业发展,抓紧培育和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支持各旗县区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专业物流园区。
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业。积极推动渣打、民生、光大、兴业等银行省级分行早日开业,全力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继续扩大小额信贷试点范围,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保险、证券、信托、基金业快速发展,争取全区第一家法人保险公司年内开业。尽早规划建设金融商务街。
发挥首府综合优势,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实施优惠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想方设法引进国内外总部企业,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采购、市场、培训、物流配送等功能性中心,加快构建高端服务企业总部积聚基地。扶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处于行业领先的优势总部企业,鼓励优势总部企业由制造向营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高端环节拓展。更加注重发展会展业,全力办好第四届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商贸会展活动,不断增强我市会展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大力发展现代中介业以及社区、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不断为首府经济注入活力。
进一步加强首府综合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树立各类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打造“魅力青城”的知名品牌,努力实现首府发展的新跨越。
(五)加大城乡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实现“十年巨变”目标
要按照“十年巨变”要求,坚持城乡“三个圈层”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大各项重点工程推进力度。继续把城市核心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核心区建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抓好环城水系、乌素图生态区等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开辟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城市建设新亮点。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年内力争将二环路内城中村改造完毕。推进城区道路建设与改造,新建10条城区道路,改造20条小街巷。抓紧制定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加快组织实施。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与维护力度,成吉思汗公园、扎达盖公园等续建和扩建项目年内全部完工,力争再开工新建成吉思汗广场、锡林公园和大黑河公园。推进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地下管网改造和建设,增强城市供热、供水、排水、供气等保障能力,提高中水回用率。
全力做好“三城同创”迎检工作,力争早日夺取创建工作的全面胜利。进一步巩固“三城同创”已取得的工作成果,不断提升达标水平,今年要在“创卫”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要大范围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加强“五小”行业卫生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年内在市区新建改建20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和20座水冲厕所,同时对二环路内城中村的环卫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完成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搬迁项目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建设任务,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把全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巷“三乱”小广告全部纳入环卫专业清理范围。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全面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创建更多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认真治理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加大力度推进集中供热工程,拆除分散锅炉,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检验排放合格证制度,确保全年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天数不低于340天。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继续做好封闭自备井工作,切实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让全市人民永远喝上放心水。要加大监管力度和工作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如期完成。进一步抓好城乡交通体系建设。争取建成呼武路和金盛路,加快推进国道209线和林至清水河一级公路建设,全面形成主城区与五旗县之间的半小时交通网络。推进国道109线十七沟至大饭铺高速路建设工程,打造呼包鄂经济圈高效畅通的交通体系。积极推动110国道呼集老段改造一级路和集包铁路三四线呼市段、呼包鄂至北京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全面对接环渤海交通网。把加强乡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再实施4个通乡油路建设项目、15个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20座危旧桥梁。
紧紧抓住中央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推进各旗县政府所在地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尽快形成“一核双圈”城镇建设体系。支持各地优先抓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宽城镇户籍限制,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和落户,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
大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全面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提高规划水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执行“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完善“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土地执法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用好土地,争取在全国卫片执法检查中进入先进行列。
(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继续抓好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集体公益林改革。继续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突出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市,切实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
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空间。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搞联合,与入驻我市的大企业、大集团搞配套,加快形成民营企业集群。
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着力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重点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努力在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上取得新突破。抓住呼包鄂地区被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的机遇,在交通、信息、产业布局等方面超前谋划,主动与包头、鄂尔多斯的发展相对接。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往来,全力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核心区”。毫不放松地发展对外贸易,切实落实国家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七)继续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创建和谐首府
今年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力度,在构建和谐首府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切实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到突出位置,鼓励用人单位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依托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快建立城乡并重的就业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工资保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为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和优惠,努力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和就业指导工作,为群众就业提供良好服务平台。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特别要重视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加快实现“人人有保障”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做好贫困家庭大学生、高中生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专项救助工作。推进市民政福利园和敬老院建设,积极筹备建设市精神康复医院。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为切入点,以标准化建设为根本,切实改善全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学前教育与管理,提高特殊教育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继续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支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创办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高质量职业院校。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市第一医院和口腔医院迁址为新起点,着力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年内争取对市第二医院、中蒙医院、妇幼保健院、结防所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加快推进旗县医院改造与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年内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基本药品零差价,实施城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积极发展中蒙医事业,加强中蒙医药和适用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应用。强化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争取年内初步建立呼和浩特市人口信息库。
