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大做强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模版]
做大做强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群——关于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廊坊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以信息产业为主,已形成电子通讯、平板显示、先进制造、电子材料、集成电路设备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群。集中力量把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可以在京津冀高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中形成独特的优势,为提高河北高技术产业整体实力,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之势已见端倪
进入“十一五”,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一系列发展势态引起了全省关注,特别是华为、京东方、中兴等一批大项目的入驻,使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呈现高速集聚膨胀态势,形成了廊坊开发区、燕郊开发区、固安工业园区三大高技术产业增长极。回顾近年的发展,廊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项目培育、合作和引进,信息产品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据估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多亿元,其中信息产业占到70%。分析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现状,廊坊市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加强了企业发展的基础。从2001年开始,廊坊共实施了廊坊国瑞公司水平砷化镓晶片、标普纳米测控技术公司数字化微纳米光电测控及仪器等18个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对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华高科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封装关键设备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国内独家实现了光刻、切割、清洗等集成电路封装关键设备的产业化,一期已经完成投资8000万元,预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十一五”期间,公司还将投入5.2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省高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项目鑫谷光电公司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封装技术产业化项目自用自有技术将建立国内第一条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全自动封装生产线,未来3年内计划增加投资3亿元,年产LED产品5亿只。
高端人才引进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高技术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技术人才,通过引进人才实现项目落地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廊坊新奥集团主营业务为能源天然气,2004年以优惠待遇引进8名美国留学博士创办高科技企业新奥博为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柔性加工机器人、开放式磁共振成像仪等产品。2004年柔性加工机器人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800万元扶持资金,2005年柔性加工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通过争取上市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10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与大公司战略合作促进了产业跨跃发展。廊坊市抓住国内外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与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带动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2005年中兴、华为、京东方等国内重量级高新技术企业确定在廊坊投资落户,华为公司北方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移动通讯3G基站、光网络、程控交换机等设备,2007年投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2010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京东方公司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18.56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实现移动装置用小尺寸TFT液晶显示模块的产业化,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75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迅速提高廊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并带动 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全面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面临良好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及区域内产业调整将培育和促进新的产业产生和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组成部分——信息产业也正在走出低谷,进入新一轮发展期。这些都给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看来,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四大机遇。
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强劲势头带来新的机会。“十一五”期间,随着下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国内信息产业总投资将达到6000亿元,2010年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等相关数字视听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000-3000亿元,计算机产品国内市场总规模超过6600亿元,3G
