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时间:2019-05-12 18:0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第一篇: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告已成为传递经济信息的重要手段。时代的步伐变快了,生活的节奏也变快了。要使广告在一刹那的时间吸引广大消费者,它已不应满足于商品性能的文字罗列和商品形态的图解,必须以简洁贴切的形象,精炼生动的文字,感染、打动每一个人,从而广开产品销路。

1.求实原则。消除广告许诺与现实间的差距2.法律道德原则。广告是作为一种信息的大众传播过程,它必须在法律道德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和人们的谴责。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是广告的最根本原则,是衡量广告有效性的最高标准。4.一致性原则。消费者认识一个企业和它的产品,是从广告开始的。广告的定位和风格就代表了产品与众不同的卖点和产品风格。

5.“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广告想获得成功,务必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任何一则广告创意,广告作品最终都要通过广告媒体来实现。1.广告媒体选择失误。主要是媒体的观众与目标受众不一致,媒体的性质与产品相冲突等。2.广告媒介组合不当。单一种媒体的受众群体,不可能与广告的诉求对象完全一致,所以进行合理的媒介组合是十分必要的。但媒介组合绝不是简单的拼凑,广告媒介组合有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方式。3.广告暴露频率不经济。在广告实践中,不少企业往往易出现两种极端。一方面,不惜血本,倾向于广告的狂轰乱炸,想以此强化受众对广告的记忆。但广告达到一定频次后,其边际效用有一个递减原则,即随着广告重复次数的不断增加,每重复一次所产生的效果会越来越小,甚至让人产生厌恶情绪。

要提高广告有效性的关键在于1.合理配置广告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要全面提高广告质量和有效性,就必须合理配置广告人员、全面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

2.运用整合的方法。广告作为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的手段,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企业整体营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广告的任何策略都应当放到企业营销战略的整体中去考虑。同时广告本身也是一个过程的综合,有许多具体的环节,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才能确保广告的有效性。3.促销力和销售力原则、广告的创意不仅要能引人注意,还应具有促销力。遵循促销力原则,需要我们找出消费者的购买理由,并确定为产品的卖点。

4.单一诉求。在信息和广告泛滥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无心关注“复杂的”信息和广告。复杂的信息和广告=垃圾信息。而单一的诉求,则给消费者一个轻松“接纳”信息的机会,有利于广告信息的注意度。

广告设计是将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表达广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意图进行组合设计的活动。可以说,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是设计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广告艺术性是广告设计的灵魂。

广告的艺术性与销售力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适合企业持续发展并能有效拉动消费的广告就是有销售力的广告,艺术性强的广告则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彰显企业文化,显然这种广告不同于普通促销类的广告信息,未必能对产品的销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品牌形象广告不同于促销广告,促销广告常用于各种节点促销活动的展开,以传播广告信息,刺激消费;品牌广告是树形象,对品牌力的打造能起到细水长流的效果,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篇:怎样提高课堂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用,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景。

第三篇:怎样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招聘的有效性
选拔合适的人才,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足的供应,使人力资源得到高效率的配置, 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和产出,为企业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招聘之前,要确定企业各部门须招聘职位人员的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招聘渠 道去招聘所需的人才.招聘不同职位的人员,选择招聘的渠道很重要.一般外企的作法是, 招聘部门经理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 通常会找知名的猎头公司寻求适合的候选人, 与猎头公 司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 经常就所需人才的情况进行交流.招聘工程师和一般管理人员职位, 选择网上招聘或在报纸上刊登招聘广告.譬如招聘软件工程师这类职位, 通过网上招聘效果 非常好.从网上招聘, 不仅节省招聘费用, 而且, 招聘范围也很广,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选择好招聘渠道仅仅是选拔人才的第一步,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掌握好招聘人 才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确保员工队伍良好素质的基 础.把优秀的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重要的是把握好选 人的能力标准.收到应聘者的个人简历后进行筛选很关键, 从一大堆简历中选出适合的候选 人,要求招聘人员具备所招聘职位的专业知识以及该职位描述所要求的内涵.面试是招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与候选人面对面的交谈中,可以深入地了解应聘 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历,性格特征等,从而,确定该候选人是否胜任所聘的职位.同时,企业还要不拘一格的选拔和使用人才,人力资源部发现公司内部的员工有良好的素 质和具备管理方面的才能,要向企业领导大力推荐;公司的人员离职,而这些离职的人员是 人才,那么,还可以将他/她聘请回来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以发挥其才能.而这些重新聘请 回来的人员会更珍惜目前的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 的价值.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当好企业的顾问,慧眼识人才.人才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专家是人才,有特长的员工也是人才,我们要转变观念,拓展 视野,深入实践,去发现人才,不让人才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或长时间埋没.作为人力资 源管理者,光有“思贤若渴”之心还不够,还须有“量才之方”.