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完成18个剩余农村文化站建设任务,推进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电视剧《大盛魁》的拍摄,打造大型音乐舞蹈诗《蒙古盛典》,抓好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办好第十一届昭君文化节、第七届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届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汇演等大型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力迎战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精心组织第十五届世界元老杯乒乓球赛,创造条件举办全国性、国际性体育赛事。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扎实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发挥村委会和社区的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着力点,继续抓好市长热线等群众诉求的受理工作。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深入开展“平安首府”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快推进数字呼和浩特建设,今年突出抓好数字城管、数字规划和数字公安侦破系统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强化监管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步建立食品检测结果发布制度,切实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支持驻呼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发挥好驻呼部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和慈善工作。全面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以良好成绩迎接国家终期评估。认真落实劳动模范待遇,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
今年,我们要着眼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重点实施十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预计全市财政投入24.3亿元,比去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增加投入10.8亿元,增幅80%。一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市四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月300元调整为320元,旗县城镇低保标准每月统一调整为2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400元调整为15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年1800元调整为23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年1500元调整为1800元;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市四区由每月560元调整为680元,旗县由每月400元调整为5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提高10%;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问题,提高抚恤标准;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二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等措施,年内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通过公开招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500个以上事业编制岗位。三是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全面推行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四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800套,切实做好廉租补贴发放工作;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确保年内竣工40万平方米,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五是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两年内新建和加固改造13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六是进一步加强为农服务工作。围绕奶业、肉羊、蔬菜、马铃薯四大农村主导产业培训农民科技带头人1000名;解决5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种养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七是继续增加对城乡居民的优待项目。6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公厕、市级医院普通挂号、健康体检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实行免费;实施“一杯奶”健康工程,使农村低收入人群中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在城乡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年内为全市30%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并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八是加快便民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60处马路便民市场;新建改建社区菜市场60个;加快实施城市社区“早餐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无物业小区后续改造和管理水平。九是继续下大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年内新增100台公交车,新开5条、延伸改造6条公交线路;加快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把轨道交通建设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开工新建北二环出城口立交桥、内大南侧过街桥、6座跨河桥和3座地下通道;下大力气提高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十是切实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校园周边游戏厅、网吧的管理和治安环境的整治;严厉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严厉整治狗患,进一步规范养犬行为,加强对流浪犬的收治管理。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品牌。一是继续加强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办事流程,加强分厅管理,努力让政务服务更高效、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对政务服务办公楼实施改扩建,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政府信息公开发布中心,切实加大对财政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政府投资项目、政府决策等信息的公开力度,满足群众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以更加明显的成效迎接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二是加快推进市民服务中心和旗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全部建成运行。三是大力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站和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力争使全市所有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达到420平方米以上,五个旗县各建2个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站和2个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的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区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都要更加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
进一步加强决策管理,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财税和投资管理,努力做到增收节支和投资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尽快消除政府公共管理空白点。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以防止权力滥用、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加大源头治腐工作力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奋力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而努力奋斗!