通讯将实现2300~2800亿元的业务收入。这样的大形势给廊坊市发展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完善和细化产业链条,把握市场需求,廊坊市必定能够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局部制高点,从而带动整个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区位优势带来新的机遇。廊坊市毗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固安工业区更是达到了国际上最佳的“1小时工业区”的评价标准。三河燕郊紧邻北京,处于东长安街延长线上,电信、公交等基础设施已和北京连为一体。总体产业布局上,廊坊位于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上,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主轴上的重要增长极,是京廊津高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区域规划上的重要节点,在吸引北京与天津的高新技术扩散、实现与京津的战略分工与协作互补具有独特优势。“十一五”期间,国家专门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京津冀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布局等方面的一体化与协同发展。廊坊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低成本优势将产生积极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凭借稳定的政治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且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智力资源,继续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重点关注对象。从国内来看,随着北方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以及珠三角等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产业北移趋势逐步显现。毫无疑问,以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中心腹地,廊坊应抢抓机遇实施大开放战略,在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低成本等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硬环境,创新软环境,打造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的“桥头堡”。
民营机制创新增加了发展活力。廊坊市固安工业区、永清工业区和新建龙河工业区均采取引入民营机制的策略,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以固安工业区最为典型。按照“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招商、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新型运行模式,固安工业区由廊坊华夏集团和代表市政府的廊坊开发区开发建设总公司、代表固安县政府的安泰公司共同组成了一家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廊坊开发区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工业区的开发公司,负责投资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业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开工和签约电子信息企业20家。其中以京东方科技集团、松下彩管公司等大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项目为代表的13家高科技企业,总投资额达150亿元。市场化运作模式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为工业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各种优势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这种创新机制的建立为廊坊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廊坊信息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环境看,京津都明确提出了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实施意见,这既为廊坊提供了产业对接的机会,也使廊坊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从内部环境看,廊坊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素资源约束问题逐渐显露,尤以建设用地问题最为突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燕郊开发区用地需求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迫在眉睫。廊坊信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严重的技术“瓶颈”,区域内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薄弱,引进消化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将成为长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另外,廊坊市的政策优势不明显,市域内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多属省、市级,在财税政策、管理权限等方面与国家级开发区相比处于明显的政策弱势。廊坊执行的省、市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均为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受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很多企业享受的主要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业虽然发展迅猛、势头强劲,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配套产业如上游的材料供应、下游的销售市场、劳动力供应、基础设备供应、相关的服务产业等都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由此可见,要将廊坊信息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
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选择
“十一五”期间,廊坊市信息产品制造业应发挥其在京津冀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成本优势,加大政策配套和引导力度,实施合作与引进、项目人才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战略,重点培育打造电子通讯、平板显示、电子材料制造、软件与集成电路、先进制造五大产业集群。未来5年,廊坊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力争完成投资200-3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
电子通讯产业。以华为公司北方产业基地、中兴通讯公司北方产业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移动通讯3G基站设备和光通讯、光传输、程控交换机等产品。
平板显示产业。以京东方公司在河北固安工业园落户为契机,推进中联科利、长城电子、迪诺普等配套和
相关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ITO导电玻璃、平板显示器等产品,形成年产2.0基准模块、0.8至4英寸液晶显示模块3600万块的能力。
电子材料产业。以清华科技园、鑫谷光电、美森电子为重点,推进芯片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LED(发光二极管)产品;以中电大成、世维通光通讯、华北致冷公司、远东公司等为基础,发展光通讯器件、片式石英晶体谐振器、温补振荡器、声表面波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
软件及集成电路产业。推进三河燕郊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企业聚集。以建华高科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装设备,适时引进建设集成电路后封装和芯片生产项目。
先进制造产业。以新奥博为、标普测控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数字医疗设备、微纳米测控系统等产品。
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认识,认清当前信息产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议廊坊市成立信息产业招商和基地建设专门工作班子,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综合协调廊坊信息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工作,建立信息产业行政、招商、产业资源综合配置机制。完善廊坊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要制定有效的招商引资战略,对各县市区、各开发区信息产业招商工作进行指导与协调,实现各区域项目引进与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有机的结合。