香港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 港资企业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的关注.由于港资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企业 文化与大陆差异不大,所以进入港资公司工作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首选.那么香港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究竟看重人才的哪些素质呢? 香港是一个商业味道很浓的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般来讲人 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可以简称为 QQ

V 和 ICLF.QQV 中第一个 Q 指数量(Quantity),也就是 说做事要勤奋;第二个 Q 指素质(Quality),也就是说达到一定的质量;V 的多样化(Variety)也就是说大公司高职位要求员工能做多元化贡献., ICLF 中 I 指 Intelligence,

即智力因素;C 指 Communication,即沟通能力;L 指 Leadership,即领导才能,F 指 Flexibility,即求变能力.总体来说是以能力为本.因此,高层次用人单位除了检测应 征者的学业能力以外,对专业知识及实际执行技巧均非常重视.尤其在商界,决策能力和 决策效率的素质很重要.香港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通常采用以下考查方式: 1,应征信及履历表.差不多所有私营机构雇主都要求相关职位的应征者提供应征信 及履历表,都要求以英文撰写.2,应征表格.一般公营机构及招聘低下职位者比较青睐这种形式.如香港政府聘用 长期雇员一律不要求应征信及履历表,所有应聘者皆用统一表格 GF340 应征职位.3,单对单面试.一般私营机构喜欢这种面试形式,而公营机构则不采用.4,面试委员会.和单对单面试相反,公营机构喜欢此形式而私营机构不喜欢.5,小组面试.4 个至 10 个应征者作为一讨论小组.对同一课题提出意见,以观察其 人际交往,小组动力的掌握,处理相应意见等能力,被认为是评核领袖能力的一项工具.6,评核中心.以小组面试为核心,并可能加入日常要件处理,公开演讲,写作测试 等内容,旨在全面,多方位地观察应征者的能力,成熟程度及领袖能力.7,写作测试.测试中英文写作能力,但存在评分标准参差,阅卷耗时等问题.8,性向测试.专为某种技能而设,以先天能力推论后天成就.9,性格测试.大公司如康柏喜欢以此为指南,作为公司中建设团队搭配的参考.但 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性格和成功事业管理存在差异性,故以此为评核重点的公司较少.10,行业测试.打字和速记是最负盛名的行业测试.但现在各行业日新月异,所以大 学生求职者面对这样的测试机会比较少.总之,自身的实力是求职最有力保证,还是那句老话,“有实力当然有魅力”.


第四篇: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忠平(12号)

摘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针对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分别从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挥评价语言的作用;优化课堂的教学语言;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优化合作学习,倡导同桌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尊重学生;低效教学;改进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与课程改革携手走过几年后的今天,转身回望,反思课改走过的历程,有过课改之处的一片茫然和通识培训之后的豁然开朗,有过与新的教学方式不相适应的痛苦和走入新课程的愉快,有过因受传统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的惯性干扰而实验失败的困扰,也有过成功探索的喜悦。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任重道远。而今课程改革又面临新的问题,盲目跟风,矫枉过正,发展中的课改正在经受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考验。笔者就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谈几点意见。

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小学生而言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或者他们亲身经历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这些学生耳闻目睹和亲身的经历或多或少都在学生思想上打下了烙印,因为生活经验是对一类具有同样性质的生活情境结构的抽象,这种抽象是学生以自悟的形式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数学呈现给学生,使数学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了百分数的大量数据。如:现在商店里商品大减价,其中赠送10%,加量不加价;一种果汁饮料中果汁含量≥10%,其中胡萝卜素含9%;“盖天力”每粒含钙80%;