文章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第四篇: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清水河县2012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我县城镇面貌变化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要求,着力推动和落实“一县三地”发展战略,坚持“以会促创,以会促建”,成功举办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履职尽责,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局。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47.2亿元,增长17.5%。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预计分别完成4.5亿元、22.9亿元和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8%和17.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7亿元,增长20.6%。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94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实现19800元和5350元,分别增长21.2%和10%。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城关镇改造建设深入实施,城镇面貌实现较大改观。以迎会为契机,按照“填平补齐,完善提高”的要求,着力推进“新亮美、绿净畅”六字工程,不断强化城镇建设与管理,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城镇改造步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投资3.1亿元,完成了滨河南街、花园巷、清安大桥等三条街道、五条巷道和六座大桥的建设改造,建设道路和铺设管网14公里,城区人均公共道路面积由2.1平米提高到5.3平米;投资1670万元建成滨河带状公园,新增公共绿化面积4万平米,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75平米提高到1.58平米; 投资1.1亿元,实施了清水河河道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0公里;投资9100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热源厂等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投资5400万元,开工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投资2100万元,实施了永安街“穿衣戴帽”工程;投资1500万元,实施了与各项工程相配套的景观、照明、栏板等附属设施工程;投入1125万元,实施了城关镇亮化工程,安装路灯629盏;拆迁工作全面铺开,房地产开发积极推进。一年来,全县共完成房屋拆迁7.6万平方米,安臵拆迁户413户。县政府用于拆迁和房屋征收的资金达5000万元,为历史之最。投资8.1亿元,开工建设百合花园和滨江花园等住宅小区14处80栋3179套,建筑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目前已封顶56栋23.5万平方米。近两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达16.4亿元。通过改造建设,城镇功能逐步完善,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4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
城镇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组建成立了清水河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增加环卫工人72名,环卫工人工资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700元。投资120万元,购臵清洗车、扫路车等环卫设施,加强了城市执法宣传与管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马路市场得到有效治理,户外广告和店名牌匾管理进一步规范,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投资340万元,新建水冲式厕所6座,并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站2座。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区脏乱差、污水无组织排放和垃圾成堆等老大难问题,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加快城关镇改造建设的同时,喇嘛湾镇、宏河镇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年内,喇嘛湾镇以“打造新家园,建设新喇镇”为目标,加大了城镇拆迁改造力度,完成危旧房拆迁面积3.5万平米,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2.4公里,完成小石窑公路硬化6.6公里。投资7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300平米的喇嘛湾镇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楼;宏河镇在去年搬迁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投资15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安装路灯3公里,完成街道两侧的绿化美化工程。全县城镇建设步伐整体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兴工业基地正在形成。投资6.86亿元的蒙西水泥熟料生产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日产水泥熟料4500吨;投资2亿元的蒙西水泥粉磨站项目建成投产,年产水泥200万吨;投资5.96亿元的天皓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已完工,并点火试产;投资4335万元的立新高岭土年产2万吨高岭土项目,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投资6000万元的蒙鑫工贸年产5万吨节能保温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已投产,正在建设二期工程,累计已完成投资1240万元;福建晋江远方陶瓷项目完成技改并投入生产;投资8亿元的三友年产30万吨超细煅烧煤系高岭土项目、投资4亿元的远嘉年产50万吨玻纤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3亿元的运昇镁业年产60万吨煤改质、3万吨镁合金及1万吨镁合金压铸件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煤改质项目已建成点火试产;投资10.9亿元的呼市中燃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一期)全部建成投产;投资9800万元的天泰化工年产7万吨镍合金项目,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第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启动。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积极引入新能源开发项目,龙源电力、大唐山西新能源2个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完成测风工作,正在申请风资源配臵;中国华能、北京华锐2个30万千瓦风电项目、华润新能源5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华电20万千瓦风电项目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展开前期工作。招商引资取得新成就,引进大唐煤电灰铝一体化项目、蒙西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项目和中国木业综合物流园区项目等12个工业重点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900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投资900万元,完成了开发区南出口的部分路基工程,实施了开发区主干道绿化工程,开展了开发区总体规划等7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天赐源、刘胡梁、青煤公司、德胜煤炭以及生力红化、同蒙化工等一批老牌企业为全县财政税收的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8.4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8.7亿元,增长50.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7亿元;引进区内外资金1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万美元。