(二)加强战略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研发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产业战略平台。拓宽利用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装备、市场渠道,主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和要素扩散,引导外资优先投向信息产业领域。密切与京津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继续开展“省校合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活动,实施一批产学研结合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重点信息产业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经济实体,共同投资信息产业。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三)加强政策支持。研究制订关于加快廊坊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的发展目标、方针和发展思路,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和产业管理中存在的要素约束、政策不力等突出问题。从京津冀区域出发,在项目用地上、专项资金扶持上、税收优惠政策及政府采购上,形成政策优势,努力提高区域的竞争力。重大项目在利用外资、技术引进等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在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方面要优先安排与推进,在信贷投入、资金保障等方面要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倾斜力度。
(四)加强平台建设。要着重抓好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开发区建立不同形式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同时,要大力支持信息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产业社会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京津院校、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合作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打造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努力打造人才支撑平台。建立廊坊市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企合作,推进企业上市或债券等直接融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打造投融资平台。
(作者单位:河北省发改委)
第二篇:把握发展主旋律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品
把握发展主旋律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品
XXX大酒店自开业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市场定位,坚持创立品牌求发展,坚持高档次经营创效益,不断优化管理,创新服务,塑造特色。酒店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省内首批“绿色饭店”、省内高星级饭店首批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近年来连获“浙江省最佳星级饭店”、“优秀旅游饭店”等殊荣。酒店经营与管理充满生机与活力,近四年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均保持在20%以上增长势头,年营业收入均超亿元,年经营效益达3000万元以上,经营规模及业绩位居浙江省前列,经营与管理品牌在浙江省享有广泛美誉。
近年来,酒店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主要得益于经营和管理中紧紧抓住以下工作主线:
一、围绕理念更新,推进品牌建设
理念主导企业经营行为。过去几年,酒店注重引入和消化先进的经营理念,通过邀请省旅游局领导、国家级星评员和国内一流饭店资深总经理等来店讲学;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理念导入和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扩大选送管理人员参加 “金钥匙”知识培训、全国饭店协会高级研习活动和各级各层管理知识培训;通过组织中层干部和骨干人员赴港澳、上海等地考察,领略世界一流饭店管理经验和服务潮流;通过酒店高层人员到美国、加拿大、台湾和东南亚各国考察世界著名饭店管理集团和公司,与世界一流饭店的管理精英交流,了解和体会全球一流饭店的经营动态和管理新理念;通过行政例会、全员大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反复灌输、强调和培植,许多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开花结果。如:制造产品亮点、培植优势核心竞争力;坚持高档次、高品质经营定位,锁定高端名流消费客群;经营活力源于创新,持续创新才能长久保持经营活力;扬长避短,勇于探索,用心设计,铸就精细化、人性化服务品质;珍惜人力资源,构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优秀骨干员工是酒店宝贵财富;做精做细是创造品牌的基石,是现代饭店管理与服务的潮流;精致出品质,专业显水准,细节定成败。这一系列理念的形成既发展了酒店特有的管理文化,又切合了持续推进品牌建设的客观需要。
二、围绕做精做细,提升服务品质
做精做细,是酒店在推进品牌建设中实现服务品质自我提升的必由选择。为深化全员特别是管理层的做精做细意识,促使各部门提升服务品质,树立新的经营形象,多次组织管理层和员工开展“做精做细”主题研讨会,通过开展各种激励活动,鼓励和发动员工开拓思路、建言献策,集聚群体智慧发掘和探索适应现代酒店经营和发展需要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举措,大力营造比学赶超、争创精品的经营氛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如:餐饮方面注重市场调查和菜品更新,不断探索和调整新的经营策略,刻意制造高档次经营亮点,并在各类大型庆典、中西宴会、高端宴会的策划和服务上给客人以强烈精品感受;前台接待方面推动管理服务创新,重新设计接待规程,创新设立“预订部”和“专职带房员”,精心设计并推出 “专职管家服务”和“一键通服务”,促使服务更加细微体贴,许多精细化服务受到首长和宾客赞扬。总之,围绕做精做细,我们注重通过知识培训、案例模拟、业务竞赛、技能考评、绩效考核等形式强化员工的品质意识,进而提高酒店精细化服务水平。
三、强化责任考核,提高经营绩效
强化经营责任考核,促使各级各层关注经营产出,增强经营管理责任感和进取性,是酒店深化内部激励机制的主要举措。为此,不断改进和完善经营责任考核制,并建立部门员工基本奖和营业部门管理人员创收绩效奖相结合的双重激励模式,将部门考核指标按月分解、按月考核计奖。通过实施和强化经营责任考核制,促进了管理人员对经营的关注度和危机感,加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带动了各部门创佳绩、比贡献的干劲。譬如,我店公关部更新营销理念,主动拓市场、争客源,使酒店的团体会议接待节节攀升;餐饮部广泛了解市场新动态,不断开发新菜肴,精心推出各种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牢牢把握了高档次经营定位;前厅部强化全员营销意识,精心、用心推行客户经理制,加强与客户间的跟踪、沟通、互动,有效地拓展了新的客源市场,为客房出租率的平稳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康乐部创新思变,适时推出各类娱乐套餐和节庆产品,为部门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财务、工程、采供等后勤部门在财物监管、设备
保养、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绩效意识也明显增强。通过坚持不懈地实施和推进经营责任考核制,各部门的创新、创收意识蔚然成风,酒店的整体经营绩效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注重品牌提升,推动做大做强