[1]妈妈在南京买了一件100%的纯羊毛羊毛衫„„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富有情趣的亲近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百分数的价值就在于解决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教学中由于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反映出三个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较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三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有利于教学准确的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内化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不是非要“生活情境”,以至部分教师一味追求生活情境的创设,过分注重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而丢掉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当然,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生活经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用语言。例如,某农村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根据生活中大量不平均分的现象说:8月15中秋节那天,妈妈拿出一块月饼,让小华和小红二人分了吃,结果小华分得多,小红分得少,小红吵着,闹着不同意。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忙想点办法,使小红没有意见。待学生说出两人分一样,平均分的方法之后,教学水到渠成的进入几分之一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操作,图画或者多媒体课件。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去激活,始终要把“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不能沉湎情境的细节之中,使教学真实的反映数学生活化。

二、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原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调整,内化,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但是,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不注重旧知的复习,不注重寻找重新知识的衔接点,要吗旧知的复习与新知没有联系或者联系甚少,新旧知识各是一张皮,要吗不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注重在旧知的复习中孕伏新知,横空出世,突兀将新知展示给学生,造成因知识的连接不到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不是无源之水;二是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激励,动手操作实践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学生学习的亚目标,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创设情境之后,为学生准备了下面三组复习准备题:

1.计算下面个题,然后说出计算的方法。5/11+3/11 5/8+3/8 2/9+4/9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 3/4和7/20 5/12和3/8 3.观察,然后用分数表示两个阴影面积的和。

从上面的练习设计中可以看出,1、2题是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这两方面的知识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题借助图形把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向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是亚目标,是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最近发展区,充当新旧衔接的桥梁。在这样的铺垫下,不仅较好地注意建立了新知对原有认知结构具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而且造就了学生具有这样的学习心向,顺利地把学生从对旧知的进一步掌握引向对新知的探究,课堂教学有效。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真实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要站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高度,尊重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受到情感态度和[2]价值观的培养。就过程方法而言,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所以“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是其它目标达成的媒介,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的,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他们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吗?他们能有效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吗?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实施新课程以后,人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强调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创设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成为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热点,也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搭建了研究的平台。

1.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前提

教学中,无论是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都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心向,而这种心向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3]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在问题学习研究中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所以,以问题为中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学生经历学习的前提。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用课件创设当地刚刚落成的体育馆的情境(使学生在对自己熟悉的,宏伟壮观体育馆的鉴赏中增进学习的兴趣),然后抽象出体育馆馆顶的框架图,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平面图形,再给 2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标上数据,让学生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待学生计算到梯形的面积时,学生提出做不来了(在情境中学生学习的问题出现了),教师因利势导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用平移,割补,转换等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师对“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和功效性形成共识的今天,情境创设的实质却发生了偏差,教学中出现了热热闹闹,情感过剩,华而不实,成效甚微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来自负面的影响,对教学的落实,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值得人们深思的干扰。因此,以追求真实有效的教学为目的,反璞归真,对教师们孜孜不倦予以追求的“情境创设”的实质进行探讨,是目前对教学的真实有效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看到实施新课程以后,情境设计已经引起普遍重视,是一个很好的兆头,特别是新知识的引入尤为突出。但要强调情境创设一是要紧扣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离开了这一点的情境创设无疑是哗众取宠,自作多情;二是要联系形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学生现实熟悉或者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物,准确的讲,对小学生而言,“现实”的情境意味着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的事和物;三是设计要新颖,富有儿童的情趣,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四是设计要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挑起学习的欲望,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五是设计要自然流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任何牵强附会的情境创设,无疑于画蛇添足。

2.提出问题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关键

爱因斯坦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作用下提出数学问题,这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站在“教”的角度对教学进行预设,然后让学生沿着预设所确定的思维方向,走完从旧知到新

[4]知的全程,而这恰恰是目前课程所要扼制的问题。因此,提出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增强意识,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意识从某个角度讲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自动化的心理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境等一系列教学行为中自觉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时间和空间。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材是以例题及其完整的解答过程组织教学内容,从某个角度讲,就不有利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去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的产生和增强。假如教师具有了这样的意识,情况可以完全改变的,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题”时,如果去掉例题中“某发电厂有2500吨煤,用去3/5,还剩下多少吨?”中的问题“还剩下多少吨”,让学生提出“用去多少吨”和“还剩下多少”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旧知,也是引入点,后一个问题是新知,怎样解决呢?自此揭开了本节课学生探究学习的序幕。