——农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产业化水平有效提升。设施农牧业稳步发展,投资200万元,在城关镇东庄子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的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室1处;新建马铃薯三分地种薯纯繁网室150亩,累计建成990亩。目前,全县已具备年生产800万株马铃薯试管苗、200万斤马铃薯原原种、3000万斤马铃薯原种的能力,可保证200万亩大田种薯一级化,基本实现 “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的目标。重视“菜篮子”工程,新建蔬菜中棚500亩,厚墙体温室300亩,带动全县种植各类蔬菜4200亩,总产量达2.3万吨,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吃菜难的问题,八龙湾“下卧式厚墙体日光温室”已成为全市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的典范。围绕全市“三个一百万工程”的要求,全县共完成旱作节水灌溉及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集成推广田26.5万亩。投资260万元,在窑沟乡对九也村建设“集雨+太阳能+滴灌”三位一体综合技术试验田350亩,为广大无水源、无供电条件的山丘区发展安全高效农业探索出一条新路。通过认真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全县粮食产量实现6.2万吨、油料产量实现1.2万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快畜种改良,增加人工优良牧草种植面积,农区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投资300余万元,在喇嘛湾镇葆艳庄新建肉羊养殖小区1处,通过培育发展“羊联社”典型引路,努力扩大肉羊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采用“公司+牧场+农户”的运作模式,完善建成宏河镇三十一号村1个千头奶牛牧场、土沟子和阳坡村3个百头奶牛牧场,投资240万元,开工建设了城关镇枳几也村和杨家窑村2个百头奶牛牧场,进一步提高了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牧业,全县牲畜存栏达58.7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49.4万只,出栏57.2万只。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在继续完善永兴村等6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基础上,新建了城关镇祁家沟移民新村,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增收产业逐步形成,移民脱贫成效开始显现。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在推动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努力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按照打造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加快了旅游项目申报和相关规划编制工作,黄河老牛湾民俗风情旅游、老牛坡红色旅游、乌兰牧伦草原文化旅游、摇铃沟生态旅游等项目正在申报之中,《清水河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总体规划》编修工作已经完成。投入625万元,完善了老牛湾、太极湾、石峡口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景区旅游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预计,全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依托我县区位比较优势和道路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东华物流、二道河煤炭物流项目进展顺利。从整体上看,全县需求供销两旺,消费平稳增长,食品、服装、交通、通信和建材等领域消费市场活跃。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实现4.28亿元,增长29.6%。
——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林水生态成果不断扩大。公路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城乡道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道209线和林至清水河境内段一级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52%;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一级(一幅)公路建成通车;荣乌高速、准兴重载高速境内段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672万元,完成了杨家窑至蒋家坪联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道路总长48.8公里;投资1350万元,完成了元子湾宏河大桥项目建设;投资5986万元,完成了13条四级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建设道路总长106.8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完成水平梯田3050亩,新增节水灌溉6000亩,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了5000人、140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土地整理面积13100亩,完成水资源勘查项目取水深井12眼,新增水浇地11300亩;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营造林和补植造林19万亩。在完善城关镇南山综合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城关镇北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整地8平方公里,共栽植油松、樟子松等各类大苗35.3万株,城区绿化成效显著,全县生态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此外,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和通讯基础网络建设也得到加强。
——民生改善落实有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大,农田集雨节水、太阳能提水滴灌、防虫塑料中棚瓜薯、蔬薯套种轮作高效种植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县及同类型地区旱作农业以及设施农业新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了科技示范基地在干旱山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布局明显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落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年撤并校点15个;投资6272万元的完全中学主体完工,即将结束我县没有标准化学校的历史;投资1706万元的职中实训楼、民中、宏河镇小学和喇嘛湾镇益民小学宿舍楼投入使用;投资1070万元的二中、逸夫小学加固工程如期完工;发放助学和“两免”资金1526万元,惠及15363名大中小学生。201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8%,中考成绩居全市中等偏上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新农合参合率达96%。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总投资2576万元的标准化县医院项目主体完工,完成了60个村卫生室的装备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2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文体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文艺晚会和第六届长城文化节,广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等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完成了新一轮无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了城关镇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改造工程,启动了城关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涵盖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就业水平逐年提高,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121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住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年内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50户,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413户,新建廉租房176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8万元。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实施,投入850万元,完成宏河镇三十一号等6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程,投入2360万元,实施了喇嘛湾镇肉羊养殖产业化试点项目和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等项目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570万元,完成对全县7所敬老院的建设改造;投资600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可容纳160人的综合社会福利院,极大地提高了集中供养能力和水平。顺利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项任务,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达到了自治区和呼市的控制要求。人口和计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6.36%。统计、档案、供销、粮食、红十字、残联、妇联、工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国土、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在规范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建设中做出了新贡献。此外,年初确定的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