去年1月份,经国家旅游局评星委员会批复批准,我店经过两年多的“五星”改造和软硬件建设,成功铸就“五星”。为了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推动做大做强,首先,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着力树立 “五星”新形象。通过精心策划“五星”挂牌庆典,建立新网站,与各级媒体联手推出“五星”专题报道,运用各类广告载体等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宣传 “五星”形象,展示精品风采;其二,加大对春节、杨梅节、中秋节、圣诞节和精品婚典等重要节庆或产品的营销投入,通过专业打造节日氛围、精心策划推广方案、持续推进媒体宣传等手段增强品牌的感染力和竞争力,刺激高端产品销售,拉动效益平稳增长。其三,更新营销理念,主动出击市场。通过组团赴杭州、宁波促销、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等方式加快市外市场的开拓,提高酒店品牌知名度。其四,加强营销策划,加快产品创新。最近几年来,酒店推出的各种特色精致菜品、美食节、时尚婚秀、圣诞大餐等均显示高档次经营特色和个性,各项活动策划和运作日趋专业和成熟,特别是宴会厅高规格接待与精致服务赢得了社会高端名流认可。
五、重视社会效益,提高经营形象
酒店在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提升经营品质、争创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并大力推动社会效益的同步前进。比如:不断推进消防、卫生建设,创造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通过出台《消防管理规定》明确消防安全督控职责,加强火灾预防,确保宾客和员工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制度,制订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与清洁消毒制度,加强卫生重点部位督导、落实专人专职卫生管理等方式提高“创卫”绩效;通过强调规范操作、落实部门经理安全责任制、持续开展业务培训等手段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认真部署并贯彻落实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诚信旅游”的活动,推动酒店文明经营与诚信经营;开展以“推进精细服务,提升
经营品质”为主题的质量活动,推进酒店的精细服务和精品建设,形成“重质量、创精品、比贡献、争一流”的经营风气;导入美国朗洁环保科技,在全市酒店宾馆业中率先实施客房环境治理;重视“绿色单位”创建和“环保单位”创建,作为全省首批跨入“绿色饭店”的高星级饭店,我店去年6月份又高分通过省饭店协会“绿色饭店”复评,环保建设也取得较好的成效。
六、推进“人本”建设,培育企业文化
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提高酒店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进入“五星”新时期以来,我店更加注重人本管理,更加注重经营中人的核心作用,并将人才队伍的稳定、人力资源的建设以及企业人本环境的培植提升到攸关酒店发展前景的高度加以重视。为此,关注员工需求,推进“人本”管理,及时调查和处理基层问题,提高管理透明度,着力营造和谐、民主的亲和氛围;推进人文建设,培植员工对酒店的归属感,大力支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关心员工疾苦,多次组织为重症病危员工开展爱心捐款活动;深入开展 “倡导礼貌问候,营造亲和氛围”主题活动;组织中层干部、“十佳员工”外出旅游、考察;重视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并特别聘请外籍专业教师,对基层管理者和部分一线员工开设饭店英语高级培训班;重视并支持企业报建设,树立企业文化良好的外部形象。
酒店从开业到现在,之所以能够取得值得自豪的业绩,主要是因为酒店牢牢把持了“树立危机意识振精神;倡导先进理念促创新;坚持高端经营占市场;深化做精做细提品质;致力做大做强创品牌;推进科学管理上水平;紧抓开源节支增效益;培植企业文化聚合力”的工作方针。在十余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体会一:坚持高档次经营定位,锁定高档名流客源是争取营销主动,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现代酒店竞争是品质之争、特色文化之争、差异化经营之争。只有牢牢把握精良服务,精致出品,频频制造经营特色亮点,不断拉大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管理等要素差距,勇于占领慈溪同业经营制高点,独树高品质、高档次、精品化经营品牌,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扬帆
奋进。
体会二:做精做细是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的精髓,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精致出品质,专业显水准,细节定成败。做精做细是创造品牌的基石,是提高服务品质的必由途径,是推动酒店走向成熟的灵魂。唯有用心设计精品、创造精品、体现精品,才能打造卓越,超越自我,铸就品牌。
体会三:人是发展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企业文化,有赖于人本管理,寄托于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珍贵财富,是企业的发展之本。必须用心构筑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留住人的“人本”环境。只有不断地优化人本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职业价值,关注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培育一支稳定的优秀骨干队伍,才能为酒店的经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我们还将在推动理念更新,提升经营品质; 培植经营亮点,实现经营扩张;深化做精做细,推进精品建设;拓展增长空间,推动高端消费;强化基础管理,提高产出绩效;注重绩效考核,增强创收激励;紧抓全员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坚持品牌延伸,推进做大做强;推进“人本”管理,凝聚人心合力等方面继续加强努力,紧紧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品,争取创造新的更大成就。
第三篇: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做大做强城市,培育赶超发展的助推器
——区做大做强城市情况汇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更好地实施城市建设赶超型发展战略,推动我区城市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探索出一条大步追赶周边、迅速摆脱落后的具有临川特色的赶超型发展之路,加快富民兴区进程,现将我区如何做
大做强城市汇报如下:
一、临川区近年城市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临川区结合本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先后提出了以“一招三化”、“1386”、“12316”、“六项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盘活城市资产,广辟融资渠道,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现代化精品城市为目标,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突破口,使城市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上顿渡城区建成区面积已由2002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5.11平方公里,人口达11.23万,绿化覆盖率达27.8,道路面积35.1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33.54。经过努力,目前我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我区聘请深圳城规院编制了临川区分区规划,确定了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制定了实施战略和措施,为城市各项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新突破。通过多方融资,启动建设了河滨大道、罗家巷、宾馆路、中医院路、临川新城两条主干道,五条支干道等道路建设,对建设西路进行了改造,并配套建设了给水、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雨水和污水管网工程,拉开了中心城区的框架,使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展,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公用事业有了新发展。启动建设了临川区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一期水源工程、二期净水厂工程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今年5月底将建成供水,能够满足市民正常生活需求,有效地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4、住宅小区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开发建设了玉茗花苑安居工程、临川新城、盛世文昌、龙津购物广场等一批高档精品住宅小区,使临川区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为社区建设及管理提供了保障。