其次,要引导观察,让学生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要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强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强调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从生活走向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数学回到生活。例如一年级“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出“教室里的学生多,老师少”,教室左边有三盆花,右边有两盆花,“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盆花?”等数学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明确要求,让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很多时候虽然有教学情境的激励作用,但仍然需要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去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老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形状象这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经过观察与操作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物体有6个面,形状是长的;每两个面埃在一起有一条直直的线;形状又显得很方”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归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得出,象这样“长长方方的物体叫长方体”。由于有教师的明确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提出数学问题,而且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于课堂教学的缤纷色彩。

解决问题是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目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革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世界性改革的核心任务。专家认为,从教育心理学的 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或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猜测,发现,探究等活动凸现出来,把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是独立的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研究学习,即在教学问题提出之后,形式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

[5]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传统的教学,形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或者教师“扶”着学生走完由旧知到新知的全过程,这其中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探索”,教学预设就象圈套让学生往里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探索的自主性都被教师的主观思路所吞噬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得越雷池半步,没有时间和空间参与探究性学习。因此,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支持新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独立探究的最基本的充分与必要条件。试想,学生在教学情境的激励下,在数学问题的导向下,如果占有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而且实践证明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体现了教学的真实和有效。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教师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驾驭教材,轻车熟路,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也不仅仅认识停留在学生记忆,理解,掌握的层面,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教学过程,于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海无涯乐作舟。

参考文献:[1]徐永华.看似平常不寻常.山西教育报刊社,2001(1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3]聂艳军.有效课堂:数学教学的朴素追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16 [4]丁辉.如何构建有效教学.中国教育报,2007(8):4 [5]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105 指导老师 :李斌

第五篇: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南丰附小 郭志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小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收获大量的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达到上述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策略。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非常注重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在接触《科学》教育教学的多年时间里,本人深感《科学》科目教学的不容易,深知这一科目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艰难与困惑,一路走来有颇有感触,以下浅薄地作一梳理与反思。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实话实说,现在我们的诸多教师依然被传统的教育教学的旧观念严重束缚着,在小学都把语文、数学当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导致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中都有不严格、不规范,不认真的对待态度。记得,我第一次担任《科学》教学任务时,由于理念欠缺,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教师再稍作讲解,学生在下面听一下就算了事,至于相关的实验、活动或某种探索,一句话“学校的条件有限”就把本来是非常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给搪塞过去了。有时直接把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致使学生有了不爱思考、不想探讨、不善交流等不良习惯,甚至不爱上科学课。可见,教师教得多“死”,学生就变得多“死”,久而久之,最后连教师自己都害怕上科学课了。那一段时间,本人一度陷入如此恶性循环当中,直到有一天才突然醒悟:这样误人子弟、殃及社会、损于国家的行为不能再继续了,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要彻底地改变!

非常有益的学科,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新的课改理念,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方式的束缚,用新理念、新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和素质,加上负责、踏实的工作态度,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树立“做科学”信念

如今的小学生一出生便“坐享其成”这个社会每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从而造成学生们有一种思维定势:我只要知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结论就好了,而搞科学不是我能做的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破除这一迷信,告诉学生:科学既然别人能够搞成,自己也就有可能搞成,不能把科学看得神秘莫测,以为只有那些少数天才科学家才能做到的事。这样树立一个立志“做科学”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因素。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科学每单元教学后总会有一个围绕单元知识展开的小制作活动,于是我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查找小学生科学发明的小故事,并在科学课课前3分钟内介绍,以此唤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例如,一次,有一个女同学在课前3分钟介绍了一则小学生制作“强力电磁铁”的小故事:上海某实验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学习了电磁铁一课后,对制作“强力电磁铁”产生非常大的兴趣,特别向自己在读高中的表哥查问更多关于电磁铁的知识,在老师和表哥的帮助下,制作了一个“强力电磁铁”,它的磁力足以吊起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听了这一故事之后,许多同学纷纷对这个同龄人表示佩服,并决心也要作出像这样的“强力电磁铁”。之后的科学课展开的对“电和磁”的实验活动,男女同学都显得特别投入,有条件的同学还特意从网上找来电磁铁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又善于模仿,而且同是学生、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他们容易接受,对他们的启发帮助也最大。实行这一方法后,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学科学”,而是认真地在“做科学”,实验有效性大大地得到提高。