——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局面保持稳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为契机,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切实加强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强化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坚持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和农资市场整治,进一步加强了物价的监管调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了建筑工地和消防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有效处理化解了一批信访老大难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努力规范和引导宗教行为,民族宗教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社区建设初见成效,群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任务,启动了“六五”普法活动,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开展视察调研,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61件,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扎实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政府机关新形象”和“创先争优”活动,行政服务效率和能力明显提高。认真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迈出新步伐。强化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用车等重点领域治理,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纠风工作收到实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成就催人奋进。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好局面,政府工作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清水河县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地武警官兵、驻地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清水河县发展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欠发达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仍缺乏支撑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经营水平低,推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困难;现代服务业比重不大、层次不高,经济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财政可用财力有限,投资不足;城镇改造建设刚刚起步,推进城镇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些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工作状态和作风、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1年的喜人成绩为我们做好明年的工作开了好头。如何抓住既有的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继续把这种良好的工作态势保持下去,化被动为主动,推动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之举。2012年,党的十八大要召开,整体形势令人振奋。从外部来看,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自治区加快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推进呼包鄂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我们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国务院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重点帮扶我县发展等政策支持,有利于我们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从内部来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条件大为改善,特别是在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现场会过程中,形成的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按照县委十三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安排部署,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呼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战略,以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进新兴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和构建和谐清水河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2012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3亿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59亿元,增长16.3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5.83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374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6131元,增长14.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控制在自治区和呼市要求之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推进新兴工业化基地建设
坚持“工业强县”的思想不动摇,紧紧围绕“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大项目”的发展思路,将工业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县政府将2012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一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业的核心引领作用,努力提升工业化规模和水平。
一是扶持原有项目发展壮大。在确保已投产企业实现达产达效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建材产业方面,按照打造内蒙古最大的水泥产业基地和北方最重要的水泥集中生产基地的目标,扶持天皓和蒙西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完成蒙西水泥二期项目报批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三友高岭土、立新高岭土、远嘉玻纤材料、蒙鑫工贸节能保温材料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建成投产。金属镁产业方面,全力促进腾达镁业、亚飞镁业等现有停产企业完成技改和恢复生产,加快运昇镁业年产3万吨镁合金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内蒙古金属镁特色产业基地。化工产业方面,在继续抓好中燃焦化甲醇一体化项目焦炭生产的同时,推进甲醇生产线全面达产达效。继续完善天泰化工镍合金项目相关报批手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第二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能源产业方面,完成刘胡梁煤矿、永胜煤矿技改和3家煤矿的资源整合任务,实现年产原煤300万吨。加快大唐山西风电、龙源电力盆底青风电项目报批进度,力促开工建设。
二是推进签约项目加快进度。要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对既定的重点项目,逐级明确责任、明确时限,保证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以项目建设牵动全局工作。要加强与自治区、呼市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大衔接力度,认真按照国家新的项目审批办法,扎实抓好环境评估、土地预审、项目核准和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促使项目早日立项、早日获批。根据产业规划及项目落地的要求,提前做好征地拆迁、通电、通路、通水等基础工作,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完成清水河县石材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力促内蒙古宏业石材和天津三福石材,两个年产18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增强承载能力。主动做好工业园区与自治区沿黄沿线大工业园的对接,完成工业园区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为更多项目落户工业园做好充分准备。盯紧蒙西集团煤电灰铝、陶板、超细煅烧高岭土和大唐国际外送电、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争取完成组件报批工作。力争上海同业煤化集团年产15万吨高岭土、众鑫年产2万吨高岭土等项目入驻园区,并开工建设。完成中国华能、北京华锐、华润新能源风电项目和华电光伏发电项目测风、测光等前期工作。
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招商决定项目,项目决定工业,工业决定财政”的理念,认真研究国务院差别化产业政策,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动员”的思路,成立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专项服务”的工作局面,切实做到“认识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工作对接”。加强与托电工业园、大路工业园的产业对接。依托我县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努力壮大和延伸现有优势产业,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力争年内引进1—2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促成中海油年产40亿立方标准米煤制天燃气项目和华润集团6×600千瓦机组发电项目签约和落地。