5、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有新进展。新剪子口、临川大道、玉茗路进行了绿化改造,新建了河滨广场、河滨景观工程、文化广场等绿地,城区主次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亮化了城区。
二、存在不足
尽管如此,我区在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市建设纵深发展不足,城市功能薄弱,现代化设施水平较低;
二是城市建设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缺乏精品;
三是市容市貌不整洁,以街为市、占道经营较严重;
四是绿化、美化、亮化档次不高,景点亮化不突出;
五是城市管理效能不高,规划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到位,乱搭乱建,违章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是广大市民反映的热点和焦点,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投融资渠道单一,导至城市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临川的城市发展,所以尽快做大做强城市,培育抚州赶超发展的助动器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三、十一五城建工作目标
按照“一河两岸三线四区“的构想,抓好上顿渡宜黄河两岸的规划建设,搞好上顿渡旧城改造二期工程、河西开发工程、重点抓好抚八线、抚临大道、临崇线的规划;分步推进上顿渡旧城区、行政新区(文化教育)、商业物流区和居民住宅区的建设,迅速拉开城市框架,建成后面积增加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绿化覆盖率达32,道路面积45万平方米,把临川建成全省闻名的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
四、我区做大做强城市的措施和办法
为了做大做强城市,我们区坚持以打造精品的标准建设城市,从优化环境的高度管理城市,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经营城市,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城市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城市规划坚持市场经济观念,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把城建作为一种产业,科学谋划,整体运作。从我区实际出发,利用规划引导、调控和促进城区健康发展;运用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合理安排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品位提高,最大限度地提升规划区域的城市资源价值,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围绕争创全省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市场运作、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具特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对接抚州城区,
第四篇: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人民日报记者在广东与专家学者的交流探讨
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2013-4-28 6:00:38来源:《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28日 05 版)对话人:
人民日报记者 彭国华 杨学博 李林宝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蒋述卓
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
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院长张仁寿
成功之路
规划政策引领,集聚发展筑基,科技创新带动,体制改革保障
记者:近年来,广东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请各位专家谈一下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亮点。
张仁寿: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从大的方面讲有4点:一是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等;二是着力打造文化会展、交易和投融资三大平台,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三是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四是落实和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蒋述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例如,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将所属的出版社、企
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全省广电系统实现机构分设、管办分离。2009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广州、深圳、惠州、肇庆、陆丰等市县成立专门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其余一些市县也在积极筹备成立相关机构。
向晓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创新性。广东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等发展势头强劲,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二是融合性。新兴文化产业同传统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集聚性。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会展交易平台,文化产业集群化特征明显。四是引领性。努力发挥文化产业对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升级之困
长远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布局不尽合理,市场发育不全
记者: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应增强忧患意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
蒋述卓:是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与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现实结合不够紧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一直不能固定下来,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文化企业税负较重。一些职能部门认为文化产业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对文化企业的税收过高。三是对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这方面的问题广东注意到了,并且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给好剧本支持40万元,但这还远远不够。