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实验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

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诱发学生的上课激情。如教学《冷水和热水》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放入热心和冷水中,观测两个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一分钟的温度变化。在实验前让同学说一说将要出现的结果,同学们说出了两个结果:温度一样、热水温度比冷水高。我说“冷水比热水温度高一些”,同学们说“怎么可能”,我说“那我们来试一试再说。”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结果下是冷水温度高一些,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启迪智慧的火花,学生的知识面少,又缺乏经验,对新鲜事物不理解,对新的现象不能解释,但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科学课程恰恰是一门趣味性浓的学科,课本的每一章节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点,精心作好准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团餐纸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让学生预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你能说出其中的缘由吗?创设的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 “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如在上《水和水蒸气》,我先自己用湿布巾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又让学生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课桌,然后问学生黑板和课桌上的水去哪里了。这一个看似非常寻常的一个动作,一个问题就不知不觉得将学生引到了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魔术实验,让水变成水蒸气又让水蒸气变成水,学生兴致颇高,从而自然的得出水与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于是学生便对学习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四、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要能创新,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能创新的实验设计者。我们课本中给我们建议的实验方案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中,有个实验要求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课文的要求是用蜡粘,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尝试,他们也的确花了不少的时间,可是到了上课了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手中的火柴不能用蜡粘牢,成功的寥寥无几,上来展示时颤颤抖抖的又掉落了几根。那么简单的实验为什么会不成功呢?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原来,虽然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会在桌上凝固,但蜡需先要熔化成液体,然后滴在铁丝上,才能往上粘火柴。但在冬天(夏天正好相反)蜡的凝固时间长,且熔化后粘性不大,很难将火柴粘上去,因此成功的不多。而且火柴的一头有硝,让这头朝下粘在铁丝上做实验,一不小心容易直接点燃火柴而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改进方法:改蜡为修自行车用的轴承油—“黄油”。改火柴为牙签。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想了一想,什么东西粘性大呢?平时自行车经常修,只见修车师傅往轴承里抹“黄油”,有时自己也尝试过,这“黄油”能把钢珠粘住,对,这东西可能行!就赶忙跑到校门口修自行车的摊上要了一些交给学生去尝试,又到小店买了两包牙签,因为我想牙签不像火柴有一头有硝,经过一番忙碌,实验终于成功了,而且效果很明显,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欢呼声。

其实,在我们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我们还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说出我们的想法,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待科学实验的态度;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修改,新的实验方法好在哪;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可以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每一次老师修改了实验,并对学生说出想法之后,对学生都会是一种触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启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的不断完善、实验的操作这一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开发,创造精神才会得到更深更广的培养。

五、理解编者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

《声音和传播》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这几个概念: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变化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等。教学时,我一改教学常态,并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去上课,而是先让学生“发明”电话——土电话。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学生们都很乐意将它当成一种玩具进行游戏,于是制作土电话、及用土电话游戏时,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游戏时,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到对方的振膜上,使听筒发生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的耳朵里去了。之后,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等问题,都可以在同学们玩土电话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这样,让学生在玩中探究,玩中思索,实验教学的成效要好得多。

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教材,创新教材,科学实验将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反之,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当的。

总之,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值得!

小学《科学》科目的教育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热切的努力与支持、配合与合作。同时,也特别需要《科学》科目的组织教学的领导与教师要努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把《科学》科目教得更加科学、精彩。

2017年5月10日

下载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提高广告的有效性和艺术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技术监督局怎样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质量技术监督局怎样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业务培训的有效性——xxx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学习所取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

    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相关知识内容,它的主旨是教育学生如何......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

    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精选)

    怎样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行业已有26年时间,说到是否喜欢这一职业,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非常喜欢",但喜欢并不一定就代表能够做好,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爱每一......

    怎样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

     怎样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英语是一种有声语言,朗读是学习这种语言的有效途径。重视“读”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发......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

    怎样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精选5篇)

    怎样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空气清新,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读书的黄金时间。而合理利用早读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可以诵记那些英语短文。......