(二)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思路,抓基础、抓特色,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市级投入,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一批让群众能增收、快致富的农业发展项目,推动农牧业向设施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抓好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坚持“东薯西粮全县羊”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马铃薯种薯繁育、特色小杂粮以及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努力建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牧业产业发展基地。广泛推广农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协调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在我县建设农田测土配方施肥站,带动全县农民科学种田,实现“节本增效”。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继续稳定在1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小香米、绿豆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韭菜庄乡、北堡乡要建成全县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宏河镇、窑沟乡要建成全县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依托伊利、蒙牛两大乳品加工企业,在宏河镇、城关镇、喇嘛湾镇等水资源充足、饲草料丰富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加快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奶牛规模养殖基地,在完善枳几也、杨家窑2个百头奶牛牧场的基础上,争取再建2个百头奶牛牧场,年末奶牛存栏达到1.2万头。牧业,全县牲畜存栏达到66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58万只。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建设,在继续扶持壮大可食可健、脱水蔬菜和蒙清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通过农企联营等形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将设施农牧业发展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移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富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以大棚、厚墙体温室、集雨太阳能滴灌、标准化养殖小区等为代表的设施农牧业。“十二五”期间,努力实施“5万亩设施农业”工程。其中,建设大棚、厚墙体温室2万亩,集雨太阳能滴灌3万亩。从明年开始,依托黄河、浑河、古勒半几河和清水河四条河流,在宏河镇、城关镇、喇嘛湾镇水源充足的地方,采取集中连片方式,推广八龙湾厚墙体温室和大棚新技术,辐射带动露地种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着力打造首府“南菜园”。继续加大种羊引调力度,鼓励发展“羊联社”和个户规模养殖,不断壮大肉羊养殖业。通过政策扶持,壮大以城关镇偏关窑野猪、东庄子七彩野山鸡、杨家窑村梅花鹿和宏河镇大坪藏香猪特色养殖业,形成规模,促进增收。2012年,在公路干线两侧推广旱作节水灌溉工程1.5万亩,新建标准化畜棚300座。不断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在全县6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抓住国家对革命老区扶持的机遇,扎实推进3个老区乡27个村“一村一品”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做好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市直各单位对我县社会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实施以上项目,创造条件,实现县境人口向水源地、公路干线周边等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对移出地实施生态修复。借鉴宏河镇永兴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投资2000万元,在城关镇罗头窑村、喇嘛湾镇跃进村分别建设100户和150户的移民新村,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促进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结合土地整理,根据农民意愿,采取转包、合作、互换等形式,引导农民规范有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益。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善商品林和日元贷款植树造林确权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公益林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为推进“三农”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做大做强旅游业和物流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坚持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举,不断提升全县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培育和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繁荣城区商贸业。结合城关镇改造建设,在城区内规划新建3个综合市场和集贸市场,改扩建一批社区市场和便民市场,努力完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和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商品零售、餐饮娱乐、商务中介、社区服务、金融保险、建材批发等城镇服务性商贸业快速发展。
发展壮大旅游业。以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重点打造黄河峡谷、长城遗址、山水生态、红色教育四张品牌。继续推进黄河峡谷风景旅游区、口子上明长城旅游区、石峡口生态旅游区、乌兰牧伦草原、老牛坡红色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完成北堡明长城、老牛坡红色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完成口子上明长城部分段的修复工作,加快推进老牛湾黄河峡谷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各项工作。扩大现有旅游点建设规模,改善旅游点环境,丰富游览内容,加大旅游产品研发推广促销力度,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集中开发建设清水河县土特产集贸中心;加大窑洞式宾馆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加强景区道路建设,努力改善景区交通状况。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逐步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的旅游亮点。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对接,创造条件兴办旅行社,开辟旅游新线路,逐步形成文化特色鲜明、旅游形态丰富的区域性旅游中心。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县的区位优势和日渐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整合运输资源,重点围绕煤炭、建材、农畜产品、化工及其他工业产品流通等产业,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大型物流园区。借助我市加快煤炭物流园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交通及区域节点优势,依托国道209线、大准铁路和新开工的准兴重载高速公路,投资26亿元建设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的喇嘛湾镇营盘梁(其中,中国木业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的综合物流园区)、宏河镇驼场、沙也煤炭市场,依托国道109线和荣乌高速公路建设韭菜庄乡十七沟煤炭物流市场;投资1亿元,在国道209线和荣乌高速附近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阳湾子洗煤基地。
(四)加快城关镇改造建设步伐,打造特色鲜明小城镇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品味、彰显特色、关注人文”的城镇建设新思路和“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强”的建设要求,努力将城关镇改造建设成为呼市地区具有田园风光、立体景观、环境优美和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宜居小城镇”。
在进一步完善城关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控制性详规和其他专项规划,在对主城区各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加快城区南北山相关规划工作,依托地势,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区立体景观。严格执行规划指导原则,通过实施规划,对城区内各项建设布局、土地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和调控。加大土地收储工作力度,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按照“规划先行,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棚户区改造,下大力做好房屋征收拆迁工作,稳步推进房地产开发,精心打造一批功能配套完善的高标准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垃圾处理以及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城市发展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城区美化、绿化和亮化力度,努力打造城区新形象。2012年,投资6.1亿元,实施北山生态公园、北山道路、文体广场、圣泉文化广场、政府广场、党政办公楼、博物馆、体育馆、红旗路等五条主巷道以及管网配套等多项建设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向“五年大见成效”目标迈进。