向晓梅:当前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完全适应”:一是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品种类、内容和生产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完全适应;二是文化企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还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现代传播手段不完全适应;三是文化产业经营单
位规模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型骨干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不多,缺乏“走出去”的雄厚实力,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不完全适应。
张仁寿: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广东文化产业,可以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家底不清。广东文化企业名录库调查虽已完成,但调查方式还比较落后。二是缺乏绩效评估。广东从2009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亿元,现在已将近10亿元,但专项资金对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没有科学评估。三是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很合理。应充分调研、核查,构建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完善。尽管成立了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但相对缺乏好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产品作支撑。
应对之策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规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记者:各位专家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广东存在,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大家有哪些好的对策和建议?
蒋述卓: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大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文化产业规划与现实之间应更紧密结合。例如,应制定长期性的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使入驻企业能安心发展、做大做强,从而使园区提高层次,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对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文化企业起步阶段,应通过不征税或少征税来扶持其发展。三是加大对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持力度。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音乐人才、动漫制作人才等文化创意人才的资助力度。
向晓梅: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在推动创新、扶持新生业态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广东来说,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加强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推进广东与香港的合作和错位发展,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深港创意产业带”,推动广深佛创意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建立促进文化人才流动及合作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
张仁寿:两位的建议都很好。除了这些,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首先,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研究。应通过加强研究,了解全国及本地区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其次,加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一些地方对文化产业进行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不利于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应组织专家学者加强对文化管理体制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再次,加强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尽快出台保障和促进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最后,加强文化产品传播方式研究。目前,我国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大都停留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技术创新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为此,应进一步培养国际视野,加大研究力度,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创新我国文化产品传播方式。
第五篇:以建设四基地五产业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群
平远县以建设“四基地五产业”为突破口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群
2007年9月16 日
梅州日报
本报讯平远县努力在优化结构、加快转型、提升实力、增强后劲、协调发展、构建和谐上下功夫,以建设“四基地五产业”的工业发展格局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特色工业产业群。平远作为欠发达的资源型经济县,如何在实践中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好”与“快”两者的辨证关系,推动“生态经济县”建设,成为县委、县政府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为此,该县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调研组,深入乡村、厂矿调研,结合实际,经过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重新科学定位,即以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石、石正、河陂水三个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建设“四基地五产业”。“四基地”就是以恒明汽车底盘公司和时汇五金为龙头,着力打造精密铸造基地;以宜华汇胜木业为龙头,着力打造高档家具制造基地;以广晟富远稀土公司为龙头,着力打造稀土新材料生产基地;以广东新大地、南台药业、飞龙果业、梅州金穗公司为龙头,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该县以此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木材资源等,培育做大新型磁性材料,稀土机械制造,木材,建材,电力等“五大产业”。为做大这“四基地五产业”,该县采取资源整合,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内涵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外延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据统计,上半年这五大产业实现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