继续加大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规范早夜市经营行为。在东门桥、窑湾、小庙村新建3个便民市场,推动流动摊点“进场入市”。加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扩大机械化清扫面积。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努力实现垃圾不落地和随清随尽。增加投入完善环卫设施,投资800万元,在城关镇建设一体式垃圾转运站和水冲厕所4座,全面启用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加大“三乱”小广告清理力度,整治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整顿清理旧货市场、建材市场和废品回收站。加大联合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好街道车辆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和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坚持“三镇同创”,加快喇嘛湾镇、宏河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化发展水平。
(五)加大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4个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土地整理29300亩;新建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1000亩,完成水平梯田1万亩;开工建设石峡口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深入实施国家水保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0万亩;开工建设浑河治理工程,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处,解决4500人、120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和黄河防凌工作。在巩固好现有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示范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工程”项目。2012年,全县造林10万亩以上,补植补造10万亩。加快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城关镇城网和6个乡镇103个行政村农网改造工程。努力提高城乡道路交通水平。继续推进国道209线和林至清水河段、山东荣城至乌海高速过境公路、准兴运煤高速公路清水河段等项目建设。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庄户也至岔河口、栅梢也至城湾等12条农村四级水泥混凝土路改造建设,改造道路总里程75.9公里。继续加大公路养护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公路通畅能力。完成五良太和盆底青2个客运站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和科技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强化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投资300万元改建明德、红旗、宏河镇幼儿园,投资510万元新建喇嘛湾君子津幼儿园,2012年秋季学期普高整体搬迁至完全中学后,投资780万元在普高旧址新建中心幼儿园;优化小学教育,强化初中教育,突出职业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努力实现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校车投入运行和管理机制,整治校园及周边秩序,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零差率销售。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资200万元新建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投资2850万元新建中医院。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3%以上,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夯实计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强化“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违法排污整治专项行动,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水平。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加强各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鼓励和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2年,组织一次机关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招录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继续抓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统计、档案、物价、工商、消防、禁毒、民兵武装、供销、粮食等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富民优先的原则,继续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构建和谐清水河的首要任务来抓。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完善鼓励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2012年,完成创业培训、城镇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共8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0人,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加快推进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扩面进程,确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对城乡困难户和贫困大学生实施社会帮扶救助。
2012年,重点抓好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是投资600万元,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1处;二是投资910万元,建设清水河县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和北堡乡、窑沟乡、宏河镇、喇嘛湾镇4个乡镇就业社保服务大厅;三是投资915万元,在6个乡镇的6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四是投资500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处,解决4500人、12000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投资850万元,实施城关镇供水改扩建工程;六是投资8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七是投资1230万元,实施廉租房四期工程,建成廉租住房176套;八是投资3000万元,在城关镇建设集贸市场3处;九是投资800万元,在城关镇建设一体式垃圾转运站和水冲厕所4座;十是投资3200万元,在喇嘛湾镇、北堡乡、韭菜庄乡实施四个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土地整理29300亩;十一是投资260万元,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处;十二是投资510万元,在喇嘛湾镇建设标准化幼儿园1座。
(八)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切身利益问题,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纠错机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继续落实信访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干部下访等相关制度。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坚持抓源头、抓苗头,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在矛盾化解和案结事了上下功夫。同时要规范信访秩序和信访行为,坚决遏制非访、闹访、缠访等现象发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和发展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加强社区建设,充实社区工作队伍,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严打态势。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努力提高公共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民爆危化、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平安和谐清水河”创建活动。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流政府机关新形象”专项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新形象。
一是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多干让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雪中送炭的事,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工作倾斜、向民生倾斜,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精力改善民生、服务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抓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工作,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升决策水平。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实施“六五”普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强化政府法制工作,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追究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效能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效能监察,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办法,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四是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继续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长效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管,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加大对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勤政廉政、团结高效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光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宏伟的目标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直面挑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山川秀美、富裕文明、和谐美好的清水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开展扶贫开发、抗震救灾、与社区结对共建、为贫困家庭送温暖等公益性活动,同时,努力构建首府公共财政体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解决“民生”问题,为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和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民生及重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近年来,随着首府经济的飞速发展,呼和浩特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民生资金的投入,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2008年全市财政共投入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2%。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制定出台民生资金执行管理办法,建立民生资金执行情况督察机制,促进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落在实处。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保证蔬菜基地建设、奶业补贴、防凌、抗旱以及农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全面
1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各旗县区全部实现“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发放补贴资金。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解决市区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8年12月底市本级共拨付到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上4330万元,为市四区建设1062套廉租房提供了保障。在经费投入上,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用于基层党校、学习资料、教师聘请、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经费等项支出,保证了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仅2008年,市财政就拨出4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呼市宣传系统建设,拨出一千余万元支持昭君文化节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局党委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条件下,注重保护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在局内组织举办了晋剧和二人台优秀剧目的演出,既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支持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精心组织规划,确保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取得实效
自2005年呼和浩特市开展市直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以来,市财政局经与共建方调研论证,研究制定了《呼市财政局与结对社区共建工作实施方案》,配合玉泉区大玉石巷居委会开展工作。协助开展了党建工作,赠送了部分党建刊物杂志,2007年春节期间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从解决社区低保户、特困户、零就业家庭的温饱问题入手,抽选20户特困户作为慰问对象。局领导带头,捐资4000元作为慰问金,全局干部职工
2积极响应号召,捐资捐款,共捐献面粉2000斤、衬衣30件、棉衣、棉被290件,此外还为居委会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卷柜等办公用具,改善了办公环境。为建立扶贫、助残、救孤的长效机制,还为居委会组建了“爱心超市”,配备了学生文具、生活用品等,根据需要进行发放。局长还曾为社区8名贫困在校大学生每人捐助了500元总计4000元现金。几年来,呼市财政局共为大玉石巷居委会捐助现金11500元。近年来,随着新办公楼的搬迁,呼市财政局与中专路办事处春雨小区结对共建,为改善其居委会办公条件,2008年重点帮助解决了200多平米的办公用房,支持其改善了办公条件。2009年春节前夕,机关党总支成员代表市财政局慰问了春雨社区的部分贫困老党员,到贫困老党员高文明、王俊、刘美兰等家中走访,几位老党员都已六七十岁高龄,或重病在身或无收入来源,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每户送去了300元慰问金,送去了市财政局的祝福。
三、组织捐献爱心,为贫老孤残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003年“非典”期间,呼市财政局紧急抽调局内22名党员干部充实到全市抗“非典”一线。其中,抽调由2名副处级领导、4名科级和4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0人队伍,积极加入到呼和浩特“非典”防控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另外,还抽调由4名副处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和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2人队伍,充实到玉泉区的西菜园和鄂尔多斯路的6个居民委员会,3协助开展抗击“非典”斗争。了解到居委会无经费来源,为了抗非工作的顺利开展,呼市财政局局组织了捐款、献爱心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共捐款2万多元,连同一部分预防药品及时分配给了两个办事处的六个居委会,为居委会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呼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积极开展扶贫工作。200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投资5万元为窑沟乡莎木沟村建设了一个党员活动室,面积160平方米,为该村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场所,凝聚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此外,在该乡厂修筑一条长8公里、投资160万元的乡级公路过程中,市财政局帮扶20万元,为促进清水河县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近年来还多次举办“博爱一日捐”活动,为呼市十八中学白血病少年捐款、为“结对子”村捐献过冬棉衣和慰问金等一系列活动。2008年元旦前夕,呼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带领局党委委员和环节干部组成7个小组,分别深入清水河县窑沟乡莎木沟村23户贫困户进行了慰问,为每户发放200元慰问金,一袋面粉和一套被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4日,全局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捐款活动,不到两个星期,共为地震灾区捐款157140元,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情谊。其中,仅全局党员就先后交纳“特殊党费”总计66080元,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08年12月12日,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负
4责人在武川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局扶贫点----武川县上秃亥乡三间房村进行了检查,仔细查看了三间房村食用菌项目,并对当地部分贫困户进行了慰问,为困难户送去了食品和慰问金。2009年春节前夕,局领导带队,正科以上干部40余人到武川县上秃亥乡慰问了47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米面油等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